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飞跃和回力是属于一家公司的吗
回力和飞跃是一家公司,飞跃现在属于上海回力鞋业。
飞跃品牌创始于1931年;1980年“飞跃”对商标进行了重新注册(“飞跃”牌 注册证号为101303,该商标沿用至今)。2017年,该“飞跃”商标由双钱集团转让给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
两个品牌以前同属上海胶鞋公司,可以说回力鞋算是飞跃鞋的前身。回力的前身义昌橡皮制物厂创立于1927年。1935年正式注册了“回力”鞋类图案商标。解放后,历经1956年公私合营和上海橡胶行业历次的裁并、改组、更名。
回力和飞跃的款式设计,在其中藏着过去的情怀,尤其是回力鞋,从女排穿回力一举夺冠,它之后的设计在经典款型上没有做太大改动。
品牌介绍
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全额投资的独立法人企业,专业从事回力牌运动鞋及各类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回力鞋业立足“以人为本、崇尚运动、促进健康”的产品开发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积极开发普及型、大众化运动休闲鞋系列产品的同时,还着力研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冷粘专业体育用鞋、户外健身运动鞋。
努力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作贡献;还以品牌运作、技术管理的方式拓展了各种轻便注塑休闲鞋、雨鞋、凉鞋等系列产品。
近几年来,回力鞋业积极创新思路,在坚持回力体育品牌总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经典、时尚、专业”的品牌内涵主题,确立了“时尚运动、健康运动、专业运动”(分别针对青年、中老年和专业消费群体)的产品结构定位方向。
不断开发出广受时尚青年和各类消费群体欢迎的中、高端回力产品。回力鞋业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百年难得的历史机遇。
大力弘扬民族品牌新的时尚风采;以转型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在政府大力推进品牌战略的大背景下,回力鞋业的发展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回力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
2010年公司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0%、30%;2011年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9%、66%,2012年销售额、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0%、44%,连续三年取得历史性、突破性发展,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2. 飞跃集团什么时候能上市
飞跃集团潜力不错,专业化,横机做到180万一台很不错,很注重创新科研成果
3. 飞跃集团的科技创新
自创立以来,飞跃始终秉承“以科技促发展”的理念,在北京、日本、宁波和总部设立了具有世界水准的研发中心,不仅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更聘请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把重点放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培育上,并注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获得了300多项国家专利,成功地使多款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潮头,成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飞跃率先自主研发的数控伺服系统、电脑控制系统,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创造”。在中国缝制设备行业,飞跃是一个对于现状永不满足的企业,它不断地创造着行业里无人敢做、无人敢想的神话。飞跃人把不断的创新当成企业的活力之源,并一直走在缝制设备领域的最前沿。
4. 飞跃集团的产业规模
在中国台州,一个濒临东海的新兴城市,占地两平方公里的飞跃工业园区雄姿尽显。这里是中国飞跃集团的总部,也是世界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基地。自1986年创建以来,飞跃已形成了从产品研发到整机、模具和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的一整套完备体系。在缝制领域,飞跃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产品类型。现拥有50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形成年产各类缝制设备500万台的能力,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的50%。
如今的飞跃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国际贸易为一体的跨国经营的大型综合现代化企业集团,正阔步向世界级最优秀的成套缝制设备制造商迈进。
5. 飞跃联合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飞跃联合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浙江飞跃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于1996创办以来,公司依靠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经营理念,已发展成为一家仪器仪表、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电力自动化系统、汽车配件、金融投资业、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仪器表行业的领头羊,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明星企业。
法定代表人:陈乐芬
成立时间:1996-08-13
注册资本:10001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38200008305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乐清市柳市镇捷达路
6. 飞跃和回力哪个好
飞跃和回力都差不多。
1、性价比对比
两个品牌走线包括鞋垫的走线均比较规整均匀,鞋带和透气孔的的工艺也是非常平整无任何毛刺。就做工而言不分伯仲,也绝对值这个价。
2、穿着感受对比
两个品牌整体来说都还是很不错的,包裹性柔软性舒适性均很满意,但是如果你买了回力的正码的话等待你的将是挤脚,同样40码,回力板鞋要比飞越明显小一个码。
3、外观对比
飞越变身法国品牌外包装、样式均有较大的提升,同时也避免了回力为了生存把标志模仿畸形后的某品牌。两个品牌的鞋子在舒适性 走线、鞋带孔的做工上都不差,只是除了经典款以外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了。但是要求一个品牌选择多也是在销量的前提下说的,所以剩下的真的只有经典款的情怀了。
(6)飞跃集团竞争对手扩展阅读:
买鞋注意事项
1、首先买鞋子看着要喜欢,如果不是打心眼里喜欢的东西,不仅会浪费钱,而且还会让自己生气,实在是划不来。
2、买的鞋子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年龄,如果一个年轻人穿着老婆婆鞋,或是老爷爷鞋走在路上是不是会引来异样的目光,不仅这样,而且如果穿着不合自己的年龄,必然会让自己落伍。
