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鲁能集团集体持股清退

鲁能集团集体持股清退

发布时间:2022-06-13 18:48:15

㈠ 李其谚的既成事实

“鲁能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退股已基本完成。”2006年11月8日,鲁能集团政治工作部宣传负责人金涛向《财经》记者证实。
事实上,鲁能集团远不止是“基本完成”职工退股而已。在鲁能内部,北京两家私人企业入主鲁能集团的说法早就悄悄流传,但长期以来,无人知晓是哪两家公司,更不清楚是用什么价格、什么方式转让股权。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鲁能集团股权转让及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完成以后,这一消息仍然被严密封锁。《财经》记者遍询鲁能集团与山东电力业内人士,无人说得出新股东的名称。金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仍然否认鲁能正在进行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说法。
与此同时,中央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迄今没有接到鲁能集团股权转让的报批文件。
然而,新晋股东绝对控股鲁能集团,早在半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有关工商登记变更业已完成。
山东省工商局资料显示,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获得了当时鲁能集团35.77亿股本中的91.6%。鲁能集团50家股东中,除三家公司,其余股东均已完成职工退股,随即将所持鲁能集团股权悉数以净值作价转让。其中,山东省电力工会委员会(当时名称为中国水利水电工会山东电力委员会,下称山东电力工会)持有的31.52%股权转让给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东合计持有60.09%的股份则转让给国源联合。
2006年6月10日,鲁能集团已经召开了新一届股东会,刚刚完成股权变更的新晋大股东立即宣布增资。首大能源与国源联合计划共同增资37亿元左右,采用分期付款出资的形式进行。目前,第一期认缴出资7亿余元(国源联合4.1亿元,首大能源3.4亿元)已打入鲁能账户;第二期认缴出资29.7亿元约定于2006年12月31日之前到位。
待增资完成,鲁能集团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2.94亿元,国源联合、首大能源分别拥57. 29%和38.59%。
鲁能集团新一届董事会亦已正式产生:原董事会成员钱平(山东电力集团总会计师)、焦德房(鲁能物业公司总经理)、刘建旬(山东青岛供电公司总经理)、王鲁军(山东电建三公司经理)等去职,同时去职的还有于世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等五名 监事。新晋大股东国源联合派出三名董事李彬(国源联合董事长)、霍宏、肖翠兰,首大 能源派出两名董事熊宏伟(首大能源董事长)、曾鸣(首大能源子公司首大能源科技公司 董事长),在九人董事会中共据五席。
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集团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36岁,是内蒙古包头市人氏。
鲁能集团核心人物董事长高洪德与总裁徐鹏继续担任原职。
高洪德与徐鹏均从山东临沂起步。高洪德历任山东临沂行署办公室科长、电业局副局长、山东电力局局长助理、山东鲁能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之后经历鲁能历 次股权转让,目前仍担任鲁能集团的董事长;徐鹏曾任山东临沂电业局局长,2003年前后进入鲁能集团总部,任分管地产业务的副总裁,其后很快被提升为鲁能集团总裁。
如果一切顺遂,新董事会及其所代表的新晋大股东意志,将主导鲁能这家总资产超过700亿元的企业巨头未来的命运。
“转制”三部曲
2006年的这场改制,对鲁能决策者来说,可能是水到渠成之举。
作为一家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养育的公司,鲁能集团近年来在业务层面数道并进,跨地区跨行业拓展雷厉风行,作风高调进取,迅速崛起为煤电、房地产和资源行业的重要玩家;同样是近年间,鲁能集团内部股权结构与资产交易频仍,作风同样激进却极为低调,令业内资深人士也难窥堂奥。
“鲁能的企业性质到底是什么?”前不久,电监会价财部一位负责官员向鲁能旗下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发问。答曰:“不是中央国有,不是地方国有,也不是私人企业,是‘四不像’。”
“那资产呢?”
“资产也说不清,国有、私营都有。”
“说不清”的鲁能,历史原本并不模糊。
“鲁能”,原本是山东电力集团(当时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下属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总称,创建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鲁能电力开发公司。鲁能第一任总经理崔兆雁回忆,创业之初“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这是第一阶段的鲁能,至1998年时总称“山东鲁能集团总公司”,经营的资产约26亿元。
1998年,山东电力集团撤销“山东鲁能集团总公司”,成立“山东鲁能集团公司”。这是第二阶段的鲁能,特点是职工持股和国有股共存。这一时期鲁能集团的股权结构是:山东电力工会代表职工持股超过20%,而山东电力集团直接持股为17%,另有由山东电力工业局下属的鲁能物业持股19%。
第二阶段的鲁能为时甚短,1999年9月以后,山东电力集团确定以鲁能控股有限公司( 下称鲁能控股)为核心来管理旗下“三产多经”企业。鲁能由此进入第三阶段:鲁能控股由山东电力集团全资拥有,将本已试行职工持股的鲁能重新全数纳入国有轨道,并大量注入山东电力所属国有资产。
此时的鲁能控股,规模已然不小。原来的“山东鲁能集团公司”则更名为“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能发展),主营发电业务,成为鲁能控股旗下骨干企业之一。30多台发电机组从山东电力划拨到鲁能发展,总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相当于彼时山东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0%以上。正是依托早年间电力系统的行业垄断地位,鲁能控股获得极大发展,是山东电力集团辖下同时拥有电力和非电力资产的国有企业。这一时期,山东电力工会开始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收购鲁能控股旗下的优质资产。
2001年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动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多年集发电、配电职能于一身的国家电力公司及下属各省公司的超级垄断地位;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实行“(发电)厂(电)网分开”政策,原电力系统仍然能够以垄断地位掌握电网资源,旗下电力资源则划至国家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亦即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
依改革之势,原山东电力的资产一分为二,电网资产组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中央驻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以垄断地位专责山东电网运营;发电资产则大部划入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但是,已经在此前划至鲁能发展的电力资产不在“分家”之列。
此后,山东电力又在“鲁能”这一旗号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02年11月8日,鲁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鲁能集团)成立,由此进入鲁能的第四阶段。山东电力工会将持有的鲁能发展、恒源经贸、鲁能物资等公司的股权作价8.6亿注入鲁能有限。当年年底开始了职工集资改制。集资由山东电力集团正式提出,要求“自愿集资,数额固定……普通员工和科技干部3万元;处级干部5万元;局级干部8万元”。
