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1第一雷:海航破产重整,中国企业债危机拉响警报
这是2021中国企业债崩盘的第一炮,让所有高负债企业都后背发凉!
海航债务危机已经持续了3年多,曾多次化险为夷,但当大家都认为海航可以渡过难关的时候,它却突然倒下了,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这,或许是一个信号!
在海航宣布破产重整的前一天,央视 财经 曝光了一组上市公司企业预亏数据。其中,10亿以上巨亏的公司竟然多达10余家,百亿巨亏的企业也非只一家!
其中,西水股份自2019年首亏之后,2020年更是爆出预亏271亿元,公司总市值只有不到45亿元,被市场称为亏掉了5个自己。(点击查看详细数据)
这些劲爆的数据,不禁让人联想,海航之后,是否还会有其它企业跟着破产重整?!海航是2021年第一家破产重整的企业,但绝不可能是唯一一家!
事实上,陷入债务危机的大型企业,并不在少数。除了央视曝光的企业之外,还有很多企业深陷债务泥淖,其中不乏500强企业,地产领域尤甚。而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过高的债务就成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的“雷”!
房产领域,华夏幸福被爆已有两笔中融信托计划违约,中融-融昱10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本金规模为9.82亿元,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剩余本金规模为13.446亿元,合计超过23.26亿。
有分析指出,华夏幸福缺乏造血能力的产业园区业务扩张速度过快,公司收入和融资能力无法弥补大规模投资造成的资金缺口。平均8%的超高融资利率意味着公司每年背负170亿元的财务负担,导致债务危机最终爆发。
除了华夏幸福,富力、万达、恒大等一众房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债务难题,高负债经营已成地产企业常态。2021年这将成为巨大陷患。
健康 领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宜华 健康 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共计12.59亿元。经公司财务部门核查,截至2021年1月18日,公司新增债务到期约3.3亿元。尽管宜华 健康 希望通过引入新股东化解债务危机,但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短期内债务危机难解!
能源领域,永煤集团、冀中能源等多家大型煤企爆发债务危机。
日化领域,广州日化龙头浪奇实业深陷债务危机,两名前高管被立案侦查。
实体领域,隆鑫控股60亿债务逾期。
汽车 领域,华晨、众泰因债务违约被申请破产清算。
服装领域,曾经风光无两的贵人鸟,坐拥Sandro、Maje、Aquascutum等知名品牌控制权的山东如意集团,也都深陷债务危机……
如果我愿意,这个名单还能拉很长!
有人说,在媒体的渲染下,中国企业的债务危机被夸大了。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媒体所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还有大量未上市企业的危机,由于不需公开披露,并未得到关注与报道。
2021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企业债务问题集中显现,已成必然!
所以,从现在开始,如何降负债、化解债务难题,已成所有高负债经营企业,必须要立刻、马上、现在就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已经爆发的,要想办法救场,没有爆发的,要防微杜渐。
中国上市企业一共就3000多家,已经爆出问题企业竟然超过1/3,这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事情。
上市企业,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才脱颖而出的!这些企业本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率,但现在却危机重重,乱象丛生,着实让人唏嘘、遗憾!
事实上,绝大部分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上市之后,却急转直下,判若两人。
核心的原因,并不是商业本身的问题,而是资本催生了浮躁,大家都想着如何从资本市场上捞钱,却忘了发展企业(因为不需要了)。甚至,为了暴利,不惜杀鸡取卵,故意造假,制造不良:
獐子岛的扇贝都游走了,巨额亏损是由于猪不爱吃饲料都饿死了,巨额现金消失是因为遭遇电信诈骗……等等荒唐事不断上演,比科幻大片都魔幻!
