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船重工哪个研究所比较有前景
7 702 701 709 719 722 等
最低要一类211大学的研究生学历
『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研究所那个好
702所科
研单位待遇很好啊,不过要看你在里面的哪个部门啊,里面的科技部最好,不过任务也是最艰巨的哦,科研攻关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 机械专业里面也用的到,里面主要是电气和液压专业。
第七二五研究所
七二五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我国国防工业系统唯一从事舰船材料研制及应用工艺研究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
七二五所下设10个研究室;拥有7个控股的科技产业公司、3个国家级海洋自然环境试验站;拥有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大型构件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技术依托单位)、中国船舶工业船舶材料技术中心、中国船级社船舶材料验证试验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检测与校准中心、海军装备舰船材料检测中心、河南省减振降噪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七二五所现有员工1200多人,全所总资产超过26亿元。
重点科研领域是:船体结构材料研究、有色金属研究、非金属材料研究、腐蚀与防护研究、特种材料研究、焊接工艺研究、自然环境试验研究。
主要科技产业有:特钢产业,主要产品为金属波纹管膨胀节、特种材料压力容器、金属爆炸复合材料等;钛及钛合金材料产业,主要产品为钛合金铸件及结构件产品、钛制设备、海绵钛、特种材料管件等;医疗器械产业,主要产品为心血管介入疗法用系列器械;其他产业,主要产品为纳米二氧化锡、氧化铟粉末等。
近几年来,七二五所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第三次创业战略,精诚团结,求实创新,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经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形成了科研和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研院所发展产业的路子,全所的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所 “双瑞”品牌荣获了国家商务部颁发的“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的称号、所进入河南省企业70强,2007年,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百户重点企业、全年实现总收入超过20亿元。此外,近几年所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授予“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研院所发展科技产业先进单位”、被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授予“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被河南省商务厅、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南分局等部门联合授予“河南省出口重点企业”的称号。
近几年来,七二五所在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同时,软实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所在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全所凝聚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和谐的发展环境,为所持续健康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所领导班子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光荣称号,今年,所又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关荣称号。此外,最近两年,所还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被共青团中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七二五所“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
建立多层次、全过程的科研体系,构建国际领先的科研平台和知名的科研机构;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构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产业集团;形成科研和科技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研发、管理、技能团队,形成“精诚团结、求实创新、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经过五年的发展,使七二五所成为在舰船材料及特种材料技术和市场多个领域国内领先、世界知名、集科研和多个科技产业公司为一体、总收入50亿元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成为员工“成就事业、享受生活”的平台
七○四研究所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立与1956年11月。所部位于衡山路10号。还拥有试制工厂、产业化基地、试验基地等多个地块。现有员工近800人,其中科技人员500余人,含正高级职称50余人、副高级职称150余人、中级职称200余人,17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省部级专家多人。本所主要从事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现以形成特种装置、船舶综合供电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与可靠性实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涉及到特种机械、甲板机械、输送机械、特种推进、减摇装置、舱室机械、电机与电站、环保设备、海水淡化、特种阀门、热工空调、液压、减震降噪等30多个专业门类。随着海路结合,科学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本所大力开拓陆用产品市场,已逐步开发了纺织机械、工业生产流水线、特种非标生产设备、液压工程系统集成、制冷空调工程、环保工程等民用成套系统设备,广泛应用于纺织、家电、水电、冶金、造纸等行业...
