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居民去杠杆遇到的问题

居民去杠杆遇到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10-05 09:07:08

1. 中国股灾如何去杠杆

你好,“杠杆”是指负债经营,“杠杆率”是指负债率,“去杠杆”是指避免企业负债经营或尽量降低企业负债率,“去杠杆化”是指用股权融资代替债权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导方式乃至唯一方式。

2. 去杠杆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官方解释:金融企业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

通俗解释:去杠杆就是去负债,加杠杆就是加负债

3. 姜超:目前政策调整存在压力 别老想放水真的该减税!

摘要

上周公布了2季度经济数据,紧接着21世纪等媒体报道央行窗口指导一级交易商、额外增加MLF额度买入中低等级信用债,而在周末一行两会集体发布了资管新规的配套细则,监管尺度有所放松,而市场也闻风而动,当天股市大涨债市大跌,这是不是意味着痛苦的去杠杆不做了,要重新开闸放水呢?

客观来说,目前的政策确实存在调整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下行。

最直观的压力来自于经济增长。2季度GDP增速降至6.7%,档袜重新降至16年以来本轮经济反弹的最低点,在过去10年当中仅高于金融危机时09年1季度6.4%的增速。

从三驾马车来看,均在减速。其中代表外需的出口增速从17.6%降至12.3%,内需中的投资增速从7.6%降至5.2%,消费增速从9.8%降至9%,而且无论投资还是消费增速都是多年新低。

从生产法来看,2季度工业明显减速,而服务业增速居然有所反弹。但是服务业的回升主要归功于三大行业,交运仓储、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业,前两者的回升还好理解,一个代表物流行业、一个代表移动上网,都有旺盛的需求。但是金融业增速的回升有点不合逻辑,因为金融业做的是钱的生意,但明显到处都缺钱啊,货币和融资增速都在大幅下降,金融业怎么可能越来越好呢?

这其实说明目前除了部分新经济还在增长,大部分靠货币驱动的传统经济都在减速。

二是债务违约激增。

今年上半年,债务违约风险明显增加。

从债券市场来看,到目前为止债市新增13个违约主体,而17年全年只有12个违约主体,违约主体数量测算的信用债边际违约率为0.5%,远高于去年的0.29%。截止目前债市违约未兑付的本金大约800亿,占17万亿信用债存量的比重也约在0.5%。

而且从违约企业类型来看,只有7%是地方国企,而民营企业比例高达74%,其余19%的所谓中外合资企业其实也是民营企业,民企是债务违约的重灾区。

而从P2P行业来看,6/7两月爆雷的平台超过100家,多分布在江浙沪地区,后蔓延至北京和深圳,其中不乏累计成交额超百亿的平台。月均袭山问题平台数量创下最近一年半以来的高峰,集中式的爆雷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此外,由于股市持续下跌,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公告质押股票存在强平或者面临强平风险。

去杠杆导致信用收缩。

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去杠杆引发的信用收缩有关。

经济增长和债务偿还都需要钱,而代表全社会融资的最重要指标是社会融资总量,今年上半年的新增社融为9.1万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万亿,6月末的社融余额增速降至9.8%,创下03年有数据以来的新低。

而社融增速还不足以代表真实的融资变化,因为政府融资以及很多其他的影子银行活动不在社融的统计当中,所有的融资都直接或间接通过银行进行,因此我们不妨看一下银行的总资产。截止今年6月份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257万亿,同比增长仅为6.9%。

而按照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全社会的平均融资成本高达7.6%,这已经远高于银行的资产增速,说明目前的融资增速已经保证不了存量债务的利息偿还,必然会带来债务违约风险以及经济下行压力。

问题是,该怎么办呢?在我们看来,要解决信用收缩的问题,有三个可以选择的办法:

一是靠央行放水。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今年做行禅激的事情已经不少了。

首先,货币政策其实已经做了调整,6月份货币政策例会表态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明显不同于以往讲的“合理稳定”,已经暗示了货币政策转向了中性偏松。

从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3次定向降准,累计释放2.3万亿基础货币,相比于央行35万亿的总资产,这一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

