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闻泰科技为何跌跌不休
减持!减持!
5月10日,湖北上市公司闻泰 科技 (600745)的一则公告,让众多投资者傻了眼: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三家大股东累计减持股份已接近公司总股本的5%。
当日,闻泰 科技 股价创下77.87元的新低,收盘价相比去年7月高点跌幅已超50%,市值蒸发1000多亿元。而2019年,闻泰 科技 曾以337.8%的涨幅成为当年湖北股王。
年报显示,闻泰 科技 2020年实现营收517.07亿元,同比增长24.36%;归母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92.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3亿元,同比增长91.13%。
高增长业绩态势下,股价却跌跌不休,还频频遭大股东减持。闻泰 科技 究竟怎么了?
抢占智能手机先机
要弄清楚闻泰 科技 股价涨跌的原因,就得回顾下闻泰 科技 的前世今生。
闻泰 科技 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营业务为无品牌手机开发。彼时,山寨手机仍有较大市场,闻泰 科技 顺势成长为一家大型IDH公司(手机主板设计商)。
2007年,苹果iPhone问世,手机开始向智能化转型。此次转型,不仅对传统手机制造商是巨大冲击,对包括闻泰 科技 在内的手机主板设计商也是致命打击。
闻泰 科技 创始人张学政决定转型。2008年,闻泰 科技 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设手机制造厂,由IDH变身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为品牌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的企业)。相比IDH业务,ODM除了主板设计外,还参与手机生产,由产业链上游延伸到下游。
在业内,这被认为是闻泰 科技 的第一次“豪赌”,因为主板设计与手机制造,虽说相互关联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
这一次,闻泰 科技 “赌”对了。随着2010年iPhone4的横空出世,全球很快迎来了智能手机热潮,闻泰 科技 因为提前布局而接到大量订单,在智能手机ODM领域崭露头角。
但真正奠定闻泰 科技 市场地位的,则是与小米的合作。
2013年,刚站稳脚跟的小米希望推出红米品牌抢占低价手机市场。小米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没有自己的工厂,与闻泰 科技 专注于ODM业务恰好优势互补,双方一拍即合。
与小米合作后,闻泰 科技 走上了快车道。2015年,闻泰 科技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当年,闻泰通过借壳中茵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奠定了国内ODM第一股的地位。(相关阅读:帮小米造手机的湖北企业,今年股价涨了三倍)
不过,即使坐上ODM头把交椅,闻泰 科技 也并非没有隐忧。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ODM行业逐渐到达天花板。一方面,手机ODM市场蛋糕变小了,手机出货量已经从2017年的4.91亿台跌到了2020年的3.08亿台,累计下降20.8%;另一方面,闻泰 科技 在2019年获得三家新客户后产能呈现集中释放,后续产能很难获得持续增长。
这种担忧体现在财报上,则是业绩下滑。2018年,闻泰 科技 净利润猛降81%,形势危急。
ODM之后,闻泰 科技 的未来靠什么?此时,张学政正在酝酿第二次“豪赌”。
“蛇吞象”收购一战成名
2019年,闻泰 科技 以268.5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9.98%的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相关阅读:湖北上市公司“芯”路历程)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2017年开始单独运营,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及MOSFET器件的生产设计销售,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
完成此次收购后,闻泰 科技 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填补了我国在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优质资产,对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凡意义。
成功收购安世半导体,除了直接推动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增长外,还有望为其打开欧美日韩渠道。在 汽车 电子、笔记本电脑、通信模块等领域,闻泰 科技 已经积累了一批国内客户,而拿下安世以后,闻泰 科技 有可能通过安世获得欧美日韩客户,从而打开广阔的全球 汽车 电子、笔记本电脑和通信市场。
张学政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术是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是芯片、半导体技术。而在主要的半导体终端应用中, 汽车 电子的增速最快,也是闻泰 科技 押注的重点”。
闻泰 科技 一战成名。只用了3年时间,闻泰 科技 就完成从低毛利率的手机代工厂到A股高 科技 半导体厂商的华丽转身,市值从借壳上市的35.8亿元暴涨至最高1800亿元,涨幅接近50倍。
巨额商誉风险隐忧
作为“ODM+半导体”双龙头企业的闻泰 科技 ,并未止步于收购国际一流半导体大厂安世,又将目光锁定到苹果产业链。
3月29日,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已与欧菲光就收购境外特定客户摄像头模组业务达成一致,闻泰 科技 将以24.2亿元完成对该业务的收购交易。而欧菲光的境外特定客户,主要指苹果。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认为,闻泰 科技 收购摄像头模组业务,可以弥补闻泰 科技 供应链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当前智能手机核心卖点是照相功能,即摄像头模组、图像传感器等,收购相关业务就等于抓住了手机产业的核心之一。
有观点进一步指出,完成欧菲光相关业务资产收购后,闻泰有望以此为跳板,进一步切入苹果相关产品的代工市场,甚至成为苹果主力供应商之一。
与欧菲光一样,闻泰 科技 同属“果链”公司上的一环,主要为苹果提供移动及可穿戴设备领域产品。摄像头模组处于产业链中游,能够与闻泰原有的ODM业务进行配合,也可以与产业链上游安世半导体元器件形成局部闭环。
