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政府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一、经济因素的影响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曾一度成为解释汇率的主流理论。但它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它只考虑了商品和劳务,而没有考虑资本流动。实际上购买力平价无法计算出来,因为交通运输成本、关税、配额以及非关税壁垒等条件的限制,会使本国拥有的外币的价值受到影响,汇率也就不完全是不同货币的相对购买力的可靠反映。
2利率平价理论的影响 早在金本位制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产生了利率平价说。它侧重于研究资本流动,阐述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近年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是资本管制国家,但管制之外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国际资金流动。所以,国际资金频繁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利率形成冲击。因此有必要将利率平价应用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但是,许多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交易成本,资本管和政治风险的影响,市场上的汇率与利轩价所确定的汇率之间存在着偏离。
3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引起外汇需求增加而可能导致外汇汇率上升和本币汇率下降。顺差意味着对外债权增加,本币需求增加,可能促使本币汇率上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的总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大幅提高并持续增加,从而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急剧增加。
4、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
比如,人民银行的干预和货币供应量。人民银行的干预能在短期内对汇率产生积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使利率变化,由于资本的国际间流动进而影响汇率,等等。
二、政治因素的影响
1汇率联系着国内、国外两个经济体
汇率作为一种价格与其他任何价格在属性上都不同,汇率作为一种价格的特殊性在于它直接联系着国内和国外两个经济体,而其他的价格如利率等都不具备这个属性。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博弈中,一个大国在何种程度上可以长期维持其经常项目的顺差或逆差并不纯粹是一个经济学的命题。因为全球所有国家的顺差与逆差的代数和为“0”,所以,各国在国际收支问题上的博弈,是零和博弈。如果博弈的一方实现了最优结果,表明博弈的另一方失败了。
2各国之间的博弈能力不同
大国之间在汇率问题上的博弈能力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主动性权力、阻止性权力、被动性权力。阻止性权力是一国有效阻止别国采取不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政策之能力;被动性权力是一国经济利益不受别国制约的能力;主动性权力是一国迫使别国主动采取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政策之能力。在汇率与国际收支这样一个零和的双边或者多边博弈中,主动性权力的实质就是一国迫使别国主动采取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汇率政策之权力,这实际上也就是经济霸权的学术性表达。比如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采取美国国内法的形式,迫使人民币升值,体现了充分的主动性权力。在当今世界上,大概也只有美国享有这种权力,当然,这不等于说,美国的贸易伙伴国之汇率水平都会在这种霸道的主动性权力的压迫下而普遍高估。
三、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我国将面对比较特殊的问题,例如金融业的彻底对外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相应的完善措施,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与改革相关的制度安排,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考虑这些制度安排对均衡汇率水平的特殊影响。
2对内部均衡的衡量标准进行相应更正
之前的汇率理论均有关于一国国内内部均衡的定义,即以一国是否已经实现充分就业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同时我国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对内均衡的定义应该服从当前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因为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水平调整会导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满足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是由我国经济的基本因素决定的。
3均衡汇率理论应由长期汇率转变为短期汇率
因为均衡汇率以内外部同时实现的均衡为条件的,因此均衡汇率理论应是从经常项目决定模型转向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共同决定的模型,但是要想将资本账户余额变化的决定作用在均衡汇率决定过程中体现出来,就必须建立资本账户与汇率之间的联系,而这一发展过程要实现的关键是从实际汇率理论向名义汇率理论的转化,因为名义汇率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资产组合决定的变量,因此名义汇率不可能是长期的,所以均衡汇率理论应有长期汇率水平转向短期汇率水平。
②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信用本位时期,同时中国经济也在不断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2.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经过不考虑因素间联动关系的计量分析,发现中长期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利率、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
3. 具体来说,中国的利率、美国的物价水平、国际收支以及外汇储备的变动与汇率负相关;而美国的利率和中国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汇率正相关。这些因素在外汇市场上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关系,迅速引发汇率波动。
4. 除了经济因素,政治事件、经济数据的发布、市场预期、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以及央行干预等政治因素,也会在短期内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
5. 研究这些因素对于中国应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提供了策略和指导。
6.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为2021年11月30日,对于最新的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的信息为准。
③ 怎样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两个变数。一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今年以来,我们已经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广义货币增速趋近调控目标,但成果需要巩固和加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一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在低位,银行体系流动性与正常水平和合理需求相比仍然充裕。二是结售汇顺差处于较高水平,造成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加上二季度到期央票和回购规模较大,仍存在对冲流动性压力。三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仍然较强。因此,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是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同时,要着力优化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防止短贷长用、挤占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二是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是第一位的。