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6广东企业500强出炉,上榜潮商企业有哪些
1.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东生
2.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马化腾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杨荣明
4.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刘绍喜
5.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兴田
6.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凯旋
7.广州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谢国民
8.侨兴集团有限公司 周泽荣
9.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姚振华
10.鸿荣源置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赖海民
11.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许统广
12.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杨荣明
13.茂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黄茂如
14.潮州华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梁国湛
15.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张利钿
16.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廖创宾
17.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蔡东青
18.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黄少群
19.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万镇
20.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蔡金乐
21.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郑钟南
22.汕头万顺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杜成城
23.宝安鸿基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泰泉
24.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钦鹏
25.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林楷
26.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吴潮忠
27.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郑创发
28.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陈勤发
目前看到就是这几家,若有错漏楼下补充
Ⅱ 中国机器人制造行业
国产机器人也不错的
Ⅲ 揭阳揭东巨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那个地方
在揭东一中所在的村那里,上围村,从揭东的邮政局路进去不远就到了
Ⅳ 嘉兴巨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嘉兴巨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2017-12-01在浙江省嘉兴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汇路1054号邻里商厦北楼4层D02室。
嘉兴巨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402MA2B8TCY87,企业法人李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嘉兴巨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嘉兴巨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Ⅳ 校园招聘时面试揭阳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岗位的笔试环节一般会考什么
刚好我就是办这场招聘会的工作人员,关于巨轮的面试,在你们学校招的话,毕竟是中专学校,他们对技能的要求不高,只会考一些基础的问题。基本上考的是人员是否能刻苦的工作和是否能长期的在那边工作等方面。只要能表现出这两点基本上通过的几率会很大。招聘都会让你们以学徒的方式进去 ,然后跟着老师傅学习,当然前期学习的时间工资都是比较低的。
Ⅵ 巨轮股份上市融资获得资金发展,为何还频繁听到私开数控小公司的事情转移资金
这些都是一些庄家在操作,对于小散户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完全听那些数据是没有用的,一个自己要有比较专业的眼光,二个,像”大智慧”,“华中私募”这些软件(前者适合老股民、后者新老股民通吃),LZ也可以去上面看看别人是怎么买的,导师是怎么指导的,毕竟人多,而且导师可以给你指出决策性的一些选择时,你可以做个参考。
Ⅶ 传统制造业面临“两面夹击”,如何实现突破yunque365.com
在新一轮变革浪潮下,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前后夹击”的挑战。在各方涌入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其实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今天我们看到的风口上的制造,之所以能够形成风口,是由于各方资本涌进来并参与到其中。在各方涌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传统制造业其实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制造企业转型动力在哪里?一方面依赖于材料、技术及流通,另一方面依赖于生产端供应链的优化。”近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上,找钢网首席执行官、胖猫创投合伙人郎永淳表示。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和迈向“制造强国”指出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在新一轮变革浪潮下,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着“前后夹击”的挑战。
“当前制造业部门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综合创新能力不强,所以要抓住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机遇,全面推进制造业部门的创新。这里面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等,同时要建立市场化的配置资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作出了如上总结。
智造布局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智造的概念众说纷纭,而在赵昌文看来,“中国智造”不仅代表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意味着从价值链的中低端逐步迈向中高端、意味着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经过4个月的调研走访后,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组织的调研团队,联合推出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国内智能制造面临着区际发展不平衡的境况,和传统制造一样,主要是分布在三大增长区域: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认为,制造业的核心在于“怎样生产”。上述报告显示,未来全产业链竞争将成为一种趋势,而“波浪曲线”将取代“微笑曲线”,通过智能制造系统(IMS)能做到分布式的系统生产。
刘金山表示,与发达经济体走过的制造业路程相比,我国智能制造才走了不到30%的路程,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将能够走50%以上的路程,2035年预计能够走过70%路程。
从“制造”迈向“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交融的过程。在智能制造领域里,曾经因一味模仿而备受诟病的“山寨”企业,而今更多的是在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使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60智能家居总裁邓邱伟表示,360在智能硬件行业里面做了不少布局,如智能家庭、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与此同时,他也在反思,物联网硬件产品是不是只要连上网,或者是有一些智能功能,就称得上是智能硬件呢?
