导航:首页 > 外汇期货 > 中国外汇管理的创新

中国外汇管理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16 17:06:20

㈠ 商业银行在跨国公司现金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

有以下
(一) 产品多样化 随着企业对现金管理的需求愈加旺盛,银行现金管理服务已经从简单的收付款结算服务,向提供整体现金管理方案转变,包括提供账户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等多渠道产品,通过综合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二) 跨境现金管理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投资便利化进程,2012年,北京、上海外汇管理局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改革,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在中国设立全球性资金结算中心,探索外汇监管的新思路、新做法,推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在北京、上海落地。随后,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伴随着2014年跨境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的试点范围要求全面放开,企业跨境资金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现金管理服务已经逐步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的现金管理平台产品。
(三) 跨行现金管理企业为了生产经营和日常结算的需要,通常会在多个银行开立账户,而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仅能够实现行内账户资金的调拨。经过近几年系统开发和技术革新,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推出以超级网银为代表的跨行资金管理产品,并逐步整合进入各行的现金管理产品体系当中。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一端多控甚至一端全控的财资管理目标。
(四) 品牌建立与推广 国内大部分的银行已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现金管理品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基于企业集团现金管理和集团账户管理的模式开展个性化服务。各商业银行开始提升业务定位,优化市场策略,通过标准化产品的推出,打造各类现金管理品牌产品,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尽管各家银行的品牌名称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客户对现金管理产品的认知度,开启现金管理业务品牌营销新模式。
(五) 系统建设与开发 跨国公司现金管理业务的拓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加快系统平台的建立,这样才能保证现金管理业务的时效性。目前国内银行对客户需求的采集、整理、前期评估、规划研发、后期管理等工作大量停留在半手工或点对点阶段,信息传递不畅,缺乏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要实现产品经营的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就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

㈡ 2019年十三五规划金融四大关键词解读

11月3日,《******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正式发布。在金融领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出四大关键词,分别是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等。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和对内双向开放的举措接二连三,这无疑大大加快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而在此次《建议》中,“双向开放”被多次提及。

《建议》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此前曾这样解读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实际就是要求境内外的机构和投资者,能够双向投资于境内外的证券期货市场,两方面能够全部打通,双向能够进行很好的资金融通,推动交易。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也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近年来,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逐步拓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望在近期实现,外汇管理条例也在修订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显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2011年底推出的RQFII,实际上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其规模不断增加,意味着将有更多人民币回流国内投资市场,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回环。而近日中德成立合资交易所,上证所理事长桂敏杰表示,三所共同出资在法兰克福成立离岸人民币证券产品交易平台,有利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将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丰富的投资工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郑杨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自贸区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按照原来提法叫做人民币走出去,人民币跨境使用。现在基本明确地提出来,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就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能够作为支付、清算和计价以及储备货币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业内专家预期,,中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重大金融改革能够基本完成,并由此为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创造有利条件。

“双向开放”同样出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部分。《建议》提出: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从自贸区试点,到“一带一路”战略,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中国新一轮经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正日渐清晰。在这一进程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被给予厚望。

业内专家表示,例如“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对金融业双向开放有不少描述: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等等。可以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利于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

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以来,银监会开展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批复筹建的首批5家民营银行目前已全部开业。在此次《建议》中,“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再次出现。

《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曾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截至一季度末,民间资本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股权中的占比超过50%的已有100多家,占总数的70%左右。至一季度末,共批准54家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4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筹建,22家已开业,这些机构大多都有民间资本的参与。

此外,有关金融机构的部分,《建议》同时提出: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

业内专家指出,今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的改制方案终于靴子落地,金融机构尤其银行业面临的责任与挑战日益重大。不仅如此,面对p2p、众筹、第三方支付、小贷公司等一系列金融业态的新生,监管层将持何种态度,如何允许、鼓励其在合法范围内经营,又如何防控风险等,是对“十三五”金融监管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

外汇管理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正在逐步推广,中国外汇管理也正向负面清单模式转变。

