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助,想放下一切出家.
给你介绍几座成都的比丘尼寺院:
中 兴 寺 简 介
中兴寺又称曹家寺,位于四川成都高新西区郫县现代工业港南片区境内,距县城约3公里。是一座道风高洁的比丘尼寺院。
本寺建于唐代,当时就名中兴寺,其寓意是唐时“中兴”,即百姓生活好转、国家经济昌盛之意。史载武则天称帝时,有僧十人,向武则天献《大云经疏》,内称武则天是佛菩萨化身,武后十分高兴,命将经卷颁行天下,并改年号为“天授”,诏令各郡建“大云寺”。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中宗李显时为太子,下令天下各州修建中兴寺、观一所,并改原有“大云寺”为“中兴寺”,寓意大唐即将中兴。公元707年,武则天死,中宗正式即位,为避中宗之讳,天下中兴寺、观均更名龙兴寺、观。本寺虽建于贞观年间,中兴寺名却就是那时所改。但本寺香火最鼎盛时却在北宋。据说那时中兴寺是成都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当时蜀地战乱已平,附近几县来此朝庙的人络绎不绝。值得记载一笔的是,北宋大诗人张俞为了宣传县籍三位杰出学者(即严君平、扬雄、李仲元),常借中兴寺这块宝地,宣讲儒佛道相济相通的思想。寺庙住持也对张俞的宣讲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应住持之邀,张俞书写了三人的选诗相赠,上世纪90年代仍供奉在寺内。中兴寺在宋以后几度兴衰。清朝初年由自带家产入庙的曹姓比丘尼接掌,故又名曹家寺。经历千年风雨,唐时的那些“中兴”寺庙大多都踪迹全无。而郫县中兴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寺, 依然巍巍屹立于世人面前。其神韵依旧,光彩焕发,香火更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了。
解放后,本寺被废置。上世纪80年代初,部分僧众开始作恢复寺庙的准备。1986年正式开放后,经不断募化修建,数年内便初具规模。寺门内两侧塑伽蓝(给孤独尊者)神像,及火碑一座[碑高八尺余,正面镌刻咒符图文,年代未详。原立于成都莲花池,后移至犀浦文昌宫内(今犀浦镇中心小学校),具体移植时间不详。据传,此碑“能镇火灾”。民国十五年,乡人曾集资建成火碑亭,亭高两丈余。碑亭于1966年被拆除,火碑随后被保存于中兴寺。]。一殿为天王殿,正殿为大雄宝殿,殿前有康熙年铸造的铁香炉一只后殿为观音殿,侧殿为药王殿。另有寮房、斋堂、及生活、营业用房80余间,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寺内常住比丘尼十多人。法脉均为禅门临济正宗,近年寺尼开始兼修净土及密法,以期显密圆通,一切无碍。
如今寺内每日晨钟暮鼓,早晚课诵有序,并为信众举办祈祷世界和平、国家安定法会,消灾普佛等各种弘法利生的佛事活动。每年观世音菩萨圣诞、得道、出家之日(即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寺内都会举办大型佛事活动“观音会”。届时县内外数千信众云集寺内从事礼佛活动。此外,每年佛陀的纪念日(二月初八、二月十五、四月初八、腊月初八),孟兰盆会(七月初一至十五)和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举办小型法会。可接待信众百人以上,随时欢迎十方善信的到来。本寺另于90年代铸造大型法器铁钟一口,塑造了千手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法像;还从缅甸请来中型玉佛两尊,并请回四川佛界高僧昌圆法师(隆莲大德尼的剃度师)纪念碑。本寺多次以己微薄之力为社会作出贡献。除举办祈祷世界和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祈福等法会外,每年还为“希望工程”,及贫困地区进行了多次力所能及的慈善捐赠活动。尤其在03年的非典募捐和04年的东南亚海啸募捐中,全寺尼众更是积极响应。
二十世纪后期,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随着党的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在地方
政府的领导及广大佛教信徒的拥护参与下,中兴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1986年县政府研究决定开放的第一个宗教活动场所。并于1991年成立郫县佛教协会,由当时中兴寺的主持上隆下寿法师荣膺会长,协会驻地设于寺内。
作为县佛教活动的圣地,佛事活动场所仅限一座小型的大殿和几间简陋小屋,是远远不能满足各种佛事活动需要的。况且面对即将到来的寺院周边整体规划和寺院自身发展,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有一定的困难,靠广大信徒和群众发心募捐数量有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再现名刹古迹的昔日辉煌,振兴佛教正法事业,发扬乐善好施,济世度人的品德和胸襟,担负起神圣的职责,需唤起全社会、全人类、全民族来关心、关爱这座千年古寺--中兴寺,将此无上佛法,独益于今,是眼下最为紧要的任务。造福于社会,广积福田,庇荫于子孙,恢复重建中兴寺应化度生古道场,同兴胜举,还复净业风尚,续佛慧命,还望广大善知识,共此担荷宏魄伟任!
