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鸿海,富士康,鸿富锦的关系
鸿海集团,富士康集团,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富士康集团是鸿海集团旗下的公司,鸿富锦公司是富士康集团旗下的公司,鸿富锦公司是鸿海集团的孙公司。
拓展资料
郭台铭,男,1950年10月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企业家,台湾企业鸿海精密(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1年,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 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当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2014年9月3日,第二届晋商大会召开,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总裁郭台铭衣锦还乡并出席致辞。2015年6月郭台铭不满被指捐3亿台币政治献金 ,郭台铭控告周玉蔻涉嫌妨害名誉,郭台铭出庭亲战对手,提告求偿1000万元,并要求登报道歉,出庭后郭台铭在双手写下忍字,台媒算成本郭台铭出庭一趟200万;8月3日,郭台铭砸600万登广告,限台北市长柯文哲48小时内还鸿海清白;11月14日,郭台铭砸280亿在郑州造手机面板。2016年4月2日,郭台铭与夏普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富士康将收购夏普公司66%的股份。2018年2月郭台铭参投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商业银行。
参考资料 郭台铭2. 鸿海现在股价是多少
20097月16日,因为弄丢一台苹果iPhone手机样机,富士康深圳的员工孙丹勇于凌晨跳楼自杀,一经媒体报道即引发震动。关于员工是否受到环安科科长殴打和拘禁,种种传言和猜测让富士康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与郭台铭有官司纠葛的原《壹周刊》女记者臧家宜也于此时通过博客对外公布——郭台铭因为巨额偷税事件在美国被举报,若被美国政府认定为恶意逃税,将按3倍金额处罚,届时,总资产约800亿元台币的郭台铭将面临破产。
跳楼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郭台铭的态度倒让外界感到有些意外——他指示下属“人家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要求公司从优做好善后事宜。对媒体的态度也罕见地合作,多位记者都见到了当事人——殴打、拘禁孙丹勇的嫌疑人、环安科科长顾钦明,而且还看到了由该公司提供的事件经过录像带。
这的确令人意外——个性强硬的郭台铭素与媒体关系恶劣,在台湾,就曾对批评指责他的媒体动辄以诽谤诉讼威胁。2006年,当内地《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一篇揭露富士康员工“遭受血汗工厂待遇”的报道,鸿海集团立刻向当事记者索赔2000万元,并对记者的上级要求1000万元赔偿,还通过法院迅速冻结了记者的私人财产。虽然最后以和解收尾,也让大陆媒体界感受到“郭老大”的枭雄做派。
然而,随后被与之有积怨的女记者臧家宜博客曝出的“巨额逃税”事件就让郭台铭十分光火了。鸿海的公关表示不愿再对臧家宜的言论回应,继承了郭氏风范的鸿海内部主管则痛骂,“都已经半只脚踩在监狱里的人(指臧家宜)了,再告她只是浪费,根本懒得理。”对此,臧家宜声称对鸿海已提出民事诉讼,求偿100 元台币,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拔萝卜带泥出来的,还有鸿海在美国的33起诉讼官司。这些在美国的诉讼案件,也被举报人举报到“台北地检署”,称“鸿海科技集团未有达到向股东公布其在美国的数项重大诉讼事宜,涉嫌违反台湾地区的《证券法》”。依据举报人所举报的,“鸿海科技涉有背信、诈欺、违反证交法等刑责”。
林林总总的迹象表明,巨额逃税案的举报人并没有掌握到任何关于鸿海和郭台铭的未公开信息,所以,几乎不太可能是接近郭台铭的核心人士。更多的证据表明,这更像是一起出于私人恩怨的报复行为。
这一次,“万劫不复做恶人”的郭台铭将如何渡过这场个人危机呢?
