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很多企业都想办法上市,上市有什么好处
原因有:
1、募集资金。
首先,上市本身可以使得企业补充大量资金。
其次,上市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使得企业未来可以更大规模的进行债务融资。
最后,上市可以补充资本金,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特别是对于毛利较薄,财务支出在不变成本中占比较高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2、品牌优势。
上市与否对品牌的溢价有深刻的影响,上市公司通常在商务合作中更占优势。
一个典型案例是,上市与否,会对企业的商誉有重要影响。很多企业一听对方是上市公司,第一时间对于对方的企业实力,品牌等便会有一个直观的判断,之后的商务合作也愿意做更多的让步;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在金融紧缩周期,上市公司获得银行支持某些时候会变得更加容易。原因非常直观,在扩张周期,企业业绩向好,资金需求旺盛,还款能力强,此时资金方处于寡头对多头的局面,备选对象较多;而在紧缩周期,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对抗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外部增信能力,因此金融机构往往不敢给这些客户放款,进而出现“企业没有资金需求,银行求着企业贷款”的现象。事实上类似的逻辑在早期投资市场也成立,资本市场寒冬来临之时,往往就是头部项目更受追捧之日。
这种品牌优势,在人才招聘当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尽管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薪酬对于同行业而言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考虑到职业稳定性、品牌溢价、发展潜力等因素,上市公司往往在人才吸引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回旋余地,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动力。
3、优惠政策
政府方面,上市公司可以获得很多地方政策的扶植。比如税收、项目审批方面的优惠,甚至还能获得专项的政府扶植资金。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主要的创收来源,地方经济的主要引擎和就业的主要渠道。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幕是,当上市公司处于经营乏力、管理不善之时,一些地方政府会出面协调金融机构和地方企业,帮助上市公司度过难关,而普通企业就很难有这样的待遇。
金融机构方面,上市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加有效的获取金融资源。一方面,企业能够上市,往往意味着其行业地位、经营业绩、财务数据等相较而言都比较有竞争力,自身业务和财务的抗风险能力总体而言强于一般企业;另一方面,上市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造成的信任成本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商业信息和信用体系还有待完善的国家,由于企业上市后需要定期按照监管要求做信息披露,并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因此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相对而言都是更有保障的,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也有效的降低了风险。
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做股权的质押融资。对于一般企业而言,由于其股权缺乏流动性,没有活跃的交易及有效市场报价,因此金融机构无法判断一旦企业违约处置其股权是否可以收回成本或挽回部分损失,因而不接受股权质押。但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二级市场上有活跃交易和报价,因此一旦发生违约,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委托出售等行为有效控制风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进一步拓宽了信用手段。
当然,是否上市,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扬子江药业、华为等著名企业目前为止都没有上市,其中有企业多年积累的制度、文化以及股权、税收等多重因素;个别企业由于上市合规成本较高,或者其业务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也未必适合上市。
总结来看,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上市虽然不是最终目的,但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创业者奋斗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标志。因此“到纳斯达克敲钟”才会成为如此多创业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而由于高科技领域竞争压力大、节奏快的特征,绝大多数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无论是国外的苹果、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的BAT,都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和推动。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在逐步摈弃对资本的“天使论”“妖魔论”,以一个愈发客观、开放的心态与资本市场对话,通过资本的助力,实现了仅凭内生积累不可能达到的高成长速度;遗憾的是,我们也接触过一些自身素质较好,项目质地优良的创业者,由于对资本的偏见、恐惧或敌意,抱着小富即安的态度固步自封,最终丧失了时代赋予的机遇。
在这个创业公司成功周期越来越短、创业门槛越来越高、创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年代,创业者理应在搞好自身业务的同时,积极了解资本市场、借力资本市场,将产业能力与金融力量整合起来,打好组合拳。而以太资本也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以更加专业系统的服务,服务和帮助到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让资本助力创业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Ⅱ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竞争优势
前面我们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新股定价的一些相关内容,其中对招股说明书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概括性介绍,今天我们将详细分析招股说明书中第二个重要内容……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和地位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都会有关于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过程及竞争格局、公司行业地位以及自身竞争优势的评述内容,而这些往往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质地和投资价值最直接的参考依据,而上市公司质地的优劣往往决定着其投资价值的高低,而投资价值又是影响股票二级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于招股说明书中关于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和地位分析的内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仔细研读。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均会对公司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必要介绍,如行业历史、行业格局、行业政策和行业前景等,投资者可据此对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加以了解,特别是可以据此判断出行业景气周期和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实例,思源电气(002028)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包括国内对于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和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以及对新型输配电设备的直接需求等促进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的众多因素,而国内输变电行业也恰恰在近两年来步入快速增长的黄金周期,而思源电气上市之后的走势也直接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投资者如果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行业分析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将很容易判断出上市新股投资价值的高低。
除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因素外,上市公司一般还会在招股说明书中介绍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包括行业内主要的竞争对手情况)等,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都会尽可能地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对自己的劣势往往一笔带过,而投资者往往容易被上市公司的表象所迷惑,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如鑫富股份(002019)就曾在招股说明书中一味介绍公司巨大的产能和市场份额,但对于公司各主要产品市场价格的持续回落却并未提及,而公司上市后,伴随着公司业绩的持续下滑,二级市场的走势也极为疲软。
我们认为,在判断上市新股投资价值高低或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时,投资者必须将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和行业成长周期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那些处于上升景气周期的行业龙头企业往往会成为市场主流资金关注的对象,从而形成典型的长期上升趋势,如苏宁电器、保利地产等,在其上市后纷纷走出震荡上扬的运行格局。投资者只有仔细甄别新股基本面的优劣,方能规避潜在风险,从而有效把握上市新股的投资机会。
有时候关于港股/投资/A股的知识或者入门常识,易阔每日财经的投资者学堂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Ⅲ 对于股民而言,上市公司的财报有没有参考意义