其实,真正为了企业发展而负债,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大量负债本质上是“为了负债而负债”!所以,解决中国企业债务危机的根本,并不在钱,而在制度、在人心!(完)
『贰』 宜华健康实控人刘绍喜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这对公司有没有影响
有影响。目前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4年,刘绍喜失联。当时《华夏时报》在一个报道中详细介绍了其发家之路:利用借来的800元买木料,干起了制作家具的活。1991年,因为与德国朋友的餐叙,认准走上了木业道路,最终从小作坊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华夏时报》在报道中还称,潮汕地区的商界人士称刘绍喜为“资本教父”。另外,因为在家居木业的成绩,还有人称刘绍喜为“木业大王”。
2017年“两会”期间,刘绍喜以全国两会代表身份接受了媒体采访。
宜华生活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不乐观。在宣布刘绍喜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同时,宜华生活宣布,公司董事刘伟宏也被立案调查,原因也是涉嫌操纵证券市场。
就在2月22日,宜华生活还收到上海交易所通知,表示截至2021年2月22日,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叁』 宜华生活如何虚增收入的
一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二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三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目前,本案已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证监会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主体违法责任。
证监会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上市公司造假、欺诈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2020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的违法案件中,财务造假类的就占到了6起。证监会表示,将继续加大对资本市场欺诈、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塑造市场良好生态,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虚增20余亿利润的宜华生活
证监会对宜华生活的调查从2020年4月份开始,经过调查,证监会认定宜华生活2016年至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一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二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三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目前,本案已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证监会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主体违法责任。
被称之为家居行业龙头的宜华生活,这几年过得并不如意,一方面,多年的“存贷双高”饱受市场质疑,账面货币资金几十亿元,却没有任何利息收入,借款和债券余额50多亿,产生了大量财务成本;一方面,业绩大降股价走低,最新报价0.91元/股。
拓展资料:
1、宜华生活于2004年上市,是汕头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根据宜华集团官网介绍,宜华生活主要从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产品定位中高端,目前已经形成“造林—伐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财务数据上的表现令人费解。
2、实际上,宜华生活“存贷双高”受到了交易所的关注,早在2019年4月30日,宜华生活就收到了来自交易所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就货币资金、日常经营、资产等19个问题进行补充披露,同年5月16日,公司披露原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回复,对公司“存贷双高”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在回复函中,宜华生活表示,与其他家居企业相比,公司经营区域较广且产品覆盖品种较多,造成材料采购需求品种较多,同时所需的主要材料实木和皮革等市场定价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除为了应对正常营运资金需求外,还结合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项目投资资金支付需求、应急采购资金需求以及偿还到期有息债务资金需求等需要,作出持有资金规划。
