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原因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原因

发布时间:2021-12-12 05:11:40

Ⅰ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会计差错更正与财务造假问题的

1.会计差错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采用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原则和方法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例如,对不应计提折旧的土地计提折旧,而对本应计提折旧的房屋、建筑不计提折旧。②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由于经济业务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会计核算时经常需要做出估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估计可能发生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残值时,发生错误;企业在存货遭受毁损,对损失的估计发生错误。③其他错误。在会计核算中,还可能发生除前述两种差错以外的其他差错。例如,漏记交易或事项、错记借贷方向、错记借贷金额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2001年修订版)规定,会计差错的更正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其中,重大会计差错是指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在这里,笔者只讨论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采用追溯调整结果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2.从相关案例引发的思考
我国的上市公司自从实施追溯调整以来,已经有好几百家上市公司因为“重大差错”(实为财务报表做假、虚假信息披露)而追溯调整,这几年因重大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上市公司数量在逐渐增大,调整项目和调整金额也在不断变大。有少数上市公司调整项目多达7~8项,涉及金额上亿元;个别公司甚至在前一年度筹资后,第二年度就要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还有部分上市公司故意混淆会计估计、非重大会计差错以及重大会计差错的区别,滥用重大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准则,操纵利润、做靓报表搞配股、增发再融资
利用资产减值、坏账准备的机会“一次亏足”,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这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的手段。*ST江纸原第一大股东江纸集团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0亿元,这成为*ST江纸连年亏损的重要的原因。从2002年开始,眼见扭亏无望,*ST江纸陆续对江纸集团占用的资金计提坏帐减值准备,2002年计提22 833万元,2003年计提35 250万元。连续两年大量计提坏账,导致了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2004年,*ST江纸上半年又踏上了一条回冲计提之路。半年报表显示,江纸集团公司归还占用资金11 800万元,冲回坏账准备8 260万元,并一举盈利2 070万元,达到了提交恢复上市申请的条件。三季报表显示,江纸集团报告期内又偿还了3.32亿元,冲回坏账准备23 240万元。正是依靠这失而复得的23 240万元,连年亏损的*ST江纸造就了一个季度每股盈利0.92元的“神话”。
有分析人士指出,*ST江纸创造的“神话”是清理“三角债”的结果,难逃移花接木、操纵利润之嫌。单从*ST江纸连续两年大量计提坏账准备角度来看,计提坏账准备本是体现会计审慎原则的重要手段,但一旦沦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工具,则与审慎原则完全背道而驰。为此,财政部2001年曾颁布相关规章,规定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在计提坏账准备时,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对多计提的损失准备按原渠道冲回,即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利润而不能增加当期利润。对于预计负债的计提也有类似的规定。当然,谁又能说清楚*ST江纸前两年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呢?
公司为了实现扭亏、保配等目的,很可能打着“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幌子,把本期的成本费用往前期里塞,做大本期利润。ST黄河科和PT白猫就是借助这种方式实现扭亏,成功“摘帽”或避免退市。
再例如,*ST花雕2001年年报少计短期贷款3 500万元、其他应收款5 500万元,少计提利息186.9 525万元、坏账准备55万元,虚增税前利润241.9 525万元,且对订立3 500万元贷款合同等重大事件未及时履行临时公告义务;2002年年报虚增税前利润4 472.5 509万元,坏账准备披露不实。经追溯调整后*ST花雕2002年亏损3 400余万元、2003年亏损8 300余万元,因调整后连续两年亏损,公司于12月8日开始退市风险警示。太太药业2001年5月刚刚从证券市场拿走17.36亿元募集资金,到2001年年报就声称2000年度存在少计营业费用、坏账准备、未抵消母子公司之间的未实现销售利润、无形资产——专有技术摊销年限错误等重大会计差错问题,将2000年度合并净利润调减879万元。这么快就“变脸”让投资者怎样看待?
TCL通讯在2001年报主动对高达15 485万元的重大会计差错(主要是少计费用,提前确认收入等)作追溯调整后,TCL通讯2000年度由盈利2 632万元变为亏损8 356万元,对此事项,市场人士李德林将其解读为“TCL通讯财务造假虚增利润”,但TCL坚决予以否认,称“公司2000年会计报表所反映问题属于会计处理和会计估计不当,中国证监会广州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整改通知》与公司《整改报告》的公告均已作此认定。”很显然,各公司进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多、影响金额如此之大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仅仅只是缺乏应有的会计谨慎使得会计估计不当?闽越花雕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这对其他上市公司进行的违规信息披露和财务造假是否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呢?然而,投资者面对迅速“变脸”的公司,他们的损失又由谁来买单?通过追溯调整,将以前的各种财务缺陷、公司隐患和虚假披露统统给悄悄地藏起来,或者上市公司圈钱、再融资、掏空财务等目的达到后,将问题一一暴露,再戴帽挂星,最后让投资者买单。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变戏法式的畸形“追溯调整”及时加以规范实在是迫在眉睫。
3.建议
对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成为了圈钱者或者造假者问题暴露后的利润调节器。对于一些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追溯调整,很难让投资者接受,因为将以前年度明明盈利的数据现在回过头来再改成亏损,有的上市公司在追溯调整之前还是“绩优”,调整之后就成了T族里面的绩差股,像这样的报表的和数据那有什么真实性和投资性可言呢?
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重大会计差错”的信息公开管理,要求上市公司将重大会计差错作为重大事项及时公告;此外,最好参照美国的重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以及对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的影响并重新公布以前年度会计报表,重大会计差错作为一项重要的虚假陈述,监管部门不应将之置于灰色地带,使其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
同时,加强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外部注册会计师的纠错责任,威慑其“抗拒从严”。要想让市场恢复本色、完善对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证监会除了加大监管和惩处的力度之外,还应该适当地保护因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而受骗的投资者,即在进行“追溯调整”的同时对投资者进行“追溯赔偿”。像闽越花雕这样被证监会认定的违规公司,证监会的罚款和惩处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没有对无辜受害的投资者作出相应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在股市里面建立起赔偿机制,让投资者拿起法律的手段进行起诉,获取损失赔偿,让那些因违规成本低而屡屡践踏证券市场公正的不法者付出代价。同时,将虚假陈述民事诉讼进一步放开,让重大会计差错的责任主体“埋单”。