燃灯寺简介
燃灯寺座落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脉中段三峨山下洛带古镇,西距成都仅18公里。为成都乐郊历史上一大名寺,距今已1400多年,影响遍及川北。隋代以来,建有山门(含东楼)、川主殿、钟鼓楼、娘娘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燃灯古佛殿等,规模宏大、庄严巍峨。
燃灯寺历史悠久,早在隋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四川青城县黑水溪人氏褚信相(女、公元581—604)自幼尚佛,乐善好施,选中三峨山为其结庐修炼处。当地时遇大灾,饥民遍野,褚鼎力布施,并亲持“龙头小铛,散粥而施之,日救饥民千余,又其平日常为大众治病”,深得民心,被当地人称为“活菩萨”。圆寂后,“奉之者指其故地置祠”,初名“信相祠”,又传号曰“圣母院”。
会昌元年(841年),唐武宗诏令全国来佛废寺(史称“会昌法难”),该祠也在其中。
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丞相白敏中(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堂弟)自奉节至蜀,“首谋兴建,寻得法润禅师主之”,于原址上重修,并“刻旧塔石绘其遗像”。唐咸通(公元860—873年)中,悟达知兀国师由长安入蜀,于此侨隐也继任住持。
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成都府府主任中正聆其显迹,上奏朝廷,宋真宗钦赐寺名曰“瑞应禅院”,由此名声大振,香火盛及一时。其后历经兴废,至明万历年间,“寺已残破”。
清代已降,随着客家移民的大批到来,礼佛之风盛行,佛寺又得以恢复和维修重建。清代中叶后,因信士有感,供奉后铁然灯佛一尊,其身108个穴位处,各铸有一窝状大孔,孔内置灯芯,加油悉数点燃时,浑身通亮,信徒身体每有不适,在其对应之处的穴位点燃其灯,消灾祛病,甚是灵验,因而远近闻名,该寺因此更名“燃灯寺”,沿袭至今。
现寺院保存有大量清代碑刻,主要有《重镌古迹旧志碑》,内容包括《圣山母祈雨诗并序》、《灵泉县瑞应禅院祈雨记》、《重镌圣母山瑞应禅院古迹记》和《信相圣母碑记》等。这些碑记,主要记载褚信相应化事迹及燃灯寺的历史沿革。
在寺院大雄殿内,陈列有本寺所铸明宣德钟一口,造型古朴、音质洪亮。燃灯寺内还有不少历代留下的楹联,有的已为《全蜀艺文志》及《蜀中名胜记》等收录。著名诗人流沙河曾撰联云:“玉带落井流到东海,铁钟在亭叩响西川”。
普照寺简介
登上青城三十六峰,遍览一百零八道风景,你会发现味江河谷缠旋之一峰四季苍翠、地脉秀丽、山水清奇,此山名曰青峰山,闻名海外的青峰山普照寺即着落其中。沿着而今的景区大门拾阶而上,古树深幽、夹路松篁,左有龙王塘的水泉滴答作响,右有山石回头层层环抱,豁然开朗间深山捧出了梵宫普照!佛坐定中心,如花叶天香。该寺自清康熙甲子年诛茅开基数椽,到雍正七年始有心莲和尚由昭觉寺来此挂单,因见寺左有先朝已故僧人碑塔,知为古寺属禅宗临济一脉,遂发心重振。其九世祖心莲和尚始为开山祖师,十世传真、十一世海汶均能守成;十二世印广与师兄印宗及徒正文勤苦积累、协力经营;法堂,精舍,斋寮以及宝塔金碧木石次第修饰,一跃成为蜀中丛林后起之秀。到了十三世正文、正献祖师时代更是广大佛门,请得圣旨传受三堂大戒。咸丰初年传十四祖灵峰又置田两千亩,属庵二处,及至建国初年,寺内殿宇僧舍大小24院,房屋365间。近三百年的苦心耕耘,使青城山的佛教建筑以普照寺的建筑最有特色,她依山傍水构思奇特,其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精巧,与佛教经典及浮屠灵异结合之紧密,实属罕见!据重建藏经楼碑记载,咸丰初年,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神迹……幸存建筑藏经楼,据今三百年余,由四十七根大青石和一根小杉木构筑而成,取其“物无尽善”之意。其石柱上精工雕刻的文人楹联,书法,佛教故事人物依然苍颈有力,栩栩如生,屋顶上传说中有避尘珠故而终年不落树叶;楼侧有石雕普同塔全部用青石板嵌合而成,制作精美,造型独特,雕工颇为绝妙!惜乎文革中(1972年)普照寺浩劫难免,被拆毁大部,仅存藏经楼及周围建筑共61间。普照寺原始的宏伟格局虽大部分被毁,但藏经楼及船形石舫式的普同塔,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及建筑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改革开放,国运大昌,宗教信仰政策得以落实,1982年普照寺得以恢复香火,1988年6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首次造访青城山普照寺,并为普照寺留下墨宝“普照寺女众道场”正式将普照寺的历史乾坤扭转,焕然成为蜀中女众道场,首任住持比丘尼通文法师偕护法居士何洁殚精竭虑,为普照寺成为十方女众丛林投入了全部心力,维修和保护了余存建筑,居士何洁更是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普照寺文章,让普照寺佛地重光。1996年开始恢复修建大雄宝殿,并从缅甸请回玉佛供俸,1998年居士楼竣工。在2000年五观堂落成期间,普照寺因其人杰地灵迎来了香港慈善家、隐世高人陈伯的护持,影星吕良伟捐资完成了山门的建设,谢霆锋,黎姿,刘嘉玲,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等海内外大众各发善念,垂重三宝,各捐己财,不辞辛苦,雕像装金,重修宝殿,重播福田,得已成功。陈伯从海内外不惜重金,请回佛像,供奉于普照,使普照寺文物藏品珍品成为川内之最。而今的普照寺环境优雅、历史文化沉淀厚重。可谓山有千年楠木,人无一点尘土;梵宇王宫开启觉悟之路,敲醒迷人,普济十方,同归善果。对欲寻幽探胜、欣赏艺术之雅士,崇拜观音欲修身养性之信士,此乃灵山福地极佳之去处。