这一次,被认为是闻泰 科技 的第三次“豪赌”。然而,市场担忧,在苹果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闻泰 科技 、欧菲光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而在苹果不断的创新和升级中,随时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风险。此前,市场上就一度有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传闻。
此外,频频收购带来的偿债风险和巨额商誉风险,如梦魇般缠绕着闻泰 科技 。 从几次收购结果来看,闻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购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约为80%,如此巨额商誉始终是悬在闻泰 科技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闻泰 科技 商誉为226.97亿元,与净资产的占比高达78.3%。其中,约213.97亿元为收购安世控股交易所形成。按现行会计准则,商誉要进行减值测试,一旦确认需要减值,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而且,公司亮丽业绩并未带动二级市场股价暴涨。2020年,闻泰 科技 股价仅上涨7.1%,落后于大盘13.87%的涨幅。进入2021年,闻泰 科技 股价持续下跌。截至5月11日收盘,今年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17.97%。5月10日,该公司股价最低触及77.87元,创10个月以来新低。
股价低迷,闻泰 科技 大股东也不断减持股份。5月10日,闻泰 科技 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康旅集团、云南融智及云南工投于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减持公司股份合计6073.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8%。
分析人士认为,悬在空中的巨额商誉以及未来发展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或许是该公司股价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撰稿丨黎知停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
Ⅱ 2012年的所得税年报,财务报表有调增,那是填调整前的还是调整后的报表呢
1、当然是调整前的。
2、所得税调整专门针对的是税法的调整,未调整前是按照会计法的处理。
Ⅲ 4.注册会计师在对ABC公司2012年报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在2012年初与Z公司签订了一项
1)不能,理由如下: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承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免租期内应当确认租金费用及相应的负债。
以上来自准则解释。
(2)第一年应该分摊的租金费用=15000*12*2/3=12万元 审计调整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12万元
贷:其他应付款 12万元
再根据产品的生产情况与存货结转情况对制造费用进行结转。
Ⅳ 国美2012年年报在官网的哪里能找到
建议你到港交所网站比较方便查找到国美电器2012年的年报,在港交所的网站(建议是用繁体版别用简体版)上进入披露易,再进入进阶搜索,输入代码00493,标题类别为公告及通告,调整时间为2013年1月1日到今天为止即可,进行搜索就能查询到国美的2012年年报(这个标题是公告及通告业末期业绩截止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布)。
Ⅳ *ST康得百亿营收成疑 前两大应收账款客户指向以晴集团
从昔日千亿市值白马股,到接连财务“爆雷”、诉讼缠身、工厂停产,围绕*ST康得122亿元货币资金去向,一年净利润超过20亿却还不起15亿元债券等谜团一直未解开。
前两大应收账款客户之谜
自从2012年年报起,*ST康得即不再公开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当时给出的原因是“属于重要的商业机密”。*ST康得近百亿营收背后,前五大客户一直颇为神秘。
5月31日,*ST康得公告了《关于2018年年报的问询函的回复》。在这份公告中,公司仍未披露具体客户名单,仅以客户编号代替。
在*ST康得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列出了公司前5位应收账款对象。其中,前两位是“客户2”、“客户1”,注册地分别是云南省红河州和福建省龙岩市。这两家客户开始合作日期分别为2018年6月27日和2018年3月31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为7.12亿元和6.13亿元。
*ST康得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9.73亿元,占总额的32.49%。其中,前四名客户销售额分别为11.37亿元、6.95亿元、5.84亿元、3.04亿元。李明表示,按照公司目前披露的信息推算,*ST康得应收账款前两名客户应该排在公司前三大客户中。
此外,《关于2018年年报的问询函的回复》显示,*ST康得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4亿元,原因是对2018年度公司账面原已确认的部分营业收入进行了销售退回账务处理。
这两家客户名称正好是“客户1”、“客户2”,金额分别由5.95亿元调减为1.7亿元,由6.59亿元调减为1.60亿元,合计调减9.24亿元。对此,*ST康得证券部人士表示,公司回复公告中多次出现的“客户1”是指同一客户,“客户2”也是这种情况。
对此,*ST康得在回复公告中解释,公司与两家客户为受托加工业务模式,具体为公司从这两个客户指定的供应商处采购材料加上自产膜材加工后对外销售。其中特别提到,该供应商由客户指定,客户与供应商系高管任职形成关联关系。由于前期收入确认方法不恰当,故由总额法变成净额法。
李明认为,由于*ST康得和其年审会计师都在公告中表示,资料不完整不充分,在此情况下进行销售退回的账务处理是否合理?往年都没有,为何2018年大规模进行销售退回账务处理?公司第四季度营收为负,前三季度操纵财务数据的嫌疑很大。而且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财务数据披露后都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在第四季度进行销售退回,核减营收,信息披露是否合规?
