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健力宝的介绍
健力宝品牌介绍:
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经过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成长为一个以饮料为主导产业,集制罐、塑料、包装、药业、酒业、食品、体育、房地产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曾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2003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健力宝集团目前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健力宝、第五季、爆果汽、A8、宝丰等,其中健力宝是饮料业务的核心品牌,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2002年1月,健力宝集团成功转制,由国有变民营。新股东控股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与调整,新产品不断推出,业绩大幅提升,总资产也从改制前的37亿迅速增加到50亿。
新世纪,新篇章。未来,健力宝集团将进一步突出主业,以做"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企业品牌"为崇高奋斗目标,以健康产业为龙头,以打造百年民族品牌为己任,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的健力宝产业王国,再创民族饮料的新辉煌。
㈡ 健力宝企业实力怎么样啊
实力啊,还是很强的啊,健力宝现在也经常上节目,还赞助了中国的甲级联赛俱乐部球队呢,CCTV还做过专访,我感觉很牛的。
㈢ 健力宝公司还有吗
李太悲哀了,聪明的人总被愚蠢的人伤病
㈣ 健力宝在什么时候开始生产
1984年6月 力宝诞生 1985/7/26 健力宝饮料被评为首届全国最佳运动饮料
1986/11/5 健力宝获全国运动饮料评比第一名
1987/4/10 广东运动饮料有限公司改名为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
1988年 组建改名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
1989/11 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事业贡献奖”
1990/8-9 健力宝独家赞助亚运会“火炬之光”接力活动,历时一个月,途经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世界观看者约有25亿
1991/9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赞助300万元,并被指定为运动会专用饮料。年健力宝饮料厂在全国饮料企业中,产量、利税上排名第一
1993/6 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评为“1992年中国500家大型工业企业”之一,排列165位。
健力宝饮料厂荣获1992年年全国轻工业企业200强金榜,其中销售额排序4名,利税总额排序第6名,饮料制造行业1992年利税总额统计指标排序前10强。
1994/1 健力宝被选定为第十二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指定运动饮料
1995/8 健力宝系列饮料获95中国轻工产品(饮料)排行榜中饮料类的首位
1996/7 健力宝赞助美国亚特兰大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000多万元
1997/1 公司被国家列为“八五”期间中国饮料行业巨头
1998/11 公司赞助13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人民币120万元
1999/5 健力宝集团荣获中国饮料工业10强
2000/1 健力宝列入国家重点企业
2001/6 健力宝集团以4540万元收购了广东国信所占公司的15%股权。至始,健力宝饮料公司已占有75%的股权。
2002/1/15 浙江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收购健力宝签字仪式在健力宝山庄举行,自此,健力宝集团由国有转民营
2003/3/18 成都糖酒会——爆果汽隆重推出。经销商首单订货1.29亿元,全年订货5.14亿元。
2004/11/16 健力宝集团与北京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的收购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汇中天恒直接拥有健力宝集团68%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㈤ 健力宝创建于哪年
健力宝集团与联想、海尔、美的、科龙等优秀企业一样,都是属于上世纪80年中期诞生,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企业之一。 2004年,是联想的20岁周年,也是健力宝的20周年。然而,与联想、海尔、美的等企业相比,健力宝在20周岁生日时,却正经历着一场自创建以来最大的浩劫,且前途茫茫不知归向何处。 健力宝,这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自1984年诞生始,在经过了15年的长期辉煌后,开始走下坡路,并在2001年底被当地政府出售给私人投资者,由素有资本高手之称的张海等人收购。健力宝也演绎了一出国企变民营的典型案例,而将健力宝一手带大的健力宝创业元老——李经纬在健力宝被张海等人收购时则黯然退场,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了十几个春秋,洒下无数汗水的健力宝。 然而,变为民企的民族品牌——健力宝,在私人投资者手中并没有走上新的辉煌,而是在两年半后的时间里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生存危机。资本高手在治理实业两年多后,下课了。