7. 台州飞跃集团倒闭了吗
没有,我只听说星星集团要到,没有听飞跃要倒闭哦!大公司银行的贷款都是比较多的哦
8. 台州飞跃集团真倒闭了吗
不会...政府要出面的....飞跃在我们这小老板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因为老的欠款.....听说现在要资产重组...资产重组的意思就是本来是一个人的公司..现在分成好几份股份...分别分配给大的债主..让债主变次股东..这样债主虽然暂时没有拿回自己的钱.但怎么说钱以后还有几乎赚回来..不亏...而欠债人也可以缓解目前的资金紧张....一举两得
9. 求您所知道的台州经济和金华经济的异同点。
州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1978年台州工业总产值仅为6.5亿元,到2004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943亿元。台州工业经济通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8万多家工业企业,涌现了钱江、吉利、飞跃、星星、海正、苏泊尔、东港、伟星等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其中有206家企业销售产值超过亿元,更有9家企业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有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等九大制造业行业。
一、汽摩及配件。现有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2775家,2004年产值为310.8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56%,出口额超3亿多美元。台州是全国摩托车生产四大板块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出口基地,其中19家整车企业列入国家公告管理,年产量160万台,占全国的10%以上。台州是国内踏板式摩托车的发源地,产量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全国各大摩托车生产企业的配件50%来自台州。“钱江”品牌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吉利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2004年销量达到10万辆,出口4583辆。我市生产的轿车变速器、橡胶密封件、减震器、电动刮水器、机油冷却器等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二、医药化工。台州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现有3030家企业,2004年产值217.0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37%;其中近一半出口,有8大类40多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占有率,已形成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类和计生药物、头孢类药物等一批全国性生产基地和海正、东港、华海、九洲、仙药、永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企业。
三、模具塑料。台州素有“模具之乡”、“塑料制品王国”的美誉,有塑料及模具生产企业8748家,注塑设备3万多台,2004年产值308.56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48%,消耗塑料树脂原料200多万吨,占全国总消耗量的1/8。全国各种家电、汽车塑料配件90%以上在台州加工完成;模具行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拥有20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中心设备,产品95%为塑料模具,仅电视机外壳塑料模具就覆盖了全国50%的电视机生产家。
四、家用电器。台州是中国重要的家电及制冷配件生产基地,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335.9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1.41%,冷柜、压力锅、空调器、卫生洁具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领先地位,其中压力锅、不粘锅国内市场占有率约70%和50%,制冷配件在10%以上,冷柜年销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左右。“星星”、“苏泊尔”和“爱仕达”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星星”冷柜、“苏泊尔”压力锅和不粘锅、“爱仕达”不粘锅系中国名牌产品,“星星”牌冷藏冷冻箱、“双鹿”牌空调、“苏泊尔”不粘锅、“爱仕达”不粘锅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
五、服装机械。台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出口基地,有生产企业2094多家,各类工业缝纫机、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电动裁剪机等,品种多达200多种,年产量300多万台套,2004年产值103亿元,出口3亿美元,占全国的40%,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全国第一,其中,曲折缝工业缝纫机和电动裁剪机在国际上占有70%的市场份额。飞跃集团成为国内缝纫机行业的“龙头老大”,“飞跃”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飞跃、中捷、宝石被评为中国名牌。
六、阀门水泵。台州是中国最大的阀门和水泵生产基地,拥有企业1.2万多家,2004年产值371.92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2.64%,潜水泵、螺杆泵、家用泵等国内市场占四分之三,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台州还是全国最大的低压铜球阀门生产出口基地,近30个品种600多个规格,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60%以上。
七、工艺礼品。台州是中国最大的圣诞礼品和节日灯生产出口基地,有各类企业1.1万多家,2004年产值357.8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2.%。已形成节日用品、旅游用品、装饰用品、玩具产品、美术雕刻等五大类,品种上万个,产品遍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晶产量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木制工艺品、节日灯、太阳伞、车内装饰件等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国内第一。同时,“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等称号均落在台州。
