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传祺:再见了往昔,你好数字化丨汽车产经
9月的广汽来势汹汹。
短短一个月,就连发三个大招。
第一招,人事大调整:广汽将汽研院、广汽乘用车、广汽新能源全部归到整车事业本部麾下,由张跃赛担任整车事业本部本部长。
对于这个调整,官方的说法是:一方面,为了提高广汽自主品牌在产品、质量、营销、采购等各领域的横向协调和统一决策能力,在经营层面全面实现跨领域的一体化运营管理;另一方面,促进责权利的统一,调动自主品牌经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
意思很明了,调整就是为了研产销一体化,从效率改革入手逼迫自己走在市场前面。
第二招,公开2.0ATK取得42.10%热效率的重大突破。42.10%热效率什么概念?刷新了目前中国品牌发动机公开认证的最高热效率,高于长安蓝鲸动力的40%,也高于丰田Dynamic Force 2.5L发动机的41%,仅次于马自达的SKYACTIV-X 2.0L发动机的43%。
在北京车展上,广汽传祺还为这套全新动力总成平台命名为“钜浪”。
“两平台”分别是大数据平台和数据的运营平台。“四化”则是从产品、供应链、生产管控,都围绕着四化目标切入。“我们做了广汽GDA,打造数字化加速器。”
“之所以现在敢向大家报告,是因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思想也更加统一了。”冯兴亚坦诚。
能够看出来,如果说很多车企的改革是在一张画布上多次涂抹,那么,传祺的节奏,则更像是谨慎地一笔一划地勾勒。
信心是有的。
冯兴亚说,他们现在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我们全体的目标和切入点已经非常明确;其次,传祺每年研发实际净投超过50个亿,这些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基础;再有,我们从全球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而且有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这一次,广汽传祺进入数字化改革。这一次,数字化改革能帮它走多远?执行是否真正彻底?动作是否不会变形?
这些答案,不仅广汽传祺想知道。
② 大方派息、大手笔投入研发!广汽集团为何在行业寒冬也那么大方
广州话当中“唔孤寒”,大概是大大方方、不吝啬的意思。
读罢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2019年报后,功夫汽车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词——“唔孤寒”。
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将于2020年推出多款自主品牌新车型,如GS4PHEV(插电式混动)和Coupe版、GA8中改款等。广汽新能源今年还将推出两款全新纯电车型,进一步巩固发展优势。
随着2019年自主板块的调整完成,可以寄望,2020年将是广汽自主品牌火力全开的一年。
由此可以看出,在不确定的2020年,相对于其他汽车集团而言,广汽集团的发展仍旧在“确定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四、功夫拍案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在行业遭遇巨大下行压力的2019年,广汽集团“稳”占车市先机。
在不确定性的2020年,广汽集团以“进”之道,沿着“确定性轨道”前行。
广汽集团深蹲后,在车市的起跳、在股市的起舞,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8家车企销量解读,年初吹下的牛逼实现了多少
销量的好坏不仅关乎一个车企的市场占有率、话语权、用户认可度,更成为企业后续推动决策落地的关键。所以不管单车利润多少,想法子提升整体销量,都是车企发展过程中重中之重的事情。
而立flag,能让一个企业有计划性地完成任务,几乎每个品牌年初时,都会制定相应的年度销量目标。那么,根据各大自主品牌公布的半年销量数据,谁离目标更近一些?
