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认可的新能源高燃油有那些公司
一、三花智控-电子膨胀阀国内独占
公司由空调业务起家,目前汽车零部件营收占总比的15%。
三花在热力膨胀阀和车用电子膨胀阀这两个细分赛道内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热力膨胀阀中,公司市场份额约达15%-20%,名列前茅;
在电子膨胀阀中,三花是行业内第一家研发出该种膨胀阀的公司,而且因为技术、规模优势,上市公司中只有三花一家能够供应。
此外,三花的电子膨胀阀技术积累与产品性能已经十分接近国际龙头(不二工机、翰昂)。
因此,可以说三花在电子膨胀阀市场中一枝独秀,目前没有对手。
目前,三花供应特斯拉、宝马、比亚迪等电动车发展领先的车企,其中深度绑定Tesla热管理零部件及组件,并独家供应电子膨胀阀。
二、银轮股份-下半年订单加速释放
公司是在传统燃油车热交换器领域内的领先企业,销量十多年保持国内第一,后来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2018电池水冷板通过_M(全球通用)审核,切入国外市场。
目前,公司核心车企客户有吉利、比亚迪、特斯拉等一线车企,在手订单预估超过30亿元。
公司已有能力生产的产品涉及热泵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等,约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价值量的50%多,其中,电池冷却器的全球市占率约17%。
公司虽然目前还是以热管理领域的单产品为主,但正在往系统集成件拓展。
例如,公司的热泵空调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预计2020年下半年将向江铃新能源供货;2021年向吉利_MA_康缍平台配套热交换总成产品。
预计公司2020_-2021_晷履茉闯等裙芾硪滴裼业收入分别为4亿和7.7亿,分别占2019年营收比重的8%、14%。
三、克来机电-布局未来主流热管理技术
克来机电切入的二氧化碳冷煤是有望成为未来热管理主流的技术路线,该技术目前在大众、戴姆勒等主流欧洲车企内得到应用,未来渗透率有望随着成本下降而提升。
目前公司二氧化碳高压管路系统(冷媒导管)已通过大众MEB的实验认证,并进入产能建设、筹备量产的阶段。
根据测算,在MEB平台量产后,CO2热泵在MEB车型渗透率有望达到60%,未来仅大众MEB便可贡献收入15亿元左右
2. 中国股市:下一个“汽车产业”新蓝海,热管理,就这5家正宗龙头
汽车热管理,关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温度控制,例如常见的汽车空调。
看似平凡,实则可能是新能源汽车浪潮下又一新蓝海。
汽车热管理直接影响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及能耗。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新增冷却板、电池冷却器等,构成新能源汽车标配,新能源车越多,热管理系统需求越大,这块新增市场有望成为汽车产业新蓝海。
以下为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正宗龙头公司。
银轮股份,主要从事油、水、气、冷媒间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主营产品中,热交换器收入占比80%以上,毛利率近20%。
公司为新能源车载计算机系统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配套液冷换热产品,客户包括全球标杆新能源车企、自主品牌标杆车企、新势力车企等。
松芝股份,主要从事汽车、轨道交通、冷链物流、储能设施等领域热管理相关产品及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小车热管理产品营收占比61%,毛利率13%;大中型客车的热管理营收为22%,毛利率23%。
公司在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拓展客户较多,包括比亚迪、蔚来、上汽通用五菱等。
腾龙股份,主要从事汽车热交换系统管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占比最高,达到56%,毛利率21%。
公司热管理系统产品及汽车废气再循环产品在塞力斯和华为合作的问界M5车型上已批量供货。
三花智控,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制冷空调冰箱之元器件及部件、咖啡机洗碗机洗衣机之元器件及部件。
公司制冷空调零部件占主营收入的70%,毛利率26%;汽车零部件占29%,毛利率23%左右。
公司在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积极与国内外标杆企业展开合作,提供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奥特佳,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开发、开发推广替代氟利昂应用技术、制造销售无氟环保制冷产品及相关咨询服务、制造销售汽车零部件。
公司汽车空调系统及储能电池热管理设备营收占总营收的51%,毛利率4%左右。
公司为多家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热泵空调系统产品,同时为多家传统主流主机厂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发设计整车热管理系统。
