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兖矿集团历任领导刘

兖矿集团历任领导刘

发布时间:2021-12-28 18:48:47

① 哈尔滨历任刘副市长

哈尔滨市历任市委书记: 钟子云(1946.11-1947.12) 张平化(1947.12-1949.05) 李常青(1949.05-1949.12) 张 策(1949.12-1952.06) 李常青(1950.06-1955.12) 任仲夷(1956.06-文革初期) 李剑白(1974.01-1979.01) 文敏生(1979.01-1981.02) 李力安(1981.08-1983.02) 王 钊(1983.02-1985.03) 李根深(1985.03-1991.08) 田凤山(1991.08-1994.11) 索长有(1994.11-1997.05) 李清林(1997.05-1999.05) 王宗璋(1999.05-2002.03) 杨永茂(2002.03-2003.12) 杜宇新(2003.12- 哈尔滨市历任市长: 刘成栋(1946.05-1948.01) 朱其文(1948.01-1948.10) 饶 斌(1948.10-1951.09) 王一伦(1951.09-1953.02) 吕其恩(1953.02-1967.02) 王文贞(1967.11-1969.09) 革委会代主任、军代表 张 斌(1969.09-1971.11) 革委会代主任、军代表 佘景行(1971.11-1974.01) 革委会主任、军代表 李剑白(1974.01-1979.01) 革委会主任 文敏生(1979.01-1980.01) 革委会主任 王化成(1980.01-1983.04) 尉健行(1983.04-1984.01) 王人生(1984.01-1985.04) 宫本言(1985.03-1990.02) 张德邻(1990.02-1991.02) 李嘉廷(1991.02-1992.10) 索长有(1992.10-1995.07) 汪光焘(1995.07-1997.12) 曹广亮(1997.12-2000.01) 王宗璋(2000.01-2001.05) 石忠信(2001.05-

② 兖矿集团单位怎么样

昔日中国煤炭业翘楚缘何泯然众人?兖矿滑落带给业界怎样的启示?要走出困境,新班子要克服怎样的重重阻力?

文| 本刊记者沈小波

凫山路298号是一座13层的白色小楼,即便在山东邹城这个县级市里也并不引人注目。这是兖矿集团的总部办公楼,使用已有数十年。由于年代久远,兖矿的老人们也记不清它建成的具体年份。前年,整个楼房经过了一次重新粉刷,遮盖了一些时间留下的破败感。晴天里,靠外的窗户都会拉上蓝色的窗帘,与这个地方小城一样,看上去千篇一律,单调宁静。
但事实上,这种宁静假象正在急剧瓦解。立业近半个世纪的兖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阵痛。
自2013年5月起,为挽救业绩快速恶化的困局,兖矿集团连番祭出断腕举措——不仅管理层薪酬拦腰斩断,普通员工取消奖金,同时还清退数以千计的非在册用工。外人很难理解这一举措带给兖矿职工的痛楚,非在册用工绝大多数是职工家属。而每年面向职工子弟的招工,也终于告停。
延至七月,兖矿集团管理层再度换届。张新文、李希勇分别从济南高新区与山东能源集团调任兖矿董事长和总经理,改变了此前兖矿主要管理者自内部循例提拔的惯有生态(耿加怀除外,其在兖矿发展中角色尤为突出,后文有铺叙)。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在兖矿领导班子调整会上强调,要确保“顺利交接、平稳过渡”,同时也直言兖矿面临“发展、稳定和改革三大压力”,在“改革压力”上,张副省长尤为铺陈,以示紧迫。
兖矿确已抵达变革底线。2013年,兖矿集团营业收入在煤炭行业排名再度下降,位列第十六位。名次之外,是利润的急剧下滑。2013年上半年,兖矿净亏损已达十数亿——在过去的十年间,兖矿从长期把持的中国煤炭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上一路下挫,及至今日,仍难见复兴迹象。
为安抚旗下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兖矿将巨亏原因主要解释成汇率变动。但在兖矿利润连年下滑的败局中,市场已难掩非议。而在兖矿内部,情势更是暗潮汹涌,在集团内部改革会上,有人已痛言兖矿“病得不轻”:错失的黄金机遇期、持续亏损的煤化工业务、低效率的管理体制、并不清晰的战略定位等,一一成为标靶。
在中国此前煤炭十年黄金期的高光映照下,兖矿的逆市跌落尤为刺眼。作为栖居小城的千亿级地方国有大型企业,兖矿的荣耀与褪色,均有其难以逾越的隐形藩篱。
视野、资源、人事、体制和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是让兖矿曾经聚力向上的宝贵力量,也是十年来兖矿裹足不前乃至经年下滑的病灶病因。
兖矿新任董事长张新文在走马上任两月后,于兖矿领导干部会议上,总结出兖矿四大问题:计划经济思维方式依然存在(非常严重);体制、机制比较落后,机构设置臃肿;投资管控、风险管控不严;非煤产业、辅业作为主业补充思路正确(但现在成了大包袱)。
显然,新任管理层经过广泛、缜密的调研后,所做出的问题判断符合其改革指向,也是兖矿未来变革阻力之所在。而兖矿在过去煤炭黄金十年期逆市跌落的因由,则由更多因素综合而成。其败因发酵与决策失守,更是折射出地方大型能源企业的普遍生态。