据邓邱伟介绍,360的智能硬件,如智能摄像机、儿童机器人等产品,深度应用了360搜索大数据,加入更多人工智能的元素,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举例来说,360智能摄像机植入了人脸识别的算法,可以辨认出家庭成员,可实时监控独居的老人或儿童的动态,保证家人的安全。”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各地先后出台了机器换人的补贴政策,让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来自广东的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最初是轮胎装备的制造企业,随着国内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市场的需求不断旺盛,在2013年成立了机器人事业部,并以智能装备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总经理杨煜俊认为,目前国内装备制造行业正处于“工业机器人1.0时代”,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人机协作领域仍是一片空白,对于智能制造企业来讲,这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除了依赖于材料、技术、流通方面的革新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供应链的优化。
作为钢铁B2B平台,找钢网背靠多家知名风投机构,近年来扩张十分迅猛,今年年初宣布完成超10亿元的E轮战略融资。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内有170家钢铁电商,面对激烈的市场厮杀,找钢网首席执行官郎永淳认为,通过供应链的优化乃至流通的倒推,找钢已经能够在行业里初步展现出良币驱除劣币的面貌。从工业智能的角度思考,郎永淳表示,未来将借助工业互联网进一步的推动,促成生产端平等发展,同时通过全球化的企业合作,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
资本助推实业成长
事实上,传统制造企业的升级转型离不开资本的积累、推动,而严格说来,金融机构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是实体产业的所创造剩余价值,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如何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华资本合伙人周密表示,资本和产业对接一般有两类形式,一类是股权投资,另一类则是债务投资或者综合的融资方式。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于并购贷款、银团贷款、跨境资金往来等金融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的银行业也在推出相应的创新金融产品。
北京银行总行小企业事业部副总经理段红立透露,北京银行在中关村成立了小巨人创客中心,不仅为创客提供办公场所,还有专业的创业导师进行辅导,为他们提供起步阶段的支持。目前小巨人中心会员达到了近一万名,约有3000家小微企业已经获得了300多亿的融资支持,同时也获得了近五亿的股权投资。
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面临同步调整信贷投放和创新金融服务新方式的问题。广发银行副总经理杨悦认为,《中国制造2025》明确划定的十大重点领域不仅为银行后续的信贷投放和综合化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银行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契机和项目储备。
“随着人工成本提升和智能设备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在资本市场,智能制造毫无疑问会成为主要亮点,广发对于智能制造企业也会给予更多的资源配置,包括授信业务的支持。”
Ⅷ 智能制造概念股有哪些上市公司
智能机器(系统集成):机器人(300024)、上海机电(600835)、蓝英装备(300293)、智云股份(300097)、软控股份(002073)、亚威股份(002559)、新时达(002527)
智能机器(零部件):汇川技术(300124)、英威腾(002334)、巨轮股份
智能机床:沈阳机床(000410)、华中数控(300161)、昆明机床(600806)、秦川机床(000837)
智能仪器:聚光科技(300203)、美亚光电(002690)、川仪股份(603100)、万讯自控(300112)
智能工具:锐奇股份(300126)、巨星科技(002444)
其他工业自动化:华昌达(300278)、法因数控(002270)、三丰智能(300276)、山河智能(002097)、金自天正(600560)、雷柏科技(002577)、南通锻压(300280)、东方精工(002611)、京山轻机(000821)
Ⅸ 中国橡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年多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橡胶工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的橡胶消耗量都有大幅下降,唯独中国逆势而上,呈现一枝独秀的亮丽风景,全球橡胶工业的重心也正向亚洲转移。
权威机构IRSG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世界橡胶消耗量为1577.1万吨,同比下降10.6%;产量为1574.2万吨,同比下降10.1%。世界前10位橡胶消耗国中,中国橡胶消耗量为601.1万吨,增长20.1%,占全球的38%;美国为151.1万吨,下降26.8%;日本为108.3万吨,下降29.7%;印度为90.2万吨,增长2.2%;巴西为50.7万吨,下降24.3%;德国为44.5万吨,下降26.2%;韩国为40.3万吨,下降23.8%。
在橡胶生产方面,中国的表现也引人关注。前三季度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212万吨,同比增长23.3%,占世界的23.7%;美国为145万吨,下降21.3%;日本为91万吨,下降27.8%;韩国为82万吨,增长5.1%;俄罗斯为73.2万吨,下降22.1%。中国天然橡胶产量增长12.5%,以41万吨超过越南前进至世界第5位。位居世界第1~4位的分别是泰国,214.9万吨,下降8.9%;印尼,198.7万吨,下降7.3%;马来西亚,61.8万吨,下降29.2%;印度,53.6万吨,下降10.8%。
估计2009年全年世界橡胶实际消耗量可达2060万吨左右,比上年下降9.1%;橡胶产量2090万吨,下降8.4%。全球橡胶工业在遭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将进一步向亚洲新兴国家地区倾斜。目前亚洲已成为全球橡胶生产和消耗的中心地区。世界前10位橡胶消耗国亚洲已占到7家,消耗量占到60%以上;前10位合成橡胶生产国一半在亚洲,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8%,仅中日韩三国就占45%;天然橡胶生产92%集中在亚洲,而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三国又占至全球的70%。
