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和财政部,到底都吵了些啥
央行和财政部吵架了。
争论的虽然是化解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增长这种重大问题,但只要一进入吵架模式,节奏就和普通吵架没区别了。
双方交锋异常精彩,信息量很大,对于理解经济走向和政策制定很有益处。我们一起围观一下。
1、财政政策积极吗?
央妈:你财政政策不积极,经济下行压力下,你还将赤字率从3%降低到2.6%,太过分了。
原话:“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部门正在去杠杆,货币政策实际上是稳健中性的。在这种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该是积极的,然而现在看到的情况是,财政收入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今年预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与去年3%的水平相比是紧缩的。即使按照一些财政专家所测算的,实际的赤字率可能达到3%,那也不是积极的。因为对地方债务控制后,总的财政政策不可能积极。”
财爸:你太不严谨太不专业,只看到一般预算内的赤字率,如果你看专业点,就会发现我很积极。
原话:“简单地用赤字率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可适用于一般经济评论场合,但对于专门研究财政体制和政策来说,是不够严谨的……
虽然官方赤字口径未发生变化,但财政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已统筹考虑多种渠道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因此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
点评:财政部的回击毫不客气,直接说一个大国央行的研究局长不专业,人家可是专门吃专业这碗饭的。
2、谁是高杠杆的推手?
央妈:金融机构是被迫加杠杆。
原话:“金融乱象实际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和整个体制机制的问题,金融机构的杠杆是被动加起来的,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规模扩张、杠杆率攀升的结果。”
财爸:你不知道央行应该保持独立性的吗?自己没骨气,现在却来怪我,谁逼你去接客了?
原话:“中国实施货币政策有很多客观困难和约束条件,央行有不少苦衷可以理解。可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内部专业人士主观上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足够重视……”
点评:财政部批评对方没骨气,是一种很居高临下的吵架方式。
转贴
Ⅱ 去杠杆是什么
国家最近提到的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1概述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2阶段
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风险名词就是“债务”,就本质而言,债务其实就是对信用的一种过度透支,滥用信用就会造成债务风险,并最终导致债务危机。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经济周期波动往往体现为经济体系杠杆率的调整过程。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去杠杆化过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经济回升和公共部门去杠杆化。
在早期衰退阶段,私人部门债务比率攀升至高点,公共部门负债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1-2年时间;在第二阶段,即私人部门去杠杆化阶段。私人部门现金流增加,经济回暖,但由于推行财政 *** 政策,公共部门负债率达到阶段高点。这个阶段持续时间大概为3-4年时间;在第三阶段,公共部门去杠杆化阶段。尽管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反弹,全社会负债率再次上升,公共部门不得不开始漫长的去杠杆化进程。这个阶段大约持续10年左右。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如果进入第三阶段则意味着廉价资本时代即将远去,投资者和借贷者将面临借贷成本上升的窘境。在未来的几年内,信用紧缩、财政紧缩和消费紧缩三个层面的叠加效应会进一步显现。
各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每一个“去杠杆化”的阶段上,中国经济所受的冲击不同。
首先,“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对中国影响很小。由于实行资本账户的管制,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金融投资都是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投资的形式进行。这类投资一向稳健保守,基本不会涉足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产品,即使有所损失,也不能与其他类型投资者的损失相提并论。
其次,“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和“投资者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同时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和在金融中介中所起得作用都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中国经济不依赖外部资金。这样,当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去杠杆化时,一般不会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经济目前受到的最严重的影响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过程中,贸易信贷也受到了波及。
从近期看,对中国经济最大的负面影响来自于美欧“消费者的去杠杆化”。中国的出口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引起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疲软、制造业工人失业等连锁问题。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
经济学里的“杠杆”和“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求解释
【经济学术语】
在经济学里,杠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杠杆”。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这样风险也大,如果生意赔了,亏损大过自有资金的量,就成了资不抵债。一般企业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多挣钱,又保证可控的风险,指标就叫做“资产负债率”。
广义的杠杆涵盖所有“以小搏大”的经济行为,但核心还是借贷。比如在期货市场,你有一块钱,但市场允许你下十块钱的单。期间如果亏损到了一块钱,你就强制退出。
宏观经济中的杠杆利用的是资金流动倍数产生作用。比如加息减息。加减0.1%的利息率看起来是很少的,但资金流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多次的,所以效用会放大很多倍。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张三从银行借十万块钱,可能马上去商场购物,而商场到了晚上就把钱又存进了银行。银行又把钱借给李四,李四开公司,钱借出来了可还存在银行户头里。银行的钱还是那么多,只是多了两层债务关系而已。
当 *** 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时,会同时对多层借贷关系起到作用,从而产生放大效应。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也类似。
“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去杠杆化」具体是什么意思
去泡沫 去债务
什么是去杠杆化?
什么是去“去锭杆化”?--金融危机下的现象 简单来说,“杠杆化”指的就是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本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股票去杠杆是什么意思啊
你好,股票交易可以分为自有资金交易和借贷资金交易。借贷资金交易规模过大,容易助长投机和暴涨暴跌。去杠杆指的就是减低借贷资金交易数额,增大自有资金交易比例。
去杠杆化指什么意思?
