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淄博蓝星东大化工老总是谁
三班倒,你指的是蓝星东大环氧丙烷还是聚醚工段,待遇工人基本工资一千左右,拿到手一千六七(三年前的)老国有企业了。现在并在蓝星,不过蓝星总体工资也不高,央企里中国化工比中石化中石油差远了。干的活比较轻松,另外王继文这个人,你没关系根本上不去,不管你是博士还是本科
㈡ 任建新的人物特写
任建新---走向世界的并购家
中国企业报记者 汪静赫/文
掌管千亿元资产、11家上市公司,他却不持有一分钱股份,只拿22万元年薪。26岁时,他以一个团委书记的身份下海,以家产为抵押,借款1万元创办蓝星化学清洗公司,开创了被誉为“第361行”的中国化工清洗业。
30岁出头,他领导企业开始国内并购,100多家亏损国企由此起死回生。接着进行了4项重大国际并购,全资吞下澳大利亚最大乙烯企业、世界排名第二的法国蛋氨酸企业、世界第三的法国有机硅企业以及英国特种纤维企业,成功整合并迅速盈利。
面对外界的赞叹和惊讶,有媒体这样援引他的回答:“‘GoodLuck’,但当好运光临100次时,背后就肯定有它必然的原因。”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并购大王”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
这位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中国企业家,从青年时代白手起家的第一天起,便明白了远比100次运气更为重要的是———艰苦创业和执着奋斗。
2009年,任建新荣获有着中国企业管理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对于这位完全称得上传奇的企业家来说,荣誉与奖章是他事业佳绩的温柔注脚,20多年的创业历程则是更为精彩的华章。
第361行
“他,创造了361行”———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此作为标题刊登文章,这篇文章里的主角名叫任建新。
1984年,甘肃兰州,26岁的任建新在化工部化学机械研究院做团委书记。在一个 “酸洗设备水垢技术短训班”做工作人员时,他偶然发现我国煤产量每年增加850万吨,而仅因锅炉结水垢浪费的煤每年就是1750万吨,相当于两年增产的原煤。他想起了在此之前,在化机院的保险柜里,一份获奖的研究成果“蓝5”硝酸酸洗缓蚀剂已被锁了整整5年。当时在我国,这种清洗技术是个空白,而这项专利当时只需250元资料费就可以往外卖。
对于任建新来说,这不是一般意义的联想,而是决定了他一生的契机。
1984年9月1日,在机械研究院内那间破旧的 “防空洞”里,任建新和7个和他一样青春的年轻小伙子击掌结盟,正式 “下海”。
“我当时并没有想做成今天这样的公司,只是想为化机院增加些收入。”任建新回忆。
于是,26岁的任建新开始了他漫长而传奇的创业之旅。他所创建的这个小公司叫作蓝星清洗,它是中国国内第一家从事专业清洗的企业。
任建新以家产做抵押向单位借款1万元并签下 “军令状”: “如果失败了,将家产变卖作为补偿,另外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由于当时工业清洗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想让企业相信初出茅庐的蓝星公司能清洗干净结垢严重的锅炉并非易事,于是任建新决定独创蹊径。
第一单生意在哪里?任建新瞄准了西宁郊外的一个煤矿。很快,在矿上的广播中传出了这样一则启事: “从兰州来的共青团员学雷锋做好事,免费为矿工清洗家中的茶壶水垢……”
一位老太太成了第一位顾客。一把旧茶壶光洁如新,老太太十分满意地给了两毛钱———这就是任建新的蓝星公司创造出的第一笔产值。
两毛钱的生意引来了煤矿领导的注意,他告诉任建新,矿上有台结重垢的锅炉可以试着洗洗,有效果给报酬,否则就当报废了。任建新和伙伴们连夜开工,结果 “废锅炉”起死回生,任建新拿到了报酬1900元。这只是开头。第一年,蓝星就赚到了24万元的净利润。
此后的几年里,蓝星飞速发展,开始面向全国推广清洗技术,公司几乎包揽了国家 “七五”到 “九五”计划期间所有乙烯和大化肥装置的开车前清洗工程。
任建新将蓝星清洗在大型成套装置上的应用作为课题,报请化工部和国家科委,同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再加上媒体对蓝星事迹的宣传报道,蓝星清洗在工业领域的知名度迅速打开。依靠清洗技术优势,国家在 “七五”、“八五”期间引进的进口成套石化、化工大型装置的开车前工业清洗均由蓝星“包了圆儿”。
在此期间,任建新率领蓝星收复了长期被外国人占据的国内工业清洗市场,孵化出400多家国内清洗工程公司,成功构建了一个被称作中国第361行的新产业———工业清洗产业, “小到茶壶,大到原子弹,全能清洗”的蓝星开始走向世界,被外国同行盛誉为 “世界清洗大王”。
1995年,蓝星清洗A股上市,同时将总部搬至北京。随后,任建新以国企脱困为突破口并购了107家国有化工企业,把蓝星发展成了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2004年5月,以蓝星集团和昊华集团为主体组建成立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成为这一“产业领域新王者”的总经理。
并购大王
1996年,并购江西星火厂是蓝星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点。当时的江西星火厂虽拥有国内规模独一无二的万吨有机硅装置,但该装置自建成13年来,试车28次均告失败。
其时,任建新率领蓝星总部刚刚搬进北京,他甚至没来得及坐在新办公室办公,便顶着巨大压力匆匆奔赴江西。星火厂资产规模比蓝星大许多,负债率200%,企业早应破产,加之地处山沟,交通不便,职工家属超过1万人……所有这些对于蓝星而言,是个看似扛不动的大包袱。任建新执意要并购,但他并不盲目,而是先奔赴江西展开调研。在经过了一番斗智斗勇的卧底调研后,他找到了星火厂试车失败、濒临破产的痼疾———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随后,任建新把工厂大部分离开的技术骨干都召了回来,并邀请100多名国外著名化工专家对星火厂有机硅项目的技术、设备、工艺逐项进行诊断,对改造方案进行论证。他还亲自带团赴国外考察、学习与有机硅相关的技术,买回大批与有机硅项目相关的资料供技术人员深入研究。5个月后,万吨有机硅生产线试车成功,半年后,有机硅产品下线。
任建新一役成名。
一度濒临破产的星火厂在任建新接手的第二年即成功扭亏。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中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有机硅、双酚A、特种环氧树脂生产商,其有机硅生产已在世界排名第三位。
