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什么是股市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呢
股市泡沫,一般来说,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它的价值的偏离程度。我们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的定价形式和实体经济是不同的。虚拟经济价格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对其后市的预期。对后市,如果信心较强,则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产生泡沫。反之,则价格低于价值,泡沫也消失。
人们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是专业的深度、信息的超前性,以及资金的规模。因此,他们永远是市场的主角,任何一轮行情的大涨与大跌,与机构投资者都脱离不了干系。当行情经过大涨之后,市场都会谈到行情泡沫的问题,让我们从机构对行情认识的过程与投资的过程,来见识一下行情的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机构的最大优势是专业化,机构投资于任何一只股票都会经过深度研究,者进行过实地调研,然后据此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 行预测,并结合公司在行业中地位、所在行业的景气度、国内外同类公司股价表现等因素进行估值,再以估值价和现有股价比较来得到投资评级。然而,在行情运行过程中,很多时候机构对股票进行估值的依据和标准会随着行情的变化而变化的,行情的泡沫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最常见的变化有三种:
一是,时间单位的移形换位。在行情处于起涨初期,机构估值的依据一般以当年的预估业绩来作为估值依据的;当行情涨升到中段时期,机构估值又一般以明年的预估业绩来作为估值依据的;当行情涨升到高位后,为了维护市场中高涨的投资热情,机构估值又一般以后年的预估业绩来作为估值依据的。
二是,估值市盈率随行情水涨船高。许多专业分析师在选取估值市盈率时,往往会参考境外市场的标准,以及同类股票的标准。然而,无论是境外市场,还是同类股票的市盈率会随着行情的上涨而逐步提高的。如果,失去了主观依据,单凭客观依据来进行估值,就一定会出现随行情变化而被动估值的现象。
三是,以未来带有不可预测性风险的公司投资项目来作为估值的依据。当许多上市公司还处在项目投资立项的时候,甚至只有投资意向的时候,许多分析师就会立即对该项目展开理论上的剖析,来预期该项目未来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并冠以某某题材者行情的概念来提升估值的空间。这里的问题是:许多公司的投资项目是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的,有时候会半途而废,甚至死于胎腹;上市公司随意更改投资意向的案例比比皆是;即使项目投入了,其有到达产期期间的行业景气度和经营环境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用对未知项目的预期来作为估值的依据是非常不严谨的,当行情出现以投资项目的题材来作为估值依据的时候,意味着行情的泡沫也因此而产生了。
四是,以某些境外资产定价模型来机械化地进行估值。大家知道,境外的资产定价模型所对应的资产,是具有高度市场属性、较高流通性等特点的。而国内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下属资产具有行政控制、地方利益、产业保护、民生等属性,即使未来全流通后,这些属性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以根除。因此,当某个股价只有5、6元价格的股票,因分析师套用某些境外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估值,得出估值价30元,行情因此而大幅度上涨的时候,也就预示着行情的泡沫就此形成了。
⑵ 近半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但卖掉1%的股份就够买几套了,请论证楼市、股市哪个泡沫更大
楼市泡沫与股市泡沫,究竟谁更大,一般人们对股市泡沫更包容,更能视而不见,因为股票最小交易单位仅为100股,只要几千元本钱就能炒股,也就是说,炒股没有门槛,任何成年人都可以参与炒股,不管股价如何上涨,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相反,楼市最小交易单位为一套房,至少需要数十万才能参与投资,投资者准入门槛较高,只有中高收入者,或手中持有足够钞票的人,才能买房或囤房。不过,一旦房价大幅上涨,则可能让许多收入不足的人失去购房能力,或被迫退出这一市场,因此,房价上涨要远比股价上涨敏感、闹心,事实上,我国股市泡沫已远超“北上广”,中国股市不仅市盈率畸高、换手率奇高,而且新股申购中签率极低。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0-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⑶ 股市泡沫与业绩泡沫究竟哪个大
在一般情况下,半年业绩增长“500%以上”,大家可能不会相信,但在今天的特定环境下,我们的上市公司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世界奇迹!令你不得不服!这些公司究竟是哪路活神仙呢?我想,只有两种:一是垃圾公司;二是炒股公司。
从垃圾公司来看,在上一年亏损或微利的情况下,只要想办法临时来点“资产注入”或是“资产重组”,就能轻而易举地扭亏为盈,与原本小得可怜的“分母”相比,净利润当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增长500%甚至1000%了,试问:这样的增长率能有多大意义?