而针对信用市场的冻结,央行还创设了MLF抵押品机制,鼓励公开市场交易商购买低等级信用债,并可以从央行手中换取流动性。

从效果来看,其实已经有一些了。比如在货币市场,目前7天回购利率R007已经降至2.7%,比去年末3.7%的高点下行了100bp,已经降至16年末的低位水平。而在信用市场,上周AA级企业债利率也终于开始下降。

放水没有未来、举债没有空间。

但是,如果还是靠央行大水漫灌,其实是没有未来的。

在08年之后,我们已经经历过三轮超级宽松周期,央行分别在08年、12年和15年放松了货币政策,从结果来看,确实在随后的一年都出现了经济的反弹,但是都不可持续,结果是货币越来越多,债务越来越高,地产泡沫越来越大。

而且放水要想有效,必然是发动经济主体再度举债。但是在经过三轮举债之后,经济的总负债和GDP的比值已经达到历史顶峰的250%,其实已经没有举债空间了。

很多人说250%的负债率也不算多,人家日本的负债率都400%了,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确实负债率多高是顶没有定论,但是首先不能跟日本比,因为日本是个特例,除了日本以外的负债率基本都在300%以下,比如美国也只有250%左右,和我们基本相当。另外,我们其实不应该和发达比,因为发达是高福利社会,而中国是发展中,而BIS数据显示发展中的平均负债率只有175%,比如印度是128%,巴西是141%,以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负债率已经太高了。

如果把中国三大经济主体分拆来看,目前负债率最高的是企业部门,其负债/GDP高达159%,处于全球最高位,未来只能去杠杆,没有举债空间。

而居民部门负债/GDP也达到55%,虽然貌似低于美国等80%-100%的水平,但考虑到中国居民占GDP分配的比例远低于美国,用居民部门负债/居民收入衡量的中国居民负债率已经接近100%,和美国已经差不多了。

最后看上去唯一能举债的是政府部门,目前中国政府部门直接负债/GDP的比值大约为36%,但是这只统计了国债和地方债,没有考虑到以地方融资平台、PPP、政策性银行、社保和医保资金压力等形式存在的大量隐性负债,这其实说明政府的举债空间也没有那么大。

目前,我们的广义货币M2总量已经接近18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6万亿美元,比美国还多一倍。而在20年以前,中国的M2只有10万亿人民币,不到美国的一半,如果我们老是不停放水,别人不停紧缩,那么汇率该怎么办呢?

可以降准,不要降息;可以宽货币,不要宽信用。

客观来看,我们认为这一轮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还是和以往有明显区别。

以往三轮放水,央行都是降准、降息一起来。降准相当于宽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而降息相当于宽信用,刺激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而这一次我们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避免信用冻结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是再度刺激经济和地产泡沫。因此适当的定向降准是可以理解的,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能力。而且目前中国大型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依然高达15.5%,而历史上最低的法定准备金率只有6%,这说明存款准备金率存在巨大的下调空间。

但是另一方面,应该尽量不要降息,因为这相当于对地产泡沫火上浇油。而且目前中国的贷款基准利率只有4.35%,处于过去几十年的最低点,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下调空间。

因此,只要央行坚持使用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去主动降低利率,就和以往的全面放水不太一样。

二是靠监管放松。

这一次的信用收缩,源头其实就在于去杠杆下的金融监管加强,影子银行全面规范。

从12年到17年,商业银行的资产从120万亿将近翻一番到250万亿,这背后的主要其实是影子银行,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还有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通道业务,帮助银行逃避表内资本监管,从而使得货币超发。

而从17年开始,随着资管新规的起草、征求意见到正式出台,影子银行先后开始萎缩,最终导致了社融当中非标融资的全面下滑,从而拖累了社融增长。

因此,如果金融监管放松,确实是有助于缓解信用紧缩。而在上周末(7.21-7.22)三部委发布的资管新规细则,确实在监管尺度上有所放松,因此市场的反响也特别热烈,毕竟谁都想过好日子,不想过苦日子。