『肆』 家居卖场开自营店,富森美二次创业相当大胆也相当凶险
焦点
继12月10日《向上攀登——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之路》在著名的哈巴雪山举行海拔最高的新书发布会之后,《向上攀登》陆续亮相年终举行各大家居论坛,掀起了一阵强烈的“攀登”旋风。12月12日亮相乐居 财经 主办的“2020(第四届)中国地产新时代盛典”大会,12月18日重磅亮相腾讯家居/优居网举办的“2021家居产业数字化峰会引发好评如潮,12月有19日该书又走进腾讯家居/优居网直播间,与华耐家居集团董事长贾锋、喜马拉雅战略咨询董事长赵辉、《向上攀登》著者&战略营销专家段传敏就《构建价值型企业——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贾锋董事长回顾了攀登文化提出的过程以及带给个人的思考。他指出,华耐的精神气质就是不服输,敢于向上,敢于追求最高的目标。同时他也坦承参与攀登雪山带给他很大的思想突破,更坚定了华耐从追求规模扩张到追求价值增长的决心。战略专家赵辉则指出,一个企业的战略分为业务战略、管理战略和文化战略三个层次,通常意义上的战略往往指业务战略(包括产品、渠道、品牌等),事实上,这只是战略金字塔的基部,它的上面还有管理战略(制度、流程、组织、组织架构等)和文化战略(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文化战略处于战略金字塔的顶端,对管理战略和业务战略具有着指导作用,因为往往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他认为,华耐通过攀登文化直接切入到竞争力的顶部核心,令人赞赏。
知名 财经 作家段传敏回顾了华耐攀登全球7+2带给他的心理影响,引发他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他认为中国企业的攀登有三个维度:向前(追求规模,不断覆盖空白市场)、向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向善(追求企业与 社会 的精神共振与价值共鸣,成为一个 社会 化企业),华耐家居正处于一个从向前到向上的升级之路上,因此攀登精神的提出恰逢其实,更需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泛家居营销情报】评论: 文化是企业家的第二战场,只不过这个战场太过无声和隐密。文化战略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只不过它看起来不如产品、渠道、品牌乃至模式那么立竿见影。 文化的无用感、无力感不是因为文化真的无用和无力,而是文化在企业家的心目中无法“知行合一”所致:说与做的合一,知与行的合一,表与里的合作。
从这个意义来说,文化战略不是要放在顶端高高供起,而是时时与管理战略、业务战略贯通、对应。这是一种组织的自我修炼,通常意义上,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但为什么我们知行不一?往往是缺乏组织的自省与自视,尤其将业务战略置于文化价值观的审视之下。
动态
作为汕头第一家上市民企,*ST宜生2004年8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控股股东是被誉为潮汕资本教父刘绍喜手中的宜华集团。上市之后,*ST宜生开始从传统家居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住居生活一体化服务商,主要从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总市值曾在2015年达到340亿元的高点。截止12月16日收市,总市值仅剩13.35亿。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之(五)款的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绍喜旗下的“宜华系”,是一家集住居生活、医疗养老、地产酒店、资本金融四大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宜华系”拥有宜华集团、宜华生活、宜华 健康 、宜华地产及宜华资本等多元版图,旗下宜华生活、宜华 健康 在沪深两地上市。*ST宜生,现由刘绍喜次子、宜华生活董事长刘壮超掌舵。毕业于美国佩珀代因大学的他于2010年被父亲委任为宜华木业(美国)副总裁,第二年调回总部,负责公司营销事务。被父亲“扶上马”,出任上市公司宜华生活董事长,彼时刘壮超年方29岁。
【泛家居营销情报】评论:多元化看起来很美,但容易的钱不能赚。宜华之败最大的问题就是核心业务不突出,核心业务的核心能力也不突出。这令人困惑于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在管理能力上升之前,多元化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过于相信自己的孩子,过于让孩子早些接班就是企业家的任性,说不好听点是昏庸!让孩子接班的目的是信任和安全,是肥水绝不流外人田,而不是企业的增长目标,这从根本上就颠倒了次序。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规律表明,传承无法创富,富裕是创造出来的,不是靠儿子继承就可以保值的——恰恰相反,继续往往导致财富以更快的速度衰减。
