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内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1]
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
(一)利率传递途径
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二)信用传递途径
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
(三)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四)汇率传递途径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
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2]
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发展经历了从1953-1997年底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到1998年至今以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两个阶段。
1.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
从1953年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以来,到1997年底中国实行的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在这一阶段,政府对信贷进行直接控制,并在不同时期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的要求,直接控制的程度和方式存在着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统存统贷”时期(1953-1978年)、“差额包干”时期(1979-1984年)和“双向调控”时期(1985-1997年)。由于在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之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没有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之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以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
1998年,中国取消了对信贷规模的限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得到了发展,并且运用了利货币资产价格多种渠道转变。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基本对货币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导没有存在异议,但对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用渠道重要的问题存在着争议。对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多以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本文从分析货币传导机制的理论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途径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
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
其次,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
最后,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
(1)随着西方国家以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利率传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2)金融市场的日益健全、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下降和直接融资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银行信贷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反映状况越来越不全面,银行信贷传导作用越来越小。
(3)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价格、财富效应的传导作用越来越重要,资产价格开始纳入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监控指标之中。
(4)预期和信心的传导作用引起了一些国家货币政策当局的重视。
(5)新经济和股市财富效应的增强,使利率与股市的关系复杂化,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❷ 请问一下人民币汇率上升是如何影响我国经济的,最好能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谢谢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涉及到我国金融市场稳健完善程度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在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的今天,经济的运行离不开金融的稳定与健康。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是一系列大的考验,金融系统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稳定,进一步影响着我国税收的安全,这样人民币汇率改革其实与我国税收安全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 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税收安全
(一)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与金融风险
1.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现状与趋势
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正朝着逐步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到2005年,我国实行的一直是市场化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盯住美圆的被动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度为市场化的,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前进的一大步。以后改革的方向是最终走向完全的市场化,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
2.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总体方向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前进,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将不断在社会各层面显现,如我国现在的商业银行改革,以前遗留历史问题带来很多经营和管理上的包袱与问题,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是对我国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银行风险管理的健全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成败,决定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可以说,在过去金融对外封闭的历史中,金融风险在我国金融系统和我国的经济中是一种积聚,人民币汇率改革就好像慢慢拧开了释放风险的阀们,市场化进程越快,这种释放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考验越大,对人们观念与思想的考验也越大。
(二)金融风险与我国的税收安全
1.金融风险与我国的经济实体
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选择金融风险的存在,只能选择管理风险的方法。系统风险是无法避免与管理的,非系统风险则能通过资产组合等方式分散。大部分理性的经济体都是风险中性或者风险厌恶的,在市场经济中他们会选择各种方法来管理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如企业,个人,政府,国外投资者,投机者等,他们选择的风险应对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2.经济实体风险应对与我国税收安全
面对金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不同的经济体会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与管理办法,比如在汇率更加市场化的情况下,进出口企业将会选择远期交易等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会改进风险控制与识别水平,引入更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等,而这些管理理念仍然是存在风险的,等等,可以肯定的是,风险给我们的经济体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的税收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税收影响的各层面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给我国的税收安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分析这种不确定性并进而得出应对方法是很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响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各个层面的影响途径和后果,我们可以对症下药,维护我国的税收安全。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1.汇率风险与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受汇率变动影响很大。在我国实行盯住汇率体制下,以美圆结算的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基本不受影响,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风险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国汇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后,汇率更多的表现市场因素。
