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频现该怎么解决
近一段时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一些民营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集团接连出现债券违约,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债务违约,体现出金融与政府债务双重监管大背景下,一些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出现了问题,债券市场的风险整体仍然可控。
而在稍早之前,则出现了企业发债10亿元几乎全部流标的情况。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债券已经获批,原本计划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券,实际发行规模仅0.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信用收缩的大环境下,资质较差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部分城投平台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可能将继续加快相关信用风险的暴露。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发行主体11家,合计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除此前的春和集团、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外,新增违约主体5家,分别为上海华信、富贵鸟、凯迪生态、神雾环保和中安消。与2016年不同的是,本轮违约多集中在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一些较知名的上市公司,因此引发了市场对风险蔓延的担忧。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违约潮”并非事出偶然,本轮债务违约加速受去年底来融资环境收紧所驱动,尤其是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非标资产快速回表为地方政府与民企的资金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多项去杠杆宏观政策叠加,包括财政支出放缓、地方政府融资及基建投资监管趋严,表内信贷额度偏紧等,也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压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表示,这一情况的发生,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调整所致。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违约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形势相对较差的地区。从行业来看,违约事件主要集中在一些面临较大行业分化和环保压力的传统产业。
上市公司发债热情高涨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信用债发行规模已达4465.34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979.41亿元,增幅高达355.92%。大幅攀升背后,上市公司偿债压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存量信用债规模已达28188.96亿元。其中,年内偿债规模将达5436.61亿元。即使扣除年内发行的短融,偿债规模仍达3666.11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照细分行业分类,房地产发债规模最高,达到了864.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能源行业,达到了831.9亿元,采矿行业发债规模也达到了215亿元。这三类行业发债规模占上市公司发债总量的比例达42.81%。Wind统计显示,在年内上市公司债券到期情况方面,包含多个细分行业的制造业到期债券规模为1761亿元,其次为电力能源行业,到期规模为822.6亿元,房地产行业为717.86亿元。
东方金诚评级公司首席分析师苏莉认为,强监管下发生的信用收缩对债券发行人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融资成本和再融资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对“借新还旧”过度依赖的企业冲击较大。具体来说,部分负债高企、盈利能力出现显著下降的民营企业或较为边缘化的国企,尤其是处于产能过剩领域企业或成为信用风险暴露的集中区;部分面临债券到期和回售压力的房地产企业,在再融资难度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新的违约主体。
另一方面,公开信息显示,年报公布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正在受到交易所的高度关注。以飞乐音响为例,5月18日,上交所对其下发2017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问询函要求该公司结合业务构成、资金使用安排、经营情况,说明报告期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的原因,并要求上市公司结合短期借款规模、流动资金等,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否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尽管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仍然整体可控。李迅雷强调,从违约金额来看,信用债违约金额比例还不到1%,大概只有0.4%、0.5%左右,远远低于目前银行的坏账水平,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李迅雷表示,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讲,要打破刚性兑付,所以不排除接下来还有不少公司出现违约。他指出,应当要有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意识,做好预期引导。
