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利曾经有位姓任的副总裁是谁
任我行 任逍遥 任务 任性 任命 任课
⑵ 微软的总裁是几个分别是谁副总裁几个分别是谁
微软总裁比尔 盖茨
微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尔
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
微软副总裁古川享
副总裁Andrew Lees
微软副总裁Amir Majidimehr
微软副总裁Mitch Kock
我只知道这么多,因为分好多种呢,有中国的,有美国的,有全球的,你没说你要哪个地方的。
⑶ 为什么一个公司里面会有多个副总裁
企业管理者自己的需要,设置的,如果换个老板就不会了
⑷ 伊利集团事业部有哪几个
伊利集团分为冷饮、液态奶、奶粉、原奶和酸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有近百个。
⑸ 伊利的 创始人 是 谁
郑俊怀。
郑俊怀(1950年9月——),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现任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有中国“乳业教父”之称。原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俊怀在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和伊利公司任职的20多年中,率先在企业内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分配、人事、劳动用工制度方面大胆进行改革,使一个频临倒闭的手工作坊式小厂发展成年利润达百万元的中型企业。
1993年组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来固定资产40多万元、年利税不足5万元的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乳业集团。与股份制改组前相比,净资产总额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了69倍和135倍。
(5)伊利集团有几个副总裁扩展阅读:
一、伊利创造的上市奇迹
郑俊怀把目光放到了全中国,1994年伊利建立自己的冰淇淋项目,进军全国冷饮市场,很快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冷饮生产企业,年利润达500多万元。
凭借这样强大的发展势头,1996年3月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3.55亿元,3年后就增长到11亿元。这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乳品企业。随后伊利股价一直保持遥遥领先。
二、独董风波引发猜测
当时伊利股份一直势头良好,年年派送现金,投资者信心十足,郑俊怀开始找操盘手坐庄。8年以后有人算了笔账,说伊利庄家赚了数亿元。但是这笔钱不会作为赢利进入公司。
2003年7月,金信信托代人以每股10元的低价,收购了2800万伊利股份的国家股,成为伊利的第一大股东。这个背后收购者成为伊利的控制人,大家纷纷猜测,这个人就是郑俊怀。
2004年6月,独董俞伯伟和王瑾要对公司专项审计,但被郑俊怀马上罢免,风波骤起。
三、事发,入狱
2004年下半年,中国证监会调查伊利。2004年12月,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批捕郑俊怀和其他4名伊利股份高管。据说,郑俊怀涉及两笔款项挪用嫌疑及国债去向。
⑹ 一个公司可以有几个执行总裁
执行总裁,是有限责任制公司,经过公司最高领导人董事长或经过公司董事会会议决定产生,以领导公司行政主管方向的高级经理人,有公司正常经营的决策权,受董事会或董事长制约,向董事会负责。 执行总裁,负责公司日常行政工作,位置低于总裁,该职务有的公司称常务副总裁。高级副总裁,那是中国人对副总裁的雅称。 【职责】 1. 根据董事会或集团公司提出的战略目标,制定公司战略,提出公司的业务规划、经营方针和经营形式,经集团公司或董事会确定后组织实施; 2. 主持公司的基本团队建设、规范内部管理; 3. 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 4. 审核签发以集团名义发出的文件; 5. 召集、主持集团办公会议,检查、督促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展,主持召开行政例会、专题会等会议,总结工作、听取汇报; 6. 主持集团的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7. 向董事会或集团公司提出企业的更新改造发展规划方案、预算外开支计划; 8. 处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 9. 推进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⑺ 大家知道伊利和蒙牛这两个大企业总裁的故事吗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
潘刚,中共党员,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
潘刚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1992年7月大学毕业后即进入伊利集团;2002年7月任职伊利集团总裁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为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最年轻的总裁;2005年6月股东大会上,得到流通股代表的全票支持,当选为董事,进而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
在潘刚率领下,伊利集团创造了持续进步的出色经营业绩,已经成为中国食品业的领导者和领先者,下辖原奶、液态奶、冷饮、奶粉、保鲜五大事业部,液态奶、冷饮与奶粉三大主营产品都名列全行业第一。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87.35亿元,200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56.59亿元,稳居全行业首位。
潘刚1999年起任职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被业内外誉为“中国液态奶第一人”,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和龙头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液态奶已经取代奶粉成为目前中国乳业最重要的产品。在潘刚主导下,伊利集团率先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将液态奶的保质期延长了20多倍,突破了此前只能囿于本地的销售半径,从而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引发了全行业的跟进,现在液态奶事业部每年给伊利集团贡献65%以上的销售收入,中国液态奶产销量占到了行业总量的50%以上。
潘刚就任总裁主抓公司经营后,体现了卓越的经营领导能力,伊利集团进入一个加速度发展的黄金时代。2002年销售收入40.10亿元,比2001年的27.02亿元增加51.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6.57%;2003、2004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了62.99亿元、87.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57.09%、38.67%;2005年销售收入将轻松突破百亿元。
伊利集团在2004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公司接连发生“独董风波”与“高管事件”,2004年12月,前任董事长郑俊怀等五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审查,震惊全国,引发了部分流通股东的不安和动摇。在公司内外建立起了极大威望的潘刚此时临危受命,被寄以率领公司化危为机的厚望。潘刚以其特有的稳健缜密风格,全面推行精确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信息披露透明制度,高度重视赢利能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迅速增强了公司员工、投资者与舆论的向心力,率领伊利集团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连续创造了中国乳业历史最佳经营业绩,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已经超越2004年全年水平,赢利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使得伊利“牛奶专家”的形象更加突出;而其主持通过的一揽子十多亿元的投资计划更是令业内外惊叹不已,被形象地称为“将会释放核弹一般的产销能量”,他领导公司进入了又一轮发展的黄金时代。
潘刚还是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与内蒙古十大杰出青年的获得者,入选国内知名财经杂志《经理人》2003年度 “10位最有价值的40岁以下新生代企业家”,兼任内蒙古青联副主席、中国乳协副理事长、中国奶协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