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格力电器营收净利润双下滑,是何缘故导致
格力报表中营收和利润的双下滑主要还是受其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及去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
格力电器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是电器行业中的佼佼者,其王牌产品“格力空调”曾一度都是空调品牌的代名词。
最近,新闻报道出2020年格力公司的全年综合财报,报道中直观看出营收和利润均是下滑状态,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三、其他潜在的原因在2020年,疫情无疑是许多影响许多商户发展的重要外因,但是除此之外,内因也同样不容忽视。
格力作为老牌的企业,在经营模式上还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经营的产品线也非常单一,除了空调一直是王牌,其他电器产品也不温不火。
在手机线上,格力也有参与并发售,但是目前看来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5G时代的来临,电器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
越来越智能化的家居电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格力来说,这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突破和创新固然不容易,但却是企业想要持续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对于格力营收双下滑的原因,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讨论。
② 格力是什么性质企业国企私营还是混合
格力(一般指格力电器公司)属于国企。
通常所说的格力是指格力电器,格力电器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控股子公司。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珠海市属国有企业,所以格力电器也属于国企的性质
在格力电器的前十大股东中,格力集团18.22%,为第一大股东,所以从控股股东来看,格力电器是国企。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016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101.13亿元,净利润154.21亿元,纳税130.75亿元,连续15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纳税第一,累计纳税达到814.13亿元。连续9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1996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隶属于格力集团旗下。
③ 格力电器业绩营收格力电器股价那么低格力电器股票不跌停
格力电器大家都不陌生,买格力电器这只股的朋友也很多。在家电行业之中,格力作为主导企业,很多人都在关注它,下面学姐就帮大家好好分析分析格力电器。
正式介绍格力电器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学姐准备的这份家电行业龙头股名单,大家领取一下吧:宝藏资料:家电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空调器、自营空调器出口业务及其相关零配件的进出口业务。常见格力公司主要的产品有空调、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看《暖通空调资讯》的数据得出,格力中央空调在2021年上半年凭借16.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行业中起领跑作用;在《产业在线》中得出的结果是,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调内销占比33.89%,它是家电行业第一名。
简介证明了格力电器实力很雄厚,接下来我们以特色之处为切入点看看格力电器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员工持股方案落地,利益绑定长期稳增长可期
2021年6月21日,格力电器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员工持股计划资金规模不能高于30亿元,公司回购账户中的已回购股票是股票的出处,购入单价是 27.68元/股,乃是回购均价的一半,股票规模不超出1.08 亿股,占居到总股本1.8%,拟定参股员工的总人数低于12000人,覆盖了总员工数的14%,将董明珠认购上限3000万股进行剔除后,总量按照人均进行计算,数值是0.65万股。员工持有股票的方案实现了核心员工和骨干的个人利益与上公司业绩的高度绑定,有望充分调动核心人员的工作热情,未来公司业绩稳增长可期。
亮点二:公司产品品类逐渐丰富,综合竞争力增强。
就当下来看,公司已从单一品类发展到当前涵盖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领域多品类产品,其中,空调发展的趋势已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以及特殊工况空调,后续将重点向冷藏冷运、军工国防、医疗健康等领域继续拓展。
字数有限,更多关于格力电器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在这篇研报里面包含了,点一下就能看:【深度研报】格力电器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从2018 年到现在,白电市场经过电商下沉的助推,现在,冰箱和洗衣机这两个家用电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能有一个了,而空调早早的就进入"一户多机"时代了,未来升级换代将成为主要需求。在目前低基数背景下,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各地方补贴力度政府应该会逐渐提高,增进白色家电在市场的成交率。当疫情的冲击和考验过去之后,龙头企业依据着它们在产业链布局、专利规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制度等方面的优势,有更大的机会创造“爆品”,愈加提升的将是市场全体的集中度,格力电器,作为白色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比较有希望从中受益。
三、总结
