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21中国经济报道去杠杆

21中国经济报道去杠杆

发布时间:2024-07-06 14:04:46

1. 中国经济渐入正轨,“去杠杆”料成今年主题

周三(3月1日)发布的官方和财新PMI数据都显示中国的经济在今年相当的强劲,这也给决策者以精力将目光聚焦到近年来不断膨胀的金融泡沫和债务杠杆。

在另一方面,中国央行已经在引导金融市场利率来限制债券市场的杠杆。流向实体经济的信贷在1月创下了新高,但几个月来不良贷款的增长已经明显地减速了。

去杠杆化无疑将是今年中国政府工作的主题,路透在周二报道中国将2017年的M2货币供应的增长目标定在了12%,低于2016年的13%目标,但依然高于2016年所取得的11.3%的真实增长。

经济学家预计政府今年会将GDP的增长目标定在6.5%,低于2016年的6.5-7%的增长目标。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的目标将会在本周末公布。

2015年中期以来中国经济的政策刺激相当强劲,但随着经济已经走入一个比较平稳的轨道,中国政府将会回到预防风险的模式上来。控制影子银行和加息应该是政府将会采取的手段。

2.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需要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支撑中国经历未来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一、去产能,促进供求新平衡。

无效供给的“减”,换来有效供给的“加”。“钢铁行业受益于国家去产能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合规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司长文兼武表示。

二、去库存,城镇化以人为本。

去库存不只是卖房子,还要顺应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将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扩大0.4个百分点。

三、去杠杆,引导资金进实体。

实现高质量发展,去杠杆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而是有保有压,让实体经济沐浴更多阳光雨露。“今年银行对我们的总授信额度增加30%,公司上下对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江苏骠马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季松林说。

四、降成本,转型步伐更轻快。

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清理能源领域政府非税收入电价附加……今年,减税降费“红包”一波接一波,全年减轻社会负担超万亿元。1—10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同比各减少0.26元、0.25元。

五、补短板,日子越来越舒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短板加速补上。1—11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6%、23.3%和16.6%,快于全部投资16.4、16.1和9.4个百分点。

(2)21中国经济报道去杠杆扩展阅读:

基本路径是:

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以新组织为主体。推动各类创新组织、创新企业迅速成长,培育扶持一批独角兽企业,聚集一批新经济领域高端领军人才。

坚持以新产业为支撑。顺应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工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和生产要素组合再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一批新经济聚集区。

坚持以新业态为引擎。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融合,建立“互联网+”创新联盟,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精准医疗、互联网教育、IP经济等新业态。

坚持以新模式为突破。加速发展平台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引入共享经济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

“五新”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明确新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3. 中国经济杠杆率处于稳定状态吗

据报道,随着去杠杆进程的推进,我国总体杠杆率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国有企业版杠杆率权和地方政府债务依然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债务问题和去杠杆工作的重点领域。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央企、国企去杠杆确实已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17年国企资产负债率为65.7%,相比上一年下降0.4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相比上一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目前国资委已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并明确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