吉利 汽车 :低端爆款减少,中高端产品走强
吉利 汽车 上半年销量超63万辆,完成2021年既定目标的41.18%,对比去年同期实现38%的年销量目标,今年吉利 汽车 的步伐算是加快了,随着下半年传统销量旺季的到来,完成153万辆的年度销量任务,对于吉利来说难度不大。
与过往对主销车型的销量广而宣之不同,这一次,吉利 汽车 只针对热销的车系进行销量汇报,其中,星系列旗舰产品6月销量13269辆,上半年贡献了77230辆。
从产品销量看来,吉利 汽车 呈现出中高端产品持续走强的趋势 ,高端品牌领克6月售出17,077辆,同比上升约29%。在整体销量浮动不大的情况下,远景家族等低端车型的上升势头有所衰减。
消费升级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端市场“呈弱”不见得就是坏事,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技术愈加苛刻,将市场的消费主流引向中高端领域。目前吉利主打高端市场的领克品牌,其通过产品不断精进,持续性地推动销量攀高。
长安 汽车 集团:一半目标达成,未来聚集智能电动
长安集团经过技术层面的升级以及产品层面的调整更新,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集团上半年销量突破120万辆,在“金九银十”的加持下,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已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
6月份的具体销量暂未得知,不过从5月所公布的品牌销量来看,长安系中国品牌 汽车 表现强劲,销量占比达到了当月集团销量的79.22%, 蓝鲸动力车型成为助推品牌销量大增的关键所在。
长安曾提出将向“智能低碳出行 科技 公司”转型的计划, 在未来5年将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 汽车 ,并计划于2022年,实现L4级智能网联 汽车 上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夯实行业地位。
奇瑞集团:海外出口依然强势,新能源车有看头
奇瑞今年年初未制定销量目标,其上半年完成销量42.45万辆,实现同比80.4%的增长,不过去年受疫情因素等影响,同比增幅不太具备参考价值。
奇瑞的海口出口仍然强势,上半年销量18,743辆,占比近三成,甚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1.4万辆的出口量。
在未来国内市场需求收窄之下,通过海外市场开疆拓土,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奇瑞作为最早“出海”的一批企业,目前已经将旗帜插遍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新能源车市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大环境的助推以及品牌技术的加持下,奇瑞集团上半年也实现了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大增,销售40,401辆,同比增长243.9%。
长城 汽车 :目标上调至149万辆,旗下多品牌赋能
长城 汽车 1-6月累计销量达61.82万辆,同比增长56.5%。长城 汽车 曾发布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计划将原来的121万辆的销量目标,上调至149万辆,意味着长城 汽车 目前已达成全年目标的超4成。
长城 汽车 旗下多品牌的发力起到关键作用。哈弗品牌上半年累计销售39.15万辆,同比增长49.3%;长城皮卡前6个月全球累计销售也达到了11.81万辆,同比提升23.2%;新能源品牌欧拉同样表现不俗,上半年累计销量52,547辆,同比大涨456.9%。
按照计划,长城 汽车 今年将会推出10款左右全新车型,以推动年销量目标的达成。另外,不断夯实全球化生产布局,并向海外市场输出多款车型,全面加速长城 汽车 全球化进程。
一汽红旗:销量基数小,但实现持续性增加
一汽红旗销量基数虽小,但其却实现了销量上的持续增长,品牌前6个月总销量为14.5万辆,同比大涨107%。
从数据上看,目前与一汽红旗制定的40万辆的销售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意味着下半年月均销量要达成4万辆左右,除了目前在售车型,恐怕要寄托于红旗E-QM5等新品推动了。
有意思的是,红旗E-QM5目前仅面向高端网约车市场销售,已知该车5月售出了千辆左右。
网约车市场拥有较大的开拓空间,类似深圳、广州等限购城市已经出台相关的规定,注册的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纯电动车的快速发展。能够助力一汽红旗开拓更多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大有作为
比亚迪主要的优势体现在新能源板块,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突破15万辆,同比增长155%。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月销突破2万辆,超过纯电动车的销量。
整体来看,比亚迪与一汽红旗完成率相当,同样是40万辆的目标,同样实现了15万辆左右的销量,不同的是,一汽红旗后期仍需依靠H5等主销车型助力,目前一汽红旗上市的新车主攻的是高端市场,很难帮助红旗实现“量”的跨越。
而比亚迪新能源车产品增幅迅猛,市场对于混动车型的热情更是高涨,类似宋PLUS DMi等热销车型,提车等待数月都是正常的,后期随着产能提升,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量势必跟着上来。
广汽埃安:技术为先,推动销量增长
广汽埃安算是传统企业转型智能电动车企下,一个比较成功的范本。广汽埃安6月终端销量再次突破万辆,同比猛增190%。上半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4.48万辆,同比增长128%。
AION S成为品牌销售强劲推动力,其销量稳定在6,000辆以上,至此,该车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十万大关。
广汽埃安的成功关键有技术因素的加持,也有对受众的精准定位。广汽埃安依托广汽集团多年技术自研能力,现已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比较出圈的有弹匣电池技术等。
而且广汽埃安的电动产品并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主销车型AION S起售价不到14万元。随着新上市的AION S Plus的到来,将进一步推动广汽埃安品牌销量的增长。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个品牌,类似上 汽车 乘用车、东风风神等品牌也已经公布了销量。 至于一些还没有露出的品牌,是晚点跟上,还是避而不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有些销量惨淡的车企,干脆直接省去公布销量的这个环节。
④ 与华为合作,广汽迎来拐点
在上海车展大放异彩的特斯拉,迎来了一位技术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
4月17日,华为第一辆车极狐阿尔法S出炉,虽然外界炒的火热,但这辆车本身还是北汽旗下,只不过搭载了华为Hi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不造车的华为,遵守了任正非谁说造车,就开除谁的规则,选择了提供自动驾驶和智能 汽车 需要的部件,为此还专门设计了华为inside品牌logo,在未来华为还将运用在华为自动驾驶的合作车型上,目前北汽蓝谷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厂商。
在A股市场上,北汽蓝谷股价已经翻倍,作为一家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28亿的车企,短时间实现了市值的提升和资本的追捧。
4月20日,长安 汽车 又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高端电动 汽车 年底将会发布。
在此前的消息中,华为与北汽的合作已经亮相,未来还将与长安 汽车 和广汽合作。
广汽相比长安北汽,广汽有何劣势和优势?