重出江湖
对郭台铭来说,这个7月并不是唯一难熬的时日。
8年前鸿海正如日中天,郭台铭曾对外放出2008年就退休的豪言,两年前风光正好,他也再度强调——如果鸿海营收达到2兆台币,他“就要走了”。但遭逢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多年来一直高速奔跑的鸿海业绩增速放缓,股价一蹶不振,本属意“含饴弄女”的郭台铭不得不半年后重新出山,再次坐镇“第一线”,指挥降薪、裁员和鸿海帝国的布局大调整。
已有一子两女的郭台铭视鸿海为自己“最看重的儿子”,他透露现在自己每天工作大概16个小时,“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最多是礼拜天打场球,可是还是一面打球、一面开会。”自2005年起,身为董事长的郭台铭只拿象征性的一元台币年薪。如今公司面临危机,鸿海的高层干部们也只得跟随大老板不拿薪水,年薪在80万以上的则自动减薪。
为提振股东们的信心,鸿海在4月16日提前召开了股东会。一向个性倨傲的郭老大一改往日的姿态,一上台就对股东又是鞠躬又道歉,并信誓旦旦地开出3 张“支票”:股价不回来,他就不退休;今年营收要比去年增长3成;跨入软件、生技、节能产业。郭台铭向股东们保证:鸿海,还有黄金10年!
郭台铭也坦承,今年增长3成是很难实现的目标,相当于“每年要生一个25岁的孩子一样”,不过既然口号已经喊出去了,收不回来了。他和部下们只有拼命赶,“现在每天都在开会”。
惨淡年代,最稀缺的就是信心。郭台铭这幕在股东会上演出的强硬又谦卑的“独角戏”最终取得了他预想的效果——8家外资券商中有5家将鸿海评为“买进”,两家“中立”,只有一家“看衰”。
多年来,以IT硬件代工称霸世界的郭台铭一直对所谓的“研发和技术”嗤之以鼻。毕竟,鸿海帝国正是以过硬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将代工做到极致,获得了每年30%的成长速度和惊人利润。然而,金融危机下的西方大客户需求的疲软,海外订单的减少,迫使这位专注于产业链下游的“代工之王”在生产线迁徙的传统方案外,不得不重新考虑鸿海的转型。
郭台铭已宣称公司将迈入“科技的鸿海”时代。公司在内地和台湾建设多个研发中心,在集团大裁员的背景下,仍然以3%-5%的速度招募研发人员。公司将瞄准中国的内地市场,生产直接供应大陆消费者的笔记本等IT产品。
“未来鸿海有一部分很大的收入,就来自专利收入。这是鸿海要转型至‘科技的鸿海’重要的部分。”
“代工之王”间的战争
吞噬走鸿海订单的,除了全球经济衰退外,还有一只可怕的老虎。
近几年来,同处一城的另一个靠自我奋斗起家的穷小子——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正以平均低20%的价格优势抢走郭台铭一个又一个全球大客户,其中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松下……
早在2002年的时候,比郭台铭小18岁的王传福曾到台湾拜访过郭台铭,并恭恭敬敬地提出去他厂子参观学习。令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年内,这位大陆小弟迅速“克隆”出与富士康近乎相同的手机代工产业链,成为富士康最难对付的劲敌。
到2006年,富士康觉察到某种不对劲:自己赚钱的产品,比亚迪在短时间内就能跟进;而同时,比亚迪在订单报价上总是如影随形,每次报价都比对方低一点,使得富士康吃尽苦头,大订单不断流失;富士康的内部系统也检测到,一些系统文件被传送到比亚迪那里。郭台铭曾公开指责,比亚迪挖走富士康400多名干部,使得富士康蒙受数百亿美元的损失。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怒之下,郭台铭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将比亚迪告上法庭。双方交锋至今3年,官司看似胜负了然,也曾成功阻挠比亚迪香港上市,但最后除比亚迪几位员工入狱,最终定论无果。而且,每到重要关头,比亚迪总能化险为夷,从容脱身,并于去年底对富士康展开了反击。
让郭台铭更为火冒三丈的是,正当鸿海与比亚迪大打出手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菲特去年9月宣布以2.3亿美元买入比亚迪10%的股权。受此消息刺激,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比亚迪股价上涨60%,旗下子公司比亚迪电子更是上涨超过100%。今年5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甚至让还没有出口到美国的比亚迪汽车上展厅大秀一把。一夜之间,王传福的名字在华尔街流传开了。
怒火中烧的郭台铭隔着太平洋向“股神”发出咄咄逼人的控诉:“巴菲特一直标榜只投资有诚信、长期经营的公司,为何要投资窃取商业机密的比亚迪?巴菲特敢不敢驾驶比亚迪汽车上下班?巴菲特是用何种专业知识判断比亚迪的潜力的?”继而,他干脆宣称:这个世上根本没有什么股神,大家不要上当!