众所周知,垃圾公司在被判“死缓”之前,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想方设法实施“报表重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择手段地实现账面上的“扭亏为盈”,不论它是资产重组,或是资产注入,或是债务被豁免,总之,只要扭亏为盈,就可以不退市,甚至可以不带不光彩的帽子,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即便不择手段,哪怕只是权宜之计,股民也会是高兴的,因为只要有500%的业绩增长,定会有1000%的股价暴涨,管你是真扭亏还是假盈利?
炒股公司则不同,它是将股民的钱有意或无奈地闲置在生产之外,拿来炒股,运气好的,一夜之间意外暴富,在原本没有主业可言的炒股公司,净利润增长1000%以上,也是不奇怪的。例如,岁宝热电2005年每股收益仅有1分钱,2006年上半年亏损,但后来通过炒股,不但2006年扭亏为盈,而且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高达65.22倍,每股收益为1元。这便是炒股的实力和功劳!没有主业是痛苦的,但炒股却是快乐的!
不过,与岁宝热电相比,中信证券那就更牛更神了!2004年,中信证券全年净利润不过1.6亿元,2005年净利润4亿元,2006年净利润23.7亿,比上年增长接近500%。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高达42亿元,几乎比去年全年的净利润还多出近80%!在整个券商行业,由于股市泡沫带来的佣金收入暴增,以及券商自营业务的优势,差不多所有券商都获得了惊人的收益,它们日进斗金,它们已成为了泡沫股市的最大赢家和最后赢家。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股市泡沫带来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泡沫;反过来,上市公司的泡沫业绩又进一步催生了泡沫股市的更大泡沫!这就是一种泡沫恶性循环的过程!然而,它却硬生生地被一些“牛人”或“名人”吹成了“中国的上市公司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为此,他们断言:中国的股市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股市了!
只可惜:泡沫业绩的背后,除了虚假繁荣带给股民的安慰和不安外,泡沫业绩似乎仍不能掩盖上市公司的真实“硬伤”。例如,以深市为例,487家公司中有481家半年报推出不分配利润的方案,仅有2家公司单独分派现金,2家公司推出转增方案,2家公司推出派现金及送红股方案。这里暂不谈所谓国际惯例的“按季分红”,即便赚再多的钱,或许按年分红也是不现实的!这就是我们上市公司的现实和现状,任凭你胡吹得天花乱坠,真相永远是真相!
2007年上半年,深市仍有138家公司业绩较上年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合计下降金额达34.52亿元,而且另有100家公司绝对亏损,整体亏损14.16亿元。同时,2007年上半年,沪市共有105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比例为12.3%。加总起来,两市共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绝对亏损。
事实上,200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较往年大幅提升,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股市泡沫虚增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虚增账面收益;挖矿卖矿国际价格暴涨所获意外暴利;控股公司无私注入资产虚增上市公司收益;以及人民币升值虚增汇兑收益,如此等等,所谓“虚增”利润,所谓“泡沫”业绩,因为它们不是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的实力经营得来的,而是通过投机炒股、报表重组或是外部偶然因素一次性带来的!试问:这样虚增的盈利增长将来还能够持续多久?
