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级细菌哪些股票受益
超级细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那版么国内生产和出口权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上市公司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替加环素国内只有海正药业,华北制药生产,万古霉素俗称“超级抗生素”,国内有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600216)在出口。如果该病菌真正全球蔓延,海正药业和浙江医药应该会因此受益,黏菌素有联环药业生产。
重点关注海正药业,华北制药,联环药业
欢迎进我的股票群交流78804283
❷ 哪些公司是生产四环素和强力霉素等的上市公司,
摘要 替加环素国内真正的唯一生产厂:华北制药,最普通的抗生素,大部分药厂都生产。大部分的抗生素上市公司都生产。
❸ 医药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关注
1、白云山(600332)A:据以前报道,白云山A控股股东广药集团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宣布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大课题,将共同攻关三大研究项目:白云山板蓝根等10大抗菌消炎中药改善耐药性研究;抗菌消炎中药和西药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筛选;"中国中药抗之霸"新药研究课题。不过白云山此前曾经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攻关的三大研究项目中,目前仅第一大项目涉及公司。
2、四环生物(000518):由于超级细菌和国内蜱虫事件的影响,医药板块反复出现炒作之势,盘子较小的联环药业(600513)为龙头,不过在深交所加大对此类股票的监管下,但医药板块的炒作有出现转移的迹象,在江苏证券史甚至A股史上,四环生物就已颇具传奇色彩。该股原名"苏三山A",上市至今十次更换证券简称。
3、广州药业:广药集团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启动了《广药集团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大课题》,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抗"超级细菌"。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宣布广药集团将首批投入5000万元作为项目首期经费,同时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也将配套经费,用于联合项目研究。
4、联环药业:借助国外对有关"超级细菌"报道的因素,前期以联环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制药板块受到短线资金的热炒。从基本面来看,该公司近两年业绩虽然稳定,但明显缺乏成长性,鲜有机构关注。不过公司公告已称尚无法判定公司硫酸黏菌素片是否与媒体报道中能够抑制"超级细菌"的多黏菌素为同一分子结构的药物。
医药龙头股投资建议:
1、建议重点关注血制品行业受益于药价改革加速的投资机会。继续推荐华兰生物(002007)、天坛生物(600161)、博雅生物(300294)。毒麻精类制药企业的产品竞争格局较好,关注人福医药(600079)、恩华药业(002262)。
2、创新药、高品质仿制药企业有望长期从政策中获益。利好创新型企业恒瑞医药(600276)、天士力(600535)、海思科(002653)等。也可关注近年有新品种获批,贡献业绩弹性较大的企业,如莱美药业(300006)、浙江震元(000705)、福安药业(300194)等。
3、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的持续落地,云联网医疗的发展,将利好医疗服务企业和向服务延伸的企业:推荐爱尔眼科(300015),和佳股份(300273),鱼跃医疗(002223),关注迪安诊断(300244)等。
4、此外,继续看好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国药股份(600511)、上海医药(601607)等。
❹ 生产万古霉素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托霉素的上市公司
❺ 谁是真正抗生素龙头股票
你问的是抄针对超级病菌的吧。
国内目袭前能够生产替加环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有莱美药业(300006),华北制药(600812),海正药业(600627)。黏菌素则有联环药业(600513)可以生产。
此前有分析人士针对超级病菌的事件发表看法,称抗细菌以抗生素为主,目前最好的抗生素就是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俗称超级抗生素,国内只有海正药业(600267)和浙江医药(600216)生产并出口。但是目前公布的研究结果中,万古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并没有被提到,由此可见,浙江医药(600216)可能存在误炒。
❻ 制造抗非典的药品的上市公司是哪几家
尽管产品进入抗“非典”药物名单在短期内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但“非典”行情还是随疫情进展及官方先后推荐相关医药展开了。先是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针对最早认为的“衣原体”病源公布了7种药品:阿奇霉素、盐酸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利福平、红霉素等抗生素,和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之后卫生部推荐了防治方案(试行)内容,该方案内容包括: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有严重中毒症状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❼ 抗生素概念股票有哪些
抗生素概念一共有12家上市公司,其中2家抗生素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0家抗生素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❽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国十大人用疫苗企业排名:
1、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2、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4、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5、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6、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9、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10、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十大动物疫苗公司排名:
1、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3、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7、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8、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9、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0、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8)超级抗生素药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
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参考资料:网络-疫苗
❾ 抗生素股票有哪些 头孢类抗生素股票
抗生素概念一共有12家上市公司,其中2家抗生素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0家抗生素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❿ 上药集团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海市医药航母即将起航,合并后的新上药集团,整体上市平台业已敲定。9月15日,接近上药集团和上实控股的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上药集团整合方案已敲定,将会以上海医药作为整体上市平台,事业部制将取消,以加强集团对各自公司的控制。停牌三个多月后,平衡各方利益的上药集团重组,终于要登场了。上实系主要医药资产合并成新集团停牌三个多月期间,上药集团的重组一直处在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确定整体上市平台的艰难抉择中。接近上药及上实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主要医药资产整合方案已经定下来,二者合并组成新的医药集团,并将上海医药作为整体上市的平台,而由于上药资产太复杂,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清理审核,导致上药集团重组迟迟未公布结果。”上海医药是上药集团重要的上市控股子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为医药分销业务。目前上海医药在国内市场仅次于国药控股)和九州通集团,位列第三,主要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形成布局。而据上海医药财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94.86亿元,同比增长20.95%;净利润7013.74
万元,同比增长55.27%。目前,上海医药先后对上海雷允上大药房、信谊大药房实施了全面托管,并以华氏大药房为平台,加快了零售连锁系统的全面整合转型,目前全国零售连锁药房达1130多家。之前,上药集团曾寻求海外整体上市,随着新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的入主,选择上海医药作为整合后的新集团的整体上市平台,意味着双方进行了妥协。事实上,上实集团在资产规模和医药经营管理上,都逊色于上药集团。一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上实集团那边只是控股公司,旗下医药资产多为财务投资,现在将资产向上药集团这边集中,则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上实医药拟注入上海医药这次重组,上实医药的去向,业界一直关注。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实控股旗下的医药资产与上药集团合并后,包括上实医药在内,其主要的优质医药资产将会注入到上海医药中,上实医药将变成上海医药的控股子公司。上实医药是上实控股最主要的医药资产,旗下拥有常州药业、常州制药厂、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普生化医药等四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而上实医药2009年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7.52亿元,实现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378.25%。另外,上实控股旗下则拥有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药业、厦门中药厂、辽宁好护士和胡庆余堂国药号等5家控股医药企业,2007年8月22日,上实控股拟将上述5家资产注入到上实医药中,该方案也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但是由于上实集团整合上药集团,此举作罢。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拟注入的资产整体质量一般,缺乏成长性,预期收益不高。但是随着上海医药被选定为新集团整体上市平台,上述资产也将随着上实医药注入到上海医药中。放弃事业部制
加强集权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的医药资产合并后,采取何种方式管理,避免同业竞争,一直是一个难题。上药集团在上实集团入主前,旗下各业务主要按事业部制来实施管理,各主要工业资产按照处方药事业部、OTC事业部、抗生素事业部、原料药事业部和中药与天然药物五大事业部分业务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几经博弈,最终还是被抛弃。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9月初,重组领导小组最后放弃事业部制,转而采用公司法人制对各子公司进行管理。对此,上实医药董秘汤德平表示,这只是管理上的问题,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主要还是要消除同业竞争。事实上,实施事业部制并不是上药集团本意,最早华源集团重组上药集团时,引入事业部制,上药集团在脱离华源集团的控制后,一直在酝酿取消事业部制实施法人实体制。今年5月份,上药集团旗下的中华药业、信谊药厂等都开始恢复法人制。但是6月份上药集团与上实医药实质重组启动后,作为重组财务顾问的中金国际也给出继续采用事业部制管理的方案,把双方的医药工业资产全部纳入到新成立的事业部中,然后各事业部再与各上市公司对接。对此,上药集团方面反对意见比较强烈。而对于最终合并后的新集团取消放弃事业部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为了减少管理层级,加强集团集权,提高对各子公司的控制,但即使取消事业部制,未来新集团在业务管理上,还会采取分业管理。该知情人士也透露,上药集团的抗生素业务板块各子公司,将会吸收合并到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化的抗生素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