我看到电视里说是譬如一个人原来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他新购置了一处房产用于增值,等经济大环境不好了,他支付不起贷款了,就把他其他的房产变卖,用来支付这套房产的贷款。
借助于其他方法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这个原理可用在很多方面,生活,投资.商业等等.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杠杆融资是指管理总部以某一成员企业的名义及其资产为抵押进行负债融资,然后借助财务公司或通过其他的调剂通融手段将所筹措的债务资金提供给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使用。
去杠杆化是指解除杠杆融资的操作 ..
我国股市里的术语“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股民为求爆利用手中股票抵押借钱炒股就是杠杆,借他钱的公司可以直接通过公司客户端连接他的账户,当股价跌破分水岭他们可以直接操作做卖出以保证能收回欠款,前期股市大跌大批人的杠杆已经突破底线公司强制爆仓望采纳
去杠杆什么意思?
这个就是融资融券, 还有一些做外围资金的,就是借更多的钱来炒股。 因这种方式炒股的风险太大, *** 就要打击这种行为, 用这种方式炒股可以亏得一无所有,当然风险大收益也高,要是赚那就是加大了杠杆,做外围资金的最高可以借十倍的钱给你,如果你有一百万,就可借一千万,你用这么多的钱买入一个股票,一天就是赚一百万,你的本钱一天一个倍。
经济运行去杠杆,是什么意思,这个杠杆指的是什么
金融上的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资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
金融去杠杆,去的到底是什么
杠杆率就是负债除以自有资本,本质是一个负债率的水平。负债越高,杠杆率越高。去杠杆化,就是降低这个杠杆率,或者增加自有资本金,或者减少负债,或者两者同时进行。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本质上就是一个还债、降低债务的过程,通俗说,就是多拿自己的钱玩儿,少借别人的钱玩儿。
Ⅲ 经济学里的“杠杆”和“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求解释
【经济学术语】
在经济学里,杠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杠杆”。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这样风险也大,如果生意赔了,亏损大过自有资金的量,就成了资不抵债。一般企业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多挣钱,又保证可控的风险,指标就叫做“资产负债率”。
广义的杠杆涵盖所有“以小搏大”的经济行为,但核心还是借贷。比如在期货市场,你有一块钱,但市场允许你下十块钱的单。期间如果亏损到了一块钱,你就强制退出。
宏观经济中的杠杆利用的是资金流动倍唯清液数产生作用。比如加息减息。加减0.1%的利息率看起来是很少的,但资金流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多次的,所以效用会放大很多倍。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张三从银行借十万块钱,可能马上去商场购物,而商场到了晚上就把钱又存进了银行。银行又把钱借给李四,李四开公司,钱借出来了可还存在银行户头里。银行的钱还是那么多,只是多了两层债务关系而已。
当 *** 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时,会同时对多层借贷关系起到作用,从而产生放大效应。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也类似。
“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分别解释如下:
一、杠杆,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则可能会增大,常见的比如有福汇环球金汇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资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
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二、“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指物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去杠杆化释义:
减少使用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的过程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
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危机下的现象。简单来说,杠杆化,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
阿基米德[1]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费力杠杆例如:剪刀、钉锤、拔钉器……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还要看重点(阻力点)和支点的距离:重点离支点越近则越省力,越远就越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如定滑轮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去杠杆化”是从“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开始的。金融创新繁荣时期,在众多证券化的资产基础上,产生了大量衍生结构性金融产品,如CDO、CDS等,这就是“金融产品的杠杆化”。当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行、房贷违约率上升时,其影响首先体现在各种建立在次级按揭房贷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的价格上。这是由于杠杆化操作,衍生产品能够放大内在资产价值的变化。“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就是此类衍生性金融产品市场灰飞烟灭的过程。
“去杠杆化”的第二阶段,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投资银行,连商业银行都购买了大量杠杆化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投资银行在短期资金市场(如票据)上的融资。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然而,由于投资衍生产品造成的巨大损失,迫使银行减记不良资产,并大幅减少其资产负债表整体对风险类资产的暴露。这就是“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
“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大大消弱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具体表现在信贷成本大幅上升,借贷条件变得异常苛刻。这使那些长期依赖金融机构,获得部分短期资金来源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成了无源之水,从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资产(尤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来保持足够的现金水平,以备不时之需(如投资者的赎回)。这就是“去杠杆化”的第三阶段——“投资者的去杠杆化”。
“去杠杆化”的第四阶段,是“消费者的去杠杆化”。投资者出售资产,加剧了各类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缩水并产生负财富效应,这使以英美家庭部门为代表的消费者所能做的惟一选择,就是增加净储蓄,以缓冲家庭净财富的萎缩,而这只能通过减少举债或提高储蓄率来实现。以消费的放缓为代价的储蓄增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的速度和程度。
面临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各国 *** 纷纷出台 *** 经济的政策方案。政策的效果不仅是 *** 主导的支出规模的函数,而且也取决于其“乘数效应”的大小。如果要放大“乘数效应”,则要求有关 *** 的支出,尽量用于购买在本国制造的产品。否则, *** 效应会通过进口而“漏出”到本国经济系统之外,不能使本国经济受益。这就为贸易保护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各国 *** “各扫门前雪”的结果,就是导致“去杠杆化”的第五阶段,也是其最高阶段:“全球经济的去杠杆化”,或称之为“去全球化”。
杠杆化是借别人的钱,来帮自己赚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较高风险的投资策略,投资人若个性保守,或不能承担亏损的后果,就尽量少利用为好。
去杠杆化表示该虽然目前还有利润,但是利润正越来越小而风险却越来越大,再使用杠杆原理就不行了!
