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7月13日美元汇率

7月13日美元汇率

发布时间:2023-08-16 10:15:33

⑴ 1998年发生俄国金融危机

俄 罗 斯 金 融 危 机

张 康 琴

【内容提要】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的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的起因、政府应对政策、后果。指出根本原因是俄本身经济虚弱;具体诱因则略有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引起的;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其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俄罗斯 金融危机 全球效应

【作者简介】张康琴,1931年生,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1)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其特点是,金融大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效应。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本来,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到1996年生产连续下降,到1997年才出现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1]。俄于1996年起对外资开放,人们看好俄金融市场,纷纷投资股市和债市,因股价上升潜力大,回报率高。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间,股票回报率平均高达1倍以上;国债的回报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个月的短期国债,兑现快。1997年是俄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俄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1997年即达100多亿美元。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1997年10月间,外资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国债交易额。

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俄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因8~9月间还有大量外资涌入。及至10月韩国大爆发金融危机立即对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因在俄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韩本国发生金融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进,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这次大波动的诱因则主要是国内的“信任危机”引起的。这次至少抽走资金140亿美元。具体原因主要是3条。

一是,长达月余的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政局的不安。1997年3月23日总统出于政治考虑,突然解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及解除其总理职务,引致政府、总统与杜马在新总理任命问题上的争斗。经过三次杜马表决才勉强通过基里延科总理的任命。在这一个月政府危机期间,经济领导受到很大影响,政府少收税款30亿美元,使拮据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同时,由于新任命总理基里延科年轻,资历浅,缺乏财团、政党的支持和治国经验,人们对新政府信心不足,那时已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撤离。

二是,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投资者的心理恐慌。其实,俄自1992年以来一直存在财政赤字,由于政府采取发行国债、举借外债、拖延支付等所谓“软赤字”办法加以弥补,再加上偿付债息不包括在预算支出内,因此公布的财政赤字不高(除1994年赤字占GDP10.7%外,其余年份均在3%~4.6%之间)[2]民众不甚了解其实际严重程度(实际在8%~10%之间). 1998年大笔债务陆续到期,拖欠需要偿还,新政府要承担偿债任务,责任重大,才公布了财政债务危机的严重情况。俄罗斯生产一直下降,财政收入基础越来越小;再加上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引致企业税务过重,因此逃税现象十分普遍,几乎一半单位偷、漏税;拖欠工资额不断增加,1998年上半年又增200亿卢布,总数达700亿卢布。国际能源价格下降,使俄少收入50亿~70亿美元。俄为支撑经济生活运转,不得不大量借新债还旧债,而且要借更多新债。除还内债外,还要弥补财政缺口,于是债务越滚越多,形成债务金字塔。到基里延科接任总理时,俄内债达700亿美元(其中国债达4500亿卢布), 外债达1300亿美元。1998年预算中偿旧债和补赤字加在一起,占国家开支的58%。当时财长承认,今年至少需再借100~150亿美元才能渡过难关。