最后结论:股市泡沫与业绩泡沫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只要股市泡沫不破,业绩泡沫定可维持一阵子!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旦股市泡沫破灭、市值缩水,业绩泡沫必然会随之迅速破灭,而且速度更快,破坏性更大,因为上市公司业绩泡沫的破灭,将会是毁灭性的,炒股公司极有可能率先亏损甚至直接走向破产,其结果必然是“落井下石”,加速股市下跌。
⑷ 什么是股市泡沫或楼市泡沫泡沫何解
关于股市,吴敬琏先生2001年关于中国股市沦为没有规矩的赌场的言论,曾经饱受争议,但随之而来股市持续四年的调整却是不争的事实。股市泡沫并不因为吴先生的观点才存在,但因为其声望高而话语权影响大,其实股市的制度缺陷和市场缺陷长期以来就客观存在,广大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尽管史蒂芬·罗奇先生被摩根士丹利任命为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被任命为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取得这样“高大”的头衔,也可能做出错误的预测,但是楼市出现泡沫危险信号和局部泡沫现象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越来越蔓延的房产“泡沫论”、“崩溃论”,建设部出台课题报告予以反击,甚至预言“未来10年,中国房价还将平稳上涨。” 经济学界,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说出了和主流意见截然相反的话。像社科院的易宪容还有经济学界的巨擘吴敬琏等。
为什么吴敬琏对股市的预言正确而罗奇和谢国忠会出错?关键在于股市是虚拟的,而楼市是具体的。但是他们不同的是,吴敬琏模糊地说出了股市在制度和体制上的缺陷,而罗奇、谢国忠则没有说出中国楼市的制度缺陷。正是制度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楼市、股市的价格泡沫。
其实,任何专家都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只有市场是最彻底、最真实的,市场供求规律是决定一切的试金石,通过研究中国股市、楼市的制度、市场结构现状,揭示供求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一、市场供求规律是解析股市与楼市价格泡沫现象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供求规律作用机制:
无论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中,还是在其他产品市场中,供给和需求都是以价格作为桥梁的,而最终交易也是以价格作为媒介。正常市场(产品没有差异,买卖双方没有差异且不能影响市场)的市场中存在完全竞争,如果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将出现不充分竞争的寡头局面,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只有一个供应者即垄断情形。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是不可能被操纵的,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价格极易被操纵,其中垄断市场中存在高价格的定价权和超额垄断利润。
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市场范围越大需求弹性越小,市场范围(行业)越小需求弹性越大;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时间越短需求弹性越小。
(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
房地产(土地)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析。一个区域的居住和商业办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对必需品的需求,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供给价格弹性就不一样,作为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尽管土地的总体供应没有弹性,但其区域性、行业性供给价格弹性较明显,而且由于房地产(土地)开发周期较长(一般2年以上),比一般商品更具有时间弹性。
(三)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及其特殊性
对比各类市场,有的市场属于快速市场,有的市场属于粘性市场。股票市场相对其他市场,既有一般市场特性,也有其独特市场特性。一方面,股市遵循市场供求一般规律,一方面股市有极大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上价格对供求的调节非常缓慢,如果政府干预后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趋于向上,价格上升的速度取决于现行价格下供求缺口大小,缺口越大则价格上升空间越大、速度越快。可是,股票价格对供求的变化反应非常迅速,而且由于股票价格虚拟特性强,其价格波动还极大地取决于市场信心和市场趋势,信心主要来自制度和市场,比如市场机制是否健全、政府信用是否坚挺、信息披露是否规范真实、投资是否具有财富效应等。
(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
政府调控政策的利弊分析: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政策,而且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其影响的好坏需要进行定性评估分析。这里借助房地产领域以外的两个例子,其一是农业高科技问题,其二是欧佩克油价问题。
首先说农业科技问题,由于农业科技导致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同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相对无弹性的,因此需求不增加意味着最终导致农民的总收益减少,看来农业科技对农民不利,当然对社会是十分有利的,这就是农业科技导致的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再说欧佩克油价问题,油价变化说明在短期的石油供给、需求均缺乏价格弹性,因为短期内储藏、产能一定,供给缺乏弹性;因为消费习惯(把石油作为必需品消费)不能马上应变导致需求缺乏弹性。但是长期内,产能逐渐增加,替代产品出现,必然导致价格下降;同时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习惯不妥,于是工业需求、公共需求、日常需求纷纷减少,也必然导致油价下降。总之,类似房地产的石油在短期缺乏供给、需求价格弹性,而在长期具有明显的供给、需求价格弹性。