意思:
降低信贷规模,主要是指表外的信贷规模和影子银行业务。
Ⅳ 我国股市里的术语“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去杠杆并不是不要杠杆。杠杆是经济、金融和信用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只要存在信用制度,杠杆就不可能消除。去杠杆指的是将杠杆降到合理的程度,这既包括杠杆的水平合理,也包括杠杆的结构合理。
(4)去杠杆被批扩展阅读
当政府要打造股市的牛市,但牛市又成为疯牛时,政府自然会对股市融资的杠杆进行监管、规范及限制。这就意味着股市的的去杠杆化。当一个完全由高杠杆推升的牛市要降低融资杠杆时,或去杠杆化时,那么这个市场投资者的预期可能立即改变,股市的暴跌也就不可避免。
而股市的暴跌不仅会让投资者的赚钱效应立即消失,让投资者股市无风险套利的幻想破灭,更是会让股市的预期突然逆转,从而使得采取更高杠杆进入投资者可能会不顾一切逃出市场。这时股市羊群效应会导致股市对价的人踩人,股市的对价跌了再跌也就不可能避免。
要让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得降低股市融资的杠杆率或去杠杆化,就得让股市的疯狂平静下来。
Ⅳ 我国金融监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金融监管方面的金融法律主要有:
《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金融法规主要有:
《储蓄管理条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人民币管理条例》、《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
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国际上主要的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双线多头监管体制、一线多头监管体制和单一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体制是各国历史和国情的产物。确立监管体制模式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提高监管的效率,避免过分的职责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权力的相互制约,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在监管权力相对集中于一个监管主体的情况下,必须实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权力划分和职责分工,以保证监管权力的正确行使。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业内简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禁止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等主要政策标准的确立将推动资管行业发展重回本源,以稳健投资策略为主的持牌机构将迎来重大战略利好。
国家想发展经济,首先就是钱的问题,有了钱,政府机关就能给公务员发工资,国家各项政策能够落实,跟钱有关系的国家机构分为两类——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
1、金融机构
在金融机构,国务院是大boss,他手下有三个金融机构——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
(1)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她的日常工作是印发钞票、对货币流通进行调控、指导银行业务。其中,指导银行业务很重要,因为各大银行都是直接碰到钱的,银行本身也分成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非盈利机构,国家想搞建设就要找它贷款;
商业银行——盈利机构,和老百姓息息相关,比如四大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以上机构的主要管理币种是人民币,外币也是央行管,不过她把这份工作交给了外汇管理局,专门管外汇。
(2)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靠给银行派活儿调控经济,那监管银行的机构就要提到银保监会了,他主要管银行日常运营,比如银行想开分行、银行内部高管人员变动等等。银保监会还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
2018年,两会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因为我国的金融模式已经改变,步入混业经营的发展时代,各个业务间的交叉经营极为频繁,监管重叠、监管真空等问题严重,部分新式金融机构,如财富公司,需要两个监管主体的协调,不然就会产生监管盲区。
央行和银保监会有很多业务交集,平常经常配合,但是具体的活儿还是不同,央行是业务指导,银保监会是监管运营。
(3)证监会
股票、基金、期货这些词汇对于投资人恐怕再熟悉不过,能够主营这些业务的机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简称“精中英”。管不好这些机构,金融市场稳定将受到空前影响。管理他们的,就是证监会。
举个例子:如果某企业想上市,他需要到证监会审批,只有得到证监会审批,证券交易所才会做好准备,企业才能发行股票。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各司其职、各管一摊,都是平级关系。他们,就是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2、政府机构
政府也得有自己管钱的部门,不然收上来的税怎么处理?公务员工资怎么发放?管它的叫财政部,主要职责是:定税收政策、发国债、管政府收支。
财政部因为是国家机构,结构具有典型的政府特征——省会设立财政厅,地方市级设立财政局。
他们的工作模式也很简单:财政部定政策,财政厅执行,财政局贯彻落实。
3、央行和财政部的关系
央行和财政部都受国务院领导,央行管货币政策,财政部管财政政策。
当国家想管理经济的时候,需要两个机构配合,比如近年来的“去杠杆”,央行让银行”收紧”,就是少借钱给企业,财政部也要跟进”收紧”,就是让政府也要少花钱。
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法律法规汇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5年7月28日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
目前我国合法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
除传统各项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和政策外,专门针对新型业态的监管规定主要是从2010年的人民银行2号文(《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开始的(一般认为,支付业务的发展及监管也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标志性事件)。
2015年十部委发布的221号文(《指导意见》)既是对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全面总结、梳理和确认,同时也是未来监管政策落地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1、P2P网络小额信贷法规
2011年8月2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54号,该通知指出在当前银行信贷偏紧情况下,人人贷(PeertoPeer,简称P2P)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这类中介公司收集借款人、出借人信息,评估借款人的抵押物,如房产、汽车、设备等,然后进行配对,并收取中介服务费。
有关媒体对这类中介公司的运作及影响作了大量报道,引起多方关注。对此,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专门调研,发现大量潜在风险并予以提示。
由此可见,该通知只是对人人贷的一个风险提示文件。在2013年11月25日举行的九部委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央行对P2P网络借贷行业非法集资行为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主要包括三类情况:资金池模式;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以及庞氏骗局。
2、第三方支付法规
2010年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0〕第2号),该办法第一条规定该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该办法第二条明确了本办法所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一)网络支付;
(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三)银行卡收单;