广汽作为传统车企,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发展如何?
从广汽的年报中,广汽的战略有何变化?
从一系列发布会来看,华为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卖水者,去帮助车企造好车。
因为在传统车企,研发周期之长,与互联网造车的快速有所不同,交通工具本身是独特的产品逻辑,单一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还需要整车技术的配合。
对于 汽车 这种综合性的交通工具,司机的驾驶能力和多变的路况仍然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需要时间来验证系统乃至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目前 汽车 市场百花齐放,下场造车资产包袱太重,而且很难通过烧钱做到庞大体量,而服务B端车企,华为可以切换赛道,做成了就能横向吃下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造车行业的基础设施,能够让华为的芯片,操作系统业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对于车企的选择,华为选择了子品牌策略,分头下注北汽,广汽,长安三个二线厂商,并没有与一线厂商合作,一方面其中的博弈比重,华为可以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华为可以分散风险,进可攻退可守。
但华为也表示,未来这种合作不会太多,那么对于被选中的广汽,相比于长安,广汽,劣势和优势在哪?
劣势首先是是时间,相比北汽长安,广汽似乎慢了一步。
北汽与华为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7年,那一年双方签立了战略协议,2018年,双方深入到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北汽开始与华为在ICT领域进行合作。
2019年,北汽集团就发布了极狐品牌,一年之后,北汽成立极狐事业部,在去年10月ARCFOX阿尔法T正式上市,这是极狐的第一款量产车,当时全部软件由华为提供,今年的阿尔法S也是同出一辙。
同时,长安 汽车 也与华为紧密合作,将与宁德时代,共同打造智能 汽车 品牌和智能电动网联 汽车 平台――CHN,并于今年年底推出。
而从2017年开始,广汽集团先后两次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还没有造出新车。
其次,在自动驾驶方面广汽也落后一步,目前北汽已经开始应用,阿尔法S华为HI版智能座舱运行鸿蒙OS操作系统,实现智能手机与智能座舱之间的关联操作。
长安 汽车 计划每年实现1-2个领先的智能场景首发应用,到2022年,率先实现L4级智能网联 汽车 上市。
而广汽集团宣布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 汽车 ,计划于2024年量产,相比于长安,北汽晚了2年时间。
那么广汽的优势在哪?
首先,北汽不是国内智能电动车实力最强,2020年北汽蓝谷(600733.SH)全年预计净亏损达60亿至65亿元。
2020年,北汽蓝谷累计销售25914辆新能源 汽车 ,同比下降82.79%。今年前2个月,北汽蓝谷合计售出2084辆电动车,同比下降超30%。
相比于北汽的销量下降,广汽的销量和利润也是相当稳定。
其次,华为在智能电动车市场,更渴望拿到更多数据,华为与北汽的合作,也希望拿到更多的 汽车 数据。
作为一个 汽车 平台,如果测试的车辆变少,也就意味着华为无法完全扣开传统 汽车 的市场,推广的步伐能否跑过其他厂商有待商榷。
从以往来看,北汽首款车型阿尔法T销量效果一般,自2020年10月上市以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ARCFOX阿尔法T累计销量仅1013辆。其中,2月销量为170辆,甚3月进一步降至71辆。而截至目前,该品牌总产量为2913辆。
此外,根据最近的资料,广汽宣称华为最早的5G的芯片都被其买走,广汽会再深化与腾讯的合作,第一家 汽车 公司把微信搬到传祺GS4车上。
最后在价格上,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本,基础版38.89万元,最高价42.99万元,这个价格还是相对较高,接轨特斯拉的价格,提到北汽新能源,很多人的印象还是品牌低端,能否有影响力还很难说。
广汽由于合资车企技术的稳定和品牌价值,似乎有更多后发优势。
对于一家车企来说,全套智能解决方案捏在别人手里,恐怕也不敢真正放心,换句话说,未来的 汽车 企业一定会想方设法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那么广汽作为传统车企,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发展如何?