据大材研究报道,一个月前,富森美提出打造“新零售时代的中国版宜家”。12月12日,富森美第一家线下自营店铺,在成都成华区富森美家居建材总部亮相迎客。新店营业面积1000平米,相当于很多品牌做旗舰店的规模。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店名叫“动物交响团”,表明向年轻 时尚 的家装消费者靠拢,这也正是富森美自营业务的客群定位。店内自营产品以“DONGWU”为名称,选品上遵循高颜值、高性价比兼顾的家装需求趋势。
这家店按客卧餐等家居场景布置,设计多个小型样板间,颜值相当高,在设计上花了比较大的功夫。品类搭配上,既有沙发、桌椅、床等相对大件的产品,也有杯子、垫子、灯具、摆件、布艺等小件家居产品。价格组合也比较多元,从几元到几千元,都有选择。
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店内产品在设计风格上走简约精致路线,带有一定的设计师品牌色彩,同时体现一定的档次感,有轻奢范。店里专门划出了一块位置用作设计中心,为进店顾客提供免费设计服务,顾客只需提供户型图就可。按照富森美的计划,自营业务是“发力新赛道”部署里的重要构成,未来将持续投入打造,瞄准90后新人群,做成一条核心增长的业务线,成长为新零售时代的中国版宜家,将以整合供应链为基础,以自营为驱动,以自有品牌为支撑,实现“线下可复制,线上卖全国”的持续扩张。
【泛家居营销情报】评论:富森美开辟第二赛道。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毕竟,其原有业务是“致力于大型商业卖场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装饰设计与施工”,也就是说它是一家卖场公司,与红星和居然处于同一赛道。现在却要发力连锁零售业务,困难可想而知。
家居行业的零售型态在本世纪初曾以建材超市风靡一时,但随着外资的退出和本土企业的退潮而偃旗息鼓,反倒是红星、居然这类以卖场规划与运营的商业业态异军突起。 从富森美欲转型做自主品牌的经营店来看,大型家居卖场虽然革了建材批发市场的革命,但现在正处在上升乏力、必须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富森美走的是最大胆的一条道路,也十分凶险,因为这基本上和创立一个新企业没有二致。原有的成功必须抹去、包括迈向成功的思维乃至大部分人员。
2020慕思以精彩开头以温暖收尾,双12告白风暴来袭
从10月#全民梦想有求必应#和双11#寓见好物,爱上睡眠#中接力,慕思的2020年以精彩开场,用爱去打造一个温暖收尾,近日,推出“慕思双12,助力告白”活动,特意邀请知名女演员,人称“靓靓”的袁咏仪作为慕思好梦推荐官进行直播,除了希望给生活中重要的人献上一份温情告白,感谢他们用默默付出和陪伴筑起生活的希望和温暖,也呼吁大家在这个冬季,向身边重要的TA献上一份真心的告白,说出心中的爱意和感恩。
在慕思看来,双12不仅是一次国民的购物节,陪伴,才是其背后真正的意义。以袁咏仪的闪“靓”告白为前奏,慕思邀请多位人气明星组成“好梦推荐官”天团,开启2020浪漫暖冬,全国巡演上演一场慕思有史以来的告白盛典。“好梦推荐官”天团将在太原、天津、武汉、杭州、重庆、广州进行告白巡演,带着慕思对大众的好梦祝福,用歌声和精彩互动告白2020最后的季节。他们是:为爱写诗的“音乐诗人”吴克群、唱出梦想的“超级女声”何洁、道出人生冷暖的“灵魂歌者”金池、谱写爱的故事的“情歌王子”孙耀威、豁达优雅的“暖心女神”陈松伶、和不负梦想初心的“九球天后”潘晓婷。慕思以“勇于说爱”这一 情感 主张打造告白日,意为呼吁人们勇于表达日常那些难以言表的感情,来现场说爱。
伴随慕思“好梦推荐官天团”带来的睡眠告白好礼,这一告白行动更是慕思与粉丝间一次更深层次的精神互动。
【泛家居营销情报】评论:整个2020年慕思十分活跃,而活跃的背后是其内在的持久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原本这是一个以线下经营为主体的定制化企业,现在疫情影响下,必须转变为线上线下同步,试想是何等艰难?!再加上,慕思并未简单地与天猫等巨大平台合作,而是坚持开创以我为主经营私域流量、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道路,更难能可贵。
2020年虽然艰难,但可能成为慕思开启新时代的契机。因为疫情让其以最短的时间打通新零售的任督二脉,开启传统企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的崭新时代,可谓因祸得福。 2020年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很公平,但企业对待疫情的态度和行动千差万别,真正的差距就是在这看起来细微的地方拉开的。
『伍』 南京宜华家居家具用奥古曼木材冒充红胡桃。我要怎么举报它
这个所谓的投诉人你这么缺德的诋毁宜华家具你妈知道吗?我们宜华所有的专卖店在店面和产品说明书及导购介绍上都有详细的材质介绍和严格的要求,同行之间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的,作为目前全国市值最高的木业品牌,宜华家具始终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环保,优质,超高性价比的产品(源于宜华在全世界的六百多万亩自有森林,所有产品的木材都采自自有林区)!宜华集团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是行业公认的行业典范。你没必要龌蹉的躲在这里散布谣言,你要真是宜华的用户你就勇敢直接到宜华专卖店来,如果有你说的这种事情我们负全责!!!我甚至知道你是xxxx代理商,我只能悲哀的告诉你和你的公司,你们既没能力也没实力和宜华竞争,还有听说你们最近要关店了,呵呵!市场竞争优胜虐汰,顾客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们靠这种手段恶意诋毁别的品牌只会让大家觉得你们更卑鄙!!!!