第一家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国内企业——裕兴集团老板匆匆走到了健力宝的管理前台,又很快悄悄离去。随后传出向来是以民族饮料品牌的形象树立在国人心目中的健力宝要被台湾的统一收购的消息。又由于遭到包括员工在内的各方面力量的反应,统一收购被中止。 健力宝,20年。这里面的故事太多,这里面的感慨太多,这里面给人们的启示也太多! 一、健力宝案例的历史背景 中国企业的20年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和成熟的20年。 对企业来说,是运营环境不断变幻的20年。一方面,内部竞争环境越来越规范,企业不断寻求突破;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也使先进的竞争者不断涌入中国,得以占据先天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不断综合起来的过程,就是本土企业所要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的局势变化过程。 这样的环境变化对本土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企业必须有战略的眼光,要有更高的管理水平,要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运营机制,要能够积极地培养人才,这样才能持续地取得竞争的胜利。现在经过了20年的风雨仍然健康地往前走的企业,例如联想、美的、万科等一大批国内优秀企业,无一不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是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一个定理。反观在过去20年里纷纷倒下的企业,根本原因无一不是违反了这个定理。 健力宝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但相对于已经倒下起不来的其他企业来说,它又似乎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跟很多走不到20年的企业相比,包括他的同行曾经红极一时的天府可乐等相比,健力宝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李经纬创出了健力宝这么好的品牌,虽然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但健力宝还活着。 第二,健力宝正处于一个艰难的命运转折期,未来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必性。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因为没有很好地适应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没能确立自己正确的战略,没能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培养人才,在饮料市场快速增长的时候,健力宝不升反降,最后陷入经营的困顿之中。 健力宝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正是《健力宝沉浮》这本书所要带给大家的。 可以说,中国企业过去20年发展历史中所出现的问题,健力宝都经历过了。 二、治理结构问题 早期的健力宝在治理结构上具有优势,但最终还是陷入治理结构的严重缺失危机中,无论是李经纬时代还是张海时期,健力宝的治理结构都是存在根本性的缺陷的。或许,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图一、图二的公司治理逻辑来梳理健力宝过去20年的治理问题。 1、股东共识问题 张海时期,健力宝的几大股东是严重缺乏共识的,对健力宝的未来走向缺乏统一的认识,最后变成了互相倾扎。张海在接受丁秀洪采访时,从他的角度谈到了股东之间缺乏共识的问题。一个公司,特别是像健力宝这么大的企业,如果在股东层面都缺乏对未来发展的共识,可想而知,企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健力宝:20年发展历程中经验与教训的集中展现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日期:2006-4-29 21:39:12 2、制衡机制 张海在担任健力宝董事长兼总裁期间,独揽健力宝的大权,从董事会到公司管理层中的各个重要岗位均安排自己的亲信,公司缺乏一个有效的制衡机制。因为缺乏共识,又没有一个有效的制衡机制,张海包揽了健力宝的大权,最后导致股东之间缺乏信任,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决策。 3、领导者自律 无论是李经纬时代还是张海时期,作为主要公司绝对领导者的李经纬和张海,似乎都缺乏企业领导者的自律意识,在潜意识里这个企业就是他个人的王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到最后常常是不能用理性的思维来开展企业经营。例如张海安插了大量的未必是适合企业需要的人员到各重要岗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二、战略的问题 盲目的多元化与国际化,是李经纬时代所犯下的致命性战略错误。李经纬的不相关多元化投资几乎让人眼花缭乱,李经纬的不相关投资甚至包括投资创办《新香港》这样的杂志。在多元化的投资方面,张海的毛病与李经纬几乎是一样的。资本运作的经历让张海在内心深处总跳动着资本并购的躁动因子,动用大量的经营资金去收购、收购再收购,几乎成了张海在掌管健力宝一年后的工作主旋律。 战略的迷失让健力宝模糊了自己的真正方向,最后也几乎断送了自己的主业。 三、管理的问题 无论是李经纬时代还是张海时期,管理的粗放是显而易见的。业务流程、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无一不是粗放型的。 缺乏系统的管理思维,业务流程不是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出发点,缺乏真正的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是以提升企业的素质为基本提前。 