完成了改制的鲁能集团,已接近百分之百的职工持股。与此同时,国有的鲁能控股依然存在,二者并存至今,但始于2002年,从国有之鲁能控股到电网职工之鲁能集团的资产交易便开始了(参见资料1:“鲁能集团职工持股结构安排”)。
挡不住的扩张
在2001年电力改革大局已定之后,山东电力透过原多种经营企业鲁能集团,以“职工持股”模式大规模持有电力资产,很快引起诸多质疑。
2003年初,就在鲁能集团的职工持股已经一切就绪之时,《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鲁能暗推民营化——31亿员工集资控制360亿国有资产”一文,在电力行业引起轩然大波。随后,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就鲁能职工持股的问题上书国务院。
当年8月,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即国资37号文)。
职工持股公司是一个遍及全国省级电力(电网)系统的普遍问题。这一做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职工集资办电,初为电力紧缺时代发动电力系统积极性的过渡措施,在90年代中期受到学界普遍批评后本应回落,但电力系统的职工持股却随着2002年前后电力改革厂网分离方案的酝酿与落实,逐渐达至高潮。包括山东、江苏、贵州、四川、湖南、宁夏等在内的诸多省份由省电力集团发动,掀起大规模职工持股浪潮。在此过程中,各地职工持股企业的规模、持有电力资产的性质数量虽各不相同,但均与已经实行厂网分离、主要属于电网系的省电力集团发生种种关联交易,利益关联交错,具体情形相当复杂(参见《财经》2004年第17期封面文章“‘金元帝国’调查”)。
国资37号文认为,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对职工参与公司治理、调动生产经营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问题明显,如“违规实施国有电力企业职工持股改制;企业改制未经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国有资产未经评估或未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出售;国有电力企业的利润向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的企业转移等”。
文件明确规定,“为规范电力市场秩序和企业改制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须“暂停电力企业职工投资发电或电网业务的电力企业”,并做出五条严格规定。其中第四条明确指出,“违反国办发[2000]69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投资和交易活动一律无效”。而按2000年10月国办发69号文有关规定,即文件第五条,则“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凡项目未经国家批准,其已经变现所得的资金应停止使用并予以暂时冻结”。
据此69号文,则鲁能在电力改革前夕,即2001年以后,从山东电力集团获得的发电机组并不合法,理应冻结或退还。而按国资37号文,2002年至2003年初发动山东省电力集团职工集资、将鲁能集团改制为职工持股公司之举,更属“逆势而为”。
不过,国资37号文出台后,按文件所说“有关规范实施的具体办法”并未出台。而全国各地电力股工持股企业2000年以后已经投资、不符合国办发69号文的清退工作,亦并未普遍执行。
无论在此文件之前还是此后,鲁能集团的膨胀势头未受影响。
从身侧的国有鲁能控股平移转让资产已蔚为洪流:从2002年至2005年年末,鲁能集团直接或间接地从鲁能控股陆续收购了一批重量级资产或股权。最终形成了鲁能集团今天的主要结构,以发电为主业的鲁能发展、以物流和房地产为主体的鲁能物资集团、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鲁能置业和恒源置业及掌握大量北方煤电项目的鲁能矿业集团的部分股权。
这一系列资产转移,均以资产净值作价,其结果是本属于原山东电力的非电网资产在电力体制改革后又一轮“自我重组”,由100%国有控股的鲁能控股向几乎100%职工持股的企业鲁能集团集中。其依据仅仅是控股方山东电力集团及其上级国家电网公司的批准。这些交易不仅兼具“未经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及“未经评估或未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出售”等程序缺失,本身更直接违反了国资37号文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定。
这两条规定要求,“暂停将电力企业的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等实物资产出售给职工或职工持股的企业。暂停违规改制或新设立职工持股的企业投资新设立发电企业”;“凡涉及以上内容的电力企业改制方案、实物资产出售方案和新设立企业,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电力企业暂停办理新的审批,正在审批的要立即停止。严禁未经审批实施企业改制、出售资产和新设立企业。”
以此为准,则全部由职工持股的鲁能集团本身,以及其自2003年以来围绕着改制发生的种种交易,均涉嫌违规。
然而这仅仅是纸上规则,事实则相反,短短数年间,鲁能集团总资产迅速膨胀。2006年7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的数据显示,鲁能集团总资产为738.05亿元,位居山东榜首——集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俱乐部于一身的“鲁能王国”。
垄断的血缘
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家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的“三产”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738亿元的综合性财团,这个传奇式的发展过程在熟悉电力行业的人士看来,却并不神奇。“在鲁能的后期发展历史上,占据垄断资源的电网公司起了关键作用。”一位电力业内专家指出,“没有电网公司,就没有今日之鲁能。”
脱胎于国网山东电力集团的背景,鲁能的发电厂一直备受“呵护”。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在2005年全国发电机组平均发电小时数下降的情况下,鲁能发展集团的发电小时数仍然上升了6.1%,达到了5902小时/年。这一指标远高于国电、华电、中电投等大型发电集团,与华能集团和同为电网职工持股企业的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起,高居发电利用小时数的“第一梯队”。
完成职工持股改造的鲁能,正在迎来国家电网公司力推的特高压电网项目带来的宏大机遇。
尽管鲁能集团在山东省内装机容量早已占到10%以上,但在鲁能集团政治工作部金涛看来并不多。他告诉《财经》记者,鲁能集团主要发电资产在于2003年之后发展的“增量”部分,大多来自其遍布全国的煤电基地。这些大型煤电基地多与当地政府或者发电集团合作,且因配合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力推的特高压计划,在贷款和土地审批等方面得到多方“关照”。
前山东电力集团董事长刘振亚于2004年底升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特高压电网的计划提出于2005年年初,自此以后,业内就特高压电网安全性、可行性的争论之声与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推进的力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电监会一位官员曾对特高压电网项目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查,他告诉《财经》记者,特高压输电线的起点附近,分布着众多鲁能的煤电基地。这些煤电基地的规模庞大,装机容量动辄几百万千瓦。
为什么各地政府与企业愿意选择鲁能共同开发煤电基地?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公司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煤电联合的企业把电发出来不难,难的是怎么把电送上网——“没有电网背景的企业,入网就难,即使能够接入电网,同样的电,煤电联营企业往往不能享受与其他电厂一样的价格。”

