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辞职后,原财务总监勒索公司3000万,他是如何进行作案的
作为公司的一名财务,其实所从事的远远不止是财务的工作,优秀的财务还应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上,对公司的各个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很多大高司愿意花高薪聘请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原因。西藏某个旅游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对前财务总监魏某进行报警举报,举报称魏某从公司离职后,多次以其手中掌握该旅游公司关于税务、资产方面违法行为的材料为筹码,对公司的董事长进行敲诈。最终的调查结果是这家上市公司并没有这类问题,而魏某也因为敲诈罪被处以刑罚。
三、最终被判敲诈勒索罪。然而魏某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再次要求二千多万的费用。于是董事长选择了报警,当然调查之下,上市公司并没有违规行为。而魏某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但要归还之前要到的二百多万,还面临十几年的有期徒刑。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魏某这种人,从公司离职时,拿到了自己应得的薪酬反而不满足,最终是害人害己。
2. 上市公司在什么情况下股票为被恶意收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目的只为一个配合炒作.以前的600601就发生过多次举牌,多次之后都没有实质重组.
3. 男子冒充记者发200封敲诈信给上市公司高管,他构成什么犯罪行为
根据成都双流法院宣布刑事判决。本院发现,2020年3月底至4月中旬期间,被告人傅某某以敲诈勒索为目的,冒充记者,收集上市公司高管信息(包括姓名、地址、人员照片等)。)并制作了200封勒索信,声称掌握了被勒索对象的隐私,并以勒索相威胁。最后法院裁定,他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他勒索的钱也被责令退回。
这构成敲诈,被判处十年零六个月
法院认为,被告人傅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记者揭露他人隐私,勒索多人财物。数额特别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事实和指控,均得到法院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被告人傅的辩护人提出了被告人李企图敲诈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辩护意见,法院认为被告人傅敲诈被告人李35.2万元,系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构成犯罪未遂,法院接受了该辩护意见。
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裁定被告人傅某某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冻结的平安银行账户存款余额和我院账户暂存的2.85万元,分别返还被害人、叶某、徐33.5万元,不足部分追回,然后返还4名被害人;案件中查获的手机1部、笔记本电脑1台、u盘1张、平安银行卡1张、中国银行卡1张,依法予以没收、销毁;3 .其他银行卡被查封的案件,由原查封机关依法处理。
4. 匪夷所思!男子发200封敲诈信给上市公司高管,四位高管为何会中招
200封敲诈信,成功骗取134万元,如何操作的?听说过放长线钓大鱼,今天我们叫来聊一聊,一位学历只有高中毕业的犯罪分子是如何进行撒网式诈骗的,并且成功骗取四名上市公司高管共计134万元!
1、准备工作:搜集资料!
和其他诈骗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样的,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男子,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信息搜集,搜集各大上市公司的高管,搜集他们的照片,性命,家庭住址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好在,在这200封信件中,有一位上市高管收到信件之后,直接选择了报警。事情发展到这里,该男子最终肯定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这点毋庸置疑。可是,事情的背后,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诈骗分子学历仅是高中,而被敲诈的上市公司高管,怎么样也应该学历在高中之上吧,究竟为何会中招呢?一封千篇一律的信件,竟然引起了这些高管的重视,难道这些高管真的有什么秘密么?
一位是久经商场,叱咤风云的高管,一位是游手好闲的低学历诈骗分子,如何高管竟败给了诈骗分子呢?俗话说的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假若心中没有鬼,又为何会怕鬼敲门呢?这四位上市公司高管既然选择了以转账的方式结束这个事情,现在曝光后,明面上你是被诈骗了,但是暗地里,你是真的被暴露了。
5. 中国有哪些公司中了勒索病毒
现在勒索病毒来势汹汹,在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中招、其中包括政府、医院、学校,甚至是一些网红工作室,比如知名up主——党妹。
谁都不想被勒索病毒攻击,有备无患,云宝贝说说当云盒子服务器遭受到勒索病毒时要如何自救!
1. 对服务器断网隔离处理,避免扩散;
2. 确定病毒样本信息,查找杀毒工具是否能匹配到加密密钥;
3. 溯源分析,确定病毒是通过哪种方式入侵,并封堵安全漏洞,避免再次中招;
4. 服务器系统及数据恢复。如果有备份数据,全盘格式化并重装操作系统和云盒子服务器,导入备份数据即可恢复正常的云盘服务;如果数据很重要但没有备份,请在24小时内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处理,数据恢复公司无法处理再考虑支付赎金(非常不建议);
云盒子企业私有云盘是一款专注企业文档存储、安全管理、协同办公的云盘,现在支持pc数据云备份、服务器数据本地备份、远程备份等多种备份方式,上面用到的备份方式是服务器数据远程备份。
6. A股公司财务总监辞职后,敲诈勒索董事长3000万!法院是如何判的
目前这起案件做出裁决,认定魏某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数额特别巨大。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法院也予以支持。判决犯罪嫌疑人魏某林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0万元。退换受害者欧某,退赔违法所得269万元。因为嫌疑人早先曾经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掌握公司的一些核心资料。觉得自己早先,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敲诈老东家,谋取不当的利益。
魏某林觉得自己以前受到公司不公平待遇,恐吓威胁手上掌握了公司以前运作上不规范的证据,要求给他3000万元以上,才能撤回举报。公司为了长远发展的话,并且给了他一定钱财,而嫌疑人并没有收手,一直咬着不放。最终把自己送入监狱,深陷囹圄当中,真的悔之晚矣。
7. 上市公司的领导利用职权敲诈员工能犯什么
像这样的事情,你可以去自首,在说出事情的原因,这样要看警方怎样处理,这是最好的办法。
8. 国内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过财务丑闻
典型案例有四川长虹(2003年、 2004年)。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按需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对大量运用专业判断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1)那些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即使在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双高”的情况下,仍以低比率进行坏账估计和存货跌价估计。(2)那些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上市公司,则在“盈利上升时,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时,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用以平滑各年间利润。(3)那些亏损、处於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对於资产减值准备平时该提不提或极少计提,“需要”时就一次提个够,采用“休克疗法”和“亏出盈利的空间”,通常是在第一年亏损后,第二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第二年巨亏,第三年又以各种理由转回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造成财务报表在第三年扭亏为盈的假像,以避免退市;或者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在其后的几年中再缓缓冲回,以此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告。值得庆幸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作了严格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事后即使价值出现回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利用这些减值准备项目调节利润的空间已大大缩小。新准则此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原八项减值准备中的除上述专案外的其他专案未做规定,且对资产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作不间断的评估,只要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於其帐面价值”为标准,仍留给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确认减值损失的空间,仍需引起密切关注。
资料转载
9. 上市公司被ST处理是怎么回事
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10月9日起一次性调整有关A股股票的证券简称。其中,1014家G公司取消“G”标记,恢复股改方案实施前的股票简称;其余276家未进行股改或已进行股改但尚未实施的公司,其简称前被冠以“S”标记,以提示投资者。
*ST 是企业亏损满三年的股票,如果在规定期限不能扭亏,就有退市的风险还有,虽然不满三年,但财务状况恶劣的也可以是*ST,总之就是有退市风险的股票。
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根据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由于“特别处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缩写是“ST”),因此这些股票就简称为ST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