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爱使股份董事长

爱使股份董事长

发布时间:2022-05-29 18:31:23

❶ 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是华远地产、金融街集团、中关村、北大方正、苏宁环球、中国华润等众多知名企业成功上市的方式。所谓借壳上市,系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其他合法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将原上市公司资产、业务进行必要处置或剥离后,再将自己所属业务"装进"已上市公司并成为其主营业务,从而实现未上市资产和业务间接上市的行为。本章着重结合并购实践,探讨获取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8种具体方式。

一、协议收购:金融街集团是怎样上市的?

协议收购,指收购方与上市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协议收购是我国股权分置条件下特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方式。

1、借壳背景

北京金融街集团(以下简称"金融界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的以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为主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金融街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在当时政策环境下,房地产公司IPO有诸多困难。

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000402,以下简称"重庆华亚")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主页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的生产和销售,其控股股东为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包装集团。

2、运作过程

为利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实现公司快速发展,1999年12月27日,华西包装集团与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占总股本的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

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

2000年7月31日,重庆华亚更名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控股")。

之后,金融街控股将所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连同人员)整体置出给金融街集团,再由华西包装集团购回;金融街集团将房地产类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2001年4月,金融街控股注册地由重庆迁至北京。至此,金融街集团实现借净壳上市。

2002年8月,公司公开增发融资4.006亿元;2004年12月公开增发融资6.68亿元,2006年12月27日定向增发融资11.81亿元,累计融资22.469亿元。(备注:总市值是按2007年9月28日收盘价计算的。)

3.借壳上市后公司产业扩张情况

借壳上市后,通过多次再融资,促进了房地产业务快速发展,成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五朵金花"之一。

同样以股权协议转让方式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并借壳上市的,还有香港华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

2000年6月20日,中国华润总公司一次性受让深万科(000002)第一大股东——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持有的5115.5599万股国有法人股,占万科总股本的8.1%.在此之前,香港华润集团的间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已经持有2.71%的万科B股。

至此,香港华润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由此组成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巨无霸".

二、举牌收购:北大方正吃掉延中实业成功上市

二级市场竞价收购,指收购方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购买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方式,典型者如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流通股股份。

延中实业是二级市场上典型的三无概念股——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外资股,其公司股份全部为流通股,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没有具备特别优势的大股东,在收购行动中最容易成为被逐猎的目标。1993年9月,宝安集团就曾在二级市场上收购延中实业,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序幕。

1998年2月5日,北大方正及相关企业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延中实业,随后将计算机、彩色显示器等优质资产注入了延中实业,并改名为方正科技,成为第一家完全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公司。

同样的并购,还包括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

爱使股份最前身是上海设备有限公司,1985年面向社会公开发起设立,并于1990年底成为我国首批在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在1990年上市时总股本只有40万,到1995年5月,经过两次配送后,总股本才只有6739.2万股,是典型的小盘股,且都是流通股。由于爱使股份盘子非常小,又是全流通股,上市后的10年内以控制权五易其手的纪录创下之最。自然人胡兴平、辽宁国发集团、延中实业、天津大港集团、明天等相关联企业先后入主爱使股份。

1998年7月1日,天津大港油田发布举牌公告,大港油田两家关联企业合并持有爱使股份的比例达到5.0001%,截至1998年7月31日,大港油田通过旗下3家公司4次举牌,共持有爱使股份10.0116%的股份。大港的进入引起爱使管理层的强烈反对,爱使董事长秦国梁将大港的收购斥为敌意收购,双方为公司章程是否违背《公司法》大打口水战。为阻止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甚至采取了"焦土战术",1998年8月21日公布的1998年中报中显示,当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5383%,意欲打消大港收购积极性。后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秦国梁作出妥协,大港油田进入爱使董事会,大港方李遵义当选为董事长,总经理由天津大港方面的人担任。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后,置入天津大港油田港润石油高科技公司70%的股权,实现借壳上市,并实施配股方案,募集资金3.52亿元。

三、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凯雷收购徐工的"后山小道"

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也就间接控股了上市公司,还可以避免很多法律、政策上的障碍。如样板戏中所唱:山前强攻不是办法,可以探寻一条攻占威武山的"后山小道".凯雷投资收购徐工科技(000425)母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就是一例。

徐工机械于2002年7月28日成立,徐工集团以净资产6.34亿元作为出资,持股51.32%,余下的股权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有。次年1月,徐工机械无偿受让了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科技(000425)35.53%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凯雷投资是注册美国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其在亚洲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称为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为完成收购徐工集团,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凯雷徐工。

在徐工机械并购案例中,并购对赌体现在并购标的的定价上。协议中规定,在徐工股权转让获批后,将支付2.55亿元的收购价款,购买82.11%徐工机械股权。同时,凯雷徐工将对徐工科技分两次进行总额为1.2亿美元的增资。第一部分的6000万美元与2.55亿元同时支付。另外的6000万美元则要求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达到约定目标方可支付。

由于徐工机械直接及间接持有徐工科技43.06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因此凯雷徐工实际上也取得了徐工科技的相对控股权。

四、先破产再置换:苏宁环球借壳ST吉纸捡了个大便宜

法院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ST吉纸(000718)先行宣告破产,投资人苏宁环球再将其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空壳之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再以象征性价格出让上市公司控股权。这便是苏宁环球低成本的上市之路。

ST吉纸总股本为399,739,080元,其中吉林市国资公司持有国家股200,0980.080股,占总股本的50.06%;募集法人股11,037,000股;社会公众股188,604,000股。

ST吉纸自2002年6月21日开始停产,2003年1月5日至2003年2月27日短暂恢复生产后,自2003年2月28日至2005年6月30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连续亏损,ST吉纸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截至2004年底,ST吉纸资产总额213213.09万元,负债总额233531.72万元,大量到期债务无力偿还。2005年5月9日,ST吉纸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通知,公司股票暂停上市。

苏宁集团始创于1987年,荣列2004年度中国企业500强第420名,2002年在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第49位。苏宁集团成立后已累计开发房地产项目近40个,开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

苏宁环球并购ST吉纸并成功借壳上市的步骤为:

1、进入破产程序,解决债务纠纷

2005年4月30日,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关于债权人申请公司破产的事项。2005年8月15日,在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ST吉纸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债权人同意公司以全部资产抵偿全部债务,抵偿后公司净资产为0.

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2005)吉中民破字第3-7号民事裁定书,裁定认可和解协议并发布公告,中止破产程序的审理。和解协议自2005年8月24日法院公告之日起生效,在和解协议生效之日起90日内,ST吉纸应将按债权人要求,将全部资产变现,所获资产在法院监管下,按和解协议依法清偿债务。如果和解协议未能按期履行,债权人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招待或者申请法院恢复破产程序,届时*ST吉纸将被法院宣告破产。

2、一次性清偿债务,实现净壳

为按期履行和解协议,ST吉纸与林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晨鸣")签署了《资产收购协议》,并与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纸业集团")签署《承债式收购资产协议》,将其全部资产分别转让给吉林晨鸣和纸业集团。

资产转让和债务重组完成后,ST吉纸成为无资产、无负债、无业务的"净壳"公司。

3、苏宁集团将资产置入

苏宁集团将持有的南京天华百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95%的股权和南京华浦高科建材有限公司95%的股权,按经评估确定的价值40277.90万元转让给ST吉纸,并豁免ST吉纸由于受让上述资产而产生的全部债务,即ST吉纸将无偿获得价值40277.90万元的经营性资产。

4、苏宁集团收购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

以收购人挽救ST吉纸的行为为前提条件,ST吉纸控股股东吉林市国资公司按收取苏宁集团1元象征性转让款的方式,向苏宁集团转让其持有的ST吉纸全部50.06%的股份。资产置入完成后,ST吉纸净资产从0恢复至40277.90万元,每股净资产从0元上升为1.01元。

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后,上市公司由造纸及纸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变为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其名称为由吉林纸业股分公司变更为苏宁环球股份公司,相应地,股票简称也由"ST吉纸"更名为"苏宁环球"。

❷ 朱骏的资料

最近朱骏收购利物浦传的沸沸扬扬,甚至还有他与马拉多纳接触的传闻,不知是否是商业炒作

如果是这个朱骏,那么他还有一家俱乐部,就是上海申花俱乐部,这一轮中超战罢排名第一,这是他的详细资料,不要怪我剽窃,呵呵

朱骏朱骏,上海人。第九城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上海申花俱乐部投资人。1998年,朱骏揣着在美国进修期间跑房产中介挣来的50万美元资金,在香港注册了名为“Gamenow”的外资公司,后更名为“第九城市”,这是他创业的起点。2005年,朱骏以300万美元的价码引进了《魔兽世界》,2010年朱骏正式对外界宣布启动收购英超劲旅利物浦。
中文名: 朱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66年10月
职业: 网络游戏运营商
毕业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隐藏]