㈡ 鲁能集团和山东电力集团什么关系啊,鲁能泰山俱乐部最大的股东是那个啊!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最大股东鲁能集团,鲁能集团隶属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鲁能集团是2002年12月由“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和“鲁能物业公司”发起设立的,前者是鲁能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而持股2%余的“鲁能物业公司”,是山东电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是 鲁能集团与“国有资产”唯一的联系。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行经营山东电网为核心业务。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包括全省两个副省级市和15个地级市供电公司在内的31家下属公司以及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核电集团公司、山东鲁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鲁能鑫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枣庄力源集团公司5家全资子公司。

鲁能集团的投资控股使泰山队的经济实力一跃成为中超豪强,在国内赛场也取得了辉煌成功,今后需要加强的是国际赛场的表现,特别是亚冠,让球迷摆脱鲁能“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印象。

㈢ 开启新阶段:非地产主业央企漫漫“退房”路

8月12日,广州南沙区一宗地块通过摇号转让,最终被鲁能以12.9亿元总价、7400平方米配建面积摘得,楼面地价接近2万元/平方米。首入广州并通过摇号拿地的鲁能非常幸运,但最近几天业界对鲁能的关注,更多集中在其股权转让一事上,如果中国绿发顺利接手,则鲁能母公司国家电网将正式退出房地产业务。

国资委今年年初在一份通知中明确指出,央企要规范参股投资,严把主业投资方向,不得为规避主业监管要求,通过参股等方式开展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规定的商业性房地产等禁止类业务。这给持续多年的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再度打了一剂强心针。不过,央企“退房”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央企“退房”开启新阶段

国家电网退出房地产业务早有端倪。

今年3月22日,国家电网通报巡视整改进展时表示,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坚守电网主责主业,下决心退出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务,并按照国资委意见进一步完善退出和转型方案,加快推动整改工作。

随后,对于国家电网全资控股的地产平台,鲁能集团将去向何处曾引起媒体关注,此次整体划转后,也说明一切尘埃落定。尽管国家电网持有中国绿发30%的股份,仍对鲁能间接持股,但其对于鲁能的运营已无话语权。

公开数据显示,鲁能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取得646.7亿元和893.7亿元的销售额,并连续两年在克而瑞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中排名20位左右,但从2018年开始,鲁能开始将旗下部分地产业务注入广宇发展,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此后鲁能未再公布过销售数据。

对于此次股权划转,鲁能透过声明称,划入中国绿发有利于继续发挥公司发展积累的管理、人才和市场等优势,通过改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竞争力、影响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而以“过江龙”身份在广州高调拿地,也表明鲁能正在继续发力房地产业。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在当前提倡脱虚向实的过程中,鲁能股权转让是央企“退房”的代表性案例,或对后续各类央企加快剥离房地产业务形成促进。

对于一众央企而言,退出房地产业务是任务,但更是漫长的过程。

“退房”十年仍不彻底

早在2010年3月,国资委就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只留下中建、保利、华侨城等16家以房地产为主的央企,后来又扩充至21家。

当时的解读多认为,要求央企“退房”的原因在于房价居高不下和央企频频高价拿地炒“地王”。国资委发话后,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均在15日内上交退出方案,有人认为,央企“退房”难以在短期内完成。

历史报道显示,国资委出台规定当年有14家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到2012年共有27家非地产主业央企公开挂牌转让40宗房地产企业。但此后几年,有关央企“退房”的声音渐渐变弱,且出现非地产主业央企继续拿地的现象。

2015年鲁能开启大规模扩张拿地,尽管鲁能在国资委划定的21家企业名单中,但对鲁能100%控股的国家电网并不在名单内。

最大的声浪来自航天科工,2015年10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航天科工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用严厉措辞指出,航天科工多家单位对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置若罔闻,项目开发禁而不止。

到了2016年1月,航天科工反馈整改情况时表示,针对“尚有9家三级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有的在禁令出台后仍在拿地,甚至违规建设高档酒店”的问题,已进行清理整顿和排查,将于2016年9月30日完成退出或转型。

严跃进认为,央企退出房地产面临阻力,一方面是央企地产板块本身不想退,很多地产业务收益明显超过其他实体产业,多少存在惰性。另一方面在于改革本身有难度,很多地产项目历史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本身企业也经过改制,很难真正剥离出来。

接盘者的风险

从2016年起,航天科工经历了漫长的退出过程。2019年9月,航天科工下属企业中国航天建设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2.17亿元底价,公开挂牌转让陕西航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及2.41亿元债券。

这笔转让是航天科工完成“退房”的最后一步。但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时至今日该公司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披露结束日已延迟至今年8月19日,尚未有企业接盘的消息。

类似的“退房”难也发生在中航工业身上。从2016年10月明确提出剥离房地产业务后,中航工业的“卖房”之路走了三年多。成都中航城2018年6月15日挂牌,直到2019年4月才被蓝光发展买走。中航里城(香港)去年计划出售苏州苏航置业全部股权,却因无人问津最终停止挂牌。

