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1-02 21:28:25

⑴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意义

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不会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专家否定了这种忧虑。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汇率制度变化,但汇率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汇率升值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只是一种静态观点,是假定企业对汇率变动不做任何主动调整。但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调整能力很强。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明显的贸易顺差。这是因为企业调整了市场营销策略和提高了竞争力。

汇率升值后,一部分利润水平较低的企业竞争力将受到很大挑战,但对于其他企业的影响不会很明显。巴曙松还认为,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这促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资源,利用价格调整购买更便宜的资源,也有利于国内消耗资源的减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汇率调整对国民经济是有利的。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强劲,GDP增长率比9%的潜在增长率还高0.5个百分点。在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状况良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外贸不平衡。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有很大外贸顺差,造成了资金更多地向外向型经济比重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倾斜。而内陆地区在这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因此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加大。汇率的调整,将使出口放缓,从而协调地区、行业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汇率调整也使得技术含量高的出口型企业在竞争中胜出,而过多依靠价格竞争而生存的企业则会被逐步淘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表示,汇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出口虽然对汇率敏感,但对国际经济增长的大环境更敏感。从总量看,即使汇率升值10%,在没有考虑国际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从长期看可能把出口值拉下来10%,短期也就2%左右的影响。如果把国际经济考虑进来的话,中国出口未必下降。因为国际经济增长1%,对我国出口的拉动是6%。

从结构看,升值主要影响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而不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升值有利于改善贸易结构,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贸易制裁相比,升值显然是一个更优选择。

汇率恢复了经济杠杆的本来特征

此次汇率改革,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如何理解这种制度安排?巴曙松认为,这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政策目标,综合了几种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的功能和优点而形成的。总体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政府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参考一篮子货币,一方面保持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另一方面扩大了浮动范围。而且一篮子货币更大的价值在于保持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短期内不受冲击。

巴曙松强调说,这次调整的重大意义在于,从97年至今一直僵化的汇率制度得到改变,汇率恢复了作为经济杠杆工具的本来特征,汇率是个价格信号,要经常波动。至于何时放宽浮动空间,巴曙松认为这取决于一篮子货币的选择和权重。

李扬则称,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安排,参考一篮子意味着不需要对外公布,使得汇率制度变被动为主动。

至于幅度,巴曙松称,汇率杠杆实际上就像一个生锈的机器,长时间没有运转,现在运转起来了。因此必须给经济体一个调节和适应的时间。所以过大的扩大也是不合适的。

哈继铭认为,接下来汇率连续升值的可能性不大,这次升值是在中美取得一定的共识和谅解之下作出的行动,不可能升值之后美国政府还在继续要求升值。从中国经济本身看,虽然增长速度很高,但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高。所以经济平稳期是汇率改革的最好时机。

范剑平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币也存在一些贬值因素,也许将来还会贬值。另外,汇率水平的调整并不是汇率改革的最主要部分,建立一个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机制才是最主要的。不过,可以断言,即便是在将来,中国汇率的调整也不会出现一次性大幅度的变化。

央行货币政策将更有效

此前,很多专家认为,在僵化的汇率制度下,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挑战。巴曙松表示,不可能在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资本流动。现在通过改革,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在波动幅度变大的情况下,投机热钱的减少,使被动的货币投放也随之减少。央行可以主动进行货币信贷的调整,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那下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范剑平表示,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为汇率调整做了足够的准备,当前的货币供应水平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一致的。今年6月份,货币供应和信贷政策都有大幅度的放松。可以说,当前的银根比较宽松,没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大幅扩张。

哈继铭也认为,央行年初确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针不会改变。由于升值幅度很小,因此也不需要采用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但小的调整还会有,比如在冲销外汇占款的力度上可能会放松,并保持基础货币的稳健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722/07411823879.shtml

⑵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作用

所谓人民币汇率改革 就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⑶ 我国推行的汇率改革的意义在于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浪财经独家连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伟院长,刘伟院长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谈了三方面的看法:

一、汇率形成机制调整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竞争力增强。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并轨后一直采取盯住美元固定的汇率机制,保持在8:27—8.3左右长期未变。而汇率形成根本上取决于一国经济竞争力,从1994年到2005年十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与美国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出口竞争力变动很大,这是此次汇率形成机制变动的根本原因。