《建议》提出: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

其实早在6月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方面打破经常和资本项目管理体制,尤其是在资本金和外债结汇方面引进负面清单管理,创新资本项下可兑换体制和机制。而在上海自贸区的外汇管理创新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也曾建议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业内专家指出,外汇管理负面清单是落实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体作用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降低跨境贸易投资的成本,方便中国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本流动渠道。在人民币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外汇流入流出渐趋平衡的背景下,实施外汇管理负面清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此外,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建议》提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和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外汇储备数量十分庞大,因此外汇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1994年初,中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中资企业实行强制结汇,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有央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也就是说,央行是中国外汇市场最大的买入者。随着中国连续贸易顺差,央行只能购买超额的外汇,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形成过分宽裕的货币供给,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央行对国内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十二五”期间曾热议的一行三会合并、成立类似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大一统”机构的做法,在“十三五”期间是否推进,此次并没有明示。不过,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还是被提上议事日程。

《建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对此, 北京大学 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改善并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是完全必要的。目前中国实行的分业监管、相互合作的金融监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很难满足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曹凤岐所提到的是当前越来越明显的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之间的矛盾。“中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管理体制,存在职责不清、监管重叠、监管漏洞、监管套利、监管成本高和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作和合作也存在很多问题。最终中国应当走金融统一监管或综合监管之路,变分业监管为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分工协作、伞形管理的金融监管体系。”

曹凤岐指出,应该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金监会”),进行综合金融管理,负责统一制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和制订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测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集中收集监管信息,统一调动监管资源。通过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维护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中国金监会对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现在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变成金监会的下属的分业监管部门,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和相应的金融市场进行监管。金监会制订金融监管政策和法规,协调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

㈢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有何特点

一、从层级上看,外汇管理法规“位卑权重”。二、从方式上看,外汇管理法规“宽严相济”。三、从内容上看,外汇管理法规“对事不对人”。从1980年《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与1996年《外汇管理条例》相比较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四、从执行上看,外汇管理法规可操作性日益加强。首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协调,管理权力集中有效。五、从体系上看,主体性外汇管理法规“独善其身”。六、从立法与实践的关系上看,外汇管理法规未能与时俱进。七、从世界范围上看,外汇管理法规与国际惯例“若即若离”。

㈣ 今年2007中国最新的外汇管理措施有哪些

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局长胡晓炼在会议上表示,2007年将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部署,2007年外汇管理工作将把握四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继续有序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汇、用汇限制,加快外汇市场发展,为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扩大外汇市场产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有效防范风险,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
二是进一步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有序流出。重点是逐步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品种等限制,力争在扩大对外金融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进一步改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继续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三是加强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有效监控。重点是改进外债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外债过快增长,继续落实和巩固贸易外汇收结汇、个人外汇和外资进入房地产等三大监管政策,加强对贸易信贷等资金流入的管理,严格监控异常资金流入。
四是积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监管。重点是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和非法外汇交易实行严密监测,进一步提升外汇管理电子化水平,提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效率。
外汇管理新规企业受惠 诸多风险需作防范。
根据调整后的外汇管理政策,境内机构有真实贸易背景且有对外支付需要的,可在开户银行凭有关法规规定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提前办理购汇,并存入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过去有海外订单时,国内集团公司需要等到海外的贸易订单发来,带齐各类手续单据才能去银行办理购汇手续,实际购汇和海外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而且购汇方式也是“一单一批,额度很小”。如果外商的订单周期较短,或者公司自身在海外采购的商品较为紧俏需要预付外汇时,购汇问题就比较突出。此外,由于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限额管理,最高限额标准较低,手续繁琐,还加大了企业换汇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而在此次政策调整中,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的外汇限额,按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80%与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的50%之和确定。“按照目前保留外汇的限额,我们公司每个账户外汇余额可以达到5000万美元,完全可以满足集团公司的日常用汇需求。”
事实上,外汇政策调整的最大亮点是资本项目的进一步放开,而放开后可能加剧市场风险。国际金融专家、研究员谭雅玲认为:“在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情况下,企业和机构应该理性地对待外汇政策变化。可以借鉴日本的外汇管理经验,特别是日本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她介绍说,日本的企业一般会根据外汇价格变化,在岁末年初做出预估,根据汇率变化的资金风险和产品组合,依据企业经营模式及需求,做出应对方案。“这种主动避险的操作方法效果明显,虽然日元汇率大起大落,但企业经营比较稳定。日本潜在的竞争力已经从贸易大国转向投资大国。”相比而言,国内的机构和企业滞后于政策的发展,企业习惯依靠于政策的扶持,习惯于依靠银行方面进行理财。 梅新育则认为,政策制定者在考虑解决企业微观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监管国际游资内流的宏观经济管理需求。“‘提前错后’、尤其是贸易信贷操作,已经成为国际游资内流的重要渠道。”另外,目前虽然发展中国家保持着较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入,但是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显著逆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具体政策察看外汇管理局网站