难追战略期

截至2012年,在经济大环境及供需关系等多方因素影响下,从世纪初便狂飙突进的中国煤炭业黯然告别“黄金十年”。这十年期间,不仅造就了中国煤炭业的整体繁荣,也涌现出多家体量庞大、产业链绵长的“全球五百强”煤企。“黄金十年”的另一重大标志,是以陕蒙、新疆等资源省份掀起前所未有的圈地、投资狂潮。但凡能在世纪初十余年间高速发展的中国煤企,均在这些地区盘踞大量资源。
但在这一周期中,兖矿不仅未能从中国煤企翘楚的位置上向“全球五百强”更进一步,还在陕蒙、新疆等新晋煤炭资源大省中尴尬失位。
2013年12月11日,在兖矿书画研究会所驻的二层小楼里,原兖州矿务局副局长赵钟铎接待了来访的《能源》杂志记者。
“那个时候兖矿的利润占全行业利润要超过一半。”赵钟铎1997年离任副局长职务,此后担任兖矿研究员三年,2000年完全退休,正与上世纪末国内煤炭行业困难时期重合,而这却恰是兖矿最辉煌的时间。历史资料显示,兖矿在1998年利润占全行业利润58%,1999年占行业盈利企业盈利总额90%。兖矿的声誉在这一时期达到顶点。其时董事长赵经彻在2001撰写兖矿战略构思,目标直指“世界十大煤炭生产商”。
但2001年恰是一个新的战略期的开始。国内煤炭市场回暖,数年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电荒,煤炭供不应求。2002年底至2003年初,前期关停大量小煤矿之后,政策开始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东北、京津、华东、华中被列入东部调入区带,晋陕蒙(西)则划入中部煤炭调出区带,西南、西北属于西部煤炭后备区。
面向三西(山西、陕西、蒙西)的煤炭开发至此拉开序幕。事实上,由于山西资源开发倾向本地企业,资源的争夺更多集中在陕西和蒙西。回顾那段历史,一位煤炭专家感言,“谁抓住了陕蒙,就决定了它在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依托自身所有的神东矿区,神华集团持续对外收购,并创新模式,采用租赁手法获取探矿权,抢占煤炭资源。从1995年创立到2003年,神华煤炭产量增长了40倍,并于该年突破1亿吨,成为国内首个亿吨级煤炭企业。
兖矿则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从赵经彻1997年提出“煤与非煤并重”,经历1999年收购鲁南化肥厂,兖矿将未来的战略重心放在了煤化工之上。在2003年,兖矿提出8年投资400亿,形成煤制油、甲醇、醇酸等大规模生产能力。
但煤化工未如初始预期那般给兖矿带来巨额利润。上世纪末煤市低迷期,发展非煤产业度过寒冬观念开始兴起,此后陕蒙等产煤大省“就地转化”政策亦促使形成“逢煤必化”局面,大量投资涌入煤化工。如甲醇、醋酸经历短暂暴利期后,即陷入行业性亏损。
兖矿曾对煤制油寄予厚望。依托自身煤气化[-0.93% 资金 研报]经验,到南非沙索公司挖角,兖矿号称已掌握低温费托合成油技术自主产权,并在榆林规划远景10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但令兖矿始料不及的是,该项目遇上发改委控制煤制油政策,截至目前尚未审批通过。
2005年之后,由于本部资源日趋枯竭,而省内巨野煤田也瓜分完毕。兖矿不得已走向省外。但此时已错失最佳时期。2007年往后,兖矿逐渐在外有所斩获,但此时资源瓜分已接近尾声。兖矿最重要的收获在2011年。该年兖矿通过公开竞标陆续获得鄂尔多斯[2.06%资金 研报]石拉乌素井田和转龙湾井田,中标价格亦当时创下一个新的高点。前者耗资66.49亿元,后者为78亿元。
从前期缄默无为到后期巨资进入,兖矿错失了资源扩张最宝贵的时间。神华则以煤炭黄金十年最大的得利者遥遥立于煤炭行业顶端。早前兖矿鼎盛时期,神华内部对标兖矿进行赶超,如今则变为兖矿对标神华,只是差距越拉越大。2013年,神华产量超过4亿吨,兖矿产量7600多万吨,其中2600多万吨尚来自澳大利亚。

