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去杠杆桥水研究

去杠杆桥水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1 22:57:20

① 危机的本质在哪里——达里奥的经济分析方法

一提起达里奥,或许大家立刻就能联想到桥水基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挣钱的对冲基金公司,在这方面,达里奥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金融大额索罗斯。达里奥的过人之处在于成功的躲避了几次较大的经济危机,并在市场动荡中取得了高额收益。他是凭借什么方法躲避开一次次的经济危机呢?其实,他的分析方法认为:危机本质在于债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这套独特的经济分析方法吧。

经济由无数零部件和简单的重复交易构成,主要的零部件包括以下三项:

1.生产率的提高  2.短期债务周期  3.长期债务周期

经济是无数交易的组合。在一个交易中,买方使用货币或信用向卖方交换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在交易中请牢记以下两个公式:

货币+ 信用= 支出总额

支出总额/ 产销总量= 价格

支出总额是经济的驱动力,因为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所有经济周期和动力都是交易造成的。

市场由买方和卖方组成,经济就是由全部市场内的全部交易构成。

信贷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经济中最大,且是最为变换莫测的部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所认为的钱其实都是信贷。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货币额只有3万亿美元。如果还不能理解信贷,那么请想想我们的房产,公司的运营,工厂的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都充斥着大量的信贷呢?信贷由借款人和贷款人两方构成,他们和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非常类似。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协定凭空创造出信贷。信贷一旦产生就会变成债务。

借款人一旦获得信贷,便可以增加自己的支出。而一个人的支出又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因此,良性信贷可以高效率的分配资产和产生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良好的债务偿还能力,二是抵押物。

这里有一个内驱的增长: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可以使得偿债能力变的良好,因此可以增加信用,也就能增加更多的借贷,从而也就能增加支出。由于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这将导致借贷进一步的增加。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

虽然借贷在当下增加了支出,但一旦需要偿还,便会造成可支出数的减少,这也就形成了周期。经济短期的上下波动不是取决于人们的创新或者勤奋工作,因为他们造成的波动在短期内无法体会到。但,当下的信贷会造成未来某一时点可以预见的事件——债务偿还,因此,信贷的总量才是造成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当短期债务增长速度增长过快,势必导致支出大幅增长,在公式“支出总额/产销总量=价格”中,产销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支出总额的增长一定会让商品价格得到上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常会提高利率,利率提高,偿还的债务增加,支出也就相应得到了减少,经济活动减慢。在公式“支出总额/产销总量=价格中,价格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进入了通货紧缩。

为了刺激经济,央行会再次降低利率,加速经济,于是,短期周期的轮廓就更加清晰了。

在短期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贷款借款意愿。如果信贷容易获得,经济就会扩张,相反经济就会收缩。

尽管贷款人的债务不断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贷款条件。当人们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增值,股票市场欣欣向荣,人们会更倾向使用借贷来购买资产。于是,泡沫便渐渐产生了。经过数十年的积累,终有一天,当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时,人们的支出开始减少,收入同时减少,资产价格开始下跌,周期开始逆转。于是我们便遇到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杠杆化和衰退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无法通过利率得以减轻。通货紧缩可以通过利率进行调节,但去杠杆化则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挽回局面。

当人们减少了借债,也就同时削减了支出,造成了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用减少。这是一个向下的循环。

去杠杆化面临的问题是债务负担过重,必须减轻。我们来看下面四种方法:

1.削减支出。 由于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因此,从社会总量来看,削减了支出,也就相当于同时削减了收入。当收入下降的速度超过了偿还债务的速度时,实际可能造成更为沉重的债务负担。

2.减少债务。 债务减少,类似削减支出,同样容易造成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经济萧条。

3.财富再分配。 当收入减少和就业减少时,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为了保证政府对失业者的补助,增加经济刺激计划等支出。政府会向社会的富人加大征税同时增加政府借款。但这个过程一旦处理不好,往往会计划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4.发行货币。 发行货币可以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无论美国大萧条时期,还是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央行均普遍采用此种办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这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做法,需要决策者考虑降低债务负担和避免通货膨胀的方法并找到平衡点。

在综合考虑削减支出、减少信贷、财富再分配的基础上,匹配合适的发行货币。毕竟“货币+信用=支出总额”可以在保持支出总额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增加货币发行,减少信用支出。

1.债务的增长速度不要超过收入,因为债务负担最终会将你压垮。

2.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最终将使你失去竞争力。

3.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率在长期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以上三点,不仅仅可以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的经济活动中,更可以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

最后,虽然实际的经济远比上述事例要复杂,但如果把生产率、短期周期、长期周期相结合进行分析,便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模式,可以看清我们在过去和当前的处境,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上便是达里奥的经济分析方法,祝各位投资顺利。

② 嘉宾热议去杠杆:卸下债务重担 让经济轻装前行

去杠杆如何兼顾经济稳增长?债务水平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度”?在29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上,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校智库的与会嘉宾展开了探讨。

一谈及去杠杆,有人就会联系到中国人民银行收紧流动性、企业降低负债,导致经济增速滑坡。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则看到了二者之间辩证的关系。“去杠杆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增长下降,经济增长也不一定要通过加杠杆来实现。”她认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去杠杆采取的几种方式对经济增长其实是起正向作用的,去杠杆与稳增长二者并不对立。