二、此次汇率制度变化对体制的改革意义巨大

此次汇率调整对我国GDP、进口、出口、资本流入流出、外汇储备、海外投资和就<业的影响利弊均有,但汇率调整幅度仅为2%,因此对整个经济影响不大。此次汇率改革更实质的变化是对汇率体制进行了改革,意义巨大,意味着我国汇率政策放弃了多年的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供求决定机制,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国际化、规范化。

三、此次汇率制度变化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深远

1.我国开始启动汇率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

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长久以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长期未动,此次首次启动了汇率政策,可以预见将来汇率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会被越来越多的运用,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手段越来越丰富。

2.我国抑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政策越来越丰富。

我国外汇储备已达7110亿美元,维持巨大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需要过多,此外出口巨大增长也使国内需求增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人民币升值能够调整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说明我国克服宏观经济失衡的手段更加丰富。

3、对宏观经济的利弊方面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口有益,特别是原油进口,我国去年原油进口已经超过2000万吨。其次,人民币升值使我国能够更合理利用外汇资源,包括外汇储备和引进的外资。第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和就业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目前的阶段是近十年来宏观经济质量最高的阶段,上半年的GDP增长率为9.5% ,估计2005全年GDP增长率会超过9%。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9%,其中2003年GDP增长率为9.3%,2004年GDP增长率为9.5%,同时波动幅度很少,仅为0.2%。说明我国目前经济处于高增长,低波动的时期,因此目前完全具备消化汇率政策变化带来的波动的能力。

⑷ 外汇市场的发展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有什么影响

汇率改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外汇市场的发展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有什么影响?有利也有弊
一、外汇储备增长对人民币的有利影响
(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资信
外汇市场发展改善了我国外汇供给的短缺情况,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而且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坚定社会各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心。
(二)有利于中央银行更有效干预外汇市场
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从容地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的要求。
(三)为人民币最终可自由兑换创造了条件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从而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四)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外商直接投资 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一方面,由于国内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国内投融资体制不 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有限且成本较高,国内储蓄不能有效利用,使一些国内企业赴境外融资,扩大了资本流入。

⑸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竞争力提升巧轮租的作用:增强出口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1、增强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定价有重要影响。通过实行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能够更加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汇率变化对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影响是长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能够桐悔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孝兆市场上的竞争力。

⑹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从2002年末以来,由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强迫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然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并非受到上述国家的压力,而是出于对未来的发展道路的高瞻远瞩,主动的调整。之所以选择目前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据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保持高速态势,物价涨幅等则持续下滑,为汇率机制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而美元持续反弹,欧元和日元回软也为改变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创造了良机。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本与收益问题