笼统地说,格力电器还是很有实力的,市场占有率是比较高的,改革后完善了营商环境,产品也跟着丰富不少,公司发展前景很优秀。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是想要更加清晰的了解格力电器的未来行情,要是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格力电器现在行情是否是是时候买入或卖出:【免费】测一测格力电器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2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④ 晶弘冰箱是不是属于格力电器,为什么没有和格力相关的标志,
晶弘冰箱属于格力电器。
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2018年10月22日格力电器日前已完成对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弘电器)100%股权的收购。
根据天眼查,晶弘电器的股东在2018年10月11日发生变更,由原来的北京盛世恒兴格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恒兴)变更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已经成为晶弘电器的唯一股东。同时,晶弘电器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也变更为格力电器总裁助理胡文丰。
对于格力电器“悄然”收购晶弘电器,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收购资产达到一定披露条件时,才有对外披露义务,“要看交易标的和相应财务指标的占比,如果是关联交易的话,还有特殊的占比规定。”
(4)格力集团15年营收扩展阅读:
晶弘电器创立于2006年,其主要产品便是冰箱。但自创立之初,其与格力就有密切的合作。晶弘冰箱使用的是格力的线上以及线下销售渠道,董明珠亲自为其代言做广告,而晶弘电器的董事长何远航同时也是湖北格力的销售总经理,晶弘电器的总经理何学斌更是格力的前员工。
此次格力全资收购晶弘电器,不仅仅是在品类上增加冰箱来实现产品多元化的影响,更多的是巩固和整合销售渠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格力电器全资收购晶弘电器
⑤ 格力集团是国企还是私营的董明珠是老板娘吗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现任董事长是董明珠。
扩展内容:
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自1985年3月创立以来,已成长为珠海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有龙头企业,主体资信评级达AAA级。奠定了“一个核心,四大支柱”的战略性产业布局,涵盖制造业、金融投资、建设投资、建筑安装、海岛旅游多个领域。
凭借对市场的精准洞察和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三十多年间,格力集团完成了一家国际化企业的成长蜕变。旗下核心制造企业——格力电器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13年领跑全球,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荣获“世界名牌”称号,并连续16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纳税第一。四大支柱产业中,金融投资和建设投资板块自组建以来发展迅猛,前者已获融资担保、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资质,并开展了多项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业务,后者在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建设与运营等方面承接了多个优质项目,项目投资总额逾200亿元。
建筑安装板块底蕴深厚,建安集团是市属唯一国有壹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拥有多项工程总承包壹级资质。海岛旅游板块蓬勃发展,目前已在东澳岛开业格力东澳大酒店——南沙咀、南沙湾两家五星级酒店,未来将以泛海洋离岛游的生活模式进行规划,助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国际海岛旅游度假新体验。
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的多产业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格力的每段征途都回响着蹄疾步稳的铿锵足音,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当改革创新基因深度融入企业肌理,激活的不仅是集团综合竞争力,更是智造高地的产业活力。立足本土,放眼国际,格力集团将积极发挥业务多元优势,依靠引领时代的技术实力和感性,一如既往地将创造未来的事业推进下去,全面提高格力在国际市场的传播力和竞争力,成为不负大众喜爱和信赖的全球化企业。
⑥ 格力电器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多少
你好!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新鲜出炉。总部位于珠海的格力电器连续第3年入围榜单,但排名较去年下滑52位,居第488名。
下面我介绍一下格力电器。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019年1月1日,格力电器于1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在董事候选人方面,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推荐董明珠、黄辉、望靖东、张伟参选,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推荐张军督、郭书战参选。同时,董事会推荐刘姝威、邢子文、王晓华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格力排名414位。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7位。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82位;同年11月13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第四批)名单;同年12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2020年1月10日,格力大容量高效离心式空调设备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盘后公告,公司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拥有格力等品牌,主营家用空调、手机、中央空调等产品。2016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101.13亿元,净利润154.21亿元,纳税130.75亿元,连续15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纳税第一,累计纳税达到814.13亿元。连续9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⑦ 格力是私企还是国企