3. 新能源—锂电池行业27家龙头公司(二)(5000字长文,建议收藏)
上篇文章介绍了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上下游及电池细分行业的概况(详见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行业浅析),本篇文章将从2021年1季度销量,电池原理分类对比,个细分行业三个大的维度来深入探讨挖掘电池行业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1,国内电动车:
根据中汽协数据,1-4月新能源车产量为75万辆,同比大增266%。1-4月销量为73.2万辆,同比增长249.2%。
电动车Q1销量大超市场预期,于是修正了2021年销量预期至240-260万辆。若是2021年达到了这样的销量,那么在上篇文章提到的的规划到2025年销量400-500万辆,肯定会提前到来。,
2,欧洲电动车:
21年1-4月欧洲共销售52.92万辆,同比高增135%,全年维持200万辆预期。
3,美国电动车:
21年1-4月美国电动车共销售16.61万辆,同比增长77%,全年销量有望超55万辆。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2021年1季度都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原因有以下3个:
1,碳排放考核。
2,2020年1季度疫情, 汽车 机会停摆。
3,各国政策的支持。
在电动车需求如此猛增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对电车销量进行了预测:
预计21年全球电动车销531万辆,同比增75%,其中海外销281万辆;22年将持续高增长,预计全年电动车销731万辆,同比增38%。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约1677万辆,较20年复合增速40%,其中国内/海外分别约699/978万辆。对应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约1005gwh,其中国内/海外分别379/626gwh。
上篇文章我们提到,现在电池被三元和铁锂所掌控,2020年这两种加在一起占比99.5%。
在蔚来的搅局下,出现了更加适合的电池——固态电池,预计蔚来将在2022年4季度交付。为什么又出现了固态电池?三元和铁锂不好吗?让我们从电池的工作原理说起。
1,电池工作原理
电池由四大块组成,正负极,电解液,隔膜。
我们把这四个模块做个比喻,正极是“工厂”,负极是“公寓”,隔膜是“检票员”,电解液是交通工具“公交车”。我们还缺少一个重要的“员工”——锂离子。
电池工作模型是“员工”——锂离子奔波于工厂和公寓之间,乘坐的是电解液交通工具“公交车”,每次上车下车都需要隔膜“检票员”的检查。
充电的过程:员工工作了一天累了,需要下班回到公寓睡觉补充能量。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导,穿过隔膜到达负极。隔膜有效防止了电子的通过,只让锂离子通过。
放电的过程:员工在公寓休息好,补充完能量,乘坐交通工具来到工厂上班。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传导,通过隔膜,到达电池正极。
那为什么电池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电池会没有以前耐用呢?
这是因为在电池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员工老龄化退休即锂离子减少;工厂效益不好,公寓破损无法入住即正负极活性材料减少;公共 汽车 年久磨损失修导致交通瘫痪即电池欧姆阻抗增大,导电性能下降。
2,固态和液态对比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区别在于液态电池电解液是液体,同时有隔膜防止电子通过。而固态电池的电解液是固态的,同时取消了隔膜。
固态电池的优点:
A:安全性好。液态电池易燃易爆,而固态电池可以抑制锂枝晶,没有电解液走漏,从而提高安全性。
B:能量密度高。液态锂电池不管是铁锂还是高镍能量密度不可能达到300wh/kg,一般在200wh/kg左右,而固态电池可以达到300-400wh/kg。主要是因为固态电池不用石墨负极,直接用金属锂做负极,是整个电池密度提高。
C:循环寿命长。
固态电池缺点:
A:界面阻抗过大。电解质是固态的,离子在固态中传输动力低,造成界面阻抗过大。
B:技术不成熟造成成本过高。
固态电池趋势格局:目前已经有企业进入固态电池的试阶段,而未来固态电池是趋势,液态电池解决不了高里程的问题,而固态电池可以。
目前依旧以液态电池为主,关注固态电池发展。
1,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三元(NCM)和铁锂(LFP)两大块。三元又有镍5,镍6和镍8。
在正极材料中三元和铁锂六四分成,而在三元中,镍8渗透持续提升,目前依旧是镍5和镍6的主场,随着时间推移,镍8必将是市场主流。
正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价格与上游金属价格强相关。正极材料是电池材料的核心环节,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近4成。
正极材料同时面临技术迭代与降本压力,高镍无钴、固态电池是下一代技术的重点。目前三元高镍产线的投资在6亿元/万吨,国内一线正极材料企业的产能规模在4万吨水平,多在推进10万吨级别基地的建设,资金需求较大。