此外,*ST康得回复公告中其他客户信息也存在疑点。应收账款金额排名第三的“客户16”,注册资本只有1港元。但应收账款达5.42亿元。公司还对该客户计提了2.27亿元的坏账准备。
两大客户均指向以晴集团
*ST康得公告中的“客户1”、“客户2”,注册地分别在福建省龙岩市和云南省红河州。这两家神秘客户究竟是谁?
天眼查显示,福建冠睿注册资本8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庆波,注册地址为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工业园区以晴生态园,经营范围为“手机、平板计算机、电视、电子元器件、电容式触摸屏元器件、SMT电路板、航空模型……”。*ST康得在回复公告中称,客户1的法定代表人为“张**”,经营范围等其他信息与公告的信息一一对应。
公司在云南省红河州也只有一家客户,名称为红河中汇通 科技 有限公司,销售产品也是“3D手机配件、裸眼3D”。天眼查显示,红河中汇通注册资本8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金蠔榕,注册地址为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ST康得在回复公告中称,客户2的法定代表人为“金**”,经营范围等其他信息与公告的信息一一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冠睿和红河中汇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天眼查显示,福建冠睿股东变更记录显示,2016年6月,金蠔榕曾是福建冠睿的法定代表人,2017年8月,法定代表人由金蠔榕变更为张庆波。
而这两家公司均指向厦门以晴集团。天眼查显示,以晴集团(2018年11月更名为厦门西翎泽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金蠔榕。以晴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是一家产业涵盖光电高科、生物工程、生态 旅游 等领域的多元化集团公司,拥有福建以晴连城生态 科技 园、云南以晴红河 科技 园等。这两个 科技 园与福建冠睿、红河中汇通的注册地址分别对应。
“当时就有高管表示反对,认为以晴以低端手机为主,而公司裸眼3D客户定位为中高端企业。这样的合作不符合商业逻辑。最后,*ST康得以很低的价格向以晴供货,总共提供了三四万套裸眼3D产品,一共几百万元。后来听说又签了10亿元的合同,肯定有问题,因为公司裸眼3D业务开展的并不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王晶说。
该专家说,在手机行业,裸眼3D并没有为广大消费者接受,主流手机厂家也不接纳裸眼3D。裸眼3D销售不畅,没有太多的终端客户和实现规模化应用。*ST康得智能显示大屏运营平台副总裁王云2018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裸眼3D发展慢的原因有两个,除了片源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裸眼3D产品的价格偏高,市场容量没有发展起来。在公司官网案例介绍上,也只有2017年11月,三星推出的全球首款裸眼3D笔记本电脑——三星“瞳3D”,采用的是*ST康得裸眼3D三代技术这一个案例。
营收规模是否真实
*ST康得成立于2001年,主要产品为光学膜、预涂膜等膜材料,一度被誉为“中国的3M”。此后,公司涉足裸眼3D、碳纤维等一系列颠覆性产品。
2010年-2017年,*ST康得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每年均超过20%,成为A股曾经鼎鼎有名的白马股。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近十倍,并在2017年跻身千亿市值公司之列。2018年至今,公司股价下跌88%,市值仅剩不足百亿元。
为何千亿市值白马股一夜陨落,公司百亿营收是否真实,这些成为市场质疑的焦点。
*ST康得光电板块相关人士张勤介绍,*ST康得业务主要包括三大板块,预涂膜、光电板块和裸眼3D。光电板块一年的销售金额20亿元左右,在上市公司中占比70%左右,是上市公司的盈利主体。目前客户包括京东方、三星、TCL、海信、冠捷等,单个客户一年的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这些都是优质客户,回款及时。公司预涂膜业务属于传统业务,由于竞争激烈,差不多收支平衡。光电板块刚刚盈利,主要是因为下属的柔性材料事业部和大屏触控事业部还处于亏损状态。柔性事业部客户都不是固定、长期的客户,还是试用订单。大屏触控事业部投资大,但性价比并不高。当初上这两个项目的时候,很多公司高管都不赞成。而裸眼3D板块目前基本没有客户,还是亏损的。
而*ST康得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91.50亿元。其中,印刷包装类产品营业收入为12.05亿元,占比13.17%;光学膜收入77.97亿元,占比85.21%;其他业务14.83亿元,占比1.62%。
*ST康得采购方面人士介绍,公司正常经营时每个月采购金额在1亿元左右。按照公司2018年40%的毛利率估算,一个月的营收2.5亿元,一年营收大概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收入一直在*ST康得收入中占据重要比重。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境外收入为32.63亿元,占比35.66%。对此,张勤表示,公司海外订单大部分来自预涂膜,光电板块一年海外收入2亿元左右,但预涂膜的收入并没有这么多。*ST康得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印刷包装类产品营业收入为12.05亿元。2013年,彼时以预涂膜为主要业务的*ST康得,就被媒体质疑过隐瞒与海外大客户的关联关系,向美国出口的业务存疑。
与沣沅弘关系密切
同时,围绕大股东康得集团存在复杂的资本关系网,其中包括2012年现身*ST康得定增认购名单的沣沅弘(北京)控股集团。
2018年5月18日,*ST康得在回复深交所2017年年报问询函中指出,大股东康得集团“主要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83.49亿元、可供出售金额资产39.24亿元。”
其中,除了长江蔚来以外,其他三家公司都指向了沣沅弘(北京)控股集团这家公司。
天眼查显示,上海甄达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是安黎明。安黎明在沣沅弘旗下多家公司任职,包括担任沣沅弘旗下北京富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财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据一家招聘网站信息,安黎明曾是沣沅弘的运营总监。
霍尔果斯力成股东由两位自然人组成,但其在工商处登记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fortunefountaincapital(FFCL)的母公司正是沣沅弘。