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引起这次金融市场波动的导火线。“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已有28%的股票售予外商。可俄国家杜马又专门通过关于该公司股票处置法,规定外资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份额不得超过25%。这样一来,引起外资对俄政府的不信任,纷纷抛售股票。这个公司的股票在两周内下跌40%,别的股票也跟着下跌25%~40%。受此影响,国债价格急剧下滑,收益率被迫由50%上升至80%,更加重了政府还债的负担。美元兑卢布的汇率上升到1∶6.2010~6.2030,超过俄央行规定的最高限额6.1850。而且,这次私有化政策变动已影响后续私有化的推行。最明显的例子是俄罗斯石油公司拟出售75%股份而无人问津。当然,这也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暴跌、人们不看好石油生产有关。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基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央行将贴现率由5月19日的30%不断上调至5月27日的150%。短短8天,提高了4倍。6月4日起曾降至60%,但不久又上调至110%。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外汇储备由年初的200亿美元减少到150亿美元。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俄从1993年到1998年5月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但代价很大。据报道,财政从市场每筹1卢布资金就要花费12卢布的代价,而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的利息一般无如此之高,故而俄于1996年11月起大规模发行欧洲债券,并已筹得约45亿美元,1998年拟再发行60亿欧洲债券。1998年7月13日又从IMF为首的西方大国金融机构借到226个亿美元的贷款。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以缓解还债高峰。俄当时的内外债务总额不算高,还未超过GDP的44%。其主要问题是还债集中,短期债务缺乏偿债能力,当时俄债务构成中绝大多数是借期不到一年的短债,近三年间将发生严重的债务危机。由于3~4月间的政府危机,增加了居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购买国债大量减少。1998年4月俄发行国债不到200亿卢布,而当月还本付息高达367亿卢布,借新债已抵不上还旧债,财政更加紧张。当时测算,1998年下半年内每月需归还310亿卢布,如新的国债乏人购买,税收又困难,则还债额要超过国家月收入的40%。因此必须改变还债的期限结构,用借长期新债来归还短期旧债,以错开还债高峰。IMF原承诺年内将分3期先提供148亿美元,无疑对俄推迟还债高峰起一定作用。原以为,俄这次金融危机由于IMF和西方大国出手支援可能得以缓解,至少能稳定半年。殊不料,不到一个月,于8月中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而且导致基里延科新政府的垮台。

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基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导致投资者对政府的信心丧失,叶利钦再次临阵换马,更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8月1日基政府推出稳定金融的经济纲领,投资者对其能否产生预期效果,信心不足。因社会经济形势已相当严峻,政府的增收节支措施难以立竿见影,反映在债券上外资不愿购买俄有价证券,相反还抛售手中的证券。俄报称为“黑色星期一”的8月10日那天,世界证券市场上,原苏联欠外国商业银行的旧债券的价格跌至面值的36%,俄新发行的欧洲债券只值一半。8月11日,俄国内证券市场的短期国债券收益率激增至100%。俄政府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对8月12日到期的国债进行清偿。财政部将7月13日从IMF得到的48亿美元贷款中拨出10亿美元用于清偿,余下38亿美元增加外汇储备。原以为当天付出的53亿卢布中会有一部分再购债券而回笼。殊不知,债民不但未购新债券,还将大部分清偿款用于购进美元,其余则或撤出市场,或留在手中以待时机。第二天(8月13日)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在报刊上公然敦促俄政府卢布贬值15%~25%。当天,俄国际文传电讯社计算的10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大跌,跌到仅及年初的26%, 跌掉74%。若干外资银行预期卢布贬值,纷纷要求俄银行提前还贷。在这期间美国的标准-蒲耳氏计算机统计服务公司和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都宣布降低对俄外债以及俄主要银行和大工业集团的信誉评估等级。同时,7月份税收只征收到120亿卢布,而执行预算每月不少于200亿卢布,缺口很大。在这些内外压力下,政府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眼看国债券又将陆续到期,年底前政府需偿还内外债240亿美元,而当时外汇储备仅为170亿美元,不够还债,更难以干预外汇市场。政府在此内外交困形势下,就贸然决定,于8月17日推出了三项强硬的应急措施,即: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调低卢布汇率的上限到9.5∶1。这实际上是将卢布兑美元的汇率由6.295贬至9.5,贬值50%以上,市场有此预期,以后卢布汇率必然大跌,10天内跌到20~21∶1,将稳定了3年多的卢布汇率一下冲垮了。[3]

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的外债,估计有150亿美元。

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将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价值达200亿美元的国债转换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国债。在转换结束前,国债市场暂停交易。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干脆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老百姓挤提卢布以兑进美元,或者抢购消费品。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际文传电讯社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已跌至159.2亿美元,比年初的1033.56亿美元,下跌85%,后来干脆停业,变成一文不值。

二、后 果

俄罗斯这次金融大风波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使本国已是困难重重的经济雪上加霜,还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

首先,国内居民存款损失一半。进口商品价格上涨2~3倍,国产品也连带成倍上涨。9月份,消费物价上升40%,超过1992年2月的上升36%,成为转型以来的最高。居民实际工资收入下降13.8%,近1/3的居民处于贫困线以下。整个经济下降5%,工业--5.2%,农业--10%,外贸--16.1%.