去杠杆节奏放缓,绝非再度加杠杆。

从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其实可以理解金融监管的适度放松,因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在短期内将影子银行全部都关掉并不现实。所以资管新规给各家银行留出了两年半的缓冲期,同时在操作上给各家银行更大的自由度,比如说自己来掌握影子银行的回表节奏,老产品清不掉的可以暂时续作,新产品在期限匹配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配置非标资产。

但是,去杠杆节奏放缓,绝对不代表再度加杠杆。因为影子银行发展失控的主因是通道业务,而在出台的细则当中通道业务依然被严令禁止,同时打破刚兑的方向也没有变化,因此影子银行也不会死灰复燃。央行明确表示老产品的规模必须控制在《指导意见》发布前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之内,所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其实只是减缓了影子银行的萎缩节奏,而不是重新大力发展影子银行。

过去影子银行发展失控导致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这样的错误相信我们不会再犯了。

三是靠财政发力。

其实除了靠央行放水、监管放松之外,靠财政发力也可以缓解信用紧缩。

财政一方面通过税收从经济当中收钱,另一方面通过支出把钱花出去。因此财政拿的钱越少,花的钱越多,经济当中的钱也就越多。

而财政花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而这其实也是我们在过去三轮经济减速周期当中的做法,包括09年、12年和15年,都能观察到财政支出实际增速的明显回升,以及财政赤字率的明显扩大。

而当前要改善信用收缩,其实也可以考虑再度增加财政赤字率,这其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毕竟财政发力的副作用应该远小于货币放水。

而且可以改变财政花钱的方式,从加大财政支出转变为减少财政收入,也就是加大减税的力度,而且一定要实打实的减税。

这几年政府一直在鼓励减税降费,但是从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增长来看,我们的税收增速是14.4%,其中增值税同比增长16.6%,企业所得税增长12.8%,个人所得税增长20.3%,其中没有一项低于10%的GDP名义增速。

如果税收增速和经济增长相当的话,上半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还有个人所得税就分别多交了1900亿,600亿,以及700亿,合计多交了3200亿。这说明我们居民和企业的真实税负水平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在大幅上升。如果把这部分多交的税退给实体经济,那么全年就可以减税6400亿,直接拉动0.8%的GDP增速。

而且我们看美国的经济、股市不断上行,其实货币还在收紧,就是靠减税在激发经济的活力,这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别老想放水,真的该减税!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央行层面的政策值得肯定,货币定向宽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并未直接降息刺激经济。

而金融监管政策只是尺度调整,放缓了去杠杆节奏,让影子银行平稳关闭,从而让去杠杆更可持续,但绝非重新发展影子银行再加杠杆。

而真正该做的绝非央行放水、放松监管,因为影子银行失控、货币超发其实是我们目前所有痛苦的根源,如果还是饮鸩止渴,可以缓解一时之痛,但换来的是无尽的痛苦。

真正该做的应该是财政减税,而且是大力度、真心实意的减税,减税的标志至少应该是明显的税率大幅下降,或者是税收增速的大幅下降。而且减税的好处有很多,可以直接减轻居民和企业的负担、而放水举债其实是加重了实体的长期负担,减税也可以稳定经济增长,而且把钱从政府还给实体经济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用好了真的是一石多鸟。

希望我们能够保持货币的定力,加大减税的魄力,这样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政策组合。

一、经济:下行持续承压

1 )需求依旧低迷。 7月中上旬主要37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8.8%,降幅比6月的-19%明显收窄,但其中三四线城市销量降幅仍高。7月前两周乘联会乘用车零售、批发增速分别为-12.9%、-14.3%,显示汽车销售依旧低迷。

2 )工业继续减速。 7月中上旬6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增长11.3%,增速与6月份基本持平,但7月中旬发电耗煤增速大幅降至3%。7月前两周全国高炉开工率比6月明显下降。均显示7月工业在继续减速。

3 )经济下行承压。 2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7%,从需求看,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均明显下滑,从生产看,工业明显减速,而服务业的回升难以持续。2季度社融增速降至9.8%的历史新低,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仍将承受持续下行的压力。

