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有多少个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饮料的外商独资企业。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经营48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5%份额。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超过500万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单品销量第一,并且公司总销量一举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於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并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及恒生伦敦参考指数成份股之一。股份亦以美国预托证券买卖,并可於英国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交易。集团专注於消费品业务,遍及香港及中国大陆,并主要从事零售、饮品、食品加工及经销、纺织及物业投资业务。其最终控股公司为中国华润总公司,截至2004年12月底,该公司拥有华润创业54.91%股权。公司目前在香港及中国内地雇用超过80,000名员工,当中有97%在中国内地雇用。 SABMiller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在伦敦和约翰内斯堡股票市场分别上市,总部设在英国伦敦。SABMiller从事着大规模的啤酒和其他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遍及世界五大洲,在40多个国家里拥有一百多个啤酒厂,一百五十多个啤酒品牌,年啤酒销量达1890万吨。SABMiller的生产管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被认为是非常善于在新兴市场运作的公司。在许多进入的国家中,SABMiller的品牌组合和市场份额都处于领导地位。SABMiller于2002年5月收购了美国Miller公司,从此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和利润中心。 2002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全力将雪花啤酒塑造成为全国品牌,雪花啤酒一直以清新、淡爽的口感,积极、进取、挑战的品牌个性深受到全国消费者广大啤酒爱好者的普遍喜爱,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喜爱的啤酒品牌。 2002年以来,雪花啤酒多次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并在2006年底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 2005年,雪花啤酒以158万千升的单品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品牌。2006年雪花啤酒成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价值的啤酒品牌,其品牌价值达到111.85亿元。继2005年雪花单品销量全国第一之后,2006年再创历史新高,以303.7万千升的销量,再次蝉联中国啤酒行业单品销量第一的桂冠。
⑵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企业吗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它的各个分公司是不是国企
华润是央企,雪花啤酒是合资企业。
⑶ 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目前不是上市公司。
简介: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SABMiller。
⑷ 雪花啤酒是什么公司的啊,有上市吗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饮料的外商独资企业,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19个省市经营超过60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8%份额。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2007年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超过690万千升,公司总产销量再度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公司名称: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
总部地点: 北京
成立时间: 1994年
经营范围: 啤酒生产企业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
⑸ 华润雪花背后的老板是谁
从2003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加入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均衡游戏中,外资对于中国市场化的走向进一步确定。
进入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的步伐更为快速:
合资公司华润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亿人民币收购阜阳市雪地啤酒;
青岛啤酒当天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比例将由原来的9.9%增加至27%,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签约收购了“苏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抛出全国发展新策略:公司正瞄准华东及华南啤酒市场,今年起拟斥资3亿至5亿元人民币用作收购,预期今年落实一至两个项目。
比利时英特布鲁、英国纽卡索、荷兰喜力、丹麦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国啤酒巨子也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了中国啤酒产业。
“随着外资收购速度的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最初啤酒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经过收购兼并,目前还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而这种竞争最终将带来更高层面的较量。”对于外资的强势进入,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认为,“中国啤酒市场现在全球最大,而欧美多数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萎缩,中国显然是国际资本的一个理想目标,国内啤酒企业不但要抗衡外来资本,还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和整合,我们任重而道远!”
资本整合:规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胜似一浪,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兼并整合后的两家人如何实现“1+1≥2”,处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团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厂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大潮中定位自己,无疑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就已看好中国的啤酒市场,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当时国内的多数大中啤酒集团被外资控股或收购,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最终还是因为不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市场环境而纷纷兵败。
经过十几年的拼杀,以青啤、燕京、雪花为代表的中国啤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目前我国整体上仍有1/3的啤酒厂不具备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购完成其扩张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感触颇深:“与国际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资产、赢利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啤酒行业是一个靠规模实现效益的行业,但“规模≠效益”。稍微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青岛啤酒在早期的收购过程中,过于强调扩张的低成本概念,结果背负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业,当期成本低而运营成本高,较重的历史包袱使青啤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能力。青啤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弥补前期的不足。
反观燕京,则采用了“强强联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当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好开展。“强强联合”模式的难处在于双方都比较强大,个性十足,都是称雄一方的诸侯,谁都不服谁,这是问题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这样的个性,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燕京收购的漓泉啤酒,其总资产贡献率现在达46.7%,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单产产量、利税晋升到行业5强,双方的市场、人才、机制优势和资本、技术、品牌优势均得到了较好发挥,规模效应得到充分展现。
“规模对啤酒行业来讲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大厂的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关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大老板,实际上还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块、各自为政,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啤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规模、布局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它是帮助我们实现市场占领和品牌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过程,但它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的。”对于如何解决“1+1≥2”的问题,快速成长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华润雪花啤酒的老总王群也深有感触。
狂欢序幕拉开
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啤酒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产业整合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建立全国性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南北市场资源整合成为各家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工作重点。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都已到或将到广东投资建厂,继华润啤酒6.8亿元在东莞建立年产30万吨啤酒的生产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设下10万吨生产线,而青岛啤酒已在粤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个生产基地。
2005年,各家企业在积极落实区域布局的同时,更是积极实施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战略,纷纷争抢高端产品市场。虽然其市场较小,但利润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总产量20%的高端啤酒实现了50%的利润,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举动的外资啤酒企业宣称,今明两年将向市场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档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图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档啤酒市场中能够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广州)北(北京)两个市场的动态也非常值得关注。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纷纷到北京、广东投资建厂,构筑战略要塞;而青岛啤酒今年更是大举进军北京市场,高、中、低端全面进入,南北对决之势业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遗余力,华润2004年请来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为其“雪花”品牌出谋划策,显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识的不断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刚过,便倾力参与“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借势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营销高潮……
理性看待国际化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现在的青啤、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暂居第一梯队,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紧随其后。
但AB、SAB、英特布鲁、喜力这些世界啤酒行业的巨头,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还会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吗?中国的啤酒企业如何与这些世界级选手同场竞技?结果会怎样?一二军团中仅有的两个未被外资操纵的本土啤酒企业——燕京和金星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我们必须明确:国际化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在关于国际化的问题上,燕京啤酒集团的副总经理毕贵索明确表示:“燕京啤酒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啤酒工业、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几大啤酒巨头均已在中国安家落户,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国际资本浪潮,摆在中国啤酒业面前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是坦途还是陷阱?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啤酒业将走向何处?国际啤酒巨头与中国啤酒的角力谁能胜出?中国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围?