领导人争议

战略期的沉痛错失,使得兖矿内部即便未能实现讨论公开化,但兖矿上下对时任管理层的非议,已难以遮掩。
自兖矿在上世纪末达到历史顶点至今,已历经赵经彻、耿加怀、王信和张新文四任一把手。其中,2003年至2010年期间执掌兖矿的耿加怀,争议最大。
2003年4月份,耿加怀正式接任兖矿董事局主席,开始决定这个煤炭行业明星企业的命运。耿加怀来自淄博矿务局,一个资源枯竭矿区,最困难时期年产量尚不足百万吨。
刚来兖矿的时候,至少在两三年内,耿常以“兖矿”开头,而非一般的“我们”。有敏感人士即指其“没有把兖矿当自己人。”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耿加怀的前任太过辉煌。赵经彻1991年5月担任兖州矿务局局长,2003年卸任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兖矿内外,赵经彻有“眼光超前,魄力大”的名声,业内人提起赵,现在还常常为其折服。
赵经彻完整引领了兖矿崛起并达到顶点。他顶着风险持续投巨资研发综采放顶煤技术,对兖矿意义重大。赵率先提出“煤与非煤”并重(但这一决策如今功绩难以评定),并在1999年收入鲁南化肥厂,开启兖矿煤化工进程。赵经彻亦看到本部资源枯竭问题,提出在外部再造“三个兖矿”,兖矿随之进入贵州、山西、澳大利亚。
执掌兖矿之后,耿加怀亦曾发出自己声音,并表达了对前任战略相左的想法,在内部会议上称赵经彻“吹牛”。但在兖矿内部人士看来,耿在其任期内,仍然按照赵经彻定下的路线前进,如在其任内陆续开工的国泰、国宏等化工项目,以及贵州持续开发,其立项均可追溯至前任。
但在煤炭行业战略大发展期,执行旧有战略方针,却未能应时而变,难称合格。兖矿内部的质疑即集中在此。在战略大发展期,耿加怀没有带领兖矿如神华般,在省外以收购、竞标矿权等方式快速扩张。
不仅如此,兖矿还拒绝了送上门来的重大机遇。耿加怀任内,2004年前后,兖矿曾错失两次机遇。其一是新疆哈密矿务局。彼时王乐泉主政新疆,因为出生在山东的缘故,王乐泉对山东企业的厚爱路人皆知,亦希望山东省内优秀企业入疆投资,曾提出将哈密矿务局整体无偿划拨给兖矿,最终却被婉言谢绝。此后哈密矿务局并入潞安集团。
另一个找上兖矿的是鄂尔多斯政府。由于央企隶属中央,对等对话方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并不把鄂尔多斯地方政府“放在眼里”。且央企利润上交中央,润及地方有限。鄂尔多斯因此希望兖矿入蒙开发煤炭资源,并提出优越条件,无偿划拨兖矿看中资源。但最终亦被耿加怀拒绝。
兖矿战略研究院一位前任员工讲述了其亲身经历的事情。早前兖矿购买国外设备建设国际焦化公司时,首钢曾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入股。“对方很客气,说是仰慕兖矿名气,只是参股,只享受股东权益,不干涉经营。”该人士基于职责,曾撰写报告建议兖矿批准,最终亦遭耿拒绝,理由是国际焦化已有外资合作伙伴,“不需要。”由此,兖矿错失了一个与下游客户建立联盟降低风险的机会,事后焦炭产能过剩,兖矿又为销售市场而束手无策。
“错失掉的机会太多了。”上述职工痛心疾首。回望耿加怀时期,他如此评价耿加怀,“过于看重事物的风险。”
有有心人总结兖矿历任领导人,提出“兖矿循环”的看法。其具体指兖矿的领导人都是“开拓型”与“守业型”交叉任职。如赵经彻属于开拓型,而耿加怀属于守业型。赵的前任刘恒月同样属于守业型,“为职工造的房子都偏小”。刘的前任彭井凉则“据说胆子比赵还要大”。王信“固然魄力比不上赵,但比耿要强多了。”
尽管不可能(赵经彻因年龄退休),该人士还是认为,如果在战略扩张期,能由赵来执掌兖矿,耿加怀注重内部管理,辅助搭配,“兖矿绝不会是现在这样”。