二、物价:通胀压力减弱

1 )食品价格反弹。 上周菜价反弹,猪价大涨,食品价格结束5周下跌,环比上涨0.8%。

2 ) 7 CPI 小降。 7月以来菜价、猪价先跌后涨,截止目前7月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环比分别下跌1.1%、2%,预测7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6%,7月CPI小降至1.8%。

3 ) 7 PPI 回落。 7月以来钢价高位震荡,煤价油价见顶回落,截止目前7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比持平,预测7月PPI环比下跌0.1%,7月PPI同比见顶回落至4.4%。

4 )通胀压力减弱。 2季度虽然PPI小幅反弹,但CPI明显回落,整体物价仍在继续走低,2季度GDP平减指数降至2.8%,已经连续3个季度下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PPI已经见顶,后续回落幅度将加快,而CPI将继续保持低位,这意味着后续通胀压力仍将继续减弱。

三、流动性:货币维持宽松

1 )货币利率小升。 上周货币利率R007小升8bp至2.69%,R001上行14bp至2.5%。DR007上行2bp至2.65%,DR001上行15bp至2.46%。

2 )央行大幅投放。 上周央行操作逆回购5800亿,逆回购到期400亿,逆回购净投放5400亿,国库现金净投放700亿,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6100亿。

3 )汇率继续贬值。 上周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兑美元走弱,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贬至6.79、6.78。

4 )货币维持宽松。 上周央行发布关于资管业务的《央行通知》,银保监会发布《理财新规》细则,其中打破刚兑、消除嵌套、统一监管等原则并未改变,但在标投资、压缩节奏、计价方式等方面较市场最悲观预期有所放宽。我们认为在信用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将保持宽松格局,而金融监管尺度的放宽也有助于改善信用冻结,但不会改变去杠杆和信用收缩的大方向。

四、政策:加大信贷投放

1 )国税地税合并。 国务院发布《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国地税由分设向合并改革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提升纳税人便利度,降低纳税遵从成本,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促进治理现代化。

2 )央企重组整合。 央企重组整合仍被国资委列入下半年重点工作。国资委表示,要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免税业务、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 )加大信贷投放。 银保监会表示,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力度,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五、海外:特朗普点评美联储,鲍威尔重申渐进加息

1 )特朗普点评美联储。 特朗普上周接受CNBC采访时说,他没有为美联储加息“激动”,每次经济走强联储就要再次加息。特朗普评价鲍威尔今年出任美联储主席,称他在联储委任了一个很优秀的人。但他认为联储加息可能干扰美国经济复苏,称担心加息的时机可能不好,在日欧央行都保持货币宽松时,加息可能会让美国处于“劣势”。

2 )鲍威尔重申渐进加息。 上周鲍威尔出席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重申当前最佳途径就是保持渐进加息,很难预料当前贸易讨论的结果,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大致均衡,FOMC意识到加息太快或太慢的风险。

3 )特朗普指责欧盟操纵汇率。 上周特朗普称,欧盟等一直在操纵汇率,并降低利率,而美国在加息,美元也变得越来越强。其讲话过后美元指数走低。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元指数已经大幅上涨近5%。

4 )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看多美国经济。 上周三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周三对经济发表了乐观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将大大高于过去10年的常态,现在的经济增速是3%,两个季度后可能达到4%,而且未来还将出台更多的减税措施。

4. 居民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力有多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杠杆是什么意思:杆杆在金融业的意思:以小资金,变大资金,搏大收益,放大杠杆收益大,损失大(例如您自有资金有10万元,通过杠杆可以放大1-5倍杠杆,放大五倍杠杆就是50万,您自有资金10万,加上放大杠杆的50万,一共就是60万,您可以拿这60万来炒股,炒楼)

2015年6月开启了一波股灾,其实最大利空就是管理层去股市资金杆杆,而当时的股市一片高潮,炒股就能赚钱的时刻,很多股民放大杠杆来炒股;千算万算管理层来了去股市资金杆杆,场内资金一片恐慌出逃,引爆了一场股灾;所以去杠杆的危害性有多强,任何一个政策能致富一批人,也能让一批人破产,看谁的反应快,跟政策走。