(一)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本的反思
由于人民币改革后有一定的升值,面临的成本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二是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三是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
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有如上的成本发生,即使有,其影响也十分有限,甚至模糊不清。
1.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高盛银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调整不会给出口带来太大的变化。这与中国独特贸易结构有关。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60%,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工缴费,与汇率的变动基本没有关系。进口加工贸易的情况也相差不大。同时,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的高,而且与竞争对手的成本相差很远,人民币升值2%反而会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
2. 90年代中期以后,FDI(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像以往那些东南亚中小企业利用中国作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 2002)。汇率升值虽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资的投资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计价的外商企业在本地的销售收入。一方面它可能阻碍了一部分利用中国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优势的FDI流入,但同时也可能鼓励一批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FDI的流入,因此,2%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FDI有太大的影响。
3.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家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工资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生产率,17个样本国家当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所以,2%的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就业造成影响。退一步说,即使出口部门的就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考虑到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几乎没有改变,而服务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正在大幅度的提高,服务部门增加就业机会完全可以弥补出口部门减少的就业机会。
4. 央行汇率改革使用“参考”而非“盯住”货币篮子的做法,其不利之处在于汇率更具灵活性的同时,央行对汇率政策的相机抉择更容易受到来自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所以,央行必须在行使灵活的相机抉择权和维护汇率政策的动态一致性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收益的考察
汇率改革的收益是多方面的。第一,将汇率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运动趋势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得到了与国际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汇率价格。它有利于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长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第二,汇率积极调整把汇率调整的主动权交到了货币管理当局手中,同时也留给货币当局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汇率改革提升了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时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更利于农民和城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四,汇率改革等于向市场宣布,中国货币当局是以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以狭隘的贸易顺差为政策目标的。
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收益还是非常明显的,新汇率制度对我国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虽难以平衡国际收支,但大幅度减少央行的干预频率
汇率改革后国际收支状况仍然是调整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从2005年以来,我国月均外汇储备增长在150亿美元左右,近三个月更是到达了200亿美元,外汇储备始终在持续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当期的储备增长扣除外汇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外都是热钱。以2004年的国际收支为例,全年顺差206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分别为590亿美元和531亿美元,这并不能理解为其余的国际收支顺差全部都可归纳为所谓“热钱”,其余大多数差额,是可以用经常转移、证券投资和贸易信贷来解释的。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更注重于商品和服务贸易两项的总体平衡,从2000年到2004年,这两项基本是稳定的,商品贸易大约是20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的顺差,服务贸易大约是100亿美元的逆差,这两项合计占我国GDP的2%左右,占进出口的总额也在2%左右,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国进出口总值达6450.3亿美元,高出低进使得贸易顺差达到396亿美元,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而预期下半年中国外贸出口、进口增速分别为22%和18%左右,可实现顺差300亿美元以上,因此单纯依赖汇率改革,并不能迅速、显著的使国际收支恢复到基本平衡的轨道上来,所以在短期内并不能改变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只是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央行只在必要的时候对外汇市场进行以防止汇率出现过大的波动,而不必每天进行干预操作,这时的外汇市场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汇率的变化。
带来金融创新热潮
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是一个常态,因此需要相应的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锁定风险,其本身就意味着对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和相关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8月4日,央行在其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半年将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尽快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推出人民币对外币掉期等产品。8月9日,央行决定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这些衍生工具的推出将有助于稳定现行的汇率,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对人民币的下一步波动的预期,同时给市场一个导向,从而更好地消化人民币的汇率风险。
提高银行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能力
“有管理的浮动”考验了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难度,对于这次汇率改革,银企如果过于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即期汇率的波动区间是远远不够的。
就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必须对不同币种的小额和大额现钞、现汇等具有差别定价能力,必须对来自居民、企业和同业的外汇供求有差别化的定价能力,必须对流动性较好的人民币兑美元等即期品种和其他流动性相对较弱的非美元品种具有差别的定价能力。这种审时度势的差别定价,较之央行为外汇交易市场确定的波动区间要灵活得多。如果商业银行忽视了汇率改革带来的风险定价挑战,其贸易融资的信用风险、结售汇净头寸的汇率风险,以及外汇代客理财业务风险等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了挑战,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

三、我国不可能较快地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向有管理的浮动制度回归,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不可能较快的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是因为:
(1)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还很不发达。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金融市场无法在整体上做出灵敏的反应和自发的调整,就可能造成局部市场的严重失衡和秩序混乱;经济主体无法进行适宜的资产头寸调整,从而发生严重损失。目前我国正规的外汇市场只局限于少数银行,企业个人无法直接进入,还没有外汇期货市场,远期外汇市场交易也没有全面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进出口企业将很难通过外汇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2)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对非国际货币国家来说,汇率制度改革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国际金融制度与规则接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对政府依赖的惯性,企业除了考虑从市场竞争中谋取利益和发展外,还特别注重从政府及其政策中谋取利益,他们对政府的政策具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政府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将可能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招致强烈的反对,汇率制度改革就可能夭折,并可能造成经济的大幅动荡。
(3)我国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还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面放开汇率,贬值预期会造成人民币存款被大量提取,升值预期会造成外币存款被大量提取,严重时可能引起挤兑,引发银行危机,并由此爆发货币危机。
(4)我国市场化的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体系还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习惯于在狭小的外汇市场上以盯住的方式控制汇率,缺乏一套开放市场条件下外汇管理和市场干预的制度、规则、手段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完全放开汇率,就未免会出现市场混乱、汇率失控等问题。
(5)我国货币错配矛盾突出。根据戈登斯坦(Goldstein, 2005)教授的定义,所谓货币错配是:“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就越严重。”
货币错配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就外因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错配是国际货币格局的自然产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关键货币”角色主要是由美元和欧元来承担,这事实上将欧美以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边缘化”了。由于国内货币无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就内因而言,资本市场普遍落后和汇率长期保持固定都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缺乏有效资金来源的企业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到海外去筹资,而难以寻求到有效投资机会的“过剩”储蓄又不得不大量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由于国际资本市场不接受发展中国家的本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的跨国资本流动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从形成机制看,中国难以避免货币错配。一方面,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为时甚远,因而“原罪”和“高储蓄两难”特征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消除;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低下有目共睹,这无疑加剧了货币错配;此外,长期实施得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使中国的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错配麻木不仁。简单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目前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2004年底,中国居民持有的外币资产占M2的比重已达27%,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外债余额在2004年已经高达2285.96亿美元的现实,货币错配矛盾显然更为突出。巨额的货币错配使得中国不可能较快地过渡到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