中信证券则认为,近期频繁爆发的信用风险事件,各家主体违约的导火索和根源有所不同,其风险的积聚与爆发不在货币政策或流动性环境,而在于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在稳杠杆和防风险目标下,预计原有风险处置将更加温和,防范新风险积聚。未来信用风险总体会更为缓和,但结构上低评级主体仍然面临一定风险。
中金公司建议,在政策层面,要遏制风险蔓延,短期内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及较稳定的政策预期,保持社融增速环比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有助于稳定总体融资条件及总需求,同时尽快颁布资管新规的执行细则及过渡期的安排也有助于“非标”资产有序退出,降低“踩踏”风险。中长期制度建设方面,金融去杠杆不能“单兵突进”,平稳去杠杆需要财税体制改革及低质量信用资产平稳退出机制等方面的配合。
苏莉认为,近期及后续可能出现的违约案例是我国信用债市场去除刚性兑付面纱之后呈现的信用风险本来状态,信用风险的还原和释放将促使信用债市场回归信用风险定价的本源,引导投资者理性平衡信用风险与收益,有助于消除系统性风险的隐患。不过,在相对集中暴露信用风险的阶段,也需要避免金融机构集体非理性和踩踏效应导致风险传染性加剧。建议债券市场投资者提升信用风险识别和组合管理能力,对债券风险的暴露制定应对预案,冷静应对信用风险。
Ⅱ 为什么有人说股价跌了上市公司还不起债务 会破产
我不太看的懂你的意思,这么说吧,A以1元每股发行10股,市值10块,B接盘的时候已经是10元*10=100元的市值了,如果跌到5元卖出,就是50元的市值,没毛病啊,上市公司一切正常,而且还给它高估了,因为发行的时候是10块的市值,现在50块了,直接溢价了五倍。
如果要破产,基本上是这几个方面,上市公司经营不善,回报太低,甚至亏损,此时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还欠一屁股债,股份跌到一元以下,持续二十天,则上交所是可以直接摘牌的,也就是退市破产的,还有一个是上市公司一看现在都值十块一股了,我直接把手里的股票押压给证券公司或银行,当然里面会有一定的比例,比如当跌到八块时,你就要补充押压了,如果不银行会直接给你平仓掉,一平仓,这个股份在谁手里,谁就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个就是上市公司移主,算不上破产吧。所以要小心有些上市公司押压太多的股给银行。相当于打折套现。
破产清盘后,投资者怎么办,那就是要清盘后才知道,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赔付,由于你是小散,一般都拿不到的,
股票只有在中国不能做空,国外都是可以的。
Ⅲ 欠薪3个月,市值曾超90亿的上市公司*ST文化,为啥电费交不起了
市值曾突破90亿的广东文化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文化,代码:300089)近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引来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家拥有8000多股东的企业近期遭遇了一系列动荡,从高管变动到公司停工,似乎进入了“水逆期”。
高管层变动频繁,新任董事长李晓光在接任仅10天后就被免职,而在此之前,董事长一职长期空缺。代理董事长任职仅20天便辞职,董事会秘书黄德丰也在5天内匆匆离职。这些变动背后,是公司财务困境的显现:欠缴水电费导致停工,员工工资累积拖欠3个月。
*ST文化曾风光无限,但如今却面临电费都无法支付的尴尬。尽管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账面仍有900万元货币资金,但应付职工薪酬高达625万元,还背负3.6亿元的短期借款。问题的根源追溯到多年前,公司试图跨界投资教育行业,但行业衰退和频繁的并购导致商誉高达20亿元,成为其沉重的负担。
2018年收购翡翠教育后,公司接连亏损,商誉减值、坏账损失、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等问题接踵而至。加上孙光亮的控制权问题和蔡廷祥的市场禁入,*ST文化陷入了债务困境和法律诉讼的漩涡中。孙光亮的离开和对公司交接工作的争议,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运营难题。
面对这样的局面,*ST文化未来走向何处,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亟待解答的问题。公司的出路何在,外界的关切和期待都在等待答案。
Ⅳ 上市公司破产,债卷会不会不能赎回
1、上市公司的债券持有人,就是公司的债权人。
2、公司破产,一般是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指望公司主动赎回债券,已经失去了条件。
3、在公司破产的时候,债券持有人要在法定期限内对公司破产资产主张权利,参与破产清算后的财产分配,并争取取得尽可能高的偿付顺位,这样,债务才有可能得到偿还。
Ⅳ 上市公司拖欠我货款不还,我如何讨债
关键要看欠货款的证据是否充分,比如合同、发票、送货单、对账单等证据是否充分。
如果证据充分的话,可以向法院起诉,起诉的同时可以申请法院查封对方的银行账号。
这样就能确保你打赢官司后能拿到货款了。
还有问题的话,可以跟我们联系:
http://..com/expert/view/jupengli
Ⅵ 当一个公司还不起债后,为什么申请破产后就能还得起了呢
不是说申请破产以后就还得起了 什么时候申请破产呢?答案:资不抵债; 即净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