当然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三、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去年以来,我国通胀预期压力一直在加大,特别是四季度后物价上涨较快,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对通胀问题,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第四季度,我们就提出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去年我们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一季度情况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许多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加剧趋势,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还在加大。受全球流动性充裕、美元走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灾害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原油期货价格攀升至两年半以来的最高点。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二是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三是要素成本涨幅加大。今年劳动工资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我国物价总水平仍然处于可控区间。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翘尾因素比新涨价因素影响要大一些,新涨价因素中也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总的来说还是一种结构性上涨。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库存充裕,当前小麦苗情长势较好,夏粮有望获得丰收,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进口增速较快,稳定物价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做好价格工作的信心。
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及时发现导致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要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强化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加强春播科技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种足种好春播作物,突出抓好早稻等粮食生产,搞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加强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保障,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供应,保障春耕备耕物资充足供应,努力夺取夏季粮油丰收。全面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中央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继续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确保市场供应。二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三是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要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促进产供销良性循环,避免对生产和供应形成抑制。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努力稳定市场预期。[!--empirenews.page--]
四、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当前,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这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央加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应该看到,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推进,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不合理需求得到一定抑制,市场出现了一些降温迹象。这说明,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是正确的。也要看到,当前市场仍处于相持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与调控目标和群众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有的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地方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措施也不够有力,总的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抑制不合理需求外,还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要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财政为此拿出1030亿元,但光靠中央财政是不够的。各级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并优先保证用地供应。要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避免寻租和暗箱操作,促进这一制度长期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督促开发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如期推出全部房源并明码标价上市销售,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是保持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并始终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要切实做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衔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
房地产调控要真正见到成效,关键要抓落实。目前市场正在观望,如果政策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流于形式,就很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很难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老百姓也很难建立起信心,我们的调控就会功亏一篑,最终,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各级政府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强化责任,确保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计划等安排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察。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
五、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一季度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口增速比出口快,出现10.2亿美元的逆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进口金额大幅增加。当然,这种因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顺差减少,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外部市场总体上趋于好转,企业订单有所增加。但是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出口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外贸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
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特别注重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条件,为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境外营销渠道,争创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战略,要继续积极推进,同时要注重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六、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是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认真做好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一要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不放松。“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抓紧把目标任务分解下去。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当前节能减排形势有反复苗头,对此决不可忽视,放任自流。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二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抓紧制定标准,细化具体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三要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随着部分刺激消费政策到期,今年一季度名义和实际消费增速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改善消费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四要正确处理内需外需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着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继续用好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④ 建立数学模型--人民币汇率问题