四、品牌与营销的问题 在不需要明确的品牌定位年代,健力宝通过独创性的产品与体育、公关营销获得了极高的品牌声誉。但在竞争者林立且强势品牌越来越多的新竞争环境下,业已树立广泛知名度的健力宝品牌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仍然沿用老套路进行品牌的耕作,即使是张海这个新生代的领导者对健力宝品牌同样缺乏应有的清晰思维,最后的结局是迷失在品牌丛林中。 而营销模式的落后与缺乏实际求是的思考是健力宝在李经纬时代、张海时期都陷入不同的市场困境的相同原因。 李经纬缺乏对健力宝战略性营销模式的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而张海则是对健力宝的战略性营销模式进行了误判,采取了错误的合作伙伴制营销模式,从而让企业的渠道体系极度不稳定,不顺畅,缺乏效率。 五、资本问题 健力宝其实从来就不乏资本的青睐,只是在后来的资本光顾时,它已经越来越成为资本鱼肉的对象,而不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品牌的更大提升和企业的腾飞。 李经纬时代完全有条件像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通过国内包括香港股市去圈钱,从而为自己套到发展资金,但李经纬因为个人的喜好等诸多原因而将机会拱手让出,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上市图钱的机会。 不过,即使健力宝即使实现了上市圈钱的目的,以它的经营水平,最终也仍然会如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陷入经营困境而张海本身是一个资本炒家,通过资本的手段获得健力宝的控制权,最后又因为资本的原因而被迫下台。张海在健力宝的资本运作不是一个实业家的资本运作,而是一个资本玩家的运作。
㈥ 听说了吗,健力宝现在属于谁啊
健力宝被“中信资产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
健力宝在归至统一旗下10年后,健力宝将再度易主的消息近日在业内传开。根据统一集团发布的公告,统一将以9.5亿元的价格出售健力宝100%股权,改由中信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接手。此次健力宝集团收购健力宝贸易的9.5亿元资金全部来自为“中信资产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资产管理成立于2002年,为中国中信集团旗下成员,而中国中信集团为国务院直属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其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排名第156位,业务涵盖金融、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6)健力宝大股东扩展阅读:
1997年时,健力宝达到辉煌的顶峰,当年销售额突破55亿元,但此后却一直在走下坡路,目前年销售额在15亿元左右。告别统一企业后的健力宝将何去何从,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统一预计,这次资产处置有望让其获得约3.43亿元的税前收益,“并且为统一企业股东创造了2.5倍的巨额投资回报。”统一在公告中强调,交易完成后,健力宝集团将会与中信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公司淳信资本合作,继续开展健力宝品牌的第二次腾飞。
“健力宝品牌目前已经失去了全国品牌的地位,没有核心产品,全国销售范围也很狭窄,未来很难东山再起。”不过,在朱丹蓬看来,中信接盘健力宝品牌对于后者帮助并不大,反而健力宝对于中信来说将是一个“烂摊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被统一9.5亿元抛售给中信系 健力宝能否东山再起?
㈦ 健力宝被谁收购了
健力宝被“中信资产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
健力宝在归至统一旗下10年后,健力宝将再度易主的消息近日在业内传开。根据统一集团发布的公告,统一将以9.5亿元的价格出售健力宝100%股权,改由中信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接手。此次健力宝集团收购健力宝贸易的9.5亿元资金全部来自为“中信资产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资产管理成立于2002年,为中国中信集团旗下成员,而中国中信集团为国务院直属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其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排名第156位,业务涵盖金融、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7)健力宝大股东扩展阅读
健力宝诞生于1984年,含有“健康、活力”的保健意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作为中国第一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率先为国人引入运动饮料的概念。
与体育结缘,赞助体育赛事是健力宝作为运动饮料特性的集中表现,2008年底,健力宝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指定运动饮料,健力宝把握市场脉搏、借亚运会将展开一系列体育营销,全面打造运动饮料知名品牌。
健力宝倒塌的内认原因:
缺少人才,企业团队老化,营销队伍老化,但是从外界反映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健力宝团队精英不缺,缺少的是管理人才的方法。
有句话说这样说的:一个好的企业,能将庸才变成人才,一个差的企业,能将人才变成庸才——这话无意贬低健力宝。厂家在初期建立团队的时候不但要选择或者培养经营,更需要一种防衰老机制,这样的品牌才能长久保持活力与动力,健力宝这方面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