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400家问题上市公司外泄

400家问题上市公司外泄

发布时间:2021-03-10 06:02:20

⑴ 哪18家上市公司被查

2014年12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近期对市场操纵的查处情况。证监会依托大数据系统,目前已对18只股票的涉案机构和个人立案调查。从具体的资料来看,受调查的上市企业包括中科云网、百圆裤业、兴民钢圈(002355,股吧)、山东如意(002193,股吧)、湖南发展、铁岭新城(000809,股吧)、宝泰隆(601011,股吧)、宝鼎重工(002552,股吧)、元力股份(300174,股吧)、东江环保、中兴商业(000715,股吧)、山东威达(002026,股吧)、宁波联合(600051,股吧)、远东传动(002406,股吧)、科泰电源(300153,股吧)、新海股份(002120,股吧)、九鼎新材(002201,股吧)、珠江啤酒(002461,股吧)。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也少有地报道了证监会立案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票操纵案中出现了以市值管理为名的新型操纵手法。张晓军指出,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通过上市公司发布选择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纵股价的案件。业内分析人士则指出,由于目前市值管理尚未出台顶层设计,规范边界界定不清楚,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纵股价、概念炒作等现象频出,背后则是中小投资者面临巨大亏损。而本次证监会“突袭”,加上新闻联播节目的首次公开点名,其背后也代表了中央对打击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