(四)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该办法所称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本办法所称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
该办法所称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是第三方支付的重要监管法规。
3、虚拟货币法规
2009年6月4日,文化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09〕20号),该通知规定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主体和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提供主体的管理。
从事“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业务须符合商务主管部门关于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有关规定。除利用法定货币购买之外,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不得采用其它任何方式向用户提供网络游戏虚拟货币。
2009年7月20日,文化部发布《“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企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企业”申报指南》为开展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申请从事“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服务”业务的申报和审批工作提供可操作性指导规则。
2008年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818号),明确了虚拟货币的税务处理。
即个人通过网络收购玩家的虚拟货币,加价后向他人出售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总之,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使得虚拟货币的监管得到进一步明确,但是监管措施还仅仅局限于游戏里的虚拟货币。
4、众筹融资法规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批准了对众筹融资进行监管的草案,面向公众的众筹融资在2012年年初得到《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简称JOBS法案)的认可。
即在互联网上为各种项目、事业甚至公司筹集资金得到法律确认。这是美国政府对众筹融资进行监管的重要措施。
2013年9月16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了淘宝网上部分公司涉嫌擅自发行股票的行为并予以叫停。
叫停依据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6]99号)规定,“严禁任何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
至此,被称为中国式“众筹”,即利用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行为被首次界定为“非法证券活动”。
虽然众筹模式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疾,但考虑到现行法律框架,国内的众筹网站不能简单复制美国模式,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众筹之路才更具现实意义。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众筹模式在形式上几乎很容易压着违法的红线。
即未经许可、通过网站公开推荐、承诺一定的回报、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构成非法集资的行为。
美国为众筹立法,我们可借鉴美国的JOBS法案对众筹模式进行规范,但还须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互联网保险法规
2011年9月20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保监发〔2011〕53号)》。
该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促进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2012年5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提示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的公告》(保监公告[2012]7号),对互联网保险业进行了向广大投保人进行了风险提示。
此外,2011年4月15日,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互联网保险监管规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进一步完善。
总之,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意味着新的金融模式的出现,也意味着需要新的监管法规。
况且,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法规尚不完善,有些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出现,但是相关监管规定还处于滞后状态,即监管空白。期待监管机关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监管。
6、互联网银行法规
2001年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但是2007年被废止2006年1月26日,中国银监会颁布《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6年第5号)。
该办法所称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电话银行业务)。
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以下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是互联网银行的重要监管法规。
Ⅵ 我国股市里的术语“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股市中的高杠杆工具指配资、融资、融券。
1、配资是指配资公司在原有资金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资金供使用。双方签订的是《账户委托协议》等类似文字,如果配资则必须用公司的账户操作,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账户,但是需要给公司抵押物,如房子、车子之类的抵押物。
2、融资买入是对股票进行买卖操作的一种方法,用很直白的话讲:就是用借钱的办法买入股票。当投资方需要买入某个股票时,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完成股票交易时,可以通过融资的办法实现。
3、融券 securities lending。亦作:出借证券。名词,不可数。证券公司将自有股票或客户投资账户中的股票借给做空投资者。投资者借证券来出售,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
“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程序,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跟证券公司合作的上市公司,你跟证券公司借钱也可以借股票。
股市里术语一马平川意思是上涨期间突破阻力位,没有任何的上涨阻力。希望您采纳
股市里的低开是指当日大盘开盘指数低于前一天收盘指数,或该市场的一个交易品种当日开盘价低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情况。
一般包括:证券市场大盘、证券市场指数、证券市场个股,期货市场指数、期货品种,贵金属市场、黄金、白银,邮票(收藏)市场、邮票,汇市、汇率,有价证券、国债等,都有“低开”情况。
低开有三种情况:
1、延续其前一交易日的走势;
2、当日开市前出现全域性性或具体个股利空讯息;
3、炒作。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企业资产和组织重新组合和设定。狭义的资产重组仅仅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广义的资产重组还包括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定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目前所指的资产重组一般都是指广义的资产重组。