而接下中航项目的房企,有的却在后续开发运营中遇到麻烦。广州增城朱村的中航城花园在保利接盘后更名为保利中航城,但去年首期房源交付后却曝出大量房屋存在渗水、发霉、墙体开裂等问题,众多业主拒绝收楼。当时南方都市报曾报道称,增城住建局统计显示,截至去年6月20日,保利中航城业主首次报修的问题共计26913条,完成17576条,完成率65.31%。

有项目相关人士曾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保利中航城大量质量问题源自楼盘“底子太差”,由于首期几栋是在保利接盘前就已基本盖完,保利接手后已着手整改,包括重新铺设地板、粉刷外立面等,但仍有大量问题未能及时在正式交付前解决,这件事上保利反而显得有些“躺枪”。

严跃进认为,房企接手央企的“退房”,能够获得较好的土地资产项目,这一点值得肯定。从风险角度看,确实要注意防范收购以后因项目操盘不得当导致项目运营更加困难。广州中航城楼盘质量问题对接手的保利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这反映出收购项目时要对此类问题有充足认识和把握,才能真正防范风险。

㈣ 曾收购鲁能,平安保险,涉足王石股权争端的大w是谁

64岁的王石再度卷入漩涡。

有人嘲笑他登山、留学、谈恋爱,不干正事, 所以导致万科落入他人之手。有人批评他太傲慢,炮制“出身论”,道德绑架姚振华。还有人捕风捉影渲染他和郁亮的关系,演绎成太上皇和太子的宫斗剧,引发舆论狂欢。也有人苦口婆心,建议他赶紧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万 科A18.75-0.07-0.37%
离开万科,让年轻人放手施展才华。

这次万科股权大战,变成了对王石个人的舆论讨伐。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过度演绎和解读,舆论上王石并非他本人,而是演绎者眼中的王石。演绎者是什么水平和格调,王石就是什么水平和格调。他们的演绎集中在王石的个人生活上,大部分说法流于娱乐化。

虽然王石登山、留学、谈恋爱,“不务正业”,但万科在郁亮的带领下从100亿做到2000亿,这恰恰证明了王石的成功。离开他,万科一样做得好。1998年他辞去总经理只担任董事长,从此逐渐远离万科的日常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万科摆脱对他的依赖。他对东方式的权威充满警惕,希望万科能找到好的机制和制度,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现在,他的愿望已经达成,任何人离开,对万科都不会造成影响。

选择郁亮做接班人,也证明了王石有眼光。郁亮无疑是个优秀的接班人,万科的业绩可以证明。虽然和王石风格不一样,郁亮也极具领导者魅力,他让万科这一老牌公司更加年轻、有活力。12月22日,王石在为郁亮庆生,在合影照片上写上了“风雨见彩虹”,其实是对郁亮的肯定。

但万科如今被野蛮人强攻的被动状态,王石必须负主要的责任。那么他到底错在了哪里?

“万科的管理层非常优秀,应该有资本代言人与价值创造者两个角色。但是万科管理层一直没有资本代言人的角色,他们一直专注于价值创造,创造股东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清华房地产总裁商会会长金波说,经过这一次野蛮人事件,万科管理层在角色上应该会加速调整。

万科管理层缺乏资本代言人的角色,根源在于王石。1991年万科在深交所上市,是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代码00002。万科早期是红帽子公司(挂靠在国有或集体单位,本质上是民营企业),上市要改制,但改制就要涉及到王石及管理团队的股权问题。

“我想过了,在中国名利双收很危险,要名就不要利,要利就不要名。我的选择是舍利取名。”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中写道。作为万科的创始人,他放弃了万科的股权。从此,他就背上了“爱名不爱利”的标签,这个标签如此清高又如此沉重,以至于两次让万科付出了代价。

万科股权极为分散,而创始人王石没有股权,导致万科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插手的无主之地。1994年著名的“君万之争”就是第一次野蛮人入侵事件,在关键时刻万科抓住了国泰君安证券做“老鼠仓”的关键证据,导致野蛮人落荒而逃,万科侥幸获胜。但20年后,野蛮人再度卷土重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20年的时间里,王石没有早做安排,比如控制权?潘石屹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冯仑,冯仑在微博上回答:许多朋友都提过许多建议,但王石不采纳,他坚持他的“三观”。

自从被贴上“爱名不爱利”的标签之后,王石很难再把自己的角色从职业经理人调整为老板,他被自己的名声绑架了。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万科管理层并非完全没有机会重新在股权上谋划一些动作,从而彻底地掌控公司。2004年万科发行过债转股,万科管理层完全有机会参与,成为万科的股东。像这样的机会不止一次,但万科管理层都没有参与。障碍可能来自王石,如冯仑所言,他坚持自己的“三观”。

在2014年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推出之前,万科一直在鼓吹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早期,万科职业经理人制度在管理规范化、职业化上引领潮流,成为标杆,这是王石一直很骄傲的事情。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万科董秘谭华杰向我表示,万科把汇丰银行作为学习的标杆,因为汇丰和万科一样股权分散,是被职业经理人控制的公司,但是基业长青。所以2013年郁亮第一次提出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时,我十分困惑,万科管理层怎么要变老板了?最困惑的是,王石居然也同意了,他不是不爱钱的吗?