其次,大批商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损失惨重。西方报刊已惊呼“俄罗斯金融寡头们的没落”。它们前期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较低的外债,估计共约300亿美元,兑为卢布后,购进高回报率的国债券。现在卢布贬值,国债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转换为低利、长期,里外损失巨大。仅金融七巨头之一的SBS-农业银行当时就握有相当于10亿美元的国家短期债券,顷刻之间不值几文。据估计,商业银行中有一半濒临破产。俄罗斯的SBS-农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已被暂时置于中央银行管理之下,其余几家大银行不得不将自己的商业账户转移到俄罗斯储蓄银行。由于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头与政治关系基本被割断,势力大为削弱。

第三,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欧美、拉美,形成全球效应。本来,俄国经济经过连续6年下降,在世界经济中已微不足道,它的GDP仅占全球的不到2%。俄金融市场规模也很小。到1997年股市最兴旺的8月的日成交额也不过1亿美元。这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也无足轻重。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配角可撼动全球经济,引发欧美发达国家的惊慌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从1997年7月到1998年8月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都相继出了问题,使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纷纷撤资避险,形成连锁反应,俄罗斯当然也在其中。8月俄罗斯金融市场崩溃后,9月上旬短短两周内,巴西也出现外资撤走140亿美元、外汇存底从700亿美元减到500亿美元的金融危机。下次将轮到谁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关注热点。

二是,美国对冲基金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并在俄8月17日那次汇市大跌、股市崩盘、国债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损失。这是造成全球效应的一个最主要原因。现已获悉,外国投资者在俄那次金融大风波中约损失330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即对冲基金)亏损25亿美元,索罗斯量子对冲基金亏损20亿美元,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亏损4.88亿美元,现已面临被德意志银行合并的可能。现行的对冲基金借巨资进行金融投机,一旦失利,提供贷款的银行即闻讯逼债,甚至惊动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来的“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惊恐,形成连锁反应。

三是,德国是俄罗斯的最大债权国,俄罗斯出现由金融危机引起的信用危机很快波及德国乃至欧洲。俄迄今已欠德国750亿马克(约合444亿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俄罗斯金融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影响德国债权人的安危,因此引起震动。其冲击波也传到了欧洲金融市场,如法兰克福股市上的DAX比价曾一度下跌3%;巴黎股市的CAC40指数下跌1.76%;阿姆斯特丹股市下跌2%;苏黎士股市下跌1.6%,等等。

俄罗斯金融危机把俄罗斯经济推向深渊,1998年经济下降已成定局,估计1999年经济还将下降。这是坏事,但这也可能促使俄转变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抛弃货币主义一套作法,成为俄绝处逢生的转机。从普里马科夫3个多月来的作为看,只要以后政局稳定,是有可能出现转机的。

⑵ 每个国家的货币的汇率和什么有关

并不是地区越发达货币越值钱。
汇率决定有好多原因,比如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顺差,那么该国的外汇会增多,导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的需求小于外汇供给,从而外汇就会贬值,即汇率(直接标价)下降,反之本逆差会导致本币大量流出,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过于求,就会是本币贬值,汇率上升。下面介绍一下汇率的决定理论,相信会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无霸指数”,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如果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包在美国值 2.00 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 1.00 英磅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为1英镑兑2 美元。如果当前市场汇率是1英磅兑 1.7 美元,那么英磅就被称为低估通货,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且此理论认为未来汇率将趋向于2美元兑1英镑的平价汇率变化。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设商品能通过自由贸易输出,且不计关税、运输等成本。
B) 它对服务等商品不适用。
二、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简称IRP)

