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财务工作有必要都靠系统来优化吗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系统也代写硕士论文大量使用计算机,但是这种使用只是去解决个别财务问题,缺乏从企业总体角度对财务进行网络设计,从而形成众多的财务“信息孤岛”,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财务管理效率的低下。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其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消除各个“信息孤岛”,实现财务集成式管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传统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改造,.即通过对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位、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耗费、可否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的完成统一工作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位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改善。 4.1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及其缺陷 4.1.1传统财务会计流程 财务会计流程是指财务会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财务会计流程包含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四大过程,它是连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桥梁。因此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的采集方法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是根据几百年前帕乔利的会计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分类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也是分类汇总数据,它从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的主要载体是原始凭证,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填制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报表”的顺序,经过对原始凭证进行数据加工生成各类账簿,最后以账簿、记账凭证为依据,编制对内对外报表提交给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等。·具体结构如图4-l所示: 4.1.2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 面对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构的挑战,基于帕乔利的会计理论发展起来的财务会计流程已不再适应网络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情况。AICPA主席罗伯特。梅得尼克(Robert Mednick)曾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他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一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因此,深入分析传统财务会计业务流程的缺陷,对于改革财务会计流程、财务管理流程,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塑并控制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传统的手工账务系统时期,财务会计流程都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到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时期,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手土会计流程,虽然也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IT环境下建立了许多独立的子系统,如材料核算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等,但也只是实现了财务会计流程自动化,实质只是操作手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结构的本质。各个子系统或模块之间彼此分隔,形成的是以子系统为单位的一个个信息孤岛。各核算子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只能满足财务部门的需要,而不能满足与之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的需要,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 (2)传统财务会计流程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管理的需要 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伴随着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由于传统会计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的制约,会计师并不采集业务流程的全部数据,而是通过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活动中哪些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从而采集其中的符合会计定义的资金流信息,而对于业务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物流和信息流,如信息客户所需的诸如生产力、执行情况、可靠性之类的其他信息,却不予考虑。结果同一经济业务活动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手中。由于传统会计体系只关注整个业务过程的一小部分,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这种流程方式不仅使得流程环节增加,而且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不一致、信息隔阂和信息重复存储。’再者,传统会计流程的最终结果一三张财务报表,限制了财务管理者得到的信息代写硕士论文种类,不能从多层次、多角度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传统财务流程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需要 任何企业资金流都是伴随着物流流动的,但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质流信息,财务管理流程中的控制功能往往都是事后控制,这使得企业无法从效益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控制。这是因为,会计数据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采集,而不是在业务发生时实时采集;会计数据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过账、汇总、对账等;财务报告不能直接利用,必须经过若干道环节加工才能供使用者使用;传统财务管理更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经济的约束使得财务控制仅仅是事后控制。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日,要提高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控制力度,必须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但是传统财务流程的滞后性不能使财务管理者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不能满足财务实时控制的需要。 4.2业务流程重构理论分析 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伴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而产生的一个理论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低成本的经营目标。其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它不是在原有组织结构上进行简单的专业化划分,也不是对原有业务的计算机化,而是在对企业业务流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以获得极小上重大改善的活动。 业务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lneering,简称BPR)理论首次于1990年由美国的Mchael Halluner博士提出。它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tlti。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它的内涵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了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路。发展到现在,不同的学者对BPR有不同的理解,但概括起来讲,BPR是以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18]。其核心是“过程”观点和“再造”观点。“过程”观点,即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使其建立在“超职能”基础上,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的分界线,以求管理作业过程重建;“再造”观点,即打破旧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管理程序,以回归原点和从头开始,从而获取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 业务流程重构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业务流程分析与诊断,它是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予诊断;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业务流程重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 对于业务流程重构的主要方法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工作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模糊或跨越组织界限。IT技术使时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不复存在,因此,BPR也可以使严格划分的组织界限模糊,甚至跨越组织界限,建立扩展的企业业务过程。 4.3财务会计流程重构 为了顺利实施网络财务,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对传统财务会计流程进行重构。我们应该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仔细研究财务流程的具体内容和各个环节,从传统财务流程的缺陷出发,重新构建财务会计流程,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达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预算的全面管理和资金的动态控制。 4.3.1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财务会计流程重构的目标 财务会计流程必须能够适应企业生产规模的发展,能够科学有效管理子公司,能够及时服务决策等。根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网络财务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流程重构必须满足以下目标: (1)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在基础理论、工作程序、组织方法等发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按照信息处理的要求,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管理要求。再造的财务会计流程不再是传统会计流程的模拟系统,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同目前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崭新系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共享。即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有关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形成源数据,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财务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 (2)建立集中管理系统 一方面建立集中的网络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另一方面将系统管理权限集中到公司总部。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服务和共享,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同时,上级机构从计算机上能做到即时查询、审计,严格公司的内部监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3)强化系统处理能力 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处理能力,通过人为的程序设定,实现业务自动生成会计实时凭证,财务数据的及时自动上报,强化数据汇总、合并和分析的能力,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减少审批程序、强化控制体系 减少相关的审批程序,缩短业务流程运行的时间,通过强化控制机制,实现对内部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如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管理等加强内部管理力度。 (5)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服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如何及时准确地将财务报告反馈给决策者,是业务流程重构的最终目标。 4.3.2财务会计流程重构思路 (1)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事件驱动”是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照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例如:利用事件驱动表而不是账户来“登记”一项销售业务,要将销售数据记录在销售事件数据和销售一存货事件表,当发生销售时,将销售收入记入销售表,将销售成本记入销售一存货表。初始 设计时,同时为该事件设计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模型,当需要某类信息时,根据不同的事件驱动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提供相应的信息。根据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原理,当业务事件发生时,业务事件处理器按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将企业所有与业务相关的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逻辑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最大程度地存储了财务系统和非财务系统的数据,企业范围的各类“授权”人员都可以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的信息,这一集成的数据仓库足以支持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由于数据仓库的引入,数出一源,信息集中,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范围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实现了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做到所有数据出自一处,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信息,支持决策。具体流程过程如图4-2所示: (2)将实时信息处理嵌入财务管理过程中 将实时信息处理流程嵌入到财务管理过程中去,企业执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将业务事件的相关信息输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信息系统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实现集成化财务管理。这样,财务人员将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把财务部门延伸到各个业务部门,直接关注实际业务过程,实现实时控制事中业务并理风险。 (3)将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进行重新规划及设置 通过财务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的整合,财务部门的许多岗位将受到影响,一些工作岗位将被取消,如材料岗,固定资产岗,报表岗等,他们将被整合到相关的管理工作中。在财务会计流程重构的过程中,将需根据财务信息化的要求,重新设置岗位,如审核岗,要定期与不定期地核对网络财务信息与业务原始数据;会计主管岗,要保证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正确性,制定财务制度并监督其实施,搞好内部控制,搞好核算与其他信息流之间的协同;会计综合管理岗,将输入、处理与输出为整合到其他价值流中的会计信息,例如,管理费用的处理、财务分析与管理等。同时还应设有系统维护,出纳岗等。 (4)使财务人员从信息处理者转变为业务管理者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财务人员从财务信息日常处理中摆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关注企业的业务过程,实现其管理的职责。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分离,并且只处理业务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一个子集,而财务会计又是财务管理所需数据的重要提供者,因此这种状况将导致财务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脱节,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因为,解决业务问题要了解企业的战略、业务过程、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情况,当财务人员忙于并仅限于处理业务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传统会计数据”时,无暇获得其他信息,也就无法更好的进行财务决策,实现财务管理。因此,使财务人员能够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按照模糊或跨越组织界限的方法再造流程就显得至关重要。 4.3.3财务会计流程重构的组织与实施 财务会计流程重构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项目实施组。它是项目的专职工作组,从公司业务部门、信息部门和财务部门抽调业务娴熟的人员参与,并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这样保证了项目实施的权威性,同时,也解决了部门间利益的协调问题。 (2)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工作。业务流程重构的本质是思想观念的重塑,因此,开展广泛的培训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培训对象包括:企业领导、管理干部和一般员工各层次。培训内容包括:会计流程再造的主要步骤的概念与必要性的教育、企业新构造的业务流程的讲解、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应用培训等。同时,将培训贯彻整个实施过程,它与项目实施计划相伴而行。 (3)数据准备和数据整顿。根据新业务流程和软件需求进行相关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会计科目、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物料等项目的设计和编码。项目的设置和编码要以满足企业管理需求为标准。 (4)实施系统初始化。将整顿后的数据维护进系统中,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5)系统运行测试。这是系统的试运行环节,也是对业务流程重构效果的检测。采用跟踪、记录的方式总结运行中问题,并通过协调进行业务流程的修正。保证新业务流程的适应性。运行测试过程中原有业务流程要并行,至少在3个月以上。 (6)上岗人员考核。新系统的日常操作和基本要求要求操作员必须掌握。并经过考核合格方可取得上岗资格。考核主要包括:新业务流程、软件应用和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等。 (7)进行系统和流程切换。这是正式启用新业务流程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始。 4.4财务会计流程重构典型案例分析 4.4.1公司业务分析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叉车行业唯一上市公司,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叉车生产、科研和出口基地,每年生产销售500多个系列品种,公司年产叉车2万台,连续13年各项指标全国第一。旗下拥有十多个分子公司、生产厂和100多个经销公司、销售服务网点。它是一个由单一财务核算单位逐步演变为拥有合肥铸锻厂、合力配件公司、安庆车桥厂、蚌埠液力机械厂、宝鸡合力叉车厂等多家实体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体系的现代企业。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会计流程再造前,财务核算上总部和分支机构地域差异,造成数据传递不及时,公司及各下属企业财务软件系统不统一,无法实现公司统一的财务信息汇总、财务成果分析等财务管理;分支机构上报的仅仅为简单报表,总部对其业务具体情况很难及时查询;公司所有财务软件均采用DBASE、ACCESS等小型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较差、数据处理能力较弱、维护量大;系统与企业管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不能跟上,不能与企业ERP系统形成较好的接口,形成以财务为核心,业务为主线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4.4.2问题的提出 短短几年内,安徽合力已经从单一企业发展为拥有合肥铸锻厂、合力配件公司、安庆车桥厂、蚌埠液力机械厂、宝鸡合力叉车厂等多家实体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体系的现代企业。按照传统的职能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每增加一个分厂,一个子公司,不仅要增加一个完整的财务部,还要在总部相应增加财务核算人员汇总账目。分子公司的财务职能化使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更加健全,但由此也带来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科目等设置缺乏统一性,数据统计分析难度大。 (2)数据缺乏共享,部门与部门、机构与机构间存在信息孤岛。 (3)监管存在部分权利真空,缺乏有效的集中式管理。 (4)重复性劳动过多,相关环节冗余。 (5)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差、成本高。 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压力,合力一些分公司的财务部门曾先后采用一些电算化系统或财务软件,这些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DBASE、ACCESS等小型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较差、数据处理能力较弱、维护量也很大,数据传递不及时,无法实现公司统一的财务信息汇总。同时分支机构的上报数据仅仅限于简单报表,总部很难对其业务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查询,更无法及时进行管理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可见,不进行 统一的集团财务整合,单单在分支机构设立财务部门,这些财务职能部门能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 4.4.3财务会计流程重组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问题,安徽合力从2002年开始通过启用金蝶K/3集团财务系统,开始实施“统一财务”信息化改造。与很多集团企业认为实施集团财务就是上一套集中管理软件不同的是,合力的集团财务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流程优化改革。 (1) 财务会计流程重组的目标 在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公司领导层提出了以下目标: 1)统一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原则。其中,尤其强调会计科目等基础资料的统一。 2)建立集中管理系统。一方面建立集中的网络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另一方面将系统管理权限集中到公司总部。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服务和共享,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同时,上级机构从计算机上能做到即时查询、审计,严格公司的内部监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3)强化系统处理能力。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处理能力,通过人为的程序设定,实现业务自动生成会计实时凭证,财务数据的及时自动上报,强化数据汇总、合并和分析的能力。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4)减少审批程序、强化控制体系。,减少相关的审批程序,缩短业务流程运行的时间,通过强化控制机制,实现对内部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如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管理等加强内部管理力度。 5)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服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如何及时准确地将财务报告反馈给决策者,是业务流程重构的最终目标。金蝶集团财务顾问认为,安徽合力的集团财务流程优化策略,实际上是金蝶倡导的企业绩效管理在企业的实践形式。明确集团财务流程优化策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要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只是手段,真正的出发点是通过流程优化建立企业绩效管理的财务监控体系。 (2)财务会计流程重组实施方案 安徽合力的管理理念是“实时有效,追求卓越”。安徽合力的集团财务从流程优化起步,也体现了公司的这一管理理念,可以总结为“聚焦重点、快速合力”。聚焦重点:安徽合力信息化整体规划包含四个方面:集团财务平台、P洲平台、三维设计平台和生产运作平台。业内都知道,安徽合力自主开发的能力很强。但是在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安徽合力学会了两条腿走路一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继续其自主开发的策略,集团财务则选择与金蝶合作。这使集团财务的实施多了一些自由度,降低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复杂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集团财务的以流程优化为核心的实施目标变得非常明确,需求也更容易掌握。 快速合力:如果把安徽合力的“合力”二字当作动词,恰好可以说明公司的信息化实施的既快又稳的实施过程。调查显示,安徽合力“快速合力”的技巧主要体现在: 1)财务主导:财务部门主导集团财务对完善基础数据和快速优化流程起到了决定作用。在企业只有财务部门对流程混乱和数据不统一感受最深,所以在实施的过程,财务部门最投入。最初的系统基础设置,包括会计科目、基本财务流程,就是财务部员工全面讨论的结果。其中,仅仅是会计科目,财务部门就花了整整两周时间进行讨论。这为系统实施后的顺利运行打下了基础。 2)目标选型:从目标出发而不是从产品功能和系统好坏的简单对比进行产品选型,这个选型策略也体现了计划信息处张孟清处长(项目负责人)的流程化思维。