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股份 > 麦伯良中集集团

麦伯良中集集团

发布时间:2022-06-20 17:06:44

❶ 中集车辆发行价多少

6.96元/股。
【拓展资料】
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08月2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麦伯良,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种高技术、高性能的专用汽车及各类商用车的上装、半挂车系列及其零部件(不含限制项目)、多式联运装备以及一般机械产品及金属结构的加工制造和相关业务并提供相关咨询业务;经营管理生产上述同类产品的企业等。
2019年11月13日,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单项冠军产品(第四批)名单。
2013年,中集车辆成为全球最大的半挂车制造与销售企业集团,半挂车销售连续7年全球第一,其中在中国市场半挂车的销量排名第一,在北美市场具有超过10%的市场份额。中集车辆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25.63亿元,同比上升20.0%;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下降9.26%;扣非净利润5.52亿元,同比下降12.48%;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8.51亿元,同比下降35.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9795.24万元,同比下降57.6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9559.43万元,同比下降47.96%;负债率46.7%,投资收益932.28万元,财务费用917.56万元,毛利率10.77%。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4.0;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9492.26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出210.29万,融券余额减少。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集车辆(301039)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1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星。(评级范围:1~5星,最高5星)
中集车辆主营业务:半挂车、专用车上装、冷藏厢式车厢体等生产。
公司董事长为麦伯良。麦伯良先生:1959年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现任本公司董事会长兼非执行董事。麦伯良先生亦为提名委员会之委员。于加入本集团之前,麦伯良先生自1982年起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及其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或投资组合公司担任多个职位及董事,包括自1994年3月起担任中集集团总裁、自2015年8月起至2020年8月27日担任中集集团CEO兼总裁、自1994年3月起兼任中集集团执行董事并于2020年8月27日担任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先生现任中集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兼CEO。于1996年8月,麦伯良先生作为董事加入本公司,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麦伯良先生于1982年7月获得中国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彼现为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及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❷ 麦伯良的在中集

灰道的智慧
“在欧美国家办企业,红道(禁行区)和绿道(通行区)的区别比较清楚,中间不清楚的灰道(不明确的区域)比较窄。而在中国,灰道太大,很难不走灰道。而要在灰道上走下去或者取得成功就需要一种进取的精神、智慧和技巧。”这是麦伯良针对管理中外公司的不同所作的一个精妙比喻。
作为世界集装箱产业的领军者,麦伯良从来不把任何一家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是把世界上的好企业都当作自己的标杆。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麦伯良给自己定下的时间表是15年。他说,如果有一天,他的能力已经不能带领大家往前冲了,他会自动向董事会请求下课。
这或许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或许是他面对记者的有意刁难表现出的“以退为进”的智慧。不管怎样,我们相信,从不会错失任何机会的麦伯良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即便是在10年之后的飞机制造业。
构建全球化营运体系打造和谐发展企业
跨国并购与和谐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的不断成熟,如今不仅是外国企业到中国来并购、中国企业到国外去并购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这其实是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里,我想结合中集集团的亲身实践,讲讲作为一个中国企业,我们是如何借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寻求构建自己的全球化营运体系的。这篇文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集集团在跨国发展方面的主要历程;二是我们对跨国发展的理解及在该过程中收获的一些体会。

