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有人组织去温氏集团考察学习,有人会感兴趣吗
温氏集团现在是国内养殖企业的龙头老大,市值2000多亿,还是比较牛逼的。去温氏考察可以参加华扬资本学院组织的温氏考察活动呀,隔几个月就有一次,上次温氏集团副总裁梅锦方都出来分享了。
『贰』 温氏集团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勒竹镇榄根,创立于1983年,公司从当初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养牛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省内外建成30多家养殖分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1999年,温氏集团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农业龙头企业",2000年及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评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2月集团获得国家人事部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温氏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公司还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温鹏程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经过25多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目前已在全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吉林等20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分公司,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和供应基地。集团现有员工23000多名,2007年温氏集团销售值117亿元。2008年预计上市肉鸡6.9亿只、肉猪254万头,集团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61亿。2007年农户获利达11.35亿元,同比增长59%,户均获利31000元。
『叁』 温氏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是什么关系
没太大关系。
只不过是温氏集团的老板是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而且温氏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有比较多的科技合作关系而已。
『肆』 温鹏程的人物经历
1979.07—1981.07 新兴县一中高中学习
1981.07—1983.02 在家从事养鸡专业
1983.02—1989.09 新兴县簕竹镇养鸡场长
1989.09—1992.03 新兴县簕竹养鸡中心经理
1992.03—1994.11 新兴县温氏集团公司总经理、政协委员
1994.11—1995.03 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03—1998.03 新兴县政协常委,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8.03—2002.05 新兴县政协副主席,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1997.07-1999.07在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2.05—2003.04 云浮市工商联会长、新兴县政协副主席,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3.04—2005.04 云浮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会长,新兴县政协副主席,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5.04—2005.09 云浮市政协副主席,新兴县政协副主席,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5.09—2009.12 云浮市政协副主席,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12— 云浮市政协副主席,广东温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伍』 温氏集团的老总是谁
温氏集团的老总是黄松德。
希望能帮到你
『陆』 温氏养猪集团成立多少年
1983年成立的,还有人家不叫温氏养猪集团,人家叫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柒』 “土豪”辈出的温氏究尽刺痛了谁的神经
,1983年,温北英的二儿子温鹏程高中毕业后,承包了簕竹一个农场,动员父亲回来一起养鸡。温北英早就希望能有这么一块地方让他一展抱负,于是他停薪留职,并联合七户八人(温北英、温鹏程、温木桓、温金长、温湛、梁洪初、严百草、温泽星,简称“七户八股”),每股1000元,共集资8000元,创办起簕竹鸡场(温氏集团前身)。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既能拿工资又可分股红。随着企业翻番式的壮大,对后来滚雪球般加入的员工,也照章复制着这个“家规”,后来温氏将它定名为“全员持股”。现在,温氏内部的持股员工已经达到8000人之众。
30年后的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正式登陆创业板,总市值超过2000亿,迅速成为创业板市值“巨无霸”。第二天温氏股票又是一个涨停,市值又是增加了200亿,按照这个速度,就是3天增长两个大北农的市值。温鹏程、严居然等45名自然人拥有该集团约49.677%权益。他们持股比例在0.048%-3.287%间,其中 43位股东预计将拥有1.7亿-17.1亿元的个人财富。
温氏今天的成功,应了一句话:格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在一个企业内部而言“分配”就是第一生产力;在一个企业外部而言“竞争”就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的“分配力”体现一个老板的经营格局干和大事的胸怀,一个企业的“定位力”决定了企业的强势发展持续潜力。
关于企业分配力:
今天我们很多老板依然崇尚金字塔式的模板,对权力、地位、金钱的停留在过去的商业思维惯性中,基于人性的层面,这样的价值取向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因为千百年来,大自然万物的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
但是,社会在经历农耕文化蒙昧落后、工业文明的效率财富,一切正在加速着财富、思想的重组和演变。
80年代靠胆量,90年代靠知识,00年代靠政策、创新10年代靠信息、金融、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元素正在被成为竞争发展的必须要素。
今天,我们正处后工业化时代由产能过剩、粗放低端的体量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体质升级大转型时期,信息传递交换手段、工具的也在不断丰富,每个层面的人思想认知都在以更快的频率演变重组。
结构决定功能,思维结构的改变必然带来内心诉求的改变,内心诉求的改变必然催生所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匹配,否则,组织内部将会产生不协调的矛盾对立。
我因为工作原因,时常有和农牧企业董事长、总裁交流的机会,明显感觉到他们力不从心,纠结困惑。也许是过去市场竞争是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层面上的发展性竞争,今天蛋糕不再增大了,而且参与竞争的深度、广度、力度正在向全面纵深挺近。
老板都变得焦虑无策,职业经理人又从何找到着力点?在企业和个人诉求之间找到不平衡点,而且,面临行业体量瘦身缩水带来的挤压,行业出现一些貌似不和谐的事情,比如:不断上演挖墙脚游戏,今天这家做高管,明天那家做股东,互搏模式处处上演,为什么?因为在价值观、归属感上找不到切合点了,离开也许是最好的解脱。对于中层而言,更是面临未老先衰,前途迷茫,停止思想就是快乐,因为装傻可以自我安慰;一旦清新就是恐惧,因为未来不可预期的痛苦,不少农牧企业已经进入病态模式。过去那种激情和期盼在今天的职业经理人身上完全找不到影子,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揪心场景。
温氏股份创始人在30年前就冥冥之中选择了一条更加适合当下的良方解药:是众筹模式、是合伙人、是“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在当下竟然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诉求!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格局、大智慧、大气魄!