由沣华盛鼎发行的“沣华盛鼎6号基金”产品介绍页面显示,沣华盛鼎为沣沅弘(北京)控股集团控股子公司。“沣华盛鼎6号基金”2016年成立,主要“投资于康得新股票定向增发业务,定增成本为17.5元/股。”
由于*ST康得2016年定增48亿元全部由康得集团现金认购,应该可以推定沣华盛鼎6号基金参与的是2015年康得新的30亿元定增。回查公告发现,2015年赢盛通典认购了30亿元。股东穿透发现,赢盛通典最终的大股东是沣沅弘。
沣沅弘与*ST康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2年。公司首次非公开发行中,新疆华沣融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购了1.98亿元。新疆华沣彼时的股东新疆嘉华沣沅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之一是沣沅弘。
据媒体报道,沣沅弘集团以操盘*ST康得起家,一度获利高达10亿元。
2018年12月28日,扬杰 科技 的一则公告,也披露了沣沅弘与*ST康得的关系。公告显示,公司投资了沣沅弘旗下新纪元开元57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5000万元,该资管计划资金投资于康得集团基于其持有的*ST康得股票收益权设立的信托计划。在康得集团违约发生后,沣沅弘同意受让扬杰 科技 份额,但4600万元却被康得集团截留挪做他用。
同样参与*ST康得2015年定增,目前位列公司前四大股东的深圳前海丰实云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与康得集团关系密切。丰实云兰大股东为上海丰实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是上海康珑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8.5%的股东。上海康珑丰法定代表人为钟玉,由康得集团和*ST康得参股,公司已于2017年1月注销。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Ⅵ 我国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有哪些
最新的全部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
000002 万 科 A
000005 世纪星源
000006 深振业A
000009 中国宝安
000011 深物业 A
000014 沙河股份
000024 招商地产
000029 深深房A
000031 中粮地产
000036 华联控股
000038 深 大 通
000040 宝安地产
000042 中洲控股
000043 中航地产
000046 泛海建设
000069 华侨城A
000090 天健集团
000150 宜华地产
000402 金 融 街
000502 绿景控股
000505 珠江控股
000506 中润资源
000511 烯碳新材
000514 渝 开 发
000517 荣安地产
000526 银润投资
000534 万泽股份
000537 广宇发展
000540 中天城投
000546 光华控股
000558 莱茵置业
000567 海德股份
000573 粤宏远A
000608 阳光股份
000609 绵世股份
000616 亿城投资
000628 高新发展
000631 顺发恒业
000638 万方发展
000656 金科股份
000667 美好集团
000668 荣丰控股
000671 阳 光 城
000711 天伦置业
000718 苏宁环球
000732 泰禾集团
000736 中房地产
000797 中国武夷
000803 金宇车城
000809 铁岭新城
000838 国兴地产
000863 三湘股份
000897 津滨发展
000909 数源科技
000918 嘉 凯 城
000926 福星股份
000931 中 关 村
000961 中南建设
000965 天保基建
000979 中弘股份
000981 银亿股份
002016 世荣兆业
002059 云南旅游
002077 大港股份
002133 广宇集团
002146 荣盛发展
002208 合肥城建
002244 滨江集团
002285 世 联 行
002305 南国置业
600007 中国国贸
600048 保利地产
600052 浙江广厦
600053 中江地产
600064 南京高科
600067 冠城大通
600077 宋都股份
600082 海泰发展
600094 大 名 城
600113 浙江东日
600136 道博股份
600158 中体产业
600159 大龙地产
600162 香江控股
600173 卧龙地产
600175 美都控股
600185 格力地产
600193 创兴资源
600208 新湖中宝
600215 长春经开
600223 鲁商置业
600225 天津松江
600239 云南城投
600240 华业地产
600246 万通地产
600266 北京城建
600275 武 昌 鱼
600322 天房发展
600325 华发股份
600340 华夏幸福
600376 首开股份
600383 金地集团
600393 东华实业
600463 空港股份
600503 华丽家族
600533 栖霞建设
600565 迪马股份
600576 万好万家
600606 金丰投资
600614 鼎立股份
600615 丰华股份
600620 天宸股份
600621 华鑫股份
600634 中技控股
600638 新 黄 浦
600639 浦东金桥
600641 万业企业
600647 同达创业
600648 外 高 桥
600649 城投控股
600657 信达地产
600658 电 子 城
600663 陆 家 嘴
600665 天 地 源
600675 中华企业
600679 金山开发
600683 京投银泰
600684 珠江实业
600687 刚泰控股
600696 多伦股份
600716 凤凰股份
600732 上海新梅
600734 实达集团
600736 苏州高新
600743 华远地产
600745 中茵股份
600748 上实发展
600753 东方银星
600759 正和股份
600766 *ST 园城
600767 运盛实业
600773 西藏城投
600777 新潮实业
600791 京能置业
600807 天业股份
600823 世茂股份
600890 中房股份
600895 张江高科
601588 北辰实业
Ⅶ 2012年中国保险行业业务及管理费是多少
二百四十点四二亿元等。
2012年中国保险行业业务及管理费,根据四大上市保险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险企2012年的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分别为二百四十点四二亿元、一百七十七点一亿元、二百二十一点六六亿元、九十八点七五亿元。
Ⅷ 恒逸石化隐瞒啥
恒逸石化隐瞒内容
恒逸石化与荣盛石化并称“PTA双雄”,2012年遭遇纺织行业下滑严重行情,却隐藏了巨额销售收入,进而拉扯出一个神秘子公司,更是让其与荣盛石化“交叉持股”大白于天下。
被隐藏的巨额销售收入