利率平价理论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根据防止无风险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则被视为升水。

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A)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B)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
C) 利率平价说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无限。

⑶ 伦敦的货币是什么

英镑。

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

由于英国是世界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曾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计价结算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一战和二战以后,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金融业还很发达,英镑在外汇交易结算中还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镑上印有具有贡献的人物及皇室。


(3)7月13日美元汇率扩展阅读

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辅币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兰银行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

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2英镑的铸币。

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英国停止兑换黄金。

1925年5月13日,英国执行金块本位制,以后又因世界经济大危机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演化成不能兑现的纸币。但因外汇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规定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

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英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将英镑汇率固定在1英镑兑换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国宣布英镑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外汇储备迅速流失,于同年8月份又恢复外汇管制。

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

1967年11月18日,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

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开始以不变的含金量为基础确定对美元的比价。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贬值后,英镑兑换美元的新的官方汇率升值为1英镑兑换2.6057美元。实际汇率可在1英镑兑换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内浮动,波幅为4.5%左右。

1973年3月19日,西欧八国组成联合浮动集团,英国未参加,继续单独浮动。翌年1月,英镑实际汇率制成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年,英镑区缩小,仅包括英国、爱尔兰、开曼群岛和海峡群岛。英镑发行的黄金准备至少相当于26.5亿英镑以上。

1990年10月8日,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对货币体系内各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

1992年9月16日,英国宣布英镑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

2013年2月22日穆迪信评公司正式宣布调降英国债信评级,由Aaa降至Aa1,继2011年的美国、2012年的法国之后,如今调降轮到了英国。这是英国首次失去高级评级机构的最高评级。

其实,穆迪早在2012年2月就将英国主权和央行的评级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历经一年的观察,终于正式出手调降。回顾穆迪于1978年3月授予英国政府债券Aaa最高评级,标准普尔与惠誉都给予英国AAA最高评级,但后两者对英国的评级展望均为负面,估计他们亦将重新评估英国。

穆迪总结此次降调评级的关键动因有三;首先是英国中期增长前景持续疲弱,穆迪预计,今后五年都将持续疲弱增长。

其次,中期增长前景有限对政府财政整顿方案形成挑战,这将持续到下届国会。最后更糟糕的是,英国债务高企且还在不断增加,政府资产负债表消化能力逐渐恶化,而这种形势在2016年前不可能扭转。

2015年5月29日电 据外媒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公投时间:2016年6月23日。

公投数据:

同意脱欧51.9%,共1570万人

同意留欧48.1%,共1458万人

2016年10月18日外媒:英镑贬值 中国游客在伦敦消费飙涨300%

影响因素

Bank of England (BOE): 英国央行。从1997年开始,BoE获得了独立制订货币政策的职能。政府用通货膨胀目标来作为物价稳定的标准,一般用除去抵押贷款外的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s Index excluding mortgages,RPI-X)来衡量,年增控制在2.5%以下。

因此,尽管独立于政府部门来制订货币政策,但是BoE仍然要符合财政部规定的通货膨胀标准。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MPC): 货币政策委员会。此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利率水平。

Interest Rates: 利率。央行的主要利率是最低贷款利率(基本利率)。每月的第一周,央行都会用利率调整来向市场发出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利率变化通常都会对英镑产生较大影响。BoE同时也会通过每天对从贴现银行(指定的交易货币市场工具的金融机构)购买政府债券交易利率的调整来制订货币政策。

Gilts:金边债券。英国政府债券也叫金边债券。同样,10年期金边债券收益率与同期其它国家债券或美国国库券收益率的利差也会影响到英镑和其它国家货币的汇率。

3-month Eurosterling Deposits: 3个月欧洲英镑存款。存放在非英国银行的英镑存款称为欧洲英镑存款。其利率和其它国家同期欧洲存款利率之差也是影响汇率的因素之一。

