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并购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并购

发布时间:2022-05-08 19:34:27

『壹』 雷亚尔盯住美元是否正确。雷亚尔政策的成本是什么

巴西“雷亚尔方案”盯住美元汇率惨痛的教训!
油价延续大跌 亚洲经济或受提振 国内油价去年以来经验了较为猛烈的动摇,2014年年终至年中,遭到地缘政治要素的冲击,油价涨至每桶110美元以上的高位,但随后遭到供求根本面以及美国页岩油产量添加的影响,一路下滑逾50%。2015年伊始,国内原油价钱依然连续跌势。最新数据显示
QFII新增21家 第四季度受害5只银行股尽赚28亿 据统计,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共有227只A股受到QFII持有,共持股94.12亿股,排名前五的均为银行股,辨别为兴业银行 、北京银行 、华夏银行 、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新年伊始,证监会发布去年11月份的QFII及RQFII名单,
牛市第一浪根本完结 “过山车”暗示后市新风格 近来,A股市场一改此前的单边下跌,开端大幅震荡,玩起了“过山车”。尤其是上周五,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大涨111点至3404.83点,但尾盘呈现百点跳水走势,招致3300点关口失守,多空博弈显著加剧。对此,有剖析人士以为,目前行情仍然处于牛市初期
归集上市公司资金 中国化学工程团体财务公司停业后,团体总部与上市公司公司共用财务公司资金池,财务公司对立对团体及上市公司上司的二级公司进行资金治理。团体上司非上市企业归集至团体资金池;上市公司上司企业归集至上市公司二级资金池。
资金集中治理国内经历自创 目前,伦敦企业多采纳后者展开资金集中治理业务;英国、法国监管当局对企业现金池业务没有专门监管政策和专门的数据报送要求。依据币种不同,现金池可分为单币种现金池、多币种现金池;依据能否跨境,可分为跨境现金池、国际现金池。
P2P资金片面托管就平安了吗? 大面积开展与P2P的协作,安全银行是第一家。要指出的是,据记者核实,安全银行这套P2P资金托管零碎尚未上线,因此没有任何一家P2P平台真正接入安全银行资金托管零碎。
泸州老窖3.5亿贷款异样内鬼再现 疑被合法转移 2015年1月9日晚,泸州老窖再次布告称,公司对全副贷款开展危险排查发现,其在中国工商银行南阳中州支行 (以下简称工行中州支行)等两处贷款存在异样状况,触及金额3.5亿元。
人民币资本名目可兑换新年无望打破 央行日前对新年微观政策以及工作重点定下了基调。在2015年工作义务中,央行不只要持续施行持重的货币政策,还新增了一条稳步推动人民币资本名目可兑换,而在央行旗下外管局的新年工作义务中,口径变成了放慢推动资本名目可兑换。
中国非银金融海内并购提速 寰球猎捕投行险资 非银行类金融资本入境收买次要有两大目的,一是经过收买国内投行助力其投行业务的成熟化、多样化。二是像复星国内一样,进军美国保险业,经过收买保险公司为其在美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美联储延后升息?华尔街仍普遍估计6月初次加息 虽然油价继续暴涨,且仍未见底的迹象,同时12月失业报告中显示薪资创有记载以来最大降幅,然而华尔街顶级银行中的许多经济学家依然置信,美联储(FED)会在2015年6月份初次加息。
2015年市场动摇加大 美国市场吸引力正微弱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美联储无望启动2006年以来首度加息,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则将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国度推动变革的同时正派历着增长速度放缓。
非农令美元多头吃瘪 本周欧美重磅数据恐掀狂澜 虽然美国12月非农失业岗位增幅超出预期且就业率下滑,但薪资不测下滑给原本看下来颇为微弱的失业市场蒙上暗影,美元多头因而蒙受波折。
新玩法来了:投资高收益信誉衔接票据你该懂这些 在汇率双向动摇逐步成为常态的微观背景下,具备长线投资指标的中国投资者在进行寰球资产配置时,曾经能够经过新型QDII产品不便地应用人民币间接投资海内市场,无效躲避汇率动摇带来的潜在危险。
可转债基金新年残局战绩煊赫 最高净值涨逾12% 2015年A股火红残局,“进可攻、退可守”的可转债基金持续分享股市盛宴。1月9日中证转债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可转债基金续连续2014年强势格式,首周收益在基金各细分品类中身先士卒。
中央债清算鉴别装进估算笼子 存量债权总额待定 继走完存量中央政府性债权(下称“中央债”)清算鉴别这步棋后,财政部制订的《中央政府债权归入估算治理暂行方法》(下称《方法》)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这象征着中央债治理开端迈出第二步:将中央债分门别类归入估算治理。
期权时代 你预备好了吗? 千呼万唤始进去,在有数期盼的眼光中,期权这个资本市场的宠儿总算将于2月9日呱呱坠地。
2015年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进入2015年,市场预期的拐点是否呈现,大宗商品将何去何从?
熊市不言底 黑色系难迎春天 2015年,钢铁行业的生活环境难言走出“寒冬”,原资料的上涨之势也还未完结,估计黑色系春节前仍将震荡筑底,但随着明年基建投资升温、微观预期回暖及活动性宽松等利多涌现,有可能发作熊市中的反弹行情。

5月5日,在相当长的历史期间内,巴西经济不断饱受通胀的困扰,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上半期,巴西物价程度飞涨,重大影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固。为了克制通胀、稳固物价,巴西政府制订了 雷亚尔方案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美元作为名义锚,在盯住美元制度下,经过高利率政策完成物价稳固。
雷亚尔方案 无效升高了通胀率,但同时也造成巴西常常账户逆差、国内收支失衡和经济消退,最终酿成以债权危机和货币危机为特色的巴西金融危机。
从上世纪中期开端,巴西政府长期履行出口代替策略,经过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爱护主义的措施,以及外汇市场干涉制度,来爱护国际市场、倒退外国工业。出口代替策略曾获得成效,1968~1974年巴西均匀经济增长率超越10%,被誉为 巴西奇观 。然而,长期施行出口代替也积攒了大量矛盾和成绩。虽然出口代替满足了国际对普通生产品的需要,但对资本品、两头产品和工业原料的需要仍依赖国内市场。多重汇率制度歪曲了外汇市场,添加了普通企业的老本。长期履行贸易爱护主义措施,窒息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出口代替策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度某些本国工业品出口,促成外国无关工业品的消费,逐步在外国市场上以外国产品代替出口品,为外国工业倒退发明无利条件,完成工业化。又称出口代替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倒退策略的产物。普通做法是国度经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激励本国公家资本在外国设立合资或协作形式的企业;或经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形式,进步工业化的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在出口代替策略导向下,巴西政府长期履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了恶性通胀。1981年巴西的通胀率为95.6%,1983年为164.0%,1988年为980.2%。1993年巴西的通胀率超越2000%,惹起了猛烈的社会动荡。1994年7月巴西政府推出了以反通胀为外围,以片面推动经济变革、稳固社会倒退为次要内容的 雷亚尔方案 (Real Plan)。该方案的次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倒退和禁止通货收缩。为稳当起见,政府将雷亚尔方案分为3个阶段施行,即均衡财政收支阶段,施行 实际价值单位 阶段和改换货币阶段。
雷亚尔方案试图盯住美元,并在此根底上,利用高利率政策来克制通胀,完成物价稳固的货币政策指标。雷亚尔方案的施行,确实无效地克制了通胀,使巴西高达四位数的通胀率疾速降落到个位数。雷亚尔方案起作用的机制在于:过后巴西的恶性通货收缩率招致人们对过后的 旧雷亚尔 得到了决心,因而不想持有它,而 新雷亚尔 是以盯住美元为外围的,那象征着 新雷亚尔 相比 旧雷亚尔 更具备可信度,由于它能够转换成美元的价值,相当于货币价值通明化,使其价值有了保证(其实是人们心里上的一种平安感),因而人们情愿持有它。由于人们对 新雷亚尔 持有的决心而升高了通货收缩。由于通货收缩指政府发行的货币超越人们的需要量,假如人们情愿持有此货币,那么发行量与需要量之间的差额就不会很大,更不会招致恶性通货收缩。
但与此同时,因为过后美元汇率正处在贬值通道,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造成巴西雷亚尔继续、大幅高估,进而造成巴西常常账户逆差、国内收支失衡及经济消退。为此,巴西央银延续加息,心愿经过高利率政策阻止国内资本外流,维护国内收支均衡。然而,盯住美元制度使雷亚尔汇率得到了调理国内收支的根本性能,在巴西常常账户逆差一直扩展的状况下,高利率不只没能扭转资本外流和雷亚尔升值的趋向,相同减轻了巴西政府债权的还本付息的累赘,打击了国际公家部门的投资和生产,减轻了经济消退,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巴西的债权危机和货币危机,最初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巴西金融危机。
中国资金治理网(treasurer.org.cn)为您延长浏览:
微观经济学以为,通货收缩率在100%以上时,被称为超级通货收缩。恶性通货收缩是一种超级通货收缩,依照东方学者的定义,当一国当年通货收缩率达到1000%以上时,就称该国处于恶性通货收缩之中。恶性通货收缩(hyperinflation)是一种不能管制的通货收缩,在物价急速下跌的状况恶性通货收缩
下,就使货币很快得到价值。