上市公司财报包括年报、半年报与季报三类,其中信息最丰富、经过严格审计的是年报。全球各市场的年报内容结构差异不大,主要包括公司信息、经营信息、股权股东、高管员工、公司治理与财务信息六大板块,
附注部分中,对于令人头疼的会计政策与估计方法,一般关注下各种“变更”就好:异常变更估计基础是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干货主要藏在后面的分项目注释中,一方面,项目注释可能会解释数字的计算过程,有利于投资者更深入地追本溯源;另一方面,对于较大或重要的科目,项目注释往往还包含明细数据,这对于财务分析、预测与估值至关重要。
Ⅳ 若需要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什么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证券法》第五十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时,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与原来规定的五千万元比,中小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门槛大幅降低。原来的“千人千股”要求也已删除。现阶段,它更有利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做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的会议纪要》中“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建立支持中关村企业的‘绿色通道’”的要求。当然,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此外,《公司法》第七十九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第八十一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等规定,也比原来宽松得多。按 相关书籍
《证券法》第十六条规定,债券发行和上市的条件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目前,谁能成为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标准是模糊的。实际成为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公司的,往往是大企业。更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对公司债券发行申请的核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实行额度制,由有关部门审批公司债券发行。新《证券法》的实施,可以大大缓解企业发行和投资者投资公司债券的需求。通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上市证券结构的目标将逐步实现。
(1)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诚信50强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为非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发行的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与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例如,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有95%是上市公司。 首先:上市公司也是公司,是公司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公司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分了。 其次,上市公司是把公司的资产分成了若干分,在股票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大家都可以买这种公司的股票从而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上市是公司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则不能在股票交易市场交易(注意:所有公司都有股份比例:国家投资,个人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向公众披露公司的资产、交易、年报等相关信息,而非上市公司则不必。 最后,在获利能力方面,并不能绝对的说谁好谁差,上市并不代表获利能力多强,不上市也不代表没有获利能力。当然,获利能力强的公司上市的话,会更容易受到追捧。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 相关书籍
)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1,得到资金。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靠银行贷款了。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6,提高公司知名度。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缓解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即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坏处也有:1,上市是要花钱的。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订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订的高一点。
Ⅳ 对于st的公司我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敬而远之, A股近3600家公司,除了st公司,还有很大挑选空间。
Ⅵ 我们一般选择上市几年的上市公司,从而得到更客观的结论
这个没有确定的模式。
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面,不少上市公司上市的时候,就是大幅成长的状态,上市以后,如虎添翼,不断良性扩张,股价长期向上的不少。
所以,别被以前的经验束缚。还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市场常变常新。
当然,以前的经验还是适用很多传统公司的,尤其是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公司上市,管理模式需要转变的更是如此。
不少公司上市,由于股本扩张,新项目不能马上产生效益,原有业务不超预期的情况下,股票业绩难以持续增长,股市表现往往会暗淡下来,持续时间可能长达3-5年。
不少行业顶尖企业就是这种情况,上市初期就是最高光时期,之后一蹶不振。
根据这种比较普遍的规律,谨慎的投资的往往新上市的公司不碰,只选择上市3-5年的次新股,经过股市几年的淬炼,公司的治理结构已经适应了上市公司的要求,新项目也渐有起色,公司在新的起点上站稳了脚跟,可以考虑介入了。
Ⅶ 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并说明
首先分析公司主业是从事什么行业,以及该行业未发展前景如何.
其次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Ⅷ 投资者应如何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
第一,首先要看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是否和公司主业相符或者是主业产业链中的业务,跨行业和非主业的投资一般是不被看好的;
第二,分析投资规模和投资周期;规模与公司的现金流相差不多的,可以认为相对风险较小;如果投资规模大大多于公司现金流能力以及现金及相应等价物的,我们认为投资风险将大大增加,对股票有负面影响;周期也类似,如果是周期过长的非主业,那么我们认为这是绝对的负面影响,相对的,周期较短的其他投资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和认同的(这样资金的回收压力将较小);
第三,分析投资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如果完整度较高,我们会认为这是较有诚意的投资计划,而非大股东巧立名目挪用资金。在观察完投资计划的完整性后,我们将观察和分析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如果可行性较高(另有一套可行性分析评价标准),说明投资计划将利好公司,可看好公司股票。
最后,所有的投资计划都将有风险(也就是失败的可能),在分析其投资计划时必须分析上市公司投资失败的结果。
Ⅸ 关于上市公司的问题
企业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企业欲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
第一阶段 企业上市前的综合评估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和系统化的工作,与传统的项目投资相比,也需要经过前期论证、组织实施和期后评价的过程;而且还要面临着是否在资本市场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上市的路径选择。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应做的工作、渠道和风险都不同。只有经过企业的综合评估,才能确保拟上市企业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对于企业而言,要组织发动大量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为了保证上市的成功,企业首先会全面分析上述问题,全面研究、审慎拿出意见,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后才会全面启动上市团队的工作。
第二阶段 企业内部规范重组
企业首发上市涉及的关键问题多达数百个,尤其在中国目前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诸多财务、税收、法律、公司治理、历史沿革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很多问题在后期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企业在完成前期评估的基础上、并在上市财务顾问的协助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预先处理好一些问题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此项工作,也可以增强保荐人、策略股东、其它中介机构及监管层对公司的信心。
第三阶段 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企业一旦确定上市目标,就开始进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实务操作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选聘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审计及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及上市等。由于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务机构有五六个同时工作,人员涉及到几十个人。因此组织协调难得相当大,需要多方协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