并购星火厂的成功,极大地坚定了任建新整合国内化工行业的信心。
不久之后,化工部的另外两大困难企业———南通合成材料厂、晨光化工研究院也被任建新一一成功解困,接着,蓝星并购了无锡石化厂、北京化机厂、兰州日化厂等国有企业。
任建新开始了大规模进行产业整合,先后完成了很多困难国企的改造:天津石化、黑石化、哈石化、济南裕兴、济南石化、沈阳化工、连云港设计研究院、晨光院等等被蓝星兼并重组,一个个休克鱼被成功激活。蓝星进入快速扩张期,总共并购了国内逾百家企业。至此,蓝星不仅成功进入了化工新材料领域并发展成为行业老大,而且也由此走出了一条寻求以资本为纽带的快速扩张之路。
历经第二个更为艰苦的10年之后,蓝星集团从 “蓝星清洗”逐渐转型为“蓝星化工”,中国化工新材料航母的雏形也已初见规模,企业规模从1995年迁入北京时的40亿元发展到200亿元。
在任建新的心里,有一个关于大化工的梦想。面对化工部解散之后化工企业分散各地的现状,他一直梦想能组建中国化工。2002年春节前后,任建新起草了关于组建中国化工的报告上报国家经贸委和中央企业工委。
2004年,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任建新成为第一任 CEO。此时,中国正成为大宗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任建新为中国化工确立的发展战略是 “老化工,新材料”。
从一个1万元起家的小公司到数十亿元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任建新和他的蓝星走出了一个中国企业的奇迹,但他并未就此驻足,而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走上了海外并购之路。
2006年,任建新连续完成了3项大规模的海外收购,创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最高频率。当年1月,蓝星集团耗资4亿欧元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100%股权。蛋氨酸是动物饲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添加剂,国内一直没有生产技术,蓝星的收购不仅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而且也将法国安迪苏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4月,蓝星收购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凯诺斯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通过这次并购,蓝星集团以最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国外乙烯及相关资源,为发展化工新材料奠定了原料基础;10月,蓝星又与法国罗地亚集团在北京签署了全资收购后者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的协议。凭借此次收购,蓝星集团将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能力提升至每年42万吨,跃居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对于海外收购,任建新除了保持惯有的冷静和低调外,还有他自己的一套整合战略: “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任建新对并购过来的企业在管理上决不手软,但同时很重视与并购国间的文化融合,他的理念是: “我们去收购它,不是征服它,不能以一种占领军的心态去收购和管理。”
从国内到国外,每次成功的并购都为任建新的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奇迹,也使他拥有了 “并购大王”的头衔。
任建新爱读 《毛泽东选集》,这个爱好成为他并购谋略的指导方针: “在并购经营国有企业过程中,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和观念有时可以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取得商业成功并不单取决于你有多少知识,更多是实践经验和世界观培养中所产生的智慧。”
在成功并购海外企业的同时,任建新还带领中国化工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
2007年,中国蓝星集团与美国黑石集团完成 “土洋联姻”,无疑是中国市场上最吸引人眼球的经济事件之一。9月,黑石集团以6亿美元入股中国蓝星集团20%股权,这一运作的完成,不仅标志着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集团完成了中国布局的第一步棋,同时也标志着作为中国化工产业领跑者的蓝星集团吹响了向世界级跨国企业进军的号角。由任建新主导的此次合作是中央企业采取非上市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首例,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资本与中国央企结合的典范。至此,任建新10年来低调展开的资源布局战略浮出水面。
如今的中国化工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资产总额由229.6亿元增至1586亿元,是成立之初的6.9倍;主营业务收入由152亿元增至1203亿元,是成立之初的 7.9倍;利润总额由 2.27亿元增至28.65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2.6倍。目前,中国化工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8位,在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位居第一;在全球化工公司100强中排名第19位。中国化工集团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中国石化(8.98,-0.22,-2.39%)领域的新科“第三级”。它的成长壮大,使中国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石油、石化、化工三大产业格局。
双面骁将