如果野蛮人没有出现,王石也许还不会改变路线,从职业经理人转化成股东。“野蛮人”的出现并非是今年,而是三年前的2012年,野蛮人已经成群结队而来。

“2012年万科股价很低,这个时候郁总已经开始防范野蛮人了。以前万科股价比较高,而且盘子大,所以野蛮人进攻有难度。这一次是把万科逼得不得不做改变了。”万科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根据《公司法》、资本市场监管制度,万科根本无法炮制对抗野蛮人的“毒丸”,管理层持股成为极少数可行的路径。如果管理层不持股,那就是单纯的打工仔,对要掌控公司的新股东说三道四显得很苍白。管理层持股可以增加野蛮人进入万科的成本,万科的管理层说话也更加理直气壮。

2012年底,郁亮带领万科管理层频频拜会互联网公司,并且为万科的管理层持股找到了更好的理由:互联网重构世界,万科在互联网时代要跟上潮流,要平台化发展,重视个人创造。于是就有了一箭双雕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既能应对对野蛮人,也能成为万科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机制改革的抓手。但合伙人制度在万科内部酝酿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才达成共识。

2014年初,万科正式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成为万科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这项制度要求万科一定级别的管理层都要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并且对项目实行跟投制。这就使万科的管理层从项目到公司,都与万科绑定,使得管理层对万科实际控制增强。但事业合伙人制度才做了两年,盈安合伙持有万科4%的股权,野蛮人已经长驱直入。这项制度属被动防御型,不具备直接的攻击性,对抗野蛮人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12月23日,安邦对万科管理层的声援,暂时消除了让宝能上位、掌控公司董事会的可能。但万科股权上的缺陷仍然存在,即便这次能顺利过关,未来照样存在潜在风险。在很长的时间里,股权的问题将是万科最重要的一道难题,考验王石和郁亮的智慧。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

㈤ 鲁能改制了吗

鲁能集团悄然改制 700亿资产归属仍在迷雾中

2007-01-09 11:23:35 大洋网

--------------------------------------------------------------------------------

山东第一大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电力系统最大职工持股企业鲁能集团悄然改制,但700亿资产的归属仍在迷雾中。

2006年12月30日,山东省省会济南市迎来了2006年的最后一场雪。纷飞的雪花中,带有“鲁能”字样的各色广告灯牌悬挂在主要的道路边,在深夜清冷的街头显得格外耀眼。

鲁能近年来崛起于山东大地,横跨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等多项产业。这个名字不论是对电力业界资深人士,还是街头匆匆而过的行人,都如雷贯耳。鲜为人知的是,经过一年来的辗转腾挪,这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已悄然易主。

鲁能集团,这个原为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下属的“三产多经”企业(电力行业内部对“三产”和多种经营公司的通称),如今已然是羽翼丰满的企业王国,总规模不仅超过原母体山东电力集团,也超过胜利油田、兖州煤矿、海尔集团等其他知名本地企业巨头。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截至2005年底的数据,鲁能集团以总资产738.05亿元傲居山东企业第一。

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巨无霸”数年前已并非国有企业,主要由具有垄断地位的电网系统职工控股;更少人知道,今天的鲁能,已经完成了惊险的一跃:在内部人严密运筹之下,职工退股已经基本完成,两家位于北京的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大能源)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下称国源联合)——已获得鲁能集团91.6%的股份。鲁能集团股权的作价依据,为鲁能集团截至2005年底的账面净值,并且减去了鲁能集团向股东支付的2005年度现金红利。以此计算,两家公司收购总价格约为37.3亿元。相关新闻: 鲁能系齐问鲁能集团是否私有化 尚未得到答复

2006年12月,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健上书国务院,反映鲁能清退职工股并引进两家私人企业股东的情况。这封信措词峻急,请求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这一事件中可能涉及的“腐败问题”。

鲁能两个“新主人”的名称,在鲁能内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一度被称为“绝密中的绝密”;如今,正是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神秘公司,成为这一大型综合性财团的绝对控股人。从这两家“幸运的”新股东往上追溯,则是层层叠叠密如蛛网的股权转让与交易网。

今天的鲁能究竟属于谁?云深不知处,答案在这张网中。

既成事实

“鲁能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退股已基本完成。”2006年11月8日,鲁能集团政治工作部宣传负责人金涛向《财经》记者证实。

事实上,鲁能集团远不止是“基本完成”职工退股而已。在鲁能内部,北京两家私人企业入主鲁能集团的说法早就悄悄流传,但长期以来,无人知晓是哪两家公司,更不清楚是用什么价格、什么方式转让股权。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鲁能集团股权转让及相关的股权变更手续完成以后,这一消息仍然被严密封锁。《财经》记者遍询鲁能集团与山东电力业内人士,无人说得出新股东的名称。金涛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仍然否认鲁能正在进行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说法。

与此同时,中央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迄今没有接到鲁能集团股权转让的报批文件。

然而,新晋股东绝对控股鲁能集团,早在半年前就已成为现实,有关工商登记变更业已完成。

山东省工商局资料显示,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获得了当时鲁能集团35.77亿股本中的91.6%。鲁能集团50家股东中,除三家公司,其余股东均已完成职工退股,随即将所持鲁能集团股权悉数以净值作价转让。其中,山东省电力工会委员会(当时名称为中国水利水电工会山东电力委员会,下称山东电力工会)持有的31.52%股权转让给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东合计持有60.09%的股份则转让给国源联合。

2006年6月10日,鲁能集团已经召开了新一届股东会,刚刚完成股权变更的新晋大股东立即宣布增资。首大能源与国源联合计划共同增资37亿元左右,采用分期付款出资的形式进行。目前,第一期认缴出资7亿余元(国源联合4.1亿元,首大能源3.4亿元)已打入鲁能账户;第二期认缴出资29.7亿元约定于2006年12月31日之前到位。

待增资完成,鲁能集团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2.94亿元,国源联合、首大能源分别拥57.29%和38.59%。

鲁能集团新一届董事会亦已正式产生:原董事会成员钱平(山东电力集团总会计师)、焦德房(鲁能物业公司总经理)、刘建旬(山东青岛供电公司总经理)、王鲁军(山东电建三公司经理)等去职,同时去职的还有于世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等五名监事。新晋大股东国源联合派出三名董事李彬(国源联合董事长)、霍宏、肖翠兰,首大能源派出两名董事熊宏伟(首大能源董事长)、曾鸣(首大能源子公司首大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在九人董事会中共据五席。

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集团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36岁,是内蒙古包头市人氏。