『陆』 宜华大媳妇是谁
宜华大媳妇是王俪桥(原名:王富信)。
这位成功嫁入李家的女人王俪桥毕业于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系,教育背景很好。是货真价实的高材生,比起演艺圈那些些外形靓丽的女星涵养和学识可是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二人是在加拿大相识的,那时的李泽钜正在加拿大处理地产业务,碰巧两人在一次烧烤聚会上邂逅一见钟情,那时岳父还担心李泽钜有豪门公子的傲气不肯把女儿嫁过去,不过李泽钜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岳父。
宜华介绍:
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住居生活、健康医疗、地产开发、资本管理、金融保险、酒店旅游六大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目前,集团总资产700多亿元,员工5万多人,战略投资90多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拥有200多家国内企业和境外办事机构,控股宜华生活、宜华健康两家上市公司,“宜华”品牌价值135.06亿元。
『柒』 宜华健康负债超46亿陷入退市危机
宜华健康负债超46亿陷入退市危机
宜华健康负债超46亿陷入退市危机,截至2021年,宜华健康已经连续巨亏了3年。从2014年到2018年,宜华健康共进行了数十次并购,宜华健康负债超46亿陷入退市危机。
早在2022年3月23日,宜华健康就曾披露过退市风险警示。
公告称,宜华健康于2022年1月29日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亏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
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3.6亿元至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7%-42.38%。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第 9.3.1 条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其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资料显示,宜华健康于2000年8月上市,主营业务为医疗机构投资及运营、养老社区投资及运营、医疗后勤综合服务、医疗专业工程等。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宜华健康实现的营收分别约为17.92亿元、15.62亿元;归股净利润分别约为-15.72亿元、-6.25亿元。
按照此前披露的2021业绩预告,宜华健康此番将持续亏损。这也促使其连续三年未盈利,且亏损加大。
提及业绩变动原因,宜华健康表示:
下属部分收购企业尚处业绩承诺期,根据初步测算,预计业绩补偿款对本年度影响金额约1亿元-1.4亿元,该部分属非经常性损益;
受新冠疫情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宜华健康流动性资金较为紧张,于2020年陆续出现部分有息负债逾期,导致公司本期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子公司本期与东方资产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影响公司投资收益金额4278.34万元,该部分属非经常性损益。
值得一提的是,宜华健康“祸”不单行,此前屡收监管函,涉及多起诉讼。
2月26日、3月31日,宜华健康分别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其通过证券交易所的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预披露时间与各自减持的时间间隔不足15个交易日,违反了深交所规定;
2月19日,宜华健康披露称,公司控股股东宜华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宜华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此外,宜华健康《2021年年度报告》延期披露,披露日期从2022年4月7日推迟至2022年4月26日。
“宜华系”走到了悬崖边缘。
4月6日晚间,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宜华健康)发布了退市风险警示,如果触及红线,即“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其将被深圳证劵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同时,宜华健康宣布将原定4月7日披露的2021年度财报延期。但根据今年年初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3.6亿元至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7%-42.38%。
宜华健康是宜华集团控股的医疗养老服务公司。2015年后,宜华健康从一个地产公司蜕变为医疗大健康企业,确立了医疗机构运营及服务和养老社区运营及服务两大业务核心。
但是,业务转型并没有给宜华健康带来业绩的腾飞。截至2021年,宜华健康已连续3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宜华健康是当年号称资产达到850亿元的宜华集团旗下仅剩的.一家上市公司。在其背后,曾经的“潮汕资本教父”刘绍喜一手打造的宜华系已经风雨飘摇。
巨亏三年,资产负债率98%
截至2021年,宜华健康已经连续巨亏了3年。2019年-2020年,宜华健康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7.92亿元、15.62亿元;对应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5.72亿元、-6.25亿元。