行业地位
个人履历
网络行业
足球事业收购利物浦
朱骏正式承认收购利物浦
朱骏晒千万现金表达不差钱
成长经历
个人荣誉
家庭生活行业地位
个人履历
网络行业
足球事业 收购利物浦
朱骏正式承认收购利物浦
朱骏晒千万现金表达不差钱
成长经历
个人荣誉
家庭生活

[编辑本段]行业地位
第九城市是中国领先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和开发商之一; 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是中国顶级足球俱乐部之一,在1995年和2003年获得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军,2008年赛季中获得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亚军。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93年,朱骏赴美国工作、进修; 1999年,放弃国外的工作,回到上海,同年组建了虚拟社区GameNow;朱骏2000年,创立职于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出任董事长; 2002年,第九城市在朱骏的带领下,开始进军网络游戏行业; 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创造了“奇迹”并带领第九城市研发人员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自主开发了《快乐西游》;同年,第九城市获得世界顶级游戏制作公司“暴雪”的作品《魔兽世界》。 2004年,第九城市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亿美元(NASDAQ:NCTY)。 2005年,300万美元豪赌《魔兽世界》再次得手 2006年,个人出资3000万人民币买下上海中邦俱乐部90%的资产 2006年,投资中超球队上海联城,同年5月以3500万美元拿下《地狱之门》 2007年,收购国资背景的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促成申花、联城合并,组建新申花。 2008年5月,朱骏正式出任第九城市董事长至今,已经成功将九城打造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和开发商之一。
[编辑本段]网络行业
19朱骏98年,朱骏以50万美元在香港注册了“Gamenow”公司,随后公司改名为第九城市。这是一家主营互联网娱乐的企业。 2002年,7月10日,在韩国汉城,九城携手Webzen公司举行隆重的游戏合作签约新闻发布会,正式将宣布《奇迹MU》引入中国。 2004年,第九城市成功获得了《魔兽世界》中国地区代理权,并在NASDAQ上市。随着第九城市的不断发展,使朱骏获得很大成功。 2006年,获得北美最受欢迎网游《Guild Wars》中国地区代理权。 2009年,魔兽世界中国地区代理权到期后,第九城市转而大力推广《FIFA Online 2》。
[编辑本段]足球事业
2003年,朱骏组织第九城市的一些员工以“上海九城”的名义参加了业余足球丙级联赛。同年,上海另一支球队上海天娜参加乙级联赛但是未能冲入甲级,赛季结束后被朱骏收购。 2004年,以原天娜为班底的新上海九城再次参加乙级联赛,以不败成绩夺冠,进入甲级行列。2005年,上海九城队中途改名为上海联城,以示与已经成为NASDAQ上市公司的第九城市的公司的区别,表明投资足球的行为只是朱骏用个人财产进行,与九城无关。不过最终上海联城虽然有祁宏、姜坤等国脚级的球员加盟,仍然未能晋升中超。 2006年赛季开始前,朱骏将原来的联城队出售,转而收购了上赛季的中超球队上海中邦,并将其改名为联城,继续参加中超联赛。球队在赛季初表现出色,一度成为最大黑马,不过之后遭遇十二场不胜,最终名列第七。 2007年初,朱骏收购了上海著名的足球俱乐部的上海申花,并且直接注销了原来联城价值数千万的中超参赛资格而不出售,同时将两支球队的人员合并。上海申花从一支由国有企业投资的俱乐部转变成了一家私人投资的足球俱乐部。
收购利物浦
据英国《独立报》透露,在利物浦遍寻买家的当下,中超上海申花俱乐部老板朱骏也是潜在的买家之一。《独立报》称,新任的非执行主席布劳顿和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最近与朱骏有过两次会晤,双方就购买利物浦一事进行过认真的讨论,但目前朱骏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报价。 据《独立报》透露2010年4月末,朱骏便与巴克莱资本在香港进行过一次会晤,当时双方就俱乐部转让的细节以及资本整合进行了磋商。之后在5月初,双方又在朱骏公司的上海总部进行了会谈,这一次会谈的重点是收购的具体价位以及俱乐部未来的资本运作。巴克莱的媒体负责人拒绝对此消息作出评价,朱骏所在的公司也是对此事三缄其口。据了解,利物浦的两位美国老板已经在早先为这家英超豪门开出了8亿英镑的售价,按照目前的汇率,朱老板必须拿出超过80亿的人民币,才能成功“拯救”危机重重的利物浦。 文中还用70%的篇幅对于朱骏以及他的事业做了详细的介绍,独立报认为,朱骏对足球的热爱以及富有激情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助于他执掌利物浦。“2004年,中国人朱骏所创建的公司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时朱骏的身价约为6000万英镑。随后的几年时间,朱骏的第九城市游戏公司,在中国的网游市场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也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1]
朱骏正式承认收购利物浦
朱骏承认操作收购利物浦,八亿英镑乃融资 [2]英国媒体昨天披露了申花老板朱骏有意用8亿英镑收购英超豪门利物浦队的消息,在国内引起轰动。朱骏今天首次回应此事,他承认确实有收购一事,但目前仍在操作中,还未有定论。 朱骏证实正在与巴克莱银行接触,“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商业企化案,利物浦的美国老板想要出售球队,而我对此很有兴趣,双方就坐在一起谈呗。这就是一桩生意,到底最后的结果怎么样,现在还真的很难说……”。 对于媒体利物浦美国老板提出的8亿英镑的收购价格,朱骏解释:“很多人都会问:8亿英镑,钱从哪里来?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融资并购,……你必须知道谁有钱,在有这些钱的人里面,谁会帮助你掏钱出来完成这桩生意,这个就叫做大资本运作概念……” 按照朱的说法,此次收购利物浦的模式类似于当年申花联城合并,谈判一旦成功,利物浦将与申花合并,打造全新的两支队伍。届时,申花队中可能会拥有利物浦球星的加入。 朱骏坦言,但2007年,他亲自上场和利物浦踢了5分钟的友谊赛后,就对利物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衷心地希望经常干“傻”事儿的朱老板成功,在英超甚至是欧冠的赛场上一展中国老板的风采。
[编辑本段]朱骏晒千万现金表达不差钱
世纪天成接盘申花在近日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继朱骏晒千万现金表达不差钱世纪天成内部人士澄清之后,朱骏本人在近日放出了一张大晒现金的照片,目测总额有1000万人民币之多。在这张照片中,朱骏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一叠又一叠的人民币。手拿的计算器上打出了1000万的数字,种种迹象表明,朱骏正在向所有人传达着这样一个声音:“我不差钱,申花不会卖。”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朱骏:骑黄鱼车起步的亿万富翁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贴补家用他骑黄鱼车帮别人运货,第一次骑黄鱼车赚到的168元,直到今天都没有用掉,而是被他封在一个镜框里了。 朱骏第一次涉足商圈,是大学时代在淮海路边上摆摊头卖夹克衫,有一件衣服在混乱中被别人偷走了,他和朋友在外面忙了一天一分钱也没赚到,全部在给小偷打工。而他第二次经商不仅连钱都没有赚到,反而还赔了老本。不过,他都从中悟出了做生意的真谛。 1994年,在美国留学的朱骏发现了网络游戏的前景,四年之后,他创立“Gamenow.com”,后来改名为“第九城市”。他在通过代理《奇迹》和引进了《魔兽世界》这两款网络游戏之后,当初在军工路上骑黄鱼车的穷小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亿万富豪。 第一个168元 用镜框封起来 朱骏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那时候他还曾经为了贴补家用和几个同学跑出去骑黄鱼车帮别人运货。 “那时是大热天,从军工路要一直骑到宜山路,好像还有时间限制,装得满满的一车子货,火辣辣的太阳,你说累不累?”朱骏笑着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辆黄鱼车上装了两个冰箱,上面还叠了好几个其它家电,那时的军工路坑坑洼洼,如果再赶上下雨天,别提有多难骑了。眼看着经过一个大坑,车轮一歪,如果车上的彩电、冰箱滑落下来,我们可得倾家荡产啦,全部都是穷的丁当响的学生,赔这么多电器要赔到什么时候啊?”说时迟,那时快,在一边“护航”的朱骏甩开自行车就用肩膀顶了上去,“感觉和黄继光似的,”朱骏呵呵一笑。“就这样,一路泥水的到达目的地,所得的报酬就是168元。” 