鲁能集团核心人物董事长高洪德与总裁徐鹏继续担任原职。

高洪德与徐鹏均从山东临沂起步。高洪德历任山东临沂行署办公室科长、电业局副局长、山东电力局局长助理、山东鲁能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之后经历鲁能历次股权转让,目前仍担任鲁能集团的董事长;徐鹏曾任山东临沂电业局局长,2003年前后进入鲁能集团总部,任分管地产业务的副总裁,其后很快被提升为鲁能集团总裁。

如果一切顺遂,新董事会及其所代表的新晋大股东意志,将主导鲁能这家总资产超过700亿元的企业巨头未来的命运。

“转制”三部曲

2006年的这场改制,对鲁能决策者来说,可能是水到渠成之举。

作为一家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养育的公司,鲁能集团近年来在业务层面数道并进,跨地区跨行业拓展雷厉风行,作风高调进取,迅速崛起为煤电、房地产和资源行业的重要玩家;同样是近年间,鲁能集团内部股权结构与资产交易频仍,作风同样激进却极为低调,令业内资深人士也难窥堂奥。

“鲁能的企业性质到底是什么?”前不久,电监会价财部一位负责官员向鲁能旗下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发问。答曰:“不是中央国有,不是地方国有,也不是私人企业,是‘四不像’。”

“那资产呢?”

“资产也说不清,国有、私营都有。”

“说不清”的鲁能,历史原本并不模糊。

“鲁能”,原本是山东电力集团(当时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下属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总称,创建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鲁能电力开发公司。鲁能第一任总经理崔兆雁回忆,创业之初“只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这是第一阶段的鲁能,至1998年时总称“山东鲁能集团总公司”,经营的资产约26亿元。

1998年,山东电力集团撤销“山东鲁能集团总公司”,成立“山东鲁能集团公司”。这是第二阶段的鲁能,特点是职工持股和国有股共存。这一时期鲁能集团的股权结构是:山东电力工会代表职工持股超过20%,而山东电力集团直接持股为17%,另有由山东电力工业局下属的鲁能物业持股19%。

第二阶段的鲁能为时甚短,1999年9月以后,山东电力集团确定以鲁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鲁能控股)为核心来管理旗下“三产多经”企业。鲁能由此进入第三阶段:鲁能控股由山东电力集团全资拥有,将本已试行职工持股的鲁能重新全数纳入国有轨道,并大量注入山东电力所属国有资产。

此时的鲁能控股,规模已然不小。原来的“山东鲁能集团公司”则更名为“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能发展),主营发电业务,成为鲁能控股旗下骨干企业之一。30多台发电机组从山东电力划拨到鲁能发展,总装机容量400多万千瓦,相当于彼时山东全省总装机容量的10%以上。正是依托早年间电力系统的行业垄断地位,鲁能控股获得极大发展,是山东电力集团辖下同时拥有电力和非电力资产的国有企业。这一时期,山东电力工会开始通过协议转让等方式收购鲁能控股旗下的优质资产。

2001年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动年。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多年集发电、配电职能于一身的国家电力公司及下属各省公司的超级垄断地位;而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实行“(发电)厂(电)网分开”政策,原电力系统仍然能够以垄断地位掌握电网资源,旗下电力资源则划至国家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亦即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

依改革之势,原山东电力的资产一分为二,电网资产组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中央驻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企业”,以垄断地位专责山东电网运营;发电资产则大部划入五大国有发电集团。但是,已经在此前划至鲁能发展的电力资产不在“分家”之列。

此后,山东电力又在“鲁能”这一旗号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02年11月8日,鲁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鲁能集团)成立,由此进入鲁能的第四阶段。山东电力工会将持有的鲁能发展、恒源经贸、鲁能物资等公司的股权作价8.6亿注入鲁能有限。当年年底开始了职工集资改制。集资由山东电力集团正式提出,要求“自愿集资,数额固定……普通员工和科技干部3万元;处级干部5万元;局级干部8万元”。

完成了改制的鲁能集团,已接近百分之百的职工持股。与此同时,国有的鲁能控股依然存在,二者并存至今,但始于2002年,从国有之鲁能控股到电网职工之鲁能集团的资产交易便开始了。

㈥ 陈望祥的人物生平

2003年,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就山东鲁能集团进行职工持股改制问题上书国务院,陈望祥是参与者之一。当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但这未能阻止电力职工持股企业改制和膨胀的步伐。2005年9月,陈望祥在自己狭小的办公室中,向《财经》记者出示了厚厚一沓自2002年以来整理的调研材料。在他看来,职工持股在改制中已经涉及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再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时期,陈望祥多次呼吁国家规范电力职工持股行为,并向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写信,建议尽快出台规范电力职工持股的文件。国资委在回复中,对他表示感谢。
2006年年底,陈望祥得知鲁能集团已经完成私有化改制,十分焦急。他再次给国务院写信,并提出三条建议:建议国务院立即取消鲁能集团转让协议;建议国务院组织专门工作组,彻底清查国有资产流失;严惩在转制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谈及上书初衷,陈望祥坦言:“我是个老共产党员,看到现在国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非常心痛。我有义务和责任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次年初,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由中央纪委、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等组成的工作组,对鲁能私有化事件进行了调查。其间陈望祥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仍全力配合工作组的调查。 2008年秋,陈望祥因患肝癌住院,但仍在病床上对电力规划、特高压等课题进行研究。今年春节期间,他还乐呵呵地说:“这病不碍事。你看着,我今年还要大干一场。”3月27日,陈望祥突然剧烈腹痛,当晚陷入昏迷。当天,他让家人约见我,希望能对电力规划的问题再“喊上一嗓子”,但最终天人永隔。一生两袖清风的“直言者”,悄然离去。

㈦ 国有单位正式员工是否可以投资持股

可以。

国有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清退或转让股权时,国有股东是否受让其股权,应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国有企业要从投资者利益出发,着眼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围绕主业,优先受让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所持国有控股子企业股权;