可见,政策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比如农业科技问题),政策尺度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出台政策的时机必须恰当,否则效果不一定最佳(比如油价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规律很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现行价格下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而供过于求时出现过剩,原因在于所谓“现行价格”并非市场均衡价格。这种供求失衡导致的短缺或过剩经常会出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比如制定农产品最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将导致农产品过剩;租金控制时最高租金限制低于均衡租金,将导致公寓短缺;汽油供应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导致排队购油现象;失业也是劳动力资源过剩的表现,因为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政府也知道会出现短缺和过剩,但是为什么政府的调节往往失败呢?原因在于政府很难确定干预市场的时机和合适的力度,结果往往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不完全信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决策失误导致政府失去产生调节市场的应有功能;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经济异常波动、市场缺乏竞争、社会成本高、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市场欠缺、信息失真导致市场失去产生应有经济效率的应有功能。因此,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市场第一、政府第二,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政府才发挥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当然政府纠正市场失灵需要考虑调节的时机和力度,因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市区住宅改造计划原本是为了穷人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结果低收入住房毁坏的多、建的少;租金控制导致住房质量差、困难人群居住更加困难;最低工资虽然帮助部分工人却导致其他人失业;我国长期的实践证明,政府对经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总之,政府与市场供求规律的关系非常微妙,政府必须尊重市场供求规律,考虑市场供求规律的政府政策比无视供求规律的政策更为安全有效,不利的副作用更少。
二、楼市与股市泡沫乱象形成过程
(一)市场化供地模式扭曲供求关系、放大泡沫效应
地价上涨导致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上涨导致地价上涨?一般而言,房价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市场因素和成本因素。市场因素主要是供需导致价格变化,如果供不应求导致市场均衡被打破,房价必然上涨,从而导致地价上涨,因此从市场因素而言,房价带动地价上涨,是一种引致效应。房屋成本主要是地价、建筑成本和相关税费,在建造成本、利税一定的情况下,地价成为房价高低的主要变量,按经验统计其比例一般大约是40%—50%,因此从成本角度而言,地价影响房价,高地价可能导致高房价。
市场化土地出让引发不少问题?经营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模式(招标、拍卖、挂牌),其主要宗旨是为了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开发商,确定科学客观的出让土地定价模式,建立市场化的地价形成机制,避免土地出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可是,这种市场化模式可能导致矛盾发生转化,即市场化的代价就是地价可能被人为抬高。
市场化供地后,城市土地价值显现,地价明显上浮,这种垄断地价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其正面效应是,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后,城市土地资源价格上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吸引资本流入,投资增长,使商业机会增加,整个地区呈现繁荣景象,真正实现了 “土地是财富之母”;负面效应是,过高的地价,形成过高的房价水平,无疑会加大商业成本和办公成本,使得经济和商业活动的边际收益递减,最终减弱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目前的我国供地模式实际上是政府垄断。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即征地的过程不按市场价定价,大量土地同时符合供给条件,而政府是唯一的土地获得者,短期内需求十分有限,因此农用地国有化是供过于求的(需求曲线严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左移,即均衡价格严重扭曲地降低)。一方面,政府在土地市场上形成了单一的政府垄断供给。市场化供地模式导致的短期限量出售土地造成了人为的供不应求,以至于招标拍卖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供给曲线严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左移,即均衡价格严重扭曲地升高)。由于征地与供地均被政府垄断,二者之间存在巨大价差,政府“垄断经营”土地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导致农民、政府、用地者间的利益矛盾的巨大冲突,一方面通过短期限量供地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严重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房地产市场价格信息失真。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给的条件下,土地价格的变动主要受政府供给土地量多少的影响,这样价格不会是真正的市场价格。政府对土地垄断的程度越高,对房价的影响也就越大,从而对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也就越强烈。