格力集团是国有企业,是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珠海市属国有企业。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对格力集团实施授权经营。
格力集团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
1、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或者说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国有企业要执行国家计划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管理(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
2、国有企业虽然是一个组织体,但它只有或主要为国家一个出资人。这不同于合伙、合作企业和一般的公司,也不同于私人独资企业。国家作为企业出资人,一般并不由最高国家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而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各级有关国家机关或其授权部门,代表国家所有权人负责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
3、国有企业同所有其他企业一样都必须依法设立,但它们所依据和适用的法律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设立的法律程序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它受到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性限制,承担许多特别的义务,如必须执行国家计划、价格权限制、生产经营自主权的限制,要优先保障国家和社会需要,满足国家调节经济的要求,有时利微或无利也得经营等等。
(7)格力集团15年营收扩展阅读: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
2016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101.13亿元,净利润154.21亿元,纳税130.75亿元,连续15年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纳税第一,累计纳税达到814.13亿元。连续9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⑧ 直击格力股东大会,董明珠将再干三年,格力未来有何计划
格力未来可能会把更多的业务放到储能市场上,同时也会大力开辟传统市场。
每当我们提到格力集团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格力集团的空调产品,格力集团在空调产品领域也确实有着一定的领先地位。随着这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格力在空调产品的领域基本上已经到了瓶颈。如果想要进一步突破的话,格力集团必须开启新的赛道。
一、格力集团召开了股东大会。
在2022年的2月份,格力集团召开了股东大会,董明珠和诸多独立董事先后发表了关于格力集团的演讲。在董明珠演讲的过程当中,董明珠表示会继续拓展格力集团的业务,董明珠也重新当选为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这就意味着董明珠至少需要再干三年。
⑨ 格力和美的历史的不同
1、产业调整中,三大家电巨头的不同并购路径
2015年家电行业遇冷,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1-12月家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 万亿元,累计同比下降0.4%。而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5%,冰箱下滑2.2%,三大白电中仅洗衣机实现微增长,零售额增幅约1.8%。
中国白电三大格力、美的、海尔的营收均出现下滑。根据三家公司2015年年报:
海尔2015年总营收为897.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6.75亿元,同比下降15.01%。
格力2015年总营收为977.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23.14亿元,同比下降12.95%。
美的2015年总营收下降1384.41亿元,比上年同比下降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反而上升15.14%,达1091.13亿。
而在空调市场收到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格力所收到的影响最为显著,总营收下降接近30%,但净利率上升2.37%达12.55%,明显领先其他两家公司。
市场普遍认为家电行业将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但国内家电市场整合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未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国际整合或者产业转型和升级上。进入2016年,海尔、美的、格力相继发布并购方案,其并购标的背后隐含的未来发展战略也各有不同。
1.1 海尔收购GE家电
交易方案
预案时间:2016年1月16日;
标的公司: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
标的作价: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4.44亿元);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上市公司自筹资金,及通过申请并购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获取的资金。本次交易所使用的并购贷款金额不超过交易对价的 60%;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3年417,401.74万元,2014年5,337,54.10万元,2015年4,300,76.05万元;
标的过去3年净利润:2015年-5,795百万美元,2014年15,345百万美元 2014年13,355百万美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已实现并表。
1.2 美的连续收购东芝家电、库卡集团、意大利Clivet
美的集团上半年公布的跨境并购除了最受关注的收购德国库卡,还有收购日本东芝家电,和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交易方案
草案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