⑵ 怎么知道一家上市公司它有负债

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经收官,据数据统计,2013年众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大有吞噬净利润之势,数据显示,去年2000余家上市公司中,财务费用同比增长的占60%,其中390余家公司财务费用超过1亿元,400余家公司财务费用远超净利润。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在财务费用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记帐基础的前提条件下,所谓支出应以实际支付为标准,即资金流出,标志着现金、银行存款的减少。
目前,在两市公司中,有2207家公司对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明细有表述,这2207家公司的利息支出共4103.1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2207家公司的净利润仅为9451.75亿元,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利息支出已经占到这些公司净利润的近50%。
多家公司净利润亏损
仍有过亿利息支出
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已公布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去年利息支出超过100亿元,分别为中国石油230.81亿元,大唐发电118.24亿元,中国中铁112.93亿元,中国建筑109.82亿元,而利息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更达61家。
据中国石油2013年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的利息支出为181.64亿元,同比增加了49.17亿元,如此计算的话,利息支出费用一项同比增加了27.07%。
据中国石油2013年年报表示,利息支出之所以增加主要原因是为保障生产经营及投资建设所需资金,集团有息债务增加,同时,年报显示中国石油去年净利润为1295.77亿元,利息支出占净利润的17.81%。
数据显示,在发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公司中,有653家利息支出费用超过净利润。大唐发电名列前茅,其利息支出费用比净利润高出82.97亿元,而中国铝业、*ST天威、*ST凤凰等均排名靠前。
据大唐发电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大唐发电的利息支出为118.24亿元,与2012年的118.13亿元相比基本持平,而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仅为35.27亿元,其利息支出高出净利润近3.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四家ST公司的净利润亏损,但其利息支出却高的出奇。*ST天威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为-52.33亿元,而其利息支出却为4.26亿元,另外,*ST凤凰去年净利润为-45.14亿元,公司利息支出为2.19亿元;*ST二重去年净利润为-32.07亿元,利息支出为7.6亿元;*ST锐电去年净利润为-34.46亿元,利息支出为2.64亿元。有分析师称,上述公司的净利润或许就是被利息支出所积压。
制造业1467亿元利息支出
成“重灾区”
据记者统计,在发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的公司中,来自于制造业的有近1500余家,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电力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公司数量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去年经济环境因素导致的企业贷款成本上涨,上市公司财务支出大幅上涨,电力、制造等产业受成本上涨,市场环境持续疲软等因素影响,融资规模扩大,导致相应的财务费用也随之上涨。另外,受企业快速扩张影响,部分公司支出猛增,财务费用也随之上涨。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制造业这1500余家公司去年共产生利息支出1467.47亿元,占2207家公司利息支出总额的35.76%,同样高居榜首。
对于上述数据,有分析师指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最高,原因在于制造业占用资金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强烈,受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也最大,另外,因为制造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最大,出口下滑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导致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数额开始增加,利息支出也随之增加。
另外,该分析师还表示,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的增加,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随之下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股价也会受到影响。而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导致了财务费用的增加。
从财务费用来看,2013年2474家公司共发生财务费用5870.95亿元,同比2012年的2834.95亿元增加了近两倍。
数据显示,2013年财务费用最高的公司中中国石油、大唐发电、华能国际、中国石化等公司依然排名靠前,其中中国石油以218.97亿元的财务费用排名第一。
亏损近亿元利息支出逾6亿元 黔源电力称财务费用吞噬利润
公司在年报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财务费用吞噬了经营利润,而高额的借款导致了公司负债率高企不下
■本报记者 桂小笋
对于在2013年出现亏损的许多上市公司而言,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息支出显然已成为了公司的业绩“黑洞”。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013年亏损超过10亿元的18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当期的利息支出超过1亿元,其中,有3家公司当期的利息支出超过了1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一些公司的亏损额度及利息支出数额都不及上述16家公司,但是,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却可以读出另类的味道。例如,黔源电力2013年年报的亏损额度为9910万元,但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却高达约6.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财务费用,吞噬了公司的经营利润,而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是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拖累利润
Wind数据统计显示,共有203家净利润亏损的公司披露了利息支出数额,这些公司在2013年的亏损总额约为740亿元,而当期这些公司的利息支出总额约为241亿元。
虽然有一些公司的利息支出与亏损额度相比,显得“九牛一毛”,但是,其中也不乏利息支出金额与净利润亏损额度相比反差明显者,黔源电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黔源电力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57%,而净利润同比下降172.39%,亏损约9910万元;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有约6.2亿元。
公司在年报中称,目前发展的主要困难,与公司的财务费用居高不下有着莫大的关系: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电站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公司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所带来的高额银行借贷直接导致了资产负债率高企不下,经营利润被巨额财务费用“吞噬”。
从公司年报的财务费用明细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由利息支出组成。
ST族利息支出亦很惊人
如果说,黔源电力的状况为投资者展现了利息支出对经营利润造成的巨大影响,那么,对于一些已经ST的上市公司而言,平衡利息支出对利润造成的影响,则显得更加迫切。
数据显示,在16家2013年业绩亏损、当期利息支出却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里,有8家属于ST一族。在这些公司里,利息支出对净利润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例如,*ST新材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约11.39亿元,同比增长9.56%,在上一个会计年度,公司净利润亏损约为10.39亿元。
对于报告期内业绩欠佳的原因,*ST新材从产品市场价格下滑、需求不振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在公司的主营产品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占营收大份额的几项产品中,毛利率以负值呈现。此外,从其财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数据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会计年度中,公司的这些费用正在不断攀升。以财务费用中的明细为计,*ST新材2013年度利息支出约为4.5亿元,上年同期则为约4.48亿元。
年报称,控股股东在财务上给了上市公司力度较大的支持:“从控股股东蓝星集团取得的借款为38.88亿元,由蓝星集团提供担保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别为0.5亿元及27.91亿元,由最终控制方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提供担保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别为9.21亿元及18.85亿元。”公司称,确信在2013年12月31日后的十二个月能够清偿到期债务或进行再融资。
上市房企四成净利“上供”银行
利息支出成房企利润第一大“杀手”
据记者统计,142家上市房企去年的利息支出为338亿元,且增速远超房企净利润的增长幅度
■本报记者 王 峥
“房企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给银行打工的。”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房企近半利润被高负债导致的高利息吞噬时,一位开发商高层这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而从近期房企披露的年报数据上看,利息支出确实已经成为吞噬房企利润的第一大“杀手”。
记者统计Wind提供的数据后发现,沪深两市142家上市房企,2013年的利息支出高达338.03亿元,占当年上述房企净利润总和的38.97%。
其中,仅龙头万科一家2013年的利息支出便达到了65.75亿元,而万科2013年辛苦一年获取的净利润不过151.19亿元。同时,首开股份、金地集团、金融街、京投银泰、保利地产在2013年的利息支出也超过了10亿元。尤其是首开股份,在2013年实现净利润12.89亿元的情况下,其年内利息支出却高达31.69亿元,超出净利润的2倍还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42家房企2013年的净利润总额为867.4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2.44%;而利息支出则从2012年的278.84亿元,上涨至338.03亿元,同比增幅达21.5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房企在利息支出上的增幅,已远远超过了它们赚钱的速度。而在目前市场成交萎缩的情况下,房企的资金成本无疑会继续加大。
实际上,相比于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日子则更不好过。由于此前上市房企再融资被长时间叫停,且部分银行在对房企放贷时严格执行“名单制”,因此很多中小房企不得的求助于高息的信托等融资方式,以至于一段时间内,信托融资的年息一度保持在20%以上,而这无疑给房企带来的巨大的成本压力。