郭台铭的指责声刚落,比亚迪股份随后连续3天股价一路狂飙。其中,5月4日涨13.7%,次日涨9.9%,5月6日再涨1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鸿海一路的跌势。
让郭台铭胸闷的,还有对深圳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的不满。富士康固然是深圳经济的重要力量,比亚迪更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企业,王传福本人则是深圳的人大代表。个中微妙,使得富士康后来选择在香港打官司。
自2007年起,富士康陆续从深圳龙岗迁往内地昆山、武汉和山西。2008年年底,郭台铭亲自坐镇深圳,指挥迁徙大军。有人士指出,这固然是出于降低劳动力成本的考虑,同时也部分出于对深圳方面没有公平对待的不满,并且,他们从内地地方政府获得了较有利的优惠条件。
“阿里山的神木不是一天长成的”,这是郭台铭对自己成就鸿海帝国最美妙的注解。阿里山的神木,当然不会在一天内被超越。
谁是明日的赢家,谁将是明日的代工之王。或许,就在这个2009年埋下关键的伏笔
3. 知道鸿海集团和富士康的人请进
富士康占鸿海多少股我不知道,但是富士康肯定不属于鸿海公司的。
4. 富士康的第二大股东是谁听说是个日本人
郭台铭,祖籍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1950年10月8日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毕业于台北市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下属最大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
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
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
2010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36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团分别在深圳和昆山建成两大资讯科技工业园。郭台铭是台湾著名的企业界人士,根据《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信息,郭台铭以55亿美元的身价,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4)郭台铭持鸿海多少股份扩展阅读:
获奖记录
2002年:郭台铭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2012年:福布斯2012全球最具权势人物第55位
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257位,财富值63亿美元。
富士康是全球3C代工领域最大又成长最快的国际科技集团,主要上市成员已于亚洲及欧洲的证交所、香港证券交易所及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集团全球总市值超过700亿美元,布局横跨欧、美、亚三大洲,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并全球共取得超过15,300件专利。
富士康多年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及核准成果斐然,已成为华人企业驰骋全球科技业的智权先锋。
2010年,集团全球专利申请量15500件,核准量7050件。
截至2010年底,集团全球专利申请已累计882000件,核准量达到39870件。
2005-2010年连续6年名列大陆地区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前三强;
2003-2010年连续8年获台湾地区专利申请及获准数量双料冠军;
2010年美国专利获准排名第13名(排在前15名的唯一华人企业);美国专利2006-2010年连续5年为国际领先的技术分析机构ipIQ评定为Electronics & Instruments领域第一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富士康
5. 鸿海 鸿富锦 富士康 这三个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鸿富锦精密是富士康下面的一个法人,鸿海是富士康在台湾的母公司名 ...