他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明确我们选择的集团财务系统是拿来干什么的?合力的目标就是统一财务,我们只需要告诉员工这一系统多么重要就可以了。所以,集团财务选型的时候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根据事先调查的结果,邀请了两家供应商。在经过一些细节的比较之后,选定了金蝶K/3集团财务解决方案。 3)流程创新:集团财务的流程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墩而就。这要求软件系统支持业务流程的不断创新和快速配置。事实证明,金蝶K/3的快速配置平台成了合力不断优化集团财务流程的最理想的工具。财务部要求,总部和机构的财务人员每年都要对系统应用流程进行调整和创新,每个财务人员都要具有创新应用的能力。结果,合力的金蝶k/3财务系统每年都在更新,而且流程开发的数量特别大,为了配合这些新设计的流程,每到年末岁初,合力财务部都对财务系统进行初始化。而现在,金蝶己经推出K/3的专用快速配置平台—金蝶K/3 BOS,进一步增强了金蝶系统的柔性化流程设计能力,为企业可持续的流程创新打开了自由的空间。 4)通过培训推动观念转变:业务流程重构的本质是思想观念的重塑,因此,开展广泛的培训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安徽合力集团财务培训过程贯穿了整个实施过程,主要的的培训对象包括:企业领导、 管理干部和一般员工。培训内容包括:会计和财务流程再造知识教育、企业新业务流程的讲解、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应用培训等。公司要求45岁以下的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考试。 5)具有“合力”的实施团队:整个实施和切换过程中,合力自己的项目组成员与金蝶的实施顾问共同为各地财务人员提供培训和工作指导,耐心细致的工作将推行的阻力下降到最小。在合力,我们并没有看到具体的支持口号,但是却可以从制度中找到真正的支持。 在合力,信息化项目的投资回报考核一向是充满了信任和长远眼光的,合力的每个具体业务负责人也能够体会信息化给自己工作带来的真实价值。 天时,地利,人和,是任何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天时”来自于企业的快速成长,“地利”和“人和”却需要企业创造。“重点聚焦、快速合力”可谓为安徽合力的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创造了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4.4.4财务会计流程重组时效分析 VBM(基于价值的管理)管理思想认为,以财务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已经成为经济金融化条件下最为合乎形势发展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管理活动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财务管理活动居于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从财务流程优化着手集团财务改造,体现了企业价值与集团财务管理行为的内在联系,因此,必将打开集团财务价值增长的新空间。 安徽合力的集团财务流程优化从哪些方面打开了集团财务价值增长的新空间: (1)统一基础科目提高了财务基础数据的可比性和通用性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将下属公司科目统一至二级,并对有关科目规定了核算项目。在原来的分散账务信息系统下,由于信息传递速度低、不准确,经常出现公司上下科目设置不一致的情况,给公司财务管理和各公司之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而通过统一科目和规定核算项目,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的实时监控和对比分析等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公司内外部资源整合,发挥总部的计划与 控制作用等需求也都得到了满足。 (2)统一的财务与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的实时核算和实时控制能力只要核算时输入的基础信息充分、正确,系统就能自动按照设定的业务模板进行相应的凭单的账务处理,并自动生成资金、往来、费用报表,资金管理、往来管理、产品管理信息可以迅速反映到决策层,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和实时监控。 (3)及时准确的合并报表提升了企业价值评估能力 过去,安徽合力总部很难对其业务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查询,更无法及时进行管理与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现在,通过金蝶合并报表,集团财务内部数据能及时自动上报,上级机构能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合并和分析,使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全公司的经营状况,为其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提升了企业价值评估能力,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 (4)提高了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价代写毕业论文值的预算控制能力 安徽合力集团财务管理系统己经实现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并提供全面预算的编制、预警控制、预算追踪及预算分析,为公司的预算管理提供流程控制,并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公司企业经营活动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② 青年示范岗个人事迹材料怎么写
如题,,网络上搜“青年示范岗个人事迹材料”有很多
如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是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弘扬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承德市委员会自1994年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以来,积极响应团中央及团河北省委的号召,紧密围绕承德市委、市政府以德治市工作,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并根据本市特点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项活动。截止2004年3月,我市共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1个,省级文明号78个,市级文明号254个,青年文明号已成为我市三个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一道绚丽风景。
一、十年来,青年文明号工作以创建求发展,分块搞活,整体推进,不断延伸手臂,拓展创建领域。 1994年在社会“窗口”行业创建我市第一批青年文明号以来,我们广集思路,在加强和巩固已有青年文明号的基础上,面向社会,着眼创优,深化和拓展创建领域和创建范围,使青年文明号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青年文明号创建范围,使创建活动遍及机关、企业、服务、卫生、交通、旅游等各行各业。在机关单位围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大目标,结合河北省委“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活动创建青年文明号,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企业生产一线中创建青年文明号时,我们以创建“青年安全示范岗”和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利用青年岗位能手的技术优势,发挥青年团员突击队作用,把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与重点工程建设、一线工作开展结合起来,强化管理,安全生产,增效保质,推广科学化、标准化示范作业,实现“降成本、保安全、增效益”的目标。承德钢铁集团炼铁厂6号高炉值班室是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团中央书记处王晓书记到承德钢铁集团检查工作时,对该示范岗及该集团文明号创建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行业窗口单位中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这一载体,组织带动青年倡导职业道德,文明从业,帮助他们规范从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制、竞争、质量、效益意识,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典型引导带动,推动创建活动迈上健康化持续化轨道。团承德市委在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时特别注重社会效益,在扎扎实实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以此激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创建“青年文明号”的热情,优化创建环境,进而推动全市青年文明号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坚持每年联合20多家部门和单位对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集体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召开全体文明号参加的命名表彰大会,在全社会和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营造社会关注、人人争先的良好创造氛围。二是选树典型,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青年集体挂牌示范。承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宽城县地税局峪耳崖分局等一批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中石化承德石油分公司,承德市开元客运公司等一批省级青年文明号都举行了现场授牌仪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通过创建活动现场推进会等形式,用先进集体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和引导创建集体共同进步。近年来我们组织了出租车系统信用建设示范推进会、公交系统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推进大会,重点在石油行业组织了省级青年文明号挂牌仪式和全市文明号创建行动示范推进大会,学习了石油系统创建文明号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团河北省委、承德市委领导莅临大会指导,对活动开展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强化管理,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推动青年文明号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自我市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以来,团市委始终把创建活动作为引导广大青年弘扬职业文明、提高职工素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努力适应青年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青年文明号管理监督机制,逐步完善青年文明号管理监督体系,不断推动创建活动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迈进。
一是完善机构建设。创建中我们联合了人事、公安、工商、旅游、建设、银行、石油、交通、邮政、电信等20多家行业系统和部门成立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组委会,下设管理办公室,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具体的行业创建标准,提出行业创建活动意见,分行业举行青年文明号创建启动仪式和挂牌仪式,最大限度发挥各行业的政策优势、管理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创建活动由团组织行为向行业行为和企业行为转变。同时成立青年文明号监察委员会,组织文明号监委成员对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年度复查,开展不定期暗访和抽查,坚持创建标准,保证创建质量,把好入口关,通畅出口关,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命名,并把创建标准高、效果好的单位及时优先向上级组织申报推荐,对创建水平低、只创不建等创建标准不高,屡纠不改的单位坚决摘牌,必要时在媒体上曝光。
二是形成管理模式。为对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有效监督管理,便于操作,结合承德实际,我们推行了青年文明号“四会、四台、四卡”的管理模式,即发挥青年文明号组委会、青年文明号监委会、青年文明号协会、青年文明号议事会的组织、协调、交流、拓展作用;在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设立文明号示范台、文明号监督台、文明号共建台和文明号展示台;推行了文明号服务卡、文明号信用建设卡、文明号监督卡和文明号社会评议卡。青年文明号管理模式的推出,有利于创建活动的规范开展,有利于对创建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更有利于青年文明号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广大群众,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一流业绩。
三是推行管理手册。推行《承德市青年文明号管理手册》是我市加强对各级青年文明号监督管理,提升文明号创建水平探索的一项有益尝试。《管理手册》内含“青年文明号”创建宗旨、口号、具体方案、活动及创建例会记录,还包括创建集体签名、集体及成员情况登记、特色活动、信用建设及奖励、安全记录、考核情况等内容,其内容之全、范围之广是以前没有过的。通过《管理手册》不仅使管理监督者对创建集体工作、活动及奖惩等状况一目了然,而且还能让创建集体了解自身工作的不足和缺陷,便于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手册》由创建单位按册存档,一年一册,分季考核检查,核出分值,通报行业主管部门。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试运行阶段,从检查看手册运行态势良好。