4. 房地产融资“供给侧改革”启动 楼市“去杠杆”全面展开

2020年最后一天,一则金融领域的文件发布,宣告房地产业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中国境内的所有法人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
具体为,将法人银行分为五档,根据各银行所处的不同档位,对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设定上限。其中,前者最高不超过40%,后者最高不超过32.5%。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这一文件被认为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虽然设置的额度比例并不苛刻,且监管层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期,但政策的信号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过去多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购房者的限制近乎严苛。限购、限贷、限售等一系列“限”字诀政策的推出,在保护刚需的同时,也令购房者“加杠杆”变得越来越难。2020年8月,“三条红线”政策提出,从房企的角度对融资需求进行量化管理。而此次“涉房贷”集中管理制度的推出,则是对资金供给端的收紧,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被认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分五档考核房地产贷款占比
按照《通知》规定,法人银行将被分为五档。具体为:6大行+国开行为第一档,12家股份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北京、上海、江苏银行为第二档,民营银行+除去北京、上海、江苏外的城商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为第三档,县域农合机构为第四档,村镇银行为第五档。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
指标方面,第一档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32.5%,第二档分别为27.5%、20%,第三档分别为22.5%、17.5%,第四档分别为17.5%、12.5%,第五档分别为12.5%、7.5%。
按照监管层的说法,上述分档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确定,而管理要求的设定综合考虑了银行类型、存量房地产贷款业务现状及未来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
《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以2020年12月末数据为界,并对不同的超出比例分别给予了2年、4年过渡期。同时明确,各地可以结合所在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等特点,在增减2.5个百分点范围内适当调整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此外,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
银行是房企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有金融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算上开发贷款、按揭贷款,以及非标融资、信用贷等其他渠道,房企每年从银行中获得的贷款额度在5万亿左右的水平,占其资金来源的三成左右。因此,此次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额度管理,会很快引发行业关注。
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仅从额度上看,这一规定并不苛刻。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占比为28.8%,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中占比为19.8%,平均水平低于管理目标限制。目前设定的管理比例要求基本符合2020年的情况,意味着2021年市场投放的额度总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同时,监管层根据年末银行的实际情况设定了过渡期,超出管理要求越高的,过渡期时间越长,让银行和贷款主体有足够的时间平稳调整,避免过大变动。因此,许小乐认为,“该方案对短期市场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两部委有关负责人同样明确了这一点。据介绍,2019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已就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开展了广泛调研,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
但新规“堵漏洞”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按照贝壳研究院的说法,新规实施差异化管理要求,从规模和防控风险能力两方面为依据制定分档。也就意味着,以往“小银行”通过更“灵活”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拓展该部分业务的空间将受到限制,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资格等方面的管理将更加严格。
去杠杆之路
过去多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购房者的限制近乎严苛。限购、限贷、限售等一系列“限”字诀政策的推出,在保护刚需的同时,也令购房者“加杠杆”变得越来越难。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从2020年开始,楼市“去杠杆”的过程逐渐延伸到房企的融资环节。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首次提出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会议还提出,以“三道红线”为原则,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实施管理。
所谓“三道红线”,是指对房企设置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等三个指标,根据触线情况不同,将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对有息负债规模增速进行量化管理。
据悉,“三道红线”已经对房地产业产生了实质影响,近期,房企已经在销售回款、拿地销售比、债券发行规模增速方面进行了实质调整,一些企业还设定了具体的降档期限。
按照许小乐的说法,“三道红线”是在资金需求端的管理,而此次的“涉房贷”集中管理制度则是在资金供给端的收紧。
他还认为,对“涉房贷”进行集中管理,不仅是“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未来,该政策将和“三道红线”一起,成为楼市调控的常态。
多数受访者指出,随着资金供给侧的管理全面收紧,房地产领域的“去杠杆”行动也将全面展开。
许小乐指出,近年来的楼市调控,主要沿着“去杠杆”的方向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和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推动房地产与金融及实体经济平衡发展。他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信贷中涉及房地产的比例较高,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的杠杆水平,也挤占了社会信贷资源,不利于构建国内大循环。
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人口红利、土地红利逐渐消退后,金融红利也在消失。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将告别红利下的高增长,转而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5. 中国经济风险可控吗

有序去杠杆, 风险可控。

尽管已初见成效,但去杠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通过有力但有序的措施,使宏观杠杆率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去杠杆,国有企业是重中之重。但高杠杆的国企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去杠杆与去产能、补短板等任务相交织,情况复杂。

“市场化债转股和兼并重组应成为重点攻坚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陆续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未来应扩大到更多负债率较高、产品有市场、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去杠杆,要发挥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如果企业自身不走出过度扩张、过度负债的传统路子,不主动聚焦核心业务,那么去杠杆就成为金融企业的独角戏,成效不会明显。”一名银行业人士表示。

高杠杆的形成,与我国的金融、财税和国企等体制机制紧密相关。去杠杆要坚持着眼长远、深化改革,强化根源治理。

在金融领域,要丰富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在财税领域,明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在国企领域,要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本结构……从根源上去杠杆、防风险,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去杠杆从本质上来说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金融生态,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董希淼表示。

守住底线,才有底气。只要我们直面挑战,主动作为,就一定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来源:新华网

阅读全文

与21中国经济报道去杠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厦门平安银行贷款电话 浏览:599
理财子公司私募基金 浏览:499
泰禾集团重庆信托 浏览:379
实体经济融资缓 浏览:729
外汇券价格 浏览:814
融资账户提现要先 浏览:525
汽车贷款抵押费是什么 浏览:321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税收规定 浏览:722
爱奇艺股票大跌 浏览:78
金融服务站建设方案 浏览:131
光大银行汇率查询今日 浏览:891
国拓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浏览:135
工程有限公司融资难 浏览:603
未确认融资费用税收规定 浏览:260
子女教育信托的定义 浏览:753
慈星股份工资待遇 浏览:220
高盛集团工商银行 浏览:158
林海股份公司 浏览:211
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幅达 浏览:292
欧央行加息对黄金影响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