问题2: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美元 USD 681.6400 676.1800
瑞士法郎 CHF 627.4200 614.1900
新加坡元 SGD 469.3400 459.4400
瑞典克朗 SEK 89.2600 87.3800
丹麦克朗 DKK 127.6500 124.9600
挪威克朗 NOK 106.5200 104.2700
日元 JPY 7.1271 6.976
加拿大元 CAD 612.0900 599.1900
澳大利亚元 AUD 534.9000 523.6200
欧元 EUR 950.3800 930.3400
澳门元 MOP 85.4200 84.7000
菲律宾比索 PHP 14.3900 14.0800
泰国铢 THB 19.8000 19.3900
新西兰元 NZD 421.8700
英镑 GBP 1,089.1300 1,066.1600
港币 HKD 87.9200 87.2100
韩国元 KRW 0.5100
汇率表数据更新时间:2009-5-29 19:21:28
问题一 :
例:美元汇率①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外币升值——本国商品的异地售价下降——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本国市场上该商品的价格上涨;②汇率降低——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本国商品的异地售价上升——竞争力减弱——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本国市场上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问题三: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从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顺差连年扩大,外汇储备更是超过万亿元大关,人民币面临着不断的升值压力。为了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2765人民币升至8.11元人民币。两年过去了,汇改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荡上行,到今年4月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了7%。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不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关注,因为20年前,和中国国情相似的日本同样面临着日元升值的压力,结果是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的经济一下子停滞了十年,人们担心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否也会走向日本的困境,然而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已经两年了,人民币总体上已经升值了7%,人民币的升值究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知道,在我国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架马车,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是有利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顺差大国,本币升值对众多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从行业来看,对纺织行业的负面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产品进口价格下降和出口价格上涨,由于中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且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因此,会面临收入下降的冲击。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通过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服装行业因出口依存度最高,受损最大。虽然欧盟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美国也曾对中国三种纺织品启动特别限制措施调查,但服装纺织品的出口成交情况仍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因此,对于依赖出口的纺织行业来说,面临较大压力。农业也是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一个行业,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出口比重大的企业。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人民币的持续坚挺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后,海外原材料进口价格将更便宜,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将有所减弱,百姓可以分享更便宜的海外商品。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增强,中国百姓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出国旅游和求学。例如 :2006年11月份,人民币兑港币升值幅度达0.42%,略高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11月23日,港元兑人民币汇率首次跌破1.01关口,人民币与港元“汇率倒挂”的消息令广州的港澳游组团社喜形于色,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市民赴港购物将有更多实惠,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比以前更多的商品。预计今后香港将迎来更大的购物潮。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人民币升值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外币都贬值。从2006年11月主要非美元货币(欧元、日元和港元)兑人民币的走势中可以看到,在美元和港元兑人民币走跌的同时,欧元和日元兑人民币不降反升。在我国目前的外汇体制下,在非美元货币兑美元的增幅超过美元兑人民币的贬值速度时,这些货币(主要为欧元、日元等)兑人民币就表现为升值。而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二十三年,港元事实上与美元联动。所以,一年多来,港元一直随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在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短期内直接享受到的“优惠”是以美元和港元计价的消费项目。而出国到欧洲或日本,其消费成本的高低还要受到该地区货币兑美元增幅的影响。因此,建议消费者选择美国(或以美元消费的国家地区)、香港作为旅游消费渠道,这样才可以充分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好处。
四、面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变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人民币升值会不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延缓的影响,从两年的变化来看,这不能和国际经验一概而论,日本当年的国情虽然和中国相似,但是当时的日元是被明显高估了的,人民币升值的变化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这说明人民币没有被高估,仍然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存在升值空间下的人民币,一定程度上的升值并不会放缓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能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好处。在升与不升之间,我们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做到:
1、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稳定汇率升值预期
测算表明,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农业、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升值并不可取。在实际操作中,既要稳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又要适度控制汇率水平,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为此,要根据国际收支变动状况,适度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让人民币汇率形成小幅涨跌互现的良性浮动状况,防止单边升值,以稳定汇率预期。