国企改革、减费降税、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这些重要改革,既达到了去杠杆的目的,亦为中国经济“强身健体”。“当前我国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胡晓炼表示,经济效益提高、资源更有效利用,这对于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政府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也有利于去杠杆,这个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债务偿还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资本性的股权融资实力增长。”她说。

我国正大力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胡晓炼指出,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增加股权融资的比例,二是能对有效处置存量债务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存量债务的交易、处置,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

“去年我国债务占GDP比重在下降,供给侧改革也带来了积极正向的影响。”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宣昌能亦认为,去杠杆有很多措施,其中一个就是降低我国非金融公司的杠杆率,通过债转股等方式优化其债务结构,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宣昌能认为,综合来看,中国有足够的余地来采取措施进行去杠杆,从而管理好整个债务水平。

债务水平到底多少算高?社会整体债务是否存在一个量化的“度”?对此,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债务的可持续性越强,对债务的容忍度就越高。”

影响社会整体债务可持续性的因素,首先是成本。谢众指出,“大水漫灌”肯定是不行的,“急刹车”也不行,这就需要调整相关结构来降成本。直接融资、发行债券非常重要,比间接融资更有利于降低成本,这块市场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从债券市场来看,要满足长远发展,仍需进一步丰富其工具品种。“目前,债券市场的一个短板是用于风险对冲的衍生品工具不足,我国现在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已有一定规模,但是在全球占比还较低。”谢众认为,现在已有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标的主要是民营企业,未来可考虑更广泛运用信用违约互换等国外比较成熟的衍生品。在鼓励境外机构参与问题上,还有跨境监管等协调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提升市场流动性,也是降成本的要点之一。去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谢众表示,这个针对民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实施效果非常好,相当于一个保险产品,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债的信用度,起到了增信和保险的作用,这样就增大了民企债券的接受度。“接受度提高了,交易度活跃了,市场流动性就活跃了。”

促进交易活跃的同时,退出机制也要更完善。早在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提出,要尽快推出到期违约债券交易机制。“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参加发债企业的债务重组,就可以通过交易实现退出。”据谢众介绍,目前上清所和相关机构正在为违约债券交易制度做技术和业务准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③ 我国股市里的术语“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我国股市里的术语“去杠杆”是什么意思?

股市中的高杠杆工具指配资、融资、融券。
1、配资是指配资公司在原有资金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资金供使用。双方签订的是《账户委托协议》等类似文字,如果配资则必须用公司的账户操作,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账户,但是需要给公司抵押物,如房子、车子之类的抵押物。
2、融资买入是对股票进行买卖操作的一种方法,用很直白的话讲:就是用借钱的办法买入股票。当投资方需要买入某个股票时,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完成股票交易时,可以通过融资的办法实现。
3、融券 securities lending。亦作:出借证券。名词,不可数。证券公司将自有股票或客户投资账户中的股票借给做空投资者。投资者借证券来出售,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
“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程序,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可融资融券”是什么意思?股市里的术语。

跟证券公司合作的上市公司,你跟证券公司借钱也可以借股票。

股市里术语一马平川是什么意思

股市里术语一马平川意思是上涨期间突破阻力位,没有任何的上涨阻力。希望您采纳

股市里的低开是什么意思?

股市里的低开是指当日大盘开盘指数低于前一天收盘指数,或该市场的一个交易品种当日开盘价低于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情况。
一般包括:证券市场大盘、证券市场指数、证券市场个股,期货市场指数、期货品种,贵金属市场、黄金、白银,邮票(收藏)市场、邮票,汇市、汇率,有价证券、国债等,都有“低开”情况。
低开有三种情况:
1、延续其前一交易日的走势;
2、当日开市前出现全域性性或具体个股利空讯息;
3、炒作。

股市里的“重组”是什么意思?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企业资产和组织重新组合和设定。狭义的资产重组仅仅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广义的资产重组还包括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定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目前所指的资产重组一般都是指广义的资产重组。
在一个拥有健全市场机制、完备法律体系、良好社会保障环境的社会经济中,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壮大自身实力,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执行效率。(1)与企业自身积累相比,企业购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2)有利于减少同一产品的行业内过度竞争,提高产业组织效率;(3)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购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4)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优势淘汰劣势产品,加强支柱产业形成,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5)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更为合理。

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①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②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③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重组包括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部分偿还)以及名称改变。

股市里的板块是什么意思?