5. 去杠杆不要慌!收好这份投资指南

2018年能感觉市场大环境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背景就是去杠杆,从M2增速看,2018年已经稳定在8%出头,M2增速已经小于GDP+CPI,这是2000年以后从未有过的,所以中国整体的信贷从加杠杆变成了去杠杆。

对于企业而言,则压力更大,因为居民房贷的增速仍然不低,那么另一头企业的信贷增速则远小于M2,统计看企业信贷增速过去一年多是低于5%增速,这个增速下,传统的借新还旧模式将无法持续,整体上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利润来去杠杆,对于一些僵尸企业,资金链则必然断裂,所以去杠杆必然引起另一个行动,那就是打破刚兑。

刚兑在过去很多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了刚兑,企业胆子更大了,敢借钱的企业获得了大发展,促进了经济,敢借钱的居民也发了财,敢借钱给别人的投资者也获利,但这个前提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刚兑是必须打破的,因为实业的利润已经扛不住利息支出,而勤劳工作不如炒房,当一个社会寄生的体量太大,再有活力的机体也会扛不住。

A股市场过去很多投资逻辑是基于刚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ST股重组,为什么过去多烂的股票都有人做庄炒作,因为刚兑,把钱亏光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让更大的资产注入进来,这保护了投机者。企业债的逻辑也是类似,很多人不管风险买最便宜的赌刚兑,投机者获大利。

打破刚兑后,市场的逻辑变了,企业债违约是最直接的,去年五家主体违约,今年到现在也有五家主体违约,下半年也许还会增加新的违约者,2018年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大概率要多于2017年。而过去A股的不死鸟变成了突然死亡法则,很多企业突然停牌,然后爆出债务违约,然后就是连续跌停板,市值先砍掉70%,然后再继续砍。

业绩好也不行,只要负债率高,一有风吹草动就是跌停,东方园林发债不成功,连累股票连续下跌,市场风险增加了许多,过去胆大一把梭的投资者会大量死于这波去杠杆背景。

而低负债的成长消费股被资金集中追捧,这些投资品种没有债务风险,但是市盈率变得很高,长线资金对债务风险已经颤抖,宁愿承担更高的估值风险。

这个背景下该如何投资呢?

1、不要负债!

因为加杠杆一把梭实现财务自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企业违约的天累滚滚,而三四线的房价还在补涨,住户贷款的增速还在迅速增加,还有大量的人认为买房能上杠杆就是银行送钱。北京房价2017年3月见顶后下跌20%,现在价格一直横盘,如果算上资金成本,一年多的利息负担又是6%,而现在中介开始推销法拍房,起拍价格是二手房市场价格的70%,法拍房的大量增加很可能是前兆。

2、分散投资。

中国股市的停牌制度,如果重仓一个股票,突发利空很可能就会突然死亡,因为上市公司大概率会找理由停牌,一直要等到利空被充分发酵后才会复牌,那这个时候已经走不了了。

3、保持信心。

现在债市的机构已经心理崩溃了,前几天和做资管和公募的人聊天,对于任何有瑕疵的债券都会被他们立刻甩卖,而对手盘只有私募(散户已经被债券合格投资者拦在场外),市场极度缺乏流动性,结果就会出现的股票情绪稳定而债券大跌30%的各种奇葩现象。而债市的恐慌也影响了可转债市场,现在可转债的估值已经堪比2014年1月中旬,多支可转债跌破90元,一多半可转债跌破100元,这种恐慌行为我是理解的,比如某一年突然失事了好几架飞机,很多人都会说坐飞机太危险了,甚至不敢乘飞机出门,而失事航空公司的机票也会变得极低,但长期看飞机失事的概率一直就是那么高,而此时买低价机票的旅行者并没有承担更高的飞机失事风险。

债市、可转债的资金链条恐慌一定会传到到股市,我认为在债务危机走出来之前,股票也很难出现过去大牛市的普涨行情,但是未来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去杠杆的目的是清理僵尸企业,负债率高但利润率依然不错的企业,国家并不希望在去杠杆过程中突然死亡,2013年钱荒的时候也有人担心中国经济被掐死,但是有人会把自己掐死吗?