八、食品饮料。台州的食品饮料行业主要是罐头食品、啤酒饮料、水产品等,企业3465家,2004年产值117.17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98%,黄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罐头食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桔罐产量占世界的1/3,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台州的水产品年产量140万吨左右,居全省第一,其中的冻虾仁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九、鞋帽服装。台州鞋帽服装行业是企业家数最多、分布最广、最具有块状集群优势的行业,企业近1.8万家,2004年产值超374.2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2.72%。年产仿真皮鞋约6亿双,产品基本上出口为主,远销欧美、中东、非洲等地区,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工业服务年”活动和“513”工程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工业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
金华:
一、近年来,在工业投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等多方拉动下,金华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4年,金华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逼近千亿大关,达到978.38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与2000年相比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跨上百亿大关,达到106.35亿元,是2000年的近三倍;进出口总额增幅连年在全省名列前茅……。透过这些不断跳跃的数字,是金华所处的浙中地区形成了以民营经济、集聚市场和集聚产业为特色的内在的经济增长机制和投资增长模式,造就了名扬海内外的全国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永康五金市场,涌现出小商品产业、小五金产业等的县域经济、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八大产业集群,凭借低成本优势的“小商品”、“小五金”等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所向披靡。金华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
但伴随着这种经济高速增长的喜悦,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金华经济也受到了来自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和地方经济国际化带来的双重冲击,各种危机也悄然而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增长、高投入带来了高消耗、高排放,资源要素、能源供给、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开始难以支撑,到处出现电荒、地荒、水荒、民工荒以及环保、原材料、政府服务等成本的骤增;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断国际化所带来的欧美国家强硬的反倾销措施、特保措施以及不断森严的技术、绿色、安全等强制认证手段,使我市主打的出口产品如纺织品、电动车、玩具等开始难以招架。在国内经济环境恶化和地方经济不断国际化的背景下,金华的民营企业开始面对需要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麻烦。金华以民营经济的机制优势和以块状经济、专业市场低成本取胜的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受到全面挑战。
二、金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受到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和地方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本质上是民营经济的制度优势VS国际惯例,集聚市场和产业的低成本优势VS品牌、科研、质量、知识产权、国际竞争等已经存在问题。这说明在不断国际化,不断走向成熟、复杂的完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动形成这种内在增长机制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这些年来,金华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因得益于粗放的投资增长模式:一方面是政府控制要素价格,制造土地、资金等的低成本鼓动投资,大规模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是企业不太注重知识产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被仿冒、拷贝。由此产生的巨大投资冲动使一个保温杯、一个拖把、一辆滑板车,一只产品能迅速膨胀出几千家生产企业。一阵阵的保温杯热、拖把热、滑板车热等创造了一阵一阵的浙中经济奇迹,但面对着不断国际化,不断走向成熟、复杂的完全市场经济,需要金华造就的是经久不衰的产品和产业。
金华经济需要转型成一种高效又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增长模型,这就需要对固有的经济增长内在机制和增长方式进行转变。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要从单纯追求集聚产业的低成本优势观念向创造独到性优势转变,要转向到制造出市场欢迎,但竞争对手制造不出来的产品;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原来投资增长,单纯依靠提高投资率的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知识增长,价值增长和效率增长方式上来。对政府来讲,就是要从仅依靠控制要素价格的低成本粗放式吸引投资转变到挖掘地方的知识价值、树立地方的个性和品牌,创造地方不断升值的潜力进行专业化招商引资;而对企业来讲,要创建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管理和技术不断升级来构筑竞争优势。在不断国际化、不断走向成熟、复杂的完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金华只有挖掘最具知识价值的产业优势点,迅速从一个廉价的地区转变成一个依靠知识不断升值的品牌地区,才能不断吸引优秀的企业来金华扎堆。
三、金华目前已形成“五大”最具知识价值的产业基础,并在国内外的新兴产业中已取得一定的地位。一是由“小五金”成长出来的汽车产业,目前已有青年集团、正宇集团、铁牛集团、康迪集团等整车企业和一批知名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其中青年集团的“尼奥普兰”豪华大巴和曼卡等在国内外领先。二是由影视拍摄基地提升而来的影视产业。目前横店已建立亚洲最大的高科技摄影棚和中国第一个影视产业实验区。三是由“小商品”派生出来的网络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博览业。中国服装网、中国包装网、今*五金网、中国食品网、5173网等大多已成国内知名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义博会已成为中国著名的国际性展会。四是从传统建材实现到新材料产业的转变。横店的电子基础材料,特别是磁性材料已在国内外占据绝对优势。五是由传统中药演变而来的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现代植物药产业。兰溪已成为中国50强的现代植物药产业基地,有康恩贝集团等3家中国中药50强企业,横店康裕集团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麻黄素生产基地。