三、打品牌、出特色,推动青年文明号迈上社会化效益化轨道开展特色活动是深入推动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文明号活动的纵向延伸。活动开展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德治市”和“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需求,努力构建精品项目,打出品牌,营造氛围。
(一)启动“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1997年,我市积极响应团中央和团河北省委的号召,以“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启动实施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活动,来自卫生、电力、金融等行业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带着他们对群众的承诺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千家万户,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服务,将创建活动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 “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助万家”使文明号的服务形式由“坐堂行医”扩展到上门服务,服务内容由单项扩展到多项,服务时间由上班11小时扩展到对急迫需求随叫随到。使青年文明号的优质服务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二)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2002年,团承德市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承德市委“以德治市”工作总体要求为指针,牢牢把握青年道德建设主题,突出道德建设监督,建立道德建设监督机制,以“倡业、树德、争优、践诺、建制、创效”为主要目标,依托各行各业青年文明号载体,形成“启动一点、带动一片、深化一线、活跃全面”的新局面,推动全市创建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的深入开展。工作中,重点开展了“信用建设行动倡议”、“青年职工八比八看”、“五共建五促进”等活动,实施了“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四卡五台一队一监督”的措施,对信用建设行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如在商贸系统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率先推出“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个协系统结合信用建设开展了“青年四无市场”、“信得过摊位”及“文明经商户”等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不断深化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活动2002年,按照上级团组织的统一部署,团承德市委组织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及创建集体广泛开展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重点以企业团组织为主,引导和组织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群众性创新实践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创新创效,使这一活动不仅成为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而且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活动中,各级团组织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努力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成果、人人创效益”,坚持开展岗位培训、导师带徒、“号手”联动等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岗位能手和能工巧匠。广大青年在活动中立足岗位,面向社会,文明从业,勇于创新,积极创效,以优质服务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得到各行业各部门的肯定。如承德钢铁集团结合创新创效开展了“万千百十”工程和“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来承德钢铁集团检查工作时给予了肯定。
(四)推出青年文明号“绿色风景线”品牌活动2003年为了拓展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发挥我市青年文明号的优势,团承德市委以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庆典为契机,开展了“绿色风景线”活动。绿色风景线活动是团承德市委联合20家单位开展的一项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目的在于加强服务设施建设,规范文明服务标准,提升服务的品位和档次,为来承游客提供方便优质周到的服务,从而向外界宣传承德,树立承德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是我市青年文明号服务社会的一种延伸。活动中,各青年文明号及创建单位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向社会做出承诺,统一制作“绿色风景线”服务卡,公开服务承诺内容及监督电话,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践行诺言,为来承游客提供周到、热情、优质的人情化服务,为建设“优美承德、文化承德、信用承德”贡献青春和力量。绿色风景线活动得到了团河北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来承中外游客的高度赞扬。
(五)弘扬雷峰精神,开展青年文明号“慰老、扶弱、敬先”活动2004年3月团承德市委开展了“弘扬雷峰精神,倡导六种新风”的学雷峰活动,组织全市青年文明号参与到“慰老、扶弱、敬先”活动中.通过青年文明号与社会弱势群体、老劳模、老先进、低保人员、下岗特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进行长期帮扶,帮助其解决困难。此次活动采取自愿认领、定期服务、监督检查的方式,避免了短期效应情况的发生,真正实现了青年文明号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目的。团承德市委近年来坚持从加强职业文明建设、创造一流工作业绩这一目标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重点,赋予青年文明号新内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不断延伸和拓展“青年文明号”创建领域,使这一活动充满活力,变大增强,得到广大青年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实践证明,我市数十万青年职工和两百多个“青年文明号”集体,已经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成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
③ 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及其优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急急急
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及其优化研究的目的:
1、规范财务核算和财务管
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信息化已从最初的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帮助广大财务人员脱离繁重的手工劳动发展成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先进髙效的资本预算管理、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多项财务信息化控制手段。
2、有效进行财务预测
财务软件信息的信息量庞大,信息覆盖面广及信息流灵活快捷的特点,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预测和判断调整和改善投资决策。
3、打破传统财务工作模式
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财务分析与核算工作提岀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财务工作强度和复杂程度的提高,迫切要求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建立由成本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管理等组成的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
4、对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将财务软件与实际信息相结合,把众多单一的信息源整成一个信息循环体系,实现财务信息的高效集成,使财务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其他业务领堿的信息化提供基础和保障。
5、提高了企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信息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对于财务软件的利用,并且具有对管理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的分析技能。财务信息管理有利于财务人员将新时代管理思想、IT技术紧密联系起来而达到财务专业知识与企业经营管理高度融合。
6、为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信息
既可将公司信息整合,又可发挥企业管理作用。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好资金融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企业部资金的使用效率。集中资金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经营决策的有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可排除重大财务风险带来的隐患,根本上控制投资、筹资的随意性。
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及其优化研究的意义:
1、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这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能够减轻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金成本、节省物料、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绩等。国内众多大型企业集团的经验表明,成功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确实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髙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3、财务信息化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大张集团职能手册扩展阅读: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
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④ 建筑行业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建筑工程由于具有作业人员流动性大、高处及露天作业多、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差和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条件已成为继矿山作业之后的第二大高危险性行业。同时,由于不安全因素随工程形象进度的不断变化,规律性差、不可预见性多、安全隐患形式多样,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势更加严峻,针对以上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施工措施的审查和开工前的安全告知
开工前的安全施工措施审查和安全告知是做好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后期监督巡查工作的基础。我们在开工审查方面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审查安全施工措施,对无安全措施或措施不齐全、未落实的;或特别是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不到位的;专项安全措施方案审核、审批不齐全的,坚决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二是认真细致的进行安全监督要点告知与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以开工前的安全施工措施审查和安全告知为契机,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方责任主体进行详细的职责交底,真正达到了事前告知、预防为主和人性化的监督管理。三是加强建设工程程序部分与实体部分的检查,对检查达不到安全、文明施工规范要求的现场,督促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真抓实干从而严把了事故的诱发源头,防患于未然,为下一步的监督巡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安全生产两个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明确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包含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为安全生产的两个责任主体。
对此,我们通过国家及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一是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第一”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从而确保了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安全监督部门抓落实、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工作格局,进一步理顺了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
3、加强对监理的监管,促进监理职能的提升