获取农用地和国有土地供应的寡头垄断模式是钻了市场供求规律的空子,假若取消农用地国有化时的供过于求的管道、卖地时的供不应求的管道,而是直接由农民直接与市场需求者进行交易,那么农用地的交易价格绝对不会如此之低,而市场买地的价格也绝对不会如此之高,这中间的差价也就会自然转化为对农民的补偿、对开发商的补偿、以及对消费者的补偿,当然政府也可以收取各类税费,只是垄断利润不会如此之高。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如果政府卖地时将近期内计划出让的土地同时推向市场,交易价格肯定下降(其供给量增加,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右移,交易价格必然下降),何必要实行全国上下的针对房地产的全面声讨?其实,发展商并不想房价高企,以免引起政府、消费者的不满。房价高企的原罪一方面在于市场投机猖獗,一方面在于政府的土地寡头垄断模式,政府必须承认这个体制缺陷并承担这个责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民意、尊重市场、尊重真理。
(二)股票市场的泡沫扭曲过程: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原罪
股票市场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股权分置。所谓股权分置,是指由于早期的制度设计,只有占股票市场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非流通股)。股权分置问题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的认识不统一,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不统一,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早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
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形成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大股东不关心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形不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等。可以说,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发行审批制,市场需求没有弹性,在短期内股票是分开发行、上市的,显然是供不应求的,必然导致价格高企;一方面由于股权分置,大部分股份不流通,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形加剧,再次导致股价上升。所以,股市长期以来被扭曲,少量的流通股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发行价、交易价高高在上,以至于首日的交易价就大大偏离其正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大多数被这种制度性风险包围,几乎95%以上的投资者是亏损的。正是这种审批、发行制度和股权分置制度缺陷,导致了投资者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政府利益与政府边界
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其边界的关系。政府不从土地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退出、变政府直接参与土地市场变为间接干预,实际上是利益冲动使然。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应定位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只为公共利益征地是国际通行做法。政府退出土地市场主体后,应主要通过规划管制和对房地产征税的方式间接调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是权利有限的政府,政府的边界才可能清晰。
首先,政府必须遏制自身参与某种资产市场的初始冲动。从所谓“鼓励上市发行股票”到所谓“经营城市”,乃至以房地产繁荣拉动经济发展,都是政府介入不同形式资产市场的表现。一旦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市场,则必然扭曲市场。股市投资者长期以来始终依赖政府的政策救市,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而房地产市场在当前的政府操作下,很容易形成同样的结局。因此,明智的政府与市场保持距离,是高于市场的调控者,是不偏不倚维持市场秩序的裁判者。当前某些地方政府声嘶力竭强调房地产运行的健康性,本身就违背了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第二,政府必须遏制自身维护某种资产价格的持续冲动。即使行政力量在资产市场发展中并未发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作用,但是市场总有波动,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投资主体往往会要求政府给予扶持。而不成熟的政府往往会基于诸如维持市场稳定、避免投资者受损等诸多理由平准市场。当然,面对某种资产的过度异常投机,政府出于维护公众利益而托市另当别论。第三,政府必须遏制自身限制某种资产价格的善良冲动。目前社会各界对房地产泡沫的忧虑,于是形成了在具体操作层面由政府直接平抑房价的动议。同样,在直观意义上,这一考虑是正确的,但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这将是极其危险的政策设计。一方面,市场涨跌自有其规律,当前的狂涨并不意味着今后不会走跌,而政府介入干预房价本身又意味着对原先投资者的不负责任,只有让其自然波动,投资者愿赌服输的市场心理才能健全。因此,压低房价和之前的托市在本质上不存在区别。另一方面,面对当前过高房价导致的低收入居民无处栖身的问题,行政当局只有两种手段可供选择。一是增加供应量,抵消市场过度的需求。二是财政、货币政策,调节贷款利率或者货币补贴从而调节整个市场需求。