股市板块就如同地球板块一样
按行业性质划分
行业的分类法有:标准行业分类法、证监会行业分类法、道·琼斯分类法、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法。其中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联合国颁布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资料具有可比性,并且使其规范化,它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这十大类是: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 *** 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行业分类方法虽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是相似的,就是将具有共同行业特征的企业归在一起,例如,钢铁板块就是钢铁行业这类股票,房地产板块就是房地产这个类别。研究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受益行业,配置相应受益行业股票,可以取得长期超额收益。
按市值规模划分
按照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划分,主要依据是流通股本规模大小,两市所有股票可以归类为大盘权重股、中小板股票、创业板股票。
大盘权重股通常指发行流通股份数额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其市值一般都在100亿元以上,由于其市值占两市重头,也称主机板。大盘股上市公司不但规模大,而且历史悠久,它们一般属于传统行业或者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基建、钢铁、电力、煤炭和石化等行业,经营稳定,风险比较小。
相对主机板市场而言,中小板块即中小企业板,在A股中市场程式码基本上以002开头,市值一般都在50亿元以下。从行业来看,中小板一般集中在商业贸易、有色金属、资讯装置、电子器件、交通装置等多个行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竞争较为激烈。
创业板公司一般规模很小,流通盘多在1亿左右,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政策催生的新兴企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和物联网等领域,成长性突出,但经营风险也比较大。
在股市中,数量占比20%的大盘蓝筹公司常常拥有股市80%的市值,而数量占比80%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却只有股市20%的市值。我们常常发现,“二类”股票在涨时,而“八类”股票却在跌,这就是股市中的“二八现象”,它反映了股市中热点转换过程。了解“二八现象”,有助于规避前期热点,取得更好的操作收益。
按地理区域划分
不可避免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其所在地和经营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地方发展,区域振兴,国家地方经济促进政策将会惠及当地公司的股票。按地域划分股市的板块,可以对热点地区股票的表现作出更好的判断。
一般地,每个省就是一个地域,但是政策热点地区更值得关注。自2009年起,国家先后批准了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中部地区、横琴、江苏沿海、辽宁、关中天水、鄱阳湖、图们江、黄河三角洲、海南旅游岛、井冈山等13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再加上原来的埔东、重庆、津滨等热门地区,所涉及的地区范围已经囊括了中国的几乎所有分地区。
“哥炒的不是股,是地图。”,这句股民的戏称成了股票市场的时髦用语。与一批一批规划出来的区域振兴计划相伴随的,则是在A股市场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热炒行情,而及时跟进区域振兴计划,其股票也将收益更丰。
按题材概念划分
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概念和炒作题材。例如资产重组、稀有金属、奥运会、期货概念、物联网、节能环保等等,所有这些概念和题材,在庄家和游资手里,都可以用来借题发挥,引发市场大众的跟风,从而达到快速赚钱的效应。
股市中的题材和概念,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例如,能源紧张了,一些替代效能源工厂就成为炒作题材,称为新能源概念股。稀土管控了,于是和稀土沾点边的公司就成了香饽饽。经常被利用的炒作题材和概念大致有以下一些型别:
1)资产重组:出现控股、收购、合资合作、股权转让等重大资产重组;
2)业绩反转:经营业绩出现好转、改善,或是扭亏为盈,或是业绩大增;
3)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 政策倾斜的相关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等;
4)人民币概念:预计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股票,如银行、地产、保险等等;
5)高送转:送红股或者转增股票的比例很大股票;
6)地域概念:如西部概念、海南板块、世博概念等具有地域经济特色的股票;
7)其他概念:网路概念、3G概念,WTO概念、生物医药概念等等;
总而言之,一切可以引起市场兴趣的话题,都是概念和题材。在A股市场里,题材概念股上演了一出又一出野鸡变凤凰的神话,让众多的普通投资者或趋之若骛,或羡慕不已。如果你跟对了,那就有可能一夜致富。
板块的共同属性,使它们可能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产生相似的走势,并成为股市炒作的题材。同时,板块和板块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例如金融股的波动常常影响地产股的走势,而地产行业的兴旺则可以带动建材水泥行业的繁荣。搞清楚股市中板块的特点,就有助于了解板块的活动规律。

股市里的平仓是什么意思?

股市里的平仓就是指卖掉的股票,而建仓就是买入的股票。

期货交易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建仓、持仓、平仓或实物交割。建仓也叫开仓,是指交易者新买入或新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份期货合约相当于签署了一份远期交割合同。如果交易者将这份期货合约保留到最后交易日结束他就必须通过实物交割或现金清算来了结这笔期货交易。

然而,进行实物交割的是少数,大部分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一般都在最后交易日结束之前择机将买入的期货合约卖出,或将卖出的期货合约买回。即通过一笔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来冲销原有的期货合约,以此厂结期货交易,解除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义务。

这种买回已卖出合约,或卖出己买入合约的行为就叫平仓。建仓之后尚没有平仓的合约,叫未平仓合约或者未平仓头寸,也叫持仓。交易者建仓之后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了结期货合约:要么择机平仓,要么保留至最后交易日并进行实物交割。

根据具体问题型别,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股市里的长红是什么意思

长红说的是没有上下影线的大红K线,开盘就强势上涨,不见长红不回头,意思是股票大涨,注意庄家高位出货,散户见好就收,不要被庄家高位套牢。
K线图(Candlestick Charts)又称蜡烛图、日本线、阴阳线、棒线、红黑线等,常用说法是“K线”。它是以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
大阳线(长红):开盘价接近于全日的最低价,随后价格一路上扬至最高价处收盘,表示市场买方踊跃,涨势未尽;

股市里的坐庄是什么意思

当你的资金达到一定的程度。大到买入卖出股份时,可以影响该股的股价涨跌时。那么你就是这支股票的庄。

④ 民营企业频现债务违约中国如何实现“良好的去杠杆”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Ray Dalio)在《关于去杠杆化的深入理解》(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一文中,将去杠杆过程分成了“糟糕的通货紧缩去杠杆”“良好的去杠杆”“糟糕的通货膨胀去杠杆”三个类别。而所谓良好的去杠杆是指货币增加供给,以缓解因债务减少及紧缩形成的通缩压力,形成正增长,负债/收入比率下降,名义GDP增长率超过名义利率。
达利欧发现,有些国家去杠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社会剧变,甚至引发战争,有些则能通过有序的调整,经济恢复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状态。而好的去杠杆能平衡好债务减记、紧缩政策、财富转移和债务货币化的关系。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直言,如果不改变营商环境,不做其他要素市场的改革,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只是一个口号。
去杠杆进入新阶段,最佳的图景是中国能够通过“和谐去杠杆”,不仅将经济恢复到平衡状态,还能推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实现“美好生活”。“结构性去杠杆”的提出让整个去杠杆的路径更为清晰,然而相应的配套改革却是缺位的,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民间资本将有可能在未来有进一步收缩的风险,经济活力也会黯然失色。