第七○一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国有科研事业单位,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的繁华市区,在上海有分部。主要从事舰船及海洋工程研究、国防课题预研、型号工程产品研究设计,在舰船研究设计领域硕果累累。在电子信息系统设计集成、专用电子设备研发、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也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先后获得百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第七○一所
第七○一所有8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由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组成主体队伍,其中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专家、学者和科技精英。研究所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舰船电磁兼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制冷低温工程(或空调工程) 制冷低温工程(或空调工程)
电气工程自动化(或自动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或自动控制)
电机与电器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水声工程
电子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水声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
计算机应用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
材料腐蚀与防护
七一八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占地约38万平方米,是集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高能化学、制氢及氢能源的开发、特种气体、精细化工、石油测井、环境工程、变频节能、自动控制、核电消氢、分析检测、空气净化、医用制氧等方面的专业研究设计。全所现有员工1200人,其中科技人员650多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30人,研究员60人,高级工程师28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120名。建所以来,陆续建立了“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获国家计量认可证书和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中国船舶工业化学计量测试检定站(获国防计量认可证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高能化学工程、电解水制(氢)氧、气体净化、分析检测等现代化实验室,并装备了色/质谱联用仪、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测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300多台(套);取得了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核承压设备设计资格许可证;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一、二级)和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BR1级);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CCC认证等。经过40年的发展,已为用户提供了100多种先进可靠的产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200多项,国家专利50多项。制氢设备、特种气体、精细化工、测井仪器、环境工程、测控工程等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广泛应用电力、电子、能源、冶金、化工、环保、气象等行业,产品销售已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所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优良技术和产品为宗旨,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市场开发为龙头,以质量和信誉为生命,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最终目的。
第七六零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下设研究室、软件开发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中心、海上试验船队及所属民品集团公司。建所以来,圆满完成多项科研和试验任务,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上百项,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先后与俄、美、德、法、意、韩、日等多个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并承担着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及国家重点科研任务,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叁』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0一研究所网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联系信息
联 系 人: 徐晓莉
区 号: 0717 邮 编: 443003
电 话: 6466716 传 真: 6448936
电子邮件: 暂无
网 址: 暂无
地 址: 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路15号550信箱102室
http://www.09635.com/company/1931334.aspx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诚招英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诚招英才
http://job.hust.e.cn/show/news/2004_04_08/17_38_01.html
第七○一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国有科研事业单位,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的繁华市区,在上海有分部。主要从事舰船及海洋工程研究、国防课题预研、型号工程产品研究设计,在舰船研究设计领域硕果累累。在电子信息系统设计集成、专用电子设备研发、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也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先后获得百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第七○一所有8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由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组成主体队伍,其中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专家、学者和科技精英。研究所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舰船电磁兼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随着科研实力增强和任务增长,我所科研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已稳定在4万以上,科研、办公条件不断更新,并有较好的福利条件,欢迎有志青年到科研岗位大展宏图。
我所面向全国招聘的主要专业: (博士、硕士研究生、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武汉地区 上海分部
{
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制冷低温工程(或空调工程) 制冷低温工程(或空调工程)
电气工程自动化(或自动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或自动控制)
电机与电器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水声工程
电子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水声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
计算机应用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
材料腐蚀与防护
}
我所尚需招聘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1
企业管理 1
教育管理 1
工业与民用建筑 1
船舶工程
(或机械、电气等工科专业) 2
新闻、文秘 1
}
联系地址:武汉市紫阳路268号 邮政编码:430064
联 系 人:谢平 郑国宏 宋明达 办公电话:(027)88043993
E-mail:[email protected]
『肆』 中船重工(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有限公司简介
请问这个单位和民船中心相比哪个好啊?
查看原帖>>
『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的七〇二所
1951年建立于上海黄浦江畔,1965年总部搬迁至无锡,在上海设有分部。数十年来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试验设施20余座,设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占地1100余亩,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3名,博士生导师20名,硕士导师31名。
近六十年来,七〇二所遵循“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78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等各级科技成果奖400多项,1997年起连续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
七〇二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七〇二所坚持科技创新,先后成功研制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水翼船、援潜救生设备、Z型全回转推进器、高速游艇、水上游乐设施、环保型保温棉生产线、以蓝藻打捞与处理、生态清淤装备为代表的水环境治理装备等系列产品,开发了SHIDS船舶性能设计系统等专用软件。许多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和标准规范的编制中,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〇二所是首批进入国际船舶界两大学术组织-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和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的单位,是上述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成员,有多名中青年科技专家当选这两大国际组织相关技术委员会的委员。此外,七〇二所还与美、英、法、俄、日、德、荷、挪等国近百个院校、研究所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
七〇二所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培养点之一,现有二个博士学科点,四个硕士学科点和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300余名。
现在,我国正向着世界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七〇二所将努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船舶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陆』 江苏科技大学有哪些杰出校友
有滕一龙、凌迎兵、张华等
1、滕一龙,1948年2月生,江苏东台溱东镇人,二级大法官。2008年5月起任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HK:00363)执行董事、主席。
同时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2、凌迎兵(又名凌亢),男,安徽怀宁人,1961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
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3、张华,1966年出生,江苏人,大学学历,注册会计师.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审计局会计师,项目主审,上海瑞舟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审计局副处长。
京洲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规划部处长,主任助理,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会计师。
『柒』 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正常的。因为新中国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当然这个造船行业也是从头开始。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一个追赶的角色。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但是总会追上。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就制造舟楫。早在商代就出现帆船运输,并且当时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已有专设的造船工场——船宫。诸侯国之间经常使用船只往来,并有了战船的记载。战船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是战船既要配备进攻手段,又要防御敌方进攻,因此它在结构和性能上的要求都比民用船只高。可以说,战船代表着各个时期最高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力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早在秦代就能造出长达三十米、宽六至八米,能载重6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海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能制造百尺楼船,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楼船高10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射来的弓箭矢石的女墙(即矮墙),女墙上开有用作发射弓弩攻击敌方的窗孔。为了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楼船这个庞然大物上还遍插旗幡,刀枪林立,以壮声势。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
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1960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1973年在江苏省如皋县又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这两条木船都采用了榫接钉合技术,而扬州出土的船更采用了斜穿铁钉的平接技术,比如皋县出土的木船采用的垂穿铁钉的搭接技术更先进。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的造船业,连接船板还仍使用原始的皮条绳索绑扎的办法。唐代对外贸易的商船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时使用的海船具有9个水密隔舱,抗沉性好,并设有帆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唐代的李皋还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到了宋代,已可制造载重20万公斤以上的大船。当时船上普遍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这个就是现状。
『捌』 中船集团应届生待遇
总公司的资产部可能能录用我,听说工资每个月实际到手4000元左右,那奖...