任建新领导的企业被称为最具 “民企特色”的中央企业,他成为央企负责人中独一无二的 “草根创业者”。在中国所有大型国企的管理者中,任建新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另类。
外界视线中的任建新是个传奇人物:26岁开始创业,早期经历就像是硅谷创业家们的 “车库故事”,由此开创了中国现代清洗工业;30岁出头成功进行第一次并购整合,迄今已收购107家国内企业和4家西方公司;他没有系统学习过商战理论,却靠着 《毛泽东选集》的智慧引领,指挥若定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跨国并购;他从未在中央部委任职,但却成了一家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他没有受过西式教育,英语也不熟练,却能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称兄道弟。
任建新的传奇经历,显示他是一位双面骁将。
媒体曾这样描述:这位中国化工集团的总经理有着两张面孔,一面是亲和朴素,知恩重义;另一面,则是自信和铁腕。
1995年,蓝星集团从兰州迁入北京时,任建新为随同前来的1800名员工妥善解决了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和孩子上学等一系列问题。任建新看上去朴素而极具人情味,比如他能记住仅仅见过一面的无关紧要的来访者的名字,并在再次遇见时热情打招呼。任建新曾裁减了公司机关44%的冗员,连他的妻子都下了岗,但公司裁人,从不会解聘了事,任建新总是想办法开辟新的岗位,安置下岗员工。
因为念念不忘母亲临终时吃一碗牛肉面的遗愿,任建新后来投资了以拉面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快餐连锁企业。他给拉面连锁企业命名为 “马兰拉面”———因为母亲姓马,他要以此来纪念逝去的母亲。15年来,这家连锁店在世界各国开办了500多家拉面店,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
在当选CCTV2007年度经济人物发表获奖感言时,任建新坦言: “我是在兰州生长的,兰州的牛肉面和我有很深的情结。”随着任建新的发言,现场大屏幕上忽然出现了他那逝去多年的母亲慈祥的大照片,毫无准备的任建新怔住了,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禁不住热泪盈眶。那一刻,他的内心回归到很多年前那个少年时代。重情重义是任建新的本色,然而在工作上尤其是决策过程中,他又极具铁腕作风,相当强硬和固执。1996年,他带上当时蓝星所有的流动资金收购江西星火化工厂,进入此前他一无所知的有机硅领域,正是有了这种决绝大胆的强硬做派,之后成功地将之发展成中国现在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商;在收购法国安迪苏后,任建新大胆撤换 CEO,就是“想让人知道,我 ‘能’免他”。
上世纪90年代,蓝星清洗(17.01,-0.61,-3.46%)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亿元,那时便有人劝任建新改制,将他们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私有化,但任建新坚持把公司100%国有,说蓝星的发展不能违背 “兴业报国”的初衷,改制方案也从此被束之高阁。
在为企业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在外人看来十分固执的任建新放弃了个人的小利。迄今为止,无论是蓝星,还是中国化工旗下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里,都没有任建新的个人股份。这意味着,当任建新离开蓝星、离开中国化工时,他领取的将只有退休金。也正因如此,尽管20年来他完全独立控制着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集团公司”,但却从未在中国富人榜上出现过,这样的特立独行让很多人困惑不解。
任建新不爱富人运动———高尔夫,他也不会打网球,而是喜欢走路,他每天上班走5公里,然后坐车到公司。他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 《毛泽东选集》他读过11遍。任建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作为一个事无巨细的管理者,他鼓励手下的管理者亲历亲为。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节假日也不例外。 “我不是董事长、不是老板,所以只要是总经理能够事必躬亲的事最好事必躬亲,这就是我的管理理念和处世方式。”任建新说。
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和一系列企业重大转折之后,任建新欣喜地看到,中国化工超常规快速发展,改变了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格局,并成为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
“我的目标是让中国化工走上一条稳定发展、持续盈利的成功之路。”
任建新,这个中国的并购大王正款步走向世界的前端。
㈢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蓝星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业,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总资产300多亿元,年销售额300多亿元。蓝星控股“蓝星清洗”、“星新材料”、“沈阳化工”3家上市公司,在国内拥有25个工厂和4个科研机构。在海外拥有15个工厂,7个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营销网络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
㈣ 蓝星集团葛友根现担任啥角色
摘要 您好!很高兴你选择使用网络问一问咨询项目!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在这里我携手广大的问一问,工作人员以及答主。对你表示由衷的感谢!!!
㈤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具体在哪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蓝星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为主业,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