内容来源:凤凰网

⑤ 中国去杠杆有五大主要举措有哪些

去杠杆的5项主要措施是:以处理僵尸企业为抓手解决国企杠杆率过高问题、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杠杆率、切实解决不良资产、加强对大资管行业的监管以及关注货币供给。

⑥ 国家为啥去杠杆 尤其是金融业 股市也去杠杆

去杠杆仍然会贯穿2018年国家经济工作的始终。但很多老铁都不明白,国家天天在强调的去杠杆究竟是什么意思,用简单的方式解释:

  1. 大家借钱都去玩交易性金融资产,而不是去借钱搞技术创新、搞生产,

  2. 还有一些企业借钱换美元去收购国外的资产。中国的外汇储备压力很大,政府担忧人民币贬值预期扭转不了,若不进行外汇管制,一旦形成极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家可能都会抛人民币资产,然后去央行挤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抛房抛股票买美元,房价、股价都大跌,那投机房地产的套牢型投资者可能就不偿还银行贷款了,这样商业银行一堆坏账,拿到一大堆房子,特别是三四线人口流出的城市,麻烦很大。

  3. 为了不让大家抛房子换美元,直接就3年或两年不让卖了。如果谁手里有个几套房,就自己住就好,周一到周日,每天住一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4. 另外,加杠杆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加杠杆之后做什么。

    如果高位卖了房子、卖了股票的人去创业,或者把钱委托给风险投资基金去帮助别人创业,这样就没有啥问题,短期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长期还能提供更多的经济产出。这是金融加杠杆之后最重要的微观逻辑与链条,即经济主体拿到钱之后做什么。

    思辨的看,金融去杠杆之后,大家就会去创新,去搞实体了吗。当然未必。不让大家借钱去搞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家未必就一定会去做实体经济。不过有一点还是相对确定的,即央行和银监会搞的金融去杠杆,会把臃肿的交易性资产价格压下来。

⑦ 金融去杠杆进程及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论文

随着金融去杠杆监管措施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银行业扩张增速放缓。截至2017年4月末,银行业资产同比增速由2016年末的16%降至13%。2017年上半年,约4家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出现下降,多数银行二季度总资产增幅低于一季度。从不同类型的银行来看,今年以来中小银行扩张速度快于大银行的局面已经扭转,中小银行去杠杆逐步落实。今年一季度季报显示,五大行总资产较去年末增长3.67%,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仅增长0.81%,4家上市城商行资产增长3.64%。

二是去杠杆推高同业负债价格,增加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受去杠杆政策影响,市场流动性相对紧张。虽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维持适度流动性,但同业负债成本持续高位运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

三是去杠杆,压缩同业资产。去杠杆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空间收窄,同时监管要求进一步规范同业资产操作。因此,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用银行对金融机构债权规模来近似同业规模,同比增速将从去年四季度的20%以上下降到2017年6月末的11%。

第四,去杠杆挤压“影子银行”,商业银行表外理财逐渐萎缩。商业银行去杠杆集中压缩了部分表外业务,导致表外融资进一步压缩,部分表外业务转回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去杠杆化的影响如下:

三是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目前流动性覆盖率仍处于达标过渡期,达标要求将逐年提高。但同业负债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因此,去杠杆会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的压力。

(二)同业业务去杠杆化及其影响分析。

金融去杠杆以来,同业业务受到抑制,增速下滑。3、4月份,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也明显下降。股份制银行净融资额收缩最为显著,连续两个月下降超过80%。近期银行昌纯冲发行同业存单主要以滚动发行维持资产为主,新增发行增速得到控制。

从去杠杆对同业业务的影响来看

第一,直接造成部分业务暂停。出于审慎考虑,银行经与监管机构和同业沟通,考虑到目前监管政策中存在尚未明确或自身把握不透的相关政策耐歼要求,已经暂停了部分同业业务的开展,具体包括:停止开展投资理财业务;暂停同业资金对接银行授信审批资产业务;暂不投资新的直贴票据的资管业务等。

第二,导致同业业务规模压缩。在资产方面,由于投资理财、同业资金对接等业务的暂停,存量业务到期难以续接,资产规模不得不压缩。在负债方面,随着各机构同业业务规模的压缩,同业资金融出量将有所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令银行被动下降规模。

第三,业务创新基本停滞。目前同业机构对于监管尚未明确的业务都比较谨慎,市场缺乏创新环境,交易对手之间创新合作阻碍较大,创新业务模式难以形成。

(裤稿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去杠杆情况及影响分析

自2014年开始,由于实体部门融资需求持续下滑,此前蓬勃发展的“非标”业务大幅萎缩。为维持必要的收益和规模扩张,影子银行体系转而通过委外加杠杆方式,将资金大量配置到债券、股票、私募股权等资产市场,本质上是利用了从央行获得资金成本较低、市场上存在相对高收益投资标的之间的套利机会。