『贰』 中国有哪些产业被外资控制

惊心动脉,28个主要项目,外资占21个项目。

『叁』 医药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05-2006年中国医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医药产业现状
第一章 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医药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2002—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中国医药各子行业经济对比
一、2002—2005年中国医药各子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国医药各子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国医药各子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国医药各子行业发展指数
第三节 中国医药行业规模经济
一、2002—2005年中国医药大中小企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国医药大中小企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国医药大中小企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国医药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第四节 中国医药各产权经济运行
一、2002—2005年中国医药产权经济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国医药产权经济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国医药产权经济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国医药产权经济发展指数

第二章 医药投资特性与投融环境
第一节 医药行业投资特性研究
一、医药业行业特性
二、医药行业地位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四、医药上下游产业链
五、医药行业壁垒
第二节 2004年医药行业投融资环境研究
一、产业政策
二、市场准入条件
三、行业与市场管理体制
四、相关政策环境
五、行业改革
第三节 医药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一、各子行业投资价值
二、中药类公司最具投资价值
三、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四、医药投资业的五处风险

第三章 我国医药行业热点回顾
第一节 GMP认证分析
一、GMP认证对市场的影响
二、关注中小制药企业GMP认证
三、GMP认证后我国医药行业产能整体过剩情况仍加剧
四、后GMP认证时代的营销走向
五、制药企业将如何巩固和扩大GMP认证成果
第二节 并购热潮分析
一、透视医药企业并购风云
二、医药行业重组的动因、特征和趋势
三、我国医药行业并购浪潮成因及特点分析
四、国际医药企业购并动因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五、2004医药行业再掀并购、重组高潮
六、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主旋律
七、对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的预测分析
第三节 医疗改革分析

第四章 医药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第一节 总体投资情况
一、新建、在建项目数量
二、投资项目的子行业分布
三、资金使用方向
四、投资资金来源
五、投资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六、投资项目完成情况
七、投资效益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一、化学原料药企业项目
二、化学制剂企业项目
三、中药企业项目
四、医疗器械企业项目
五、生物制药企业项目

第二部分 全球医药市场分析
第五章 全球及其主要地区市场规模情况
第一节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情况
一、2002—2005年医药全球市场规模发展情况
二、2002—2005年全球医药市场分地区销售情况
三、2002—2005全球主要治疗种类排名及其销售情况
四、2002—2005全球畅销处方药销售额及其增长情况分析
五、2001~2002年全球十三大药品市场销售情况(分国别)
六、2003年及其以后新药开发动向
第二节 世界非处方药转换市场分析
一、Rx向OTC转换的总体趋势
二、Rx向OTC转换的驱动力
三、Rx向OTC转换的安全机制
第三节 美国医药业现状分析
一、美国医药市场总体状况
二、美国医药市场现状分析
三、美国现代医药零售管理
第四节 日本
一、日本医药市场总体概况
二、日本汉方药材生产概况
三、日本医药市场的国际化变局
第五节 欧洲
一、欧洲医药市场概况
二、医疗管理制度美欧的差异性分析
三、欧洲医药市场分析

第六章 全球医药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医药领先企业总体情况分析
一、2003—2005年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二、研发投入情况分析
第二节 辉瑞制药2003—2005年经营情况
一、2003—2005年总体销售情况
二、主要产品2003—2005年销售情况
三、新产品研发及其上市情况分析
四、企业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三节 罗氏制药2003—2005年经营
第四节 百事美施贵宝2003—2005年经营
第五节 瑞士诺华制药2003—2005年经营
第六节 默克制药2003—2005年经营
第七节 葛兰素史克2003—2005年经营
第八节 印度南星制药2003—2005年经营
第九节 世界主要生物制药公司2003—2005年经营情况

第七章 全球医药研发状况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医药研发情况分析
一、世界医药开发研究现状分析
二、世界医药开发研究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全球已经过期及即将过期的专利药物情况分析
一、专利已过期或将过期的专利药
二、1998—2007年全球过期专利畅销药物情况
三、全球抗病毒药物研发情况

第三部分 化学制药产业
第八章 化学原料药产业
第一节 化学原料药总体运行情况
一、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行业发展指数
第二节 化学原料药规模经济
一、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大中小企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大中小企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大中小企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第三节 化学原料药产权经济
一、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产权经济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产权经济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产权经济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化学原料药产权经济发展指数
第四节 化学原料药产量情况分析
一、2002—2005年产量增长情况
二、2004—2005年化学料药分月变动情况
三、化学原料药主要地区产量情况
第五节 化学原料药主要地区运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河北地区化学原料药产业运行情况
三、浙江地区化学原料药产业运行情况
四、山东地区化学原料药产业运行情况
五、黑龙江地区化学原料药产业运行情况
六、江苏地区化学原料药产业运行情况
七、天津地区化学原料药产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化学原料药领先企业运行情况
一、2003—2005年化学原料药前十家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二、2003—2005年化学原料药前100家企情况分析
第七节 中国化学原料药外贸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2002—2005年进口情况
三、2002—2005年出口情况
四、化学原料药出口问题
五、化学原料药外贸政策

第九章 化学制剂产业运行
第一节 化学制剂总体运行情况
一、2002—2005年化学制剂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化学制剂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化学制剂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化学制剂行业发展指数
第二节 化学制剂规模经济
一、2002—2005年化学制剂大中小企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化学制剂大中小企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化学制剂大中小企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化学制剂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第三节 化学制剂产权经济
一、2002—2005年化学制剂产权经济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化学制剂产权经济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化学制剂产权经济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化学制剂产权经济发展指数
第四节 化学制剂产量情况
一、2002—2005年产量增长情况
二、2004—2005年化学料药分月变动情况
三、化学制剂主要地区产量情况
第五节 化学制剂主要地区运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江苏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三、广东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四、上海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五、浙江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六、陕西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七、北京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八、山东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九、河南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十、四川地区化学制剂产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化学制剂领先企业运行情况
一、2003—2005年化学制剂前十家企业运行情况
二、2003—2005年化学制剂前100家企情况分析
第七节 中国化学制剂外贸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2002—2005年进口情况
三、2002—2005年出口情况
四、化学制剂出口问题
五、化学制剂外贸政策