2020年末,宜华健康的净资产同比大跌82.88%至1亿元左右。其2020年财报中明确标注称,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宜华健康的主营业务为医疗机构、养老社区的运营及服务,均为重资产运营,医疗产业服务和养老产业服务是它的两大业务支柱。从地产企业转型后,没有医疗行业基础的宜华健康,采用的仍然是刘绍喜作为资本大佬一贯的做派——高溢价并购,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从2014年到2018年,宜华健康共进行了数十次并购,陆续将众安康、达孜赛勒康、亲和源等项目收入旗下,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控制的医院数量超过20家。其中,不乏高溢价并购。据媒体报道,宜华健康在收购达孜赛勒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杭州养和医院有限公司和杭州慈养老年医院有限公司时,增值率分别高达30倍、25倍、19倍和11倍。
伴随着资本运作,宜华健康的业绩得到了提升。2014-2017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从1.58亿元提高至21.16亿元,净利润也从2982万元提高至1.843亿元。但公司的盈利极不稳定,2017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曾大幅下降76.58%;2018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仅为2016年的四分之一。
但每收购一家公司,就意味着宜华健康需要投入大量的运营资金,更需要承担其经营失败的风险。高溢价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也成为吞噬公司利润的“黑洞”。
事实上,宜华健康也明白自己的风险所在。2019年3月底,宜华健康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2014年转型进入医疗行业以来,公司较多地运用现金收购资产的方式进行产业扩张,加上医疗、养老等各板块运营规模较大,需要较多的日常运营资金,因此账上没有出现过多的盈余资金。
连锁反应是,宜华健康的负债率高企,资金变得越来越紧张。2015年至2021年上半年,宜华健康的资产负债率由48.47%上升至98.01%。2019年,宜华健康的货币资金仅为1.69亿元,较年初下滑了51.04%。2020年,其货币资金下降至1.51亿元;2021年三季度,其货币资金仅为0.88亿元。
宜华健康的财报显示,2019年是其业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其巨亏15.72亿元。主要是由于对所投资企业的商誉及长期资产进行了计提减值,当期资产减值高达14.8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00.47%。
宜华健康的投资标的业绩也纷纷“变脸”。2014年,宜华地产以7.2亿元收购了广东众安康后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但在2018年,众安康完成业绩承诺后的第一个年度,其营收就同比下降了15.2%,为12.63亿元;净利润732.29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了95.25%。
在2016年,宜华健康斥资7亿元收购了养老服务公司亲和源,当时亲和源曾承诺,公司在2016-2018年,亏损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2000万元和1000万元,并在2019年扭亏为盈。但在2019年,亲和源仍然深陷亏损泥沼之中,亏损金额为9611.17万元;2020年亏损额达到了1.95亿元,业绩完成率为-586.51%。
宜华健康开始卖资产度日。2020年10月,宜华健康转让了公司旗下的新疆和田新生医院全部权益的25.6%,以及余干县楚东医院全部权益的16%,抵偿了1.15亿元债务。
宜华集团也曾动过为宜华健康寻找新“金主”的心思。2021年,宜华健康表示,拟向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6.64亿元,而后者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宜华集团则持股25.42%变更为第二大股东。然而,这笔交易最终还是落空了。
“回顾宜华转型医疗健康的历程,它对产业的评估不足,或者说过于自信了。”互联网趋势观察家、知名财经作家袁国宝说:“要知道,医疗产业回报率虽高,但相对投入也非常大,尤其是在对医疗健康产业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刘绍喜)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这不应该是一个合格投资人做的事情,‘赌一次’的意味或许还更大些。”
4月7日,宜华健康再度发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等的公告。在经历了疯狂并购后,宜华健康确立了医疗机构运营及服务和养老社区运营及服务两大业务核心,但这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业绩的快速上涨,随之而来的巨额商誉反而成为隐患。宜华健康也曾数度转让旗下医院股权力保业绩,但最终,公司还是走到了退市边缘。
年报推迟发布 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自2022年1月底公布业绩预告后,宜华健康2021年年报一直未出炉。最新的公告中,宜华健康将2021年年报预约披露日期推迟至4月26日。往前追溯,宜华健康在2019年、2020年分别亏损15.72亿元、6.25亿元,再加上2021年业绩预告中,宜华健康预亏3.6亿元—5.4亿元,其退市风险公告便不足为奇。
宜华健康前身为主营光电产品研发销售的麦科特,于2007年借壳上市,并更名为宜华地产。公司开始向大健康领域的转型始于2014年,随后便开始多起大手笔收购。
