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求解答
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须做到:;1)
完善公司规章制度.2)
建立公司各级岗位明细责任制.3)
确定绩效考核制度.4)
设置绩效考核工资级别.5)
选择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监督,检查人员
6)
切实执行
7)
及时反馈并处理信息.8)
与时俱进,调整迅速.
2. 如何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求解答
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须做到:;1) 完善公司规章制度.2) 建立公司各级岗位明细责任制.3) 确定绩效考核制度.4) 设置绩效考核工资级别.5) 选择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监督,检查人员 6) 切实执行 7) 及时反馈并处理信息.8) 与时俱进,调整迅速.
3. 美国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审核体系是怎样的
美国政府对于上市公司审核体系是非常严格的,并不是随意都可以。
4. 上市公司包括哪几种,创业板、新三板都有什么区别
区别:
1、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S股和等的区分。这一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
2、新三板和创业板主要区别为上市条件,通俗的说就是门槛不一样。
3、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中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4、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
5、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6、N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上市的外资股
7、S股在我国是指尚未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或者已进入改革程序但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股票,在股名前加S。
(4)上市公司体系扩展阅读:
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相比,上市要求往往更加宽松,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资本规模,中长期业绩等的要求上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
设立目的:
(1)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2)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3)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促进高科技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高科技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
(4)增加创新企业股份的流动性,便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
(5)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在场所性质和法律定位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证券交易所是相同的,都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一个中国概念,在国外并没有对应的概念,也没有形成一套多层次资本市场理论。这是因为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是自发形成的,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则是建构而来的。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服务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理论供给,“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则鲜明地体现了制度创新的“建构理性主义”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这类投资者普遍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三是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是中小微企业与产业资本的服务媒介,主要是为企业发展、资本投入与退出服务,不是以交易为主要目的。
5. 什么是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它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体系
非常好!感谢支持!
6. 上市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怎么做
摘要 上所述要让企业建立的体系服务于企业,就要识别标准要求并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融合,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文件。我们的做法是帮助企业开展标准培训,结合事例深入浅出理解标准要求。我在审核中看见有的企业实际工作的过程和管理方法正是标准所要求的,企业要做的只是识别过程管理与标准要求的接口,
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检测,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今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财会便(2007)7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其目的在于推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填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空白,从而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客观可行的基本参照标准。这套标准不仅可为企业自我评估和改进其内部控制以及注册会计师发表评价意见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各方面的沟通与理解提供统一的基础。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框架
研究、制定一套具有统一性、公认性和完善性,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应从目标定位、内容范围以及设置方式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既可以从企业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入手,也可以从内部控制要素入手。但无论怎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都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标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这里所说的一般标准大致包括3方面,即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具体标准由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和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要素评价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因其繁琐复杂,难以穷尽,如以生产性企业为例进行框架构建,可分为5个业务循环,即销售业务循环、购货业务循环、生产业务循环、薪金业务循环和理财业务循环。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中,要素评价标准以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为基础。
一般标准测试的3大方面