而近期,有龙头房企高层在建策沙龙上还表示,目前的信贷持续收紧,且今年银行在房地产放贷这一块没有任务,因此只有好的项目才能从银行贷出钱来。这也意味着,目前想从银行借出大量的“便宜钱”,几乎不太可能。
同时,上述高层还透露,一些负债率较高不好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在拿地后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拿到贵的地以后,去找金主去借钱,这些钱借来,用股权抵押,有若干个项目已经到了实际拿地开发企业的真实股权降到了只占百分之几的地步,大量的股权实际在金主的手里。但金主的钱好多都很贵、很高,因此这些项目能不能经得住销售缓慢的考验是未来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不少房企借着民营银行放开之际,也做起了自己的“银行梦”。其中,龙头万科率先行动,在去年年末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认购30亿港元新股,成为徽商银行的单一大股东;A股上市房企新华联则确认公司将在湖南地区参与发起民营银行;恒大地产更是今年初斥资36.5亿元购入华夏银行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五大股东;此外,越秀集团也在2月份宣布以116.4亿港元完成了对创兴银行75%已发行股本的收购。
安泰集团利息支出2.46亿元成利润黑洞
净利亏损2.4亿元大降887%
有专家表示,由于煤价不断下跌,已经出现资金链破裂,债务重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资环境也愈发恶化
■本报记者 李春莲
随着融资环境的日益险恶,利息支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利润黑洞。
根据2013年年报,安泰集团2013年净利润亏损2.43亿元,同比减少887%,而公司的利息支出高达2.47亿元。
安泰集团表示,产品微薄的毛利很难维持公司较大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支出,最终未能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煤炭市场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煤价仍将不断下跌,煤企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
有专家表示,由于煤价不断下跌,已经出现资金链破裂,债务重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资环境也愈发恶化,煤企在扩张的同时,应关注潜在的资金风险。
毛利率微薄
净利亏损2.4亿元
根据年报,安泰集团去年净利润亏损2.43亿元,同比减少887%。
对此,安泰集团在年报中表示,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外需不振,内需不足,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公司所处的焦化、钢铁主业整体形势持续低迷,行业效益仍处于历史最低位,产品毛利率微薄。
分产品来看,公司焦炭毛利率为11.94%,生铁毛利率仅为0.78%。
面对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尽管公司在2013年争取以稳产、增产的运行方式来实现规模效益,但仍难以冲销价格下行带来的不利因素,产品微薄的毛利很难维持公司较大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的支出,最终未能实现盈利。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根据年报,安泰集团的应收账款欠款主要来源于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为8.2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66.61%。
年报称,报告期内,受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钢材价格大幅下滑,而公司主要产品焦炭与生铁是钢铁行业的上游原料性产品,受此影响,焦炭与生铁价格也是大幅下滑。
此外,公司主要产品焦炭与化工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28亿元,主要是销量增加所致;生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7亿元,主要是钢铁行业持续低迷,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影响所致;烧结矿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2.8亿元,主要是销量减少所致。
有煤炭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煤炭和钢铁都是产能过剩的行业,钢铁公司需求不旺,亏损严重,焦炭公司的利润也好不到哪去,可谓一根绳上的蚂蚱,长期来看,焦炭供过于求仍是主要行情,安泰集团的业绩仍旧不容乐观。
融资环境恶化
利息支出2.47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安泰集团净利润已经陷入亏损,但其利息支出高达2.47亿元。
根据年报,安泰集团2013年长期借款为10.17亿元,同比增加219%。对此,年报称,主要是新增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到期归还再续贷所致。
此外,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同比减少72%,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到期归还再办理续贷手续后列入长期借款科目所致。
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安泰集团的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但公司对资金的渴求仍旧十分强烈。
年报显示,安泰集团2013年的总资产为76亿元,总负债为47亿元,负债率为62%。
安泰集团表示,全年融资环境是近几年来最不好的一年,央行紧缩信贷规模,加之山西因债务危机问题,融资环境尤为恶化,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压力。
但是,为实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后续各项工程项目拓展仍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公司将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利用好资本市场平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功能,为公司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各大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价不断下跌,煤企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煤炭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初联盛就是由于高估了煤炭的发展前景,不断大规模扩张,但最终由于煤价不断下跌,遭遇资金链破裂,债务重组的厄运。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煤企在扩张的同时,应关注潜在的资金风险。
三大运营商共建国家铁塔公司
中移动最受伤
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经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难说,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报记者 马 燕
自4月30日工信部证实,三家运营商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后,经过一个假期的发酵,这个让业界一片沸腾的消息,已经有了多种消息和解读。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此事项除了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发出的公告信息之外,并无更多进展信息,很多消息运营商也都是从媒体上看到。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件事情没有外界传得那么夸张。
铁塔公司或有国家意志
针对有媒体报道要成立“国家基站公司”的消息,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工信部官网公开回应称,“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并称“这种模式的探索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进行组建设计和运营”。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目前的“国家铁塔公司”与传说中的网业分离相去甚远。三家运营商共同出资成立这个新“铁塔公司”,由新公司进行4G新建基站的机房、铁塔、站址和管道建设并维护,根据租用使用情况,向三家运营商收取租金。据知情人士透露,拟成立的“铁塔公司”,不涉及到通信主设备。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的成立应该是包括国务院在内的高层充分考虑了中国电信业发展的问题所在而进行的一项改革,国资委、工信部、运营商等成为实际执行与实施主体,成立目的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更多承载公共设施建设职能。
事实上,4G建设过程中,新基站的站址难找、难谈、难建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4G的发展进程。有分析指出,此次要成立的国家铁塔公司,只是由国家牵头、三大运营商出资成立的一个促进铁塔共建共享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快我国4G发展进程。
对于此观点,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经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难说,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铁塔公司或定位为微利企业
据马军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全球包括铁塔在内的共建共享有多种模式:独立第三方投资建设管理进行出租的情况;运营商资产剥离后的独立建设管理;运营商参与合资的建设管理;运营商之间的共建共享。
据其判断,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在国家定位下为微利性企业,后续会有系列政策支持。目前该公司承载一个对增量市场的建设维护主体,不排除条件成熟后对存量资产逐步按照难易程度也纳入其中。
马军分析,鉴于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公司目前没有明确的实施主体,其运作方向可能会有几个可能,首先其会和原有运营商建设主体对接口的各种主体进行业务来往,相当与承担了原有运营商网络建设的职能。其次后续最优的方案是把中国通信服务公司纳入其中,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载体,这样在执行实施层面就具体了,当然积极邀请民营企业参股并进行业务合作是必然,但是鉴于参股比例以及实际权利行使问题,预计不太乐观。
中移动个别员工或有情绪
对于此次铁塔的共建共享,三大运营商也都表态正在协商。有观点认为,加入建立铁塔及基站合资公司,仅仅考虑基站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在政策中吃了大亏,通过这些设施的共享和共建,中国移动与联通和电信在4G基站和铁塔上的差别将会大幅度减少,中国移动的优势地位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对此,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不排除内部个别员工会有些情绪,毕竟一辈子辛辛苦苦在建基站,最后变成别人的了”,但该人士强调,不能只是看一时一事,长远来看共建共享肯定是好事。
此前,《证券日报》记者在与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交流时就听其诉苦称,现在4G基站的选址相当困难,特别是中心城区的谈判难度很大。
上述人士认为,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去谈判,比运营商各自为战要好得多。

