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三峡集团历任

三峡集团历任

发布时间:2021-11-13 13:54:26

❶ 有关三峡的历史

长江三峡以其奇山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峡江两岸奇峰异石,记载着数十亿年来峡区的沧桑。沉睡在岩层中那斑驳陆离的生命遗骸,叙说着亿万年来生命演变的历史。峡区数千年的历史和人类文化古迹令人憧憬;神秘的传说令人神往,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三峡被群山夹于长江中段,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及湖北的巴东、秭归和宜昌,全长1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奉节的白帝城,是三峡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关,为其东部的门户。长江两岸,层峦叠翠,峭壁千仞,危崖耸立,怪石嶙峋,飞泉吐珠,云雾缭绕,激流翻腾,惊涛拍案。大自然雕琢成的巨大画廊,变化万千,使人留恋忘返。自古以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市南津关至宜昌秭归县香溪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过去船行其间,险象环生,舟毁人亡,时有所闻。建国后,航道经多年整治,大为改善;加之葛洲坝工程蓄水之后,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沉入江底,不复为害。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汉时和亲匈奴的美女王昭君,即诞生在西陵峡中。因此唐代诗人杜甫过西陵峡时,曾有诗云:“若道世无英俊才,此处何来屈原宅?若道巫山女粗丑,此处何有昭君村?”
巫峡,号称为三峡中的大峡。巫山十二峰,象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江畔。激流劈出的巫峡,以其幽深秀丽、深沉肃穆著称。蒙蒙烟雨,潺潺细流,飞虹流彩,把峡谷妆扮的妩媚多姿!
瞿塘峡(亦称夔峡)气势磅礴,险峰对峙,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但却“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峡中江流澎湃,涛声雷鸣,号称“天下雄关”。瞿塘峡特点是山势雄峻。两岸之山,如斧削而成,有的峰高1500公尺。夹江峭壁,甚为逼仄,致使江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几十米。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五字镌于崖壁。山势之外,瞿塘水势亦“雄”, 它“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有诗称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江水至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对瞿塘峡的山水之“雄”,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瞿塘峡中景点不少,如风箱峡,孟良梯、盔甲洞、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白帝城、古代栈道、大溪文化遗址等。
三峡之中,还套有两个小三峡,即西陵峡中的神农溪小三峡和巫峡中的大宁河小三峡。这两处小三峡水碧如流玉,山青翠欲滴,风景比大三峡更为奇秀,且风韵原始古朴,引人入胜。乘一叶轻舟漂流于青山绿水之中,是热门旅游项目。
美丽的“诗城”--白帝城、 壮伟的“夔门天下雄”、“赤甲晴辉”、“白盐曙色”等众多奇丽的景色,犹如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

参考下面两个网址的内容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3/yangtze2/

http://www.cnwei.com/html/wenwu.html

❷ 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第一峡,虽然仅八公里长,却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之誉。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从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开始,至巫山县的大溪,全长虽然只有8公里,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雄气。其中峡之西端的夔门尤为雄奇。它两岸若门,呈欲合未合之状,堪称天下雄关。瞿塘之雄还在于水势之雄。古人咏瞿塘:“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峡虽然较短,但峡小景不少。我们将沿江而下逐一游览。

巫峡

船过巫山县城就进入了长江三峡的第二峡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东至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42公里,巫峡以巫山得名。巫峡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极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不少观光游客游过巫峡之后,感触颇深地说:“要知中国画与中国山水的关系,不到巫峡不明白。”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巴东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外,还与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原藉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他在巴东任期三年内,写下了上百首诗文。他在距现在巴东县城约40公里的旧县城内建了一座“秋风亭”,常在此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历任的巴东县令,也就认为秋风亭是个有助官运的吉祥之地,走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风亭饮酒赋诗,并留宿一夜,以求日后仕图通达。来巴东游历的文人墨客们也极看重秋风亭,常常在此吟诗弈棋作画。至于巴东的百姓,因缅怀寇公政绩,更是把秋风亭视为珍迹。来到巴东,不可不登临秋风亭。伫立亭中,观四面风景,只见山峦迭翠,大江横流,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寇准曾经站过的地方,似可领略到这位贤臣良相忧乐天下,济世济民的情怀。在巴东,最出名的风景应该是神农溪,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试试神农溪漂流。所没有时间就还是继续上行,去领略巫山的幽深秀丽。