第四部分 中药产业
第十章 中药饮片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中药饮片总体运行情况
一、2002—2005年中药饮片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药饮片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药饮片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中药饮片规模经济
一、2002—2005年中药饮片大中小企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药饮片大中小企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药饮片大中小企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药饮片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第三节 中药饮片产权经济
一、2002—2005年中药饮片产权经济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药饮片产权经济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药饮片产权经济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药饮片产权经济发展指数
第四节 中药饮片产量情况
一、2002—2005年产量增长情况
二、2004—2005年化学料药分月变动情况
三、中药饮片主要地区产量情况
第五节 中药饮片主要地区运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广东地区
三、广西地区
四、四川地区
五、江苏地区
六、吉林地区
七、浙江地区
第六节 中药饮片领先企业运行情况
一、2003—2005年中药饮片前十家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二、2003—2005年中药饮片前100家企情况分析

第十一章 中成药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中成药总体运行情况
一、2002—2005年中成药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成药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成药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成药行业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中成药规模经济
一、2002—2005年中成药大中小企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成药大中小企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成药大中小企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成药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第三节 中成药产权经济
一、2002—2005年中成药产权经济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中成药产权经济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中成药产权经济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中成药产权经济发展指数
第四节 中成药产量情况分析
一、2002—2005年产量增长情况
二、2004—2005年化学料药分月变动情况
三、中成药主要地区产量情况
第五节 中成药主要地区运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
二、广东地区
三、吉林地区
四、江西地区
五、贵州地区
六、山东地区
七、四川地区
八、浙江地区
九、天津地区
十、北京地区
第六节 中成药领先企业运行情况
一、2003—2005年中成药前十家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二、2003—2005年中成药前100家企情况分析

第十二章 中药外贸及优劣势分析
第一节 中药与中药材进出口情况
一、中药与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二、中药与中药材进出口2003—2005年情况综述
第二节 中药产业优劣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药产业行业政策分析
二、中医药行业技术分析
三、中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四、中药行业现存问题分析
五、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部分 生物制药产业
第十三章 世界生物制药产业
第一节 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
第二节 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公司情况
第三节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趋势
一、全球预测
二、国际市场现在和将来销售最好的生物药物
三、近期(2002年来)将投产和正在开发的畅销药
第四节 美国生物制药产业情况
一、美国生物技术业2003年重现上扬
二、备受资本追捧生物技术公司成了暴发户
第五节 日本生物医药业
一、日本生物制药业情况
二、日本生物技术产业远期规模
三、日本蛋白质结构方面的成就
第六节 德国生物制药产业情况
第七节 世界主要生物制药产品市场状况
一、总体情况分析
二、世界基因工程药物产业情况分析
三、2002-2010年全球治疗性蛋白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十四章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分析
第一节 生物制药总体运行情况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药行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药行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药行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指数
第二节 生物制药规模经济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药大中小企业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药大中小企业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药大中小企业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药大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第三节 生物制药产权经济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药产权经济盈亏情况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药产权经济产销情况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药产权经济效益情况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药产权经济发展指数
第四节 生物制药产业各地区发展情况
一、地区经济对比情况
二、湖北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三、浙江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四、山东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五、上海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六、广东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七、北京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八、天津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九、江苏生物制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十五章 中国生物制药细分市场
第一节 主要产品总体销售情况分析
一、主要生物药品销售情况
二、基因工程药物研制开发情况
第二节 国内干扰素市场产销状况
一、我们生产干扰素的主要种类
二、市场空间大
三、竞争日趋激烈
四、成长尚需时日
五、目前生产干扰素的上市公司
第三节 疫苗市场
一、我国疫苗市场蕴藏巨大商机
二、我国疫苗生产企业现状
三、流感疫苗市场情况
四、乙肝疫苗市场
第四节 其他细分市场情况
一、人血白蛋白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
三、白介素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人生长激素
六、胰岛素

第十六章 中国生物制药领先企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生物制药领先企业排名情况
一、2004年生物制药销售收入排序前10家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情况
二、国家统计局2004年生物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前200名企业
三、国家统计局的生物制药企业按利润前200名企业
四、国家经贸委监测生物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前100家企业
第二节 中国生物制药上市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十七章 生物制药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一节 生物制药2004年主要产品进口情况
第二节 生物制药2004年主要产品出口情况
一、出口总量情况 390
二、主要产品出口国家、数量、金额情况

第六部分 医药终端市场分析
第十八章 消费者分析
第一节 消费者基本状况
一、全国各地区城乡人口构成
二、全国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节 药品消费结构分析
一、城乡消费结构
二、中国农村药品市场
三、国产药与进口药、合资药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 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
一、消费者购药心理分析
二、消费者对中西药的选择
三、病患就医习惯
第四节 消费者常备药品
一、家庭常备三大药品
二、常备药品的购买渠道
第五节 疾病发病模式变化
一、21世纪全球发病模式的变化
二、中国人口疾病发病模式

第十九章 医药市场销售渠道状况
第一节 医药销售渠道现状
一、医药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
二、药品零售业的现状
三、实现医药零售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运作者
四、医药批发市场分析
五、中国药品零售应对挑战
第二节 我国医疗服务现状
一、产业组织分析
二、医疗服务现状
第三节 医药连锁经营现状
一、医药连锁经营概况
二、美国连锁零售药店经营模式
三、医药连锁配送社会化
四、医药连锁经营分析

第二十章 医院用药主要药品细分市场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医院用药
一、抗生素各主要种类总体情况概述
二、大环内酯类药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三、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表现突出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青霉素类药物全国医院销售分析
第三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医院用药分析
一、医药用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二、国内厂家——市场份额重新分配
三、市场份额——国药上升洋药下降
第四节 万古霉素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一、万古霉素总用药金额状况
二、万古霉素分城市用药情况
三、万古霉素生产厂商销售现状
四、国产与进口比重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医院市场分析
第六节 头孢类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第七节 喹诺酮类药重点品种分析
一、左氧氟沙星
二、环丙沙星
三、氧氟沙星
四、氟罗沙星
五、诺氟沙星
六、加替沙星
第七节 全身用激素类药物医院用药情况分析
第八节 秘治疗药物医院用药情况
第九节 消化系统用药医院市场
第十节 呼吸系统用药市场
一、2002年我国医院市场呼吸系统用药走势
二、医院市场呼吸系统用药类别分析
三、主要品种市场情况
四、呼吸系统用药零售市场情况分析
五、哮喘病用药市场分析
第十一节 2003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一、2003年总体情况
二、市场特点
三、具体品牌分析
四、2002年市场情况分析
第十二节 眼科用药市场分析
第十三节 我国主要城市植物生物碱类抗肿瘤药市场

『肆』 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建筑业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所驱动。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影响,短期内建筑业增长有所放缓,但从长期看,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期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筑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受宏观调控、建材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建筑业成本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关注细分的铁路建设行业。中国经济总量庞大,行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国家从宏观总量层面实施经济调控,但对于那些总体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瓶颈行业,国家将会加大政策扶持。从目前看,我国铁路运输及铁路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将对公司利润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一、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02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675.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亿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亿元。

(1)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我们对1995年—2007年的GDP与建筑业的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高度相关,相关度达0.9985。回归分析显示,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4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建筑业总产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我们同样采用1995年—2007年的数据,以FAI作为解释变量,建筑业总产值为被解释量,两者的散点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89。回归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4.3亿元。