目前广汽集团旗下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本田、广汽日野、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合创 汽车 ,广汽HONDA,五羊本田,广汽比亚迪十个整车品牌。
其中广汽传祺、广汽埃安为自主品牌,广汽本田、广汽Acura、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合创 汽车 为合资品牌。
在合资品牌中,2020年,广汽集团旗下“两田”属于重要盈利来源,分别为60.15亿元和40.78亿元,撑起了广汽集团的盈利一片天。
合资品牌也并不是一片火热,2020年广汽菲克年销量仅为4.05万辆,同比下滑45.18%,其净资产已从年初的13.36亿元跌至-3.31亿元,同时未分红派息、未计提减值的情况下,广汽三菱的期末余额缩减4.37亿元,合资品牌盈利的只剩两田。
目前两田属于合资车企第二阵营,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等第一阵营有所差距。
而在第二阵营中,广汽本田稍逊东风本田,广汽丰田稍逊一汽丰田。不过,广汽丰田在增长率上领跑整个日系;广汽本田的SUV阵营同比增长超80%,势头很猛。
在广汽自主品牌中,广汽传祺值得注意。
回顾 历史 ,广汽集团 2006 年便开启了自主品牌发展战略,2008 年成立广汽传祺 汽车 公司,并于2011年跟随国家的新能源策略,成立广汽传祺 汽车 新能源分公司。
2018年是广汽传祺的小巅峰,本来2018年三季度前,广汽新能源发展一般,年底依靠降价等方式来冲击销量,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2018年9月广汽新能源整体销售2007辆,创造自成立以来的单月最高销量纪录。2018 年 1-9 月,广汽新能源累计销量破万达11071辆,同比增长 348%。
在11月,广汽新能源单月销量首次破三千台,并超额完成1.5万的销量目标。但很快广汽传祺新能源 汽车 销量得到重大的突破的同时,面临着重大危机。
首先,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减少成为当年新趋势,面对退补,许多 汽车 厂商已经开始上调售价,而广汽新能源 GE3 530却依旧表示买车能够享受最高标准国家补贴的1.32倍,并且 GE3 530全国统一售价仍是12.98万元起,还有店面优惠8000元的终端销售政策。
广汽新能源在大环境下仍采取以价换量的模式,能牺牲一时的利润,但长此以往是无以为继的。之所以维持最高补贴,采取牺牲利润的方式,主要原因是相比比亚迪、北汽等车企,广汽新能源的产品优势不足。
另一方面,比亚迪、上汽等车企新能源产品线较完善,广汽新能源的产品就比较单一,产品亮点又不够突出,相对而言产品优势不够明显。
根据市场反馈目前广汽新能源产品 GE3、GS4 PHEV、GA3S 三款车型的产品质量备受诟病,主要问题都集中在续航、转向及变速箱系统、异响等方面。
续航方面,实际续航与公关续航公里数相差甚远,现广汽传祺纯电动车使用锂电车,电池组的体积与重量相对较大,使整车的重量偏高,驱动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
同时存在当蓄电池还有10%蓄电量时会突然跳至为零的情形,低温状态续航能力更低。转向系统方面,新能源 汽车 轴距长,对传动轴的性能要求非常高,传动过程中存在异响,变速箱为采购件,成本昂贵同时存在失效、整车停止运行等问题。
广汽传祺 汽车 发展的时间较短,新能源 汽车 研发技术方面还有部分缺陷,系统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 汽车 功能平台化系统,而这也是需要华为的原因。
如虽有动力底盘工程部,但动力方面比较欠缺,没有专门的研发发动机,储电池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部门,新车的研发,发动机、离合器、蓄电池这些核心部件都需要向外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新能一定程度上受到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影响。
总的来说,合资品牌仍占主要地位,广汽的自主品牌还未成型。
近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如果要想实现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转型,单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与华为合作,是一种必然。
对此广汽认为,第一是自主创新,第二是合资合作。
那么从广汽的年报中,能看到广汽的战略变化和创新能力么?