勿容置疑,政府肯定难免利益考虑。其实,政府的最大利益出发点在于全体国民,在于国家经济,而在房地产市场中具体集中的利益就是土地价值。目前的土地供应机制并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收益,它更有可能助长政府官员的短期政绩冲动,甚至产生腐败,而土地的有限性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土地收益越来越少,因此科学的做法是,土地收益应如同税收一样稳定、均匀、制度化地回收,才可能保证政府未来的各期收益,也可以减轻市场的沉重负担,也减少了政府官员的短期政绩冲动。所以,以年地租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实行年租制,就需要在法律上明确。这样既可使政府土地收益长期化,避免政府在土地收益上的短期行为,也可促进城镇存量用地的流动,推动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实台湾省土地改革模式值得借鉴。当年国民政府迁台,政府推行土地改革方案,采用不流血的政策使台湾农民耕者有其田。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稳定土地政策和农民,以避免大量的农业失业人口冲击脆弱的城市。到了上世纪70代,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财团压力,国民党政府最终反对开放土地买卖,而是将资本引入农村,过渡到台湾工业化后期,全社会进行社会资产再分配,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和工农业分化问题。过了十多年,台湾完成工业化,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准后,台湾放宽了土地政策。这时候的土地价格已经从每甲四万新台币上升到了三千万到四千万不等。大量的农民因为出卖土地而得到了多年的补偿,享受到了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成果。社会财富再次通过土地买卖得到了再分配,避免了大量农民的破产。工农业发展平衡,同时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使台湾社会更趋向稳定。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出让土地造成了部分人群的资本富裕,社会消费和投资都带动了起来。重要的是这些“暴富”的农民拿到出卖土地的财富之后,将资本转向高风险的高技术行业,正是这些知识含量不高的“暴富”农民,成为台湾产业提升和转型的资本输入者,而此点则可以算是台湾土地政策的意外收获。
四、制度缺陷与市场缺陷共振:股市与楼市价格泡沫类似
人们越来越清楚,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一样,存在重大制度缺陷。其表现有三:其一,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样,是一个权力介入型市场,权力资本的作用超过了其他资本,产品市场化而要素非市场化不对称,导致了住房市场畸形以及价格居高不下。其二,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业更多是迫于财政支出的压力,出于追求发展政绩的冲动,这一点与当年发展股市只是迫于企业融资压力、迫于为国有企业脱困圈钱非常相似。其三,房地产商推高资产价格的市场操作手法与股市黑庄颇为类似。在股市中,如果有人控制了一只股票足够筹码,就完全可以操纵股价。而庄家推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的奥秘就在首先推高高价股票的价格,诱使其他中低价股票的价格自然会被带上来,这一手法在房地产市场中也已经被使用;2005年房地产投资商提出转战二、三线城市。从技术上看,这一做法十分类似于股市中庄家炒作某个板块或概念的股票时使劲拉升龙头股票的手法,龙头股票的赚钱效应引诱散户拼命杀入同板块或概念的垃圾股,只要龙头不倒,其他股票就跟着上涨,一旦庄家达到目的,散户的末日就来临。许多城市的价格已经翻番,少数项目价格甚至上涨数倍。这与股市庄托的做市效应是一样的;为了推高价格,房地产商伪造大量虚假成交合同,通过这些虚假合同,使得房地产价格“无量空涨”。这一做法类似于股市庄家自我对敲拉抬价格。
然而,一个不规范的市场是不可能实现持续快速的成长的,股市如此,房地产市场亦如此。可见,股市、楼市的制度规范和市场规范是缺一不可的。
⑸ 什么是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一般来说,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它的价值的偏离程度。我们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的定价形式和实体经济是不同的。虚拟经济价格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对其后市的预期。对后市,如果信心较强,则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产生泡沫。反之,则价格低于价值,泡沫也消失。
目前股市泡沫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上市公司造假。猛一看是一支绩优股,再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支绩差股。上市公司的造假过程是泡沫的制造过程,由假绩优变为真绩差的的过程,是泡沫的增值过程。二是该退市的不退市。近来的一大传闻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要直接退市,但有关方面并未表态。年初的有关讨论已经表明这件事是多么的难做,这次看来不过是又把这个难度强调了一下。而退市机制的欠缺导致绩差公司越来越多,于是股市泡沫也越来越多。三是有人在对着泡沫吹气。
在存在股市泡沫的情况下,前述金融经济的作用将会被破坏,传导机制将会被扭曲。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如下:
1、引起资源错配,破坏市场机制
2、产生错误股价信息将误导企业投资行为
3、影响政府宏观调控效果
4、泡沫破灭将造成资产负债失衡,出现支付危机,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破坏。
⑹ 为什么市盈率高股市是泡沫
一提到这个市盈率,这可真的是爱恨兼并呀,有人认为有用,也认为无用。那么对于这个市盈率是否有用,该如何去用?