2、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
实行汇率浮动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没有汇率的逐步浮动,就不可能孕育出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伴随着汇率体制和水平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密集实施了允许非金融机构入市,推出远期、掉期等衍生产品等举措,加快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同时,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使人民币汇率水平能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当前,应密切关注市场反应和汇率改革对各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机制,为企业、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避险工具。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增加市场交易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逐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交易;完善做市商制度,允许有实力的银行为外汇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培养外汇经纪人、外汇交易所等市场中介机构,构建多元化市场交易模式;继续完善汇率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最终将国内企业的强制结汇制度过渡到意愿结汇制度;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监管,对资本项目应改目前的“严进宽出”的政策趋向,转而实行“严进严出”的资本管理政策,既防止无真实贸易、投资背景的热钱轻易大进,也要阻止其顺畅大出,使其投资成本最大化。
3、坚持扩大内需政策,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汇率变化可以校正贸易不平衡,但美日、美欧贸易发展的历史也表明,仅仅依靠汇率调整难以有效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在开放条件下,贸易失衡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的直接表现,调整贸易发展不仅依赖汇率调整,更需要通过国内需求调整。为此,我国应立足坚持扩大内需,将投资、消费、就业、物价等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通过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出口和外资的依赖程度,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⑤ 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理论上讲,一国货币升值后,将对本国进出口产生“限出奖入”的作用。因此,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将趋于增加,而出口将减少,有利于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减轻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对美欧市场而言,由于中国的产品输往美欧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有利于后者,尤其是美国经常账赤字的改善,进而减少中美、中欧间的贸易摩擦。对亚洲各国来说,由于中国的进口主要来自亚洲各国,尤其是日本和东盟,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得中国从上升国家和地区的的进口增加。同时,亚洲各国与中国出口到美欧市场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上涨,这又使得替代性极强的亚洲各国对美欧的出口扩大,从而带动亚洲各种经济的增长。
2.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去年10月,国际资本流向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油期货市场转向亚洲,豪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2%,显然没有满足市场、尤其是热钱既定的预期幅度,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再次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人民币后续的升值几乎是必然趋势,从而可能引发国际热钱流动方向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近期部分资金可能获利了结撤出中国,但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曲线流入。继续实行资本管制,尤其是加大资金流入的监管力度迫在眉睫。
3.对各国币值的直接影响。
人民币升值当日,亚洲各个币种普遍上扬,其中日圆兑美元上涨2.4%,新加坡元升值2.1%,美元兑港币也触及了年内新低7.7652。更为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央行宣布,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以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表明亚洲各币种间的联动性越来越强。
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当日欧洲各币种也出现了上扬,但幅度相对较小。其中欧元升值了0.17%,英镑升值了0.75%,瑞郎升值了0.03%。
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在消化了这一影响之后,各币种随后出现了回调。
(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 对国内不同行业的影响。
如前所述,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走高,降低其价格竞争优势,进而使出口减少。出口企业中,资源型行业所受的冲击将更大。同时,对国内的进口企业而言,将是利好,因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产品的价格走低,有利于扩大进口,尤其是能源(主要是石油)和资源类(铁矿石、铜、镍等)的进口价格下跌将使得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和资源瓶颈暂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1)对人民币利率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进口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从而带动国内物价小幅走低。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出口减少将使得国内的产品供应相应增多,供给的加大也将引发国内物价走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国内物价走低,人民币升息压力减轻,但是也必须防止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2)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仅为2%,短期内只会引起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幅下降,但很难使其立即绝对下降,由此引起的外汇占款也很难大幅减少。但是,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将使得国内结汇量短期内大幅增加,从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资金面更为宽裕,这将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回笼货币的压力。
4.对国内股市的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具有强烈升值预期的货币大幅升值后,将引发热钱的大规模撤离,进而引发国内股市走低。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较小,尚有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且中国股市近期一直低迷,曲线流入国内的热钱几乎没有进入股票市场,而是大多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即使部分热钱撤出,对中国股市的利空作用也是有限的。但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的钢铁、石油、石化、旅游类股将大幅上扬,从而对国内股市产生利好。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股市当前所处的困境和投资者信心的严重不足,将极大地抵消其利好作用。
5.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
如前所述,人民币升值2%后,所引发的直接影响将是结汇量的急剧增加,从而使得国内外币的资金盘子减小。这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币业务造成冲击,并引发商业银行间外币业务竞争的加剧。