正极材料全球出货量从2013年的不足10万吨,到2020年的60万吨,年复合增长30%。预计2025年全球正极材料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NCM三元材料占比46%,磷酸铁锂占比25%。
正极材料是锂电四大关键原材料环节中最为分散的,当前CR3仅为20%-30%,CR5仅为30%-40%。主要原因是下游电池厂出于供应链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考虑,普遍会自产部分正极产能,而上游矿产企业凭借资源优势也会采取向下游延伸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独立正极材料企业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正极材料企业的毛利率多低于20%,以下游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材料企业,其毛利率持续承压,而以当升 科技 为代表的出海型企业,毛利率则整体保持稳定。
总结:1,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不高,主要是上下游的挤压与技术迭代。
2,高镍化,无钴化是目前的趋势,未来固态电池是趋势。
3,正极材料行业前五的公司:德方纳米,容百 科技 ,贝瑞特,国轩高科,天津巴莫。
三元材料前五公司:容百 科技 ,天津巴莫,长远锂科,当升 科技 ,杉杉能源。
4,正极上游原材重点关注:镍,锂,钴。代表公司:盛屯矿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
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好坏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等环节有较大的影响,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6-8%。
目前负极产线的投资2-3亿元/万吨,国内一线负极材料企业产能规模7-8万吨,产能的扩张和一体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负极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电池厂较少布局该环节。
国内负极材料产量从2014年的5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36.5万吨,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人造石墨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84%。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行业规模400亿。
负极材料集中度较高,2020年国内负极材料CR5占比78%。贝特瑞、杉杉、江西紫宸为中国传统负极三强。东莞凯金近年来出货量快速提升,主要受益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增长,已开始跻身一线负极厂商的行列。
负极上市公司行业集中,盈利能力好,毛利率介于25%-40%之间。负极石墨主要是外协生产,成本占比40%,目前负极厂商开始自建石墨化产能,未来负极生产一体化是行业趋势,整体行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碳硅是行业普遍看好的下一代负极材料,金属锂是负极材料的终极方案,也就是固态电池。
总结:1,负极行业集中度,负极产业一体化是未来趋势。
2,石墨—碳硅—金属锂是负极发展趋势。
3,负极材料前四公司: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东莞凯金。
3,隔膜材料
隔膜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8-10%。隔膜成本中,原材料和制造费用占比较大,因此企业的规模化效应较强。
目前隔膜产线的投资4-5亿元/亿平,国内一线隔膜企业产能规模30-35亿平。隔膜的技术壁垒较高,是四大电池材料里面最晚实现国产化的环节。除比亚迪和SKI等少数电池企业外,其他电池厂都以外购隔膜为主。
国内隔膜产量从2014年的5亿平规模增长至2020年37亿平,年复合增速约40%,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较高,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70%。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隔膜行业规模效应较强,龙头的成本优势比较明显,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20年国内湿法隔膜CR5占比93%,其中恩捷股份并购了上海捷力。
隔膜企业的毛利率普遍较高,在40%左右,但近年来有逐步下滑的趋势。隔膜是四大材料中降价预期最强的环节,企业需要依靠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来维持高盈利水平。
锂电四大材料中,隔膜单位产能投资高,且需在掌握工艺基础上进行设备采购及调试,安装后仍需较长时间爬坡才可保证较高良品率。技术、资金密集型特点限制新进入者进入。
一线电池厂认证周期往往在2-3年,之后才可批量供货,从产能规划到实现收入间的长周期保证了龙头的先发优势及规模优势。
总结:1,隔膜材料行业新进者难度很大,行业将进一步向龙头靠拢。
2,湿法+涂覆是行业发展趋势。