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是行业发展的具体驱动力量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征途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通常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要经历将近30年的建设时期才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处于建设中前期阶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据世界银行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通车里程,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即便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业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将计划投入3.8万亿人民币用于交通基建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73%。

(2)房地产建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据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两个点以上,同时增加1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需求3.2亿平方米。

预计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中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

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主要市场。

二、建筑业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季度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有升,增速为25.9%,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但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投资增速将会逐步放缓。1-4月,我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保持。我国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数据显示,“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有所降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通过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成本上升给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变数

(1)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10月份开始,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2月份以来,铁矿石涨价65%,建筑钢材价格较2007年涨幅明显。受雪灾的影响,我国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水泥产量为1.4亿吨,同比下降2.80%,供给的减少导致水泥价格的上涨。2008年,我国建筑原材料上涨的局面不断加剧,春节以来国内建筑材料的涨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去年同期增长8.2%,涨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创下三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2%,汽油、柴油、原煤价格分别上涨11.0%、11.8%、24.1%,能源价格涨幅突出。煤炭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 50%,铁矿石和煤炭构成了建筑钢材生产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使建筑材料价格涨幅不断增加。

(2)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建筑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劳动法》开始实施,增加了建筑企业用工的隐性成本。

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物价增长、通胀水平提高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3)建筑企业议价能力较低,成本上涨必将减少行业利润。

建筑企业施工总成本中原材料约占50%-60%,人工成本约占5%-10%,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对于建筑行业利润有很大影响。虽然目前开口合同在建筑行业占主流地位,建筑企业有一定的二次议价能力,但建筑业的上游建材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建筑业下游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生存在两者之间的建筑企业,其利润降低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铁路建设行业机会凸显

(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为发展重点。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借鉴美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发展的重点,而对铁路建设投资相对不足,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铁路运力明显不足。为了解决我国铁路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加大了铁路投资力度,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3.8万亿,比“十五”期间增长73%。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的投资预算为1.25万亿,相当于“十五”计划的四倍多。《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将新建17,000公里铁路线,包括7,000公里客运铁路专线;将8,000公里现有铁路升级提速;将15,000公里铁路线升级为电气化铁路;将国内高速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将国内铁路网络的营业总里程延长到90,000公里。

(三)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有所提高

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空前高涨,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2.75亿元,较2005年增长76.4%,2007年完成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高达1,772.1亿元,较2006年增长14.1%。

我国铁路投资规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长后,投资增速有所减缓。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2006-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12,500亿,年均投资2,500亿,当前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铁道部披露,今年我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虽然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有所减缓,但未来几年铁路投资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铁路投资资金不足的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局面仍将延续。

『伍』 世界各国工程建筑行业排名,

美国《化学周刊》日前公布了2014年度全球工程建设公司(E&C)的最新排名,32家公司金榜题名,入围企业2013年的总销售收入增长3%,与2012年11.4%的增速相比显著下降。
2013年,E&C企业在油气加工及石化、化工、采矿、金属加工领域的销售额是此次公布的榜单的排名依据。三菱重工、贝克特尔等国际著名的E&C公司由于没能提供油气加工及相关行业的销售数据,没有入围排行榜。
美国福陆公司成功卫冕
榜单显示,美国福陆公司连续第二年成为陆上油气和相关市场的“老大”,2013年该公司油气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0.9%,远超同类公司的平均增速。
排名明显上升的是法国德希尼布,从第9升至第4。其2013年陆上油气及相关市场销售收入比上年大幅增长30.4%,主要原因是2012年8月该公司收购了石韦工艺技术公司。此外,CB&I公司的排名从第15升至第10,2013年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5.6%,主要原因是其2013年收购了绍尔集团。
排名明显下降的是塞班、Maire Tecnimont等两家意大利公司。究其原因,塞班的陆上油气和相关市场销售收入比上年下降18.8%,意大利Maire Tecnimont公司的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23.3亿美元大幅降至2013年的17.4亿美元。多数分析师预测,塞班面临的困境将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未来业务收入或继续下降。
中国公司受益于煤化工
今年,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CNCEC)和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分列排行榜第2、第3位。其中,CNCEC的销售收入达99.7亿美元,增速达16.2%;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销售收入达70.4亿美元,排名比去年上升3名,销售收入增速达15.3%。此外,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排名第19位,该企业油气相关业务销售收入增速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主要原因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大幅增加。
有分析认为,中国公司受益于蓬勃发展的煤化工产业。2013年,煤化工项目成为中国境内的亮点,以人民币为衡量单位计算,中国煤化工项目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80%。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已增加了在煤气化和液化、合成气制天然气、合成气制甲醇、合成气制乙二醇和甲醇制烯烃等方面的技术设备,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IHS化学副总裁马克·埃拉莫表示,到2017年,中国40%的烯烃产量是非常规技术成功应用带来的——这一比例是当前比例的两倍。
韩国公司大多严重亏损
榜单上,韩国工程建设公司表现较差,包括三星工程、韩国大林、韩国大宇、GS工程和SK工程等。它们是韩国主要的工程建设公司,2013年均严重亏损。其中,三星工程营业亏损1.03万亿韩元(9.4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其过去几年获得的项目利润低。该公司亏损较严重的项目是2011年初获得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弗里波特氯碱项目。该项目由于成本超支延期至2014年3月才开始商业生产,此前它曾被视为意义非凡的工程——三星工程凭借它成为首家通过投标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韩国工程公司。韩国大林2013年的营业利润下跌92%,陷入亏损境地,主要原因是其所属沙特Shoaiba电厂项目、萨达尔石化项目和科威特液化石油气项目的成本大幅增加。现代工程和建设公司2013年的利润比上年小幅增加,成为这一年韩国唯一的业绩增长的主要工程企业。
总之,在经过2011年~2012年的大发展之后,2013年韩国工程建设公司在油气相关市场的销售收入纷纷下降。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公司业绩下降的原因是2009年~2012年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化,当时多数合同(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合同)都是在“大幅砍下”利润的情况下获得的。
欧洲公司继续丢失市场
欧洲工程公司在2013年继续失去本来拥有的市场份额。
此次上榜的8家欧洲企业,在油气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按美元计价的衡量方式下,只增长了0.3%;按欧元和英镑等当地货币计价来衡量,则比上年下降3.5%。欧洲工程公司在全球油气相关业务工程建设市场所占的份额从2012年的26.4%降至2013年的24.9%。
德希尼布是欧洲工程公司中业绩表现最好的公司,2013年其在油气相关业务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0.4%,不过该公司没有透露来自2012年收购的石韦公司的销售收入。德国林德公司旗下的工程建设技术集团也表现较好,2013年按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增长16%,达38.2亿美元。
并购交易活跃是较大亮点
并购仍然是工程建设行业的亮点。2013年工程建设市场最大的并购交易是CB&I斥资33亿美元收购绍尔集团。
2014年,工程建设市场的并购活性增强。英国AMEC公司1月斥资20亿英镑(31.3亿美元)收购老牌工程建设公司福斯特惠勒公司,该交易已在11月完成。AMEC收购福斯特惠勒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液化天然气和页岩气等