对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持有的国有参股企业或其他关联企业股权原则上不应收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所持股权不得向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者实际控制的企业转让。

(7)鲁能集团集体持股清退扩展阅读

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掌握所监管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持股情况,督促相关企业严格规范有关人员持股行为。国有企业要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持股情况进行摸底,按《规范意见》和本通知的要求做好有关工作,要认真制订股权清退、转让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作,并将股权清退、转让方案和完成情况报同级国资监管机构备案;

逾期不规范有关人员持股行为的,要追究当事人及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隐匿持股情况或不按要求进行规范的要严肃查处。

股权清退、转让的责任主体是国有企业。相关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㈧ 山东鲁能电力曾经被卖到私营企业手里么

2006年5月,北京两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收购了鲁能集团91.6%的股份,共出资37亿元左右。而据2005年数据,鲁能总资产738.05亿元。 随后,鲁能集团旗下3只上市公司(广宇发展、金马集团和鲁能泰山)相继停牌,有报道称,有关方面考虑成立专案组彻查鲁能。 此前,曾有消息称鲁能置业可能借壳广宇发展,注入全部鲁能地产业务。广宇发展也因此股价倍增。但到4月底,3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责令鲁能集团控股股东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整改,并于5月31日之前提出整改方案。原因是北京国源联合间接收购广宇发展20.04%股权。 在两家大股东背后繁杂的股权关系中,一个叫做北京财富联合集团的名字频繁出现,他即是北京国源早期的绝对控股方,又持有首大能源86.67%的股份。 “财富联合背后的人物才是关键。”知情人士称。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各方逐鹿的鲁能地产项目中,北京财富联合集团的名字再次出现。有消息称,财富联合集团已经拿下鲁能地产业务70%左右的控股权。 记者从北京财富联合集团官方网站了解到,该集团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电、气等能源产业和文化传媒产业。但在公司介绍中没有具体投资项目和成长历程。 记者致电北京财富联合集团和旗下的财富地产集团,工作人员以不知情和忙碌为由挂断。 分析人士称,如鲁能集团目前的股权比例已被确认,那么财富联合集团以股东背景再持股鲁能地产业务仍存一些不解。“或者他们想调整持股地产业务的比例,或者是为有可能的拆分做准备。” 至于是幕后是谁操作的,据说是曾XX,自己想吧! 查看更多答案>>

㈨ 广宇发展还值不值得买广宇发展2021年报何时发广宇发展今天能持股吗

政策对房地产的高压和精准调控,终于让我们在逐步上升的房价面前有了些许希冀,那么将来房地产会获得怎样的发展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房地产的优质企业——广宇发展。


在解析广宇发展之前,我整理好了一份房地产行业龙头股名单,先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直接点击就行了:宝藏资料:房地产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广宇发展主要的经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销售,主要是从事住宅地产开发,同时涵盖部分配套商业、酒店等业务。主要产品和服务有商品房、酒店餐饮、酒店客房、不动产出租、物业费、酒店其他营运等。公司首次实现广州、三亚、汕头等城市业务布局,绿色地产项目覆盖全国18个城市,形成覆盖京津冀、长三角、济南青岛、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业务布局。


在明了广宇发展的公司状况以后,再来看一下公司的优势有哪些?


优势一、市场定位明确,注重产品品质


广宇发展除了拥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以外还有稳定有创造力的项目开发团队,市场定位十分清晰以及明确。目前公司主要业务布局北京、济南、南京、苏州、重庆、成都和宜宾等城市,着力从社区景观、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升品质,将建筑的品质作为底层目标,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契合各项目地区整体规划,不断提升市场形象和项目品质,为社会带来更多出色的住宅产品,拥有全生命周期覆盖的星城、领秀城、鲁能城、鲁能泰山7号、鲁能公馆等产品系列,已慢慢诞生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公司开发的大部分项目位置都靠市中心地带,可以带来绿色生态、人气汇集、教育配套等价值。


优势二、拟筹划重大资产置换,进军新能源行业发展


广宇发展近日发布消息说,公司计划和鲁能集团、都城伟业进行资产置换。经初步打算,拟将鲁能新能源100%股权置入公司的资产,为了广宇发展所持所属房地产公司及物业公司股权资产负债,打算拿出资产来,差额部分补足方式是由多方共同来决定的,只是不会牵扯到发行股份。由本次资产置换涉及的具体资产范围是要各方做出更加深入的协商以后才能决定的。此次交易构成了利益共同之间的交易,预计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动。


由于篇幅受限,关于广宇发展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更多的消息,在研报中我都有说明,点击就可以知道了:【深度研报】广宇发展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严格调控下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利好稳健优质龙头市占率提升。调控加码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将加速,原先杠杆较大的激进房地产企业融资都会被严格的约束,未来将计划暂缓扩张或退出行业。像广宇发展这样的优质公司,他的融资渠道通畅,且费用低,具备在合规要求下还能继续扩大的空间,未来有望实现地产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广宇发展产业的转型,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向新能源行业转型,预测未来的新能源行业将会有新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我认为广宇发展公司作为房地产行业翘楚,有望在行业变革之际,突破自我再创新高。不过文章与最新情况相比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假使想要对广宇发展未来行情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链接点进去,有专业的投资顾问帮你分析股票,看下广宇发展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广宇发展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1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㈩ 山东鲁能的后台是