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本项目部分管制

按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改革原则,中国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2004年底,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国有11项实现可兑换,11项较少限制,15项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仅有6项。
目前,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均需调回境内。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项目下外汇收入均应向注册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专用帐户进行保留。外商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结汇可持相应材料直接到外汇局授权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其他资本项下外汇收入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除外汇指定银行部分项目外,资本项目下的购汇和对外支付,均需经过外汇管理部门的核准,持核准件方可在银行办理售付汇。 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一直比较宽松。近几年,不断放宽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支持企业“走出去”。
外商直接投资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金、投资资金等需开立专项帐户保留;外商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结汇可持相应材料直接到外汇局授权的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其他资本项下外汇收入经外汇局批准后可以结汇;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下支出经批准后可以从其外汇帐户中汇出或者购汇汇出;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外汇登记和年检制度。
境外投资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机关。境内机构进行境外投资,需购汇及汇出外汇的,须事先报所辖地外汇分局(外汇管理部)进行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全部以实物投资项目、援外项目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免除该项审查;境外投资项目获得批准后,境内投资者应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购汇汇出核准手续。国家对境外投资实行联合年检制度。 在证券资金流入环节,境外投资者可直接进入境内B股市场,无需审批;境外资本可以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间接投资境内A股市场,买卖股票、债券等,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必须在批准的额度内;境内企业经批准可以通过境外上市(H股),或者发行债券,到境外募集资金调回使用。
证券资金流出管理严格,渠道有限。除外汇指定银行可以买卖境外非股票类证券、经批准的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以自身资金开展境外运用外,其他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允许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目前,已批准个别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投资境外证券市场。另外,批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进行金融创新试点,开办外汇资产管理业务,允许其通过专用账户受托管理其境内客户的外汇资产并进行境外运作,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也已开始试点 外债管理:中国对外债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借用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外债需纳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1年期以内(含1年)的短期外债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国际商业贷款不需事先批准,但其短期外债余额和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之和要严格控制在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额的差额内。所有的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后,均需及时到外汇局定期或者逐笔办理外债登记。实行逐笔登记的外债,其还本付息都需经外汇局核准(银行除外)。地方政府不得对外举债。境内机构发行商业票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并占用其短贷指标。
另外,境内机构180天(含)以上、等值20万美元(含)以上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境内注册的跨国公司进行资金集中运营的,其吸收的境外关联公司资金如在岸使用,纳入外债管理;境内贷款项下境外担保按履约额纳入外债管理,并且企业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以及境外机构和个人担保履约额之和,不得超过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
对外担保管理:对外担保属于或有债务,其管理参照外债管理,仅限于经批准有权经营对外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和具有代位清偿债务能力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可以提供。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贷款或者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进行转贷外,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得对外出具担保。除财政部出具担保和外汇指定银行出具非融资项下对外担保外,外汇指定银行出具融资项下担保实行年度余额管理,其他境内机构出具对外担保须经外汇局逐笔审批。对外担保须向外汇局登记,对外担保履约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此外,目前已批准中国银行进行全球授信的试点,为境外企业发展提供后续融资支持;允许境内居民(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以特殊目的公司的形式设立境外融资平台,通过反向并购、股权置换、可转债等资本运作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各类股权融资活动;允许跨国公司在集团内部开展外汇资金运营;允许个人合法财产对外转移;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人民币汇价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买卖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欧元、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浮动幅度为上下3%。外汇指定银行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实行价差幅度管理,美元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1%,现钞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银行可自行制定非美元对人民币价格。银行可与客户议定所有挂牌货币的现汇和现钞买卖价格。 完善银行结售汇统计,启动银行结售汇统计报表改造工作,重新设计和开发了新版银行结售汇统计系统;升级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加快建设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高频债务监测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不断提高预警分析水平。
提高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透明度。我国编制并对外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自2005年起,外汇局每半年发布一次《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1980年12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 1996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后,对该《条例》进行了修订。近年来,对建国以来的各项外汇管理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和修订,重新制定和公布。总之,根据国情和外汇管理工作实践,通过不断充实、完善外汇管理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 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二是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四是规范和引导境外人民币流通使用,促进人民币区域化。五是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六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

