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实集团和上海医药是什么关系
上海医药是上实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上实集团成立于1981年,是上海市在境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香 港著名的中资企业之一,主业有医药、基建、房地产等等,上海医药就是上实集团的一个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国内A股和港股市场上上市。上海医药是国内一家大型生物医药企业,旗下的知名品牌有雷氏、青春宝、胡庆余堂等,重点产品有诺新康、纷乐、锋替新等,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上海医药研发创新能力较强,是实力型医药国企。
② 上海医药未来前景好吗
上海医药是全国知名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在沪港两地上市,上海医药拥有很强的研发创新和管理经营实力,公司前景很好。上海医药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制药企业50强,全国医药企业居第二位。上海医药坚持创新发展,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取得发明专利授权549件。2020年,多个创新药管线取得多阶段性进展,已经有25个产品,其中15个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或者已经上市。上海医药的产品覆盖全国医疗机构超3.2万家,零售网络覆盖全国16个省市区,全国零售药房数量超过2000家。
③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药集团)的前身是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1996年10月由原上海医药管理局下属企业改制组建而成,2002年9月进一步改制成为多元投资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7月,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上药集团股权,将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30%股权调整给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
上药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有员工近3万人,注册资本31.58亿元,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营销网络最健全的医药企业,并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医药全球合作伙伴。
④ 国药上药包揽96%国采配送,两家公司都有怎样的背景
这次国家第三批第三批国采中选结果名单中,国药、上药包揽接近总量96%的药品配送权,在这次配送权争夺中也是有绝对性的优势,这也是医药流通行业格局变化的好兆头,意味着医药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国药和上药同时也是排名前两位的行业龙头,两家也有自己的特点和经营的范围。
国药以规模效益取胜,发挥批零一体化优势,上海医药利用华东地区电子商务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医药电商,国药控股在药品流通领域具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则具在各价值链环节发挥了协同效应,二者在药品生产领域也在我国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
这两家都算是行业龙头,但是身为国有企业的国药,不管是在药品流通领域还是营业收入的方面,都是有着比上药更优厚的条件。
⑤ 上海医药(600849-CN)重组获批,启动换股合并。对散户来说是利还是弊
不是好消息,看一看今天的下跌就知道了,都在抛出
上海医药[15.40 -4.94%](600849.SH)今日表示,向上药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换股吸收合并上实医药[23.88 -2.85%](600607.SH)和中西药业[14.37 -2.51%](600842.SH)等事项,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三家公司将于2月4日起开始连续停牌,直至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而2月4日,上海医药还将通过网下申报方式向异议股东提供收购请求权申报服务。
其中,上海医药的收购请求权的行权价格为每股11.83元,上实医药为19.07元,中西药业为11.36元。
据长江证券[16.93 0.95%]分析,本次重组完成后,新上药业务将形成医药工业(包括研发、生产和制造)和医药商业(包括分销和零售)两大板块,新上药将力争成为覆盖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医药龙头企业。
重组后公司将进行大规模资产和业务整合,上海医药将以本次重组为契机,启动以三大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布局调整计划,即以大浦东为制剂产业基地、奉贤为中药产业基地、星火为原料药产业基地,集中、集聚生产资源发展聚焦产品,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整体营运质量;凭借新上药的集团化优势,将工业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与分销渠道的扩张有机结合,形成工商一体协同发展的局面,扩大工业、商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同时,利用零售门店网络优势,提升新上药自有品牌非处方药的市场占有率。
虽然重组前景诱人,但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长江证券认为新上药的整合之路不会轻松。
上海医药换股吸收合并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请求权实施公告:本次收购请求权实施股权登记日为2010年2月3日,申报时间为2010年2月4日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公司股票自该日起连续停牌,直至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完成。股份转让协议现场签署时间为2010年2月5日。
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获得核准的公告: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向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455289547股股份购买相关资产;核准公司向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发行169028205股股份募集资金、并以该等资金向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购买相关资产;核准公司以新增592181860股股份吸收合并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增206970842股股份吸收合并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核准豁免上药集团因以资产认购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而增持公司455289547股股份、一致行动人上海上实因以现金认购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而增持公司169028205股股份,导致合计持有公司964240702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8.39%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
提示性公告:为确保收购请求权和换股实施顺利进行,公司股票将自2010年2月4日即收购请求权申报日开始连续停牌,直至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实施完成。
⑥ 上药集团是央企还是国企
上药集团是国企。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药集团)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8.42亿元,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2020年营业收入1919亿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企业50强,居全国医药企业第二。
上海医药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2020年研发总投入19.72亿元,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200名,建有海外研发平台,研发能力位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一梯队。
公司积极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多元化、开放式的创新模式,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跨国药企开展研发合作,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药研发与引进,持续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药物研发产品链。
国企的定义: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⑦ 上海医药:拨云见日待何时
作者:高翼
支持:远川研究所医药组
在7月份股价一路上涨,市值突破5000亿之际,恒瑞的“医药一哥”名头打得越来越响了。
但是,有这么一家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是恒瑞医药的八倍多,市值却仅有恒瑞医药的一成,想想也是怪憋屈的,这家公司就是年销售额全国第一、2018年书写中国医药商业史最大并购案的主导方——上海医药。
截至7月30日,上海医药市值仅为583亿,多番挣扎仍未能站稳在600亿以上。同样是医药行业巨头,上海医药究竟能不能在A股杀出一片天地?