如今的朱骏肯定不用再吃这样的苦,他的坐骑也已经从当初装满了货的黄鱼车变成了一辆价值超过400万的宾利跑车,每次当他的这辆黑色跑车出现在街头小巷时,周围很多识货的人都会笑着说,“看,这个人开着一套市中心的房子在街上跑。” “在你骑黄鱼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今天的自己会这么有钱?”记者问朱骏。 “怎么想?怎么敢想?”朱骏瞪大了眼睛回答,“那个时候真的感觉自己非常简单,骑车的目标就是拿钱回家让家里人开心开心,但是你知不知道,我第一次骑黄鱼车之后赚到的168元,直到今天都没有用掉,而是被我封在一个镜框里了。” 第一次做生意 白忙一天 骑黄鱼车和做生意肯定没关系,那最多只能算得上是干体力活,而朱骏第一次涉足商圈,则要追溯到他还在读大学的时候。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和几个同学进了五件夹克衫,每件20块,我们在淮海路边上摆摊头,每件卖25块。”朱骏告诉记者,当时三个同学在马路边上使劲地吆喝,衣服是全部都卖出去了,但是到最后却发现手里的钱还是只有100块,“每件衣服25块,五件衣服就应该卖掉125块啊,后来左算右算我们才发觉,原来有一件衣服在混乱中被别人给偷走了。那个时候几个人都胸闷死了,在外面忙了一天一分钱没赚到,全部在给小偷打工,还要自己出公交车车票钱,现在想想真是好笑。”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朱骏笑得比任何人都开心。 后来,朱骏告诉记者,通过这件事情,自己学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经商之道,“无论干什么,管理都非常重要,那个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只把眼睛盯在了简单的卖东西上面,盯在了钱上面,才会疏于管理,才会让小偷有可乘之机,由此可见,无论干什么都要将管理放在第一位,没有好的管理就不可能出来好的效益。” 第二次做生意 赔了老本 也许朱骏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二次经商不仅连钱都没有赚到,反而还赔了老本。 “第一次我是在街边卖夹克衫,后来我就直接飞跃到卖桑塔纳了。卖掉一件夹克衫的利润只有五块,但是如果我卖掉一辆桑塔纳,可以直接捞进2500块。”朱骏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2500块对于自己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是想尽办法拿到这个机会,然后就开始找地方卖车子。”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朱骏显得非常投入,“既然要卖车子,当然就要找一些高档的地方去找客户,后来我就找到了花园饭店一楼的咖啡厅,当时就想那里的有钱人多,于是我在那里混了足足一个月。” 一个月下来,朱骏在那里喝咖啡的花销超过了五百块,但是车子依旧是一部都没有卖出去。“车子不好卖啊,这2500块只能看看,自己是赚不到了。后来想想自己也真是傻得可以,住在宾馆里的人不是到上海来旅游的,就是到这里来出差的,谁会在这里买一辆车呢?” 也许真的是因为对那个咖啡厅有着太多的回忆,直到今天朱骏都会经常一个人跑到那里去喝咖啡,“花园饭店的这个咖啡厅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战场了吧,所以我对那里的的感情非常深,后来买房子的时候也就买在它旁边。”这次做生意的经历又让朱骏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卖什么东西,一定要找准客户群,否则的话,东西卖不出去,做的同样是无用功。 网络游戏让朱骏成为富豪 1994年,在美国留学的朱骏发现,在中国缺乏的网络游戏具有很好的前景,便决定投身网游行业。四年之后,朱骏创立“Gamenow.com”,并投入50万美元,占股60%,后来改名为“第九城市”。 公司的经营绝非一帆风顺,2001年迎来了IT业的冬天,朱骏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公司连职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当时公司运作的钱都是我自己掏的,一个月120万元,一掏就18个月。”为了顺利过冬,朱骏除了贴钱,还在管理上采取了给高管股份的方式,“我需要骨干帮公司顶住,他们在九城最困难的时候是不拿工资的。” 2002年7月,第九城市以200万美元代价拿下了韩国Webzen公司《奇迹》在中国地区的代理权,当时双方共同投资150 万美元,成立九城娱乐公司,九城占股51%,韩方占股49%。2003年2月5日,这款游戏在中国开始正式收费,说到这里,朱骏笑不动了,“九城在《奇迹》产品上的收入日平均进账200万上下人民币,也可以说,在《奇迹》推出的第一分钟,九城就盈利了。”朱骏说。这不是不可能的:一款游戏盈利的底线,仅仅是两万人同时在线,如此简单。 同时在线人数接近两万就能让公司盈利,那么如果同时在线五十万,甚至超过五十万的话会是什么效果呢? 2005年,在九城以300万美元的价码引进了《魔兽世界》之后,几乎全中国的在线游戏迷都开始为这款游戏如痴如醉,上一次朱骏和记者在花园饭店做采访的时候,朱骏悄悄告诉记者,这款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差点超过六十万,“乖乖,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过了六十万,那可就不得了。”在网络游戏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魔兽每天的点卡收入依然能够超过140万人民币。同时,也正是因为魔兽,让朱骏的第九城市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上市之后,朱骏立即从美国网民那里成功圈进了超过1.03亿美元的资金。 至此,当初在军工路上骑黄鱼车的穷小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亿万富豪。 2006年 朱骏花费3000万收购上海中邦,从而成为中超球队的老板。在这个更高的舞台上,朱骏尽情地秀场,强力包装年轻门将王大雷,甚至有过买下半个国奥队的想法,还想着盘下国际米兰。一帮中超的球员专门陪着某个人物踢球,作为老板的朱骏经常“与民共乐”。据称,每当联城参加比赛的时候,朱骏总是亲自排兵布阵,坐在教练席上大喊大叫,“冲啊,上啊,拼啊……”更重要的是,就在他的手边,还有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是上百万元的人民币,只要球队赢了,马上现场分钱。对自己的足球事业,朱骏的头脑非常清晰,准确地说,这是他的私人投资。朱骏对事业和爱好其实分得非常清楚,只是他对自己的爱好更加执著而已。 2007年,申花和联城合并,朱骏出资1.5亿入股申花.成为一名大股东.因为关联关系所以联城被注销.两队合并后的多余球员流入转会市场。 2006赛季结束之后,SVA集团再次向上海市府高层表示了退出的想法,此后,申花俱乐部曾经接洽过上汽集团、宝钢等两家颇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两家企业都无意进军足坛。在这个时候,朱骏开始浮出水面。对于朱骏到底为什么要入主申花,一名前联城俱乐部的工作人士这样解释:“他一直想把足球做大做强,联城这个小平台显然无法满足朱骏的要求。SVA又有意退出,这种情况下,双方走到一起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另外,据说朱骏虽然只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但是在高层也颇有自己的关系网。“否则就算他再有钱,也未必能拿到玩足球的机会。毕竟申花队在上海的地位特殊,跟国际、联城的情况都不一样。从职业化初期,高层就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和关注,在为他们选‘婆家’的问题上,他们会非常谨慎。” 2007年,申花和联城合并。但是这一年成绩不太理想。首战就0:2不敌北京国安,而且亚冠三连败,早早出局。在联赛方面,只有得第四名,连亚冠资格都没有保住。该年,申花新闻倒是不少。最出名的是朱骏对阵利物浦。朱骏身披16号于涛战袍上演惊心动魄6分钟,成了媒体报道的对象,英国一媒体这么评论道: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告诉他的子孙他曾经与利物浦踢过球。 然而失败并无动摇他的决心,2008年他一口气把申花47名队员挂牌出售,买下四名大牌外援,渴望再创佳绩。 旗下游戏: 奇迹世界 (SUN) 韩国著名3DMMORPG 激战(GW)(一款超越大部分现有网游的充满创新的作品,真正gamer的才懂) 卓越之剑(GE)(一款同时操纵多名角色进行游戏的MMORPG) 快乐西游(JOYXY)(第九城市首款自主研发的横版卡通网络游戏) 奇迹(MU)(热门的多人在线3D网络RPG游戏巨作) Fifa Online 2(FO2) (国际足联授权,全民足球网游) 名将三国(具有可操作性和游戏性的街机网游)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169名:朱骏 第九城市是中国领先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和开发商之一; 申花足球俱乐部是中国顶级足球俱乐部之一,在2008年赛季中获得中超联赛亚军。
[编辑本段]家庭生活
虽然朱骏的生活一直很高调,但这么多年,他背后的家人甚少曝光,只知道他老婆是上海戏剧学院的编导系老师,有两个女儿。朱骏也不愿在公共场合多谈自己的家庭和女儿。他说自己是个讲原则有立场的人,“作为公众人物,我可以接受媒体“轰炸”的生活,但我的家庭和孩子不行,她们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圈子,我不想她们接触到太多传媒的东西,所以必须时刻警惕保护她们。”