在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的一般分析中,意味着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反之货币升值会使贸易陷入恶化的境地。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经济体在汇率波动过程中,当货币贬值时却没有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贸易收支转向了相反的预期。在追寻这种冲突原因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汇率传递理论(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对于汇率传递程度,许多经济学家对汇率传递系数进行了实证估计,发现汇率传递是不完全的,即汇率变动后进出口价格不同比例的发生变动,汇率传递系数不等于1.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具体在出口环节,我国出口产品主题还在于纺织品,初级加工品和部分电器设备,在大型机电项目,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志性台阶。外国对于我国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小,在价格优势下,人民币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升值预期存在的情况下,更有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未来50年乐观的预测,这种升值力度会继续增加,幅度将会是缓慢的,在这种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下,出口环节资金周转会加快,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利润。
另外在进口方面,我国长期表现为内需严重不足,利率变动对我国储蓄的影响不大,消费品市场长期处于轻度通货紧缩的态势,生产资料市场在未来10年内仍将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态势,进口环节不会有很大的增长,外贸环节税收会随着进出口企业的贸易增长而增加。
汇率变动并不完全由于市场本身的变化,还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比如国际热钱和游资的干扰。我国目前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阶段,关系到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成败。由于我国金融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历史包袱,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人民币市场化改革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这对我国的税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2.外汇汇兑损益风险对经济体的影响
外汇汇兑损益也是影响进出口企业和有外汇交易的企业的风险。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保有的自主性外汇很少,进出口企业要完成进出口交易,需要经过结汇和售汇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本币和外币的相互兑换,在汇率市场化变动的情况下,兑换中会发生汇兑损益,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同时对我国的税收造成风险。在我国近期推出远期交易后,企业可以通过掉期交易等远期交易规避这部分风险。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在资本项下逐步实现完全可兑换,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而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一国不可能同时达到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的目标,只能同时达到其中的两个。在我国的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中,偏向于弹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必然要求我国的资本项目下资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而事实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止国际资本的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资本自由流动与我国金融风险
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资本自由流动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比如国际投机资本的恶意炒作和游资的蓄意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后,涌入中国的国际资本一直呈现增长势头。“中国在利用国际资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期限,资本流入绝大部分采用国外自接投资的形式,外债增长适度,而证券投资相对少。” 国外直接投资中有相当部分投入我国房地产行业,导致金融风险积聚。再加上我国长久以来积聚的金融风险,如果被蓄意利用,将危害到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改革的成败,也将危害到我国税收的安全。
2.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资本自由流动将大大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在我国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有限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适合国际资本进入投资的环境将越来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投资价值在未来会好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增长形象将会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带动我国国内市场的繁荣,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我国税收的增长。
一般说来,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货币危机、泡沫经济和银行业危机等几个方面。但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不一定必然演变为货币危机或银行业危机,这主要取决于各国货币当局的政策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于国际游资和热钱的进入,我们要加强监管,采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强风险预警,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和税收的安全。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内金融市场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影响我国的金融风险。
1.人民币汇率改革与我国金融市场风险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话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银行体系与开放的资本项目相结合是“等着发生事故”。可见人民币汇率改革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实行单一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封闭的状态,金融市场主要受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渠道不是特别通畅。这也是我国能够抵御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当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全市场化后,资本市场放开后,我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将融为一体,我国金融市场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金融风险将会有更广泛的传播性与传染性,影响也会是更大的。
2.金融中介机构市场风险与我国税收安全