,总资产300多亿元,年销售额300多亿元。蓝星在化工新材料、工业清洗和膜与水处理领域居国内领航地位;在石油石化、无机化工、有机原料、精细化工、工程塑料及化工装备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
㈥ 蓝星集团分公司领导亲属开多家化工公司可以吗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化工,英文缩写CHEMCHINA)是经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国务院批准,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简称蓝星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简称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基础上新设的国有大型企业,于2004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发展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即传承几代化工人的基业,在重组改造国有化工企业的过程中发展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并适当向上下游延伸。 中国化工根据国家授权进行投资、控股、管理、经
㈦ 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管理层
周诚先生,50岁,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先生为高级工程师,于一九八零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主修无机化工专业。周先生于一九九七年一月加入本集团,曾担任江苏玻璃厂厂长及苏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先生于无机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及企业行政管理方面拥有25年的丰富经验。
张昭珩先生,48岁,执行董事。张先生为高级经济师,研究生学历。张先生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加入蓝星玻璃公司,曾担任威海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蓝星新技术公司、中玻科技等公司的董事长,在建材行业和企业管理方面拥有31年的丰富经验。
李平先生,46岁,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苏华达董事长。一九八二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专业,为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先生于一九八二年二月加入本集团,曾任江苏玻璃厂副厂长、苏玻集团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在建材行业和企业管理方面拥有25年的丰富经验。
崔向东先生,47岁,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威海蓝星、陕西蓝星董事。崔先生为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大学学历,崔先生于一九七七年十月加入蓝星玻璃,曾担任山东蓝星玻璃集团总经理,蓝星股份公司、蓝星新技术公司、中玻科技等公司的董事,在建材行业和企业管理、市场销售方面拥有30年的丰富经验。 赵令欢先生,44岁,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赵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并于美国西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曾经出任多家美国及中国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赵先生目前出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弘毅投资总裁,于二零零五年一月获委任为本公司董事。
刘金铎先生,68岁,非执行董事。刘先生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二零零一年退休。刘先生目前为Easylead Management Limited 的董事,于二零零五年一月获委任为本公司董事。
柴楠先生,48岁,非执行董事。柴先生为一间伦敦上市公司 Pilkington plc(「Pilkington」)的附属公司 Pilkington (Asia) Limited 的中国总代表,主要负责管理 Pilkington 的中国业务。Pilkington 乃全球首屈一指的浮法玻璃公司之一,亦为浮法玻璃技术的始创人。自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六年间,柴先生为中国投资顾问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自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三年间,彼曾分别于中国及巴黎任职拉法基中国的华北地区董事总经理及策略与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自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间,彼曾任麦肯锡公司的顾问经理。
郭文先生,39岁,非执行董事。郭先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取得学士学位,郭先生具有丰富的内地及香港金融、证券、并购投资领域的工作经验,目前担任弘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宋军先生,46岁,独立非执行董事。宋先生于一九九零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清华控股十余家联属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有丰富的管理及运营经验,现任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二零零五年一月获委任为本公司董事。