❸ 最新会计造假案例

案例一:闽福发(000547) 闽福发年收入只有2~3个亿元(实际上真正的收入估计连1个亿元都没有达到),但近几年货币资金一直保持较高余额,甚至超过了年收入额,而且闽福发的货币资金很有意思,除了2002年有“其他货币资金3550万元”外,其余基本都是银行存款,而这些银行存款都是没有受限的。而实际上,闽福发大股东的股权早就被司法冻结或质押,闽福发截至2005年半年报,资产总额11.08亿元,股东权益.4.60亿元,资产负债表58.48%,而这只是账面数,如果扣除大量的泡沫、虚假资产,笔者怀疑闽福发早已资不抵债,在此背景下,竟然还有2个亿甚至3个亿元无受限的银行存款,只能断定这些银行存款实为虚构或早已受限。2 案例明天系 与德隆系齐名的明天系最近也传出资金链绷紧的传闻,明天系实际控制人是肖建华,其核心企业是明天控股,据该公司网站介绍: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是以IT行业为龙头,基础工业为后盾,产品开发和资本运作为两翼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现有20多个高科技控股公司,其中六家为大型上市公司。与明天系有染的公认的上市公司有华资实业(600191.SH)、明天科技(600091.SH)、宝商集团(000796.SZ)、爱使股份(600652.SH)、西水股份(600291.SH)。 2005年半年报披露,明天科技9.29亿元现金,华资实业5.60亿元现金,爱使股份10.30亿元现金,而三家公司总资产分别为29.37亿元、23.12亿元、32.22亿元,众所周知,明天系掌门人是资本运作起家,如今旗下上市公司有如此巨额现金令人生疑,尽管煤炭投资收益明显,但却不足以支撑整个系的现金需求,而肖建华等资本运作高手对现金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因为这几年熊市使大多数的同类资金链断裂,在这种背景下,明天系居然手握25亿现金岂不令人生疑,在这巨额现金的背后怀疑又是一家家的金花股份(金花股份最近承认虚构巨额现金、隐瞒巨额账外借款)。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明天科技2005年第三季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余额增加至16.79亿元,据该公司三季报称“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5.81亿元,但查遍所有的公开信息,不能知道这笔巨额资金的来龙去脉,明天科技称货币资金是公司在建项目的专项建设资金和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而明天科技截止第三季度共实现收入5.11亿元,资金负债率尽管不高,但也有55%,欠银行贷款14多亿元(包括应付票据3亿元),海吉氯碱项目一期总投资也只有17亿元,明天科技为何要一次性准备如此巨额的现金呢?实际上,半年报并没有海吉氯碱项目,资金余额也高达9.29亿元,因此,我们怀疑这笔巨额现金涉嫌虚构或早已设定质押。 案例三:悦达投资(600805) 悦达投资2004年报现金余额11.88亿元,其中有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人们不竟发出疑问:好端端跑大老远去存什么定期存款?且该存款无质押等情况。 截止2004年底,该公司资产总额61.8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1.88亿元,资产负债率63%,银行贷款31.66亿元(包括应付票据5.07亿元),2004年该公司实现收入11.88亿元,实现净利3982万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6.13亿元、-1.40亿元及-0.04亿元。2004年现金净增加4.69亿元。 2004年报披露: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净额(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扣除公司及子公司占用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资金)合计为22,629.00万元。其中:本年累计增加138,246.84万元,本年累计减少144,899.44万元,全年平均占用净额48,809.61万元。 2005年半年报显示,货币资金余额减至9.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出4.64亿元。货币资金中有5.25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51910.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659.44万元、外埠定期存款3.24万元。而2004年报中11.88亿元中有9.37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26429.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2639.19万元、外埠定期存款52700.00万元。 至此,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悦达投资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实为虚构或已设定质押,造假目的是掩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违规行为, 答案补充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Walls判令山登(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1994年培基(Prudential)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的15亿美元赔款几乎翻了一番。12月17日,负责山登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至此,卷入舞弊丑闻的山登公司及其审计师共向投资者赔偿了近32亿美元。根据CUC公司与HFS公司签署的“对等合并协议”,山登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届经营班子由合并双方的原高管人员组成,第一任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由HFS公司的Silverman和Monaco出任。为了实现合并的协同效应,以Silverman为首席执行官的经营班子在山登公司成立后,立即对CUC公司和HFS公司的经营业务和管理架构进行整合,其中包括对财务报告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答案补充
1998年2月下旬,Silverman决定,财务报告的编制改由HFS公司的首席会计官Scott Forbes负责合并报表的编制。在双方共同商讨1997年度合并报表的编制事宜时,Shelton要求将CUC公司与HFS公司合并中所计提的5.56亿美元“重组准备”中的1.65亿美元转回,作为1997年度的利润,并声明这种做法是CUC公司沿用已久的惯例,且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一直认可这种做法。这一明显有悖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做法使Scott对CUC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产生怀疑,因为在合并前,CUC公司并没有披露以往年度有许多利润来自重组准备的转回。Silverman对CUC公司没有告知以前年度采用一些有违会计准则的做法,从而误导了HFS公司对CUC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并责成立即对重组准备账户展开全面调查,并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协助调查。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取证,特别调查组在8月28日向SEC提交了一份长达280页的调查报告,详细说明了CUC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法及其影响。答案补充
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迎合华尔街的盈利预期,CUC公司主要通过6种伎俩进行财务舞弊:利用“高层调整”,大肆篡改季度报表;无端转回合并准备,虚构当期收益;任意注销资产,减少折旧和摊销;随意改变收入确认标准,夸大会员费收入;蓄意隐瞒会员退会情况,低估会员资格准备;综合运用其他舞弊伎俩,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通过上述造假手段,CUC公司在1995至1997年期间,共虚构了15.7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利润总额和4.39亿美元的净利润,虚假净利润占对外报告净利润的56%。下表列示了山登公司1995至1997年的财务舞弊对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答案补充
顶着"福布斯最年轻富豪"光环的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星电力")原董事长周益明,在入主明星电力时净资产实际为负数,却取得明星电力价值3.8亿元控股权。周益明已锒铛入狱,但针对明星电力国有股权转让引发的案件侦查并没有结束,公安部门以"合同诈骗罪"进行侦查,目前本案即将进入诉讼阶段。事件起因 垂涎国有转让股份 明星电力是四川遂宁市380万人口水、电、气的主要供应商。2002年8月,周益明得知明星电力欲转让28.14%的国有股,价值为3.8亿元。当时的明星电力没有外债,企业流动资金达1亿元,良好的资产状况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周益明立即着手成立深圳市明伦集团与遂宁接洽,但当时他的净资产实际为负数,而按照规定,收购上市公司的资金不能超过集团公司净资产的50%,周益明和他的明伦集团根本没有资格和实力收购明星电力股份,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审计造假 "负翁"身价27亿元答案补充
为了达到收购资格,2003年3月,周益明让人找到深圳市中喜会计师事务所,要将公司净资产做到10亿元以上。而在拿到公司资料的第二天,这家事务所就做出了一份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2002年度资产审计报告。后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又补充了一份2001年度的假审计报告。周益明一夜之间从"负翁"变成了"身价27亿元的富翁",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给中喜会计师事务所11万元业务费。银行高管 拿了实惠帮忙骗贷虽然顶着"27亿元身价"的光环,但他仍拿不出一分钱来收购明星电力股权,他的眼睛又盯在了银行贷款上,周益明与银行高管的"深交"发挥了关键作用。据公安机关侦查,周益明与华夏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郭俊明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罗湖支行行长韩茂胜等人"交情匪浅"。郭、韩为了银行存款业绩,找周益明帮过不少忙,也在其中得到"政绩"和"实惠"。据郭、韩等交代,2003年周益明向他们明确提出收购明星电力资金上有缺口,他们以企业流动资金的名义给周益明放贷,使得他获得了3.8亿元资金,完成了"空手套白狼"式的资本运作。答案补充
监管部门 收受贿赂变"瞎子"在周益明的骗术面前,层层监管部门,竟变成了"瞎子"和"聋子",而公司国有股东代表不仅没有履行监管职责,反而收受贿赂,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在股权转让前,遂宁市曾派出考察组到深圳市考察明伦集团。周益明经过精心安排,带着他们到自己合作伙伴的企业参观,并称是自己的企业。这样赤裸裸的欺诈,竟然成功地蒙混过关。记者接触的许多当地干部表示,揭穿周益明的骗术其实并不难。明伦集团号称有27亿元总资产,那样大的规模总该有各方面的数据和事实支撑。只要到当地工商部门查一下注册资本金、到税务部门查一下税收、看一下营业执照,就不难发现明伦集团的真面目。公司老总 坐看国有资产流失遂宁当地干部对记者透露,当时曾有人提出,明伦集团到底有没有实力,不能光凭周益明提供的审计报告下结论,应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审计一下,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答案补充
周益明在被捕后交代,他原本打算"捞"上几亿元后,就让明伦集团破产,以便抽身退出。他在入主公司后不到4个月,就从明星电力划走了5亿元。然而面对这样庞大的可疑资金流出,作为公司国有股代表的总经理周某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反而收受周益明的贿赂,坐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目前明星电力原总经理已被"双规",初步查明其收受贿赂达百万元以上。