去杠杆总有到头的时候,等恐慌过去,需要高息续命的企业该死的死该重组的重组,资产荒又会出现,因为手里的钱总要投资的,中国未来大概率会是低利率国家,去杠杆结束后很可能市场利率水平和日本香港接近,那个时候市场的估值是多少?当然,最后的估值重塑很可能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投资者能分享到的最后盛宴,再未来呢?努力工作吧!降低收益率预期,千万别去赌,凭什么你点点鼠标买套房子就能轻松超越靠辛勤工作来实际创造财富的职场人士呢?

6. 中国债务的风险到底有多高

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到底是多少?这些债务的风险有多高,会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系统性风险或者区域性风险,应对这些债务和风险有哪些应对举措?基于此,日前,国务院信息公开办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第25次文津圆桌闭门研讨会进行研讨。

债务总量持续增长但整体可控

数据显示,以广义信贷总量的指标,到2016年一季度末,广义信贷为134万亿,广义信贷和GDP之比是193%,比2008年末上升79个百分点。以各项贷款比GDP的指标,到2015年底这个指标差不多是150%左右,比2008年末上升47.5个百分点。这说明这些年我国债务总量在持续增长。

不过,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主任何国锋称,相对债务总量增长,债务结构的问题更加需要引起关注。

何国锋强调,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整个融资体系结构不合理,长期依赖银行体系。他说,近年来,直接融资尤其债券融资这块发展比较快,但股票融资占比比较低。2015年末债券和股票融资总量在社会融资规模占比14%左右,这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压力和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银行业承担了大量本来应该由资本市场解决的一些金融服务,像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兼并重组这些应该由股权融资来做更好一些。

就整个银行体系来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体系的不良贷款率仍较低。何国锋提到,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同时整个贷款损失准备也比较充足,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拨备有2.4万亿,今年以来还在增长,拨备覆盖率175%,贷款拨备率3.06%,对于不良贷款仍有充足的拨备。

此外,企业债市场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2016年3月底,企业债券存量规模4.17万亿元,占整个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财政处处长关鹏表示,发改委管理的企业债券最大的特色是与投资项目直接挂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资金的投入大都形成了一些比较优质的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经营收入,是债券还本付息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债券在整个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各品种中违约数量最少,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另外,财政部预算司债务处处长尹李峰也提到,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尹李峰说,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两项合计全国政府债务26.66万亿,占GDP的比重为39.4%,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

尹李峰表示,从地方政府债务来看,目前债务风险也总体可控,以国际通用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指标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线。与一些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加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也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

不过,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前存在的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局部地区的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违法或变相举债担保情况仍有发生、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不规范的PPP模式等新情况和问题,尹李峰称,有关部门正在督促地方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从居民负债来讲,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提到,2013年中国达到55.5%,美国为113%(2007年为143%),日本是130%。相对来讲,中国的居民部门负债率还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曹红辉说,消费的贷款在中国是两倍于经营性负债的,占到整个居民负债的32%,其中居民负债中,80%是用于购买房产,其次就是汽车和信用卡的贷款。另外,中国的居民人口结构中,40岁以下占53.71%,这说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并非是造成中国居民负债增长的一个显著制约因素,今后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人口结构没有成为一个约束。按照美国15%的居民负债的边界来看,大概我们可以新增40.69万亿的居民负债空间。综合举措解决结构性债务问题

在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表示,全球债务同样在增长不能光拿中国说事。他说,从全球来看,2000年开始全球债务87万亿,2007年是142万亿,2014年是200多万亿。在2007年到2014年债务危机债务救助中全球性增加了57万亿美元。债务对GDP比例,全球上升了17%,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在上升。到现在为止这种持续上升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但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虽然总体负债水平上升,但相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GDP负债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位的水平。