Ⅱ 注意,会计差错调整会导致IPO被否

一、案例公司的基本情况

(一)合纵科技IPO

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纵科技)是从事电缆网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面向国内电力网络、市政建设、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诸多领域,生产和销售户外中高压(12~40.5kV)配电和控制设备,主要产品包括环网柜、箱式变电站、配电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电缆附件等共计四大类十一个系列。

合纵科技是2007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股份代码430018,是申报创业板的新三板公司之一。合纵科技于2011年11月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创业板发审委于2011年11月对公司的上市申请进行了审核,并否决了公司的上市申请。

公布的否决原因:你公司因2008年度及2010年1-6月原始财务报表存在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和关联交易统计不完整导致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销不彻底的情况,对申报财务报表进行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使申报财务报表与原始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差异。其中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中,2010年1-6月因跨期收入调整主营业务收入290,918.20元,调整应收账款16,707,788.74元,因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错误调整销售利润-1,352,975.90元。上述事项说明你公司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二)脉山龙

深圳市脉山龙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脉山龙)是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创新的“远程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从信息系统咨询设计—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运维全过程服务的服务外包商。

脉山龙于2010年5月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创业板发审委于2010年5月对公司的上市申请进行了审核,并否决了公司的上市申请。

公布的否决原因:报告期内,申请人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调减2007年度并计入200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182.6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8%、13.12%;调减2007年度并计入2008年度净利润517.7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2.49%、40.06%,且该调整事项发生在申请人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后,说明申请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二、案例分析

两个案例,公开的否决原因都是由于报告期内存在重大会计差错而被认定为内控制度存在缺陷。重大差错的原因,可能是会计方法错误,可能是跨期因素,也有可能涉嫌财务舞弊。无论何种原因的差错更正,都可以归结于内控缺陷,而内控缺陷都可以上升到“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的发行条件。

(一)合纵科技被否决原因

1、内控缺陷

申报稿招股说明书的报告期为2008年至2011年6月三年又一期,可以推测,公司应该是2010年下半年进行的上市申报。从差错的期间看,不是整个报告期内都存在,而只是2008年度和2010年1-6月。2008年是报告期第一年,内控缺陷是一般是可以接受的。由于不涉及年度的汇算清缴,一般不会出现半年报的申报报表与原始报表差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估计是与其是新三板公司有关,即先在新三板公告半年报形成了原始报表,又经审计调整后形成申报报表。

形成差错的原因,是由于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和关联交易统计不完整导致合并报表内部交易抵销不彻底。收入原则和关联交易抵销都属于技术问题,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从差错的金额上看,对2010年当期的利润影响应该是很小的,并不具有重要性。

所以,从差错的时间、原因及重要性上来看,合纵科技的会计差错在性质上并不严重,且公司早已在新三板挂牌,其核算的规范性理应有一定保证,创业板发审委将其定性为内控重大缺陷有些勉强。

2、公告之外的可能原因

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涉及一项重要的专利权诉讼:2010年10月,合纵科技被北京科锐以专利侵权为由诉至法院,2011年6月,合纵科技二审败诉。此事项保荐机构认为:该产品所涉及技术非发行人主营产品的核心技术,专利诉讼的经济赔偿及相关费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小,涉案产品停产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小。因此,该次纠纷不影响发行人核心技术及其产品,不会对本次发行上市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

北京科锐是合纵科技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合纵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及4个主要股东都是原北京科锐的员工,此外,合纵科技申报材料上报后北京科锐即提起上诉,显然是有备而来。或许正是北京科锐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才会使发审委对于公司核心技术所面临的被诉风险难以判断,这才是被否决的更重要的原因。