㈥ 中国现在的外汇政策急求~

国家对外汇没有放开也没有禁止的,看各地地方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有的宽松有的严格的

㈦ 什么是外汇管理改革的战略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是保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标志。因此,维护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既是外汇管理的核心职责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外汇管理改革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特别是随着我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通过资本管制来缓解收支失衡的空间越来越窄,短期内虽仍有效,但长期实行,效果会减弱,影响正常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这虽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有现象,但与我国经济发展较多依赖投资和外需、国内储蓄投资关系没有理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资本流出渠道不畅息息相关。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实事求是地推进制度创新,打好外汇管理改革攻坚战。

㈧ 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历史很急啊!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过去30年中,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适应和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

过去30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1978~1993年,改革开始起步,以双轨制为特征。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二是1994年到本世纪初,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实施银行结售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外汇市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初步确立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地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我们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三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汇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外汇管理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发挥利率、汇率的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30年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人民币经常项目分步实现了可兑换。改革开放之前,外汇统收统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所有外汇收入上缴国家,外汇支出由计划分配。1979年以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在外汇分配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随着留成比例逐步提高,市场调节外汇收支的作用不断提升。1994年,实现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取消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限制。1996年1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所有经常项目外汇交易只需以真实性为基础。此后,不断简化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程序和凭证,逐步允许企业按需保留经常项目外汇,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全面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也不接受外商投资。1979年以来,坚持审慎开放,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次序,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对外借债、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序对外开放境内证券市场,到实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企业外汇强制调回要求及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7大类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们严格管制的主要是针对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工具、非居民在境内自由发行或买卖金融衍生工具、居民对外借款和放贷等几项,限制较少或实现一定程度可兑换的共计二十多项。

第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只作为核算工具。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外汇留成制度的实行,开展外汇调剂业务,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1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2005年7月,进一步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第四,外汇市场建立并获得长足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外汇高度集中管理,没有外汇市场。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的结售汇市场。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继续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增加市场交易工具,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目前,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场体系。

第五,外汇统计监测体系不断健全。1981年,我国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制度,自1982年开始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1985年起向社会发布;2005年起发布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6年起发布国际投资头寸表;1986年开始外债统计;1994年开始银行结售汇统计;1996年开展跨境资金流动统计,2003年正式运行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系统,2005年运行高频债务监测预警系统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目前,已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要求、适合国情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制度。

第六,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极小。1994年以后,适应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以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完善储备经营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建立以投资基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逐渐从侧重短期流动性管理转向长期多元化投资管理,建立较成熟的策略研究、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体系,形成较完善的业绩评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架构。通过积极专业的投资、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了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实践证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成功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收支与经济总量之比从1982年的19%提高到2006年的126%,年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前三位,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位于前列,外贸外资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外汇资源配置已经实现由计划分配到市场配置、由稀缺到相对充裕的飞跃。1994年以来,除1998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2007年年末外汇储备增至1.53万亿美元,储备规模排名世界第一。从2003年起,我国由对外净债务国转为净债权国,2006年年末对外金融净债权达 6621亿美元。外汇管理方式则逐渐由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督,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经济风险的防范。