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管理职能,如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就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从而遏制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我们把对监理的督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检查安全监理工程师的配备情况、监理日志、对施工措施的审查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的记录情况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举办监理单位总监及监理工程师的安全培训班。明确监理责任,规范监理行为,提升监理职能,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场容场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内业资料系统化。
4、落实措施,标本兼治,努力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
结合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的活动,我们针对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施工、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及春节前期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大意的特点及市建委开展建设工程“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的要求,分别下发了相关文件并逐一到各施工现场督促落实,要求施工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作息时间,本着“以人为本”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做好梅雨季节防雷电、防坍塌;暑期高温施工防中暑、防中毒、防高空坠落;国庆期间的保稳定、应急救援管理机制及备勤落实情况、冬季施工的防冻、防滑、防火和春节前期防思想松懈等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市建委、区委关于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年”的部署要求,积极行动布置,认真组织落实,努力提高服务与执法水平。全年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965条,其中一般安全隐患782条,重大安全隐患183条;下达《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139份,下达《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隐患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32份,召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约谈6人次。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全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5、认真组织相关责任方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相关责任方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技能落后的现状,我们积极组织全区所有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安全员和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和总监代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为国家安全生产大政方针政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等等内容,2009年度共办理安全生产培训班3期,培训各类人员约448人;另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认真的进行了全区建设工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的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表,对特种作业证件过期、作废和无证人员明确要求培训取证,共计1000多人,真正达到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人证相符的要求。
三、安全工作中的“亮点”
在认真做好全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以下工作方式与方法是我们2009年工作的亮点,需要加以说明:
1、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为了加大全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我局在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争取了三个编制优先解决安全监督管理匮乏的窘境,面向社会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公开招聘了三名业务素质高、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的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同时,为了解决我区建设工程监督工作量大、管理区域广阔、工艺内容复杂、监管人员少的现实情况,又从企业返聘了三名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这样我区安全站就有七名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了三台工作用车,专门用于安全巡查和监管工作,这种大张旗鼓的安全机构建设力度,在全市其他区站可能是无法比拟的。
2、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现场安全观摩交流会
为了切实加强区属各在建工程项目之间的交流,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管理氛围,促进全区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我们改变了以往现场安全观摩交流会流于形式的作法,在不影响施工和不增加企业额外投入的前提下,全年共组织了三次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观摩暨交流会,通过现场观摩和深切感染“安全发展”和“本质安全”的浓厚氛围,真正提高了全体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⑤ 大张总部职能部门人员有宿舍吗
根据官网消息是有宿舍的。
河南大张实业有限公司,是中国连锁百强、河南连锁十强企业,拥有大张、盛德美、惠利佳等多个商业品牌。2002年12月,大张公司与许昌胖东来、南阳万德隆、信阳西亚在郑州成立四方联采公司,面向全国采购,全省配送。公司“立足中原,向中西部发展”,大张遍布洛阳、南阳、焦作、三门峡济源等地。
河南大张实业有限公司,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河南连锁十强企业,拥有大张、盛德美、惠利佳等经营品牌,是豫西地区最大的连锁企业,在洛阳、南阳、焦作、三门峡、济源等地共有各业态商业网点60多家,总商业面积20多万平方米。
⑥ 如何做企业文化
建立企业文化 一、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该集团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母集团公司的制度体系)。为此,集团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集团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了集团的统一管理和集团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和管理规范性。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取得集团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了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人治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 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老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老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 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我们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 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 例如,在这个集团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老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 类似的还有,集团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在51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救助员工家属,我们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建内部爱心基金和相关“民间”组织,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一个企业“爱心平台”,通过配合企业内部宣传和不定期活动来让每个员工深刻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爱。 类似地,例如结合质量制度实施的质量生命文化、配合保密教育树立“保密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等意识,对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进行企业文化内容的规范和文字化,形成成体系的企业文化文字描述。为长期持续开展企业文化提供指导规范。 此外,企业文化体系还包括建立企业文化品牌、宣传平台、企业VIS等。例如根据集团口号提炼出的企业内刊名称就高度融合了企业核心文化内涵,成功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团文化品牌,并将这个名字作为年终集团优秀员工授奖的“名称”,进一步发挥品牌的效力并更深化了品牌的内涵;同时,利用内刊的强大文化宣传作用,创立了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特色的栏目品牌,形成长期的宣传平台。此外,集团下属企业要创建新的企业品牌,本人独立主导了该项工作,成功地将集团的文化内涵、企业愿景、产品特点等揉进了品牌中,有利于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及企业文化的长期传承;针对社会和员工关爱的文化,设立了“爱心飞扬”基金品牌及图标;将企业年终员工表彰常规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奖励“先进”的文化“品牌”;将年度团拜活动打造成集团内部的一个全员期待、融合高度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定期组织内部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开展的自主技术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企业学习文化平台……所有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平台体系,与前面谈到的构成多维的全方位文化体系。 四、 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 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必须避免教条化的“文化制度”。例如在该集团的工作中,我们将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质量文化理念关联起来,将保密制度的实施与企业保密文化关联起来,通过宣传、口号和日常管理等多种方式,将制度在员工中形成一种自主养成,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贯彻必须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中层的理解、基层的认同,才能有效实施,相反,将没有任何生命力。 企业文化的落地还包括文化建设的落地——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导、规范和制定企业的文化体系。很多第三方咨询公司在帮助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时,落地是很大的问题。 五、 企业文化宣传平台 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规范管理、引导和宣传,因此建立有效的宣传平台非常重要,将文化的正面影响最大化、持续化。前面也谈到了企业内刊的作用,除了各种会议的正式宣传外,内刊是一个有效的正规宣传平台,能发挥持续性影响。同样,前面提到的企业团拜会、各种活动也是文化建设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些平台,组织部门需要将文化理念巧妙地贯穿其中,例如体育竞技活动中建立团队荣誉感、提高团队融合度,等。当然长期下来,这些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企业内部文化品牌。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⑦ 劳动法 宣传标语
河北劳动保障信息
第 104 期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2004年10月11日
--------------------------------------------------------------------------------
沧州市《劳动法》宣传活动