根据恒逸石化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26.72亿元,同比微增3.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3.66%;与此同时,公司2012年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仅为4.31%,相比上年同期下滑了6.1个百分比。分产品情况来看,恒逸石化的主营业务PTA和聚酯纤维(涤纶),在2012年全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46亿和178.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5%、下跌7.85%;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5.34%和3.68%,同比分别大幅下滑65.81、55.91个百分点。但是,就在这么惨淡的行情下,恒逸石化还在一如既往地隐藏着巨额的销售收入,隐藏着贡献了38.13亿元销售收入的子公司——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恒逸贸易”)。据荣盛石化2012年年报显示,其第二大供应商为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采购金额为38.13亿元,占其2012年总采购额的15%(见表1)。
是什么样的公司能够为荣盛石化提供这么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呢?答案是“PTA双雄”的另一家——恒逸石化。原来恒逸贸易是恒逸石化的控股子公司,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恒逸石化2012年年报中前五大客户中,销售额最多的客户金额仅仅16.06亿元,但是大客户表中却并没有出现荣盛石化的身影(表2)。不仅如此,恒逸石化年报中,恒逸贸易也仅仅在很不起眼的“子公司情况”表格中出现一次,除此之外,再无痕迹可寻。
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详细说明主要子公司所处行业、主要产品或服务、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本年度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包括取得和处置的目的、方式以及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如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或单个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还应当披露该子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数据。” 结合恒逸贸易我们发现,恒逸贸易2012年销售收入38.13亿元,占恒逸石化营业收入11.67%,占PTA销量的33.61%,再结合PTA毛利率5.34%,我们可以得出当年恒逸贸易获毛利2.04亿元,对上市公司所贡献净利润远超过10%,应当披露该子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数据,但是,恒逸石化并没有披露出来,而是像一个秘密被藏匿了起来。
神秘的身世
恒逸贸易在恒逸石化的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一直是个谜。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子公司,恒逸贸易的信息少得可怜,即便是在年度报告里也只是一笔带过,恒逸贸易出现最早的信息却是来自于荣盛石化的公告。2011年7月22日,荣盛石化公告称,“因浙江逸盛PTA业务发展的需要,恒逸石化于2011年5月24日成立了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逸贸易”)(恒逸石化持股比例70%,公司持股比例30%),并由恒逸贸易负责浙江逸盛PTA的销售。”“浙江逸盛、恒逸贸易和公司三方签订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购销合同变更协议》,根据该协议,从2011年6月份起,浙江逸盛PTA产品由恒逸贸易买断经销,原合同其他条款不变,公司按照原合同约定向恒逸贸易采购PTA。” 这样,我们终于理解了恒逸贸易的地位,恒逸贸易为一个专职进行贸易的公司,只是从浙江逸盛买入PTA,再向荣盛石化卖出,而且通过恒逸贸易,恒逸石化向荣盛石化销售了大量PTA。根据荣盛石化定期报告显示,2011年荣盛石化向恒逸贸易采购PTA共计29.88亿元,2012年荣盛石化向恒逸贸易采购PTA共计38.13亿元,2013年上半年荣盛石化向恒逸贸易采购PTA共计5.03亿元,三者总计约为73.04亿元。与恒逸石化并称“PTA双雄”的荣盛石化为什么会向竞争对手采购如此大额的PTA呢?两者怎么达到了这种共生状态呢?这还得说说两家公司的“交叉持股”问题。
混乱的“交叉持股”
荣盛石化实际控制人李水荣和恒逸石化实际控制人邱建林,都来自浙江萧山。2002年年底,国外有一家PTA企业同时邀请两人到国外工厂参观,希望能合资合作。由于PTA投资巨大,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主营化纤的李水荣和邱建林开始合作。2003年3月,由邱建林控制的恒逸集团、李水荣控制的荣盛控股下属荣盛化纤以及外资背景的港发投资共同出资组建了浙江逸盛,其中恒逸集团和荣盛化纤分别出资1104.82万美元,分别约占注册资本的37%,剩余26%的出资来自于港发投资;2005年,荣盛石化和恒逸集团在大连注册设立了大连逸盛,李、邱两人分别控制的荣盛石化和恒逸集团分别出资1亿元。此后,两家公司又合作投资了多家公司。当2010年恒逸石化借壳*ST光华上市时,两家公司的净利润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和大连逸盛投资有限公司。所不同的是,荣盛石化持有浙江逸盛30%股权和大连逸盛70%股权,而恒逸石化则持有浙江逸盛70%股权和大连逸盛30%股权,由此两家公司分别形成了“一参一控”的关系。数据显示,恒逸石化2009年实现净利润约6.1亿元,荣盛石化实现净利润7.8亿元,其中浙江逸盛和大连逸盛两家公司对业绩的贡献度均超过半数。截至2012年底,两家公司交叉持股日益严重,共有5家企业由两公司共同持有。其中,大连逸盛投资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70%,恒逸石化持股30%;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30%,恒逸石化持股70%;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30%,恒逸石化持股70%;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56%,恒逸石化持股13.67%;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由荣盛石化持股26.25%,恒逸石化持股37.50%。而这几家公司,正是两家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贡献来源。有了“交叉控股”这层关系后,再解释荣盛石化为什么会从竞争对手采购如此大额的PTA就解释得通了,首先,由于宁波恒逸贸易是荣盛石化控股30%的子公司,因此从自己持股的恒逸贸易采购原材料,不仅做好了恒逸贸易的销售业绩,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顺势提升了自己的业绩。