『陆』 中信建投蜻蜓点金晚9点能上网查看自己股票吗,输入密码不成是怎回事

一般在结算时间登录是登不了的,可以换个时间再试试,结算时间一般是下午4点到9点左右,如果密码没错换个时间就可以查看了

『柒』 人力资源重组的详细内容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大多数中国企业已经走完了产品经营阶段,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开始逐步进入资本运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活动。而近几年国务院实施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更是推动了各产业内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热潮。但是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还远不够成熟,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及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并购重组后往往管理控制不到位,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一些国企合并重组后没有真正形成一体化管理,甚至 “集而不团 ”,造成严重的内耗。
并购重组后人力资源管控存在的问题
形式上收购一个企业容易,但在管理上要让两个企业融合在一起并不容易。企业在并购时一般都非常注重财务结构与规划、并购后的商机与获利率、对相关法律程序的了解等,但却往往忽略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重要因素。事实上,企业并购首先冲击到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在并购失败的案例中 85%的CEO承认人力资源整合失败是造成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并购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各不相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必然带来一系列的人力资源问题。
1.重资产轻人力资源重组
企业并购重组特别是国有企业重组一般伴随着大规模的资产转让与人员安置。为了顺利实施并购重组方案,管理层往往更关注企业并购带来的市场、法律、财务以及企业运作方面的问题,对资产重组、资产评估、股权设计和职工安置相当重视,而对新公司的人力资源重组规划则一笔带过,或将重组后的人力资源工作等同于安置职工。这种只重并购不重整合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没有对原国企的核心人才进行识别,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规划,造成核心人才流失,给重组后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先重组后设计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一般分成两大类型,政府主导型并购重组和市场驱动型并购重组。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特性,很多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并购重组缺乏充分的规划和科学的决策,往往是并购重组的消息已经昭告天下,但重组的实际行动方案还在设计之中。先重组后设计、边重组边设计的操作方式往往会带来很多遗留问题,特别是很多缺乏系统设计的“过渡方案 ”,给重组后新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多混乱。
3.人力资源制度差异
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购双方的人力资源制度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异。而人力资源整合会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如薪酬、绩效考核、福利、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双方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就存在如何确立新制度的问题,如果双方的制度没有很好地融合而各自独立的话,就会使管理出现混乱,导致合并重组后的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达不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整合时,有些国企对被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薪酬、绩效等制度强行改动,结果造成被并购企业员工采取抵制变化或消极应付变化、被动工作的行为。
4.文化冲突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文化不会随着并购立即消失,它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文化差异是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的一块“很难啃的骨头 ”。并购双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企业忽视了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并购的失败。特别是企业强强联合时,如果不能实现文化融合,原有的企业文化都继续保持强势,就有可能成为重组后企业中的非组织文化,从而导致重组后的企业决策不畅、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沟通堵塞、冲突时有发生,员工积极性低。
5.管理人员重组问题
国企重组后必然会面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组问题,集团派出人员还是原有管理层留任或者外聘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如果重组后管理层中缺乏被并购企业的原有主管人员,易导致并购后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受阻和决策延缓等非常不利的结果。
另外,国有企业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按资排辈等现象在重组后仍然存在,重组后选派管理人员时如果不能做到因事择人,就会出现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
并购重组后人力资源管控对策分析
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
1.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集团企业重组后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指,以重组后的集团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点,从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的“质”和“量”入手,评估目前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否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需要;预测未来对人力资源质和量的需求,通过对未来需求的预测与目前人力资源质量的比较,分析出其中的差距,并实施各项规划,达成未来集团企业人力资源质量需求与供给一致的管理过程。
重组后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组后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为了实现重组目标,应该制定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另外,由于国企的特殊背景,重组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新岗位的员工如何通过培训重新上岗,如何妥善安置以打造国有企业和谐文化的良好氛围,也是企业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这些都必须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来进行统筹安排。
2.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应根据集团战略的定位、行业特征、商业模式、管理水平、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管控模式,集团管控模式又决定了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才能最大化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3.选择正确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根据对我国人力资源管控现状的总结,认为兼并重组后的集团化企业有三种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财务管控型。具体如图1所示。
全面管理型:即重组后对整个集团各级子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海信集团就是这种模式,所有人力资源由海信集团人力资源部统一调配,各级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受总部的约束,只有执行权。根据海信的管理理念,只有从集团的高度,结合产业变革、结构调整、职能调整等进行人员的统一调配,才能充分发挥集团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
监管型:重组后集团总部只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与监督执行,宏观调控集团人力资源,将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权赋予各子公司,各子公司可以在集团统一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政策与制度。中国建设总公司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都属于这种管控模式。
分散管理型:在这种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的管理按业务与集团关系紧密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中粮集团便属于典型的分散管理型,它拥有中粮贸易、中国粮油、中国食品等九家下属单位,各下属单位又有若干业务单元,有些采取集权管理,有些则采用分权管理。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素质技能管理等可以集权管理,由集团总部统一规划实施。对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考勤休假管理等可以分权管理,给成员单位一定的个性化管理权限。
4.正确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
不同的管控模式决定了双方在人力资源管控中有不同的职责,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的界定要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的完善程度。被并购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可以由集团外派,也可以企业自身产生,但专业管理输入端归口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不同的管控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手段也会不同。一般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的职能定位有全面管理中心、监管中心、服务中心三种功能,如图2所示。
5.选任好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
企业并购重组后,为快速有效地度过动荡期,应尽快确定被并购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在选择被并购企业主管人员时,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留用原主管人员,二是集团派出人员接管,再者就是从外部市场招聘。从社会上招聘成本较高,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选派主管人员时应坚持互补原则,一方面并购企业将关键人才输送到被并购企业,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发挥被并购企业原有人才的作用,这既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同时也减少了员工对外来文化的抵触情绪。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评,留用部分原企业优秀主管人员,落实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享有的主要经营者的任免权。在派出人员时企业应把握好“ 宽度”和“深度”。
一般来说,在全面管理型集团管控模式中,集团公司比较倾向于派出人员管理机制,如中粮集团的中高层多为总部的派出人员。监管型管控模式下更适合原有企业管理层留任。如中国铝业公司在焦作万方并购重组过程中,董事长、总经理都没换,还是原有的一班人马。共同的企业愿景再加上集团公司的信任,原有管理层逐步接受了中铝公司的管理文化,自觉地把自己的企业融入到中铝公司整个管理过程当中。中铝集团公司还针对原有管理人员定时举办了培训,大大地促进了这家分公司的员工快速进入中国铝业公司管理文化中来。
6.建立全面的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
重组后的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战略目标设定全面的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在双方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以综合两种制度的优点建立新的绩效考核机制,切不可对被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薪酬、绩效等制度强行改动,如果新的薪酬标准比原来降低了,这样就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满。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国企的物质激励要更倾向于那些核心员工和绩效高的员工,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分配制度,使核心员工得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待遇,如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实践证明,员工在他们的心理契约中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更包括高度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制定激励方案时,除了要利用物质激励手段,还要充分尊重核心员工,重视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要信任核心员工,给予他们充分的授权;建立多种晋升渠道,为核心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另外,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整合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非常重要,实施全面的薪酬管理,是实现对高管进行全面激励和有效管理的最优模式。针对大型集团企业高管激励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集团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模式(图3)。
7.融合企业文化,创造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文化是企业实现愿景、创造价值的重要辅助工具,运用什么样的文化战略对并购后的企业的管控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文化整合的任务就是找出公司文化的差异与相同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重塑或延伸。行业的差异和原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是决定文化融合方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当发起并购的企业具有强势的文化时,企业文化会直接传播到被并购的企业。比如说纵向并购,一般是强势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比较适用于直接传播式的文化整合。当两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特别是横向并购(同业竞争者并购)时,就需要对合并后的企业文化进行重塑和一定程度的延伸,整合双方最好的,形成新文化。如2008年济钢和莱钢联合重组,两者是强强联合,不存在文化上的优势和劣势,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做简单的加减法。
文化整合首先要调查分析各企业的原有文化从中提炼出核心价值观,找出可能有利于重组后的企业发展和可能阻碍企业发展的文化因素,据此确定整合的可能性与整合程度。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吸收原企业文化的精髓、剔除原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后,形成新的、被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
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加强沟通,增加员工对新公司的认同感,使其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并购重组前期,公司应让员工清楚整个并购的大致情形,消除员工的顾虑。在并购后,积极听取广大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逐步达到管理上的融合。
8.借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重组后的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不仅使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战略性思考,还搭建起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将人力资源管理链上的不同角色联系起来,真正实现
企业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以提高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益。根据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不同,E-HR系统有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模式三种实施方案相应对。
集中式:对于运营管控型的集团企业,总部集中存储各子公司的人员数据库,子公司不设人员数据库。集中式应用是一种基本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数据集中存储,各层分支机构数据及时更新。
分布式:分布式模式中各子公司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人力资源数据分开存储,各自在本地维护自己的数据,集团总部可以根据对下属企业管理力度的不同,要求其定期将必要数据传递到上级企业的数据库中,供集团领导分析决策,以达到集团管理的目标。这种E-HR模式比较适合战略管控型的企业。
混合模式:混合式模式就是对于集团企业中网络条件具备、管理力度强、人员简单的子公司采用集中式管理,数据集中存储在集团总部;而对于集团企业中网络条件不具备、管理力度弱、人员复杂的下属企业采用分布式管理,定期将分布存储的数据汇总,供集团总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和决策分析。这一模式适用于分散管理型的集团公司。
由并购重组到整合再到管控,企业管理实现了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其效果直接决定了并购企业的命运。只有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策略,才能使双方在制度、管理和文化上协同运作,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实现并购重组既定目标。