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按照省厅开展《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劳动法》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共出动干部职工1482人,宣传车辆40多部,设立宣传点236个,深入企业2275家,发放宣传材料100000多份,悬挂横幅标语310条,发表宣传稿件、制作电视专题76篇,接受群众咨询32000人,营造了人人关心《劳动法》、充分运用《劳动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此次《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绝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劳动法》颁布十周年,而是一次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改善执法环境的重要活动。局领导对此次宣传咨询活动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会,对活动研究部署,拿出具体安排意见,并以加急明传电报的形式将省厅通知精神和市局意见及时传达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积极谋划,快速行动。任丘市、吴桥县等县市区劳动保障局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就业服务局、社会保险所、医疗保险所等科室为成员的宣传咨询活动小组,抽调政策性强、懂法律、业务精的骨干,制定了《关于开展〈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的实施方案》,做到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保证了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南皮县为保证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召开了有县内企业主管部门和各企业法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的通知》,明确了宣传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在宣传咨询活动中,各级领导坚持亲自带队,深入宣传。市局张福林书记和市工会领导同志亲自参加了在清风楼广场的宣传咨询活动,热心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运河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安伟华、区委宣传部部长井学祥到运河区各个宣传点进行视察指导。肃宁县、献县、河间市、沧县等县市区党政领导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各县大集进行宣传,现场解答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
二、多措并举,广泛宣传
一是积极印制宣传品,举办现场政策咨询活动。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在省、市统一配发宣传资料的基础上,还根据各地实际,自行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品。市局根据外出农民工维权难的现状,编印了《外出务工常识》20000册,免费向外出务工农民发放。南皮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了以失业、劳动合同、养老保险、工伤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资料,南大港管理区自编了《劳动法规及相关政策问答》,发放了《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服务和商贸企业吸纳下岗职工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单行本,肃宁县、运河区、献县、河间市等县市区都自行印发了大量的宣传材料。各单位还积极抽调人员,由局领导带队,到繁华街区、公共场所、企业和社区设立《劳动法》政策宣传点,接受现场咨询。市直在各个社区都设立了宣传咨询点,各县市区也在县城繁华路段、各乡镇进行现场咨询,各窗口单位充分发挥优势,在办理业务时热情向群众宣讲《劳动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受到群众欢迎。
二是在全市统一开展“7.15”宣传日活动。在7月15日,全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行动,由各级领导带队,邀请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参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到各类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比较集中的改制企业、民营企业、建筑工地、社区街道、商业饮食等行业,开展送法律、送政策到劳动者手中活动,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与职工座谈,各地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河间市深入到12个乡镇的52个用人单位,尤其是砖厂、建筑工地等易引发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私营企业、个体户,送法到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手中。
三是广泛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报道。各地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访等进行系列宣传。市局在沧州电视台的《乡村四季风》栏目开辟了《劳务输出》专栏,每周播放四次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常识,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南皮县、吴桥县、献县等县市区与电视台共同制作了《劳动法》知识讲座专题片,由局领导发表专题电视讲话,集中播放《劳动法》宣传标语,同时公布《劳动法》维权举报电话和劳动法律咨询热线电话,使广大劳动者释疑有据,投诉有门,维权有道。
四是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参加《劳动法》知识竞赛。组织市、县、乡、社区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厂长经理、劳资人员、员工等近5000人学习了《劳动法》等政策法规,并参加了纪念《劳动法》颁布十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市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劳动法》和《劳动者维权手册》,为提高执法水平,还集中开展了《行政许可法》辅导培训,就业服务局组织本局职工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黄骅市劳动保障局为配合《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从7月份开始,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培训活动。每周五下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培训,由各科室负责人讲课,使全局干部职工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劳动保障法律知识。
五是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各县市区还根据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南皮县人事劳动保障局重点采取了“一会一班一监察”的宣传方式,“一会”即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科长和县直企业负责人举办为期一天的劳动管理研讨会,“一班”即组织全县乡镇劳动就业事务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班,“一监察”即选取用工集中的30多家玻璃器皿厂做为重点,进行《劳动法》宣传暨监察活动。吴桥县专门举办了全县企业厂长(经理)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专题进行《劳动法》知识培训。
三、为民维权取得显著成效
沧州市在做好《劳动法》宣传活动的同时,积极将宣传活动与劳动监察维权活动起来,主动深入企业排查劳动纠纷,及时查处各种违法案件,利用监察案件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和调解,加大劳动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 7月份鉴证劳动合同3500份。任丘市在活动期间查处了4起违法案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2.6万元,清退风险抵压金8.9万元,补签劳动合同795份,督促缴纳社会保险金11.2万元。南皮县7月份补签劳动合同750份。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法》的贯彻实施。
(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衡水市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形式多样《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
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十周年之际,为推动《劳动法》深入贯彻落实,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衡水市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广泛宣传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知识,让用人单位、劳动者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增强守法意识。
一是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广义同志任组长,各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局《劳动法》宣传咨询活动领导小组,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个宣传咨询活动的协调和落实。二是印制了宣传材料。市局和各县市区局印制了大量宣传单、明白纸,为开展宣传活动进行了积极准备。三是上街设点开展现场政策咨询宣传活动。7月8日市局在市百货大楼、休闲广场、吉美超市、爱特购物中心设四个咨询宣传点,现场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政策和反映问题。各县市区局也走上街头,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设立咨询点,向群众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全市共设立宣传点37个,发放宣传品15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依据有关政策给予明确的答复,并责成有关科室单位限期妥善处理。四是举办送法律、送政策到劳动者手中活动。7月15日全市12个县市区局和市局共组成39个宣传小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邀请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有关领导参加,深入各类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比较集中的改制企业、民营企业、建筑工地、社区街道,开展送法律、送政策到劳动者手中活动,现场发放宣传品、接受劳动者咨询,解答相关政策知识,使广大劳动者进一步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政策,增强了维权意识和能力,使他们释疑有据,投诉有门,维权有道。省厅巡视员雷庆生等同志随市局宣传咨询小组到老白干集团、冀衡集团参加了宣传咨询活动,受到企业职工的欢迎。五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衡水日报》、衡水电视台、衡水人民广播电台及县市区的电视台开辟专栏、专版、专访等进行了系列宣传。各县市区局、各科室单位定题目、定任务、定人员,确保了上稿率。7月份被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信息刊物采用稿件53篇。六是积极利用窗口部位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在劳动保障监察、各项社会保险等部位开设了宣传专栏,组织相关人员在窗口部位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向前来办理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劳动法》知识。七是积极组织开展了“纪念《劳动法》颁布十周年劳动保障知识竞赛”活动。向各县市区、各科室单位分解了任务,并由市局和各县市区局的职能科(股)分片包干,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竞赛答题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宣传,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加深了社会各界对《劳动法》的认识,提高了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树立了劳动部门的良好形象。
(衡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⑧ 企业文化管理的一种企业中应用的管理方法
企业文化管理本质上就是企业个性的管理。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经营意识及组织文化内涵,因多年的研究发现企业不同的文化特性对组织绩效——特别是长期绩效有极大的影响。故而企业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显然,企业文化概念的产生就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而来,只是我们有个别专家的神秘论、形式主义等将其管理学本质掩盖而已。
要想解读什么是企业文化管理,就必须从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差别开始。
由于泛文化和形式主义影响,中国很多企业长期热衷于企业文化的“面子”工作,加上中国管理学界还没有真正重视以组织变革为核心的文化管理的实证研究,致使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混淆,给企业文化的有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2005年到2007年,我们就企业文化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4的企业的员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运用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认为“工作这么忙,大家根本不管文化的事情,工作听领导的就是了” ,一些企业的文化工作依然是“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给企业和企业文化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企业文化印刷成了精装本、上了墙,我们也组织学习了、考试了,但为什么大家依然学是学、干是干? 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老总们对待企业文化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我们整天写材料,办活动,发文章,还拿了企业文化大奖,为什么其他职能部门还是说我们玩虚的?如何体现企业文化部门和工作者的工作价值?