同时,荣盛石化从恒逸贸易采购原料,也为其合作对象也就是恒逸贸易的控股股东恒逸石化的业绩提供了大力支持。在看起来是天生仇人的“PTA双雄”所构建的“战略伙伴”框架下,双方自产自销、互造业绩,手腕高明得很。事实上,交叉持股对市场的危害是十分显著的,交叉持股的公司之间可以建立策略联盟,维系彼此之间的生产、供销等关系,以强化竞争优势,但同时可能造成垄断联合,特别是在具有竞争关系的公司之间,利用交叉持股可以产生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牟取垄断利润的结果。据统计,2012年国内PTA新增产能达到了1250万吨,总产能接近3291万吨,增幅达到64.06%。目前中恒逸石化是当前国内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其PTA年产能高达775万吨,占去年国内总产能的23.55%,除此之外,海南逸盛年产200万吨与大连逸盛新增年产能300万吨的投产,更使得被称作“PTA双雄”的两家公司有了市场定价权。在“交叉持股”情况下,两家企业主营业务极其相似,又有很强的市场定价权,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又很高,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两家公司正走上“携手控制市场、垄断PTA销售”的遐想。捋清了两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脉络,隐藏巨额销售收入的原因也就水落石出了。恒逸石化为了撇开与荣盛石化的纠连关系,将“交叉持股”深藏在幕后,故意隐去这部分销售收入,以继续交叉控股所带来的合作利益。交叉持股虽然让两家公司业绩看起来丰满健硕,在行业中也能成为威震一方的“PTA双雄”,但是,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Ⅸ 如何缓解管理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损害
1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概述
1.1 多元化经营带给企业的正面效应
(1)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能够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分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使成本产生“1+1<2”、利润产生“1+1>2”的效果。通过该协同效应,公司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等资源的优势,有效地利用剩余资源以适应多个市场需求。
(2)风险分散效应。多元化经营能够有效地降低公司所面临的可分散风险,并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的利润波动,稳定企业的收益。同时,多元化经营还能转移公司的重心,将公司引入成长期的行业,脱离处于衰退期的行业,降低原有行业带来的风险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交易内部化效应。多元化经营可以使公司在它经营的几个行业间进行各种内部交易,减少外部交易带来的价格差异,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它也能进行资金流的调度,解决市场弱有效性的问题,避免有时会出现资金不足而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
(4)税盾效应。多元化经营可以在企业的各项业务之间形成共同的担保,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若公司的负债增加,而增加的负债的利息可在税前扣除,企业的应税利润也能够降低,从而产生税盾效应。另外,在多元化的几个行业中,一个行业的亏损可以抵去其他赢利行业的应税利润,从而降低部分税收及亏损,形成一种组合保险效应。
(5)贸易壁垒效应。由于多元化经营存在交叉补贴效应,因而企业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建立并利用市场优势,如使用掠夺性定价的方法来驱逐现有的竞争者,并形成贸易壁垒来阻止潜在的竞争者。而掠夺性定价损失的利润能够通过交叉补贴的效应来补足,不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1.2 多元化经营带给企业的负面风险
(1)行业进出风险。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行业的进出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多元化经营想要进入或是退出一个行业也必须考虑多方面问题。进入时尤其需要注意行业的选取,进入后还要不断注入后续资源,根据行业竞争态势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并为可能预见的退出设计一个良好渠道。
(2)市场整体风险。由于市场存在广泛关联性,虽然多元化经营分散了风险,但企业尤其是相关多元化的产业仍面临着更大范围的市场整体风险。有时,在宏观力量如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反而可能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3)财务、效率风险。多元化经营的保险组合效应虽然能够降低经营风险,但跨行业补贴同样有可能降低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赢利效率,增加效率风险。同时,多元化经营需要大量资金,过于庞大的筹资容易增加负债比率、降低偿债能力,跨行业投资也容易运用不当导致效益为负,反而增加财务风险。
(4)资源分散风险。多元化经营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因而进行多元化经营会使原有经营产业的资金和管理方面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不利于扩大企业的核心业务。资源过分分散,也容易导致原有经营的产业迅速削弱,使企业失去原先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导致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收效甚微。
(5)管理整合风险。由于多元化经营的各个产品和市场存在差异,因而对各个领域管理要求也不同。进入领域越多,管理的难度和幅度也越大,信息沟通越困难,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存在很大风险。