西陵峡

西陵峡,得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宜昌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往上还有40公里长的香溪宽谷段,全长100余公里。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也不复再见。乘船过葛洲坝以后徐徐进入南津关。此时开始进入三峡画廊。在西陵峡峡口三游洞风景区的楚塞楼、至喜亭、张飞擂鼓台在船的右舷掠过。当船行约9公里后驶入一段山色清丽的峡谷中。这便是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❸ 谁有三峡具体的资料的

长江三峡水电站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长江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其次是伊普秦水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50亿千瓦时。

以下是关于三峡水电站的一些相关资料: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宜昌5月26日电(记者廖君 周梦榕)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三峡工程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
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浇筑。三期围堰设计总浇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停止通航运行,长江三峡水域拟实行为期67天的断航,至6月16日恢复通航。与此同时,翻坝转运工作全面启动。
●2003年4月16日,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到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达到140米设计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开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

三峡工程改变世界的中国观: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全线贯通进入倒计时,这个未来世界最大水坝和水电站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地理书上的一个新名词。《华盛顿邮报》、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德国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即将完成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将第一次完全驯服5000多年来养育同时也折磨中国人民的这条水道”。从十几年前中国开始讨论建设三峡水电站开始,国外也对三峡建设带来的安全,特别是环境问题发出了担心的声音,直到现在三峡大坝即将建成,一些人仍怀有疑问。
但绝大多数外国媒体和学者认为,就像“中国正在走自己的路”一样,三峡工程代表着“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的能源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来说,三峡工程不但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也将成为“中国的象征”。
三峡电站将满足中国1/20的电力需求
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为《中国力量的源泉和象征》的文章,称经过13年的建设,并移走了上百万村民后,中国即将为横跨扬子江的世界最大大坝浇筑上最后的混凝土:届时三峡大坝将达到设计的坝顶高程185米。这个规模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投资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这项“中国自长城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建设”,将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和防洪综合工程。它的年均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而美国胡佛大坝(美国最著名的大坝,被评为美国现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迹之一)的年发电量仅为40亿千瓦时。
美国十大报业集团之一的奈特·里德报系报道说,三峡水电站发的电相当于18个核电站,可以满足中国庞大用电需求量的1/20。此外,它还可以方便3000吨的海轮深入中国西部。要知道,海轮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起来。
俄罗斯媒体对三峡工程的进展非常关注。不仅《独立报》等俄全国性媒体,就连《哈卡斯新闻》等地方媒体以及众多电子媒体,近来都不约而同对三峡大坝进行详细报道。俄水电专家亚·托洛什诺夫曾多次到包括三峡在内的世界各大水电站进行考察,他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帮助中国建设了三门峡水电站。现在三峡工程即将顺利收尾,这反映了中国的成功,而俄罗斯在水电方面仍旧在原地踏步。”他称,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俄还停留在20年前。俄罗斯《劳动报》曾多次派记者赴三峡采访,该报称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评估小组认为,三峡工程完成后,洪灾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少为1/10,可以保证中下游数千万居民的安全。
日本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的报道量近来也大幅增加。《日本经济新闻》18日发表文章说,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峡大坝完成之后可望起到发电、航运以及防洪和抗旱等巨大作用,成为中国发展的象征之一。该报认为,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的总发电量,不仅可以缓解中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其次,能够增加通航能力,提高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效率,有利于外国企业的投资。
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华记者连续发回三篇关于三峡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历史和一些具体数据等。印度评论家罗伊在《商业标准报》撰文将三峡工程与印度修建水利设施的缓慢进展进行了对比,并称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制订和完成目标的意志力的充分体现”,“经验值得印度参考”。
三峡改变世界的“中国观”
不过,在介绍了三峡大坝的成就后,很多外国媒体也对三峡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了担心。《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早已认为建水电站并不明智,但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建设这样大的水电站。许多人还对中国花240亿美元在经济上值不值提出疑问。另外,关于环保问题的议论也不少。