答: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福利待遇那是相当的好。 去吧,别犹豫了,国企的总部都不会差的
『玖』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集团持续稳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灵魂。中船集团公司作为特大型军工企业,政治上要保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畅通无阻地执行,经济上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卓越的军工企业文化,是中船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永恒的追求。
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企业土壤,与企业共生共息的特有的一种产物。中船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大多数是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风雨的军工企业。长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新时期军工精神,铸就了中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为适应集团公司的更大发展,自2001年起,集团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完成的阶段性工作如下:
(一)开展调研,推动集团文化建设
为建设富有生机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集团企业文化,2001年,集团公司向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下发“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问卷调研提纲”。通过问卷调查,发掘出“不断创新是企业百年发展的灵魂”的江南核心价值观和“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沪东中华精神、 “同舟共济,创造奉献”的广船精神以及“创业、奉献”的三线军工精神等。同时,集团公司组织企业文化建设课题调研组,先后赴宝钢集团、上海航天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及青岛海尔集团等企业,实地学习考察这些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效果、经验,并就如何建设适应中船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企业文化,在上海组织了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党政领导参加的专题座谈会,研讨并提出了中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框架。
(二)确立集团标识:CSSC
CSSC (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缩写),即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CSSC”具备了醒目、简约、内炼的风格,同时,在国内外船东中已享有良好的信誉。中船集团公司成立后,明确CSSC为集团公司标识,并注册登记。目前CSSC成为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员工增强集团意识、增强全局意识的重要标志,深入人心。这为我们今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统一集团标识,抓好集团的“视觉识别系统”,展示集团的外观形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确立“学习、创新、落实、提高”的集团文化理念
中船集团公司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学习、创新、落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八字方针”,不仅有效地推进了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使中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了坚实的根基,为构筑统一的中船集团文化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中船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总结、提炼涵盖企业目标、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管理、企业精神五个方面的集团文化体系。
(四)制订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提升企业形象
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的职业道德建设目标,是培养和树立良好员工形象的基础。中船集团公司根据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2002年初,制订下发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提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基本要求、总体目标;明确“爱岗敬业,诚信协作,技能精湛,用户至上,奉献社会”中船集团公司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基本规范内容。基层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的通知精神,引导广大员工积极践行集团公司职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并抓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机,把构建世界一流造船集团、推进本单位改革发展、构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几年来,各单位从职业道德建设入手,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培养第一造船集团的内在素质,建立了各工种的岗位规范、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的企业还概括和提炼了岗位职业道德口号,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易记、易传的特点。广大员工积极参加各种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责任、诚信、合作、服务、效益、自立等意识,为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新形象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五)创新活动载体,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特定的企业在长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受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建设优质的企业文化,适应中船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总结基层企业文化经验,同时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健康高雅、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丰富企业文化内涵。1999年以来,中船集团公司京直单位和上海、广州、九江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开展了先进评比、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健身活动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进一步培育、塑造了新时期船舶工业员工的优良形象,为实现集团公司“531”发展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建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网、《船舶文化》网及《中国造船网》和各基层单位局域网,使宣传工作进入新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在近年的改革和发展中,思想观念方面又有了新的转变,这种观念转变包含着观念创新,而观念创新又推动着管理创新、各项工作的创新,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拾』 中船709所难进吗
难进。
709所是我国最早融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数学理论研究为一体的国家重点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信息指挥系统、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机电一体化、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单位。全所1千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为60%。硕、博士学位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25%。
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1985年后相继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授权点,今年又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联合增加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简介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09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身,以舰船作战指挥系统为主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研究所。
主要从事大型系统集成与控制、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长期的科研开发实践为709所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所1千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超过60%,硕、博士学位人员约占科研人员总数的40%,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人,有4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