今天我要再次问问我们一部分企业家们:你懂自私吗?你懂自私你就学习广东温氏股份、你就学习深圳华为、你就学习许昌胖东来、你就学习广西漓源。因为在这个人心浮躁,信仰游离、灵魂孤独的变革时代,你想成就大事你就要敢于放下,去让更多的人与某件事发生关联,发生紧密的、长远的、持续的关联,学会分享成果、学会凝聚人心,让你从一人操心转换变成人人操心,让你从一人累倒转换成变成人人承担。解放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所以,解决企业的分配力就是解决企业的战斗力,就是激活企业内部的第一生产力。
关于企业定位力: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30年来农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饲料作为工业化的层面范畴,发生着巨大变化,然而,过去的养禽业、今天的养猪业作为第一产业的范畴,因为技术、人才、理念、管理等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行业饲料产业发展较快、养殖业发展缓慢,时至今日还在巨大的黑洞中踉跄前行。
经常听到业内很多有识之士叹息道:学畜牧的、有专业知识的人都去卖饲料、卖兽药去了,养殖业又辛苦、工作环境又差、又不挣钱。学养猪的不养猪、学兽医的不在现场,这表面看是一个行业的尴尬,深层次的原因何尝不是一个行业价值链分配出了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缺乏匠人精神、专业精神的表现,给行业带来的损失也许不可估量。
30年来,温氏股份从来没有和任何一家饲料企业成为竞争对手,没有成为任何一家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的对手,在市场化高度白热化的今天,各家企业在内外互耗,他却如此独善其身,心无旁骛,去成为中国第一、甚至很快世界第一的农牧企业?
答案也许就在企业的定位上。在企业战略层面,定位就像汽车的方向盘,一但定位失误,你的油门踩的再大也无济于事,甚至会错的更加离谱。企业一个好的定位足以让一个企业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
大家常常讲:做正确的事是“道”的层面,正确的做事是“术”的层面。温氏股份,与其说是一开始就做产业链,还不如说是他们一开始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尽管可能是风险很大的事,但他们选择了、坚持了、做成功了。温氏这个“道”难道不就是他们的定位嘛!也更算是一家畜牧业最经得住诱惑、最具工匠精神的企业之一。
最后用温氏创始人温背英先生的一段朴实的思想和今天温氏集团董事长温鹏程先生的经营思路结束我的文章,希望给各位同行、给行业下一步发展走势带来一点思考。
温氏集团创始人温北英先生胸怀广阔:“认为财富不要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而是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的果实。”随着企业翻番式的壮大,对后来滚雪球般加入的员工,也照章复制着这个“家规”,后来温氏将它定名为“全员持股”,这个“家规”一直持续到今天。
『捌』 温氏集团幕后Boss是谁
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温鹏程
『玖』 温氏集团养殖场养猪老板欠农民工资有责任吗
摘要 农民工资不给找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最快解决,首先可以向用工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如果投诉不起作用的话,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拾』 温氏集团开始养什么建立起来的,又是多少人,集资多少钱,
温氏集团主要是养猪和鸡,开始是养鸡,后来扩展养猪,最开始是7个人,集资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