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格局主要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在统一利率政策指导下,对支持企业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对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干预较大,不仅信贷资金的经营带有“半财政”性质,而且扭曲了银企关系;在近几年的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债、废债现象严重,这无疑加重了银行的压力。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我国的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由于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再加上监管落后,这些机构经营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隐含的风险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人民币汇率改革后,金融中介机构将会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将会面对市场化的利率,汇率风险,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收益,另外随着金融机构逐渐趋向于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风险,这将势必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影响到我国的税收安全。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内产品市场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汇率体现的是一国货币对外的价值,物价体现是一国货币对内的价值,因而对于一个开放度有限的国家来说,物价还是主要受国内供求和内部经济因素变化的影响,随着一国开放度的不断加深,外部因素,特别是汇率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才会逐步加深。
具体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研究, Lu. M and Z Zhang (2003)采用VARs(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将给国内物价带来通货膨胀效果的结论。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中得出,以贸易额为权重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动是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一个百分点,将导致国内物价上升0.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国内物价变动将导致我国产品市场价格和企业格局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税收安全。
(五)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宏观政策方面,我们所考虑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的均衡,更综合考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均衡政策选择考虑内外两个市场的相互协调。
1.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人民币汇率改革
“人民币汇率改革过程中,伴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价格、利率、汇率和收入等经济杠杆将逐渐取得对经济生活的主导性调节和支配地位,而完善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助于这些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任何微小的利率变动或偶然事件发生,都可能导致国际间资本大规模快速流动,这样很容易对一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因此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更加市场化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在保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证经常贸易基本正常,没有大规模的赢余或者赤字,资本项目下,国际资本流动基本正常的同时,保证国内基本经济变量的稳定和谐,保证国内消费,投资,储蓄的协调运行,宏观政策选择更加综合化,市场化。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搭配与我国税收
要保证国际国内市场的均衡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根据蒙代尔宏观政策搭配理论,货币政策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时比较有效,财政政策在调节国内市场的均衡比较有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在调节国际收支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冲销操作,保持国内经济变量的相对稳定,同时,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在投资和政府购买方面做调整,保持和调节总供求的平衡,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二者相互配合对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我国税收的稳定增长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税收改革对应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相应配套改革
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在各方面都很难找出确定的量,也很难用一个模型去衡量在市场经济中发生的一切,衡量某个变量变化最后带来多大的影响,实际中不存在经济学中严格假设的情况。经过一番讨论,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税收的影响依然是比较模糊的,但确定的是,我们已经知道汇率改革对我国税收影响的各个方面,这样就能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税收政策。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追求效率,体现公平,讲究便利,力求节约。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四原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放到今天依然适用。我们的税收制度的设计在理念上要尽可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程度的公平,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贯彻税收四原则是很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税收安全,更能增大我国财政实力,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税收制度应对金融风险相应调整的基本原则
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已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税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就是要做到在保证金融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分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稳定,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保证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均衡协调。
(三)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配套改革
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个系统性工程,有赖于我国各方面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税收制度的完善只是所有改革中的一部分,税收制度改革固然重要,但还必须配合其他制度与体制的改革,我们的改革才是完善和有效的。
1.调整房地产税收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的调控力度,防止过度投机房地产市场是比较容易产生泡沫的市场,容易积聚金融风险,可以说房地产市场是金融风险的预警器,由于房地产市场流动性比较高,容易变现,国际资本和热钱倾向于选择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活动。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有利于规避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改变现行营业税,加强对房地产流通的规范,对于涉嫌炒作投机房地产行为征收高税,比如在去年推出的营业税防范房地产投机的改革,我认为改革力度应该加强,税率偏低,相对于房地产市场投机高额利润来说,营业税率起不到太大的调节作用。
2.调整资本市场税收政策,严防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税收政策在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调整,比如在促进资产证券化方面,鼓励资金投资入市,防止投机资本炒作等方面。