2009年中国率先走出世界金融危机阴霾,GDP增速达到8.7%,汽车产销量超过1370万辆,更给橡胶工业带来新的生机。2010年将是中国橡胶工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的一年,橡胶消耗量有望接近700万吨。
2010年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将超过300万吨。齐鲁石化新建的1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已投产,合计能力达30万吨/年;兰州石化除10万吨/年的新乳聚丁苯橡胶投入运行之外,又有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建成;巴陵石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S)由年产12万吨/年能力扩至20万吨/年,总产能为23万吨/年;新疆独山子石化新建的18万吨/年装置开始生产,总产能为23万吨/年;四川的15万吨/年顺丁橡胶和辽宁抚顺的20万吨/年乳聚丁苯橡胶即将建成;山西合成橡胶在原有3万吨/年氯丁橡胶生产线基础上,又新添了3万吨/年新装置。此外,普利司通惠州合成橡胶5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和申华化学南通的5万吨/年顺丁橡胶新装置也加入了生产行列。
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橡胶产量今年有望达到65万吨,橡胶种植面积由3年前的68万公顷扩大至93万公顷。
中国企业走出去种胶也开始取得很大成果,以云南橡胶投资有限公司为首的大小30多家企业在老挝和缅甸建设天然橡胶园,广东、海南农垦企业也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投资建设天然橡胶园,数量已达30~40家。仅海南农垦橡胶有限公司一家在境外的种植面积即有20万亩,每年可加工天然橡胶2万吨。此外,中国主要轮胎生产基地山东,为谋求轮胎原料的自供比,也在产胶国投资自建橡胶园。
国内外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正在由世界橡胶工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强国,市场前景可期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橡胶在国民经济中是一种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战略性物资。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面临着调整、转型、重组的考验,如何顺应变化,调整结构,促进我国橡胶工业走出逆境,平稳健康地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由橡胶大国向橡胶强国迈进
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使用是1493年由哥伦布所发现,但直到1839年固特异发现硫磺可使橡胶交联,才使橡胶有了使用价值,从此诞生了世界橡胶工业。橡胶工业是随着汽车工业发展起来的,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重要的传统产业。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和进口国。2009年,中国橡胶消费量达到588万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橡胶消费量的26%以上,主要橡胶产品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尤其是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使我国橡胶产业不仅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顶住了轮胎特保案的考验,还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
2009年,中国橡胶工业完成总产值略高于2008年,出口交货值略低于2008年,利税高于2008年。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制品、胶鞋、乳胶、炭黑、废橡胶综合利用、轮胎模具等九个分会247家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2010年1月份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2%;出口交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销售收入167.95亿元,同比增长96.1%;实现利润总额7.09亿元,销售利润率4.22%,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357.3%。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枝独秀,大大拉动了橡胶工业的发展,从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世界橡胶研究组织秘书长埃文斯日前在中国表示,随着中国成为天然胶、合成胶的主要消费国,其生产及需求模式将对全球橡胶工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外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橡胶工业正在由世界橡胶工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强国,市场前景可期。
尽管如此,一些专家也指出,今年橡胶行业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一是输美轮胎特保案对我国轮胎出口的不良影响将显现,加之欧盟对轮胎实行环保壁垒,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大宗原材料在国际炒家的炒作下一再暴涨,将大量吞噬企业的利润。三是世界轮胎等橡胶产品市场没有明显回暖,中国以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已经出现放缓的信号,而以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态势还远未形成。四是以低碳经济为首的一系列技术壁垒已经摆在企业面前。此外,最近丰田等汽车厂家的“召回门”也为企业的扩张之路敲响了警钟,企业如何在保证产品安全、质量前提下进行数量上的扩张,真正做大做强,这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关注。
橡胶市场发展具有坚实的支撑