标的公司:除MECCA外其他拟接受要约的股东所持有的库卡集团股份(最低意图持股比例为30%以上);
交易方式:115欧元/股的价格进行全面要约收购;
标的作价:若库卡集团除 MECCA 以外的其他股东全部接受要约,收购总价约292 亿元人民币;
支付方式:全现金支付;
资金来源:银团借款和自有资金;
上市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 2015年1,270,673万元,2014年1,050,222万元,2013年531,746 万元;
标的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2016年1-3月21.1百万欧元,2015年86.8百万欧元,2014年68.1百万欧元;
业绩承诺:无;
交易进程:尚需通过美国CFIUS和DDTC的审查,前述政府审批最迟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1.3 格力收购珠海银隆
交易方案
标的:珠海银隆100%股权;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15.57元/股的价格发行83,493.90万股,合计作价130亿元;新发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2.19%;
标的历史净利润:2014年度扣费归母净利润-2.65亿元,2015年度扭亏为盈,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33亿元,2016年1-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业绩承诺:2016年-2018年经审计的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
募集配套资金:15.57元/股的价格,锁价发行不超过62,263.29万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96.94亿元;
募资用途:拟全部用于珠海银隆的建设投资项目;
认购方:格力集团、银通投资集团、珠海拓金、珠海融腾、中信证券、孙国华、招财鸿道、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
交易进程:股东大会募集配套融资相关等议案未能获得通过,目前正在着手修改方案。
2、不同并购选择带来的收益与其背后的驱动力
2.1 海尔和格力并购获得显著成效
海尔和美的的海外并购都给其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并表业绩:
海尔收购GE家电的交易于2016年6月6日完成,至9月底GE家电贡献收入143.5亿元,贡献归母净利润3.17亿元。
美的收购东芝家电80.1%股权的交易于2016年6月30日完成交割,第三季度因合并东芝家电增加主营业务收入38.73亿元人民币,增加归母净利润1970.2万元人民币。
美的和海尔的并购都已获得显著的成效,但格力的并购却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障碍。
2.2 格力电器并购受阻,公司股权架构成为最大的诱因
2016年10月3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布10月2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结果显示,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中关于募集配套融资的部分全部被否。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股权摊薄问题。
小汪@并购汪在《格力百亿配融被否,董小姐VS中小股东? | 小汪天天见》一文中总结过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三大诉求,除了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外,剩余两大诉求均与格力电器的股权架构息息相关:
格力股权分散,面临“野蛮人”入侵压力,存在巩固控制权需求
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仅18.22%,2015年曾面临险资入侵,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均曾大幅买进。主要竞争对手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持股比例一度逼近董明珠。
格力电器曾有MBO意向,管理层希望通过交易提高对公司的控制力
格力电器管理层和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格力集团在公司发展上曾经产生不少分歧。以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一直希望能够提高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
反观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则并不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上述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如下表所示:
格力电器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青岛海尔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美的集团2016年三季报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的创立时间相近,发展过程也多有相似,最初也均为国资背景。但最终却形成了不同的股权架构,出现如今这样迥异的并购路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3、复盘股权变动历史:从格力困境到美的、海尔的成功“MBO”
3.1 格力困境:公司股权架构隐含的内忧外患
格力集团创立于1985年,前身是珠海特区发展经济总公司,而目前为人所熟知的“格力”一般指的是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珠海海利空调厂。
格力电器很快发展为国内空调销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并于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整个发展期间,一直伴随着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其中两件事将双方的矛盾逐渐透明化。
一是在格力电器成功树立品牌后,格力集团将格力品牌授权给旗下其他子公司,生产同质化产品,与格力电器争抢市场份额,引发了格力电器方面的不满。2001年时任总经理朱江洪曾提议格力电器收购格力集团旗下类似子公司,但遭拒绝。直到2004年,双方才达成交易。