在分享我是怎么使用市盈率买股票前,先和大家推荐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牛股名单,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就被删除了,应该尽早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我们通常理解的市盈率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一笔投资回本的时间就是用市盈率来反映的。
它的计算方法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比如说,例如估计20元股价的某家上市公司,这个时候你买入成本就是20元,在过去一年公司每股能够收益5元,此时此刻20/5=4倍就是现在的市盈率。代表你投入的钱公司需要用4年才能赚回来。
那就代表了市盈率越低越好,投资价值越大?不是的,市盈率是不可以这么用来衡量的,为什么会这么认为,那么下面具体来说一说~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行业不同 ,市盈率就不一样了,传统行业由于发展潜力有限,一般情况下市盈率就会很低,但高新企业有很强的发展力度,这样投资者就会给于很高的估值了 ,导致市盈率变高。
大家可能又会问了,并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们去抉择?这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的龙头股我熬夜归整好了,选股选头部没什么问题,重新排名是自动的,领完了各位再谈:【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市盈率多少才合理?上面也说到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的特性不同,因此很难说准市盈率多少才更加合适。市盈率我们依旧可用,给股票投资做出有力的参考。
买入,不是一次性把钱都投入进去。这里分享一种分批买入的办法。
假如有每股79块多的xx股票,假设你有8万块钱,可以买10手,准备分4次买入。
分析最近这十年的市盈率,意识到8.17就是近十年里市盈率的最低值,而目前XX股票的市盈率为10.1。那么你可以将8.17-10.1的市盈率区间平均划分为5个区间,每下跌至一个区间买入一次。
举个例子,等到市盈率到10.1就是我们第一次购入的时机,买入1手,等到市盈率到了9.5就可以买入二手了,市盈率下跌至8.9买入3手,等到市盈率降到了8.3就是我们第四次购入的时机,买入4手。
购买后就安心把握好自己手中的股份,市盈率每下降一个区间,便按计划买入。
一样的道理,假使这个股票的价格升高的话,把高的估值设置在一个区间,依次将自己手里的股票全部抛售。
应答时间:2021-09-0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⑺ 股票的泡沫估值什么意思
所谓的泡沫跟上市公司无关,而在于股票的价值虚高,过分的人为炒作。股票的价格是市场价格,跟上市公司没有关系,
回答过题主的问题之后,下面带大家深入探讨一下估值的问题!
