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北大汇率决定理论ppt

北大汇率决定理论ppt

发布时间:2024-01-29 21:04:03

❶ 以“一价定律”为基础阐述汇率决定问题的理论是什么

建议看一下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PA/PB。假定t0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购买力平价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是使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利率平价学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iA是A国货币的利率,iB是B国货币的利率,p是即期远期汇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最终会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p=iA?iB。其经济含利率平价学说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平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A国远期汇率必将升水,A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将贬值。反之亦然。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iA?iB。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国际收支学说通过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上。假定Y、Y'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国民收入,P、P'分别表示本国及外国的一般物价水平,i、i'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利率,e是本国的汇率,Eef是预期汇率。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帐户(CA)和资本与金融帐户(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国的进出口决定,主要由Y、Y'、P、P'、e决定。因此,CA=f1(Y,Y',P,P',e)。K主要由i,i',e,Eef决定。因此K=f2(i,i',e,Eef)。所以BP=CA+K=f1(Y、Y、P、P'、e)+f2(i、i'、e、Eef)=f(Y、Y'、P、P'、i、i'、e、Eef)=0如果将除汇率以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经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到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即:e=g(Y,Y',P,P',i,i',Eef)国际收支说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和决定。国际收支说并没有对影响国际收支的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国际收支学说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资产市场说:依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两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货币分析法资产市场说内部,依对价格弹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也即所谓超调模型(overshootingmode1)。他认为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场价格粘性的存在,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币的瞬时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贬值程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资产组合分析方法1977年,Branson提出了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与货币分析方法相比,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汇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二是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而经常帐户的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这样,这一模型将流量因素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假定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债券F,一国资产总量为W=M+B+e'F。一国资产总量是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之中的。从货币市场来看,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本国债券市场来看,本国债券供给同样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外国债券市场来看,外国债券的供给是通过经常帐户的盈余获得的,在短期内也是固定的。对外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的增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在以上三个市场中,不同资产供求的不平衡都会带来相应的变量(主要是本国利率与汇率)的调整。只有当三个市场都处于平衡状态时,该国的资产市场整体上才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在短期内,由于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是既定的,资产市场的平衡会确定本国的利率与汇率水平。在长期内,对于既定的货币供给与本国债券供给,经常帐户的失衡会带来本国持有的外国债券总量变动,这一变动又会引起资产市场的调整。因此,在长期内,本国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帐户处于平衡状态。

❷ 外汇决定理论讨论为什么人民币下跌

金融、经济 -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

近期,随着人民币汇率突破7.6关口,人民币汇率问题再一次强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对于股票市场者,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关系到股价走势,故此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潘大认为,普通者如能掌握一些汇率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独立研判大盘走势,避免受市场传言和谣言的困扰,将有望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首先,潘大将向者简要介绍两个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无霸指数”,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如果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包在美国值 2.00 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 1.00 英磅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为1英镑兑2 美元。如果当前市场汇率是1英磅兑 1.7 美元,那么英磅就被称为低估通货,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且此理论认为未来汇率将趋向于2美元兑1英镑的平价汇率变化。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设商品能通过自由贸易输出,且不计关税、运输等成本。
B) 它对服务等商品不适用。
二、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简称IRP)

利率平价理论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如果美国利率高于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将对日元贬值,贬值幅度根据防止无风险套汇而定。未来汇率会在当日规定的远期汇率中被反映。在我们的例子中,美元的远期汇率被看作贴水,因为以远期汇率购得的日元少于以即期汇率购得的日元。日元则被视为升水。

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A)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B)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
C) 利率平价说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无限。

(请到原站看图)

2005年至今的人民币汇率走势(9月16日更新)
是人民币应该升值还是美元想贬值

潘大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从表象上看,是人民币被“低估”;而从实质上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是美元想贬值。在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金融体系下,美元贬值表现为其他货币的相对升值。而美国为应对美元贬值所造成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国际压力,往往不采取普遍贬值的措施,而更倾向采用对某一种或几种货币定向贬值的措施。

美元贬值的原因不仅仅是是美元自身的问题,而是在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从这一体系形成开始到现在,美元总处在多发行货币和贬值倾向的状态。