对这些议论,一位曾在欧美多国常驻的资深记者说,这些问题十几年前不仅外国人,中国人也都提出了,并进行过反复的论证。三峡工程是世纪工程,也是世界级工程,史无前例,在没有经过时间验证之前,人们有各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西方人提出这些未必都是出于恶意。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在非常清醒、科学的环境中建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发电同样面临困境的时代,中国人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瑞典人的环保意识是全球出了名的。十几年前,由于环保主义者的要求,瑞典已经停止修建大型水电站,甚至逐步关闭已建成的核电站。因此,当三峡工程动工修建时,瑞典全国一片质疑之声。据当年在瑞典工作的《人民日报》记者丁刚介绍,那时一些瑞典人甚至找上门来,以教训的口气批评中国不该建设三峡工程。
如今,当三峡工程即将正式建成之际,瑞典人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近日来,瑞典一些媒体先后以“中国即将建成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等词语相对客观地报道了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的消息。尽管其中也提到了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工程移民等问题,但与当年的一片质疑声相比,态度已经明显温和了许多。瑞典电力公司的工程师博斯特罗姆曾参加过瑞典第二大水库苏诺瓦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他对本报记者说,他最开始就是通过三峡工程关注起中国的。通过对三峡工程报道的跟踪了解,他认为与瑞典当年建造苏诺瓦大坝比起来,中国人对环保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对当地的环境给予了有效保护。尽管他承认,像世界多数水电站的修建一样,一个大坝的建成,将会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生态,例如水中的鱼类品种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通过人们的努力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是能够把这种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此外,一些瑞典人对当初放弃发展水电及核电的决定开始有些后悔。《瑞典日报》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瑞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水电和核电持支持态度,支持发展核电的人已超过50%。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波里科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中国讨论是否建设三峡工程时引起的不小的争论。许多专家都表示反对,中国全国人大在讨论并通过建设三峡大坝的提案时也是历史上反对票最多的一次。波里科夫说,如今三峡大坝终于顺利建成了。从目前来看,大坝建成后至少能给中国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长江下游洪水灾害发生的机会。第二,三峡大坝建成后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电能。
“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国内外的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也表示,“我们不能说三峡工程是完美的,我们要等30年才能下这样的结论。”对于国内外关注的安全问题,他表示,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进行校核,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内,大坝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常规武器不可能使大坝溃决。即使爆发核战争,也有事前的防范措施。
对于环境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认为,三峡工程本身是一项环保工程。水电是清洁能源,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若换算成火力发电的消耗,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约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还减少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王兴奎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三峡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而且在提供替代能源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重大作用。如1998年的大洪水,尽管没有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但仍造成了很大损失。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以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三峡工程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应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效益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拉尔森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各国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能源发展战略,中国也是这样。”他对记者说,首先,从环境角度看,瑞典环保工作做得较好,也得益于全国近50%的电力供应来自污染少的水电,至少从目前看,水电对环境的破坏还是相对较小的,所以中国建设三峡发展水电,比起使用污染严重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供电,是明智的选择;其次,从中国的发展角度来说,当初决定建设三峡时,可能没人预料到十多年来中国会发展得如此快,且这样的速度也许还会持续若干年,而三峡工程对解决中国的能源缺口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到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对世界的贡献,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1/5的人不会为电力而担忧,也为中国保持稳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这个角度上,三峡工程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拉尔森称,10多年前许多像他一样的瑞典人从关注三峡开始,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并且从开始的质疑到今天的理解,当三峡工程建成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创造出了一个宏伟的奇迹,更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❹ 三峡水电站有站长吗是什么级别是直接听命于国务院吗

1、三峡水电站没有站长。三峡电厂不是独立法人,它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单位。三峡枢纽除通航建筑以外的所有设备设施均由三峡电厂管理,包括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泄洪设施、大坝水工建筑等。
2、三峡电站左右岸机组现已全部投产,2010年7月20日8时,三峡枢纽迎来大坝建成以来最大洪峰,三峡电站按照上级调度安排,从容应对,精心组织电力生产。7月21日21时,三峡电站机组达到了满出力运行的水头和水量条件,26台机组开始满出力运行试验;7月28日21时10分,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