张佰恒先生,46岁,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为中国空军服役军官。张先生具有丰富的建材行业从业经验,现任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秘书长,于二零零五年一月获委任为本公司董事。
薛兆坤先生,39岁,独立非执行董事。薛先生拥有逾十二年投资银行及财务经验,薛先生在多间大型国际投资银行及在一间中国国有银行之核心证券及投资银行营运之香港企业担任高级职位,负责业务发展及地区业务营运。彼成功完成多项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上市项目,并参与多项企业融资活动,包括中国B股上市以及发行可换股债券。彼于一九八九年获牛津大学工程系一级荣誉学士学位。彼亦为英格兰及韦尔斯特许会计师公会会员。薛先生现为三菱日联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之董事总经理及企业融资部主管。 吕国先生,44岁,副总裁兼苏华达董事、总经理。吕先生为高级工程师,一九八四年毕业于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玻璃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吕先生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加入本集团,曾任江苏玻璃厂分厂厂长、苏玻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在中国玻璃行业有23年的丰富经验。
葛言凯先生,46岁,副总裁兼威海蓝星董事、蓝星新技术公司董事、总经理。葛先生为高级工程师,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工学学士。葛先生于一九八二年加入蓝星玻璃,曾担任山东蓝星玻璃集团副总经理、蓝星股份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蓝星新技术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在中国玻璃行业拥有25年的丰富经验。
杨洪富先生,46岁,副总裁兼威海蓝星、陕西蓝星董事。杨先生为高级经济师,一九八四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曾任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副处长、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高级经理、江苏苏华达新材料股份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南京汽车集团公司董事、江苏南通耀荣玻璃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等职。
程昕先生,35岁,副总裁兼威海蓝星董事。程先生为注册证券分析师、经济师,大学学历,现就读于中欧工商学院EMBA。曾任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咨询部经理,君信创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在投资领域拥有13年的丰富经验。
刘英杰先生,33岁,于二零零四年十二月获委任为本公司的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刘先生持有澳洲Victor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商业学士学位,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加入本公司之前,刘先生曾出任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彼于会计师事务所及香港上市公司工作期间,在审计、会计及企业融资方面取得丰富经验。
汪建勋先生,49岁,技术总监兼杭州蓝星董事长。汪先生一九八二年毕业于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为工学学士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汪先生曾在秦皇岛玻璃设计研究院历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高工、教授级高工,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级高工。汪先生在玻璃工艺工程设计研发及应用拥有逾三十年的经验,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㈧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管理团队
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
党组副书记、副总裁李庆
党组成员回、副总裁张伟答
党组成员、副总裁张志银
党组成员、副总裁杜克平
党组成员、副总裁李彬
党组成员、副总裁杜国盛
党组成员、副总裁冯志彬
总会计师杨林
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张志强
党组成员、副总裁石岱
㈨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是不是国企
蓝星集团下属的沈阳化工不怎么,拖欠离休老干部住房补贴不给,我父亲人都走了快五年了,还不给。良心何在?
㈩ 蓝星总裁是谁 谢谢
陆晓宝
陆晓宝先生简历:男,1965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经营办副主任、国外工程部主任、总经理助理兼中日合资公司办公室主任、外事处处长、蓝星(美国)公司项目经理、总经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国际部主任、总经理助理、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代总经理、董事。2010年2月8日选举陆晓宝为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