对人民币业务而言,结汇量的大幅增加,将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但由于人民币资金面更为宽裕,国内债券的收益率将继续走低,这使得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利润空间继续缩小。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较小,对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可能并不像人们预期的强烈,中国经济的复杂性,使得对人民币升值的最终效果尚有待观察。
参考资料:http://spaces.msn.com/members/kong76D/Blog/cns!1piig5RkCeEYtqK1HHuqadng!176.entry
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大点:
第一:国际收支:其中外贸收支对汇率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贸收支直接影响外汇供求。
第二:通货膨胀:既直接关系到货币本身实际代表的价值与购买力,又关系到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与对外汇市场的心理影响。通货膨胀减缓,本币汇率就上涨;反之则下跌。
第三:利率水平对资本的流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国际短期资金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低利率则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坚挺,即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的结果。
第四:各国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虽然不能改变汇率的基本趋势,但一国根据本国货币走势,进一步采取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或上涨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投机活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汇投机活动。有时能使汇率波动超出预期的合理幅度。
第六:政治事件:国际上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对汇率的变化也有重大影响。
上述各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各种因素会合在一起同时发生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时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为另一因素所代替。
⑦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物价上涨问题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70815/n251593618.shtml
谭炳才
由食品类尤其是猪肉涨价带动的****上涨,是食品有效供给不足所致,是正常的市场价格波动
在西方,由于GDP、投资与通胀具有关联性,因而多以通胀率作为衡量经济是否过热的标准。而我国国情不同,GDP、投资和通胀之间的变动没有一致性,因而增加了判断的难度,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到目前为止,我依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是健康的、理性的,近年还会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由于我国的统计与国际统计的差异,因而判断经济的冷热不能光看几个统计数字,在中国更要看重生活、生产的实际。经济高增长,但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这样的增长是健康、理性的,无须担忧;经济高增长,但导致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整体下降,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增长是过热的,要予以防止。今年1—6月,我国GDP和CPI分别达到11.5%和3.2%,经济增长速度比以往几年都快,也引发了****的上涨。近期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主带动的涨价既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也有受到生产成本上升和供求结构失衡的影响,但主要是食品类尤其是猪肉涨价带动,是食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所致,完全是正常的市场价格波动,符合市场规律。当前,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完全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平抑****上涨,经济陷入恶性危机引发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这可从最近****决策层出台的控制流动性过剩、控制猪肉涨价、增加对弱势人群的补贴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得到充分证明。估计下半年****涨幅会缓慢回落,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会在明年上半年得到缓解。
我省CPI涨幅居全国倒数第3位,经济发展没有过热现象
一般认为,****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数只要控制在3%以内,就不会出现经济过热现象。按照这一标准来衡量,与全国相比,我省****上涨总体水平比全国低得多,****温和上涨,涨幅在居民可承受的3%范围之内,没有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今年1—6月,我国GDP同比增长11.5%,CPI达到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CPI同比上涨4.4%。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3%,CPI达到2.1%,同比上涨0.4%,GDP增长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而CPI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CPI涨幅居全国倒数第3位。
分析我省这一轮涨价的原因,主要由食品类和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所带动,属于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积极稳妥应对价格波动的关键是增加有效供给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当前最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其关键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及时解决粮食和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方面出现的问题,以缓和供需矛盾。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波动问题,已在加强农资价格监管、扶持生猪生产、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对低收入人群和大学生补贴等方面作了统一部署,我省根据****精神已作了全面布置落实,尤其是今年7月10日广东省****局等五局(厅)及时出台的《关于印发广东省主要粮食价格应急干预预案的通知》,以及省价格协会等11家行会承诺不哄抬****,都是针对性极强、收效非常明显的重大的举措,一方面充分反映了我省驾驭经济大局的能力,另一方面反映了我省市场经济成熟度高,市民具备抗击市场风险能力的良好素质。这些有力措施的出台,将大大促进我省****下落。预计,下半年我省经济将继续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刘志铭
****上涨已经成为当下举国关注的焦点。继上半年肉价上涨之后,方便面、豆制品、食用油和快餐业相继提价,一些行业协会也跃跃欲试,欲作涨价联盟推手,伺机提高本行业产品价格。从我国去年以来的****走势来看,我们的确已走在通货膨胀的边缘,遏制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也成为共识。当前的****上涨是局部性的还是全面性的呢?通胀的隐忧来自何处?如何从根本上化解长期通胀的压力?这需要我们理性地分析。
当前的****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具有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型和国际传导的特征
仔细观察今年以来的****上涨,发现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涨价商品主要集中在“吃”这一方面,并突出表现在粮食、肉禽及制品、蛋类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扬。
就构成此次价格上涨核心的食品价格来看,在很多人看来具有偶然性或周期性因素,但既然已形成席卷全国之势,必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因素。与2004年粮食减产引起供给突发性缺乏造成的粮价上涨不同,此次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首先源于要素相对收益率变动引起的供求条件的变化。
具体来说,我国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引发了非农产业和制造业要素相对收益率提高,诱使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和城市部门转移,并引起土地、资金和劳动在传统农业部门相对减少,而全球流动性过剩及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使国际市场对我国制造品的需求强劲,加剧了要素收益率的这种变动。从这一点上来说,此次食品价格上升具有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型的特征,这也是市场体系完善过程中要素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