在一个拥有健全市场机制、完备法律体系、良好社会保障环境的社会经济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壮大自身实力,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执行效率。(1)与企业自身积累相比,企业购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2)有利于减少同一产品的行业内过度竞争,提高产业组织效率;(3)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购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4)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优势淘汰劣势产品,加强支柱产业形成,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5)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更为合理。
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①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②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③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重组包括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部分偿还)以及名称改变。
股市板块就如同地球板块一样
按行业性质划分
行业的分类法有:标准行业分类法、证监会行业分类法、道·琼斯分类法、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法。其中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联合国颁布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资料具有可比性,并且使其规范化,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 *** 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行业分类方法虽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是相似的,就是将具有共同行业特征的企业归在一起,例如,钢铁板块就是钢铁行业这类股票,房地产板块就是房地产这个类别。研究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受益行业,配置相应受益行业股票,可以取得长期超额收益。
按市值规模划分
按照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划分,主要依据是流通股本规模大小,两市所有股票可以归类为大盘权重股、中小板股票、创业板股票。
大盘权重股通常指发行流通股份数额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其市值一般都在100亿元以上,由于其市值占两市重头,也称主机板。大盘股上市公司不但规模大,而且历史悠久,它们一般属于传统行业或者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基建、钢铁、电力、煤炭和石化等行业,经营稳定,风险比较小。
相对主机板市场而言,中小板块即中小企业板,在A股中市场程式码基本上以002开头,市值一般都在50亿元以下。从行业来看,中小板一般集中在商业贸易、有色金属、资讯装置、电子器件、交通装置等多个行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竞争较为激烈。
创业板公司一般规模很小,流通盘多在1亿左右,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政策催生的新兴企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和物联网等领域,成长性突出,但经营风险也比较大。
在股市中,数量占比20%的大盘蓝筹公司常常拥有股市80%的市值,而数量占比80%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却只有股市20%的市值。我们常常发现,“二类”股票在涨时,而“八类”股票却在跌,这就是股市中的“二八现象”,它反映了股市中热点转换过程。了解“二八现象”,有助于规避前期热点,取得更好的操作收益。
按地理区域划分
不可避免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其所在地和经营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地方发展,区域振兴,国家地方经济促进政策将会惠及当地公司的股票。按地域划分股市的板块,可以对热点地区股票的表现作出更好的判断。
一般地,每个省就是一个地域,但是政策热点地区更值得关注。自2009年起,国家先后批准了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中部地区、横琴、江苏沿海、辽宁、关中天水、鄱阳湖、图们江、黄河三角洲、海南旅游岛、井冈山等13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原来的埔东、重庆、津滨等热门地区,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已经囊括了中国的几乎所有分地区。
“哥炒的不是股,是地图。”,这句股民的戏称成了股票市场的时髦用语。与一批一批规划出来的区域振兴计划相伴随的,则是在A股市场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热炒行情,而及时跟进区域振兴计划,其股票也将收益更丰。
按题材概念划分
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概念和炒作题材。例如资产重组、稀有金属、奥运会、期货概念、物联网、节能环保等等,所有这些概念和题材,在庄家和游资手里,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引发市场大众的跟风,从而达到快速赚钱的效应。
股市中的题材和概念,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例如,能源紧张了,一些替代效能源工厂就成为炒作题材,称为新能源概念股。稀土管控了,于是和稀土沾点边的公司就成了香饽饽。经常被利用的炒作题材和概念大致有以下一些型别:
1)资产重组:出现控股、收购、合资合作、股权转让等重大资产重组;
2)业绩反转:经营业绩出现好转、改善,或是扭亏为盈,或是业绩大增;
3)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 政策倾斜的相关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等;
4)人民币概念:预计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股票,如银行、地产、保险等等;
5)高送转:送红股或者转增股票的比例很大股票;
6)地域概念:如西部概念、海南板块、世博概念等具有地域经济特色的股票;
7)其他概念:网路概念、3G概念,WTO概念、生物医药概念等等;
总而言之,一切可以引起市场兴趣的话题,都是概念和题材。在A股市场里,题材概念股上演了一出又一出野鸡变凤凰的神话,让众多的普通投资者或趋之若骛,或羡慕不已。如果你跟对了,那就有可能一夜致富。
板块的共同属性,使它们可能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产生相似的走势,并成为股市炒作的题材。同时,板块和板块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例如金融股的波动常常影响地产股的走势,而地产行业的兴旺则可以带动建材水泥行业的繁荣。搞清楚股市中板块的特点,就有助于了解板块的活动规律。
股市里的平仓就是指卖掉的股票,而建仓就是买入的股票。
期货交易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建仓、持仓、平仓或实物交割。建仓也叫开仓,是指交易者新买入或新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份期货合约相当于签署了一份远期交割合同。如果交易者将这份期货合约保留到最后交易日结束他就必须通过实物交割或现金清算来了结这笔期货交易。
然而,进行实物交割的是少数,大部分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一般都在最后交易日结束之前择机将买入的期货合约卖出,或将卖出的期货合约买回。即通过一笔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来冲销原有的期货合约,以此厂结期货交易,解除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义务。
这种买回已卖出合约,或卖出己买入合约的行为就叫平仓。建仓之后尚没有平仓的合约,叫未平仓合约或者未平仓头寸,也叫持仓。交易者建仓之后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了结期货合约:要么择机平仓,要么保留至最后交易日并进行实物交割。
根据具体问题型别,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长红说的是没有上下影线的大红K线,开盘就强势上涨,不见长红不回头,意思是股票大涨,注意庄家高位出货,散户见好就收,不要被庄家高位套牢。
