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什么是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PMI=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
研究应用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CFLP-PMI)的研究与应用
采购经理指数(PMI)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建立中国采购经理指数(CFLP-PMI)对于完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监测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对采购经理进行调查的PMI数据从理论上讲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动情况,分析CFLP-PMI各个细分指数、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与行业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均显示一定的相互关联或者一致性,因此,CFLP-PMI可以作为决策参考,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方面、企业经营方面、金融投资活动方面体现很好的应用价值。
采购经理指数、PMI、CFLP、GDP、相关系数、应用研究、经济指标
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国际通行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许多国家通常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新屋开工/营建指标(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类似)、汇率、股指等并行,用来分析经济走势、帮助进行各种投资决策、进行阶段性研究预测等等,已成为政府、银行、企业、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财经媒体广为应用的重要信息之一。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应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它相信市场主体在市场变动情况下做出有利企业利益的理性选择。比如,他们会根据市场的波动、凭借对市场的预期对下期生产做出最优安排,如采购原料、聘请/裁员等等,这些决策都需要相关的依据。而基于对采购经理进行调查的PMI数据从理论上讲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动情况,可以作为决策参考,前提是数据结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
一、PMI的应用前提
PMI调查数据产生于企业采购经理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判定,而企业经营的各个指标之间是存在逻辑上的相关的。从理论上讲,采购经理如果认真填写问卷的话,其对不同问题的回答结果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应当是一致的。PMI数据结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相互关联或者一致:
1、PMI各个细分指数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2、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它们之间存在逻辑上的相关性。
3、与行业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二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相关性。
此外,各个行业之间存在产业链条上的相互影响,可以结合产业生产方式等特点对PMI数据进行分析。
这些关联和一致性不仅是数据本身准确的标准,也是在实际预警应用中的指南和工具。
在前面的一些分析和工作中,可以发现CFLP-PMI的数据在以上几个方面均能够体现较好的相关性,并领先于其他经济指标发生变化。
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方面,已经有结果说明,CFLP-PMI与相关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75%以上。其次,我们在黑色、有色、多种设备制造业当中抽取了部分数据,与实际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领先性分析,发现CFLP-PMI指数一直领先相关行业经济指标几个月,两种指标的斜性相关系数在70%-89%不等。
重要性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有关机构已开始建立全球指数和欧元区指数,PMI指数及其商业报告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经济的崛起已日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的走势与变化,正在成为世界的焦点。市场经济加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数量不断增多,对于各种经济数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进中国在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建立中国采购经理指数(CFLP-PMI)就是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趋于成熟在统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完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监测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根据美国专家的分析,PMI指数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转折点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在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制造业PMI的峰值可领先商业高潮6-18个月左右,领先商业低潮一般1-4个月。在中国,CFLP-PMI经过一年多的数据累计分析,证实在经济高潮到来之前领先于GDP等相关指标发生变化。
PMI调查来源于企业采购经理对于本月生产和财务情况的分析判断,是市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制造业CFLP-PMI调查指数以及数据报告于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发布,时间上大大超前于政府其他部门公布的综合统计数据。
建立中国PMI,要学习国外经验,与国际接轨,这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在调查方法、主要指标设计、计算方法方面要与国外一致,具有国际可比性;另一方面,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并不断完善,以便能够通过CFLP-PMI研究来更好地预测中国的经济走势和行业运行趋势,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与国外相比,CFLP-PMI的相关工作起步较晚,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研究准备期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合作,从2004年启动,进行试点和前期调查,2005年1月开始正式调查,同年7月正式对外公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CFLP-PMI)。
CFLP-PMI因调查时间短,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都有待提升,但其科学性与严谨性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验证。我们借助相关资料对CFLP-PMI的调查过程和数据结果做了一些研究,目的就是使这一科学的指数体系能够尽快地应用到实际的政策与投资指导中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保证
正确的结果离不开正确的过程,那么CFLP-PMI的调查过程是怎么执行的呢?为了让大家共同认识这一调查的过程的严谨和科学性,下面介绍一下CFLP-PMI调查过程的几个关键点。