首先,据年报显示,广汽集团2020年实现营收631.57亿元,同比增加5.78%;实现归母净利润59.66亿元,同比下降9.85%,营收增长净利润却在下滑。
对于2020年业绩表现,广汽在年报中表示,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国内 汽车 市场销量增长逐步恢复,集团自主品牌传祺车型产销结构优化、埃安新能源车销量逆势增长等综合所致。
但要知道,2020年的疫情是一个偶发因素,随着疫情的缓和,各大厂商都实现了增长。
其次,在年报中,广汽还宣称开创了自主品牌研发和生产体系的广汽模式。
分析年报,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实现了产销大幅优于行业的优异成绩,广汽本田实现产销80.56万辆和80.58万辆,同比增长3.73%和2.65%;广汽丰田实现产销76.50万辆和76.50万辆,同比增长14.08%和12.17%。
与之相对应的是,自主品牌全年实现产销34.59万辆和35.40万辆,同比下降却8.81%和7.95%。旗下雅阁、凯美瑞终端销量占据中高级轿车细分市场前两位,无一不是合资品牌。
第三,“美化”的年报,并不能掩盖广汽的隐忧。
相比2019年自营业务亏损达57.48亿,2020年因销售费用减少9.11亿,才显得不那么尴尬。
业务收入2020年相比2019年减少了4.28亿元,整体来看,自主业务疲软,产品竞争力较弱,因此很难赚钱,其业务除了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合资外,自营业务毛利率全线下跌,所有业务毛利率6.47%,乘用车毛利率面临亏损,金融及其他业务毛利率却高达36.68%。
2020年9月,广汽对自主品牌进行一体化改革,并在两个月后的广州车展上宣布其高端纯电品牌埃安正式独立,广汽也曾表示新能源仍未实现盈利。
最后,广汽集团党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广汽将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核心技术“两个领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创新方面主要有三大措施:第一,加大研发的投入;第二,加强人才的培养;第三,加强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
烧钱的广汽的确是在行业名列前茅,从2015年到2020年,广汽研发投入从19.19亿元增长接近三倍,达到51.25亿元,2020年,广汽研发支出占比为8.17%,远高于比亚迪、长城 汽车 、上汽集团。
但在人才上,广汽集团研究生学历以上员工只占4.7%,本科和专科学历占23.53%和19.81%,其他学历占到51.95%。
在人均薪酬上,广汽集团从2016年的5.1万增长至2020年的7.028万元,人均创利却从2016年的8.31万元减少至2020年的6.364万元,在2017年和2018年,人均创利高达12.8万元和11.49万元。
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收益,更让我们注意的是,广汽能否有新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目前市盈率在20以下,但广汽集团依然不是一个值得入手的标的。
跟很多车企类似,广汽也逐渐转向自主品牌,而以华为为支点,广汽想通过广汽埃安杀入2021年战况激烈的竞争中,这些结合起来,大概率将会表现为一个明显的“拐点”,但能否成为成长性,着实令人担忧。(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⑤ 广汽集团2022年报什么时候发布
广汽集团于2022年3月31日披露年报。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56.8亿,同比增长19.8%;实现归母净利润73.3亿,同比增长23%;每股收益为0.72元。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公司2021年营业成本691.6亿,同比增17.9%,低于营业收入19.8%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上升1.4%。期间费用率为12.6%,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93.6至-55.9亿。
⑥ 广汽丰田拟投63.42亿元建20万辆电动车产能
广汽丰田目前拥有三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到60万辆,此前被曝出正在建设第四生产线,专为新能源车型,年产能20万辆。此外,广汽丰田还将在2022年建设完成第五生产线,将投产全新EV平台下的两款SUV和一款MPV,年产能同样为20万辆,累计投资63.42亿元。待第四、第五生产线全面建成后,广汽丰田年产能将跃升至百万辆。
2020年2月27日,广汽丰田以9.19亿元拍下广州南沙一处工业用地,面积为75.5万平方米。据了解,广汽丰田将在此投建第五条生产线,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计划年产能20万辆(新能源车)。
根据广汽丰田在2020年4月发布的第五产线招标书信息显示,第五产线总投资约人民币63.42亿元,拟生产全新EV平台的两款SUV和一款MPV等新能源汽车。
广汽丰田在2019年一直处于满产状态。
根据2018年底广汽丰田第四产线的环评公示,广汽丰田一、二生产线建于老厂区,总汽车产能38万辆;第三产线于2018年1月建成,初期产能为10万辆/年。
2019年广汽丰田产量为67.06万辆,以2019年48万辆的设计产能计算,产能利用率达139.71%。
根据广汽集团2019年报显示,第三产线已在2019年12月扩充至22万辆/年,广汽丰田设计产能已达到60万辆。
加上第四、五产线的40万辆,广汽丰田2022年的设计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2025年,丰田计划实现100万辆纯电动车的销售目标,丰田把新能源的主要战场放在了中国。
到2022年,一汽丰田将形成3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广汽丰田将形成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其在中国两个合资公司累计产能到2022年已经接近80万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⑦ 最新2019年财报解读:长城、吉利等品牌,谁家欢喜谁家愁
在整体乘用车市场持续下行的2019年,马太效应愈来愈明显,大部分车企受到了车市下行的影响,利润和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近日,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品牌公开了2019年的财报业绩。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成绩到底如何。
长城汽车:海外市场表现佳
3月31日,长城汽车公开了2019年的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的营业总收入为962.11亿元,净利润45.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97亿元。此外,在财报中能够看到,长城汽车2019年的研发费用增长了超过一半,同时海外市场业绩表现较为突出。2019年长城汽车的海外市场营业收入达到55.22亿元,同比大增66.61%。
从上述车企公开的财报显示,销量和利润下跌是主要基调,可见2019年对绝大部分车企来讲是极其艰难的一年。此外,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车市正面临更为严峻的状况,车市的洗牌速度或将进一步加快,车企的竞争压力也就更大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半年过去了,站在悬崖边上的车企们,现在怎么样了