山东的兖矿

2013年9月,新任董事长张新文在兖矿领导干部会议上说兖矿比神华有“三不如”(与神华对标是兖矿上下难以释去的情结),“一是战略不如神华正确合理;二是政治资源不如神华;三是执行力不如神华强”。
作为山东省管企业,兖矿的视野与体制有其天花板,将兖矿所有决策失误推向某位管理者难免有失偏颇。而兖矿的褪色与滑坡,恰是在上世纪末高峰期的管理变革时便种下因由。
1998年是煤炭管理体制重大变革之年。煤炭部于该年撤销,原由煤炭部直管的重点煤炭企业也陆续下放地方,兖矿在这一时期归属山东监管,包括人事任免。此后,下放各地的煤炭企业,随各地政府思路、方针而舞,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相对于神华的资源扩张、中煤的全产业链,山西根据煤种不同进行兼并重组,2001年由西山矿务局、汾西矿务局、霍州矿务局合并组成山西焦煤,随后不断收购地方小煤矿。此后山西又依托大同煤矿集团,整合动力煤资源,重组十多家煤炭企业。同时,山西还组建了无烟煤集团。
陕西、宁夏则集全省之力,成立以省为单位的煤炭集团,陕煤、宁煤随之诞生。陕西煤业集团2004年2月成立,合并陕西10家单位,成立之初原煤产量就达3000万吨,占陕西省40%。
山东则选择发展非煤产业。山东煤炭资源普遍趋向枯竭,再发现大煤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能因为煤矿枯竭,职工失业,形成社会问题,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山东煤炭系统一位官员如是解释山东选择发展非煤产业的原因。
从2003年开始,发展非煤产业成为山东煤炭行业的重大方向。每年12月或次年1月,山东省政府会召开一年一度的全省煤炭工作会议,为全年的煤炭行业发展定下基调。到来年4月份,煤炭工业局则会根据工作会议精神,再具体和各煤炭企业沟通协调,确保煤炭企业按省政府指示运行。
“每年的煤炭工作会议,非煤产业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上述官员介绍,山东是全国非煤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非煤产业经济总量可以占到煤炭行业经济总量60%以上,他极其赞扬山东煤炭企业的执行力,“始终与政府保持步调一致”。不过他也承认,非煤产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2012年利润仅占煤炭行业利润1.28%。
2005年之前,山东省一直对煤炭企业向省外扩张持反对态度。有知情人士介绍,彼时山东省内高层流行一种看法,认为各地都在招商引资,煤炭企业资金较充裕,为什么去省外投资,为什么不在家乡做建设?“当时却没想到这是抢占资源,谁占有资源谁就占有未来。”上述人士说。
据该人士介绍,哈密矿务局最终未能划入兖矿,山东国资委起到很大作用。山东国资委提出的并入条件是,哈密矿物局需要先剥离学校、医院、公安等社会职能,兖矿方才接手。这一条件激怒了王乐泉,致使这一机会错失,“哈密这地方全是矿务局的人,你让人家剥到哪里去?”
直到2005年之后,山东资源日益枯竭。省内思想开始转变,转而鼓励煤炭企业开始走出去。亦是在这一时期,兖矿、新汶等山东煤企开始对外寻找资源,实质性突破则要等到2007年之后,但此时煤炭资源瓜分已接近尾声,且资源价格被抬至高点,与世纪初那几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所以要给老耿一个公正的评价,那些项目,就算他想批,山东国资委也过不了。”上述煤炭系统官员说。2003年,受山东省政府任命,耿加怀继任兖矿董事局主席,将兖矿口号从“国内第一,面向国际”修改成了“立足济宁”。