⑶ A股市场哪几家上市公司具有垄断性

长江电力,对三峡水电站的垄断。其他的水电站是对当地的水利资回源的垄断。但是普通的电答力股不是。以后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上市了,他们也是垄断的。

大秦铁路,对这条铁路的垄断。其他的公路股也有地区垄断的性质。

中国联通,电信垄断。移动没有内地上市,就只有现在他一个了。

贵州茅台,对这个品牌的垄断。国酒级别,其他酒没法替代。

白云机场,对这个机场业务的垄断。其他机场股也是。

北海港,对这个港的港务的垄断。其他港口股也是。

大众公用,城市公用事业的垄断。其他的供燃供热股也是。

山东黄金,对金矿开采的垄断。其他矿股也是。

。。。。。。不知我指的垄断是不是你指的垄断。现在真正做到100%的垄断其实不多,相对垄断的除了我讲的这些还有其他。上面写到的“其他**股”,你在股票软件的同一板块里找,就OK了。

⑷ 最近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请给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几年的。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2004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
案例简评: 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新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行对垒,无疑“以卵击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
(2)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04年7月间曝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2005年10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行了检查。2004年绩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事件,从B级降至了C级。2006年4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10至20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
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到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12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无力归还南航集团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15亿元,南航集团无奈只得将其实行债转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的陈利明因涉嫌违法,先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侦查证实,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5400万元,挪用公款近12亿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
案例简评: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2-3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
(3)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来,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刘其兵则神秘失踪。国储局的交易对手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
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不排除基金再度逼仓的局面出现。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
案例简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当国储局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
同中航油期权投机案一样,同样是小角色、新手的国储局,与国际基金大谔对垒,显然不是其的对手。
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