K线图(Candlestick Charts)又称蜡烛图、日本线、阴阳线、棒线、红黑线等,常用说法是“K线”。它是以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
大阳线(长红):开盘价接近于全日的最低价,随后价格一路上扬至最高价处收盘,表示市场买方踊跃,涨势未尽;
当你的资金达到一定的程度。大到买入卖出股份时,可以影响该股的股价涨跌时。那么你就是这支股票的庄。
Ⅶ 金融去杠杆进程及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论文
随着金融去杠杆监管措施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银行业扩张增速放缓。截至2017年4月末,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速由2016年末的16%降至13%。2017年上半年,约4家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出现下降,多数银行二季度总资产增幅低于一季度。从不同类型的银行来看,今年以来中小银行扩张速度快于大银行的局面已经扭转,中小银行去杠杆逐步落实。今年一季度季报显示,五大行总资产较去年末增长3.67%,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仅增长0.81%,4家上市城商行资产增长3.64%。
二是去杠杆推高同业负债价格,增加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受去杠杆政策影响,市场流动性相对紧张。虽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维持适度流动性,但同业负债成本持续高位运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
三是去杠杆,压缩同业资产。去杠杆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空间收窄,同时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同业资产操作。因此,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用银行对金融机构债权规模来近似同业规模,同比增速将从去年四季度的20%以上下降到2017年6月末的11%。
第四,去杠杆挤压“影子银行”,商业银行表外理财逐渐萎缩。商业银行去杠杆集中压缩了部分表外业务,导致表外融资进一步压缩,部分表外业务转回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去杠杆化的影响如下:
三是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目前流动性覆盖率仍处于达标过渡期,达标要求将逐年提高。但同业负债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因此,去杠杆会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的压力。
(二)同业业务去杠杆化及其影响分析。
金融去杠杆以来,同业业务受到抑制,增速下滑。3、4月份,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也明显下降。股份制银行净融资额收缩最为显著,连续两个月下降超过80%。近期银行昌纯冲发行同业存单主要以滚动发行维持资产为主,新增发行增速得到控制。
从去杠杆对同业业务的影响来看
:
第一,直接造成部分业务暂停。出于审慎考虑,银行经与监管机构和同业沟通,考虑到目前监管政策中存在尚未明确或自身把握不透的相关政策耐歼要求,已经暂停了部分同业业务的开展,具体包括:停止开展投资理财业务;暂停同业资金对接银行授信审批资产业务;暂不投资新的直贴票据的资管业务等。
第二,导致同业业务规模压缩。在资产方面,由于投资理财、同业资金对接等业务的暂停,存量业务到期难以续接,资产规模不得不压缩。在负债方面,随着各机构同业业务规模的压缩,同业资金融出量将有所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令银行被动下降规模。
第三,业务创新基本停滞。目前同业机构对于监管尚未明确的业务都比较谨慎,市场缺乏创新环境,交易对手之间创新合作阻碍较大,创新业务模式难以形成。
(裤稿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去杠杆情况及影响分析
自2014年开始,由于实体部门融资需求持续下滑,此前蓬勃发展的“非标”业务大幅萎缩。为维持必要的收益和规模扩张,影子银行体系转而通过委外加杠杆方式,将资金大量配置到债券、股票、私募股权等资产市场,本质上是利用了从央行获得资金成本较低、市场上存在相对高收益投资标的之间的套利机会。
委外业务基本来自银行资金,委外管理人大多为券商、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此轮连发多道指令要求降低杠杆,引发了银行委外资金的赎回抛售风,对债市形成了压力。特别是一些小城商行被强制去杠杆,相应的资管公司或基金公司就必须以亏损为代价卖债,资产加速贬值。今年前三个月委外基金的规模缩量显著。统计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有916只基金的资产净值在2亿元以下,其中有222只小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占基金总数的27.2%。
对资管行业而言,本轮去杠杆除了带来各类资管产品自身杠杆水平的下降之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对委外管理人的洗牌。简单通道业务失去存在的基础,机构间的合作由此升级为优势互补;委外投资出现分化,在委外管理人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投资能力;市场将完善委外投资的管理机制,建立白名单机制,加强定期汇报和沟通,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规定委外管理人跟投比例等。这些都将对资管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引导行业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
(四)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去杠杆情况及影响分析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自营投资以债券投资为主,其中又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重。债券市场加杠杆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债券回购来进行融资,通过进行多次质押回购循环操作,让投资者购入数倍于自有本金的债券量,提高杠杆率。
2014年至2016年10月我国债市出现持续近三年的牛市行情,中债银行间债券总指数累计上涨23.5%。银行债券投资的比重整体上升,2014年至2016年债券投资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比重由13.1%提高到22.8%。2014年至2016年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余额增速分别为15.6%、36.3%和25.3%。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主动负债所筹措的资金大量投资债市。截至2016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资金配置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为43.76%。
在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去杠杆的一系列措施主要依赖货币政策调控以及产品层面监管政策的落地。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央行频繁使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逐步抬升资金成本,迫使金融机构去杠杆并鼓励资本脱虚向实。二是调整场内质押式回购规则。2016年12月《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指引》出台,2017年4月《质押式回购资格准入标准及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业务指引》出台,从杠杆率限制、入库债券标准从严等方面修订了回购交易的业务规则。三是监管协同升级,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指引限制产品层面的杠杆率。自2016年起,“一行三会”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于产品杠杆明确提出监管要求。
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有:
第一,银行间债市出现较为剧烈的调整。2016年11月份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前期的稳健偏宽松逐渐转向稳健中性,监管推动金融去杠杆,银行间债市出现较为剧烈的调整,中债综合指数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初累计下跌3.4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73%上行至3.70%。
第二,债券市场成交量明显缩减。今年一季度银行间债市现券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19%;4月份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22%,5月份同比下降21%,整个二季度同比下降19%。
第四,市场利率走升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传导。在货币政策中性叠加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下,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有所抬升。今年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88%,分别比去年12月份和去年同期高0.44和0.7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8%,分别比去年12月份和去年同期高0.36和0.85个百分点。
一般来看,货币市场利率向债券市场走势的传导总体较为顺畅,两者走势较为一致。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收益率跟随货币市场利率上升而上升。1年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由2016年10月末的2.17%和2.74%升至今年5月末的3.45%和3.61%。
同理,货币市场利率走高也对银行贷款利率形成一定传导。今年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3%,比去年12 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26 和0.23 个百分点。在一般贷款中,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58.57%,比去年12 月上升5.84 个百分点。
第五,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近年来,随着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采用逆回购和 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调控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投放要紧盯市场需求,在缓慢抬升资金成本的同时,还要确保不出现流动性危机。如此一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频率加大,流动性投放的波动性增加导致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
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近年来,监管明确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不超过全部负债的三分之一,而去杠杆加大了同业负债价格的波动率;同时,市场资金价格长期高位运行降低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宏观经济中M2增速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全社会存款增长难度加大,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待拓宽
结合国际监管经验,2015年银监会正式印发《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从2016年开始,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也将宏观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纳入管理范畴,重点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上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表外业务可能存在回流表内的趋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也存在管理压力。若商业银行未来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杠杆水平,就需要拓宽外部资本补充渠道,紧跟监管形势变化,积极通过各类资本工具的创新研究,增强资本外部补充能力。
(三)监管政策细节亟待明确
目前对于部分问题,监管部门与市场机构之间还存在分歧,沟通协调需要时间,同时考虑部分政策还需进一步明确标准,预计监管层从完成全部检查到监管政策执行细则出台仍需相当一段时间,这将对下半年受监管影响较大的同业业务开展产生影响。
(四)业务判定标准有待明确
从目前检查反馈来看,各地监管机构在具体业务问题上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需要银监会进行标准统一。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各地银监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也有所差别。多数分支机构仅对可以明确判断存在违反现行监管规定的业务提出整改要求,主要还是监管指标套利或者违规放贷等方面问题。对于一些涉及“同业空转”的判定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有少数分支机构并未直接提出整改要求。
政策建议
(一)加强监管政策协调配合、稳妥有序推进去杠杆
一方面要加强“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统筹货币政策措施和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避免政策叠加共振触发无序去杠杆风险。另一方面,要合理把握去杠杆的政策节奏和力度,避免引发银行过快压缩信贷和表外融资损害短期经济增长。
金融监管方面,特别注意绝不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一是监管政策实行新老划断,新增部分按照新的监管标准进行,对存量业务允许存续到期后进行自然消化。二是合理安排过渡。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
(二)加强风险提示和舆论引导
银监会表示,立法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要针对突出风险,及时弥补监管短板,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完善监管规制。银监会公布了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称今年将加快对银行股东代持、资管业务、理财业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
金融去杠杆更多着眼于通过化解金融风险以实现经济长久、平稳、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需把握好节奏,防止急于求成引发市场激烈动荡,因此应加强舆论引导,帮助市场形成稳定、有效的金融监管预期,实现制度协调、金融稳步去杠杆。同时,监管层应将监管重心前移,由注重事后控制转换为注重事前、事中控制。
(三)加强监管合作、完善穿透式监管
在现有分业情况下,需统筹金融信息统计工作,对风险摸底防控,重点排查,加强监管合作,实现穿透式监管,进一步提高风险信息披露标准和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水平,切实防止监管套利。长期来看,需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针对资产管理业务构建和设计统一的整体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
(四)建议明确政策细则、统一政策执行标准
对于风险资本计提、同业资金投资的嵌套穿透等相关问题,建议在充分调研和考虑业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快明确相关政策,以免由于政策不明确而导致业务暂停。另一方面,建议统一各地监管分支机构的执行尺度。
(五)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
金融去杠杆旨在为实体经济的长效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但是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关键仍依赖于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脱实向虚”问题的症结在于实体经济的效率低下,其中快速攀升的企业债务杠杆、房地产泡沫、大量“僵尸”国企对金融资源的长期占用都是影响经济改革和提升效率的重要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脱实向虚”问题仍会卷土重来。