『捌』 即将摘帽概念一览:谁是下一个亚星化学

化工概念一览
1、磷化工:

兴发集团: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精细磷酸盐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矿电磷一体化”产业链的精细磷化工企业。现拥有工业级、食品级、牙膏级、饲料级等系列产品70多个,年生产能力近百万吨,主导产品出口亚、欧、美、非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500强企业宝洁、陶氏、联合利华等国际化工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拥有1.3亿吨磷矿石储量,且在不断增加。公司实现无机磷化工产业改造与升级的同时,将向有机磷化工、硅化工、盐化工和硫化工拓展,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金正大:
2011年8月公司签订投资59.6亿元(预估)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发展磷复肥及相关磷化工产业。计划用一期项目投资预估约36亿元,开工后3年内建成。二期项目投资预估约23.6亿元,待一期工程投产后视情况安排建设进度,预计开工后两年内建成。初步规划项目建设规模为6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磷酸二氢钙、6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20万吨/年磷酸二氢钾及其他磷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建成后,公司将实现磷矿资源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13年1月,贵州金正大以9784.37万元收购瓮安县磷化公司34%股权。该公司注册资本2564万元,经营范围为磷矿资源的开发及销售。磷矿是公司主营产品磷元素的主要原料,本次收购可延长产业链。
中国宝安: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宝安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乙方")与保康县人民政府(简称"甲方")于2012年5月25日签订了《产业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乙方计划在保康县投资磷产业,拟选择已建成或在建磷化工企业作为切入点,推动磷产业平台建设和发展.第二,乙方拟通过新设投资,产业并购,资本运营等方式,分期投入10至15亿元进行磷矿产业投资.第三,甲方为乙方在保康县投资在工业用地,渣场配套,环保指标,税收政策,地方规费,项目立项,公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乙方全力支持和最大优惠.针对磷矿配额,中国宝安表示,在框架协议中,保康县人民政府没有就配置磷矿资源的具体数量作出承诺.对于框架协议的有效期,中国宝安称,双方在90日内未达成正式投资协议的,框架协议自动废止,公司目前尚未与对方签订正式投资协议.

2、盐化工:

兰太实业:
兰太实业是集制盐、盐化工、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于一体,横跨内蒙古、青海、江西、山东等四省(区)六地的大型上市企业,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公司是国内甚至全球最大的金属钠生产厂家,该产品具有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技术和质量最好的特点。公司以其优异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自治区自主创新企业50强”、“自治区用户满意企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企业”等,被冠以“沙漠明珠”之美誉。
云南盐化:
云南盐化是云南省内最大的食盐、工业盐和氯碱生产企业,也是云南省唯一具有食盐生产、批发许可证企业。公司坚持“盐为基础、盐化结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盐矿资源,大力发展盐和盐化工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扩大经营规模,丰富产品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开拓国内外产品市场,培育成本领先优势,把公司打造成为一个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优秀盐和盐化工企业。
双环科技:双环科技主要生产销售纯碱、氯化铵及盐化工系列产品、氯甲烷系列产品、氯化聚乙烯系列产品,承担与盐化工行业相关的科研、设计及新产品开发、设备制造项目,随着公司油改煤装置的完成投产及50万吨/年盐硝联产技改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有望真正实现盐化工产业链的完整打造。
湖北宜化:
湖北宜化扩建氯碱、新建电石、联碱等项目也将建成投产,始终坚持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思路进行原料和产品结构调整,已形成煤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公司新增10万吨PVC和5万吨烧碱,与之配套的20万吨电石项目届时也会建成投产,公司的另一盐化工项目——60万吨联碱也会在07年10月份建成投产。

3、煤炭化工:

杭氧股份:
杭氧股份的主营是气体分离设备,这是煤化工的必须设备。公司03年进入气体化工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体系了。
广汇能源:
广汇能源的主要业务结构已经基本完成全方位进入能源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多元化、一体化的清洁产业链已日渐清晰,哈密煤化工项目将于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年产4.9亿方LNG/120万吨甲醇开始贡献利润。吉木乃LNG 项目可能在2012年10月投产。
中国化学:
中国化学是煤化工工程建设龙头企业,国内煤化工工程领域龙头位置不可动摇。
赤天化:
赤天化的煤化工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有水有煤。贵州水资源丰富,公司煤化工项目占据水源先机,公司持股49%的槐子煤矿,年产能60万吨,可解决煤化工项目1/3的原煤供应, 是煤化工项目成本大幅下降。控股子公司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15万吨二甲醚煤化工项目,于2011年12月6日生产出合成氨、甲醇、二甲醚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
海陆重工:
海陆重工是新型煤化工领域压力容器金牌供应商,公司受益新型煤化工项目招标启动,12年获得宁煤二期与潞安集团超限设备订单7.2亿元;目前发改委通过了15个示范项目共7000亿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其中压力容器占总投资比重15-20%,随着招标进行,市场需求放量可期;另一方面公司新产品线投产,目前已经具备年生产能力5亿元,压力容器放量是确定性事件。
中南重工:
中南重工同为压力容器企业,与海陆重工一样受益于煤化工的重启招标。
远兴能源:
公司制甲醇竞争力强,并且握有6亿吨煤炭储量。煤化工能力容易显现。
丹化科技:
公司控股子公司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出资50%成立的合营公司永金化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河南相继成立了五个全资项目子公司,分别建设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其中位于河南安阳的安阳永金化工有限公司的乙二醇项目自2011年9月开工建设,于2012年10月实现机械竣工。近期,该项目已打通全流程工艺,并试产出乙二醇产品。公司本次已经解决了煤制乙二醇的核心技术问题,工艺工业化初步完成,作为第一个由我国首先突破工业化的重大技术,在整个化工行业都有较高意义。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玖』 中国电力方面的央企有哪些

中国电力方面的央企主要有15家,名单分别为:

1、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2、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8、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0、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11、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2、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3、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4、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15、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并购扩展阅读:

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二是由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管理的中央企业,属于金融行业,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中央企业。狭义的中央企业: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一共有97家。名单分别为:

1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5、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8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9、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4、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6、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7、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18、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19、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21、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23、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2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6、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7、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8、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29、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0、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1、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32、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33、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4、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35、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36、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7、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8、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39、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

40、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1、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42、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3、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4、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45、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6、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47、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48、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49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50、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1、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2、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3、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54、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5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56、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

57、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8、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59、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0、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61、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62、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63、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4、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5、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66、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7、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68、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

69、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70、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71、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2、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3、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4、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75、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

76、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77、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78、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

79、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80、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8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82、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3、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4、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

85、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86、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7、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8、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9、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90、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91、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92、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93、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94、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95、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96、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97、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又被称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而同属电力央企的华润电力、国华电力、国投电力、中国广核集团又被称为“四小豪门”。在经营效益方面,“四小豪门”已经超过五大电力集团。

『拾』 中信建投的公司业务

股票承销及财务顾问业务 中信建投证券股票承销及财务顾问业务,致力于为国内各类企业的改制、并购重组及权益类融资活动提供从方案设计到发行定价与承销的全过程专业化服务。目前主要开展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各种类型再融资的保荐承销及上市推荐业务,并为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改制、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财务顾问服务。
2009年,公司完成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单IPO项目;完成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单股权再融资项目;完成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联综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5单公司债券主承销项目。其中,中国国旅作为公司完成的首家央企IPO项目,成为当年上市首日市场表现最佳的中央企业;华谊兄弟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内容上市的传媒娱乐企业,在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中创造出机构认购家数第一、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量第一、动态发行市盈率第一、首日开盘涨幅第一等多个市场第一。
2009年,公司股票主承销项目筹资金额达162.88亿元,主承销金额和家数位居同业第4名和第7名,其中IPO项目的主承销金额和家数分别位居同业第3名和第4名,公司债主承销家数位居同业第3名。四年来,公司共完成30单股票和公司债券主承销项目及48单财务顾问项目,筹资金额达503.82亿元。
资本市场部中信建投证券资本市场部,负责组织协调公司投资银行部、债券承销部、债券销售交易部、机构业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股票、债券融资项目的发行承销,承担制定发行方案、评估企业价值、控制承销风险、组建承销团、路演推介、询价定价、簿记配售等功能,促进公司证券承销业务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2009年,资本市场部成功组织实施了公司承做的全部9单股票主承销项目和20单债券主承销项目的发行工作,独立完成了11单股票副主承销和分销项目与25单债券副主承销和分销项目。
资本市场部自成立以来累计组织实施了包括北京银行IPO、葛洲坝分离交易可转债、隧道股份配股在内的21单股票主承销项目的发行工作;组织实施了包括北京国资中心债、北京地铁企业债、大连银行次级债等在内的29单债券主承销项目的发行工作。此外,还承做股票副主承销和分销项目48单,承做债券副主承销和分销项目71单。
为使客户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综合服务,资本市场部还着力加强对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数据统计、形势分析和新融资工具与新金融产品的全面深入研究,竭诚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咨询服务。
债券承销业务中信建投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致力于为债券融资企业提供从方案设计、债券定价、组织发行到债券销售的全过程专业化优质服务。公司目前主要开展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次级债、企业债、可转换债等固定收益产品的承销,创新固定收益产品的设计、开发等业务。 2009年,公司把握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重庆市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株州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大连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13单企业债券主承销项目;完成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单次级债券主承销项目。其中,大连中小企业债是中国银监会叫停商业银行为企业债券提供担保后第一只获批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有益尝试;龙湖地产债作为首家非上市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09年,公司债券承销业务的优势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公司债券主承销项目筹资金额达601.05亿元,其中企业债券主承销家数位居同业第4名,企业债券主承销金额位居同业第6名。四年来,公司共完成31单企业债券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达921.05亿元。
经纪代理业务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秉持“服务创造价值,诚信赢得客户”的经营理念,通过覆盖全国20个省(市)80多个大中城市的120个营业网点,为300多万客户提供包括沪深A股、B股、基金、债券、代办股份转让、权证、报价转让等在内的市场所有投资品种的经纪代理服务和股指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中间介绍服务以及其它增值产品的组合服务。公司已做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各项准备,并积极申请黄金业务试点资格,力争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黄金现货代理业务的券商。 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中信建投证券特色的投资顾问服务品牌,通过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投资顾问团队,完善呼叫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向客户提供《中信建投视点》、《研究员一线快报》、《资金选股》、《月度策略追踪》等丰富的专业资讯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ETF套利业务、客户资产盘活方案和“智胜”、“智尊”、“智多星”等系列组合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实现客户资产增值。
2009年,公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共完成交易总金额38,276.71亿元,其中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36,563.20亿元,位居同业第9名;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市场占比达到3.35%,增幅在全国前十位券商中名列第2;完成债券交易总金额215.75亿元,位居同业第2名;经纪业务收入位居同业第7名。
基金业务中信建投证券以“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为原则,为基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提供全面的研究服务与销售服务。 基金研究服务,主要依托公司研究、投资银行等资源优势,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包括研究报告、上市公司调研、委托课题研究、IPO询价、投行项目咨询等高水准、全方位的专业服务。2009年,公司深入发掘基金客户需求,全年多次邀请发改委及人民银行专家为基金客户开展专题讲座;策划组织基金客户对机械、通讯、电子、纺织、食品等行业重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并深入交流;参与完成基金管理公司与社保理事会大量课题,实现了公司研究与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
基金销售服务,主要依托公司分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向经纪业务客户销售各类基金产品,并进行基金专户理财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公司在业内最早取得基金代销业务资格,代销国内所有基金公司的全部公募基金产品,是目前国内代销基金产品最全的两家代销机构之一,拥有全部ETF产品的一级交易商资格。公司在业内率先建立“基金超市”,为客户提供系统、全面、专业化、个性化的基金服务,并第一家获准实行开放式基金网上交易和定时定额申购费率优惠,第一家开展智能定赎业务。2009年,公司成为首批基金“一对多”产品代销机构,成功发行5只基金“一对多”产品,成为当年基金“一对多”产品代销数量最多、代销金额最大的券商。