首先是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同时又是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可以从企业资源利用角度去审视:应有“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角度去审视: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等等。在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作出判断时,还应当考虑到企业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规模愈大,业务复杂程度就愈高,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要求也愈高。
其次是合理性。企业设置内部控制切忌照抄照搬,因此应当考虑企业内控设计和执行时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因为,企业所处行业、组织规模、交易性质、经济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就应当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设置内部控制制度。
在对某一企业评价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时,要注意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安排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既不能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
第三是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是否能为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方面提供合理保证,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在内部控制评价的3个一般标准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其完整性与合理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则以其有效性为目的。
在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评价时,要注意内部控制不仅仅需要在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要审核内部控制系统是否相互协调,自相矛盾;是否顾此失彼、相互制约;是否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要关注内部控制是否适度,如果过严则会使管理活动失去活力,影响相关方积极性的发挥;过宽又会引起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
具体标准测试的5大要素
在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时,只有先从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入手,对具体内控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有了认识之后,才能从整体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合理、有效作出判断。对具体标准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按下列步骤展开:
首先是企业控制环境。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依据,对企业进行测评。主要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管理架构是否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层及业务环节是否开展内控培训,让内部风险防范成为高管的共识;是否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创造全体职工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环境;企业高管人员和采购人员是否签订诚信承诺书,对所有的重要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在购销活动中首先签订阳光协议,要求其操作过程透明公开,禁止商业贿赂等行为。
其次是企业风险。企业管理层应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考虑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必要的对策。在对企业风险防范作测评时,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否建立审计委员和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进行持续监控;是否对已发现的企业各类风险有控制措施,如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以及相关制度是否向子公司延伸,以确保子公司的经营安全。
同时,还要关注对相关业务项目及已知风险点是否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提示及完善,如在日常经营风险管理中对“重大采购二次询价”,建立“不合格供应黑名单”是否有实时监控。是否对客户建立资信信息档案、是否定期梳理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符的业务或项目等等。
第三是企业控制活动。企业管理层为确保风险对策有效执行和落实所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批准、授权、验证、协调、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财产的保护、职责的分离、绩效考核等内容。
在对企业控制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组织机构方面采取的控制活动和内控制度方面采取的控制活动。在组织结构方面重点审核:机构、岗位及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和分工,不相容职务是否相互分离,是否成立相关法律事务部门和职能,对采购与验收等环节是否设置相互监督制度,做到人员分离。企业是否把业务流程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点,设置关键控制点和反馈系统。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审核:企业是否制定了董事会的议事规则、总经理事权规则、财务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内控检查监督制度等。
第四是企业信息与沟通。在对企业信息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公司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管理政策,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内部审计部门及时了解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和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妥善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包括资产、财务管理等是否实行流程表单化管理和建立ERP系统。
第五是企业检查与监督。在对企业该项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了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办法,该项工作是否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有风险管理部门或审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并有相关制度。如:基建项目是否有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主要领导的离任是否实施责任审计,重大投资、担保、抵押、关联交易是否建立审核会签制度;以及是否有对公司重要物资、设备、原材料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对公司现金、银行账户的抽查制度等。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包括被评价的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对企业重大风险、严重管理舞弊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有控制和防范作用等,都有赖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相信通过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践的积累,一套比较成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不久将会建立。