显然,金融加杠杆是在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产生的。长期来看,唯有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才能使金融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而实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进而实现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让商业银行积极回归本源,有效服务客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六)积极创新外部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在维护金融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下,商业银行不论是从监管还是从自身经营的角度,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资本的质量和数量,目前商业银行外部资本补充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工具债几种方式,后续应进一步在监管机构的引领下,加强资本工具创新,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源自《债券》杂志
Ⅷ 居民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力有多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杠杆是什么意思:杆杆在金融业的意思:以小资金,变大资金,搏大收益,放大杠杆收益大,损失大(例如您自有资金有10万元,通过杠杆可以放大1-5倍杠杆,放大五倍杠杆就是50万,您自有资金10万,加上放大杠杆的50万,一共就是60万,您可以拿这60万来炒股,炒楼)。
2015年6月开启了一波股灾,其实最大利空就是管理层去股市资金杆杆,而当时的股市一片高潮,炒股就能赚钱的时刻,很多股民放大杠杆来炒股;千算万算管理层来了去股市资金杆杆,场内资金一片恐慌出逃,引爆了一场股灾;所以去杠杆的危害性有多强,任何一个政策能致富一批人,也能让一批人破产,看谁的反应快,跟政策走。
Ⅸ 2020年一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类型
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近日,央行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报告在强调“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发出了几个明确的预期引导信号:要正确理解所谓央行“缩表”、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以及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
对于市场的这些担忧情绪,有关方面已在预料之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又要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做好多目标的平衡。对此,人民银行在本次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市场各方对于这一信号要有正确理解,央行当然会维护流动性总体基本稳定,拿捏好节奏和力度,但也将更加强调保持定力,更加强调道德风险的防范,更加强调市场化风险化解机制的作用。
信号三: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依然处于转型与完善之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综合运用量价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同时,央行也强调,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
总之,央行在本次货币政策报告中给出的这三个明确信号,有助于各方正确理解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有助于全面看待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准确判断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搭配的内涵。从中不难看出,央行进一步加强了与市场的沟通和预期引导,对于稳定当前市场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央行5月23日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为保障春节前由现金投放形成的集中性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陆续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为现金投放量较大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
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的通知》(银发〔2017〕19号),切实发挥评估工作对进一步改进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
2月17日,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3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017〕48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提高信贷政策定向结构性调整功能,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指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2017年信贷政策工作。
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调整。丁学东、郭树清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肖捷、尚福林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7年第一季度例会。
01内外环境稳定趋好
上季度例会则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有所加快,欧元区复苏基础尚待巩固,日本经济低迷,部分新兴经济体实体经济面临更多挑战。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隐患增多。
另外,会议维持对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的判断,“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长江证券宏观分析师赵伟表示,这一表述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一直保持一致。维持经济总体平稳的判断,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作出大的调整,当前货币政策的重心在于防控金融风险,货币环境将继续维持中性局面。
Ⅹ 经济学里“杠杆”和“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经济学术语】
在经济学里,杠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杠杆”。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这样风险也大,如果生意赔了,亏损大过自有资金的量,就成了资不抵债。一般企业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多挣钱,又保证可控的风险,指标就叫做“资产负债率”。
广义的杠杆涵盖所有“以小搏大”的经济行为,但核心还是借贷。比如在期货市场,你有一块钱,但市场允许你下十块钱的单。期间如果亏损到了一块钱,你就强制退出。
宏观经济中的杠杆利用的是资金流动倍数产生作用。比如加息减息。加减0.1%的利息率看起来是很少的,但资金流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复多次的,所以效用会放大很多倍。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张三从银行借十万块钱,可能马上去商场购物,而商场到了晚上就把钱又存进了银行。银行又把钱借给李四,李四开公司,钱借出来了可还存在银行户头里。银行的钱还是那么多,只是多了两层债务关系而已。
当政府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时,会同时对多层借贷关系起到作用,从而产生放大效应。
改变银行准备金率也类似。
“去杠杆化”(Deleveraging),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