转身之难

7月新领导人到任之后,积极向下求访意见,激起兖矿内部改革热议。原先掩盖或者视而不见的问题已无从规避,兖矿未来向哪里去,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亏损与债务、本部资源危机和僵化的体制是其变革最大的挑战。
十年间一系列低效的投资项目,造成兖矿的债务总额随资产总额同步上升。据显示2009年-2011年,兖矿负债率一直在70%上下浮动。2013年,兖矿负债率保守估计也已超过70%。目前兖矿集团筹融资和还款压力巨大,兖矿集团一名高层人士透露,“不吃不喝,每天要支出8000万元”。
2013年上半年,兖矿集团五大板块(煤业、煤化、东华、物业、电铝),四个板块亏损,一个板块微利。如果剔除内部关联交易,五大板块全部亏损。有的板块负债率超过100%,资金链面临断裂。
这也使得张新文到任之前,先向省委立下“军令状”,保证资金链不断。客观来看,兖矿集团的良好名声与兖州煤业[-1.61% 资金 研报]一贯的优异表现,兖矿融资较为容易。但需不断投资进入的项目,和七大基地中仅本部基地能够造血的现实,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能说清。
但本部也是兖矿未来命门所在。一个险峻的事实是,兖矿正面临资源愈发枯竭的本部煤危机。
目前兖矿本部主力矿井来自兖州煤田的六对矿井和济宁煤田的两对矿井。上世纪90年代,这些矿井普遍还处于青壮年期,进入新世纪[1.21%资金 研报],由于综采放顶煤技术的普遍使用,产量大大提升,资源消耗加速。到2005年,数据显示,兖矿兖州煤田部分可采储量不足6亿吨。2003年,耿加怀新任兖矿集团董事长时,就曾对外说,兖矿本部资源仅能再采20年。
一位兖矿人士提供了另一信息。据其介绍,煤炭黄金十年,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业超过核定产能生产是公开的秘密,兖矿也不例外,“有时候产能能达到核定产能两倍”。在他看来,考虑到这一因素,兖矿本部资源消耗程度要比表面还大,稳产难度亦将逐年增加,“十年之内就可见分晓”。
原本视为可承续兖矿本部未来的华东最后一块整装煤田——巨野煤田,则在山东方面的干预下实现“平均分配”,七对矿井兖矿仅获其二,理由是“其它几家矿务局也面临资源枯竭”。此外,兖矿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彼时竞争激烈,省政府尚未划定资源,各矿业公司已擅自在巨野自行开发,抢占资源,造成“既定现实”。
这一纷争格局延续到山东最后一块较大煤田——曹县煤田。目前它已吸引多方关注。据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规划勘察设计中心副主任黄兴龙介绍,除山东两大煤炭国企山东能源和兖矿外,还有诸多山东市县所属煤炭企业也冀图分一杯羹,此外省外资本及部分央企亦对此虎视眈眈,“毫无疑问竞争会非常激烈”。
兖矿未来关键在于中西部以及海外的一系列项目上。这里承载了兖矿本部资源接续的任务,亦担负有煤化工翻盘的期许。但项目的推进旷日持久,且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兖矿首当其冲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在亏损、负债和本部煤危机之外,兖矿改革的最大阻力应来自内部治理。十年积冗,兖矿早已不是原先那个管理模范企业。内部消息显示,除调研兖矿下属企业外,兖矿管理层还去神华、山能等企业参观学习。结果是新任董事长张新文对兖矿的现状很不满。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张新文批评兖矿“职责不清晰,人浮于事,内生动力不足。”兖矿目前仅正处级岗位设置层级就达七级,兖矿总部人数1200人,超过神华总部人数一倍。但神华经济总量是兖矿7倍,用人总量是兖矿的3倍。

有兖矿内部员工抱怨,向上级打一个报告,半年时间过去,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兖矿内部将兖矿形容成“头重、腰软、腿细长。”
新领导层下定决心,首要改革方向指向“大企业病”。但兖矿作为身处邹城的大型地方国有企业,彼此关系盘根错节动辄伤筋动骨。张新文严令,持续亏损煤化工各实体,除部分企业关停转让外,其余须在2015年之前扭亏,同时要求要利用好职工度危求进的心理,“不甩包袱、不将职工推向社会、不轻易降工资、不影响稳定”。