❹ 90年4月上市的股票有哪些

股票上市是要到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才开始的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深安达(000004)(现ST国农)成为中国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的第一只股票,12月10日深原野(000005)(现ST星源)集中交易,从而成为1990年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两只股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此时集中交易的股票数量也只有6只:1991年1月14日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的深金田(000003)(现在的PT金田,已到三板市场交易)、1991年1月29日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的深万科(000002)、1991年4月3日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的深发展(000001)、1991年6月25日新上市的深宝安(000009)。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但其交易时间是1990年12月19日,晚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该日上午,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李祥瑞授权总经理尉文渊在交易大厅敲响正式开市的第一锤。上海证券交易所12月19日一次性集中在上交所上市的共有8只股票,包括上海本地的延中实业(600601)(现“方正科技”)、真空电子(600602)(现“广电电子”),飞乐音响(600651)、爱使电子(600652)(现“爱使股份”)、申华电工(600653)(现“申华控股”)、飞乐股份(600654)、豫园商场(600655)(1992年6月15日终止上市,替代为改制后于1992年9月2日上市的豫园商城)和浙江的凤凰化工(600656)(后来的“S*ST源药”,已退市),史称沪市“老八股”。
199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上市挂牌交易的股票一共是十只股票。但股票的交易早在交易所成立集中交易之前就进行了,所以交易所的交易只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
1985年1月14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股票80万股,每股10元,其中法人股5万股,个人股45万股。谢海清在寒风中站了整整4个多小时,成为了第一个购买“600601”股票的投资者,由此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600601”的董事。1986年9月26日,延中实业与飞乐音响两只股票率先在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柜交易,这是我国首批上市交易的股票。
1986年,上海市着手酝酿以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选择8家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最后正式批准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为股份制试点企业,成为上海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有由上海灯泡厂、电子管厂、电子管二厂、三厂、四厂、显像管玻璃厂、电真空器件研究所等六厂一所组成的资产一体化股份制公司。1987年1月12日发行普通股14.5万股。1988年4月26日发行12.5万股,1989年2月28日发行22.1万股,每股面值100元。真空电子是首家溢价发行的股票,100元面值股票以113元价格发行。1991年11月29日又溢价发行了B种股票,成为中国第一张专供海外投资者认购的人民币特种股票,发行量100万股,每股100元,发行价420元/每股。
1984年11月14日,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不音响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也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小飞乐”。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率领的美国证券代表团,将一张面额为人民币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送给凡尔霖,这张“小飞乐”股票成为第一张被外国人拥有的股票,凡尔霖先生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第一位中国股东。
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1月公开发行股票,实收股本40万元。1991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爱使”向社会增发230万元股票(包括向老股东1:1配股),实有资产达到1300万元,股东3000多名。
乡镇企业“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摆脱与乡政府的关联,成为第一个主动摘掉“红帽子”并以公开发行股票而产权社会化的公司,于1987年3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万股,每股金额100元,总计金额100万元,是上海市郊区惟一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1990年3月1日起正式上市交易。1990年12月中旬该公司进行股票折细,把一股拆成十股,每股面值10元,同时以每股15元的价格发行了40万股面额10元的股票。1992年3月20日正式更名为上海申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原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成立于1980年,是经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批准,由全民企业上海无线电十一厂,集体企业上海电子元件十厂和上海风雷广播器村厂联合组成的国营、集体联营企业。1984年曾发起组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因此,习惯上将飞乐股份称为“大飞乐”。
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公司是在上海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重新组成的股份制企业。上海豫园商场即上海著名的老城隍庙市场,共有63家商店,原分别归属国营集体不同的所有制,很难统一发挥老城隍庙经营特色的优势。1987年6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豫园商场全部国营和集体商店联合组成统一的股份有限公司,以集中优势扩大经营规模,是上海首批试制股份制的企业之一。为适应上海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开发建设豫园地区的商业、旅游业,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吸收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南市区饮食公司、上海市商业建设公司、上海旅游公司、南市区糖业烟酒公司、南市区果品杂货公司、南市区药村医药公司、南市区百货公司、南市区服务公司、南市区五金交电公司、南市区合作联社、南市区工业供共同发起,组成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11290.428万元,每股10元,计1129.0428万股,国有股14.34%,法人股71.64%,个人股14.02%。其中发起人投资折股计5940.428万元,向社会法人公开发行4000万元,向社会个人发行1350万元,包括公司内部职工认购240万元,定向商场公司个人股股东发行150万元,用于优先配购公司股票。公司股票每股10元,股票面额分为1000股和10股两种。1992年4月,豫园商场联合了上海旅游公司等16家发起、重组成“豫园商城”。具体操作过程为:豫园商场股票按资产升值率以1:1.8的比例调换新组建的“豫园商城”股票,即每1股面值100元的豫园商场股票换成18股面值 10元的豫园商城股票;每股100元的商场股票配售12股面值10元的商城股票, 配售价为每股80元。1992年6月15日,原“豫园商场”股票终止上市。新的“豫园商城” 股票申请上市。
当时已经在柜台挂牌交易的上海本地股票一共只有上述7只,恰好浙江省证券公司的李训(当时曾被选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提出,浙江省有一家“浙江凤凰”。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1988年10月浙江省政府由原兰溪化工总厂改组而成的,是浙江省第一家国营大中型股份制企业,实收股本2563万元。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化工产品和化工原料。浙江凤凰是在上海证交所开业前夜办完挂牌手续的,浙江凤凰化工作为第一个在上海上市的外省市股票,标志着上海的证券交易已打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从而也成全了中国的吉利数字8。
上海的老八股,除真空稍大为2亿股(其中流通股4910万股)外,其他延中500万股,小飞乐165万股,爱使40万股、申华100万股、豫园650万股,大飞乐2100万股(流通股210万股),浙凤凰2560万股(流通股510万股)。
1990年交易所成立后,股票交易是实物的交易,而交易又空前活跃,街头上出现了倒卖股票的“黄牛”。当时交易所设立了清算部,负责交易过户等事务。每天闭市后,人们带着大量实物股票来办转让过户手续,一开始他们还是用拷克箱装实物股票,后来发展到每天一万多笔交易,来办过户手续的投资者只能用麻袋装实物股票,工作人员天天忙到下半夜,给交易所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的压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才下决心搞“无纸化”交易。股票的“无纸化”交易,在当时只有境外的专家在理论上讨论过其具体实施的可行性,无论中外都是史无前例的。就是为了方便投资者,从而促进交易所的发展,尉文渊才作了大胆的尝试,他不但敢于冒着风险作决策,还亲自动手,又是画表格,又是连夜开会,发动员工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创造性地提出了用股东账户代替实物股票记录股东股权和交易情况的方案。1992年,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率世界证券交易所之先,实行了股票无纸化发行与交易。

❺ 股市历史

上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9日,当时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有8家,有趣的是,8家上市公司中还有两家关联企业,上海飞乐股份和上海飞乐音响,俗称“大飞乐”和“小飞乐”。“大飞乐”要比“小飞乐”大得多,仅从员工规模看,一个约2,700人,另一个只有50人。“大飞乐”的总经理也是“小飞乐”的董事长,其“父子”关系不言而喻。事实上,“小飞乐”的发起单位之一便是“大飞乐”的前身“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但从市场化或股份制的资历而言,“小飞乐”成立于1984年,是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而“大飞乐”建立于1987年。更为重要的是,1986年,***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后者向***赠送了一枚纽交所徽章,凭它可以在纽交所自由进出。***回赠了一张“小飞乐”的股票,这就是“父以子贵”了。“小飞乐”1984年发售股票时,也未在媒体上刊登招股公告,只在当地市民报纸《新民晚报》上报道了一则创立大会的新闻。