委外业务基本来自银行资金,委外管理人大多为券商、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银监会等监管部门此轮连发多道指令要求降低杠杆,引发了银行委外资金的赎回抛售风,对债市形成了压力。特别是一些小城商行被强制去杠杆,相应的资管公司或基金公司就必须以亏损为代价卖债,资产加速贬值。今年前三个月委外基金的规模缩量显著。统计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有916只基金的资产净值在2亿元以下,其中有222只小基金的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占基金总数的27.2%。

对资管行业而言,本轮去杠杆除了带来各类资管产品自身杠杆水平的下降之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对委外管理人的洗牌。简单通道业务失去存在的基础,机构间的合作由此升级为优势互补;委外投资出现分化,在委外管理人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投资能力;市场将完善委外投资的管理机制,建立白名单机制,加强定期汇报和沟通,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规定委外管理人跟投比例等。这些都将对资管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引导行业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

(四)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去杠杆情况及影响分析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自营投资以债券投资为主,其中又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重。债券市场加杠杆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债券回购来进行融资,通过进行多次质押回购循环操作,让投资者购入数倍于自有本金的债券量,提高杠杆率。

2014年至2016年10月我国债市出现持续近三年的牛市行情,中债银行间债券总指数累计上涨23.5%。银行债券投资的比重整体上升,2014年至2016年债券投资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比重由13.1%提高到22.8%。2014年至2016年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余额增速分别为15.6%、36.3%和25.3%。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主动负债所筹措的资金大量投资债市。截至2016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资金配置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为43.76%。

在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去杠杆的一系列措施主要依赖货币政策调控以及产品层面监管政策的落地。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央行频繁使用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逐步抬升资金成本,迫使金融机构去杠杆并鼓励资本脱虚向实。二是调整场内质押式回购规则。2016年12月《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指引》出台,2017年4月《质押式回购资格准入标准及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业务指引》出台,从杠杆率限制、入库债券标准从严等方面修订了回购交易的业务规则。三是监管协同升级,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指引限制产品层面的杠杆率。自2016年起,“一行三会”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于产品杠杆明确提出监管要求。

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有:

第一,银行间债市出现较为剧烈的调整。2016年11月份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前期的稳健偏宽松逐渐转向稳健中性,监管推动金融去杠杆,银行间债市出现较为剧烈的调整,中债综合指数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初累计下跌3.4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73%上行至3.70%。

第二,债券市场成交量明显缩减。今年一季度银行间债市现券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19%;4月份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22%,5月份同比下降21%,整个二季度同比下降19%。

第四,市场利率走升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传导。在货币政策中性叠加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下,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有所抬升。今年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88%,分别比去年12月份和去年同期高0.44和0.7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8%,分别比去年12月份和去年同期高0.36和0.85个百分点。

一般来看,货币市场利率向债券市场走势的传导总体较为顺畅,两者走势较为一致。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收益率跟随货币市场利率上升而上升。1年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由2016年10月末的2.17%和2.74%升至今年5月末的3.45%和3.61%。

同理,货币市场利率走高也对银行贷款利率形成一定传导。今年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3%,比去年12 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0.26 和0.23 个百分点。在一般贷款中,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58.57%,比去年12 月上升5.84 个百分点。

第五,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近年来,随着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采用逆回购和 MLF,目的是“削峰填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调控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投放要紧盯市场需求,在缓慢抬升资金成本的同时,还要确保不出现流动性危机。如此一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频率加大,流动性投放的波动性增加导致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

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近年来,监管明确商业银行同业负债不超过全部负债的三分之一,而去杠杆加大了同业负债价格的波动率;同时,市场资金价格长期高位运行降低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宏观经济中M2增速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全社会存款增长难度加大,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待拓宽

结合国际监管经验,2015年银监会正式印发《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从2016年开始,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也将宏观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纳入管理范畴,重点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上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表外业务可能存在回流表内的趋势,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也存在管理压力。若商业银行未来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杠杆水平,就需要拓宽外部资本补充渠道,紧跟监管形势变化,积极通过各类资本工具的创新研究,增强资本外部补充能力。

(三)监管政策细节亟待明确

目前对于部分问题,监管部门与市场机构之间还存在分歧,沟通协调需要时间,同时考虑部分政策还需进一步明确标准,预计监管层从完成全部检查到监管政策执行细则出台仍需相当一段时间,这将对下半年受监管影响较大的同业业务开展产生影响。

(四)业务判定标准有待明确

从目前检查反馈来看,各地监管机构在具体业务问题上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需要银监会进行标准统一。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各地银监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也有所差别。多数分支机构仅对可以明确判断存在违反现行监管规定的业务提出整改要求,主要还是监管指标套利或者违规放贷等方面问题。对于一些涉及“同业空转”的判定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也有少数分支机构并未直接提出整改要求。

政策建议

(一)加强监管政策协调配合、稳妥有序推进去杠杆

一方面要加强“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统筹货币政策措施和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避免政策叠加共振触发无序去杠杆风险。另一方面,要合理把握去杠杆的政策节奏和力度,避免引发银行过快压缩信贷和表外融资损害短期经济增长。

金融监管方面,特别注意绝不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一是监管政策实行新老划断,新增部分按照新的监管标准进行,对存量业务允许存续到期后进行自然消化。二是合理安排过渡。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