1.3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综合影响效果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是其正面效应和负面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分为折价、溢价、中性三种,但具体是哪一种影响效果,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仍然不是很统一。
比较研究结论是,多元化经营只是股东与管理者、大中小股东之间的一个代理,因此研究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时必须考虑股权结构。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资产的规模、机构、管理层、国有股的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与法人股比例也呈倒U形曲线关系,其中国有控股公司比私有控股公司的倒U形曲线更为明显。
2 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对提升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2.1 中茵股份简介
中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茵股份,股票代码600745)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股份制企业,最初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具有十多年的历史,其品牌是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知名房地产,尤其是在苏州昆山、徐州、连云港等地区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自从2012年中茵股份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其多元化跨行业领域广泛,曾在2012年成为多元化程度之最,股价也跟风上涨了110%。而随着其2012年的财务报表的公布,需要重新评价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
2.2 多元化经营现状
中茵股份于2012年3月开始实施多元化经营。在2012年之前,中茵股份一直走的是专业化经营路线。有研究显示,近几年房价大幅上涨,房地产业由于主营业务利润突出,并不需要多元化经营。中茵股份的主营业务自2008年从服装业转战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至今,其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明显。进入2012年,随着政策的变化,中央政府明确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房地产行业不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在市场格局即将出现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许多房地产商纷纷涉足其他行业,实行多元化战略。中茵股份也为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在保持自身原有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同时,开始逐步涉足矿业、药业等其他经营领域,不仅涉及了黄金、稀土等多种矿产,而且收购了医药业的西藏泰达厚生、清华酒业,领域跨度很大,主要实施的是非相关多元化。 根据中茵股份近两年的财务数据,其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使用Dummy、Num、HI和EI四种指标对中茵股份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进行判断。在中茵股份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前后,中茵股份的多元化程度变化如下:
结合表1和表2以及财务报表可知,中茵股份自2011年12月起开始实施相关多元化,合同承包项目仍为房地产业。而进入2012年后,中茵股份的多元化程度迅速上升,经营分布上升至5个部门,且各个分部之间的领域相关度很小。由以上指标分析可以看出,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程度在不断提升。由于HI强调高收入部门的重要影响,EI则强调低收入部门对指数的总体影响,因此,中茵股份的多元化经营正在将重点逐渐从主营业务向拓展的多元化的低收入行业逐渐转移。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公司在2012年3月实施多元化经营之后,不断为所涉行业定期增资,由此可以看出其重心的变化。
2.3 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3.1 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正面效应
(1)协同效应。中茵股份在多元化进行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了其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合理地分配了剩余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风险分散效应。在房地产市场行业房价受到控制的情况下,中茵股份通过多元化经营来降低其面临的可分散风险,并通过多元化经营将它引入更具潜力的矿业和药业,分散主营房地产业务带来的风险。
(3)税盾效应。中茵股份通过其多元化经营,提高了自身的负债能力,降低了应税利润;同时,中茵股份也通过多元化经营,使主营房地产业降低的利润由另两个多元化的产业的赢利来抵,从而降低了部分税收和亏损,产生了交叉补贴效应和组合保险效应。
2.3.2 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负面风险
(1)行业进出风险。中茵股份在涉入多元化经营领域时,未对所涉行业进行充分的研究调查或是对所涉行业预见力度不够,所涉的清华酒业因塑化剂风波有许多对其行业的质疑报道,而且自从十八大召开后,许多地方纷纷出台禁酒令,白酒行业市场前景看淡,反而产生了折价的效果,不利于企业提升企业价值。
(2)市场整体风险。随着中央政府明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并促使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调控还将持续,政府限购、银行限贷等规定将会直接影响公司房地产业务,存在政策风险;随着另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各个城市规划不一,不同城市的住宅市场表现趋于分化,以往传统的销售周期可能会被各地不一的政策给打乱,各城市的预期也会变化,存在市场风险;由于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当前行业间的竞争仍然会很激烈,行业上也有一定的风险。