“小飞乐”、爱使股份与另一家延中实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没有国家股,当时被称之为“集体企业”,俗称“街道企业”。延中实业据说是为安排失业(当时叫待业)人员而建。申华电工也没有国家股,但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建国是当时川沙县孙桥乡副乡长和工业公司总经理。
8家上市公司中,身份最高贵最富国企意味的是真空电子,1989年,它在全国最大的100家电子企业中销售额排名第十二,利税总额则是第二。真空电子在1991年6月的市值是8.6亿多元,占上海股市总市值的60%以上。不过,真空电子就像后来许许多多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那般,很少有投资者喜欢,但又无法忽视它。真空电子最有名的事件是其首任董事长薛文海公开扬言中小股东无足轻重,他虽道出了真实状况,但其粗鲁的态度简直无法让人接受。

8家上市公司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年都分红,而且股息率很高,这在此后许多年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身上再也不会出现了,投资者们不得不以追求资本利得为目标。当年的股份公司在不能交易的情况下,也只能以股息来吸引人了。当然,所谓的高股息是和当时的高通胀背景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大多都是18.75%,它正是当年一年定期储蓄存款的利息率。最高的股息率是22%,1989年由豫园商场和凤凰化工发放。

特区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在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挂牌企业有深发展、深万科、深安达、深金田和深原野。深发展尽管是一家股份制银行,但考虑到姗姗来迟的中国金融改革,它能上市,在15年前是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所以深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市场上的一颗明星。深万科当时还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地产公司,只是里面有一个聪明的企业家王石,他为了尽量摆脱控股国企“婆婆”的影响,利用深圳市委急于改革的心情,直接要求市委书记支持万科成为股份制公司。还有一家公司深原野也颇具典型,因为它是中国股市最早出局的玩家。

原野是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上市公司,在1987年成立的时候,国家股占了60%,港资占20%,还有两个个人股东各占10%,其中一个叫彭建东。但过了不到两年时间,原野只剩下了两个股东,一个是占5%股份的深圳国企,另一个是香港公司,占95%股份,背后的控制人便是彭建东。原野上市后,彭建东将股价炒高,然后套现。1992年7月7日,原野停牌,直到1994年1月才改名为“世纪星源”复牌。期间究竟发生了何事,当时没有对外披露,只是法院后来以挪用公司资金罪和侵占罪的名义将澳大利亚国籍的彭建东驱逐出境。
除了原野的中小股东之外,没有多少人对此深究和愤怒,也没有多少人想到原野这类上市公司会在今后泛滥成灾。
(二)不完善、不健全的证券公司
进入上交所后,我的主要工作是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刊》的记者,顾名思义,这是交易所办的一份报纸。中国的许多改革的特色是“只做不说”,悄悄地干完,等大家发现,“生米已煮成熟饭”。国家对待交易所的态度也一样,不准主流媒体播报股市信息,可股市恰恰是最市场化的,没有公开的信息,这个市场一定会死掉。上交所索性自己办报,向广大投资者进行市场推广。

除了股市行情之外,可报道的信息十分有限。上市公司只有8家,而交易所的会员单位1990年时仅有26家,其中以信托投资公司为主,占了14家,证券公司仅有6家,还有就是城市信用合作社(我有两天调研完5家信用社营业部的经历)。上海的证券公司主要有3家——万国证券公司、申银证券公司和海通证券公司。申银证券背后的银行是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海通证券公司属于交通银行体系,万国证券则是一家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万国和申银等证券公司原始资本的积累离不开对国库券的套利。当时,中国各地市场因投资者市场意识不同,国库券价格差异很大,把黑龙江的80多元国库券弄到上海,就能卖到100多元。但当时没有什么电子化交易,国库券全是实物券,面额最大的才10元,2,000多万元的国库券总得需要装十几个麻袋、十几个箱子,租一节火车皮,配上多名经济警察和枪支押运回上海吧。有意思的是,个体投资者也在做同样的事,有个叫杨百万的人就是这样发家的。中国证券公司的经营水平一直不高,行为与一个散户或暴发户没有什么两样,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另外,当时的券商充分利用不对称的信息优势乃至违法获得先机来牟取暴利。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在1989年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串门,看到了1988年国库券准备在一个星期以后上市的内部文件,赶紧以黑市价75元买进,一上市就是104元,大有斩获。万国证券的行动引来了其他证券公司的跟风,最后皆大欢喜。

很多年来,中国股民真正有多少人,一直是个谜,原因是为了操纵股市、提高认购和配售新股中奖率等原因,个人或投资机构收集了大量的非股民身份证,然后开户,俗称为“拖拉机”,结果把中国股民弄得面目全非。但在1991年夏天的3个月中,我很幸运地见到了几乎所有的上海股民(占了当时10万中国股民的绝大部分)。上交所为了无纸化交易,也为了消灭黑市,要求投资者本人必须来浦江饭店换取新的股票账户。交易所所有员工从下午到深夜12时加班加点工作,我的岗位是最后将账户递给客户。整整3个月,拿着小喇叭喊号的我看到了无数张脸,那是很真实的事情,不似后来,市场变得越来越玄虚了。
(三)市场的狂乱与挫折(“810”事件)、中国证监会的设立(1991年下半年-1992年)

1991年6月上海浦江饭店门外站着不少投资者,他们在议论着该不该买股票和买什么股票,我记得自己站在他们中间,太阳晒得有点吃不消。到了7月,大家已经没什么可以议论的了,因为市场每天单边上场,而且都涨停在0.5%的涨停板上。由于普遍惜售,像凤凰化工从前周成交的6,280股缩小到这周成交55股。每天空涨不是个办法,上交所在9月30日开始以成交量调控股价,如果当天成交量不到其可上市交易量的0.3%,当天就不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会有人作出些“贡献”,凑足成交量,然后股价继续向上。于是,出现了世界股市上难得一见的奇观,证券公司每天聚满人群,看着行情大屏幕,像久旱盼甘霖那般等待几股或十几股的成交量,最后积累成功,延中实业2,800股,真空电子1,500股,大飞乐400股,爱使电子85股,申华电工110股,小飞乐65股,豫园商场40股,凤凰化工2,140股,股价上涨,大家欣喜若狂,一齐鼓掌。它之所以给我们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以后的中国股市一直被“扩容”压力所困扰,也就是说,发行的股票总是多于市场中的资金,不会出现在股市中买不到股票的现象。但是,这个奇观还是预示了以后中国股市的宿命——荒诞的政策不断地扭曲市场,市场又时不时作出离奇极端的反应,让政策制定者恼羞成怒或焦虑万分,用更离奇的政策来束缚或刺激市场,然后市场奄奄一息或亢奋异常,接着政策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上交所成立一年后才出现了第一家新上市公司兴业房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一直不愿意让新公司上市,造成粥少僧多,供不应求。
那时的深圳市场又是另一番景象,深发展的扩股遭到股民的反对,1991年8月11日其股价曾狂跌41.6%,在证券公司前的一名妇女目睹此景当场晕倒。9月6日,深指已从全年最高点136.9点跌至最低点45.6点。当地政府一边实施2亿元资金秘密救市行动,一边采取取消涨跌停等多种市场化方法,终于使市场反转。
1992年年初,***南巡讲话,提到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龙头的重要性,也具体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当然,***的肯定是辩证的和谨慎的,一方面讲要大胆试,又说搞得不好就关)。3月,原来的上海市市委书记、上交所的创建者,当时已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公开称赞深圳市场比上海成功的报道,深深刺激了上交所的总经理尉文渊。他越过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直接向市委领导申请全面放开上海市场的股价,让市场自己说话,终于形成了股价天天小涨、最后变暴涨的局面。例如豫园商城的股价就从800多元/股上涨至10,500元/股(10年后,一些中国股市投资者高喊要创造第一个百元股的奇迹,却未考虑到豫园商城早就是万元股了。即使将百元1股拆细至1元1股,豫园商城也是中国第一个百元股票)。

深圳临近亚洲金融重镇香港,它所在的地域广东又得改革之先机,要比当时正欲改革起飞的上海,在市场意识方面成熟得多。如果不是出了“810”事件,上海股市在几年之内是很难超越深圳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宣布当年发行5亿股公众股,发售500万张抽签表,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以购1,000股。在大牛市中,新股是市场的宠儿,如何公平公正地发行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由于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元买一张抽签表,不仅全国各地大量的身份证寄往深圳,据说上百万外地人涌入了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0万的城市,各售表机构门前提前3天就有人排队。到了8月9日早上,排队人数可能已达100万,当天晚上9时,500万张抽签表售完。未获得抽签表的人群目睹了种种不公正和fb行为后涌向市政府。午夜12时后,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到处是石块、汽水瓶、催泪瓦斯、水炮、电棍,汽车、商店被烧被砸,混战持续了4个小时。事后调查,至少有10万张以上的抽签表被内部藏留私买,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000多人。