在促进资产证券化方面,我们应该在印花税方面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转让信贷资产将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信托授予受托机构时,双方签订的信托合同,受托机构委托贷款服务机构管理信贷资产时双方签订的委托管理合同暂不征收印花税等;在营业税方面,对受托机构从其受托管理的信贷资产信托项目中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应全额缴纳营业税。对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买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取得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在所得税方面。对信托项目收益在取得当年向机构投资者分配的部分,在信托环节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在防止投机资本炒作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投机资本和热钱炒作的监控,另一方面在所得税方面对恶意炒作行为征收高额税收做出特别规定。对于投机资本的炒作方面,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很好的监控制度,从而税收调节也难以发挥作用。另外对于恶意炒作的行为难以有效界定,投机行为造成的巨大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税收在这方面的调节作用存在很大滞后性。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监管制度方面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3.调整税收政策,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1998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标准,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应当加快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按《商业银行法》规定,切实落实分业经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强化约束机制等改革措施;在对银行信贷资产按风险标准分类并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对不良资产存量进行重组与清理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理顺银企关系。
税收在这方面的调节应该在促进银行投资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股份制改造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我们可以对投资者的股权收益征收较低的所得税或者预提税等。另外在促进金融机构投资多元化方面,我们在所得税方面,印花税方面提供优惠。
4.出台相应税收政策,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应以收益与风险的衡量为主要标准,扩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非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议随着各家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的成立,真正将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列入各行的年度贷款计划中,作为中央银行起引导作用的“指导性贷款规模”中也应明确列出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支持意见。二是向非国有经济开放证券融资市场,特别是对于进入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的非国有企业,允许并引导其根据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改制上市,进行股权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本。与此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也应允许按一定程序与要求发行债券融资,经过市场自律组织的审查,也可上市交易,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税收在这方面的支持应该在促进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降低我国金融风险方面。在促进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我们可以在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发挥国家的政策导向作用,因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贡献不容忽视,适当的支持是应该的。在促进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面,我们依然可以在保证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信用保证方面一方面对保证机构给予所得税优惠,另一方面在中小企业融资后资金运用方面比如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改善经营管理方面给予所得税优惠。
5.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进行税收改革,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当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着全球化方向迈进,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20年的对外开放实践,外资流入已不同于当初纯粹工业资本的引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地以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为内容的金融资本开始流入中国,这无论对保持海外工商资本持续投资我国并保障其稳定性,还是对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都是必要的。但是,金融资本相比工商业资本的流入,附带着更大的风险因素。因此,今后在继续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工业资本流入的同时,应当视经济现实需要,加快金融监管标准与体制的建设,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吸引金融资本的流入,并重点从外汇管理制度与行业、企业准入的程度上予以严格监控。
在作好金融资本流入监管的同时,对于流入我国的金融资本享受现行外资生产企业“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应该看到,这样的优惠政策有一定的政策依据,还可以吸引外资的流入,在我国金融市场形成竞争的态势,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另外在外国金融资本进入的领域进行调节,对于高风险行业如房地产,股市等市场,作好监管工作,税收方面应该做出适当的调节作用。
6.加快税收改革进程,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已经确定的以“费改税”为重点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并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效率,将现行税制范围内应收的税收及时足额地收缴国库;通过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加强对国有资本营运的监控,确保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当涉及到国有资产变现时,能够保证政府财政的应有收入;在节约的原则下,调整财政公共投资方向,重点转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项目投资,等等。以此促进财政机制的完善与财力的充盈,使其成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7.完善税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市场逐步明晰产权,借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础,减少由过分投机行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目前我国处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攻坚阶段,促进产权多元化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有效经营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改制提供一方面对于参股方或者战略投资者给予所得税优惠,另一方面对于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所得实行所得税优惠,对于再投资用于技术改造和管理革新给予进一步税收优惠。这也适合我国现在税收优惠的普惠制改革方向。国有企业的改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所在,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我们在加强监管防止恶意收购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最大可能的优惠待遇,提供一种我国政府的改革导向作用。
良好金融秩序的维持和保证对于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在加强金融立法的同时,作好税收立法工作,推进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更好的发挥税收的调节与导向作用,调节经济的稳定,尤其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税收立法的完善也是在向国际国内市场传达我国政府加强市场与经济监管的信心与导向信息。
税收改革在第三部分各方面的调节见效是相当缓慢的,但确定的是这样的改革是有效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根本的是在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消除我国经济的隐藏风险因素,比如促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促进金融机构全面风险体制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正当竞争,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改革是系统化,长期化的工作,税收改革是一系列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税收一定程度的超前改革,能为我国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比较有利的税收和经济环境,也能体现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