即便是大众、丰田这样的强企,如果长久不思进取、消极怠慢,那么最终等待它们的命运同样会是转身离开。相反,能够在淘汰赛中存活下来的车企,一定是拥有核心竞争力、品牌认可度、雄厚资本的车企,而这些车企必将继续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文|?葫鹿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从年报中看汽车企业能否平稳度过2020年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 汽车 市场已经呈现出大比例下滑态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347.4万辆和367.2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2020年开年的“黑天鹅”事件无疑是给本就呈现下滑态势的 汽车 市场雪上加霜。
从已经发布的2019年中国上市 汽车 企业财报中不难发现,净利润、营业收入几乎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如果2020年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或许2019年 汽车 市场带给企业的经营压力以及现金流压力并不大,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或许让中国 汽车 企业更注重现金流量对企业的影响。
现金流作为企业经营的“血液”,不但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必要条件,还更能反映企业的赚钱能力。据海外数据统计,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而有效的现金流管理以及现金储备能够很好的规避破产风险。
从 汽车 企业来看,车企需要足够的现金流购买零部件、支付员工工资、投入研发费用等,同时车企依靠出售 汽车 收回现金实现企业盈利。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车企销量下滑,经营性现金流入出现大幅度下降,同时工厂停工停产、供应链价位上涨、物流运输上涨则使得车企经营性现金流出呈现出上涨趋势。
在经营性现金流入下降经营性现金流出上涨的状况下,车企就需要考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储备和银行短期信贷额度,以保证受影响期间的现金流动性。目前,多家 汽车 企业发布了2019年财报,通过分析这几家企业的合并现金流表等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车企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能不能平稳度过2020年。
海马 汽车 :变卖资产恢复现金流储备
据海马 汽车 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度海马 汽车 营业收入4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5亿元,通过处置闲置资产实现盈利的海马 汽车 真实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
从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度海马 汽车 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0.84亿元,与通过出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营业收入40.3亿元基本相同,这也就意味着海马 汽车 虽然出现销量大幅下降,但销售产品的现金流量基本正常。但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依旧为负数,这也就意味着海马 汽车 无法通过主营业务实现现金流以及实现净利润的增长。
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方面,海马 汽车 实现了快速储备,期末余额达到14.08亿元,但海马 汽车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组成部分可以看出,现金储备主要集中在处置子公司获得的现金流,其现金净额高达7.67亿元。
进入2020年后,海马 汽车 销量依旧呈现出下降态势,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2591辆,同比下降49.12%,在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 汽车 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14.08亿元现金余额能够支撑多久不得而知,但值得肯定的是2020年海马 汽车 并不好过。
一汽轿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高于净利润
据一汽轿车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营业收入276.6,4亿元,较上年增加8.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277.00万元,较上年减少74.05%。
在现金流方面,由于销量呈现上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也出现了一定成的的上涨,达到257.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20.998亿元,据数据显示,2019年一汽轿车共销售整车21.78万辆,较上年增加3.11%。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这也使得一汽轿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出现增长,达到16.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轿车库存处于高位。据财报显示,存货合计账面余额达到41.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00%,其中,2019年整车库存达到3.37万辆,同比增减254.17%。
江淮 汽车 :期末现金余额依靠投资活动产生
据江淮 汽车 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472.86亿元,同比下滑5.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其中,乘用车、商用车业务营业收入428.1亿元,同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仅为336.22亿元,与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相比,有91.88亿元的差值,由于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反映企业销售产品过程中真正入账的金额,而通过不产生现金流量方式获得收入却可以计入营业收入中,这也就意味着江淮 汽车 销售商用车、乘用车并没有产生很好的现金流量。
此外,从江淮 汽车 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发现,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达到16.86亿元,成为江淮 汽车 最为主要的现金流入,但投资活动产生的净额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报告期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达到88.69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37亿元。报告期末江淮 汽车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上涨至62.23亿元,较2018年年末实现小幅度上涨。