⑹ 华润雪花啤酒是国资的还是外资
华润雪花啤酒是中外合资。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甲戌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饮料的央企控股企业。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
华润雪花啤酒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超过500万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单品销量第一,并且公司总销量一举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华润雪花啤酒股份亦以美国预托证券买卖,并可于英国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交易。集团专注于消费品业务,遍及香港及中国大陆,并主要从事零售、饮品、食品加工及经销、纺织及物业投资业务。
继2005年雪花单品销量全国第一之后,2006年再创历史新高,以303.7万千升的销量,再次蝉联中国啤酒行业单品销量第一的桂冠。2007年以690万千升的销量再次中国啤酒行业销量第一的桂冠,雪花单品销量达510万千升。
⑺ 中国占雪花啤酒多少股份
是国企。
雪花在2016年9月1号被华润啤酒以16亿美金价格收购,成为其全额子公司,是国企。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伤身、少量饮用反而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
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千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
在中国北方米家崖考古遗址发现的陶器中保存着大约5000年前的啤酒成分考古学家在陶制漏斗和广口陶罐中发现的黄色残留物表明,在一起发酵的多种成分包括,黍米、大麦、薏米和块茎作物。
⑻ 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是什么
华润雪花不是股份公司,所以没有上市。股东华润创业在港交所上市,代码00291。
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於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并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及恒生伦敦参考指数成份股之一。股份亦以美国预托证券买卖,并可於英国交易所自动报价系统交易。集团专注於消费品业务,遍及香港及中国大陆,并主要从事零售、饮品、食品加工及经销、纺织及物业投资业务。其最终控股公司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04年12月底,该公司拥有华润创业54.91%股权。公司目前在香港及中国内地雇用超过80,000名员工,当中有97%在中国内地雇用。
国内上市的啤酒公司有青岛啤酒600600,燕京啤酒000729,珠江啤酒002461,重庆啤酒600132,兰州黄河000929,惠泉啤酒600573。
拓展资料: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甲戌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饮料的央企控股企业。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经营48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5%份额。旗下拥有30多个区域品牌,在中国众多的市场中处于区域优势。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超过500万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单品销量第一,并且公司总销量一举超越国内其他啤酒企业,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
SABMiller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在伦敦和约翰内斯堡股票市场分别上市,总部设在英国伦敦。SABMiller从事着大规模的啤酒和其他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遍及世界五大洲,在40多个国家里拥有一百多个啤酒厂,一百五十多个啤酒品牌,年啤酒销量达1890万吨。SABMiller的生产管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被认为是非常善于在新兴市场运作的公司。在许多进入的国家中,SABMiller的品牌组合和市场份额都处于领导地位。SABMiller于2002年5月收购了美国Miller公司,从此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和利润中心。
参考链接:网络 华润雪花啤酒
⑼ 百威收购sabmiller对雪花啤酒有影响
此次收购已近尾声,但百威英博能否顺利获取SABMiller持有的华润雪花49%的股权尚有不确定性,极可能会触及中国反垄断法,因此我们认为百威英博接管SABMiller持有的华润雪花49%的股权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商务部2008年对百威英博反垄断审查附加的第三条限制性条件明确提到,“不得增加英博公司在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现有28.56%的持股比例”,但今年7月百威英博参与珠江啤酒定增使其所持股权比例升至29.99%,商务部对此至今无回应。参考珠江啤酒的案例,我们认为此次收购成功后SABMiller所持华润雪花的股权将被迫降至30%以下,百威英博仍将面临华润雪花的竞争压力。基于我们的判断,我们具体从在华股权投资、市场份额、产能、品牌四个方面对百威英博成功收购SABMiller对我国啤酒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百威英博收购SABMiller将使其在全球多数地区占据遥遥领先的地位,进而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中国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进行品牌打造和扩大产能。从目前行业格局来看,华润雪花、青岛、百威英博位居第一梯队,燕京、嘉士伯、珠江为第二梯队;收购SABMiller后实力剧增的百威英博更加具有挑战华润雪花的资本,在中国势必发力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引发行业竞争加剧。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啤酒行业仍维持两个梯队的格局,但百威英博或将在中国啤酒行业第三的位置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