经验和体会

回顾30年的改革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随着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新事物、新矛盾不断涌现,对外汇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挑战、新要求。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根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在人民币可兑换、汇率形成机制、外汇市场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突破,不断消除影响涉外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思路、转变管理方式,从重点管流出转为对外汇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从事前审批、直接管理为主转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 (1950~2007年)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服务大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0年的实践证明,对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妥善处理推进改革与创新管理的关系,通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增强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有效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增加就业的压力很大,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宏观调控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经济金融体系整体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有待加强。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后发国家,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必须把国情意识和世界视野相结合,既要学习借鉴国际上推进货币可兑换的经验做法,又要结合国情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始终要注意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可兑换的道路。

四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外汇管理的中心任务。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要始终注意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支持发挥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政策对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性作用;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支持优化出口结构、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改善监管、防范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金融危机、拉美货币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金融动荡此起彼伏。这显示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下,金融领域的风险问题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突发性,国际资本流动复杂多变,一国的开放也增加了受外部冲击的可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把防范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在改革的整体部署上,注重审慎和渐进开放,注意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企业承受能力、金融监管水平等相适应;在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与相关领域改革的综合配套;在放松管制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外汇业务的合规性、真实性监管,监督银行履行代位监管职责,提升监管的手段,强化统计监测和预警,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力争在外汇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突破;继续深化对外汇领域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国际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不断完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继续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㈨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人民币升值的议论不断升级。你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摘要:
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缺点也日益显现。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以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得出人民币适时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 汇率 人民币汇率 升值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升值对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企业投资成本,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总体看,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相信我国的人民币在长期被低估之后的缓慢升值必然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人民币汇率概述

(一)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所谓汇率,就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实现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就必然要进行货币的支付。而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各国商品,劳动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两国一张等面额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购物量并不相等。这就需要将两国货币按一定的比率进行折兑,双方交易才能公平进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的货币因其经济的强势发展而逐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作为支付手段,形成强势币种,如美圆,日圆,欧圆等。这些货币也逐渐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各国在结合本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地确定了本国的汇率和汇率制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二)人民币汇率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7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圆。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且通过调控市场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5年7月21日,央行突然宣布,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圆,人民币升值2%。继宣布人民币升值2%之后,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区间,增强了外汇指定银行定价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拟通过市场来反映出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水平。