二是格力集团曾经试图将格力电器出售给国际空调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开利。当时曾有媒体报道称,格力电器管理层直至开利准备前往格力电器进行尽调,才得知格力电器将被出售。当时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朱江洪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力电器对于将企业转让给外资公司十分担忧”。
但2005-2006年适逢国企改制,按照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意见中的规定,格力集团在改制一年内不能转让格力电器的股份,一年后转让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围以内,使得收购最终未能成功。但在控股股东的高压之下,格力电器未能如美的、海尔一样借国企改革完成MBO,留下了目前依然由国资控制公司的股权架构的基础。
同时,由于格力集团在股权分置一年后开始逐渐减持套现,最终目前作为控股股东仅持有上市公司18.22%的股权,给公司留下了股权分散的隐患。
3.2 美的、海尔:艰难MBO解决公司产权问题
美的集团:国内首家成功MBO上市公司
美的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人何享健等人集资创办的塑料瓶盖生产厂,1980年开始生产风扇,此后相继注册“美的”商标和进入空调行业,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美的进行事业部制改造,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但创始人何享健一直对公司产权问题可能对公司未来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于是在2000年推动美的管理层和工会组织共同组建了美托投资。
美托投资于2000年5月以2.95元/股的价格协议受让当地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法人股,2001年1月再次以3元/股的价格再次协议受让。两次收购共计获得美的22.19%的法人股,耗资约3.21亿元。最终美托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美的管理层完成了对美的集团的MBO,美的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也形成了美的目前的股权架构的“初始版本”。
青岛海尔:持续数年的股权激励和“MBO”之路
青岛海尔创立于1984年,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张瑞敏作为厂长接手时,这家工厂已经亏损147万元,濒临破产。张瑞敏接手后严格进行品控,还留下了因冰箱质量不过关下令员工亲手“砸冰箱”的美谈。
此后海尔凭借出色的品控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发展成为冰箱企业龙头,1997年总营收就突破百亿,同时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MBO”之路。
2000年-2004年,海尔一直致力于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而所谓“MBO”也引发了著名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论战,后来被总结为“郎顾之争”。但海尔在论战中始终保持足够的低调和沉默,并表示公司的属性是“集体企业”而非“国有企业”。
但正是一系列的股权激励和“MBO”措施,将管理层对海尔的控制权提升到目前的情况。
4、从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成为世界500强之一,中国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4.1 美的与海尔的发展史上,并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1998年美的通过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2004年-2005年相继收购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等家电企业。同时开始就通过收购美泰克国际投资,间接控制另一家电巨头荣事达50.5%的股权,将公司业务向冰箱等领域拓展,并于2008年完成对荣事达的整体收购,同年收购另一国内冰箱龙头企业华菱集团,并购洗衣机龙头企业小天鹅。
海尔集团则从一开始就提出“激活休克鱼”的理论,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国内相继并购红星电器和菜阳家电等数十家公司。同时很早就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从2002年开始就和日本三洋电器合作,此后分三次收购了三洋在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家电业务,进行逐步整合消化。还在2012年收购新西兰家电巨头Fisher & Paykel。
4.2 格力电器发展史少有“并购身影”,资本结构差异导致处境截然不同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的历史上少有“并购”这一关键词的出现,此前最为著名的一次“并购”是差点被格力集团卖给美国开利。此次130亿收购珠海银隆,已是格力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
小汪@并购汪查阅三者2016年三季报发现,美的集团账面货币资金为185.84亿元,青岛海尔账面货币资金为198.67亿元,而格力电器的账面货币资金高达972.34亿元人民币。然而在并购的表现上,前二者在举债收购国际产业龙头,进行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格力则在发行股份收购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谋求转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司控制权方面的“外忧内患”。
这样的情形,固然和企业家个人管理风格和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但其中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也绝对无法忽视。美的和海尔在艰难的“MBO”过程中虽然面临了诸多争议,但确实解决了企业产权问题给公司带来的隐患。而格力电器管理层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则难免使公司的发展受到掣肘,最终造成了如今格力电器与其他两者截然不同的处境。
然而即便在不断跟控股股东进行博弈,面临了诸多的“外忧内患”,格力电器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都不可否认地十分出色。
格力电器从当初差点被世界500强收购,走到了今天,成为世界500强之一。而兜兜转转,当初差点收购了格力的美国开利,其旗下拉美业务则被格力电器的最有利竞争者美的集团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