❸ 麦伯良的世界第一

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麦伯良于1982年毕业后进入位于深圳蛇口的中集公司工作,担任公司技术员。中集于1980年由香港的中资机构招商局集团与丹麦宝隆洋行合资兴建,双方各占50%的股份,经营权归丹麦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外双方在管理理念上出现了冲突,公司经营不善,到1986年,注册资本300万美元几乎全部亏光。当时,招商局对是否关闭中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鉴于中集处于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出于政治原因,招商局最终提出了对中集进行“内部清盘”的决议:保留中集,由麦伯良“主刀”进行大裁员,当时中集从330人锐减到59人。
裁员后的中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活下来”。当时的中集,根本不是在生产集装箱,也没有集装箱可以生产,为了赚一点工钱,能够养活企业,马路围栏、家装的铁门、铁窗等都干过,以后逐渐过渡到做一些高档次业务,如沙角电厂、大亚湾核电站、香港西区走廊、海底隧道等一些大项目的钢铁工程。
麦伯良当时负责各项工程的总调度,同时还兼做质检员,在沙角电厂曾流下过麦伯良的血。据麦伯良回忆说,“沙角发电厂建设的时候,有个煤码头,我们就做煤码头的铁围栏,碗口粗细,很多。我记得在车间里排列了一长溜,发货了我就去检查。在检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老兄开着叉车装货,‘嘭’地一声撞到了围栏,一溜围栏都倒下了,当时我根本就没有地方退,比较幸运的是只轧到小腿,扎断了两个脚趾。”
“第二天我们的调度会就搬到医院去开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清楚,哪一张合同,哪一个班组,什么进度,什么时候要求交货,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等等情况全部在我一个人的脑袋里。我在医院住了几天后,我们的司机(后来成为南方中集总经理),他每天到我家里背我上班,背我去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这个腿就这么吊起来。”
1987年,中集开始重组,中远集团的进入为中集带来了大批的集装箱订单,从此中集步入世界集装箱市场。“1987年我当副总主管业务,一直到1991年我当总经理,就开始立志要当业界的第一。1992年开始内部股份制改组,1994年上市;1996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打败韩国企业,做到产量上的世界第一了;那么到了2001年,我们认为已经真正地做到了世界第一,因为在品种、技术、营销、管理和其他方面都做到了世界第一;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引领了世界集装箱发展潮流。”
剖析中集打败韩国企业成为世界第一的原因,麦伯良认为:“我觉得韩国企业错就错在当时把价格抬高了,定价上出了问题,使得中国、东南亚看到集装箱制造业有利可图,在三年之内一下子建了 60多个工厂出来。一出来,他们的企业就傻了。这就是韩国企业最大的一个错误,但集装箱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地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如果他们当时不是这么做,也就最多晚几年,但绝对救不了他们;第二,他们对这个行业转移到中国的速度判断错误,而我们把握了机遇,踩准了节拍,他们在行动上慢了两年,结果他们已经追不上我了。”
在麦伯良的战略分析之外,中集的成本控制也是相当出色的,这也是中集夺取第一的法宝之一。据统计,从1996 年至2000年的5年里,中集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了33%,中集集装箱产品的总成本比全行业平均成本水平低了50-100美元,正是这50—100美元,确保了中集在集装箱价格下滑的大趋势下依然占有绝对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麦伯良心中有两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一件是中集成为世界第一,另一件则是中集的团队。麦伯良曾经公开坦言自己之所以没有离开中集,很大程度的原因是难以割舍中集的团队。“中集很多中层干部是那时的59个人之一。麦伯良常常说起一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集的团队至今没有一个人出现大问题,这令麦伯良感到欣慰。除了常常讲到的“人生观”教育,中集标准鲜明的激励机制和审计制度也为团队的良好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集的激励机制可以归纳为在统一标准下倡导一种不平衡机制。“中集提倡的就是不封顶,不保底,干得好,我们高的有一百万。”中集有一个考核指标体系,平均两年进行一次审计,审计结果和会计师的结果一致,麦伯良坚决兑现奖金,“如果算出来零就是零,一百万就是一百万,我们不会去刻意强求这种平衡。我是有意制造这种不平衡。”
麦伯良在中集的管理是一种强势管理下的内部公平竞争。在中集,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福利待遇都是标准化的。车、电脑、手机、旅游、出差床位、酒店级别、年终奖提成比例等等都列得清清楚楚,所有标准都被卡死,同时在审计的时候要查这些,如果多拿就算违规。而所有这些,麦伯良都归结为一点:“我们叫做‘简单明确’。这样,你就不用想那些歪门邪道,我尽量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麦伯良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曾经讲过:“如果你们都不自觉,自我管理差,那你说我该怎么办,你们如果坐我这个位置能怎么办?我只能对你们管得死一点,没有别的招,如果你们都加强了自我管理,我的管理就简单了,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麦伯良对自己的管理评价道:“我觉得十几年来我的管理不能说无懈可击,但是大家已经认同了。这样我的管理制度就简单了,因为我假设的前提不一样了,我的干部队伍是自觉的、健康的,有正确人生观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有一定水平的。有这样一个假设前提,我们的管理制度就简单了,运作效率也就提升了。”为了加强管理,麦伯良凭借中集集团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做出一个“绩效看板”,将各个公司的费用消耗一一详细列出,“我都给你们公开,也不批评谁,就让这些老总们自己看。”
“识人”是麦伯良感到的最大难题,“说心里话,不了解的人,我不敢重用,不相信的人我更不敢重用,从了解到信任是需要时间的。第一印象有了感觉,你开始去认同,我给你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绝对不会是非常重要的职位,至多是一个辅助的位置,让你表现一下,然后通过一些事情来认识这人是不是有贪念,这个人处事态度和人生观怎么样;遇到大事,是慌里慌张还是冷静地思考,这个是最难的。一个企业不能发展,受这个因素的制约比较多。你不了解的干部你不敢重用,否则的话他跟你一出去就被打死了。”
麦伯良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我的以人为本,不是停留在嘴巴上,是要落到实处,就是根据人家的愿望,结合企业的发展,使他的职业生涯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我的方法就是一定要跟他们沟通,征求他们意见,而且这个决定是你的决定,不是我的决定,我只是告诉你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你选择不选择自己决定,我不负责。”
在麦伯良的领导下,中集集团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佼佼者,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并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
2001年取得了每股收益列深、沪两市第一的优秀业绩。