广汽集团:现金余额达到305亿
2019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92.34亿元,同比下降17.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18亿元,同比下滑39.3%。
现金流方面,由于销量出现下滑,广汽集团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达到672.98亿元,但广汽集团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现的现金流入远高于整车业务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广汽集团近几年的应收账款呈现减少。
在现金储备方面,广汽集团也是目前公布2019年财报中最高的车企,2019年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5.65亿元,但与2018年期末相比现金储备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这主要是因为广汽集团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集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换句话说2019年广汽新能源一直在消耗储备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整车业务毛利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2019年乘用车业务毛利为3.02%,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29个百分点,针对毛利率下降,广汽集团指出,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产销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以及成本规模效应减少等综合所致。据数据统计,2019年广汽集团乘用车销量累计为205.9万辆,同比下滑3.74%,其中,广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38.46万辆,同比下降28.14%。
江铃 汽车 :销量上涨 现金流明显改善
据2019年江铃 汽车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91.74亿元,同比上升3.27%;实现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上升60.96%,成为为数不多业绩上涨的上市 汽车 企业。江铃 汽车 指出,营收以及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销量上升以及公司采取积极的降本增效措施。
销量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利好还体现在江铃 汽车 的现金流量中,报告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3.21亿元,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最为明显,达到27.37亿元。同时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至89.38亿元。针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江铃 汽车 表示,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上涨且库存水平下降。
销量方面,2019年江铃 汽车 共销售新车29万辆整车。其中包括9.7万辆JMC系列卡车、5.9万辆JMC系列皮卡、5.2万辆SUV、4.6万辆福特全顺系列商用车、3.6万辆JMC品牌轻型客车,总销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75%。
⑩ 如祺出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A轮融资
如祺出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A轮融资
如祺出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A轮融资,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等共同投资成立,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如祺出行以“涟漪模式”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如祺出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A轮融资。
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出行服务市场,这一市场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主战场之一。
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参投。本轮融资完成后,如祺出行将加速推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落地,并打造链接整个产业的VaaS平台(视频即服务模式平台)。
“过去一个阶段,行业聚焦在提升系统算法能力和单车硬件水平方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关注重点开始转向自动驾驶运营科技。”如祺出行CEO蒋华今日表示,Robotaxi要真正成为一项服务,必须通过出行平台进行运营,正因如此,本轮已有两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同时选择战略投资如祺出行。
如祺出行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该企业由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出行等共同投资成立,彼时投资金额为10亿元。其中,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分别持股35%、25%、10%,其他投资者合计持股20%,另外预留10%股权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近三年来,如祺出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开通广州、佛山、珠海、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运营服务,用户规模约1500万,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用户渗透率超30%。在今年3月31日举行的广汽集团年报媒体沟通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由广汽集团参与投资的如祺出行计划在明年启动上市工作,文远知行已对如祺出行投资1500万美元。
近年来,各路企业纷纷加快在网约车市场布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网约车已经覆盖了400多个城市、总订单量超过43.1亿单;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了4.53亿,比2020年12月份增长8733万。