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宜华健康收购金额超过30亿元,包括以7.2亿元并购医疗后勤服务商众安康;以16.25亿元收购医疗投资管理公司达孜赛乐康;以3亿元收购血糖血压监测器械商爱奥乐;以7亿元将养老服务提供商亲和源集团纳入麾下,之后更是不乏通过这些公司进行其他收购。
为实现完全彻底的医疗健康产业战略转型,宜华健康还在2015年—2016年置出所有地产业务,并通过收购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养老产业,同时通过间接持股的方式,参与和拓展互联网医疗业务。2014年到2018年间,其直接或间接控制(包括托管)的医院达23家,逐步确立了医疗机构运营及服务和养老社区运营及服务两大业务核心。
业绩层面,伴随大手笔收购带来的规模扩张,公司业绩在2016年达到顶峰,当年实现营收12.96亿元,净利润达到7.44亿元,同比增长1342.25%,其中医疗板块占据了当年营收超过98%的比重。其中的2017年、2018年,宜华健康也保持了近2亿元的净利润规模。与此同时,疯狂收购埋下的隐患,也开始显露。
数度转让旗下医院股权难挽业绩
从2019年开始,因多家并购企业亏损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及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宜华健康开始亏损,当年的亏损额度达到15.72亿元。报告期内,宜华健康7家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有6家亏损,仅有达孜赛勒康当年实现6071万元的盈利,主营医疗后勤服务、医疗工程业务的众安康亏损达到1.21亿元。
宜华健康2020年4月发布的一份计提2019年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显示,公司2019年度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5.95亿元,其中14.56亿元为商誉减值损失,商誉的产生均因公司及子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应资产组股权形成的,具体包括收购众安康、达孜赛勒康及亲和源等而产生。
到了2020年,宜华健康的亏损还在继续,当年亏损额为6.25亿元。与商誉一同高企的,还有宜华健康的负债情况。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宜华健康负债总额达到46.2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99.06%。
在业绩持续亏损的同时,宜华健康也在屡次出售旗下医院。2020年10月,宜华健康就连续发布多个公告,涉及终止与转让和田新生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余干县楚东医院有限公司股权等事宜。
宜华健康称,此举旨在回笼资金,支持核心企业发展。到了2021年11月23日,宜华健康对外公告,全资子公司达孜赛乐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转让合肥仁济肿瘤医院99%出资份额,交易价170万元。
宜华健康还深陷数起诉讼,其中不乏因收购产生。宜华健康将亲和源两个原股东诉上法庭,要求其以现金支付业绩补偿款共计约1.75亿元。究其原因,在宜华健康斥资7亿元的并购下,亲和源2019年亏损9611.17万元,业绩完成率为-120.8%;2020年亏损1.95亿元,完成率为-586.51%。
『捌』 宜华生活重组预期吗
有
宜华健康债务重组,资产价值重估,宜华生活的春天还远吗?宜华集团终将凤凰涅.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汕头的一个上市公司。前身是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汕头第一家上市而且股份超百亿公司。
『玖』 关于宜华
800元起家,从一个小作坊开始,到以木制品、房地产投资开发为龙头兼及投资和文化产业,总资产达30多个亿、员工3000多,18年打造出一个蜚声国内的本土潮商—宜华集团,其旗下“宜华木业”在2004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结束了汕头没有民营上市公司的历史,这家开创了“先河”的公司,有一位年轻的董事长——刘绍喜。
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样,刘绍喜从小在贫困中长大,高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务农,1987年,为了还奶奶生病欠下的债,靠借来的800元,搭起木棚,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家具厂。刘绍喜把每块木地板都当成艺术品来加工。没有知名度,就不收钱求人家试用,1年后如果满意再结账。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刘绍喜的客户多了起来。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刘绍喜在深圳加快建设脚步中看到了商机。深圳地产的强劲突起,对木材的需求倍增,刘绍喜大胆将全部积蓄投入到木地板、木墙板、木家具等的生产和深加工上,组建了宜华装饰木制品有限公司。他先后投资2亿多元,从德国、美国引进一流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木材利用率提高了20%,宜华的产品也成了国际市场的畅销品牌。