……
为了使企业文化真正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就必然要鲜明地用“企业文化管理”涵盖和替代“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从重视企业文化的一般表现和贯彻,转移到文化的变革的深植,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这里,我们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二者的关注点、过程和方法、成果价值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厘清二者的概念,从而解读这个从建设到管理转变的必要性。
◆ 何为管理?为何管理?企业文化如何管理?
◆ 纲举目张—7C企业文化措施化流程与方法
◆ 各尽本分—7C企业文化职责化方法与工具
◆ 正己化人—7C企业文化培训化方法与工具
◆ 快马加鞭—7C企业文化激励化方法与工具
◆ 求仁得仁—7C企业文化考核化流程与方法 动因
1、 盛世修典:趁着企业效益好写功德簿
2、 附庸风雅:“人家有企业文化我们也必须有”。
3、 完成任务: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4、 整理理念:自己已经有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基本词语和结构,想整合一下。
5、 统一形象:统一标识和品牌,或者统一礼仪规范。
方法
1、晨会、夕会、总结会
就是在每天的上班前和下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思想小结
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4、树先进典型
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5、权威宣讲
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
6、外出参观学习
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7、故事
有关企业的故事在企业内部流传,会起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8、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
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9、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10、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
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11、开展互评活动
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12、领导人的榜样作用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3、创办企业报刊
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管理者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推动文化管理。主要动因有:
1、 战略转型和变革需要: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管理认识和信念体系已经不能支撑新的战略转型,必须对组织和成员的整体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度变革;
2、 寻找核心力量:企业积累了很多独特的管理认知,必须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企业的核心认识,指导企业所有的组织行为;
3、 系统解决问题:针对企业的一些管理问题,需要洞悉问题实质,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解决;
4、 文化的传承和清晰:解决企业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优秀文化传统被稀释、被异化的问题。
5、 文化提升:已经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但总是感到和管理结合得不够,价值不大,需要重新审视企业文化的核心,并深入到企业管理行为中去,把文化建设提升为文化管理。
调研的方法不同
企业文化建设:
1) 一般围绕“企业文化的文字表现应该是什么”的课题展开。
2) 不涉及企业深层次的管理问题。
3) 调研一般主要针对企业高层的喜好,而关注文字和语言表现的认同。
4) 不对整体文化与亚群体文化之间、亚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5) 不涉及管理与文化的相互匹配问题,不涉及组织气氛和员工敬业度问题。
企业文化管理:
1) 围绕定位“我们的组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课题展开。
2) 直接从管理入手,由表及里,层层剥茧,寻找企业的根本和核心。
3) 更重视各种文化倡导在企业的具体落实情况。
4) 强调文化与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品牌信仰等方面的匹配,并充分考察企业及其内部各群体的团队氛围,以及领导胜任能力。
5) 直面企业问题并探究“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6) 充分掌握对企业员工的深层次期望,并分析期望与现实的差异和意味。
7) 全面掌握组织变革或者提升的动向、趋势和关键点,为以后的战略转型、文化定位和系统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没有真正渗透进企业的肌体,企业文化就会出现越建设越虚、越建设离管理越远的现象。企业文化部门尽管唱文化主角,但基本游离在企业管理职能之外,难以赢得公司管理层的青睐。一些企业的文化负责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工作业绩,往往会在年底拼命购买诸如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奖项,反而使得企业其他部门更加看不起企业文化部门的价值了。
企业文化管理:直接从管理核心切入,由领导班子和管理者团队引领并身体力行(不仅仅是重视),紧扣核心价值驱动要素,从组织和个人全面致力改善组织状态。企业因企业文化管理而获得管理者素质的提升、核心员工保有率的提高、品牌价值提升、竞争优势保持等高价值回报。尽管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和工作者只是规划者、组织者、辅导者和督促者,但由于直接推动组织变革,所以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会赢得公司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企业管理的职能机构。即使没有专门的机构,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价值也会充分得到体现。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过程,不只是起草一个纲领就完成了使命,纲领只意味企业文化管理的一个开端,企业文化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这首先取决于企业家与企业家群体,因为企业文化的基因来源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群体,那么企业的企业家团队决定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作为高层有几项使命,一个是树立企业的理念、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要有意识地了解和创造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层不断地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在完成企业家有意识的引导和创造的企业文化。第二个高层要完成的使命是企业战略性系统思考——企业向何处去?在加入TWO之后,产业要向哪个方向升级,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是什么?核心能力是什么?关键业务领域是什么?未来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尤其是企业的高层需要思考清楚。第三是高层要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忠实追随者、布道者、传播者、感召者、激励者。讲企业文化不是由学者来讲,而是企业的高层来讲。通过讲文化,讲战略迫使高层不断思考这些问题,高层要能给刚来的员工讲明白了,就说明高层真的弄懂了,想通了。整个企业不断的布道,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氛围。2.企业文化管理的第二个要素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和中坚人才,也就是除了高层以外的各层管理者也要承担文化管理的责任。但与老板、高层所承担的有所不同:第一要共同参与企业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制定。第二是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探寻方法,确立准则,行为带动。第三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流程建设之中。真正接触员工的是中基层管理者,所以企业文化的真正推动者是中基层。而且员工更多要靠舆论导向,要向氛围去带动,所以对职工要有强化的过程,通过开始的强制达到最终的自觉这样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工作者,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走向企业文化管理。 范围差异
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涉及文化传统、文化实态(CI用语)、文化策划设计、文化体系、文化理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文化发展纲要、文化灌输、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落地。无论是初始的企业文艺、企业文字和企业文学,还是更高级点的文化策划、文化征集、文化提炼、文化研讨、文化体系化、文化宣贯、文化落地等,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有着自己的一套运作套路,这些套路延续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策划基本思路,并借鉴和采用了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些模式。所以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语言都比较空泛,管理的语言少而又少。
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牵系管理的所有层面,不仅仅关联到战略、组织、人力、流程、营销等职能序列面,也关联到企业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的等级序列面,还涉及到企业各地分支机构的地域序列面和产业序列面等等,不仅仅要看整体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还要考察每个序列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协助各个序列提升各自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协同提升。
深度差异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的探究几乎没有什么深度,一般搞搞文化征集、文化理念用语的头脑风暴会或者一些演讲等文化活动就算不错了,稍深点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谈及“文化要入脑入心”,并举办了一系列的入心活动,也取得了“文化认知率”和“文化认同率”,但由于很难与管理融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变化并不大,尤其是管理者的变化不大。
管理深度
企业文化管理本身就是管理,是更高层次的核心管理和系统管理。所以其管理的深度体现在:
1. 深究本原:探求企业的发展基因,探求企业发展现有动力,探求企业的未来发展动因,最后全面探究企业的本原。
2. 更强调直接入行。提升管理者的变革适应性和管理胜任能力,提升企业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3. 不仅仅关注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关注管理问题背后的问题(QBQ)并致力解决。
强度差异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一般会关注认知度和认同度的考评,上级组织发文“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组织到位和经费到位检查、纳入精神文明单位评比指标、申报上级文化奖项等等,但由于不能涉及整个企业的系统调整,不会由所有管理者共同鲜明提倡并高调力行,所以无法引领企业的系统变革,整个建设看似热火朝天,大张旗鼓,但其实与企业管理提升无关。
企业文化管理:
清晰确立组织运行的价值核心,强烈传达新的文化信号,直接从企业最关键的问题着手,展开架构、人力、流程等各个关键环节的调整,强化动力,消弭阻力,纲举目张地引动组织的系统变革,如GE的“换铁轨”(变革企业的软件以带动硬件的整合)、IBM的“让大象跳舞”,不仅旗帜鲜明,而且对每个员工的影响深刻并深远。 母子公司的文化管理模式,是指集团的母公司通过文化的各种载体,对子公司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品牌层面进行统一、规范、协同的一系列管理控制体系。具体有以下类型:
模式一:一元型
一元型文化管理模式,是指集团与各子公司在业务上一致,在公司愿景、价值观与行为的标准上由于行业及职业的特点相近,没有产生大的外在文化差异,文化管理的内容及方式潜移默化达到一致,如公司发展战略、人力源政策、价值观与行为标准。《老板》杂志表示子公司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区域文化的要求灵活掌握,所以他们的集团管理模式主要表现是在投资控制上,而不是文化控制上,这种文化管理模式较为适应现行烟草行业母子公司。
模式二:多元型
多元型文化管理模式,是指母公司强调对文化的认同以及文化管理的模式,特别注重共同价值观的管理,母公司要求各子公司在价值观的一致性上严格遵守母公司的文化要求。这种类型的文化管理模式一般是多元化战略的集团公司,尤其是跨行业或产业组成的集团公司。
模式三:离散型
离散型文化管理模式,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主要是硬性的,如财务制度、投资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企业文化的软性管理模式较少,或者既不规范又很零散,如仅仅是一些宣传口号或者行为准则,在实际集团管理模式中很少去实践它。 1.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
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2. 企业文化没有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然而,当前义乌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中小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只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精神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各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不懂得如何建设,就一味模仿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做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中小企业的文化特色。 基本认识
企业文化并非一句口号,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实践过程。
我们必须回归企业的基本价值主张与理念表述,思考与印证客户企业的企业文化诉求。
通过多层次的文化思考与碰撞,提炼与表达,以求得最终达成共识。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过程,其核心是文化大讨论。
客户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我们仅基于专业的视角、能力、经验,尤其是热情,力求将客户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文化无法外部给予,我们唯有与客户企业一道,把内生的文化追求呼唤出来,并梳理、提炼、碰撞、升华与传播 … …
客户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继承性与独特性的关系。
文化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实践的锤炼。
方法
专业的调研、访谈、问卷调查与系统的提炼与设计。
注重高层领导经营管理思想总结与客户企业业务实际相结合。
注重集团文化理念的继承性与客户企业的特殊性相结合。
注重文化理念体系的系统表达与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
注重文化推广与落地,注重机制建设与考核评价。
首先,博睿世纪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对自身文化的“梳理、继承、扬弃、创新”的过程。文化建设最终是为了“战略落地”,力争通过文化的力量来使企业战略更具理由,使业务实践更显章法,使员工劳动更富活力。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孤立而简单地起草一本“文化纲要”、“文化手册”或“制度性文件”了事,更不是仅仅写出生动漂亮的文章,朗朗上口的词句,它必须仔细地按战略或结构性整合的要求,演绎出一套“基本价值理念”、“系统做事原则”和“员工行为规范”。它需要持续地指导组织成员转变价值理念,完成系统思考,明确各自在组织中的地位与应有作用,牵引组织成员自觉地为整体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再次,企业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企业的自我成长过程,文化建设要尊重企业的历史与未来选择,符合企业的客观现实与地域特色,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要求,即文化要有“个性”。同时,满足文化的系统结构,从核心层到制度层再到物质层,从使命愿景到议事规则再到行为约定,体现出文化的“普遍性”要求,即文化是有“系统”的。
再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研究总结与实践提升的过程,通过研究使文化更系统、更科学,通过实践使文化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注重“研究”,更注重“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建设过程”比“文化研究本身”的意义更大。文化项目的开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必须由企业来主导,吸引更多的组织成员参与,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提升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或精神境界的过程。
总结
按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的说法“组织以其价值观为成长边界”。我们非常希望把这一“过程”转化为客户企业领导阶层“关心组织成员良心与良知”的教育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主要扮演一种角色,帮助组织成员完成系统思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拓展公司成长上的价值观边界,谋求客户企业在更高精神境界范围内的持续成长。
⑨ 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转载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如有具体问题,可以进行探讨: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建立、完善质量体系一般要经历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具体步骤。 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领导。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领导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此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第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成立以最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第二层次,成立由各职能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领导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突出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职能部门。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职能部门,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目前我国企业现有职能部门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从质量体系的建设角度讲,应强调几个问题: 1.体系文件一般应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正式制订,必要时也可交叉进行。如果前期工作不做,直接编制体系文件就容易产生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弊病; 2.除质量手册需统一组织制订外,其它体系文件应按分工由归口职能部门分别制订,先提出草案,再组织审核,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文件的执行; 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结合本单位的质量职能分配进行。按所选择的质量体系要求,逐个展开为各项质量活动(包括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将质量职能分配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质量活动项目和分配可采用矩阵图的形式表述,质量职能矩阵图也可作为附件附于质量手册之后; 4.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应制订“质量体系文件明细表”,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已编制)、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记录表式收集在一起,与质量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增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项目; 5.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质量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 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 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质量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质量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3.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 4.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
质量体系的审核与评审
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 (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 (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2.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 (1)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体系审核,重点在符合性,在试运行阶段,通常是将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进行; (2)为使问题尽可能地在试运行阶段暴露无遗,除组织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外,还应有广大职工的参与,鼓励他们通过试运行的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 (3)在试运行的每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应正式安排一次审核,以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审核; (4)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 (5)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 (6)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 应当强调,质量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行以完善的,质量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要采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种手段以使质量体系能够保持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