粤港澳大湾区是各大网约车平台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除了“本地虎”如祺出行之外,还有“过江龙”滴滴出行、曹操出行、耀出行、T3出行等多个网约车平台。其中,吉利继以曹操出行抢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之后,其与戴姆勒-奔驰联手打造的耀出行也已入驻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广州为核心,深入推进广深莞佛一体化运营,抢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商务客户。
近日,耀出行App全新改版,通过一系列创新升级提升用户体验。而由一汽、东风、长安等企业携手打造的出行服务平台T3出行,继在广州等市场布局之后,日前又登陆惠州,不断拓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出行服务版图。
当前,各大出行平台加快将新技术和新产品导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等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被认为与这些平台大规模导入新能源汽车有关。
在与曹操出行、T3出行等平台比拼新能源汽车投入数量的同时,如祺出行开始朝Robotaxi新市场发力,将推出国内出行行业首个真正全开放的Robotaxi运营平台,为产业合作方提供Robotaxi商业运营解决方案和Robotaxi车辆运营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加速Robotaxi商业化运营落地。
完成本轮融资后,如祺出行今年内将组建一支规模超过200辆的Robotaxi车队投入示范性运营,并打造一支规模超千辆的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车队,以及推进包括运营平台、数据平台、监管平台在内的自动驾驶运营体系的完善。同时,如祺出行打造的一站式超级服务平台如祺车服的首家门店已经在广州正式投入运营,探索无人车辆的车后自动化维护之路。
不过,无论哪类玩家,即使是坐在国内互联网出行领域头把交椅上的滴滴出行,目前也难以靠网约车业务实现盈利。粤港澳大湾区被视为“超级大都市”,众多出行公司寄望借助这个庞大的都市圈,尝试各种突围方式,从而破解共享出行“盈利”的难题。
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瑞盛亚洲、广州产投集团、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等机构参投,这也是国内智能网联出行行业在2022年的首笔融资。
本轮融资完成后,如祺出行将继续深化“双轴驱动”战略布局,加速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并打造链接整个产业的VaaS平台,逐步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运营科技领跑者。
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等共同投资成立,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公司为用户提供智、趣、优、尚的专车出行体验,隶属于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如祺出行以“涟漪模式”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开通广州、佛山、珠海、深圳、东莞等多个城市运营服务,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用户渗透率已超30%。
如祺出行在“双轴驱动”战略布局下,推出国内出行行业首个真正全开放的Robotaxi运营平台,为产业合作方提供Robotaxi商业运营解决方案,和Robotaxi车辆运营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加速Robotaxi商业化运营落地,最终让自动驾驶这一前沿技术真正变成一项可落地、可运营、可持续服务的出行商业场景。
完成本轮融资后,如祺出行今年内将组建一支规模超过200辆的Robotaxi车队投入示范性运营,并打造一支规模超千辆的v2x车队,以及全力推进包括运营平台、数据平台、监管平台在内的自动驾驶运营体系的完善。
同时,如祺出行打造的一站式超级服务平台如祺车服的.首家门店已经在广州正式投入运营,将锚定未来自动驾驶运营场景,探索无人车辆的车后自动化维护之路。
如祺出行CEO蒋华表示:“过去一个阶段,行业聚焦在提升系统算法能力和单车硬件水平方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关注重点开始转向自动驾驶运营科技。Robotaxi要真正成为一项服务,必须通过出行平台进行运营,正因如此,本轮已有两家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同时选择战略投资如祺出行。”
随着车企、自动驾驶企业等持续加码,出行领域“资本局”再度升温。
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瑞盛亚洲、广州产投集团、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等机构参投。据介绍,本轮融资完成后,如祺出行将加速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完成本轮融资后,如祺出行今年内将组建一支规模超200辆的Robotaxi车队投入示范性运营,并组建一支规模超千辆的V2X车队。
同时,如祺出行的一站式超级服务平台“如祺车服”首家门店已在广州正式投入运营,将面向未来自动驾驶运营场景,覆盖无人车辆的车后自动化维护。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如祺出行此轮融资中,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两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参与投资。其中,文远知行系老股东跟投。
天眼查信息显示,去年12月21日,文远知行战略投资如祺出行。据介绍,这也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投资出行平台。
图:如祺出行融资历程;来源:天眼查
去年12月底,广汽集团、文远知行、如祺出行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基于各自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前装车型设计、研发、量产和商业化运营。
当前,Robotaxi作为自动驾驶服务潜在落地应用场景之一,其规模体量可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市场等。
在如祺出行CEO蒋华看来,“过去一个阶段,行业聚焦在提升系统算法能力和单车硬件水平方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关注重点开始转向自动驾驶运营科技。Robotaxi要真正成为一项服务,必须通过出行平台进行运营。”
资料显示,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等共同投资成立,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据介绍,如祺出行目前已开通广州、佛山、珠海、深圳、东莞等城市运营服务,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用户渗透率超30%。
谈及当前网约车市场的资本逻辑,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分析表示,“总体逻辑不会大变,是否烧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终成功的是能够持续获得外部资本支持,或形成自有现金流闭环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