宜华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国外,在缅甸、越南的深山沟壑,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在这些国家的很多地方,刘绍喜都曾亲临且进行细致的调研和论证,在非洲、美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原始森林中刘绍喜也建立了自己的木材基地。而与此同时,宜华的木制品80%都用于出口,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和南亚。宜华集团在海外高有几十个分支机构,涵盖了从木材进口到深加工的各个环节,总资产超过13个亿。宜华企业以生产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及家私为主,是国内最大的木制品生产进出口企业之一,也是全国出口最大企业500强之一,在2001年,集团产值超过10亿元,出口超过8,000万美元。
喜笑道,他所有的生意经可以化成两个箭头,原材料从非洲、美洲、欧洲及亚洲的缅甸等指向我国汕头;产品销售从汕头指向世界五大洲。这也是他能抽身,以大局眼光四望的一个重要: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15年了,刘绍喜及他的公司已今非昔比,宜华由一个小厂发展成一家以木材深加工产品为龙头,集林业种植、房地产开发、工程装饰、贸易、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企业从单一生产厂发展到拥有第一、二、三产业综合配套的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木材加工行业的领头羊。刘绍喜本人也资产丰厚,连续3年《福布斯》首富榜中有名。
作为一个木材加工企业,刘绍喜深知宜华集团是离不开木头的,如果木材难以供应,对于宜华无疑是釜底抽薪。所以他大力植树造林,坚持“砍一棵树,补一株苗”的原则。兴建自己的木材生产基地是宜华集团的重要投资项目,刘绍喜经常包下整座山头,根据树龄逐年开发。为了可持续发展,无论在哪里,刘绍喜都坚持他的“砍”和“补”的原则。他还投资1000多万元,在广东北部山区种植了10万多亩速生丰产林。而且2001年的10月还在考察大埔县之后决定,在今后的5年内,投资3600多万元,在大埔县种植10万亩产林基地,为集团的木制品生产发展提供质优、价廉、运输便利的原材料。
华集团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木制品的产供销一条龙,而在这个生物链中,最基本的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物圈。有了这个生物圈,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我们就可以站在另一个高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为日后宜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强劲的力量。”他如是说。
由于早早就下海搏击,刘绍喜没有在国营企业或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但他却是党员,且入党很早。在他的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刘绍喜就成立了企业党支部。在90年代初私营企业的方向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刘绍喜将自己的企业注入了明确的共产党文化,这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实业家来说,难能可贵。
也许是出于这种优势和惯性,在1993年刘绍喜成立了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后,2001年8月又率先组建了广东省首个私营企业党委,还在宜华企业集团党委成立的大会上,以党委副书记的身份走上讲台做了题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对“三个代表”的领悟上,刘绍喜这样说:“既然共产党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办企业也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用先进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即使他现在拥有了惊人的财富,生活依然十分俭朴,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极为慷慨。几年来,刘绍喜为兴学助教、公路建设、抢险救灾等公益事业捐资达两千多万元。
是刘绍喜,一个贫苦中长大的坚强孩子,一个出色的农民所造就的传奇。
『拾』 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94.74亿!加仓这些板块
统计数据显示,9月18日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94.7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59.94亿元,深股通净流入34.80亿元。北向资金成交金额达到1129.25亿元,占A股当日总成交金额比重为13.51%。
从个股来看,中国平安、亿帆医药、万科A、立讯精密等个股获北向资金增持规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别达到11.58亿元、9.24亿元、6.37亿元、5.44亿元。宜华 健康 、东方财富、隆基股份、京东方A等获北向资金减持规模居前,减持市值分别为16.73亿元、10.14亿元、5.17亿元、4.97亿元。另外,白云机场、首创股份、华能国际、华夏银行等连续3天获得北向资金增持。
据e公司测算,增减持变动1000万元以上的个股中,亿帆医药、立昂技术、飞利信、中海达等获北向资金大幅增持,分别为4239.43%、856.16%、245.21%、125.20%。而宜华 健康 、铁汉生态、至纯 科技 、鸿远电子等减持幅度较大,分别减持100.22%、45.73%、39.47%、39.24%。
从行业来看,本期银行(19.83亿元)、房地产(11.12亿元)、机械设备(1.62亿元)等行业板块获北上资金偏好,资金净买入较为明显。
(此稿由证券时报e公司写稿机器人“快手小e”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