抽样方法保证 抽样方法是决定调查结果科学客观性的重要标准,CFLP的PMI调查采取的PPS抽样方法,是公认难度最大也是最科学的抽样方法。在调查正式开始之前,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CFLP严格按照各行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度,确定了各行业的样本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分布、企业类型进行PPS抽样,最终确定样本企业,从而使得样本的数量与分布更加科学,调查结果更加准确。
样本量保证 现行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样本量为730家。该样本数量远远超过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样本数量,而且占到相对应的工业企业总体全部销售收入的25%,所以能够准确地反映制造业全局以及各行业的经济运行走势。一旦企业因为兼并重组发生变化,统计局立即抽选同类型的企业参与调查,保证了调查渠道的畅通与完整性。
样本参与保证 为保证抽中样本企业参与调查,CFLP与统计局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与培训工作,准确填报率为99.6%,这在调查领域是一个相当高的样本保证率,而美国制造业调查的反馈率一般为70%。因此产生的CFLP调查结果能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反映出行业、区域和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
调查质量保证 参与调查的企业采购经理都经过正式培训,对调查指标能够正确理解,而且通过网上直接填报的方式,保证了回收问卷的质量。
严谨进程保证国家统计局与CFLP首先在对国际PMI指数进行大量研究、与国外专家大量交流之后,在国内进行了充分准备。一方面借鉴了国外经验,另一方面兼顾中国的国情,确定了问卷设计、PPS抽样选取方法、指数类别、指标解释等方案。在山东、天津、甘肃和青岛分别进行了调研与试点。经过两上两下的过程,最后敲定了调查方案。在采集了部分数据后,再次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方案和细节调整,确定了最终的调查分析程序,整个过程严谨、科学。
此外,CFLP-PMI的所有数据均由制造企业采购负责人直接填报;CFLP-PMI的调查执行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起调查并负责模型建立、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等核心程序,并承担对外公开发布工作;国家统计局提供权威成熟的调研渠道支持。这样的独立调查也遵循国际惯例,保证了数据来源和结果的准确性。
重要意义
--在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今天正式发布。今后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为发布日。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编制完成的。按双方协商的合作分工,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负责数据的调查采集和加工处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负责数据分析、商务报告的撰写以及对社会发布。目前,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已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目录。下面我想就建立中国PMI的背景、意义谈几点意见。
重要意义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体系,涵盖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重大意义在于:
首先是有利于与国际接轨。目前,已有美国、英国、新加坡等22个国家制定了PMI指数。中国加入WTO之后,正在日益成为世界采购中心与制造中心,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已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所以是中国需要PMI, 世界也需要中国的PMI。建立中国PMI,将在两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一是调查方法与统计方法的接轨;二是数据的可比性。
第二,有利于国家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与预测。PMI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反映经济活动快速的、及时的先行指标。通过PMI,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经济与商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趋势,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第三,有利于指导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PMI调查涉及企业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价格等多个环节,反映了企业全面的商业活动,PMI以及基于PMI的商务报告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使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决策与业务调整有一个可靠的依据。
建立特色PMI
国外的PMI分为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先实施制造业的PMI,待条件成熟时,再实施非制造业的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标体系的编制,是国内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PMI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决了下述问题:
1、与国际接轨
如前所述,目前世界上已有22个国家建立了PMI指数,国际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调查制度、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因此,中国的PMI,在指标和问卷的设计、调查方法与计算方法方面需要和国际接轨,参照了国际通行做法。
2、符合中国国情
国外PMI指数,多数是在发达国家建立的,其国情与中国存在一定的差异。制定中国PMI,一方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中国的现实情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方法
PMI监测的是经济活动的走向与趋势,其结果如何与抽样方法密切相关。我们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PPS抽样,按照各工业行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度,确定了各行业的样本数。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区域分布、企业类型,保证了调查与统计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发达国家中,PMI主要调查的是私人公司,但在中国的经济中,国有企业依然占较大比例。因此,为确保企业的代表性,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占35.6%、27.6%、20.5%和12.6%。
在地区分布上,我们的调查样本中,东部企业占63.6%,中部占 23.6% ,西部占12.8%,反映了经济区域的代表性。
根据抽样的结果,我们共选择了730家企业,并经过与企业的一一确认,实际上每月报送数据的企业达到727 家,填报率达到99.6%。
(2) 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在设计PMI问卷中,我们采用了试点与调研先行的做法:采用两上两下的方式,即我们首先编写问卷,通过几个省市企调队让企业试填,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方案,再提交企业试填,再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了最终方案。这样,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既能满足宏观的需要,又能兼顾企业的需求。
联合会和统计局还共同开展了培训工作。去年11月,对各省市负责调查的人员开展了培训。在此基础上,由各省市分别对本地采购经理进行了培训。