❺ 长江三峡是历代什么的必争之地

,对公上沁的担

❻ 《三峡》中的巫峡是不是巫山

巫峡名即来源与巫山。巫山简介
巫山,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
巫山历史悠久,古迹纷呈,资源丰富。早在204万年前“亚洲最早的直立人--巫山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巫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巫山拥有巫峡的全部和瞿塘峡的大部份。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峡深谷长迂回曲折,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屏列大江南北,尤以神女峰最秀丽。峡中那云雨之多,变化之频,云态之美,雨景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唐代诗人元稹传之千古的绝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长江三峡巫山那万古不衰的神韵和魅力的概括。
巫山“三台八景”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三台”是授书台、楚阳台、斩龙台。“八景”是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渔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贞观石、朝云暮雨。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令人神驰。北岸六峰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见到的,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其余净坛、起云、上升三蚩并不临江。如欲游览,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陆游在《三峡歌》说:“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唐代诗人赞美巫山十二峰的诗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巫山案十二,合沓隐昭同“。
■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巴东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外,还与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原籍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他在巴东任期三年内,写下了上百首诗文。他在距现在巴东县城约40公里的旧县城内建了一座“秋风亭”,常在此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历任的巴东县令,也就认为秋风亭是个有助官运的吉祥之地,走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风亭饮酒赋诗,并留宿一夜,以求日后仕图通达。来巴东游历的文人墨客们也极看重秋风亭,常常在此吟诗弈棋作画。至于巴东的百姓,因缅怀寇公政绩,更是把秋风亭视为珍迹。

❼ 长江三峡的资料

================================

上面的人都是复制的..
我想你也不会抄那么多..
给你一小段吧..
================================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包括大宁河宽谷和香溪宽谷,全长193公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述前人描写三峡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把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峡内激流翻滚,惊涛拍岸,宽谷地带又有富饶的村庄、翠绿的梯田,把三峡装点得更加生机盎然,组成了一条绚烂多彩的百里画廊。即使185米高的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主要景点并不被淹没,一些被淹没的景点也将移建,所以三峡主体风景依旧。让我们沿江而下,饱览一下三峡的风光吧。

❽ 有关三峡的资料 有关三峡的资料

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第一峡,虽然仅八公里长,却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之誉。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从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开始,至巫山县的大溪,全长虽然只有8公里,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雄气。其中峡之西端的夔门尤为雄奇。它两岸若门,呈欲合未合之状,堪称天下雄关。瞿塘之雄还在于水势之雄。古人咏瞿塘:“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峡虽然较短,但峡小景不少。我们将沿江而下逐一游览。
巫峡
船过巫山县城就进入了长江三峡的第二峡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东至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42公里,巫峡以巫山得名。巫峡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极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不少观光游客游过巫峡之后,感触颇深地说:“要知中国画与中国山水的关系,不到巫峡不明白。”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巴东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外,还与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原藉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他在巴东任期三年内,写下了上百首诗文。他在距现在巴东县城约40公里的旧县城内建了一座“秋风亭”,常在此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历任的巴东县令,也就认为秋风亭是个有助官运的吉祥之地,走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风亭饮酒赋诗,并留宿一夜,以求日后仕图通达。来巴东游历的文人墨客们也极看重秋风亭,常常在此吟诗弈棋作画。至于巴东的百姓,因缅怀寇公政绩,更是把秋风亭视为珍迹。来到巴东,不可不登临秋风亭。伫立亭中,观四面风景,只见山峦迭翠,大江横流,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寇准曾经站过的地方,似可领略到这位贤臣良相忧乐天下,济世济民的情怀。在巴东,最出名的风景应该是神农溪,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试试神农溪漂流。所没有时间就还是继续上行,去领略巫山的幽深秀丽。
西陵峡
西陵峡,得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宜昌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往上还有40公里长的香溪宽谷段,全长100余公里。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也不复再见。乘船过葛洲坝以后徐徐进入南津关。此时开始进入三峡画廊。在西陵峡峡口三游洞风景区的楚塞楼、至喜亭、张飞擂鼓台在船的右舷掠过。当船行约9公里后驶入一段山色清丽的峡谷中。这便是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❾ 三峡名人有哪些