曹红辉说,2001年到2014年,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达到49.7万亿美元,新兴市场为14.2万亿美元。从全球来看,数量众多的边缘化国家的负债率在下降,少数重要的经济体的负债率却在快速上升,这其中存在结构性差异。比如,美国2001到2014年负债率从53%上升到100%,日本从153%上升到200%。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美英两国效果最为显著,但其他发达国家的居民债务水平不减反增,比如加拿大、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债务持续膨胀,荷兰、丹麦、挪威的杠杆率大大超过了美国的峰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说,中国的债务状况总的来看有三点,一是赤字总体比较小,二是经济增速仍然全球领先,三是中国政府掌握了很多生产性资源,不大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整体来说,债务水平和状况应该是可控的。但问题是,既然债务实际可控,为什么坊间、尤其外围对中国的债务问题会有这么大的恐慌呢?

她说,这其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债务总体不透明,除了过去不愿意主动公开债务情况外,就是目前提到的大部分债务都是直接显性的债务,有一些直接隐性和间接的债务没有谈到,隐性债务如何清算出来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外,政策的不连续,在某些政策上有一些突然性,转向特别陡,或者一些政策到基层后出现异化,再有可能一些可执行的程度不是那么高,这容易招致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也认为,中国的债务问题是结构性的。总体来看,中央政府的债务水平并不高,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增长速度比较快,企业负债水平较高。这反映出:第一,中央政府不愿意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希望地方多花钱,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并没有明确划分清楚。第二,企业负债很高,跟依靠贷款的粗放增长方式,跟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都有关系。比如,大的央企融资超过了自己的需求,钱到手之后转手倒给中小企业,自己还能赚一笔钱,导致负债率越来越高。如果看这些指标,只能说中国经济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并没有到了马上就要出现危机的地步。

何帆预测,如果真的出现危机,肯定反映在流动性方面。政府债务的腾挪空间更大,很有可能出事情的是企业的负债,企业到最后还不上钱了。只是目前来看,企业的盈利状况大体来讲还比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化,另外,企业的资金仍然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尚未出现企业资金大量被占用还旧债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还债挤占了投资的情况。

何帆认为,债务问题是必须尽快解决的。不过,中国还远远没有到了马上就要爆发债务危机的时候,不必过分担心。有时候,债务危机是自己吓出来的。

何帆建议,应该密切关注债务指标,同时尽快做好预案准备。各种解决债务问题的政策措施很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解决债务问题,需要“鸡尾酒疗法”,各种药效需要配合,剂量需要斟酌,对潜在的副作用要有充分考虑。

何国锋也表示,要实现经济有序去杠杆,把债务尽可能的降下来,还是应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从银行信贷角度,总的思路还是应该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措施。从银行监管角度来看,企业负债整体较高,同时企业债务风险已经有所暴露。当前,主要以央企作为突破口来研究怎样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和企业债务链,缓解企业相互拖欠资金的问题,同时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的信贷风险。对僵尸企业,现在主要还是尽量推动其进行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尽量少实施破产清算,对于必须要破产清算的也是在多方研究信贷怎么退出来,包括信贷退出的方式、节奏,包括影响,尽量不搞大规模一刀切退出。

阅读全文

与居民去杠杆遇到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菲莫国际股票今日价格 浏览:245
中小企业融资难调查问卷 浏览:218
固定汇率制度导致本币币值高估 浏览:143
飞牛网佣金怎么拿 浏览:182
固定收益证券组合 浏览:203
人民币对卢布银联汇率 浏览:756
新疆创博融资有限公司 浏览:387
上海鱼耀金融服务公司 浏览:788
壹方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496
现在的一克黄金的价格是多少 浏览:117
1升原油价格 浏览:415
西安有哪些期货公司 浏览:108
融资租赁的瓶颈 浏览:229
质权人股票 浏览:583
银行用创新资本工具融资 浏览:597
名字骚的股票 浏览:184
人民币美金汇率央行 浏览:112
国际三大金融机构是什么 浏览:90
股票年线软件 浏览:768
带牛字的股票 浏览: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