6. 富士康市值最高能到多少
富士康股份顺利IPO,母公司鸿海无疑是最大赢家,但被人们理解为被郭台铭掌控的鸿海却是一家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按照鸿海精密2016年年报,郭台铭直接持有16.218亿股,占总股本9.36%。另外,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受托郭台铭信托财信专户持有5亿股,占总股本2.89%,郭台铭合计持有总股本12.25%,为最大股东。
7. 郭台铭:泽州,台湾首富,鸿海集团总裁,富士康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此人在台湾评价并不正面...。
8.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
靠著妈妈跟亲戚借的七万人民币左右
白手起家,
七万人民币,现在变成约四千亿人民币年营业额的公司
9. 富士康总市值
随着富士康火速上市,又带有新经济“独角兽”得光环,很多投资者关心富士康得市值能达多少,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带着新经济“独角兽”光环闪电过会的富士康股份估值能达到多少?有投资者测算按照A股同行业市盈率43倍估值,富士康股份市值或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但是这种说法可能过于乐观。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券商分析师,普遍认为在20倍至25倍之间较为合理。
有分析师认为,综合参考鸿海在台股10倍市盈率以及A股溢价,22至25倍市盈率为安全估值,同时该分析师预测2018年富士康股份业绩同比持平概率较大。
有投资者测算按照A股同行业市盈率43倍估值,富士康股份市值或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但是这种说法可能过于乐观。东方IC 资料
郭台铭持股约10.39%
富士康股份顺利IPO,母公司鸿海无疑是最大赢家,但被人们理解为被郭台铭掌控的鸿海却是一家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按照鸿海精密2016年年报,郭台铭直接持有16.218亿股,占总股本9.36%。另外,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受托郭台铭信托财信专户持有5亿股,占总股本2.89%,郭台铭合计持有总股本12.25%,为最大股东。
据鸿海精密官网刊出的其最早可供查阅2002年财报显示,在2001年郭台铭个人持有鸿海精密27.11%股份,其配偶林淑如(已故)持股1.11%。可见,近年来郭台铭曾不断减持鸿海精密股票。
富士康股份在A股上市前,控股股东中坚公司直接间接控制69.1405%的股份;富士康股份股东中坚公司、深圳富泰华、深圳鸿富锦等均为鸿海精密下属企业,合计持有富士康股份94.2333%股份。郭台铭通过鸿海精密间接持有富士康股份的权益约为11.54%。
此次,富士康股份如果成功A股上市,按照富士康股份公开发行A股17.726亿股,即数量为发行后总股本的10%。这样发行后,富士康股份总股本约194.986亿股,郭台铭持股富士康股份的权益,将稀释到约10.39%。
估值能达到多少?
根据富士康股份招股说明书2018年2月审报稿数据,申请募集资金272.53亿元,发行股本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前总股本177.26亿股,预计将发行19.6953亿股,由此计算预计发行价13.84元左右,对应发行市盈率为17.18倍。
根据招股书,富士康股份2017年净利润158.68亿元。按照目前A股市场电子设备及服务行业加权平均市盈率约43.03倍,那么富士康股份总市值将达6827亿元,将远超鸿海精密市值。而郭台铭间接持有富士康A股的账面市值将达到709亿元。
但是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对富士康股份的估值不能只看净利润,也要考虑到它的利润率和营收增速,当前富士康净利率不足5%,2016年相比2015年营收和净利润持平,2017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属偏低水平,合理市盈率在20至25倍左右,即市值在3200亿至4000亿之间。”
另外一家券商TMT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吸引眼球不等于获得高的估值,富士康股份母公司鸿海精密当前市盈率仅10倍,近期股价并没有受到富士康股份在A股上市的影响,说明海外投资者仍比较谨慎。按照其各业务分布式估值,22倍至25倍较为安全。”同时,该分析师认为,受到苹果等重要客户市场表现的影响,预计2018年富士康股份业绩同比持平概率较大。
如果按照2017年净利润的25倍市盈率估值,富士康股份股价将能达到约4000亿元人民币,那么鸿海精密持有富士康股份的市值将超过自身市值,郭台铭间接持股富士康股份的市值达到415.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