❹ 麦伯良的跨国发展

中集集团的“国际化”基因是与生俱来的,自1980年创立伊始,中集集团就确立了外向型的经营战略,从第一台集装箱生产下线,到2006年公司实现年出口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中集在全世界(包括中国)拥有了4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在北美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网络。
中集集团过去将近27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国际贸易将产品销往全球,成为“国际化”企业
截至2006年底,中集集团的海关出口统计年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累计出口总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
集装箱是中集集团的第一个冠军产品,产品遍及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海陆物流系统,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集装箱全系列产品的供应商。
车辆产业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就向北美、日本、澳洲销售了近10万辆半挂车,成为中集集团产品序列中新的冠军产品。
旅客登机桥是中集集团的又一个冠军产品。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来宾都有可能通过中集集团制造的旅客登机桥登上开往全球各地的航班。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世界民用航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A380使用的就是中集集团制造的登机桥。
第二阶段、构建全球化营运体系,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最佳整合,成为“跨国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集集团注意到世界集装箱生产制造向中国转移的趋势,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化营运体系: 中集集团已经拥有一支由国内精英、海归人才、外籍人士组成的,完全覆盖管理、技术、市场和服务各个领域,熟悉国际惯例、了解国际运营的国际化运营管理人才团队。无论是在深圳总部、澳洲公司、还是北美公司,都可以看到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中集员工在一起工作。
第三阶段、打造全球品牌,争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司”
2002年以来,中集集团确立了以“中美互动战略构想”为标志的海外拓展战略规划,以中集集团“CIMC”在全球物流运输业的品牌优势为基础,利用中集集团对制造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化运营平台,以海外并购为手段,组建国际化营运的跨国企业架构,以力争使中集集团尽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司”。
2003年,中集集团在美国完成了对北美排名第8位的半挂车制造厂商HPAMonon公司的并购,更名为VanguardNational。2004年开始,中集集团向美国派出管理团队、技术人员,输出包含中国优势和特色的制造业管理经验,共享中集集团国际化运营平台,形成中美互动的制造业全球营运模式。
2005年该公司从长期亏损转为赢利,2006年该公司完成厢式半挂车生产8000辆,销售额近2亿美元,已进入北美行业排名前5位。同时,中集集团车辆产业2006年完成向北美出口4.2万辆半挂车,中集集团已成为北美市场销量第一的半挂车供应商。
在“中美互动战略构想”实施的同时,中集集团又开始了“中欧互动运营模式”的探索,以抓住欧洲传统制造业向外扩散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中集集团“CIMC”在制造业领域的品牌优势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同时引进国外高端产品和技术,提升中集集团的产品结构和国际竞争力,拓宽市场渠道和服务网络,打造世界级的中集品牌。

❺ 麦伯良的个人简介

人物麦伯良--中集集团总裁从最初的差点儿破产清算,到连续六年,中集稳坐世界集装箱大王地位,深市传统绩优股,市场份额占据1/3以上。海外接单从区区百台起步,抓住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机会,打败日本韩国企业,成就“中国制造”优势。严格管理,成本控制走在价格下滑的前面。1959年1月出生,广东肇庆市人。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1982至1987年6月间历任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1987年7月至1990年5月: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1990年5月至1992年2月: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任代总经理;1992年2月至今: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

❻ 麦伯良的公司简介

中集集团主要经营现代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品包括干货、冷藏及特种集装箱、厢式半挂车、机场设备及其它交通运输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之一。1982年9月正式投产,1987年公司进行重组。1994年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5年公司以集团架构运作。集团总部设在深圳经济特区。目前在中国及海外拥有二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一万三千人。自1996年以来,中集集装箱产销量一直居全球第一位。中集集团建立了辐射中国沿海的生产服务格局,在深圳、新会、上海、南通、青岛、天津、大连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集中市场、分布研发、分布制造”的体系形成具有世界水准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凭借高素质的市场营销能力、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能力、规范实用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集集团目前成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三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集装箱产品和其他物流装备,并对所有品种提供设计、制造、维护等“一站式”服务的企业。作为业界领先企业,中集的客户包括全球最知名的船公司和租箱公司。进入21世纪,中集集团明确了“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并行发展三个层面的业务:①现有核心业务——集装箱业务,重点是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和加强内涵优化,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发挥本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优势,巩固和提升市场。②扩展新业务,迅速进入厢式半挂车领域,把世界先进的陆路交通运输方式引入中国,并为全球提供一流的陆路运输装备。③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及服务行业中有生命力的、符合公司战略定位而且适合五年以后进入并有能力整合全行业的业务。中集集团居2001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第15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贸部评选);“2000至2001年度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中集集团荣居第11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评选);“2000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第70名”(中国统计局中国行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2001年中国外商投资10大高出口创汇企业”(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评选);2002年中国名牌企业16强之一(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选);2002年中国最受赞赏的外商投资企业(《福布期》杂志评选);被评为“2001年十佳心中蓝筹股”(上海东方广播电台金融频道发起,多家媒体评选),连续4年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亚商和《中国证券报》评选)。