机构业务中信建投证券机构业务,通过整合公司研究、投资银行、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等资源,致力于为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大型国企、上市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私募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和高端私人客户提供高层次、全方位、多元化、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以专业化销售和服务为手段,促进公司机构客户收益最大化,提高公司在机构客户群体的影响力。 公司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活动和策略咨询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理财方案,涉及范围跨越一、二级市场;利用先进的资产证券化技术,努力发掘和满足机构客户的融资业务、财务顾问及资产管理等其它业务需求,为高端客户提供最佳的资产配置,以及创新性的发行设计和投融资方案,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公司机构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持续跟踪并率先解读政策,把握商业先机,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计划,顺应市场环境,引领市场趋势;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构建并执行各种组合策略,实现投资目标。
公司机构业务目前已在市值管理、现金管理、年金管理、股权及财富管理、固定收益、大宗交易、金融期货、资产配置、证券化产品、专户理财、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领域取得良好成绩,不仅取得国内银行信托产品管理规模之冠,还力争通过广泛的银行渠道,打开与其他投资者的合作通道,构建综合业务平台,实现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机构业务双赢。
债券销售交易业务中信建投证券债券销售交易业务,可向客户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中期票据、企业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次级债、可转换公司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衍生产品的销售、交易服务,开展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现券和回购交易,进行一定规模的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自营投资。 2009年,公司债券销售交易业务继续取得较好业绩。全年完成现券交易量7,745.73亿元,完成总交易量10,141.59亿元,均位居同业第2名;完成国债承销量77.14亿元,完成各类金融债承销量258.45亿元;完成34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次级债券销售工作,销售规模达335.19亿元。
公司债券销售交易团队具备专业的研究能力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多角度、多层次开拓销售市场。四年来,公司累计完成现券交易量13,227.74亿元,完成债券交易总量17,551.56亿元;累计承销国债334.13亿元,承销各类金融债660.45亿元,并于2009年取得上交所固定收益平台一级交易商资格,为业务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证券投资业务中信建投证券证券投资业务,负责公司权益类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公司获取良好投资回报。 证券投资业务建立健全了从投资分析、科学决策、交易操作到风险控制的完整制度和流程;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投资经验;证券投资品种齐全,覆盖股票、开放式基金、信托计划等非固定收益品种以及其它国家允许投资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近年来,公司证券投资业务投资业绩始终保持同业较高水平。
2009年,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引入全新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证券投资业务的分账户管理和投资行为的事前风险管理功能。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准确判断市场走势,灵活调整投资策略,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全年投资业绩明显好于沪深300指数与可比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同时,证券投资业务还充分发挥个股精选能力,积极参与市场中的非公开发行等业务,取得较好回报。
资产管理业务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为客户提供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等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通过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不同需要,达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2009年是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开局之年。2009年11月26日,公司首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中信建投精彩理财灵活配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目前,中信建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构建了从固定收益类到权益类及创新类的完整产品线,并建立起涵盖客户开发与服务、产品设计与创新、投资研究与管理、业务统计与风险控制等方面完善的资产管理运作体系。公司将通过积极努力,持续提高客户投资回报,尽快形成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品牌优势。
资金运营业务中信建投证券资金运营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内部银行职能,积极推动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持续优化,提高公司自有资金的运营效率。 2009年,在坚持无风险、低风险的配置策略方向下,通过对自有资金的高效管理,公司资金二级配置收益率全面超越货币市场基金净值增长率。
目前,公司已获得多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通过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积极开展货币交易,公司2009年在市场同业拆借活跃度及交易量等指标上均位居同业前茅。
公司致力于拓展、维护与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整合布局了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基于自有资金同业存放、银行间本币交易(拆借、回购)、客户资金三方存管、融资融券、客户共享等业务合作的多层次客户资源体系。
研究业务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业务,以“引领专业投资、研究创造价值”为服务理念,全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研究咨询支持。研究领域覆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上市公司、金融工程和投资策略等,同时承担政府机构和大型社会团体委托课题,以专业化研究成果和国际化视角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的广泛认可。 2009年,公司研究业务及时跟踪市场脉络,不断完善产品研究,研究产品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稳步提升。目前,公司研究产品在保持《早间快递》、《分析师短信》、《资本市场周报》等传统资讯产品的同时,增加《每周观点集锦》、《每周行业评级》等新资讯产品;成功组织“复苏之路”、“王者归来”两次全国性大型投资策略报告会,以及“宏观经济研讨”、“食品安全”、“3G业务”等多次小型专题会,形成了有中信建投证券特色的研究成果展示平台。此外,公司还圆满完成商务部、社保理事会等机构、团体的委托课题近30个,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得到委托方的一致认可。
2009年,公司分析师在《证券市场周刊》举办的“2009年度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季度预测优胜奖”评选中荣获第2名,在“卖方分析师金手指奖评选”中有4人次获奖;在今日投资财经资讯公司主办的“中国最佳证券分析师”评选活动中有7人次获奖,获奖人次总数位居第2名。
交易清算业务中信建投证券建立了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统一登记结算运行体系,为公司各项业务和客户交易提供稳定、安全、快捷的证券登记结算服务,主要包括:证券、资金的清算与交收,证券账户开立和管理,证券登记和托管,证券权益分红派息代理服务。公司所有营业网点都具有实时开户代理资格,可及时为客户办理开户手续。 目前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已全部实施第三方存管,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等16家商业银行开通第三方存管业务,结算路径明确清晰,实现了客户资金安全、封闭、高效运行。
公司正进一步拓展登记结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结算运行为中心、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交易清算业务的运行安全、运行质量、运行效率,做到交易结算集中受理、客户资产安全完整、业务运行风险可控、支持服务创造价值,积极构建公司集中、专业、安全、高效的业务运行平台。
2009年,公司在沪深登记结算公司券商结算量排名中分别位居同业第6名和第9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券商结算量排名中位居同业第2名;证券托管总额位居同业前列。
信息技术系统中信建投证券全力打造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系统,确保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化与个性化服务。 公司集中交易系统连续数年保证了安全、可靠、高效、稳定运行,通过120个营业网点近5万台柜台、自助、热自助等交易终端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化现场交易服务。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中心城市以及沈阳、西安、长沙等20余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覆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全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结点的网上交易专用通道,提供最短路径的高速网上交易服务,总带宽超过7G,在业内居于领先水平。公司还通过建立统一短号码95587的电话委托系统(接入线路总数超过9000线),以及支持全部移动运营商的手机证券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渠道交易服务。
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公司还提供多种可选的网上交易软件、网上行情软件、手机证券软件、智能化套利软件;公司通过网站、统一号码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CSC108秘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为广大客户提供集资讯、顾问、产品、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全天候、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资讯服务。
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中信建投证券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始终坚持“风控优先、全员风控”的理念,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全方位、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针对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实施有效的识别、监测、计量、控制、评估、报告,并重视新业务风险的研究与管理,确保各项风险的可测、可控、可承受。
公司积极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反洗钱管理模式,设计信息隔离运作流程,通过开展合规审核、合规咨询、合规监测、合规检查等方式,将合规管理贯穿于公司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融入公司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初步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保证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有效维护公司广大客户的合法权益。
期货公司中信建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16日,注册于中国重庆,注册资本金3.5亿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专业期货公司之一。公司目前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会员以及中国金融交易所交易结算会员,同时还是中国期货业协会会员单位和重庆证券期货业协会理事会会员单位。 中信建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商品期货经纪与金融期货经纪。公司建立了覆盖国内主要期货品种的研究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期货套期保值、低风险套利产品、投资咨询等金融创新服务。目前正借助中信建投证券的网点优势与客户资源,全力发展股指期货代理业务。
公司重视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高起点、高规格的交易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交易系统能够同时满足10万投资者的在线要求,建有高标准的异地灾难备份机房,实现交易系统的多备份和报盘线路的三通道,技术系统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面结算会员要求,达到了200笔/秒的处理速度。
中信建投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在全国设有北京、上海、济南、长沙、大连、郑州、南昌7家营业网点,通过网站、呼叫中心、短信等服务平台为各地期货投资者提供全天候的个性化资讯服务。
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31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试点的公司之一。公司注册于中国北京,注册资本金1.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顾问。
借助中信建投证券覆盖全国的网点资源优势及强大的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积极关注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公司,或在产业整合中具有兼并收购价值的公司,致力于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与技术支持,在协助客户确立并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寻求与客户的价值共赢。
公司正在传媒、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优势行业领域内发掘业务机会,以控制业务风险为前提,力求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阅读全文

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并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提请召开股东大会文件范文 浏览:88
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备案 浏览:905
杠杆最大力臂 浏览:763
总统大选贵金属 浏览:220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 浏览:637
期货投机度计算 浏览:649
西安注册金融类公司 浏览:985
南京期货交易所 浏览:373
pg外汇集团公司 浏览:977
甘谷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浏览:250
金融机构疫情期间 浏览:970
1月23日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48
股票澳优奶粉 浏览:567
立信理财为什么收益那么高 浏览:576
浏阳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浏览:639
基金跟理财产品哪个银行好申请 浏览:358
支付第三方佣金 浏览:212
预算股票 浏览:118
利率期货如何获利 浏览:263
黄金什么时候会大涨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