令人头疼的不仅仅是买错股票,还有买错价位,就算再好的公司股票价格都有被高估时候。买到低估的价格不仅能拿到分红外,还能赚股票的差价,要是购买到高估的则只能够做“股东”。巴菲特买股票也经常去估算一家公司股票的价值,避免用高价买股票。这次说的蛮多的,那么怎么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呢?下面我就罗列几个重点跟大家说一下。进入主题之前,先给你们准备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估值是什么
估值就大概弄清楚公司股票所能达到的价值,如同商人在进货的时候需要计算物品成本,他们才能算出卖的价钱为多少,要卖多久才可以回本。这与买股票是一样的逻辑,我们用市场规定的价格来购买这个股票,得多长时间才能真的做到回本赚钱等等。不过股市里的股票各式各样的,跟大型超市的东西一样多,分不清哪个便宜哪个好。但想估算它们的目前价格有没有购买的价值、可不可以带来收益也是有途径的。
二、怎么给公司做估值
判断估值需要结合很多数据,在这里为大家说说三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1、市盈率
公式:市盈率 = 每股价格 / 每股收益 ,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一下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
2、PEG
公式:PEG =PE/(净利润增长率*100),当PEG少于1或越少时,则当前股价正常或被低估,比方说是大于1则被高估。
3、市净率
公式:市净率 = 每股市价 / 每股净资产,这种估值方式很适用某些大型或者比较稳定的公司。按理来说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也就会越高。可若是市净率跌破1了,该公司股价多半跌破净资产了,投资者应该小心。
有个实际的例子举给大家:福耀玻璃
大家都知道,福耀玻璃是目前在汽车玻璃行业的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基本上它家生产的玻璃都会为各大汽车品牌所用。目前来说,汽车行业对它收益造成的影响最大,跟别的比起来还算稳定。那么,就从刚刚说的三个标准入手来估值这家公司到底如何!
①市盈率:目前它的股价为47.6元,预测2021年全年每股收益为1.5742元,市盈率=47.6元 / 1.5742元=约30.24。在20~30为正常,明显目前股价有点偏高,可是最好的评判方式是还要看其公司的规模和覆盖率。
三、估值高低的评判要基于多方面
总是套公式计算,明显是错误选择!炒股等同于说炒公司的未来收益,即便公司眼下被高估,但现在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这也是基金经理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白马股的缘故。另外,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成长空间和市值成长空间也至关重要。按上方的方法看许多银行时,绝对会被严重的低估,但为什么股价一直上不来呢?它们的成长和市值空间几乎快饱和是最关键的因素。更多行业优质分析报告,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除掉行业还有以下几点,想知道的就瞧瞧:1、对市场的占有率以及竞争率要有个大概了解;2、明白将来的长期规划,公司发展空间大不大。这些就是我这段时间发现的一些小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利,谢谢!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研究得这么深入,可以直接点击这个链接,输入你看中的股票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⑻ 简述股市泡沫价格的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流入股市的钱多了:当大批的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股市有恰恰处于价值洼地时,资金变回流入股市
当股市处于价值洼地时,IPO通常都比较少,股票数量相对恒定,流入的钱又多了,就会刺激股价上涨
当股价上涨时,闻到利益气味的各路资金,包括普通散户的钱又会跟风进入股市,把股价推得越来越高,泡沫产生
由于股价处于高位,IPO发行量通常会大增,造成股票发行量变大。上市公司股东套现欲望更为强烈。市场上股票越来越多
当市场上股票越来越多,进入股市的钱无法再更多时,股价变会下跌。
前期因为股价上涨而高杠杆操作的资金会率先夺路而逃,股价下跌更为严重,导致更多资金出逃
股市泡沫破裂
⑼ 股市泡沫是什么意思
股市泡沫,一般来说,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它的价值的偏离程度。我们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的定价形式和实体经济是不同的。虚拟经济价格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对其后市的预期。对后市,如果信心较强,则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产生泡沫。反之,则价格低于价值,泡沫也消失。
目前股市泡沫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是上市公司造假。猛一看是一支绩优股,再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支绩差股。上市公司的造假过程是泡沫的制造过程,由假绩优变为真绩差的的过程,是泡沫的增值过程。
二是该退市的不退市。近来的一大传闻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要直接退市,但有关方面并未表态。年初的有关讨论已经表明这件事是多么的难做,这次看来不过是又把这个难度强调了一下。而退市机制的欠缺导致绩差公司越来越多,于是股市泡沫也越来越多。
三是有人在对着泡沫吹气。
在存在股市泡沫的情况下,前述金融经济的作用将会被破坏,传导机制将会被扭曲。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如下:
1、引起资源错配,破坏市场机制
2、产生错误股价信息将误导企业投资行为
3、影响政府宏观调控效果
4、泡沫破灭将造成资产负债失衡,出现支付危机,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破坏。
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个牛股宝模拟炒股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里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祝投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