上海医药早在1994年就登陆A股上市,其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是沪深300的样本股,绝对可以说是行业内的巨头。公司前身为原上海第四制药厂,创建于1866年,至今已有过百年的 历史 。公司为A+H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上实集团,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
公司作为上实集团旗下大 健康 产业核心平台,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流通两大板块,工商业齐头并进。其控股公司覆盖生物制剂、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材、医疗器械以及分销和零售七个方向,并与罗氏、施贵宝等成立合联营公司,下设机构布局极其广泛。
从毛利结构来看,医药分销业务主要贡献了绝大部分,一直占到了80%,但医药工业板块表现也不俗,近年一直保持在毛利率50%以上,占比低只是因为分销业务实在太大,上药的工业板块也有近200亿营收,单拉出来也能和大部分品牌药企一较高下。
在医药流通板块方面,上海医药一直是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三巨头”之一,在两票制的影响下,医药行业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明显,三大医药流通龙头持续开展并购整合。
在医院回款较难改善的大背景下,资金成本成为未来医药流通主要制约因素,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多渠道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工业板块产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统和免疫代谢、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经以及抗肿瘤五大治疗领域,常年生产超800个品种、20多种剂型,通过自己的经销商、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基本实现对全国多数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覆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
上药零售业务 历史 悠久,旗下有多家知名药房品牌,拥有较好的口碑和市场占有率。
从规模来看,公司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列,截至2017年分布在全国16个省区市的零售药房总数超过1892家,其中直营店1247家,旗下上海华氏大药房、雷允上都是华东地区拥有药房最多的医药零售公司之一。
近年零售行业逐渐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促使老百姓、大参林等传统药店的估值水涨船高。除了通过并购进行全国性扩张,上海医药集中精力深耕华东地区,重心集中于创新业务,包括医院供应链管理(SPD)、药房托管、高端药品直送(DTP)、疫苗和高值耗材配送等。
而截至去年,上海医药拥有直接网络覆盖全国24个省市、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
2009年以来,上海医药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其净利润更是10年增长了22.59倍。2015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元,2019年达到1865.66亿元,奔向2000亿元关口。
而对比近一年的的表现业绩,上海医药公司,2019中报、2019三季报、2019年报的营收分别为925.75亿、1406.17亿、1865.66亿,增速分别为22.00%、19.57%、17.27%。 如此亮眼数据,股价却一直横盘。
从PE来看,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都是受市场追捧的存在,特别是疫情之下行情水涨船高,医药行业的PE一路走高。部分受市场热捧的明星企业PE已经突破两百,当前的PE行业均值也已经近百。而上海医药的PE,只有尴尬的不到15。
哪怕是把范围缩小到由于增长能力较差PE相对较低的医药商业行业,上海医药的PE依然是倒数水平。
工业板块的利润就超过20亿,增速超过20%,如果单纯是一个工业企业,带着普通的研发管线,以略低于2021年预期市场均值30倍的PE算,单是工业板块上海医药就值600多亿。
再加上一个全国第二的商业流通盘子,超过20亿的利润,按照2021年预期市场均值14倍的PE,那也是280亿,加一起破千亿也有800亿,上海医药现在不到600亿的市值看起来就显得匪夷所思。
是上海医药缺少讲故事的能力?
近几年创新药大火,相关公司估值也水涨船高,上药在研发这一块虽然不如恒瑞天晴,但也在一步步跟进中。
上海医药2019年投入15.09亿,研发占比为6.42%,已经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8.74亿。一季度研发费用投入达到3.41亿元,同比上升25.93%,可见上海医药非常舍得砸钱研发。
而就流通业务而言,上海医药侧重业务创新模式 探索 ,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业务模式转型升级。旗下上药云 健康 对标市值3000亿的阿里 健康 ,已经全面启动B轮融资。这次疫情中,上海医药的云 健康 的电子处方的平台,也在抗击疫情中屡屡发力。
如此多的的“创新”概念,虽然解决的问题远不如疫苗那般紧急,但也是处处针对国内看病问题痛点。上海医药就像是开不出新花的铁树,接连遭到北上资金的抛弃,那上海医药究竟埋藏着那些隐患,和恒瑞的差距又在哪里?