尽管事后朱基副总理认定“8.10”事件是“一次技术失控事件”,但深圳市市长郑良玉曾在公众面前泣不成声,他12月16日转任江西省副省长。随后,市委书记李灏被调回北京。

“8.10”事件触及了中央政府的底线。中国***人深知金融稳定事关政权安危,1948年旧上海金融市场的崩溃正是国民党垮台的直接原因之一。金融市场不能影响社会和政局的稳定,否则的话就必须关门。作为金融市场最活跃又最不稳定因素的股市能否做到这点,谁都没有把握。上交所开业时,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就对尉文渊说:“半年内不出问题就是胜利。”由此可想上上下下是多么的不确定。

因为“810”事件,深圳市场是够得上“关门”条件的,尽管深圳市场没有关门,却从此元气大伤,直到1996年才打起精神再度与上海竞争。“8.10”事件也引发了上海股市的暴跌,却没有让上交所循规蹈矩,他们反而趁着上海的改革开放大肆发展,直至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才让上交所领略了什么叫“关门”。

“8.10”事件还有一个得益者是中国证监会,地方上的混乱给了北京集权的理由,于是,证监会于当年10月26日成立。

(四)本末倒置的市场营运和1994年的大暴跌(1992-1994年)

今天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量化指标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100点),它的最初发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点报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点。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前一天的623点冲到1,334点,并在5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429点。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到393点,出现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熊市”。但不久就反弹,在当年年底,上证指数收在780点上。
与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额的几十倍地放大,股票总成交金额247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30倍,市价总值558.4亿元,增长了317.98倍。上交所的会员单位也达到75家,比以前增加了49家,交易所场内的席位也从最初的25个扩大到1992年年底的500多个,到1994年则扩大到了3,000多个。
在这个扩张过程中,出现过上海市场交易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即营业部太少,投资者没有“跑道”可以买进卖出。为了获得营业部限量发放委托单,投资者开始通宵达旦地排队(让人感叹的是,十几年后的上海房市泡沫时,又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场景)。于是,上交所竟然在昔日的“跑狗场”——文化广场中搞了一个超大型的证券营业部,100多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在那儿设立临时拒台,接受股民的委托。有些紧张的是,1992年6月1日第一次开门时,没想到竟来了4万人,有关方面准备不足,只得临时关闭。6月9日,它才开始顺利运行,半年后的12月,这个违反规定开设的证券经营场所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座位于过去的法租界、植有法国梧桐的陕西路永嘉路口的“文化广场”,后来成了鲜花集市,最近又要挪作它用了。很少人能将它和大型股票委托展销会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也是世界股市史上的一绝,可它确实充满了早期的市场精神,是不“规范”的早期中国股市的象征。

比起文化广场股票委托点形式上的不规范,影响到中国股市长远发展或者说让中国股市受到不良“路径依赖”的,是看似规范和名曰“规范意识”的文件和规定,它们非常在意股东与国家的关系,而不是从股东的权利来界定股票类型,从而衍生出许多看来富有“创造性”,但最终却被证明不是不可行就是成为市场发展障碍的东西。比如“国家股”、“法人股”与“个人股”,就是一些当时就有点矛盾、今天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概念,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从市场中直接买来的股票是不是法人持有的股票呢?为什么它们就不是“法人股”呢?界定概念的混乱,直接导致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股票被人为地划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当年的不流通,缘自于对所有制意识形态的考虑,不能让民间力量“私有化”公有企业,但由于“法人股”与“不流通股”划上了等号,结果后来很多民营企业的“法人股”也不能流通了。

有趣的是,只要不被称为“法人股”或“国家股”,就可以想办法变相流通。在1992年之前是没有“法人股”这个概念的,只有所谓的“单位股”,这在上海市场的“老八股”当年的报表中出现过,后来有许多就化为流通股了,否则今天北大方正(当年的“延中实业”)和华晨集团(当年的“申华电工”)就不可能是全流通的股票了。

我还有好多,太长了,自己去网上找一下吧!

❻ 327事件的评论

一、黑马还是饿犬
空方的第二主力辽国发也曾被视为证券期货界的一匹黑马。1994年,辽国发举牌爱使股份(相关,行情)。此次收购虽然并未成功,但作为第一次亮相,辽国发不仅赚了一大笔钱,也大大地出了一次风头,从而尝到了做庄的甜头。于是,举凡股票、债券、期货、资金拆借市场,只要哪里能弄到钱,哪里有赚钱的机会,那里就有辽国发的身影。从其饥不择食的表现来看,它哪里象一匹黑马,简直是饿犬。后来揭发出来的事实表明,辽国发董事长高岭等人,采取私刻公章、伪造证书和票据等欺诈手段,在沈阳、武汉等地大肆进行非法融资和证券、债券、证券回购、股票期货炒作等体外经营,负债98.66亿元,资产合计82.62亿元,资产与负债差额16.04亿元,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994年5月,辽国发通过内地一家证券公司租用其在武汉、沈阳、天津三地证券交易中心的席位,许诺给予15~20%的丰厚回报。事后,辽国发就借该证券公司的名义拆借了10多亿资金。例如,用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某分库的所谓入库通知单自行填写了巨额资金的国债,然后就到处去抵押融资。仅此案牵连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中心就达数十家,涉及金额数百亿元,亏损数十亿元。1995年2月23日上午,辽国发把几家关系户的空仓(卖出合约)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大量违规抛空,企图压低价格,达到减亏或盈利的目的。当打压无效时,辽国发又率先空翻多,制造假象以扰乱市场秩序。事发之前,辽国发及其关系户也存在联手操作,超限持仓达120万口的严重违规问题。
327事件后,上交所发现辽国发有800多个帐户,但其提供的大批国债入库通知单均是空单,此时急忙向辽国发追还拆借资金,并将其及关系户的股票强行平仓,但这一切都已晚了。由于当时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监管是由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双重领导,一些事情还未来得及处理,各地涉及机构出于自我保护便动用了当地的司法机构,引起了争抢资金,争封帐户,争夺管辖权的风潮。199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要求各地中止对涉及辽国发经济纠纷的判决,由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并于1997年1月在武汉召开了涉及8个高级法院、5个中级法院的协调会,此案才得以了结。
二、讳莫如深的灯下黑
当聚光灯集中在327事件的空方主角万国和上交所时,有意无意间却忽略了另一个多方主角中经开,这一现象或许可以称为灯下黑。
其实,中经开虽然有着财政部背景,然而,这非但不能作为其不犯错误的先决条件,而且,恰恰是瓜田李下的最大嫌疑所在。只要细细考察事件的全过程,就不难发现,信息的不对称不仅是其屡屡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而且也正是引起这场危机总爆发的导火线。
1995年2月23日,市场之所以敢于做多,是有先知先觉者提前得知财政部将把1992年3年期6月份交割的国债品种(即对应的期货品种327)的年利率由原来的9.50%提高到12.24%。这虽然不能断定是内幕交易,但难免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中经开大约于1994年4月15日入场作多。先是炒作313品种,至5月27日,该品种上涨了3.30元。期间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于5月20日发出通知,要求严厉查处国库券卖空行为,迫使空方不得不大量回补国库券现货,而先知先觉的多方则于无形之中胜券在握。
1994年9月19至23日,多空双方在314品种上再度开战。由于双方动辄数十万口大笔吞吐,上交所于9月20日发出加强国债期货交易风险管理的紧急通知,进而又作出不开新仓、双方平仓的决定,此役多方未获其利,而空方稍占上风。
327品种从1995年2月起,价格一直在147.8~148.3元区间波动,2月9日多方再度入场。多方做多的理由主要是对保值贴补率的预测,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判断是具有预见性的。事实上,市场并未认真地计算价格价值比的走势,而在很大程度上进行的是资金实力和消息的较量。在这里,中经开非但没有回避瓜田李下之嫌,反而声名大振,成为著名的多方司令。2月23日多空短兵相接,多方基本控制着主动权,先以80万口在前日的收盘价的基础上提高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再以100万口改写150元的记录。盘中出现过200万口的空方巨量封单,但瞬间便被多方收入囊中。这说明,违规操作的不仅是空方,多方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多方因有中经开,幸运便似乎总是与之相伴相随。空方在最后8分钟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多方的违规事实。
三、浮躁的国债期货市场
正象万国之走向滑铁庐有其必然性一样,国债期货市场的此次出轨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国债期货市场早在1992年就开始试运作了。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被称为创新之举的国债期货市场即使不是上交所个别领导人的心血来潮,也竟然是先斩后奏的产物。1992年,时任上交所领导到美国转了一圈回来,心里痒痒的。他想趁证监会刚成立、还管不到期货这一块的时候,在专为股东设计的上交所增加一块期货业务。经过领导班子商量,就选择了国债期货。1992年底推出,首批19家国债期货经纪商。1993年10月25日向社会投资者开放。没想到,国债期货和股票不同,这是一匹野骡子,一发起狂来拽都拽不住。
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一年后的二级市场价格只有80多元,低迷的市场无疑极其需要刺激。虽然如此,国债期货市场兴办之初参与者并不多,市场规模不大,交投清淡。上交所一开始规定保证金定在2.5%,个人持仓不得超过3万口,机构不得超过5万口。但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对持仓量的控制渐渐地就松了口,比如对万国就允许开40万口。
2月23日上午,上交所领导被告知有人一下子下单200万口。“是谁?”“无锡国泰。”“马上封掉。查查是怎么回事。”据报,下单的是辽国发。问:收没收保证金?答道:没有。为什么?无锡国泰的人说:“他是我老板。”该领导心里直叫苦。正好管金生求见,就问:你的仓位多大?管答道:有70万口。不是允许你们开40万口吗?答:借金华信托的。实际上老管开了200万口,他没有说实话。“那就赶快平仓。”该领导似乎已感觉到要出事。可是,这时的管金生已经听不进任何忠告了。他找上交所不是为平仓来的,他想要上交所帮他出个到目前为止没有接到有关贴息的通知,还想通融一下头寸。上交所当然不可能再答应什么了。下午收市前半小时,上交所发现成交量不对,急令快查。待到查完,已经收市了。上交所紧急开会,争来争去也没个统一的意见。该领导急了:“听我的,撤单!”
当晚上交所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异常,经查是某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这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上交所还表示:对明日的国债期货交易将采取相应措施。对违规的会员公司将在进一步查清有关情况后会同关部门严肃处理。
尽管如此,上交所还是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诸多指责:
上交所为什么没有控制住持仓量?为什么会出现200万口甚至上千万口的封单?
为什么有的会员帐上没有保证金也能成交?1056万口需要52.8亿元保证金,帐上真有这笔钱吗?
为什么对上下差价达到4元之多的振幅没有预警控制?
为什么不设涨跌停板制度?……
1995年9月15日,尉文渊被免去上交所总经理职务,并主动离开了证券界,自定期限三年。