(二)加强风险提示和舆论引导

银监会表示,立法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要针对突出风险,及时弥补监管短板,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完善监管规制。银监会公布了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称今年将加快对银行股东代持、资管业务、理财业务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

金融去杠杆更多着眼于通过化解金融风险以实现经济长久、平稳、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需把握好节奏,防止急于求成引发市场激烈动荡,因此应加强舆论引导,帮助市场形成稳定、有效的金融监管预期,实现制度协调、金融稳步去杠杆。同时,监管层应将监管重心前移,由注重事后控制转换为注重事前、事中控制。

(三)加强监管合作、完善穿透式监管

在现有分业情况下,需统筹金融信息统计工作,对风险摸底防控,重点排查,加强监管合作,实现穿透式监管,进一步提高风险信息披露标准和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水平,切实防止监管套利。长期来看,需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针对资产管理业务构建和设计统一的整体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

(四)建议明确政策细则、统一政策执行标准

对于风险资本计提、同业资金投资的嵌套穿透等相关问题,建议在充分调研和考虑业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快明确相关政策,以免由于政策不明确而导致业务暂停。另一方面,建议统一各地监管分支机构的执行尺度。

(五)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

金融去杠杆旨在为实体经济的长效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但是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关键仍依赖于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脱实向虚”问题的症结在于实体经济的效率低下,其中快速攀升的企业债务杠杆、房地产泡沫、大量“僵尸”国企对金融资源的长期占用都是影响经济改革和提升效率的重要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脱实向虚”问题仍会卷土重来。

显然,金融加杠杆是在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产生的。长期来看,唯有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才能使金融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而实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进而实现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让商业银行积极回归本源,有效服务客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六)积极创新外部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在维护金融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下,商业银行不论是从监管还是从自身经营的角度,都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资本的质量和数量,目前商业银行外部资本补充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工具债几种方式,后续应进一步在监管机构的引领下,加强资本工具创新,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源自《债券》杂志

相关问答:金融高杠杆有什么影响

答:金融高杠杆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会同时增大风险。最鲜明的例子就是08年金融危机,危机前美国投行赚得盆满钵满,危机后雷曼兄弟倒闭,世界经济大衰退。

⑧ 商业银行为何加杠杆,现如何去杠杆

商业银行为何加杠杆,现如何去杠杆

商业银行加杠杆的大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信贷投放结束后,2009年开始信贷收紧,不少项目后续资金紧缺,银行为规避监管指标考核,通过银信合作变相拓展信贷业务。
从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一些商业银行为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借助银信、银保、买入返售等通道,通过受益权转让方式实现资产出表。
2013年,中国银监会出台8号文限制非标资产投向,同业和理财业务出现三新变化:一是资金开始由非标类资产转向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通过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杆实现套利。二是理财资金通过配资进入二级市场,这一业务在2015年上半年达到顶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灾后规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银行理财资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随着地方 *** 融资模式改变,大量 *** 引导基金、 *** 平台基金和PPP项目出现。银行理财产品进入 *** 引导基金、 *** 平台和PPP项目等。银行业从单纯的债权融资逐步股权融资或者类股权融资。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已突破原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进入更广阔市场。客观上,造成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也随之升高。

海通宏观:为何去杠杆 如何去杠杆

杠杆资金需要缴纳融资费用,所以不会长期持有,而且,杠杆资金额度很大,股市的疯长疯跌多是杠杆资金的原因,所以只会扰乱证券市场。所以,必须去杠杆。
去杠杆不难,待杠杆资金入场后,大幅度砸盘,使杠杆资金爆仓。

2016去杠杆怎么去?地方 *** 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 *** 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 *** 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
首先,地方移中央,这本质上是一个信用增级过程。中央 *** 的财权比较大,但是地方 *** 的事权又比较大,很多本来应该由中央 *** 承担的事权都交给地方 *** 。由于中央 *** 的资产负债表总体来看非常健康,它能够发行或者代理发行项目债或者特别国债,把一部分符合标准的地方债务承接过来,而且中央 *** 的信用等级最高,所以融资成本最低。因此,2016年3%的赤字率对于 *** 来说,加杠杆的空间就要大很多了。当然,也需要适时安排给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财力,目的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
其次,平台移开行。其实地方 *** 之所以杠杆特别大,预算内的“吃饭财政”不是一个大问题,主要是它的城市化建设功能。融资平台就是以土地为资本金的杠杆操作,一旦抵押品价格下降,那么一端是长期才能有微薄回报的基础设施资产,一端则是短期的银行借贷和性价比更差的影子融资。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可以把债务转给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最大的中央融资平台)。

中国的金融杠杆不足吗?应该如何实现杠杆化?有没有商业银行杠杆化这个说法。

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杠杆利用不足,主要从银行系统的存贷比,投资银行的杠杆率,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与 *** 的国债与gdp比率与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的比较来说明。具体的,我想知道要实现一个金融体系的杠杆化或着说是更好的利用金融杠杆主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特别地,我想知道商业银行的杠杆化又该怎样实现?因为商业银行本身受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约束,杠杆理论上不应高于12.5倍;同时我国在银行监管这块是比较严格的。要实现杠杆化,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有怎样的要求?具体起来又该是怎样操作呢?若说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杠杆化是个瓶颈。那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或者投资银行的杠杆化该如何进行呢?