高堂寺简介
大邑高堂寺坐落在大邑县西部斜江乡境内海拔796米的高堂山之上,是一座庄严的比丘尼寺院。景区距大邑县城7公里,距成都52公里。景区内古柏参天,山环水绕,是集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该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年~396年),原名福庆寺,北宋时改名为兜率寺,意指弥勒佛所居的乐园。南宋以后,始更今名,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清代《大邑县志•寺观》载:“寺名高堂,谓其高也”。明代洪武、嘉靖、万历年间,次第增修,规模较前宏敞。自山脚而上,占地约1平方公里,前后共有接引、观音、韦驮、大雄、仙女、藏经、灵官、伏虎、蓥华等九重殿宇。保存的塑像有摩光菩萨和燃灯佛(身上有7盏油灯)等。珍贵文物有明代万历古钟,明万历31午(1603年)铸造于沐德乡(今丹凤乡)大溪河畔高庙子岱宗殿,迄今有400年,工艺精湛,造型古雅,钟声洪远。山上的“高堂圣灯”,每蓬风清月朗之夜,晶莹闪烁,恍有无数金光照耀于林峦间,蔚为壮观。
⑵ 告急!告急!关于房产~
万科房地产
⑶ 专利号zl99339942.8
申请号 :
993399428
申请日 :
1999-11-23
发明名称 :
酒瓶
主分类号:
0901
案件状态:
届满终止失效
申请人 :
天津津酒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信息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黄勤业
发明人名称:
吕建成, 魏洪远
优先权 :
⑷ 银泽通是做什么的
是一家致力于银行卡收支服务的公司。
深圳银泽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银泽通),是一家致力于银行卡收支服务的专业公司。专业从事银行卡收单、银行卡支付终端机具安装维护、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等现代电子支付业务。
通过网络支付、手机支付、自助支付终端POS机等丰富业务和服务,为各类电子商务、企事业单位、大小商铺、及广大持卡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支付服务。
(4)洪远集团扩展阅读:
1、业务范围:
深圳银泽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改变传统收付款模式,简化存款、取款、转账流程。为广大经营企业商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使客户充分体验到足不出户的VIP式服务。到目前为止,与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各大银行已建立起深厚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进行合作。
目前业务包括信用卡还款、银行转账、手机充值、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缴费、游戏点卡充值、报刊订阅、交通罚款、保险订购等30余项主流功能,未来将进一步扩展至150项。
2、企业子公司
刷卡吧电子支付
深圳刷卡吧电子支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刷卡吧)是深圳银泽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山金汇贵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控股的下属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
深圳刷卡吧电子支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设立于中国经济特区——深圳,业务范围面向全国,现已登陆国内十多个省市。依托通达的信息渠道,凭借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致力于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积极参与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银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