3,负极材料龙头公司: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4,电解液材料
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通道,其成本占到锂电池的约6-8%。锂盐、溶剂和添加剂原材料占电解液环成本的90%左右,为降低成本,布局原材料产能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电解液产线的投资不到1亿元/万吨,国内一线电解液企业产能规模5-10万吨。原材料是影响电解液价格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拥有原材料产能的企业具有较大的盈利弹性。
国内电解液产量从2014年的4万吨规模增长至2020年25万吨,年复合增速超过35%,其中动力电解液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国内市占率达到62%。预计2025年全球电解液行业规模近450亿元。
2020年国内电解液市场CR5占比74%,天赐、新宙邦、东莞杉杉和国泰华荣属于第一梯队。
天赐材料和新宙邦电解液业务的毛利率水平长期维持在25%以上的水平;天赐材料自产部分六氟磷酸锂,新宙邦溶剂产能也即将投产。未来电解液厂商向上游延伸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结:1,行业集中度高,厂商为保利润将向上游延伸。
2,电解液的添加剂是重中之重。
3,电解液行业前3公司: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4,六氟磷酸锂龙头:多氟多
5,锂电上下游端
A:新能源热管理:格局分散,但国内企业加速全球替代。代表企业: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奥特佳。其中, 三花智控 是热管理龙头, 银轮股份 主在传统业务,布局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B:锂钴镍行业:资源行业,周期行业,进入门槛高。国内资源占比较少,对外依存度较高。代表龙头: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
C:锂电设备:动力电池进入新周期,扩产加速,设备厂商迎来新机遇,龙头厂商明确收益。
锂电设备四道工艺:
1)电芯前段工艺: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模切等工序。该工艺段涉及的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制片机/模切机等。
2)电芯中段工艺:主要包括卷绕或叠片、焊接、注电解液等工序。该工艺段涉及的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焊接机、干燥设备、全自动注液机等。
3)电芯后段工艺:主要包括电芯化成、分容检测等。该工艺段涉及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用于化成分容)、检测等设备。
4)模组及电池包工艺:主要包括电池组件组装、连接器组装、模块组装、密封性检测、最终测试等。该工艺段涉及模组生产设备、PACK设备等。
后到设备龙头: 杭可 科技 。前中后道全产业链布局龙头: 先导智能 。
D:电池企业国内前五: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 。
E:供应链
特斯拉供应链:预计旭升股份、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宁波华翔、华域 汽车 、岱美股份等单车价值量较大。
F:LG电池供应链:正极:杉杉股份,当升 科技 ;负极:杉杉股份,贝瑞特,江西紫宸;隔膜:星源材质,恩捷股份;电解液:新宙邦,江苏国泰,天赐材料。
G:宁德时代供应链:正极:天津巴莫,振华新材,北大先行,贝特瑞;负极:杉杉股份,璞泰来;湿法隔膜:恩捷股份,中材 科技 ,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电解液:新宙邦,
1,电池龙头:
宁德时代 。公司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接近50%,全球市场份额25%,现有产能近60GWh,欧洲工厂将于2021年建成。
比亚迪。 公司是电动车、锂电池行业龙头。
亿纬锂能 :公司是国内锂原电池龙头企业,在圆柱电池、TWS耳机电池领域持续获得国际客户拓展,和电子烟有很深过往。
2,上游资源矿龙头:
锂: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钴: 华友钴业,洛阳钼业
3,正极材料:
德方纳米,容百 科技 ,贝瑞特
当升 科技 :高镍技术领先。
4,负极材料:
贝特瑞,江西紫宸,杉杉股份
璞泰来 :人造石墨龙头。
5,隔膜材料:
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6,电解液材料:
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
六氟磷酸锂龙头: 多氟多
7,热管理:
三花智控,银轮股份
8,锂电设备:
先导智能,杭可 科技
9,电机电控:
汇川 科技 ,卧龙电驱
总结:电池强相关21家,其他和新能源 汽车 相关6家,共计27家行业顶尖公司。
最后的话:以上内容就是锂电行业分析及行业龙头公司说明,涉及公司不作为推荐。
锂电行业现在太热,需要降温之后入场,现在只罗列,而后分析。
参考资料:平安证券新能源行业报告/中信证券新能源 汽车 行业投资策略
全文完!