❼ 中国股市第一只股票是什么

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600651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改选股票`1万股,每股`50元
但是,真正上市交易的时候,是8只股票同时上市的,俗称老八股
飞乐音响600651 飞乐股份600654是其中的两只

老八股分别为:
1.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
600653,申华控股

2.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园商城

3.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飞乐股份

4.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广电电子

5.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飞乐音响

7.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爱使股份

8.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❽ 刘益谦的财富积累

刘益谦祖籍湖北,他早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创业,而其创业起点是一个生产皮包的家庭作坊,刘围着这个作坊像个蜜蜂一样,前后经营了十多年。在1980年代中期,他又做了两年的出租车司机。此后,他还开过百货商店——他是一个能不断地寻找新蜜源的蜜蜂。
那时的刘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勤劳致富的上海市民。不过他很快找到了新的财富积累方式,刘益谦开始炒卖国库券。当时,由于人们购买国债不是很积极,不少银行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只好打折卖。100元面值的国债市价只有70元,而当时国债的年利率高达11.89%,仅折扣和固定利率,就能稳赚40%多。
1990年,豫园商城发行股票,由于刘拥有豫园商城城隍庙市场的铺面,他对该公司有信心。于是他以每股100元的价位,买入了100股豫园商城。直到1991年,刘益谦的100股股票竟以每股1万元的天价卖出,净赚了近100万元。
1992年元月,“股票认购证”这一显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东西亮相上海滩,已经掘到第一桶金的刘在这张面值为30元的认购证上又找到了新的机会。和那些集中在黄浦区工人文化宫的人们一起,刘益谦成了上海滩第一批认购证的专业炒家。他又一次演绎了当年最激动人心的造富故事。当时,大多数参与者希望通过炒作赚取差价,但刘益谦计算后发现,股票认购证的中签率为10%左右,中签后其价格会超出成本很多。于是他以类似期货交易的手法大量高价收购认购证,认购证平均市价随之上升,在摇号后再抛出去。据他的回忆:成本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平均以6000元的价格卖出,大概翻了200倍。
1993年,刘益谦在继续炒作认购证的同时,开始涉足股票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1994年底,已经拥有较为雄厚资金实力的刘益谦开始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在与多家机构做空327国债的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了多头主力中经开的凶悍势力,他立刻由空翻多,躲过一劫。资本市场上的摸爬滚打使刘很快地发现新奶酪,而此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作个人投资者了,因为他发现更有吸引力的“资本金矿”是那些尚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但这是个人投资者不允许进入的领域,刘想到了成立公司。
2000年初,刘益谦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资”,很快地,新理益便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大名鼎鼎了。关于新理益,刘益谦说,这个名称三个字中的“益”除了与他本人的名字吻合外,也有“运用新的投资理念获取收益”的意思。对于刘益谦而言,他的确是把这一理念用到了极致。新理益很快就成为囤积法人股的大玩家。2000年10月13日,新理益通过竞拍方式获得琼能源952万股法人股,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新理益频频出手,以受让或竞拍的方式先后进入北大车行、河北华玉、网络药业、、安琪酵母、威达医械等上市公司的股东行列。
当市场中人士惊叹法人股是“中国股市最后一座金矿”时,新理益已将十几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纳入囊中,先后进入10多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之列。财富的滚雪球积累使刘益谦感觉到了资本经营甜头,但他也逐渐地对实业有了兴趣,他开始尝试经营一家公司。
2002年12月,“新理益”以1.4亿元的价格收购湖北“网络药业”约20%的国有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刘益谦第一次座到了上市公司董事长的交椅上。
2002年3月21日,上海著名的“三无”概念股爱使股份遭遇到新理益和网络药业联合举牌收购,两家公司通过上交所购入爱使股份普通股1500.65万股,占爱使股份发行在外股普通股的5.008%。新理益举牌的目标,直指持有爱使股份总股本刚刚超过5%的实际第一大股东明天系。
2015年6月A股坐上了过山车,如今一路下跌,大小股东史无前例达成护盘共识。2015年7月2日,刘益谦两天里差不多投入十亿进入资本市场。
个人财富
对刘益谦的资产,有比较确凿证据的是,2000年新理益投资管理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并仅过了一年多,2002年,其注册资本已飞升到3.3亿元。由1000万至8000万最后而至的3.3亿,其注册资本金的追加,是否是新理益的利润部分,似不太可能。据相关公告披露,2000年,新理益的利润为188万元,2001年1-5月,利润为62万元,据此推算,新理益2001年利润当在150万左右。

❾ 股票投资收益是指什么

股票投资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资者以股东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额,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的收益。资本利得是指投资者在股票价格的变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将股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得到的差价收益。

❿ 上海最早的八只股票被称为老八股的是哪八只

老八股是十几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的八家上市公司。 '600601' 方正科技(延中实业) '600602' 广电电子(真空电子) '600651' 飞乐音响 '600652' 爱使股份 '600653' 申华控股(申华电工) '600654' 飞乐股份 '600656' S*ST源药(浙江凤凰) 它们是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全文

与爱使股份董事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证监会管理哪些证券交易所 浏览:813
华建集团评级 浏览:123
东方证券五矿信托 浏览:7
融资费率最低多少 浏览:299
中银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上班时间表 浏览:110
房地产项目开发融资申请表 浏览:217
日本银行汇率查询网站 浏览:481
国美金融分期付款服务 浏览:785
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待遇怎样 浏览:222
适合理财的基金 浏览:189
基金理财都在下跌 浏览:287
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征收营业税 浏览:810
2020年300万银行理财收益 浏览:291
中信广场金融公司 浏览:973
金融服务额 浏览:276
港币和人民币间的汇率 浏览:161
基金理财课程靠谱吗 浏览:86
常升集团 浏览:829
期货应该怎么玩 浏览:476
软件贵金属成交量不对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