(3)财务、效率风险。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的所涉行业跨度极大,容易降低整体的赢利效率,可能会增加效率风险;同时多元化经营由于不断涉入各个行业,并且需要定期对所涉行业进行增资,负债比率极高,保持在80%以上。而涉入酒业的运用不当,则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而且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的变化,物价指数缓慢回升,货币政策也仍然能够进行微调,财务还有一定的风险。
(4)管理整合风险。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进入的领域很多,管理的难度和幅度也很大,作出决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2.3.3 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综合影响结果
综合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给企业价值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风险,在房地产行业前景不景气的条件下,中茵股份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后,虽然短期内企业价值有所下降,资产利润率不高,股东投资回报率也不高,但是公司未来的赢利能力、成长能力有所提高,发展前景较好,投资价值有上升的空间。因此,在短期内多元化经营对中茵股份产生了折价的效果;而在长期内,由于企业的发展前景上升,因此产生了溢价的效果。
此外,从中茵股份的研究中发现,中茵股份的多元化程度与ROE、ROA、EPS成负相关关系,即多元化的折价现象,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价值越低;但中茵股份的多元化程度与托宾Q、市盈率、市销率成正相关关系,即多元化程度越高,成长能力、发展前景以及投资价值越高。因此,在评价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侧重点,并结合公司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慎重下结论。
3 中茵股份合理利用多元化经营改善企业价值的建议
虽然中茵股份多元化经营后企业价值的未来市场潜力增加了,但其多元化经营仍然给企业价值带来负面风险,只有在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多元化经营产生的溢价效果才能够显现出来。
3.1 多方控制负面风险
针对中茵股份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公司需要进行综合比较,辩证分析,充分考虑并合理防范风险。在政策风险上,公司需要合理解读政府政策,并合理预估未来政策的变化方向,及时调整;在市场风险上,公司需要加强市场监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确保完成销售计划;在行业风险上,公司需要保持原有房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高;在财务风险上,公司需要加快自身的销售回款,合理安排未来的融资计划,确保资金链不断裂。
3.2 研究涉入行业产业
针对中茵股份由于涉入行业预见力度不够而产生的问题,公司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前,需要充分研究涉入行业产业,研究涉入时公司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和机遇,所涉行业的赢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分析其竞争态势、与主营业务的相关性以及其他各种相关因素,以充分了解所涉入的行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增加砝码,同时要不断注入后续资源,熟悉产业的各个方面,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避免无限的责任和损失。
3.3 合理控制负债水平
针对中茵股份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公司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财务结构,努力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公司需要做好多元化经营的控制和评估,并及时观察其多元化经营的效果,随时做好改变多元化经营计划的准备。
3.4 优化多元战略组合
针对中茵股份的主营业务优势并不明朗且存在各种风险,公司应将发展的重点向其他行业不断转变。中茵股份目前的发展战略是实施房地产、矿业、医药三业并举,同时稳步发展房地产开发业务,进一步扩大矿业业务,并加快医药行业发展,但仍需考虑好自身的条件和成熟时机,对所涉行业进行充分的研究,合理调整多元化各产业的投资比例,防止盲目多元化。
3.5 培养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所有公司成功的关键,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巨大。无论经营范围涉及多少行业,企业都应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因此,中茵股份不论是否转变经营的重点,都应该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公司应在房地产业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不断培养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带动所涉行业的竞争力,在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转变经营重点。
3.6 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
由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状况来看,在房地产业选出的130家上市公司中,仍有69家公司没有进行多元化经营,因此在推行多元化经营时,企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寻求其利害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不能盲目地实施多元化,并要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来应对各方面问题,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Ⅹ 会计案例题,求助啊
会计的案例分析题,这个无非就是想让你做相关会计分录的,自己找一找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