我国人民币市场化改革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体的风险意识与管理的健全,国际国内市场的协调和融合为基础,税收的改革对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是一个促进和导向,适当的税收调整能促进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健康进行,保证我国经济的安全,保证我国税收的安全。
❸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汇率变化会对一国的经济各方面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一国国际贸易收支、资本流动、外汇储备等方面的影响。
汇率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折合比贬值前更少的外币,国外的销售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出口扩大;而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时折合的本币价格比贬值前提高,进口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不利于本国商品的进口,进口减少,会增加贸易顺差,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后,以外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时折合的本币价格比贬值前减少,进口利润增加,有利于本国商品的进口,进口增加;
J曲线效应。一国货币贬值以后,进出口额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后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
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1单位外币可以折合比本币贬值前更多的本币,会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将贬未贬时,即外汇汇价将升未升时,国内资本的持有者和外国投资者为避免该国货币贬值而蒙受损失,会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❹ 美元人民币汇率多少
截止到目前为止2021年10月16日美元与人民币的相关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6.434人民币、1人民币 约等于 0.1554美元。
外汇的市场是表示以各种相关种类的货币金钱为交易的方式,由银行机构等与金融相关的有关的机构、自营商和比较大的跨国的集团企业参与得,通过中介或者机构或网络的电信系统连接的货币交易市场。它可以是有形的——如外汇兑换,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电信系统进行的银行间外汇交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约为1.5万亿美元。
外汇是可以用于国际结算的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支付方式。到现在为止,在全世界上有30多个主要的外汇市场,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按照传统的地理划分,它可以分为三个的部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每个市场都有其固定的和独特的特征,但所有市场都有一些共同点。每个市场由距离和时间分开。他们相互敏感的,相互独立的。一个中心每天关闭后,会将订单传递给其他中心,有时会为下一个市场的开放设定基调。
这些外汇的市场以某些大城市为核心或者中心,呈现辐射状向周围地区或者国家。由于所在的时区有所差异,每个外汇的市场在营业时间内一个接一个地开放和关闭。它们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市场的有关参与者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外汇市场进行交易。这样外汇的资金流动比较的顺畅,各个市场间汇价差小,形成了全世界一体化的运作,国际各个外汇的市场昼夜统一运行。
❺ 什么叫做商品的相对价格
商品相对价格则指产品与交换物品进行交易时的兑换比率,假定金钱的供应不变的话,商品之间与金钱相对价格是可以比较的,商品之间亦可以以金钱价格比较出相对价格。
然而当特定金钱或货币的供应增加,该金钱或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均出现下降(即通货膨涨)时,商品在金钱或货币的供应增加期间的金钱价格便出现变动,在金钱或货币供应增加的前后期间,商品以该货币所订的名义价格上升,同时商品之间的实际相对价格维持不变。
(5)汇率传递计算扩展阅读
商品相对价格的计算
以某国出口粮食、进口照相机为例,两者的比例关系为:照相机的相对价格=照相机价格/粮食价格(均按同一货币折算)。它反映出购买一台照相机而必须放弃的粮食数量。
如果这种比率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那就说明它们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了变化。相对价格是一个相对数值,也可以是无贸易状态下,一国的两种商品的劳动投入量之比。为生产一种商品而放弃另一种生产商品的数量,叫做该商品的机会成本,也可做相对价格。
❻ 人民币在2021年预计贬值多少蟹
你说的那个贬值应该是指的通货膨胀吧,国家每年都会公布通货膨胀率在3-4%,有些人议论在5-6%。到底哪个数据更接近实际,那就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吧,你可能要问,自己怎么体会,我们的体会是买一样东西去年花钱多少,今年又花了多少。
❼ 汇率是怎样影响通货膨胀的为什么我的推论是无论汇率上升或者下跌均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重要影响。汇率变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首先,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口最终消费品的本币价格直接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其次,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本币价格,并且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对工资设定的影响,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名义工资水平,在这两种情形下汇率变动都会影响本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通货膨胀。再次,汇率变动改变了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本国和外国经济主体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通过总需求渠道间接影响本国的通货膨胀。由于汇率变动全面地影响国内价格,所以汇率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那些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国家。在探讨应对中国通货膨胀的策略时,汇率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
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与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率和传递速度密切相关。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即汇率变动只是部分反映在进口价格上。这意味着汇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等其他价格的传递同样是不完全的而且存在时滞。汇率传递效应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因此实证上得出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程度的具体估计值对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在已有的文献中,McCarthy(2000)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一些工业化国家的汇率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Billmeier等(2004)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克罗地亚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Choudhri和Hakura(2006)运用71个国家的样本数据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对汇率传递程度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国内,卜永祥(2001)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零售物价和生产者价格的传递效应。陈六傅、刘厚俊(2007)采用递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刘亚、李伟平、杨宇俊(2008)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施建淮、傅雄广、许伟(2008)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消费者价格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程度和速度。