对于一般货币而言,多发货币体现在国内,该货币贬值,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对于美元这种世界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来讲,多发行美元就体现为美元对全世界贬值。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美国可以随时开动印钞机到全世界买东西,不论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国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过产生大量赤字的方式来解决。现在美元存在双赤字,即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这种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国外的一般国家采用,该国需要独立承担该政策带来的一切后果,但由于美元处于本位币的特殊地位,美国多发货币产生的后果,将由全世界共同承担。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元的60%在美国境外流通。现在我国拥有1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整个亚洲约为3万亿,石油输出国国家的石油美元增长速度甚至比亚洲更快。当地球上的的美元越来越多时,美元必然就有贬值的要求。而美元如过采取普遍贬值的方式,不但会引起国际社会较大的压力,而且存在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冲击的风险。正因为如此,美元贬值存在一个特点,即谁经济增长快,谁的竞争力改善得快,它就对谁定向贬值。70年代的西德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币都是这样的例子,现在人民币也是这样。而目前,由于印度经济势头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现了这种趋势。潘大认为,如果我们了解了人民币升值问题问题的国际大背景,并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更容易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为何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国货币当局应对国内的通胀压力的对策,而国际压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据经济学理论,控制通胀和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两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胀所出台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都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国内通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则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得到缓解。故者可继续关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胀的指标,这些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

❸ 汇率的决定因素

汇率的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表相看是供需变化导致某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其实影响供需变化的才是真正决定汇率的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有多种,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别介绍,前后顺序也是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的,购买力平价与利率平价都是最原始的汇率决定因素,而资产市场学说是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而产生的。
以人民币兑美元(USDCHY)汇率为例,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受国家调控,市场化比较低,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我国是出口大国,要保持货币适度贬值以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所以人民币长期维持一个较底的水平,这是根据中国经济的经济结构由政府主导的汇率,其实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干预自己货币的汇率水平,所以政府也是汇率的一个决定因素,而且有时对汇率的干预并非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但出口增加会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所以美国、欧洲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所以从05年开始人民币直是升值的。
汇率形成是很复杂的,还需要一边多读书学习,一边多关注时事经济。

❹ 急求!汇率决定基本理论四个内容

(一)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也称外汇供求论,由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L•Goschen)于1861年在其出版的《外汇理论》(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流行。
该理论认为,外汇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即将外汇汇率看作是外汇的价格,其波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所引致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借贷决定的。国际借贷的差额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基础。如果一国的债权大于债务,国际市场上对该国货币供不应求,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在国际借贷中,只有那些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对于那些虽然形成了借贷关系但没有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也叫固定借贷,并不会马上对外汇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一般认为该理论只能解释短期汇率的变动,但无法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
(二)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三)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是国际借贷说与购买力平价说的结合,由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A•Aftalion)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提出的外汇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外汇是因为要购买商品与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具有效用)。效用是外汇的价值基础,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边际效用。而这又是人们主观心理决定的。人们主观上对外汇的评价不同,造成了外汇供求的变化,导致汇率的变动。它说明了客观事实影响主观评价,而主观评价又反过来影响客观事实。如外汇供给增加,边际效用下降,心理评价降低,汇率就会下跌。这种主观评价下外汇供求均衡时形成的汇率,就是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该学说的基础是主观效用论,主要解释了短期汇率的形成,但是不能说明长期汇率的决定基础。
(四)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又称远期汇率论或利率裁定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于1923年提出,后由其他的经济学家如爱因齐格(Einzig)等发展而形成。
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套利者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将套利业务与掉期业务同时进行。即投资者将资金调往高利国获取利差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国货币,买进远期低利率国货币。结果造成远期外汇市场上高利率货币贴水,而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随着这种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这时远期汇差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利率平价成立。利率平价说在描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外汇管制、交易成本、投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按照利率平价去预测远期汇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❺ 汇率选择理论分析中国目前应选择怎么样的汇率制度