其次,近些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一直低位运行,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加之国际油价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这也使得此次****上涨具备开放经济下明显的国际传导特征。
最后,引起最大关注的猪肉价格的持续猛涨,则直接源于去年上半年受疫病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以及今年部分地区猪蓝耳病等疫情导致猪肉的供应紧张。
当前除食品价格外,非食品和工业产品价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上涨迹象,而服务产品的价格升幅也基本维持稳定。因此,一个基本的判断是,目前的****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尚没有出现全面性和系统性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中存在全局性长期通胀的隐忧
尽管我国目前并不存在着整体性的通货膨胀,但是我国经济低通胀的格局已经结束,而且宏观经济中还存在着全局性长期通胀的压力。
首先是存在来自总需求的强劲拉力。从GDP的构成来看,消费需求相对稳定,投资与净出口则为增长的两大龙头。一方面,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根源于我国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资源能源产品价格过低,内化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环境成本过低等,刺激企业过度投资。从净出口来看,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巨额的外贸顺差,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长85%,为GDP增长率贡献约6个百分点,这也为国内****带来不小的压力。
其次,货币政策环境宽松,为通货膨胀带来了强大的推力。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 1)的快速增长,为商品价格上升提供了宽裕的货币环境。更严重的是,为了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在高速出口带来巨额外贸顺差、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继而推动国内资产价格飙升,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对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化解长期通胀隐忧需从根本上治理
要化解长期通胀的隐忧,一是深化制度改革,疏通价格机制渠道,为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包括矫正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机制,重估偏低的能源、资源和劳动的价格,健全环境治理机制,将必要的成本内化于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扭转企业过度投资的倾向;二是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角度来看,汇率政策已成为重中之重。当前的贸易顺差扩大、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攀高等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在开放经济下,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相对僵化,巨额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压力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没有多大回旋余地,控制信贷供应、提升利率水平等政策手段的治理效果也大打折扣。从根本上看,逐步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银行的独立性,是维持我国****长期稳定的根本举措。
彭 澎
近来,****上涨引起各方关注。上涨的多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且涨幅大大超过总体价格指数,令民众感受到了不小压力。如何控制****上涨,成为****面临的一大难题。
没有出现全面价格上涨,更谈不上通胀
表面上看,与上一轮水、电、煤、气及公共服务价格上涨不同的是,粮油价格上涨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全球范围内供求关系波动的结果。
本轮****上涨的原因可以归纳为:(1)粮油价格是“恢复性上涨”,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饲养生猪的人工、运输成本提高等情况,这种价格上涨可以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投资过热为****上涨推波助澜,与此相关的能源紧缺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推动了****上扬;(3)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对肉禽蛋消费增加,因而对饲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而近年国内外兴起生物燃料热,也加大了粮食需求;(4)今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消费愿望增强,经济发展出现新变化,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幅差在缩小,这可能意味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5)气候、疫病等自然灾害也在短期内对农产品价格造成影响。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高速经济增长总是伴随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近期主要由食品价格引发的****上涨,又表现为“结构性上涨”。即相比较而言,这一轮****上涨主要是农产品,而工业品价格基本稳定。显然,目前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全面****上涨,更谈不上通胀。但是,在当前流动性过剩较突出、房价持续上涨、股票指数震荡上行的情况下,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也存在引发价格普涨的危险。
农产品价格提升是工业化后期必然出现的“补涨”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这次****上涨的合理因素。本轮****上涨是由宏观政策和市场规律双重推动的。首先,粮食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粮食价格过低的一种矫正;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一直致力于扩大需求,这种努力对****上涨有推动作用;再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将导致****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温和上涨;第四,农产品价格提升是工业化后期必然出现的“补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鼓励人们投资农业生产;第五,****上涨将提升实际汇率,减少贸易顺差,甚至可能****人民币升值压力,即****上涨引起的币值下降****汇率引起的币值上升。当然,在这种****中,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加,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下降。
密切关注价格上涨的联动性,及时制定前瞻性政策措施
当前****上涨的压力确实十分明显。但是****上涨和通货膨胀是两个概念。****上涨主要反映在某些商品的价格上,而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供求失衡,总需求严重地超过了总供给。中国目前的情况,仍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种供大于求的格局还没有改变。
推动中国****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环比型的。生产资料价格虽然同比上涨幅度很大,但是5月与4月的环比是一个负数,负1.4%。我们的粮食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上涨32%,但是5月比4月下降了0.5%。随着宏观调控逐步见效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就未来价格走势而言,仍然存在着继续上涨的压力。此次价格上涨虽呈结构性特点,但从****水平各个构成项目来看,****上涨压力并未充分释放,下半年依然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此外,根据有关统计,本轮****上涨对消费者信心已经造成冲击。而且,****指数是一个滞后指数,它对经济的反映有一个滞后期。从生产、流通到消费,从上游产品到下游产品,从投资到消费等都有一个传导过程。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价格上涨的联动性,并制定一些前瞻性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