四、完善我国汇率机制的配套措施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日渐推进,我国需要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如何在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过程中避免货币错配风险的失控,避免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作为保障,我们也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改革,以实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一,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水平,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助于控制货币错配风险。首先,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重要保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的威胁促使发展中国家迅速增加了国际储备。从“保持信心”看,国际储备水平越高,其“引而不发”的“威胁”作用就越大,国际投机资本对该国的汇率制度就越不敢造次。其次,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可以保证政府有能力接手私人部门的货币错配,通过政府承担货币错配损失来避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全面冲击。

第二,积极参与和构筑区域货币合作。亚洲地区经济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深为区域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亚洲资金自我循环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实力。中国作为亚洲的经济发展大国,应积极参与和构筑亚洲货币合作。(1)以积极的姿态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支持区内贸易的发展。(2)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两种新的优势,并积极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使其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和功能互补,由此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功能。(3)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4)积极加强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中央银行的合作。(5)积极推进国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并与亚洲各国及时交流降低不良贷款和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经验与教训,共同建立亚洲地区金融风险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各国各地区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三,通过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完善的微观制度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货币错配的起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发展资本市场应在管理货币错配奉献的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稳定的经济环境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应当逐步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制度,而不是简单地从控制货币供应转向调控利率。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审慎的财政政策来稳定公众与企业绝对必要。对资本市场发展而言,仅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还不够,加强微观制度层面的建设同样重要。同时,中国在微观制度的许多方面都存在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完善。

第四,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汇率改革后,国际资本流动管理面临新的压力:短期资本流动更频繁;资本流动均衡管理的重要性更突出;外汇管理的有效性难以保证。针对国际资本的非均衡流动,现阶段应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以不变应万变”,能应对“升值”和“贬值”压力交替出现的、均衡管理的新机制:合理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利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灵活利用政策,在制度设计上体现流出入并重,根据实际情况相机抉择,有效应对“升值”和“贬值”预期的转换。同时,一方面,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的安排,可以限制因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带来的“过度”国际借贷和“过度”国际投资。

第五,加强宏观政策的搭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政策的搭配基本突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汇率政策几乎缺失,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将由中间道路向浮动汇率制度演进,汇率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因此,应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1)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的框架之中,并使汇率政策发挥其市场调节的作用。(2)运用创新政策工具。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不协调时,特别是面临严重困境时,可及时采用创新政策工具,以摆脱困境。(3)妥善处理好汇率稳定与汇率失调的关系。稳步、深入推进结构改革,实现各类市场的良好衔接。

⑺ 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为了人民币国际化,获得IMF的纸黄金SDR估值一篮子货币地位。人民币汇改也算是一种倒逼机制,逐步走向浮动汇率制。

⑻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是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宣布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前提。2006年底,中国央行提出“藏汇于民”的口号,几乎等于宣布人民币正走出完全自由兑换的道路上。试分析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以及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紧迫性、阻碍我国实现自由兑换的因素以及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对我国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1)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2) 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具备的条件。
3)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紧迫性。
4) 阻碍我国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因素。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⑼ 汇率制度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全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不仅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因素,在外贸增长的同时,改善我国的总体贸易条件,让外贸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引擎,并且可以促使企业调整外贸产品结构,改变一直以来的以加工贸易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动出口的现象,促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注重内需,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⑽ 1. 在资本市场向投资者出售金融资产,从而取得资金的活动是: 2. 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利率是指

1.这种行为叫做“融资”
2这种利率叫做“无风险实际利率”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剪刀杠杆画法 浏览:950
国外留学未确定学校可以先换外汇吗 浏览:998
国际贵金属交易手续费 浏览:603
大连土地交易网融科 浏览:283
互联网公司金融部门 浏览:495
镙纹钢价格1710 浏览:130
港币换人民币汇率10月份 浏览:379
融资落地要多久 浏览:836
郫县的上市公司 浏览:597
信威集团军工 浏览:479
交易大亨是诈骗 浏览:929
外汇期货贵金属杠杆可调吗 浏览:917
生猪期货证监会 浏览:734
非公开增发价格高 浏览:201
委托肯交易所平台 浏览:715
上市公司小额快速融资 浏览:228
融资融券杠杆杨方股票配资 浏览:703
杠杆力臂括号 浏览:700
建行家装贷款 浏览:863
用房产证做抵押贷款手续 浏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