⑸ 汽车超人在北京同时下线400多家门店 单方面解约 法律在上市公司面前没有用吗

任何合同都是可以解约的,只要当事双方协商同意解约就可以。法律有规定禁止合同解约嘛?典典养车法律没有用的提问有点偷换概念噢

⑹ 一家上市公司经常被调研,能说明什么问题

看你有没有工作经验啊,你去了能做什么啊。这是家互联网公司,做飞信的,去那会增长一些技能,但是国企更轻松些,看你吧

⑺ 写论文失,我研究的是上市公司A股的数据,可是它有400多家。然后我少研究一点。这个要怎么选取出来。

可以分行业来研究,这会少些。
也可以研究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只有50家。
若对您的思路有帮助,请点击采纳,谢谢!

⑻ 已有12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抓,牵连的77万股民该何去何从

我觉得这个股民只能认栽,在还这12家股票还没有暴跌的情况下赶紧抛出所有股票,免得受到更大的伤害。因为这场风波肯定会给他们股票带来很大的波动。

我认为股票市场更加的情绪化。一个上市公司如果不是公司整体业务有问题,那么其实一个人被抓并不会导致公司经济大幅受挫,毕竟公司运营是靠着各层级人员一同完成的。但是股票市场却因为这些人被抓迅速消失几百亿。

我们都是散户小股民,小股民在购买股票时更多的是感性投入,遇到问题大家都选择了抛售也就出现了股市浮动,为了减少损失,目前情况股民还是要慎重投入,同时切记不要贪心,时刻记住"投资需谨慎"!

⑼ 2011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急!

1月5日,辽宁新兴佳向美国纽约州法院提交诉状,起诉纳斯达克交易所违反了其规章及其法定诉讼程序,导致该公司声誉受到不可挽回的损害并使公司市值缩水2.2亿美元。

此事件起源于2011年1月13日,纳斯达克市场向新兴佳发出退市警告,表示该集团未能及时向纳斯达克市场提交有关2010年12月完成的财务重组相关情况。这造成辽宁新兴佳股价从每股9美元最终跌至不到70美分。当时,新兴佳表示,已经及时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在起诉书中,新兴佳方面表示,公司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上市而受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管理人士的不公对待,同时“程序上有缺陷是武断与任意地调查,并且匆忙作出决定的”, “公然带有歧视性”,目标就是摘牌中国公司。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分析此事称,按照当前公布的事件起因来看,纳斯达克对于新兴佳的处罚过程不是非常透明,处罚依据较为模糊,且存在处罚过重的嫌疑,如果新兴佳能够充分地向法官说明上述事实,那么案件诉讼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新兴佳可能被贴上不遵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的中国公司群体中一员的标签,这将非常不利于法官做出公正裁决。

中国企业

在美上市遇难题

此事件的起因是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所采用的反向收购的方式。反向收购又称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而原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可以获得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李胜茂认为,美国证券市场是以完全披露信息为基础的,如果新兴佳通过反向收购方式上市仅是为了规避上市时的信息披露义务,那么其就很有可能存在纳斯达克指控的违规行为;如果仅是将这种行为当做一种正常的上市途径,那么违规的可能性就较小。

新兴佳只是大约400家通过反向收购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的一员。美国证监会2011年6月警告投资者购买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的股票,称它们可能有“欺诈及其他弊病”的倾向,并称“调查发现数十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问题”。

这种曲线上市路线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首次公开发行时证券交易所的严格审核。此事件也表明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必须要严格遵守美国证券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李胜茂分析,这对今后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路径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阅读全文

与400家问题上市公司外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一般几轮融资可以上市 浏览:157
张庭宾土地信托 浏览:274
配资杠杆几倍合法 浏览:690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融资 浏览:509
上海诺友金融服务公司怎么样 浏览:586
汇率换算查询器app 浏览:323
自主经营融资模式 浏览:689
金融服务中心事业编制 浏览:800
金融公司岗位定级标准 浏览:486
随用随取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浏览:409
线上认证签约的大学生贷款分期 浏览:365
理财基金PPT怎么做啊 浏览:612
百利方投资理财 浏览:572
这次疫情股票是否还会大跌 浏览:70
金融服务部经理 浏览:322
贷款的二手车能过户吗 浏览:111
人民币汇率变动解决方案 浏览:705
2018上市银行理财能力 浏览:332
历年证券法司考题 浏览:403
杠杆思考术pdf免费下载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