1、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屈原

屈原辞赋悬日月 三峡风流传古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名平,字原,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他在约在公元前343年诞生于长江西陵峡畔归州(今秭归)的三阊乡乐平里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小山村。屈原一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追求真理,向往社会美好。他把天赋、才华和政治激情,倾泻于他的光辉诗篇之中。

雄浑奇丽的三峡山水及其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与日月争辉的楚辞,造就了屈原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

2、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不知源起于何年何代,也不知是经哪位大美学家的评审,人们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汉代明妃王嫱、三国时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蝉、唐玄宗封为贵妃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并且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如今用现代观念评说四大美人,则西施、貂蝉、杨贵妃三位美人皆成了古代残酷战争的牺牲品,唯有王昭君以其美的容貌、美的心灵,为汉、匈奴和好作出贡献而载入史册,传颂千秋。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3、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杜甫是在三峡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位诗人,他飘泊云阳、奉节,寓居两年半之久,在三峡期间共写出了400多首诗歌,也是历代诗人咏唱三峡诗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位诗人。研究杜诗的学者认为:这是杜甫一生风格最完善、成就最全面的时期,代表了杜甫诗歌艺术辉煌的高峰。这是三峡给予杜甫的丰富养料,也是杜甫给予三峡的丰富回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刘禹锡

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三峡中度过了两年多刺史生涯,写下了不少三峡诗文,特别是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于创建三峡新《竹枝词》的一代师宗。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诗于洞壁。世人称此为"后三游"。"三游洞"的佳话,充分说明了三峡的名人效应。

7、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夷陵为官一年半时间,在三峡期间共写作了140余篇诗文,占《欧阳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庐陵事业起夷陵"之说,或曰欧文如澜,欧阳修得益于三峡之波澜,三峡山水亦因欧阳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赞美诗文而增光添彩,俞显风流。欧阳修在夷陵的遗迹有"六一书院"和"至喜亭"。

8、寇准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今陕西渭南县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峡是寇准仕途的闪光起点。公元981年,19岁的寇准便来到三峡地区任巴东县令。在任的三年多时间内,他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民众有口皆碑,人称"寇巴东"、" 寇青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也留下了许多咏唱三峡的优美诗篇。至今巴东仍有纪念寇准的"三亭"――劝农亭、秋风亭、白云亭之遗迹。

9、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均擅,其文学成就更高,一声"大江东去"传唱千古风流。 苏东坡与三峡的缘份,只不过是一次缓慢航行时的游历,但是,凡他足迹之所至,皆有诗作迭出,峡江的浪涛传诵着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苏轼和弟苏辙随父苏洵离开四川眉山家乡,乘船顺江而下,沿途饱览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三峡激发了他的诗情奔放,写出了《入峡》、《出峡》等一批咏唱三峡的诗歌精品。特别是游览三游洞时,同父亲、弟弟各题绝句于石壁之上,成为继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后的"后三游"的千古佳话。苏轼的三峡之行,提高了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在三峡文化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

10、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淅江山阴(今绍兴)人。进士出身,历任兴隆、夔州通判。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入蜀记》和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❿ 三峡的资料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

阅读全文

与三峡集团历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林存股票 浏览:679
股票新高放量 浏览:209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154
股票申购几次 浏览:705
配资炒股持仓多少合适 浏览:736
精选个股股票 浏览:605
81黄金分析 浏览:272
合作买卖股票 浏览:629
美国汽油价格2016 浏览:752
骆驼股份4月17日 浏览:730
沈阳中国银行澳币汇率 浏览:929
杠杆利率 浏览:352
kd通达信指标 浏览:434
基金跟银行理财区别 浏览:920
基金理财会计分录 浏览:71
中央经济会议降杠杆 浏览:403
理财产品协议属于哪类合同 浏览:690
外汇搭建流程 浏览:696
中国南车集团长江公司 浏览:967
工行私人银行理财怎么样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