那么,一国如何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首先应该指出的是,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同于国际汇率体系的选择。相对国际经济体系而言最优的汇率制度,并不总是适合某国某个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即并不一定是最优的。但是要确定一国较合适的汇率制度,不得不考虑其所处的国际环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所处的发展阶段、国际汇率制度、调节机制、资本流动甚至不同的政治体制等因素。同时,如前所述,既然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固定、浮动汇率制度都不能完全避免危机的冲击,那么在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中,具体如何选择,或者说,应注意些什么? (一)寻找最优货币区实际上,只要允许国际间的交易,则两个市场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相互作用,即不论采取何种汇率制度,经济周期的相互传递不可避免,只是传递的方式不同而已。传递的程度取决于各经济体的特征(以不同的弹性表现,大国与小国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只是在选择与外部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传递方式而已。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在《资本流动和国家相对大小》一文中,在一个世界的模型分析中,证实了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和世界的影响。证明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丧失,而是传递到了国外;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效果并没有丧失,而是传递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二)大国、小国与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选择一国的经济特征,首先是大国与小国的区别。汇率作为国家之间的货币比率,当一个国家没有对外经济联系时,汇率就没有意义,这时任何汇率制度都没有区别。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必然是基于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之上的。同样,这个时候所谓的大国、小国,也与一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在闭关锁国(或严格控制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的情况下,即使是像中国一样的大国,在这里也不能认为是一个大国。因为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经济的波动对世界无足轻重,世界经济的波动对中国来说也是微不足道。因此,这里的大国、小国,既与一国的经济规模、经济的多样性有关,也与一国对外开放程度、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关。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于大国和小国,具有不同的意义。以上的讨论都以小国为基础,即本国的宏观政策、经济行为不会对世界经济、货币环境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对于像美国、欧盟,甚至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其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经济带来影响。类似于完全竞争的模型已不能提供足够的分析线索,这些大国对汇率制度的选择结果,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与世界之间的互动。(三)资本账户管制是对汇率制度的一种补充以上分析,原则上是建立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实际经济生活中,一国可以通过资本账户管理这种“计划经济”手段,来调节两个国家货币、金融市场的融合程度,并从数量管理上作为汇率这一价格机制的一种补充。或者说,资本账户管制规定了两国在哪些金融市场将相互融合,哪些市场将相互分割(或不完全分割),从而规定了汇率波动所反映的市场范围。资本账户的管制状况,是一国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影响着最优货币区的选择。 (四)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谁主沉浮历史上,单个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影响汇率制度的最终表现,不仅仅是汇率制度本身的差别,它还与政治环境、国际资本流动有关,与国内的经济表现、宏观调控目标、监管措施甚至金融微观结构有关。说到底,汇率制度是从属于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其作用发挥的优劣结果也是整个货币体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纯从一国汇率制度判断其最后结果的优劣,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本身,相当程度上只是国际政治环境、资本流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演进和国家间竞争的一个反映。由于存在网络效应,在汇率制度具体形式的选择上具有历史的偶然性,但需要解决的矛盾却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五)中间汇率制度是对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的扬弃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汇率,除了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外,还存在大量介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间的各种中间汇率制度。中间汇率制度本质上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一种组合,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所钉住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其他条件下则允许本国采取较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巴里·艾肯格林(1994)、奥伯斯费尔德和罗格夫 (1995)等依据资本高度流动使得汇率承诺变得日益脆弱分析,提出了“两极论”或“中间空洞论”汇率制度假说。“两极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要么是固定汇率,要么是浮动汇率,没有中间汇率可以选择。如奥伯斯费尔德和罗格夫认为,“形成和保持信誉已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像欧洲货币体系(EMS)那样的宽幅汇率目标区也面临投机攻击,因而浮动汇率与共同货币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不再是合意的。” (六)不能忽视汇率制度转换过程本身的重要性最后想指出的是,汇率制度选择是否合理,有否风险,不仅仅是被选的汇率制度本身,还涉及到从被选前的汇率制度向被选汇率制度这一转换过程本身。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汇率制度频繁变动(见表4-9)。1975~1999年各国汇率制度变动次数合计高达310次之多。其中,退出次数最多的就是单一货币钉住制度,而同时转换到这一制度的为39次;进入合计次数最多的就是任意干预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达107次,而同时转换出这一制度的为82次。从每种汇率制度实际采用的时间看,严格钉住制度的久期最长,均值为14.9年,中值为23年;单一货币钉住和货币篮子钉住的久期次之,均值为9~10年,中值为6~8年;浮动汇率制度的久期最短,均值为4~6年,中值为2~4年。这表明,一是汇率制度转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会一劳永逸。当决定汇率制度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汇率制度必然重新面临选择。即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一个静态问题,而是一个动态转换过程,具有历史阶段性。起码这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的国际汇率体系历史性特征,即使因美国2008年引致了全球危机,但全球都在探索国际体系重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这一历史性特征仍不会消失。二是一国汇率制度往往不是一次性转换到位,而是需要多次的反复和转轨。