二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有利方面:
(一) 本币升值将增强人民币的支付能力。

1减轻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中国借了大量的外债。近些年更是出现了外债总规模和短期外债比例双双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外债余额达到2286亿美元,增长18%,其中短期外债增长更快,数额已占到总额的45.6%,超出了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人民币升值以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
2 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能力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果断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而要“走出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并购国外企业。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如今年5月1日,联想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此举使得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当然,也有的企业遇到了一些挫折,如近期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大电器生产商美泰克、中海油收购美国的优尼科石油公司,原因之一就是竞争对手的报价更高。显然,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企业在国外并购的时候会变得更富竞争力。
3增加我国百姓的财富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到国外去度假旅游或接受教育。他们就是本轮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们得到了比其他国人更大的财富效应,也就是说他们变得更“富有”了,今后他们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20世纪80年代的阿根廷人,就是在比索升值后游遍了世界各地,因为他们变成了“南方国家中的富人”。
4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也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近年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又是盯住美元的)使得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面对经济“过热”的局势,我国政府实行了“稳健的”(实际上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面对外汇源源不断的流入,央行又不得不被动地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而基础货币的过度发行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这种被动性的货币发行数量减少,这样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从而独立的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当局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吸引利用外资及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等方面拥有更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三)降低我国发生通胀的可能并刺激股市。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对此政府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调控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国CPI同比上涨2.3%。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生通胀的隐患仍然存在: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仍高达9.5%、房地产价格一直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有效缓解我国通胀的压力:一方面,由2可知,进口产品价格下降,将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价格下降,从而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由3、4可知,冲销成本的降低,会减少我国被动增发的人民币数量,从而降低发生通胀的可能性。由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对股票市场来说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好。因为这会使得以本币标价的商品如股票变得更具投资价值,从而吸引大量外来资金投到股票市场上去,并最终带动股市的上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的货币升值后,三地的股市都经历了一波长达十数年、涨幅十数倍的大牛市。今天,人民币在中国股市持续下跌数年之后升值,使得中国股市更具吸引力。有理由相信,中国股市必将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涨升行。
(四)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导致所有行业利润的减少,有的行业会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导致利润增加。同时由于各行业对货币升值的敏感性不同,从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不同行业利润冲击的时间长度和波动性会产生差异。在所有的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行业利润的冲击、特殊用途设备利润的冲击、铁冶炼行业利润的冲击和橡胶行业利润的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有一种正向的冲击作用,也即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这两个行业利润的增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这两个行业的中间产品均依赖进口,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导致这两个行业利润空间的拉大。例如: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钢铁行业的采购成本:目前4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料占钢材成本的30-40%,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将加大钢材的进口量,同时减少出口量。当然这种负面影响是中长期的,在短期受国内需求和国内外价差制约,这种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首先,目前国内钢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产量比例仅为4%。从产品结构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线材及普板等产品,进口产品则以国内无法生产或者是产能不足的高附加值产品,包括汽车用薄板、船用中厚板等。国内有不少人抱怨,人民币升值会减少中国的商品出口。的确,从短期来看,这种说法是对的。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该种说法就不尽然了。从有关资料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多为一些附加值极低的商品,这些商品不仅浪费了我国大量的宝贵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明显与中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精神相悖。人民币升值将会迫使生产此类商品的厂商或者退出,或者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1985年广场协议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正是在货币升值之后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
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人民币升值将通过两种途径对不同行业产生影响。一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二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其经营业绩。概括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其他则影响较小。

(五)人民币升值促进对外贸易
通常意义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后会造成进口大量增加,出口减少,打击出口,这恐怕是反对或者担心以至恐惧人民币升值的学者的最主要的理由。这种流行的说法主要是根据金融学中“贬值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升值促进进口,打击出口”的理论,但是,他们忽略了这一理论发生效力的两个前提:首先,通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必须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其次,该理论仅对一般贸易而言。
1,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呈同方向变动,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反之,贬值则不一定会促进出口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说,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要重新考察。经济学教授范金在2004年计算我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绝对值小于1,就是说人民币每升值1%,假设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同比例提高,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32%,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提高。所以升值不会减少出口金额。
2,升值不扩大贸易逆差。
这依据的是我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发展,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此外,若动态考察出口产品成本与汇率变动的关系,适当升值将引起出口成本与结构的相应变化,总体来说有利于出口和贸易收支,这也是源于我国加工贸易的特殊性,一般贸易则与之相反。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国内工资随技术水平而提高,从而带动整体工资水平提高。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
3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所谓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不能盲目认为,依靠贬值,扩大出口,就一定可以改善贸易条件。按照弹性分析理论,只有当出口与进口的供给弹性之积小于出口的与进口的需求弹性之积时,货币贬值才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事实上,1978-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几次贬值,而贸易条件却持续恶化,出现了经济学上称为“外贸贫困增长”的现象。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13%。这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出口产品价格在理论上随汇率升值成比例提高这是贸易条件改善的首要表现,比如两年之内人民币升值30%,出口价格即提高30%,说不会打击出口无人相信,可问题在于:其一,由于“J曲线效应”,出口的下降存在“时滞”;其二,加工贸易部分基本不受影响,而一般贸易出口产品成本中,进口部分也在60%以上,这样,进口价格下降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外国原材料和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能消化大部分升值因素,工资不会随汇率升值有很大提高,出口价格并不会随名义汇率的上升而成比例提高,比如人民币升值30%,一般贸易品的出口价格可能只提高15% 其次,对于人们最担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其实是有好处的。一件衬衣在美国卖$30,提高到$50,没有理由认为美国消费者就不买衬衣,或转向墨西哥购买。即使如此,我国减少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而提高售价,也不会降低出口金额,同时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范金教授曾采用社会核算矩阵技术,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以2005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为冲击对象,就人民币分别升值3%,5%,10%,20%和30%对我国的进出口所受影响进行情景分析,得出两点结论:①人民币升值3% 促进出口增加0.43个百分点,随升值幅度增加,出口增加幅度也扩大。人民币升值30%后,出口增加4.26个百分点。表明人民币不论温和升值还是大幅度升值,都不损害中国出口。②人民币升值3% 促进进口增加0.32个百分点,随升值幅度的增加,进口增加幅度也扩大,人民币升值30%,进口增加2.32个百分点。可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是有利的,不仅不会“打击出口”,而且还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三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诸多的好处,但是,有利就有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人们原来在中国1亿英镑能作的事,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需要增加上百万英镑的投资才能办成了。这等于外商进来前什么也没买,就要凭空多支付上百万英镑,投资者肯定要划算一番得失了。