3、建立了稳定的调查渠道
一项长期的、月度进行的调查,能否持久下去,取得满意的结果,关键在于建立调查队伍和稳定的调查渠道。
在调查的组织方面,采取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合作的方式,具备了三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有统计法为保障;二是企调队拥有全国的调查渠道;三是企调队自1998年开始作全国经济调查,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和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同时我们采取两级机构即城市与省市级企调队负责催报,这两级直接针对企业,对被调查对象连续跟踪,发生变化随时调整,保证了数据的来源准确、可靠。
4、加强分析的权威性
在数据的分析方面,联合会本身拥有一批行业专家与权威人士,对此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深入研究;统计局企调队也对采购经理指数开展了专题研究。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先生作为特约分析师,使我们的分析更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
5、采用网上直报方法
PMI调查,我们采用了高科技手段,让企业经理直接在网上填报,这样既减少了人工录入出错的机率,又加快了填报与汇总的时间。
建设历程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筹备与建设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2004年上半年为调研阶段,重点是与国外专家进行多次交流、研讨,并开展大量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对采购经理指数的建立也十分关注,企业调查队设立了专门课题,并委托天津、山东、宁夏企调队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
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为中国制造业 PMI的推进阶段,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企调队的合作方式;完成了调查方案的制定、企业调查问卷的设计、企业抽样方法制定与实施;在山东、天津和宁夏三个省(市)开展部分企业的试点工作;在青岛召开了部分省市采购经理指数小型研讨会;召开了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工作会议,就2005年1月份开展调查进行了部署,并针对采购经理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采购经理调查问卷、联网上报的具体事宜开展了培训。
第三阶段
从2005年1月开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运转,取得了三项成果:第一,建立了稳定的调查渠道,全国制造业20个大行业727家企业的采购经理按月填报了调查问卷。第二,建立了制造业PMI数据库,每月采购经理在网上填报,经过数据的核实与汇总,建立了丰富的、完整的中国制造业PMI数据库。第三,根据调查结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企调队编制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并撰写商务报告。根据已有六个月的指数。在2005 年4月,我们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前,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的工作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PMI建立之初,由于时间序列数据不够充分,没有相关的历史数据,如何确定季节调整因子以及采用更为科学的调整方法;再如,除了满足国家宏观需要以外,还要考虑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采购经理指数与国家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等等,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之,建立中国PMI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时间和数据的积累,任重而道远。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和牢固的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的密切合作,通过我们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的PMI指数体系一定会成功建立,也一定能在国家宏观经济预测和企业经营指导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专家、企业和新闻媒体共同关注中国采购经理指标体系的建设,欢迎大家和我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香港利丰集团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OO五年七月六日
PMI简要解释: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从全国抽取820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采用联网直报的调查方式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相关报道
2015年1月数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2015年2月1日发布的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自2012年10月起首次跌破50%荣枯线;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为53.7%,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多方分析认为,1月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主要是受元旦春节及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证明制造业面临的下行压力大于整体经济。但是考虑到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今年一季度应该不会出现数据全面下滑的情况,经济下行的压力应该弱于此前市场预期,也弱于制造业反映的情况。
从制造业PMI的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有上升外,其余各分项指数均有所下降。[2]
2016年5月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6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月PMI为50.1%,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3]。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但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收缩幅度有所收窄[3]。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3]。
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稳步增长[3]。
新订单指数为50.7%,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放缓[3]。
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但降幅收窄[3]。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3]。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与上月相比有所加快[3]。
参考资料:
[1] 2021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2021-01-31 [引用日期2021-02-08]
[2] 27月后制造业PMI再跌破荣枯线.中国经济网 [引用日期2015-02-02]
[3]统计局公布2016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统计局公布2016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