Treasury: 财政部。其制订货币政策的职能从1997年以来逐渐减弱,然而财政部依然为BoE设定通货膨胀指标并决定BoE主要人员的任免。

英镑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关系:由于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关于可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言论,英镑经常收到打压。英国如果想加入欧元区,则英国的利率水平必须降低到欧元利率水平。

如果公众投票同意加入欧元区,则英镑必须为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而兑欧元贬值。因此,任何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价。

Economic Data:经济数据。英国的主要经济数据包括:初始失业人数,初始失业率,平均收入,扣除抵押贷款外的零售物价指数,零售销售,工业生产,GDP增长,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和服务业调查,货币供应量(M4),收入与房屋物价平衡。

3-month Eurosterling Futures Contract (short sterling): 3个月欧洲英镑存款期货(短期英镑)。期货合约价格反映了市场对3个月以后的欧洲英镑存款利率的预期。与其它国家同期期货合约价格的利差也可以引起英镑汇率的变化。

FTSE-100:金融时报100指数。英国的主要股票指数。与美国和日本不同,英国的股票指数对货币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尽管如此,金融时报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有很强的联动性。

Cross Rate Effect:交叉汇率的影响。交叉汇率也会对英镑汇率产生影响。

⑷ 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4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177元,创2020年11月13日以来新低,本周累计下调1581个基点。今年前四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调2420个基点,其中,4月份累计下调2695个基点。
","force_purephv":"0","gnid":"9a95dad780fa3bca8","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art_src_1,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232343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54c1d7e6021f2ad6","src":"海外网","tag":[{"clk":"keconomy_1:美元","k":"美元","u":""},{"clk":"keconomy_1:银行间","k":"银行间","u":""}],"title":"前四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调2420个基点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简表 日期 6月10日 7月1日 8月1日 9月1日 1美元兑人民币 6.9199 6.8608 6.8432 6.8320 各商业银行据此做出了适度的调整. ... - :[选项] A. 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 B. 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外汇和汇率 C.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降低 D.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简表日期6月10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美元兑人民币6.91996.86086.84326.8320各商业银行据此做出了适度的调整.据此回... - :[选项] A. 多获利17580元人民币 B. 少获利2060元人民币 C. 少获利17580元人民币 D. 多获利2060元人民币

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简表:日期6月10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l美元兑人民币6.91996.86086.84326.8320国内某企业出口标价为20万美元的机电... - :[选项] A. 多获利17580元人民币 B. 少获利2060元人民币 C. 少获利17580元人民币 D. 多获利2060元人民币

2008年美元汇率波动原因分析 - : 美国如何受益于美元贬值或升值的汇率?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 举例来说,如果日本借钱给美国,日本在1970年, 根据美国30年为4.5 %年利债券由, 1970年,汇率 USD1.00 = Yen360.00, 在2000年归还时汇率 USD1.00 =日元107 .在...

2008年10月6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6.83元人民币创汇改以来新低.这意味着[ ]①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 ② 同样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减少 ③... - :[选项]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008年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 : 截至 2009.01.20 15:08:04 UTC 的实时平均市场汇率. 1.00 CNY中国人民币 = 0.146180 USD美国美元 1 CNY = 0.146180 USD 1 USD = 6.84090 CNY

2008年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按当前汇率兑换结果 美元 当前汇率 人民币 100 6.8400 684

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多少? - : 6.9444 中国人民币 to 美元 ---->2008 年 平均:0.144 (6.9444) 中国人民币 to 美元 ---->2007 年 平均:0.132 (7.57575) 程式自算出来的保证正确

美元兑换 2008年10月15日汇率: 现在银行实行浮动汇率,银行每隔1小时左右公布一次汇率.因此这种情况只能按央银行公布的基准价计算.查:2008/10/15 美元对人民币基准价:682.72也就是,每100美元合人民币682.72元你可以去这个网站查询:http://www.boc.cn/cn/common/whpj.html实时汇率下面有个按日期查询的连接.