参与过兖矿内部会议的人士向《能源》记者透露,“事情千丝万缕,但倍感振奋”。而新班子如何落实改革承诺,不仅受兖矿20万职工瞩目,深处困境中的中国煤炭业,也正翘首期待。

③ 兖州煤业的主要荣誉

1999年
被《欧洲周刊》评为1998年度最佳中国股票发行项目。
被香港《资本杂志》第四期评为十大优质国企、红筹股之一。
被《上市公司》杂志为“沪市《上市公司》50强”第三名。
2000年
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第四名。
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1999年度“中国《上市公司》50强”第十名。
2001年
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200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50强”第十二名。
公司H股入选摩根斯坦利中国自由指数成份股。
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第12名。
入选《财富》杂志(中文版)“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2002年
公司2001年度信息披露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评为“优良”。
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第6名。
被《财富》杂志(中文版)评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第50名”。
被《新财富》杂志评为“2002最有成长性上市公司前100名第45名”。
2003年
公司产品被中国市场调查评价中心评为“2002年中国畅销品牌”。
被香港《资本》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第7名”。
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第12名。
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亚洲基础材料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第三名”、 “中国基础材料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第一名”。
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
2004年
被《财富中国》杂志评为“上市公司领导力20强”第15位。
被中证.亚商评为“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强”第39名;
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力10强”第2名;
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中国质量鼎”;
入选标准普尔“2005年度全球精选股”;
被香港《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治理”第4名;2005年:
被中国中央电视台评为“CCTV2004年度最具价值十佳上市公司”;
被《大众证券报》评为“十佳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之一”;
入选“上证50指数”成份股;
被中证.亚商评为“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0强”第21名。
被中证.亚商评为“中国最具发展力上市公司500强组织执行力10强”第6名。
2006年:
被《新财经》杂志评为“2005年Nifty fifty(激情50)中国最具成长性蓝筹上市公司”。
被《上海证券报》评为“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第50名”;“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盈利100强第12名”;“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年销售百亿榜第50名” 。
被“亚太地区质量协会”评为“亚太国际质量奖”。
被《财富》(中文版)评为“ 2005年度中国100强上市公司第85名”。
被“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华顿经济研究院”评为“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第11位”。
被《证券市场周刊》评为“2005年中国A股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50强”。
2007年:
入选“2007标准普尔大中国地区股票精选组合”。
被《董事会》杂志、新浪财经评为第三届(2006)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前100名。
被《中国证券报》、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管理百强。
被华顿经济研究院、《经济导报》评为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第23位。
被《证券日报》、中国董事会研究中心、连城国际研究顾问集团评为“董事会治理金百强”、煤炭行业“卓越董事会”。
入选2007度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在全球煤炭与消费性燃料类别中名列第7位。
被世界金融实验室、《蒙代尔》杂志、《世界经理人》周刊评为2007年(第三届)“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
被国家环保总局、中华环保联合会评为“环境友好煤炭企业”。
2008年:
入选“2008年度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
入选“2007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
荣获“2007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
被世界金融实验室和《蒙代尔》杂志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
2009年:
入选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的“2009年(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为中国企业奏响华彩乐章。
2010年: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10年信息披露提名奖
入选2010年度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
荣获《理财周报》2010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
荣获201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最佳公司治理奖”
荣获第五届中国投资者关系年会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舆情能力奖”
入选《董事会杂志》第六届中国上市公司“金圆桌奖”百强
2011年: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11年度董事会奖”
荣获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奖”
入选2011年度“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
荣获《中国证券报》“201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百强奖”
荣获《证券时报》“2010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
荣获《理财周报》“2011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2011中国上市公司创造价值最快董事会”
荣获《董事会》杂志“2011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
2012年: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12年度信息披露奖”
荣获《大公报》“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
荣获《中国证券报》“2011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百强奖”
荣获《证券时报》“2011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
荣获《理财周报》“2012中国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2012中国上市公司创造价值最快董事会”
荣获《董事会》杂志“2012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奖”
荣获亚洲质量组织“亚洲质量卓越奖”