(二)可能加剧我国的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资本外流对我国是不利的。
(三)人民币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假如,人民币对美圆的汇率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方面,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本国货币汇率变动会通过资本转移和对外贸易影响本国的外汇储备。此外,储备货币汇率不稳会影响和削弱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国际金融学原理告诉我们,汇率对外汇储备起决定性作用,外汇储备的增减是汇率变动的结果,币值的低估或高估则通过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化最终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减,我国外汇储备之所以不断增长,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带来了贸易上的相对优势。但需要说明的是,长期顺差、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第一,促使人民币发行量增加,从而加重已经出现的通货膨胀;第二,长期贸易顺差加重本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利于资金充分运用;第三,当储备货币(如美元)发生贬值时,也会使我国蒙受巨大的损失。此外,由此引发的国际关系紧张也不可忽视。
(四)人民币升值会减低中国企业的利润,增大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会给我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国内物价、国民收入与就业、产业结构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本文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升值后,导致进口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往往使我国居民对国产同类产品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国内消费品价格下降。 但是,目前我国的进口接近半数属于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贸易。这些进口品价格下降不会带动国内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且近年来大部分初级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美元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3~2000年,中国进口价格总指数上升了19%,其中制成品上升20%,初级产品上升16%。 尽管如此,人民币升值,对国产同类型产品产生的影响也会使国内企业的风险加大。因为汇率的变动引起进口材料、外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必然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此外,长期看,在消除短期通货膨胀后,可能会引起通货紧缩,不利我国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是,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应将其放在更深层次的背景上考察。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全面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所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及其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程中的重大意义后,我国理智的对我国的汇率制度做好重大改革,综合一切因素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从全面,长远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
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平稳度过改革调整期。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相信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会使我们更加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俞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6版

阅读全文

与中国外汇管理的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个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 浏览:761
交通银行理财损失 浏览:202
金融机构坚守风险底线 浏览:462
贵金属培训讲座 浏览:548
股票不碰 浏览:420
安信信托是国企嘛 浏览:718
股东投入属于直接融资 浏览:168
融资租赁属于什么服务费 浏览:148
中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05
7月10号甘肃鸡蛋价格走势 浏览:671
青岛汽油两种价格 浏览:808
家族信托发展前沿 浏览:730
设备融资租赁手续费 浏览:391
何为佣金制怎么返钱 浏览:27
托铁球是什么杠杆 浏览:943
个人理财与投资的区别与联系 浏览:477
短期汇率超调 浏览:939
股票融资融券配资 浏览:218
建业多元化融资 浏览:657
非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件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