山东鲁能是国企,后台比较硬! 说到鲁能泰山足球股份公司,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理所应当的认为“鲁能集团”是其大股东,但查阅相关资料,鲁能足球成立于98年,但现在的“鲁能集团”却是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本为31.54亿元的非国有控股型公司。如此看来,似乎当时出资鲁能俱乐部的应为成立于1995年的“鲁能发展集团”才对。1998年后鲁能足球的控股方变更为鲁能控股公司,它是山东电力的全资子公司,所以目前鲁能俱乐部的大股东其实是“山东电力”。 那么“鲁能集团”又是谁的呢?根据公开资料,鲁能集团是2002年12月由“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和“鲁能物业公司”发起设立的,后来又增加了48家股东单位,注册资本共31.93亿元。“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原名“山东省总工会电业工作委员会”,是一个受中国水电总会和山东总工会双重领导的工会法人组织。这个工会下设的“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山东省电力委员会职工持股会”在册会员31702人,持股会总股本金12.1033亿元,控制着鲁能集团大约31%的股份,是鲁能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而鲁能集团的其他49家股东也都是山东电力系统的三产企业或者专门为入股而成立的公司,而这些三产企业也大多是由职工持股的私人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机关工会委员会”,明显是原电力局机关职工的入股渠道。而持股2%余的“鲁能物业公司”,是山东电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是鲁能集团与“国有资产”唯一的联系。从一份国家税务总局对山东地税的批复也能看出,山东地税在查帐过程中发现山东电力自96年起就有计划的将职工“绩效滚动工资”通过“水电工会职工持股会”投资企业,并试图以企业税标准少缴职工的股息收入个人所得税。而鲁能集团的基础业务主要是电力相关设施、产业的经营,比如矿业、地产、建设、煤炭、电力设备安装研发等,同时通过“鲁能发展集团”进行金融投机。 这个复杂的产权关系是一个完美的从国有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中获取个人利益的好局,就像股份公司与母公司的资产注入一样,当国有企业“山东电力”的某个投资很有潜力时,“鲁能集团”就会从“山东电力”的“山东电力鑫源控股”手中接过收益权,当民营企业“鲁能集团”投资失误时——比如2005年鲁能集团投资金马失手——山东电力的强大金融实力就会出面护航。在山东电力强大金融实力的支撑、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公司剥离非主营业务”的政策支持下,注册资本仅32亿的鲁能集团目前资产达700余亿,净资产140亿,控制着三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已超过山东电力,成为山东第一大企业。 而山东电力在这场游戏中的位置是什么呢?应该说山东电力的主要实力在于金融领域,其不但是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交通银行第四大股东,还大举进入金融、期货、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湘财证券、蔚蓝证券、英大信托、金穗期货等都是行业内很有重量的企业。山东电力的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层大多同时担任鲁能相关企业的负责人,所以实际上鲁能也完全可以控制这个金融帝国为自己服务。于是在山东电力与鲁能集团间层出不穷的左手换右手游戏就不奇怪了。而利用具有垄断电力优势地位和稳定现金流收益的国有企业进军风险相对较高的金融领域,也降低了“亲儿子”鲁能集团的经营风险。 但另一方面,虽然“职工持股会”是鲁能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但根据内部人的说法,当年的集资款每年的分红只有6%左右,而且最近鲁能集团在劝说职工退股,有传言某北京民企将以50亿左右投资鲁能。有人指出,鲁能所经营的地产、矿产等行业均须占用大量资金,以前的大量债券融资增加了财务成本,降低了利润,劝说退股是为了简化股权结构,以利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但在清退了职工股后,鲁能集团是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能是:9个“职工持股会理事”或者其他未清退的股份持有者(当然此时其具体控股份额我们是不可能知道了,而且必然是其最大的秘密:)。但到此时回头来看,职工集资款实际成了鲁能集团代价极低的一笔过桥资金(其中似乎必然存在隐瞒利润吧,呵呵)。 然而随着国家电力改革,山东电力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同时深谙金融之道、也是山东电力金融帝国缔造者的刘振亚升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前几天,国家电网公司宣布要在上海建立以原山东电力金融体系为基础、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金融体系。业内指出“国家电网如果能够将鲁能以及其直接拥有的金融资产全部有效整合的话,将威力无穷”,但由于原鲁能的人员构成不会变,所以是谁事实整合了谁还很难说。但从长期看,山东电力最终会蜕变成单纯的电网企业,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 归根结底,以刘振亚为首的几十名(也许更少)“山东电力家族”成员左手控制国有巨型企业、金融帝国——山东电力(甚至也许将是整个国家电力),右手控制着自家的资源型企业——鲁能集团,成为了一个规模巨大、实际控制资产超过千亿人民币、领域多元的利益体,而且最重要的——还没有被曝光:) 补充:刚看到一篇写于2003年的文章,基本预见了直到职工股清退前的鲁能集团民营化过程,《鲁能暗推民营化》。但鲁能的这个“曲线的”“对一部分企业的”MBO,同时担任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做法完全合法吗?还待我查阅相关法规:) 根据文中的说法,早自1990年开始,由上文的工会控股52.3%的“鲁能发展集团”就开始控制了大量的优良电力资产,它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电力三产”。而自该文中所述的集资后,鲁能用集得的30余亿资金建立了新的民营“鲁能集团”,并收购了之前的工会所控制的股份,从而把很麻烦的、2003年前的考虑职位、工龄的职工集资款权益彻底甩下了。从而为今天顺利劝退职工股埋下了基础。真是好棋,呵呵。 参考资料: 《鲁能私有化年鉴》

阅读全文

与鲁能集团集体持股清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诺友金融服务公司怎么样 浏览:586
汇率换算查询器app 浏览:323
自主经营融资模式 浏览:689
金融服务中心事业编制 浏览:800
金融公司岗位定级标准 浏览:486
随用随取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浏览:409
线上认证签约的大学生贷款分期 浏览:365
理财基金PPT怎么做啊 浏览:612
百利方投资理财 浏览:572
这次疫情股票是否还会大跌 浏览:70
金融服务部经理 浏览:322
贷款的二手车能过户吗 浏览:111
人民币汇率变动解决方案 浏览:705
2018上市银行理财能力 浏览:332
历年证券法司考题 浏览:403
杠杆思考术pdf免费下载 浏览:714
宁夏金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浏览:245
融资租赁汽车业务杭州 浏览:721
晚上的投资理财app 浏览:32
期货庄家手续费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