❼ 麦伯良、蓝海林对话“如何成为世界级企业”

论坛邀请了杰出校友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作为嘉宾出席,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蓝海林教授主持论坛。蓝海林教授对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背景以及历史责任进行介绍,深入浅出地引出论坛主题。麦伯良校友与蓝海林教授就中集如何成为世界级企业作了深入对话。双方从中集集团的创立以及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到逐步走向世界级企业的历程,结合麦伯良校友个人在中集的成长经历,围绕企业战略主题以及中集集团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成为世界级企业之道。
妙语连珠的对话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蓝海林教授与麦伯良校友还针对网络以及现场提问与观众进行了激烈的互动探讨。

❽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团队

王宏,中集集团董事长,53岁,于2007年4月起便出任中集集团非执行董事。王宏先生先后担任招商局集团企划部总经理、招商局集团总经济师、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
麦伯良,董事、总裁,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自1982年起服务于中集集团,历任技术员、生产技术部经理及副总经理。自1992年起,出任中集集团总裁,自1994年3月起,任中集集团董事。
赵庆生,副总裁。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名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内燃机专业。现任中集集团副总裁。赵先生1983 年加入招商局集团,1991 年至1995年任招商局集团企业部总经理、1995 年至1999年任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至1999任中集集团副董事长,1999年起,任中集集团副总裁。
刘学斌,副总裁。毕业于深圳大学工商管理专业。1982 年加入中集集团,曾任中集集团采购部副经理、南通顺达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集集团集装箱分公司副总经理、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起,任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1998 年12 月起,兼任中集集团总裁助理和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3月,任中集集团副总裁。
吴发沛,副总裁。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学士、工学硕士。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广东省肇庆市南华自行车荣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6年加入中集集团,1996年12月起,任中集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1998年12月起,任中集集团总裁助理;1999年12月起,任中集集团董事会秘书;2004年3月起,任中集集团副总裁。
李胤辉,副总裁。吉林大学历史系学士。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MBA。吉林大学世界经济博士。1991 年在团中央工作。1993 年5 月至2003 年3 月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2003 年3 月在商务部工作。2002 年10 月至2003 年10 月被聘为中集集团副总裁(挂职),2004年3月,任中集集团副总裁。
于亚,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兼公共事务部总经理。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机械系,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在轻工业部(后为中国轻工总会)工作,任部长秘书、办公厅副主任。后任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副总裁,凯捷咨询大中华区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2007年8月加入中集集团,任党委副书记兼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自2010年3月起,任中集集团副总裁。
于玉群,董事会秘书。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曾在国家物价局工作。1992年加入中集集团,先后任金融事务部副经理、经理,负责股证事务及筹资管理工作。自2004年3月起,任中集集团董事会秘书。
金建隆,财务管理部总经理。会计师。1985年7月毕业于马鞍山钢铁学院会计专业。1975年8月至1989 年4月在杭州钢铁厂工作,任财务处科长。1989年加入中集集团,先后任职于中集集团财务管理部、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自2001年10月起,任中集集团财务管理部总经理。
曾北华,资金管理部总经理。毕业于武汉大学工业会计专业。1989年加入中集集团。曾任中集集团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后任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兼任中集车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中集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09年12月起,任中集集团资金管理部总经理。

❾ 中集集团的董事会成员 有没人知道的,

建议: 如果你单位有得心应手的工资软件,或者你甘心埋头苦干不惜汗水,那就省省吧,用不着往下看了。

阅读全文

与麦伯良中集集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行天下融资金额 浏览:948
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倒闭 浏览:909
闻泰科技股东大会公告 浏览:447
预收外汇办税 浏览:790
中国银行收益高理财产品 浏览:978
成员企业股东 浏览:329
股票佛慈制药 浏览:55
友邦保险的股东 浏览:262
通桥资本股票 浏览:472
st信威股票价格 浏览:964
建行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安全吗 浏览:228
盈盛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709
怎么办理外汇携带证 浏览:32
中信证券万2佣金 浏览:100
股票可以d 浏览:910
中泰证券私募基金 浏览:392
冲顶股票 浏览:85
万达融资结构分析 浏览:347
洗衣o2o融资a轮 浏览:137
宁波银行2018美元汇率查询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