⑸ 美国是怎么搞垮日本和韩国的经济的

1.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广场协议是美国对日本发动的赤裸裸的金融战和金融掠夺。通过广场协议推动放大日本的经济泡沫,然后强力刺破泡沫,抽离美元引发日本经济崩溃,美国从中吸血日本资产。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则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为了要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之迹象。http://ke..com/view/67984.htm?fr=aladdin
2.1997年7月2日,以美国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及老虎基金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热钱,疯狙击泰铢;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香港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此时,日本政府试图从政治角度加以干预,日本政府最先提出了建立高达1000亿美元的“亚洲货币基金”的东亚货币合作框架建议。这个提议受到了亚洲各国的支持,但在最后一刻,IMF和美国出来阻止了日本对IMF的主导权的挑战。克林顿政府联合西欧国家对东南亚国家施加影响,从而使日本的计划彻底破产。此后,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了打击日本的威胁,积极促成了印尼、韩国等与IMF的贷款协议。 韩国为满足OECD成员国的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起实行金融自由化,但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1997年11月韩国爆发金融风暴,6日至17日韩国政府开始韩元保卫战,11月11日当天韩国的外汇存底只有38.4亿美元,两周后需要偿还的外债就达100 亿美元。而当时韩国从外国输入生活必需食粮,一年也需要120亿美元。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17日起韩国政府关闭了外汇市场三天。11月20日韩国请求日本政府说服日本的银行借短期贷款给韩国,但此时日本的金融机构已被深深地卷入到这场危机中,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亚马驰四天后破产。美国拒绝以韩金融帮助的请求,21日韩国政府宣布向IMF寻求援助,12月4日韩国和IMF达成总值为570亿美元的协议。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21日,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资本热钱令韩国几乎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大宇、金星等大企业相继倒闭,韩国两大商业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和首尔银行破产。此后破产、失业、自杀等阴霾伴随很久,
09年金融危机又被欧美再耍了一次,韩国民众们才从四小龙梦逐渐醒过来,当时韩国民众沉醉在泡沫经济中,贷款买房买车,刷卡消费,他们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像美国人一样,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银行贷款坏呆账;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大量存在只有破产了,也算自作自受。
一方面许多东亚国家的信贷市场畸形发展,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国内信贷额与GDP之比均高达115%—200%;另一方面,其资本市场又不成熟或发育不全,致使企业过度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而银行又过于依恃政府的“主导”与担保,导致银行信贷过度扩张,银行不良债权或坏账过大。如韩国、泰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占到其GDP的34%—40%。与此同时,东亚银行制度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金融监管不力、法规不健全上。许多东盟国家的中央银行并没有随着不良债权增大而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菲律宾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年间银行贷款增大了38%,而贷款损失准备金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却从 3.5%减到1.5%,比重最高的马来西亚也只有2%。这么孱弱的金融体系。
正因为如此,国际热钱看到其中的弱点,在美国默许下,一举击溃日韩。

阅读全文

与7月13日美元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违规购买理财产品如何界定 浏览:74
我国金融机构的构成体系 浏览:537
迪拜机场美元汇率 浏览:891
预防蝗虫股票 浏览:835
新网银行有理财产品吗 浏览:682
银行2021没有保本的理财了吗 浏览:718
的方理财公司排名 浏览:942
境外汇款支行选择 浏览:752
有贷款能申请按揭吗 浏览:931
数据供应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37
麟软件股票 浏览:944
河南美好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428
网信理财杭州分公司地址 浏览:153
股东权属证明在哪查询 浏览:868
消毒制品股票 浏览:618
携程佣金可以压多少 浏览:410
张青项目投资与融资培训课程 浏览:295
华龙证券融资融 浏览:950
勘设股份中签率算高吗 浏览:464
银行理财产品利息降低说明了什么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