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流出。看似是奶牛型企业现金流,但是19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负,且鉴于18、17年在筹资,上海医药从现金流量表来看,随时需要资金支持。
2018年之前公司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并购当年实现1590.84亿元,同比增速21.58%,扣非归母经利润26.52亿,但同比增速为-6.80%,并购业务并不能支撑增长。不过2019年的上海医药渐渐恢复元气,底气也足了起来,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30.49%。
但并购的“副作用”也一直凸显,上海医药面临着大幅商誉的剧增。2018年增加47.38个亿的商誉,同比增速高达71.72%,而当年商誉减值就高达6.32亿;
而事情远没有结束,2019年因为一家涉及保健品的子公司表现不及预期,直接商誉减值7.05个亿。因此,2019年尽管上海医药在130家医药企业中营收第一,商誉减值也是最高的,走吞并之路的上海医药却是有些“吃不消”。
而作为对比,恒瑞医药的商誉,一直都是零。
这就是上海医药对比恒瑞最为人诟病的地方——靠着并购实现不到10%左右的增速,而恒瑞的内生业绩增长稳定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并购除了带来业绩水分,也为公司现金流带来了压力,这就为我们揭示了前面现金流量表问题的根源。并购让上海医药的资产负债率明显提升,2018和2019年增加了大量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偿债风险。
而恒瑞医药素来以“不举债”著称,负债率非常低,2004年至今没有一年超过15%,近些年一直保持在10%左右,属于股市中低负债率的上市公司。
从2019年各业务板块营收数据来看,公司主要经营分销业务,但毛利率却仅为7.03%,而占比较小的工业板块毛利率却是高达58.56%;不过,分销和工业毛利率水平都在逐年走高,且工业板块营收占比也在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9.83%上升为2019年12.08%,进而带动总体毛利率趋升。
但是,与恒瑞长期80多的毛利率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主业是医药贸易分销的上海医药,要赶上创新药龙头恒瑞的高度,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海医药崛起是在2008年,这要比国内很多药企都早得多。
08年之前的上药,因为华源集团债务危机,一直陷入“无主”的状态,没有董事长,没有管理层。直到08年上海市国资委入主上药,投行出身的吕明方出任董事长,上药才开始走上坡路,而这也奠定了上药一直走并购路线的大趋势。
只不过遗憾的是,这位力挽狂澜的名将待了不到三年就因为“人”的原因而出走。
并购确实是药企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由之路,但大型跨国药企最终能够顺利买买买的前提是有强劲的基础业务相互支撑和配合,辉瑞有布局全球的销售团队,所以才买了惠氏和法玛西亚,默沙东更是占着几大治疗领域头部市场才并购先灵葆雅。
上海医药的分销业务规模之大确实堪称殷实,但产业融入度低(就一送快递的)、技术壁垒低、毛利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块最大的业务如何去和新买来的深入配合,是上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但好的一点是,上药的分销业务因为布局早,目前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使得公司财务状况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上药有充足的空间去不断试错。所以大家也能看到,上药近几年也在积极追赶创新药的势头,虽然晚了些但也不迟。
因此,当上药旗下各项业务模式逐渐清晰起来,那将是上药的一个大的增长点。
其次,国企一大诟病就是市场化不够充分,管理层每年几百万固定工资,可能对市值满不在乎,从而影响到公司经营。但2019年年底,上海医药正式开启第一轮股权激励计划,9名高管和201名公司骨干,共分到2834.1万股期权。享受到股票分红,就会有第二次。这也是公司增长的一大驱动力。
期待上海医药能够拨云见日。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构成任何保证, 历史 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⑧ 上海医药产品研发实力强不强
上海医药产品研发实力是很强的,上海医药成立有研发管理中心,拥有抗体药物及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与转化平 台,化学小分子原料及制剂研发、中试产业化及制造基地,细胞治疗技术研究等特色创新研发平 台。在美 国圣地亚哥、香 港等地建立有高效国际化创新研发中心。2020年,上海医药研发总投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8.31%,研发费用为16.57亿元,同比增长22.76%,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98%。
⑨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的简介
经吸收合并注资重组后成功上市的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上药)对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实施托管,使新亚药业和新先锋药业的抗生素业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新上药打造“全产业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回顾新亚、新先锋走过的历程,有无数个中国第一诞生在他们的足下:中国最早的民族制药企业、中国抗生素的摇篮、中国第一支青霉素、中国第一个ANDA……。今天,新上药的这一抗生素专业平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抗生素制药企业之一,旗下三大品牌:“亚字”牌、“三花”牌和“四星”牌产品涵盖抗感染药的所有门类,是目前国内品种最齐全、最丰富、最有特色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公司的拳头产品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唑林在国内市场排名均位居前三,市场占有率均超过20%。
“四星牌”头孢替安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产品,具有单独定价的优势,市场份额超过35%。独家品种锋克松(两性霉素B脂质体)填补了脂质体技术的国内空白。头孢曲松、锋克松、头孢唑林等十多个产品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原料药氯唑西林,制剂产品锋泰灵(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已在日本、香港等四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
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持“品质创造价值,创新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以 “科技兴企”为发展宗旨,不断为社会、为股东、为客户、为企业、为员工创造价值。公司以抗感染药物为主要发展方向,并积极拓展抗肿瘤药领域,不断在科研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公司下属新药研发中心是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研发新产品获SFDA批准数量在上海地区排名第一,陆续推出了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替坦、美罗培南等多个重量级新产品。又承担了国家科技部3个新药创制的重大专项课题。
展望未来,在上药集团建设产业园区、重组新上药的大背景下,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遵循新上药发展原则,结合新上药发展战略,以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平台,整合抗生素业务板块中的医药优质资产,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明晰、经营主业合理、企业竞争力强、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法人实体,发展成为新上药的核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