8. 到底是谁搞垮了乐视
乐视的背后大老板是谁呢?一直以来大家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乐视的产品,不论是电视还是手机,还是乐视旗下的其他产品,都在慢慢走向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这几年乐视的产品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但是就在大家看好乐视发展的时候,乐视却出了资金断裂,商家讨债的问题,究竟乐视公司是否要倒闭了呢?下面我们看看贾跃亭是怎么做的?
贾跃亭辞去董事长,辞去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相关职务,退出董事会,辞职后将不再在乐视网担任任何职务(毛干爪净)。辞职后贾跃亭先生仍为乐视网控股股东,其控制的乐视非上市体系依旧将与上市公司体系,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公司董事会同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自2017年7月18日起不超过3个月,即自停牌首日起累计不超过6个月。
老贾这次彻底“被”撸下来,那谁谁满意了吗?
贾跃亭今日在个人公号上发公开信,“乐视至今日之巨大挑战,我会承担全部的责任,会对乐视的员工、用户、客户和投资者尽责到底。”恳请大家给乐视一些时间,给乐视汽车一些时间,他将会把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还上。
本周,贾跃亭被推到风口浪尖,一开始媒体曝光资金链在12亿被司法冻结,招行冻结贾跃亭夫妇资产,引起银行界对乐视贷款“幡然清醒”。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7月6日后乐视网将出现的变化,也许可以归为“贾跃亭的退与孙宏斌的进”。
从今年5月21日公告辞去乐视网总经理,到辞任董事长等一连串职务,贾跃亭从放手经营管理权,到彻底退出整个上市公司体系,不过用了一个半月时间。
在乐视网最新公告中,作为仍持有其最多股份(直接持有25.67%,通过乐视控股持有0.6%),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贾跃亭而言,其最终选择了离开这家自己一手创立的上市公司,背后原因也许很难为外界知晓,也许又有点不言自明。
而在这45天时间期间,贾跃亭与其执掌十余年之久的“乐视系”,不仅继续面临着被“催债”的境况,更在7月3日爆出被资产冻结的消息。当天下午,市场传出招商银行上海川北支行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贾跃亭夫妇及“乐视系”有关公司共计12.37亿元资产的消息,随后被当事双方证实。
7月4日晚间,乐视网更是通过一纸公告,将贾跃亭所持股份被悉数冻结的消息公之于众。根据公告,贾跃亭持有乐视网共计5.19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6.03%,占其个人持股的99.06%,被法院冻结。这部分被冻结的股权总价值,达到近160亿元。
尽管这一变故对乐视网并无多大影响,但对其最终实际控制权的变更,难以预计。当市场还未回过神来时,贾跃亭7月6日选择“离开”。
伴随着贾跃亭退出乐视网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是曾以“白衣骑士”之姿出现的孙宏斌的进入。在7月6日的公告中,乐视网披露拟将公司董事会扩员至8人,并拟提名孙宏斌、梁军(乐视网总经理,此前负责乐视致新业务)和张昭(乐视影业董事长兼CEO)三人为公司非执行董事的消息。
自今年1月,孙宏斌携融创中国(1918.HK)以150亿元巨资入股“乐视系”,尤其又主要聚焦于上市公司体系(乐视网、乐视影业和乐视致新)时,半年来他在乐视控股上市公司体系中的发言效果,便愈加明显。而从最初的向三个子公司派驻董事与财务人员,到后来在乐视网董事会中具有否决权,再到如今自己亲自进入乐视网董事会,曾引发市场猜测的乐视网“姓贾还是姓孙”问题,答案似乎就要出现。
文章摘自冻梨网,更多相关资讯可访问https://www.donglinet.com.cn/
乐视的背后大老板是谁 做掉乐视的幕后黑手是谁的相关推荐
上一篇:中国男人为何不如西方男人性感?下一篇:江西抓到巨型食人鱼 恐怖至之极
相关文章
纪凌尘是富二代吗 纪凌尘家庭背景个人资料是什么
大司马老婆被曝光?网友:师母好,身价千万也吃烧烤摊!
潘雨辰结过几次婚 33岁嫁二婚侯勇,结婚2年就离,今41仍未再嫁
择天记陈长生跟谁在一起了 是徐有容、落落还是龙女?
夏至未至陆之昂喜欢谁 夏至未至人物结局介绍
林佳一是谁的女儿 林佳一身世想不到
9. 公司治理的规范体系
鉴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但总体而言,公司治理的规范体系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层面。
第一,法律层面,主要为《公司法》和《证券法》。《公司法》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公司法》对于公司的设立及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有着最为基本的规定,可以说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法律。《证券法》则主要通过规定信息披露等内容来规范上市公司治理,要求“上市公司、股东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披露信息”来优化上市公司治理体系。
第二,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及行业规定层面。比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14条在发行人的规范运作上就要求“发行人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又如,证监会于2018年9月发布的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是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专门规范性文件,对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交易所发布的相关行业规定对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也具有实操层面的意义。
10. 浅谈如何完善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涵盖企业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企业人、才、物等各项资源落实经营战略方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规定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1.明确责任:成立预算委员会,企业负责人为预算责任人;全面预算方案上报董事会审批;全面预算方案审批后,各单位(利润中心)、部门(成本中心)具体负责执行和控制,财务部门负责监控和反馈,预算管理委员会在经过授权批准情况下对预算进行调整,企业负责人负责总指挥和总协调。
2.预算统筹图:明确预算编制时间、预算上报时间、预算审核审批时间、预算调节时间和预算执行结果信息反馈时间;全面预算采取自上而下下达指标和自下而上上报方案两种方法相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季度终了进行预算调节。
3.明确权限:在预算额度内,各单位(利润中心)、各部门(成本中心)具有管理主动权,但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流程进行运作,而不是任由个人行使权利。
运营分析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是通过企业营销、生产、仓储、运输、融投资等运营活动的信息加以分析,查找发现偏离目标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通过业务统计分析模型的设计及运用,定期编制各类分析报告,供高层决策参考,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及运营模块的日常管理,做好行业相关信息分析、汇总。
绩效考评控制
绩效考评是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或其分(子)公司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绩效考评作为一个反馈控制手段在内部控制中作用显著。以人为本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
总之,建立与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创建现代企业的根基,是有效控制财务各类风险的防火墙,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