中国股灾如何去杠杆

A股牛市因杠杆而生,最高上涨幅度超过150%,其间推动股市上涨的资金不少是杠杆资金。杠杆起初得到默许甚至鼓励,官方媒体亦鼓吹“国家牛市”,当更多散户以及资金涌入市场之际,监管层却在6月突然强力驱逐杠杆资金,预期骤然变化之下,指数急速下挫。这是一个负向正反馈过程,担心杠杆检查从而卖出,而卖出压力越大导致更多融资盘被迫平仓,平仓资金的卖出进一步导致股指下挫,于是股灾酝酿而成。
至于救市成败,也在于杠杆。如果要成功,很可能不得不维持加杠杆,若任由股市继续下挫,其实是在降杠杆。7月初那个周末人心惶惶,我周日午夜写下一则专栏《强力救市?还是末日清算?》,夜班伦敦同事看了说能否明确一下是否应该救市——问题确实很复杂,我的心态也很矛盾,其实救市与否并非一个道德选择,而是一个现实两难,不救融资盘层层杀出必然血流成河,救市的话则意味着吹大泡泡,权衡之下,忍痛不救或许最终更为正确,但我预计最终 *** 会在压力之下出手。
时到今日,国人已经无需朴素的市场常识启蒙。事后来看,虽然预测到压力之下必然救市,但未曾意识到国家队入场开头几天居然不支败落。只有当股市指数成为稳定首义之时,清算恶意做空以及民间自发停牌复牌甚至公安部出面等招数之后,股指开始稳定。令人感慨的是,几天上涨之后,又有改变人生观的散户蠢蠢欲动,关于短线交易盈利50%等帖子再度席卷社交媒体。
还是那句老话,最终人们还是会走上自己擅长的道路,哪怕这条道路暂时看不到尽头。至于中国经济,其实也是一样道理。
三周之内,中国股市跌去18万亿元有余,市值损失超过十个希腊。有资深财经媒体人私下问询,股市跌去的究竟是不是真财富?提出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需要勇气,身边比比皆是一口斩钉截铁表示有或者没有的人,难免有理性的自负。谈股市是否蒸发财富,要点在于财富的定义为何。我认为财富本身是对资产的估值,上涨时刻的数字并非全是纸上富贵,下跌时刻的损失也不全都是真金白银,即下跌的损失与上涨的收益对应,资产或许依旧,但损失是确实是财富。人们通过价格代表集体判断,而价格在非常时刻往往由小部分边际买家决定——如同一座小区,哪怕一年只成交一套房屋,这套房屋的成交价很大程度就决定了其他房屋的价格,哪怕这些房屋的价值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这就是财富的变化。
也正因此,说股市涨跌只是虚拟经济变化,未免太过武断。股市繁茂湮灭之间,不仅使得国家杠杆转移到居民端的想法落空,反而迫使居民甚至企业更多考虑人民币之外的资产配置,这方面如果成为趋势,将会对于人民币形成空前压力,这是未来需要警惕的方向。至于此前热炒的资本账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预计在在这次股灾之后,步伐将会放慢。目前如果还期待通过股市上涨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路,甚至在泡沫中去杠杆,那么显然是镜花水月。
当下核心问题在于,股灾对于对于实际经济影响几何?既然财富损失切实存在,股灾当然会影响实体经济,那么影响多大。目前不少经济学家觉得影响不大,估算逻辑主要有三条,分别是针对金融机构、消费以及居民财富而言。首先对金融机构影响不大,目前市场大致估计场内外融资约在4到5万亿人民币,对比之下金融机构潜在损失有限,有分析师估算极端情况亏损4千亿,但对比商业银行总资产131万亿元,可谓“九牛一毛”。其次是股市财富效应对于消费的影响,考虑到中国消费驱动主要在于收入,从消费数据来说没有明显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对于经济影响不大。第三则是觉得炒股人数而言,股民介入股市的比例有限,那么不会进一步影响房地产等重大因素,因此影响不大。根据中国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5年一季度仅6%的中国家庭持有股票。
这三条理由代表了目前市场的主流逻辑,当然也不乏迷信唱空中国做空中国等惯性看法,价值不大,在此不做分析。上面三条理由,第二条成立,股市财富效应对于消费确实有限,虽然强调总需求的经济学家总是看重消费,其实从股市到消费的链条很长,亦如从消费到经济增长的链条很长一样。关于第一条与第三条,则需要仔细斟酌。
仅仅从数据层面看,银行资金直接入市确实不多,家庭层面持股看似不多(姑且不去质疑这一数据的准确性),这也使得多数人相信股灾不会蔓延到银行、房地产等领域,那么对于实体经济也影响不大。问题在于,经济是一个系统而不是各项简单加总等式,家庭和银行在实际经济之中并非分隔个体,家庭与银行资金间接进入股市的不可估算,经济体之间各个单元密切咬合,甲之支出即乙之收入,A之存款即B之负债;民间投资明显受到动物精神的驱动,而后者则与物质资产的财富估值密切相关。股灾消灭的财富不仅挫伤民间投资冲动,降低信贷抵押物价值,连带也压低未来投资回报预期,影响整体人民币资产的可能估值。更进一步,再加之金融体系风险厌恶程度上升、可预见性降低等等潜在影响,如此情况之下,单纯以直接进入股市数据考察股灾带来的损失,显得过于线性思维。
当极端情况爆发之际,惯常分析的逻辑就会出现漏洞。回看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岁末,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危机迹象,但是多数经济学家在费城美联储一项调查中还是预计2008美国会实现2.4%增长,事实上当年美国经济是负的3.3%。直到今天,多数人都知道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高杠杆,对于各类高杠杆“毒资产”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从非 *** 负债而言,目前中国经济的杠杆率整体水平并不低于美国。
不仅股市如此,经济也是如此,杠杆仍旧是核心问题。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公司(Bridge water)创始人雷?戴利奥(Ray Dalio)对于去杠杆颇有心得,桥水以宏观对冲见长,而且也挺过了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其后的衰退。他认为去杠杆有四个方式:财富转移、减少支出,债务重组、债务货币化。去杠杆一般是四种方式并存,往往意味着痛苦的过程,但是也有“美丽的去杠杆”,四种方式达到平衡,使得经济重新回归接近潜在生产率的过程,至于“丑陋的去杠杆”则也不罕见,要么过分紧缩引发大萧条,那么是恣意印钞引发大通胀,哪一种后果都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无论丑陋还是美丽,长痛还是短痛,减少杠杆其实就三个门路,要么转移杠杆,那么清算债务,那么通过通货膨胀来减少杠杆比例。数据很重要,但是数据背后经济逻辑更为更重要。随着经济走软,越来越多人关心宏观数据,但多数人并不明确宏观数据往往具有滞后性。刚刚公布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0%,高于市场平均预测为6.8%,这看起来类似复苏的迹象,但与实际情况感受已经是冰火两重天,当前工业增加值目前仅仅为6.8%,与以往两位数增速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未来的去杠杆之路如何诞生?或许存在两种可能,要么类似80年代日本式的缓慢去杠杆,以漫长的低增长来熨平杠杆的伤害,要么类似90年代韩国式的通过金融危机方式,通过一次性清洗换得日后的重生。
无论哪一种道路,或许都不得不留意,日本韩国爆发危机之际的人均GDP以及人口结构都好于中国,具体分析可以看我两年前专栏《中国,下一站韩国》。
已经发生必然再发生,当股灾如预期爆发,当救市也如意料发生,当杠杆还没有完成清算之际,已经暴露的风险已经足以令人生畏,投资者应该更加小心没有完全暴露的风险。如同黑暗的剧院人头攒动,一旦突然有警报拉响,此刻应该如何做?逃走是一回事,搞清楚警报的原因也很重要,但没有明白状况就大呼别慌多少有点不负责任,至于抱怨拉响警报的人更是自欺欺人。在充分的信息没有暴露之前,不能抱怨人们做最坏的打算,此刻贸然断言乐观也可能带来误导。