④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不幸逝世,他是个怎样的人物

兖州煤业公司的董事长李希勇因病不幸逝世,他在去世前担任过山东能源集团的董事长和党委书记。李希勇是一个坚持以自己的所学来运用到实践当中,给国家带来了有利的发展,还被评为2020年中国里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不管任何人都会经过生老病死这一关,李希勇的这一生并没有白活,他在事业上的成功让许多人都为他点赞,在工作上面的研发也是非常的用心。对于李希勇的逝世,我们都感到很惋惜,希望他一路走好。

⑤ 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的历任领导

2008.8~2009.2 王 乘 教授(常务副校长)
2009.2~至今 林萍华 教授(常务副校长) 2008.8~2011.2 马建辉 (教务处常务副处长)
2011.2~至今 熊 蕊 教授(教务处常务副处长) 2008.8~至今 刘玉 教授(兼)
2008.12~2011.9 甘世斌
2011.9~至今 黄 刚
华中科技大学—丝宝教育与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领导
主席 梁亮胜
理事会理事长 李培根
理事会秘书长 梁 茜
常务理事 李培根 王乘 杨勇(华中科技大学) 张晋 蔡颖恒 吴勇 熊克兰
理事会理事 李培根 王乘 杨勇(华中科技大学) 张晋 梁茜 冯征 许晓东 童俊 马建辉 夏向东
唐常军 蔡颖恒 杨勇(丝宝集团) 吴勇 熊克兰 洪鸣
主任 吴 勇
创新联盟委员会主任 邹雪城

⑥ 刘百承元帅的后代有什么人

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1]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2]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3]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

中文名
刘伯承
别名
刘明昭(原名),刘伯坚(曾用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重庆市开州区
出生日期
1892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
1986年10月7日
职业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
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与解放事业
完善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正规化建设
军衔
元帅
人物关系

汪荣华
妻子

刘弥群
女儿

刘太迟
儿子

刘太行
儿子

刘蒙
儿子

程宜芝
前妻

⑦ 兖矿集团煤销售的主要市场是哪个国家

900到1100万吨出口日本,那是前几年的事情了。
现在兖矿已经不出口煤炭了,是相反在进口煤炭,从澳大利亚!

⑧ 刘亚民人物履历的介绍

1983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历任共青团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县委书记;宜兴市扶风乡(镇)党委副书记、乡长;扶风镇党委书记;江苏宜兴陶瓷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江苏宜兴陶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江苏省宜兴市委常委(期间挂职任新疆伊利地区行署副秘书长、霍城县委副书记兼新疆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2004年1月--2007年8月 任江苏省江阴市副市长、党组成员、中国江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007年8月--2008年1月 任江苏省无锡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副书记。 2008年1月--2012年7月 任江苏省无锡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2年7月--2012年12月任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委书记。 2012年12月--至今 任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2012年7月23日,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宣布江苏省委、无锡市委的研究决定:刘亚民任无锡市崇安区委书记、提名崇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

⑨ 想知道我党解放前后重要领导人物刘晓的情况,谢谢!

刘晓(Liu Xiao 1908.5~198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1962.12~1966.9)。

湖南辰溪人。
参加过长征。
1937年后长期在上海领导地下党的秘密工作。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1955年2月至1962年10月任驻苏联大使。1956年2月,作为以朱德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成员身份出席苏共二十次党代会;1957年1月,陪同周恩来出访苏、波、匈三国;1960年9月,作为邓小平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与苏共的会谈;同年12月,以刘少奇、邓小平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成员身份,出席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967年4月至1968年3月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1979年任外交部顾问。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阅读全文

与兖矿集团历任领导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债权融资计划绵阳科技城 浏览:493
加强两会期间金融服务保障 浏览:916
微信理财通没到账收益 浏览:890
全球金融机构的新挑战一交易对手 浏览:758
金融代理公司 浏览:727
兴业金融租赁公司年报 浏览:257
在保险公司买理财产品是不是划不来 浏览:251
270亿理财上海银行张扬路店 浏览:547
平安银行代理贵金属收费 浏览:222
许昌市融资的奖励机制 浏览:571
上海期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66
贷款的住址证明 浏览:251
中融外包股票 浏览:265
期货买入后可以持仓到交割那天吗 浏览:748
期货中标准化合同金额 浏览:788
股票和国家 浏览:782
玖富集团南山 浏览:649
汇率传导机制理论 浏览:14
上海嘉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6 浏览:428
买了理财产品可中途撤销吗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