❻ 汇率理论的理论内容

(一)价格不变货币模型
二战后,Mundell和Fleming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经典的IS-LM模型,提出了静态 Mundell-Fleming模型。该模型是商品价格刚性的假定前提下通过货币市场均衡得出的汇率决定模型,有一定意义。然而价格不变的假定与现实明显不符,这使得该模型的实际运用价值有限。
(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20世纪70年代,弗兰克·穆萨和贝尔森假定商品市场价格调整是及时和完全的,资本市场是高度发达和充分流动的,因此购买力平价成立,同时利率平价也成立,进而运用典型的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得到商品价格完全弹性条件下的两国间汇率决定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和变动中的作用。然而,该模型关于商品价格完全弹性的假定同样不符合现实,因而该模型在许多场合通不过检验。
(三)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976年,Dornbusch提出了黏性价格货币模型。他假定,资本市场完全流动,资产可完全替代,短期内商品价格调整不具备完全弹性,因而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长期内才能成立,而短期内汇率可以偏离长期均衡值,偏离幅度受市场首先是货币市场失衡和预期等因素影响。按照该模型,资本市场对经济中的各种内外冲击会做出瞬间反应,而产品价格存在粘性,因此汇率变动短期内存在“超调”现象, 这就一定程度地解释了短期中汇率偏离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长期均衡汇率的现象。该模型因此也被称为“动态的Mundell-Fleming模型”。但遗憾的是,在许多场合,其对现实汇率的预测和解释仍显得偏差较大。
(四)REDUX模型
20世纪80年代,宏观经济学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是构造出了一个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而开创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1995年,Ob-stfeld和Rogoff共同提出了REDUX模型,这是一个跨期 (Intertemporal)均衡分析模型。该模型假定所有产品价格都遵循一价定律,从而本国与外国价格指数存在购买力平价关系,然后再将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函数引申到本国典型家庭终生效用函数、消费函数及价格指数中,通过最优消费、产出和货币持有量均衡保证家庭效用最大化,最后通过跨期分析寻求稳定状态值,进而得出名义汇率的市场均衡值。按照该模型,均衡的名义汇率决定于两国(对数形式的)各自均衡的货币供给之差以及两国各自均衡的消费需求之差。 REDUX模型经过后人的改进后,对短期汇率的预测有一定准确性,而且其得出的“长期而言货币中性,超调的汇率会逐渐向长期均衡值靠拢”的结论对长期中名义汇率的走势也有一定解释力。但总的而言,该模型对汇率运动的解释力还不能令人满意。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现代汇率决定理论模型与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相比,越来越倾向于用一般均衡分析代替局部均衡分析,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用侧重存量分析代替侧重流量分析,而且假定前提越来越贴近现实,因而对名义汇率的解释力、预测力越来越强。但遗憾的是:总的来说,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对于名义汇率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仍然存在较大误差。

❼ 货币汇率有哪些因素决定

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二是各国货币的价格,这种价格是以各国自己的单位标定的。尽管外汇市场上有如此种种不同的交易,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
许多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供给和需求关系来解释外汇市场的活动。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分析外汇汇率的市场决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双边贸易。美国对于英镑的需求,是由于英国向美国提供商品、服务和投资等等。美国需用英镑来支付这些商品和服务。英镑的供给则取决于美国向英国提供的商品、服务和美国在英国的投资等。外汇交换的价格,即汇率,就定于供给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点。
外汇交换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货币的汇率。这种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于每一种货币,于是供给和需求就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多边的交换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汇率。

❽ 简述汇率决定说及其内容有哪些

美国货币主义学派提出,其特点是强调货币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做用,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来决定,当货币存量供求达到均衡的时候,汇率就达到均衡。该理论认为,汇率应该是浮动的而非固定的,因为固定汇率将会使得控制货币总量成为不可能,而后者可以自动影响到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到汇率。20世纪70年代之后,运用货币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逐渐形成了汇率决定资产市场论,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型(价格柔性模型)、汇率超调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及金融资产组合理论等。

❾ 货币的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决定货币的汇率因素:
一、国际收支
投资理财中,国际收支状况是一国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汇率就上升;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它的货币汇率就下降。
二、经济增长率
两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往往构成汇率变动的基础,因为它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交易活动的调整。一般而言,经济增长加速,国内需求水平提高,会引起更多的进口,从而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向下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
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一国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一般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调整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
四、财政赤字
政府的财政赤字常常用作预测汇率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会导致汇率的自动下浮。
五、利率
利率下降,国内资本流出;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这种由两地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发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

阅读全文

与北大汇率决定理论ppt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平台周六周日可以出金吗 浏览:962
法院审理泛亚金融有限公司 浏览:486
不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 浏览:337
中金所期权产品多少杠杆 浏览:425
长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浏览:528
尼日利亚奈拉汇率美元黑市 浏览:660
欧元与美金汇率 浏览:787
大淘客改佣金 浏览:323
同方股份2018第四季度业绩 浏览:383
哪项不是邮储银行个人客户理财产品系列 浏览:55
深圳中赢财富金融公司 浏览:694
济南金融机构 浏览:870
银行间理财区别 浏览:972
兰州黄河000929股票 浏览:983
财政部干预汇率的方式 浏览:798
金融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 浏览:473
9月5日汇率日元 浏览:957
日币兑换怎么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462
网络开户怎么调佣金 浏览:140
起步股份涨幅预计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