尽管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很多,使中国橡胶工业面临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和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双重考验,但今年也是蕴含着更大希望和更多机遇的一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国家将继续实施鼓励汽车行业发展的举措,橡胶工业与之密切相关,汽车工业的发展将是今年轮胎等汽车橡胶产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拉动因素。专家介绍说,汽车橡胶制品约占汽车总成本的6%左右。全球每年消耗生胶量的70%以上都用于汽车行业,其中60%用于轮胎,40%用于汽车橡胶制品。而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千人平均汽车拥有量为140辆,其中欧洲国家平均拥有500多辆,美国拥有800多辆,而我国不足40辆,因此我国汽车市场的潜力还很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表示,由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10年汽车增长可达10%—15%,产量或达1500万辆。
另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的继续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对轮胎、胶管胶带、工程橡胶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支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继续汽车、摩托车等下乡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各种橡胶产品的需求。为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尽管中国橡胶需求有所减弱,但橡胶消费量仍将达到630万吨。
调整结构是关键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认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面临着调整、转型、重组的考验,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促进我国橡胶工业走出逆境,平稳健康地发展,企业必须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一是调整增长方式结构。从粗放型数量能力的增长,调整为技术型质量的提高。二是调整产品结构。从中低档产品调整为中高档产品,增加节能、环保、智能等橡胶产品的比例,培育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三是调整市场结构。从单一市场调整为市场多元化,开发国内新市场,重视农村市场需求。从过分依赖出口,调整为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力求多元化,稳定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扩大非洲、南美、东欧、东盟等新兴市场。四是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结构转型。一方面要抑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出口商品向中高技术加工和较高附加值的集约型方向转变。五是调整企业结构,从小而多,调整为大而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走低碳经济道路
据了解,轮胎滚动阻力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滚动阻力每减少20%,每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就可减少400克,随着家庭轿车的快速普及,消费者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重视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橡胶工业与发展低碳经济关系密切。橡胶原材料大部分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如合成胶、炭黑、纤维材料等,这种原料构成决定了橡胶工业必须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道路。
为此,范仁德提出,减少化石能源的比例,支持天然胶种植。他说,植树造林不仅绿化生态环境,而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经济的的途径之一。建议国家支持国内天然胶企业扩大种植面积或者“走出去”种植天然胶,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积极推动杜仲胶等“新兴天然胶”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天然胶的使用量。
此外,橡胶工业还应通过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汽车工业等领域的低碳化要求,如开发、生产适合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轮胎及低耗油轮胎,应用热塑性弹性体等新材料开发制造汽车用密封、减震等制品,提高汽车用传送带的效率,开发生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业需要的橡胶产品。同时,加快环保橡胶填充油的研发与应用,为绿色轮胎制造提供技术保障,并大力开展废旧轮胎等橡胶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据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雪文介绍,中国再生橡胶工业发展60年来,回收利用废旧橡胶近3000万吨,为社会创造价值500多亿元,节约和替代原生橡胶900多万吨,我国自主开发的“废橡胶动态脱硫新工艺技术”不仅在国内迅速成功推广,并走出国门,为世界废橡胶综合利用,解决“黑色污染”和发展橡胶工业循环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我国天然橡胶75%、合成橡胶46%依赖进口情况下,3吨再生橡胶可以替代1吨天然橡胶。2008年我国利用废旧橡胶生产再生橡胶245万吨,相当于为橡胶工业提供了80多万吨宝贵的天然橡胶资源,比我国全年的天然橡胶产量还要多。按正常年份的价格,进口1吨天然橡胶需2200元美元左右,仅这一项计算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外汇17.6亿美元以上。他预计,2010年全国再生橡胶产量为270万吨,增幅将达8%以上,作为变废为宝的可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