(二)脉山龙被否决原因

1、内控缺陷

申报稿招股说明书的报告期为2007年至2009年三年,差错涉及2007和2008年两个会计年度,且该调整事项发生在申请人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后,从时间上看,相对严重一些。形成差错的原因是收入跨期,即2008年收入提前计入了2007年,相对也比较容易理解。但从重要性上看,更正利润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2.49%、40.06%,金额相当大。

从上述差错的时间、性质和重要性来看,会计差错总体上还是比较严重的。

2、公告之外的可能原因

根据招股说明书,脉龙山报告期内利润水平较低,报告期营业收入,净利润及原始报表净利润如下表:


可以看出,脉龙山营业收入最高都没有过亿,规模偏小,审核中一般认为这样的袖珍公司经营风险较大,业绩不稳定,影响持续盈力能力的判断。此外,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差错更正,三年业绩没有成长性,根本不符合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这样,这笔跨期更正的真实性难免引起发审委的怀疑。

Ⅲ 重大会计差错如何调整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 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Ⅳ 什么是重大会计差错请多举些例子。谢谢

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这个判断的标准实际上是从各类交易或事项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的。这种划分标准较为模糊,不利予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也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会计差错原因

会计差错主要区别于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因。

1、由于会计确认不当形成的会计差错。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曲标准识别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和其数据应否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它解决的是会计的定性问题,为会计计量确定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根据会计确认标准对会计确认产生的影响,会计确认标准可以为基本确认和补充确认两大类:

与基本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时调整等人为舞弊、欺诈行为。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不符的会计差错,账户分类不当,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的差错等。

与补充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与真实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本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人的方法确认收入。

与合法性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专门借款,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

2、由于会计计量环节形成的会计差错。主要包括:与实物数量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对发出材料的计量不准确,导致期末存货出现盘盈或盘亏现象,从而使会计报表发生错报。与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还是以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等。

3、由于会计记录造成的会计差错。主要包括:操作性错误,即财务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按错计算器键、算盘误计、眼误或笔误等。技术性错误,即财务人员由于对财务工作的不熟练而造成的会计差错,如:凭证填写不准确,小数点错记,红笔运用不当等。

习惯性错误,如将数字“6”上面出头部分写得太短而被错认为“0”等。条件性错误,即由于客观条件不好,如复写纸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复写下联字迹不清,或纸质较差发生的字迹变形而造成的错认。

4、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差错。对于经济业务中不确定因素的会计估计差错;由于管理薄弱、基础工作差,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范围不明,而使财务人员犯的错误;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会计差错。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重大会计差错、网络-会计差错

Ⅳ 重大会计差错如何调整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
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
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
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Ⅵ 在审核中,报告期内存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对企业IPO会存在多大负面影响

“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涉及收入和成本)”最核心的影响就是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质疑,对企业内控的质疑,说白了就是对企业诚信的质疑,因此报告期内一般不建议涉及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特别是收入成本的调整

Ⅶ 会计报表报出后的发现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如何处理

会计差错的更正应处理: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会计差错更正举例: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

例5:ABC公司于1998年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00元。则ABC公司应于发现时进行更正,会计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 10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假如该低值易耗品已领用,并按规定摊销了200元

借:待摊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差错的更正即账务处理可以从标准来考虑。

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差错。

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会计差错

Ⅷ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会计差错占比多少要对外公告

重大会计差错,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如某企业提前确认未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及以上,则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发现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加以调整,会使公布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可靠,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报表阅读者的决策或判断。因此,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Ⅸ 企业会计前期差错重要性的判断有哪些

企业会计前期差错重要性的判断有:如果财务报表项目的遗漏或错误表达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目的遗漏或错误是重要的。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前期差错的重要性取决于相关环境下对遗漏或错误表达的规模和性质的判断。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或性质,是判断该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企业应当严格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于前期根据当时的信息、假设等作了合理估计,在当期按照新的信息、假设等需要对前期估计金额作出变更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不应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

阅读全文

与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券公司融资案例 浏览:365
股东大会罢免董事 浏览:418
购买基金公司理财如何做账 浏览:549
恒大集团2月8日 浏览:492
全球证券交易所成交量 浏览:927
银行从业理财计算题系数 浏览:33
股票炎黄 浏览:294
公司理财书在线看 浏览:124
20177月黄金回收价格 浏览:66
基金理财产品排行2015 浏览:626
日元汇率受哪些影响 浏览:418
青岛汇金融创资产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7
合并范围内关联方交易 浏览:775
公司何时适合融资 浏览:307
乐华圆娱股票 浏览:839
金融机构招聘信息 浏览:918
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假币联络会议 浏览:963
兴业银行理财卡的年月 浏览:731
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25号证券投资 浏览:898
河南华鹏集团董事长 浏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