国内研究大都采用了月度数据,而月度数据由于噪声较大可能导致回归结果有较大误差。在计量方法上,这些研究多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或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如果存在多个协整关系,会给汇率传递效应的解释带来不确定性。在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时,脉冲响应函数依赖于模型中变量先后次序的设定,这对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不断出现民工荒,制造业劳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国内因素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不断增强。在上面提到的文献中,都没有考虑劳动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采用最新的季度数据,并且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递分成两部分进行研究:首先,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传递到我国进口价格上的程度;其次,分析进口价格的变动有多大程度传递到了我国消费者价格上;最后,结合两部分的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程度的估计。
计量方法和结果
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代表国内需求条件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加入外国企业生产成本和国内需求条件因素是为了估计在控制了这些因素影响后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此外,回归模型中还加入了滞后期的汇率和外国生产成本以反映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和外国生产成本变动的逐步调整。在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分析后,回归模型采用对数差分变量的最小二乘法估计。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有一定时滞。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当期影响比较小,短期汇率传递率为0.05,而且统计上不显著,这可能反映了J曲线效应。中期(1年)我国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则有较大的反应,汇率传递率达到0.35,即人民币升值10%,我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3.5个百分点。
在第二部分研究中笔者采用两种方法估计进口价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一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二是联立方程模型。这两个模型有助于分清外部因素(进口价格)和内部因素(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将Galí和 Gertler(1999)的混合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情形,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中包含了进口价格,它反映了我国较大比重的进口品(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在汇率变动后的变化,从而通过对进口价格的作用可以影响本国通货膨胀。
联立方程模型由三个方程组成。第一个方程将国内通货膨胀识别为国内因素(单位劳动成本 )和外部因素(进口价格 )的函数。第二个方程描述了单位劳动成本的演进,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动由通货膨胀预期和需求压力决定,后者用产出缺口代理。第三个方程将通货膨胀预期识别为后顾性成分和前瞻性成分的加权平均,后顾性成分刻画了通货膨胀惯性。在本研究中,前瞻性成分用基于市场的未来通货膨胀预测值代理。笔者使用91天 (3个月) 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名义利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得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值。
最终估计结果为:我国进口价格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率为0.36,这表明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与中国经济开放度很高的事实是相一致的。同时,单位劳动成本的系数为0.10,表明内部因素在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系数较高,达0.87,这反映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
将两部分估计结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递率。短期(当季度)传递率为0.02,中期为0.13,即人民币升值10%,一年左右我国通货膨胀率下降1.3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传递率是在控制了单位劳动成本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由于汇率变动也会通过进口价格间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影响单位劳动成本,所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综合传递率会比0.13高一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使用的汇率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而不是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我们得出的汇率传递率数值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率。这是政策执行时需要注意的。政策当局通常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操作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调控。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也表明内部因素(单位劳动成本)在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这是推动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长期因素。过去一年,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已上涨30%左右,除非劳动生产率也同步快速增长,否则过快的工资上涨将推高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政策含义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有适度的传递,表明汇率工具在控制我国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应受到重视。由于汇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直接而迅速,所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我国通货膨胀上升是有效的政策选择。比较而言,加息等货币手段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比较模糊,抑制通货膨胀的结果难以预测,并且发挥作用需要比较长的时滞。
在当前形势下,建议更加倚重汇率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理由如下:
首先,虽然加息可以表明央行的立场,从而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但是小幅度的加息很难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借贷意愿产生影响。因为我国资金成本相对于投资回报率而言较低。对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能否借到钱。由于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即使央行有意大幅加息,目前也是不能实施的,这会刺激全球流动性涌入国内,导致国内流动性膨胀。
其次,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根源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双顺差,而加息只会加重热钱流入并且对贸易顺差无直接影响;同时,让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央行减少外汇干预,这又意味着外汇储备增幅下降,即外汇占款增速下降。
再次,近年我国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增加进口缓解国内食品供给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抑制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食品和能源的进口价格。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对控制食品通货膨胀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加息虽然会提高居民储蓄,减少当前消费需求,但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影响是有限的。
最后,加息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确定,但对实体经济产生紧缩影响是确定的。由于翘尾因素,下半年消费者价格同比增速将会趋缓,届时加息对实体经济的紧缩影响将会不受欢迎。而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对实体经济不一定产生紧缩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国家经济不景气,外需本身不强,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战略,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内需,从而有助于我国在新的环境下实现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