本文同步于公众号“韭菜书房”
4.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热管理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设计与应用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当前,主机厂在热管理系统设计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阀体和换热设备等零部件领域则被外资企业所主导。国内的零部件公司,如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奥特佳等,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和产品性能的升级,热管理系统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和价值潜力巨大。将电池热管理系统与高效暖通空调系统等集成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水平。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竞争格局呈现出两大阵营。国际巨头,如电装、法雷奥,主要通过在传统汽车热管理业务的延伸,提供系统集成化产品,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续驶能力。国内企业则聚焦于单一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具备成本优势和贴近市场的特点。两类企业各具优势,国内外供应商在不同细分市场中有所布局。
国际热管理巨头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线,已经较早地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占据了中高端市场。国内供应商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中低端市场中占据优势,形成了各自的专业领域。银轮股份、三花智控、奥特佳等企业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领军企业,而浙江清优、祥博传热等新兴企业则专注于技术研发,展现出较强的成长潜力。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部件的发展趋势中,传统热管理方案的成熟性和纯电动汽车对热管理系统的新需求成为关键。随着汽车电气化升级,传统燃油车的热管理方案逐渐被优化和改进,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系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TC加热器和热泵系统成为解决冬季续驶里程焦虑的重要技术,其中热泵系统因其更高的节能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
汽车热管理技术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电动压缩机、PTC加热器、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电子水泵等。在新能源汽车电气化趋势下,这些新生零部件迎来增量市场,单车配套价值量有望大幅提升。电动压缩机、PTC加热器、电子膨胀阀等部件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分析表明,随着规模化量产和技术升级,价格有望下降,市场规模将逐步提升。
电池热管理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电池工作过程中,温度对其性能、安全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低温环境下电池放电性能降低,高温则可能导致电池分解、腐蚀甚至爆炸。因此,电池热管理技术至关重要。目前,电池热管理技术路径主要包括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PCM)等。液冷技术因其散热效果好、稳定性高而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其优势在于散热快、成本相对可控、与电驱动系统高度配合。
整车空调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制冷方式以电动压缩机替代传统压缩机,电池与空调冷却系统通常联结,而制热方式则通过PTC加热器实现。热泵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制热技术,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缓解电动车冬季续驶里程的挑战。此外,电驱动及电子元器件对散热要求高,需要额外的冷却装置。驱动系统和半导体元器件等耐受温度低的部件需额外冷却,以保护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电驱动系统的集成化发展,对系统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效的散热能力可以提高电机的持续功率、加速能力和质量密度,实现电机轻量化和功率密度的提升。
总结而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的特点。国内企业有望凭借市场响应快和成本优势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突破。未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将向标准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整车技术的不断演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5. 碳中和的龙头股票有哪些
第一个方向:节能减排导致的供给侧改革,分别有神火股份、鄂尔多斯、华新水泥、海螺水泥、山东玻纤、中国巨石、华鲁恒升、万华化学;
第二个方向:清洁能源,分别有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拓普集团、银轮股份、三花智控、国电南瑞、特锐德、日月股份、明阳智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许继电气、先导智能;
第三个方向:新能源材料,分别有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新宙邦、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第四个方向:环保和节能,分别有长江电力、福能股份、国投电力、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伟明环保、玉禾田、盈峰环境、汇川技术、格林美、南网能源。怎么解释碳中和?“碳”是指“中和”的CO2,也就是“负值”。排放的CO2或者是其他含碳的温室气体,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来消除,称为“碳中和”。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学技术学院都市发展学院高等研究院的宋青表示:“所谓的碳中和”,就是指一家单位每年的CO2排放量,并利用相关的技术来实现对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含碳的气体的消除。“碳中和”这个词,顾名思义,既是一个数学,也是一个化学。实际上,中国“碳中和”的道路应该从气象、能源、经济等多方面进行“中和”。
【拓展资料】
什么是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简单来说,碳就是二氧化碳,碳中和就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方式来降低温室效应。
碳中和的特点有哪些?
1.减少排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行动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选择使用非电动牙刷、烤面包机代替烤箱、节能灯代替灯泡、下班随手关掉电脑、晾晒衣服代替干衣机等。在企业中,可通过光伏、风电、特高压、新能源车、生物降解塑料、绿色建筑、碳捕捉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吸收二氧化碳
可以通过碳捕捉、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