金华经济工作的重心不应见招拆招纠缠于解决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和地方经济不断国际化带来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更不能等待和寄希望于宏观调控结束和国际环境变好再进行一轮大规模的粗放式增长,而是要迅速集中优势力量,紧紧扣住金华这些最具知识价值的产业优势点,快速“做大”汽车、影视、电子商务、新材料和现代植物药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金华迅速成为这些新兴产业在国内外的领先地区和强势地区,由此通过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快速“跨跃”来实现金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突围,创造金华能直面不断国际化,不断成熟和复杂的完全市场经济新环境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内在机制和增长方式。在此,一是要迅速集中要素资源,大力扶持汽车、影视、电子商务、新材料、现代植物药等新兴产业,力争使这些产业的企业不外迁,并使金华继续保持这种优势;二是要创造国内竞争优势的专业化新环境,吸引周边乃至全国性的这些新兴产业的要素资源和企业快速来金华集聚,形成全国性的领先地区;三是创造全球竞争优势的新环境,吸引全球性的这些产业的要素资源和企业快速来金华集聚,形成国际领先地区。
四、金华需要突破现有县域经济的割据,集“大金华”的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园区,构筑能承接全国性、世界性的汽车、影视、电子商务、新材料和现代植物药等新兴产业快速转移和集聚的专业化招商平台。在此,需要在原来市区“一中心两翼两三角”拉开框架和全市十二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建设浙中五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新兴产业园区。一是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浙中汽车工业城,吸引国内外汽车整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集聚,建设中国重要的商用车基地。二是影视产业园区。建设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为亚洲的影视产业基地。三是新材料产业园区。在横店电子工业园基础上,吸引各门各类的新材料企业,建设国际性的新材料基地。四是现代植物药产业园区。在金华、兰溪开发区基础上,建设国际性的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现代植物药产业基地。五是中科院金华科技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虚拟经济,建成真正高科技产业的IT“楼宇”开发区。
金华要摒弃“小商品”、“小五金”的区域形象,营销金华汽车制造、影视、网络电子商务、新材料、现代植物药以及现代物流业、博览业等新兴产业在国内外领先的形象,树立金华依靠知识不断升值的声誉。“小商品”、“小五金”等低端廉价的产业形象所吸引的多是诸如二三流世界的一些采购商等低端客商,而西方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反而会望而却步。事实上在金华也是一些新兴产业吸引了国际巨头的关注,如美国时代华纳、国际数据集团、华登国际基金、德国曼和尼奥普兰等等。同时,营销金华在上海南翼新兴产业带中的地位。通过加快浙中地区汽车、影视、网络电子商务、新材料和现代植物药等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南翼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把这些新兴产业纳入上海南翼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之中,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到杭州高新园区,再到浙中地区以汽车、信息通讯、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网络游戏、新型医药和环保、新材料为重点的亚洲的国际性新兴产业带的延伸,使金华的新兴产业成为上海至杭州新兴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金华上海南翼的新兴产业基地和重要的新兴产业明星城市的形象。
五、传统经济增长依靠的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和周边民营企业的快速集聚,形成低成本扩张的优势,而又一轮以知识型新经济为内涵的金华经济的增长关键是成功吸引全国性、全球性的汽车、影视、网络电子商务、新材料和现代植物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集聚,完成金华从民营经济区向全球经济区的转型,形成金华全球性的唯我独有的知识价值优势,构筑金华新经济发展的内在经济增长机制和增长方式。要实现这种转型,关键是要创建金华形成一种国际化的机制与环境:一是建立在全球化和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服务企业的新方式。通过重视对外关系,建立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帮助企业形成迅速获得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资源和要素的能力;二是形成适应全球化和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发展的新环境,转让投资者满意的服务为按国际惯例和制度办事。三是创建在全球化和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地方的新模式。通过推动从推销地方向营销地方的转变,尽快使金华在全球工商业中形成新兴产业的定位和吸引力。
金华通过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跨越,并通过加快国际化进程来实现这种跨越,以此转变金华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建立金华面向国际、面向未来、面向完全市场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一是从行政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金华产业的竞争地域将越来越广,而领域会越来越专,竞争对手的层次会越来越高。金华只有进行战略目标管理,长期集中专注于最具知识价值的产业优势点,才能在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中确立优势地位。二是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金华经济将不断国际化,政府部门应改变原来“救世主”式的服务民企方式,改过份依赖于具体的“扶持”政策为创建更多的宏观服务环境,能让企业专注于市场与技术,而不是花费许多成本和精力与政府处理公共关系。三是从传统管理向更多地应用IT技术转变。传统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大规模“硬件”基础设施投资,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基于现代IT网络技术制定金华经济增长更高效的“软件”解决方案,比如建立全球性的gotojinhua网上平台和全球性的“投资金华”网上平台等系统,使整个金华经济结构而不是局部的产品快速融入全球化、国际化、网络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