中国银行业今年是如何去杠杆的

你可以带上本人身份证,在上班时间到中国银行柜台办理或查询,中国银行服务热线 95566

金融过度宽松结束 2017年银行业如何去杠杆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五个主要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去杠杆方面的情况则稍显复杂。如何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去杠杆的工作,将成为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心。

如果M2仍旧处于放大的态势,银行业去杠杆的意义能有多大?MPA考核,首先要搞定自家的事情。再去管别家的事情。

企业融资如何去杠杆降成本

融资能够降低成本吗?
能够分担公司的风险。
加入第三方监督,或许可以加强别人对企业成本运营的监管。
但不一定能够降低成本。

地方 *** 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原理后曾兴奋地写道。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 *** 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 *** 和企业去杠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中央和居民杠杆来平缓地方和企业去杠杆带来的经济波动。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 *** 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

⑨ 桥水基金作为最赚钱的对冲基金,是因为什么引起的亏损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2020年,全球各大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20家顶级对冲基金2020年大赚635亿美元(超4100亿元),创十年来的最佳回报。然而,其中桥水基金却为投资人亏了121亿美元(超780亿元)。1月25日,LCH Investments的最新排名显示,乔·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于2020年令投资者损失了121亿美元,(超780亿元)。

但是问题是2020年经历了太多的市场黑天鹅受到疫情的影响,美国股市出现了4次熔断,这对于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在桥水基金身上显得更加明显,因为它的低风险部分也就是阿尔法部分,实际上投资的时候是比较成熟的市场,但是美国的成熟市场反而给出了非常难看的市场表现,最终导致桥水基金一度陷入巨亏,甚至有市场爆仓的传言。这就是桥水基金为什么会亏损那么多的重要原因。

阅读全文

与去杠杆桥水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落地要多久 浏览:836
郫县的上市公司 浏览:597
信威集团军工 浏览:479
交易大亨是诈骗 浏览:929
外汇期货贵金属杠杆可调吗 浏览:917
生猪期货证监会 浏览:734
非公开增发价格高 浏览:201
委托肯交易所平台 浏览:715
上市公司小额快速融资 浏览:228
融资融券杠杆杨方股票配资 浏览:703
杠杆力臂括号 浏览:700
建行家装贷款 浏览:863
用房产证做抵押贷款手续 浏览:291
杠杆平衡条件改进文献 浏览:128
普惠金融服务的是 浏览:10
昆明期货公司招聘信息 浏览:556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法律意见书 浏览:84
去金融的杠杆易去人心的杠杆难 浏览:486
人民币与澳元汇率将有什么变化 浏览:827
理财产品是否可代理购买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