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币对美元最高汇率曾是多少是1:2.6吗有谁说道说道,这个汇率历史
1949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 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2.3
1950=2.75
1951=2.238
1952=2.617
1953=2.617
1954=2.617
1955=2.4618
1956=2.4618
1957=2.4618
1958=2.4618
1959=2.4618
1960=2.4618
1961=2.4618
1962=2.4618
1963=2.4618
1964=2.4618
1965=2.4618
1966=2.4618
1967=2.4618
1968=2.4618
1969=2.4618
1970=2.4618
1971=2.2673
1972=2.2401
1973=2.0202
1974=1.8397
1975=1.9663
1976=1.8803
1977=1.7300
1978=1.5771
1979=1.4962
1980=1.5303
1981=1.7051
1982=1.8926
1983=1.9757
1984=2.3270
1985=2.9367
1986=3.4528
1987=3.7221
1988=3.7221
1989=3.7659
1990=4.7838
1991=5.3227
1992=5.5149
1993=5.7619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8.6187
1995=8.3507
1996=8.3142
1997=8.2898
1998=8.2791
1999=8.2796
2000=8.2784
2001=8.2770
2002=8.2770
2003=8.2774
2004=8.2780(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8.1013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起步开始大幅度升值,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9月28日破7.900,---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
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突破7.70关口;
7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60关口;
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
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11.007一路上涨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后,人民币对美元连续5日上涨,连破3关破;
12月20日中国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加速,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
2007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状态。其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振荡中不断改写汇改以来历史新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最终以
7.3046收,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6.5%。这一升值幅度较年初市场普遍的年内5%左右升值预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如英镑、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对欧元表现为贬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中间价破7.000大关!之后继续升值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9=6.8967~8月份6.8364~12月份6.8282
2010年今天是6.8262
⑵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民币升值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和节奏
汇率政策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人民币升值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和节奏,人民币升值空间已不大。
日元升值过快过猛损失惨重
周世俭首先谈到,战后日本就是在超低固定汇率的条件下出口猛增,日本的产品打遍天下无敌手,在1969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现了重新崛起。此后美国迫使日本实行浮动汇率,逼迫日元升值,到1995年4月,已从1971年12月的300日元兑1美元升到79日元兑1美元。
周世俭说,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都是有利有弊,利在有利于大家出国旅游,有利于孩子出国留学,有利于到外国去买东西,有利于进口。曾经一度满世界都是日本游客,甚至有媒体惊呼日本在“购买”美国,但在日元大幅升值的情况下,挫伤了日本出口,日本开始出现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最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资金以巨亏的代价整个从美国撤回,最终是日本在这场“货币战争”中打了败仗。
汇率调整应把握节奏
周世俭表示,人民币汇率政策应当以日本为前车之鉴。他谈到,人民币汇率从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5元人民币兑1美元贬值到1994年8.7元人民币兑1美元,这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适度的低汇率政策功不可没。
2005年4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提案,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在6个月内升值27.5%。人民币从2007年10月19日开始进入了加速升值的阶段,短短9个月人民币便升了11个点。这给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2008年7月16日,人民币停止升值,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19日,以此挽救外贸出口企业。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还招来了境外热钱的涌入。
汇率政策是国家经济主权
“我早在2006年4月16日,就喊出了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不以别国的意志为转移,货币的立场是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不是有利于外国经济的发展。”周世俭表示,中国要认真吸取日元大幅升值的惨痛教训,日元升值最大的教训是过快、过猛、过度。“人民币升值要坚持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我国汇率改革实行的是主动性、坚定性和可控性三个原则,具体操作是窄幅波动。”
周世俭谈到,今年下半年我国将恢复浮动汇率,加大人民币弹性,目的是使之市场化,但不是一味的升值,人民币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的外贸顺差以每年减少一千亿以上大幅度下降,并且去年我国的旅游外汇60年来首次出现了逆差,周世俭由此判断,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不大,充其量2个百分点。
⑶ 中美货币战争的前后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什么时候开始,目前情况如何
2007年底美国就中国货币政策提出抗议,说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因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迫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压力,放松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结果就是从2008年初美元兑人民币1:8.8,至目前是1:6.2,人民币升值了将近30%左右,后果就是造成了我国目前出口萎缩严重,而我国大量的皮具厂,玩具厂倒闭.也压缩了我国大部分做出口贸易工厂的利润,因为,这升值的30%的成本压力,几乎全部是由我国来承担的.也许有人会说,人民币升值了,我国出口的产品可以提价,但我想说的是,我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受欢迎的唯一原因就是价格低廉,而不是像日韩靠的是品质上乘,所以,近期来说提价就等于销量减少,甚至于没有订单,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有的人又说,人民币升值了,那我们出国买东西就便宜了,但我想说的是,中国又有多少人可以出国,又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进口的商品呢.我们还是低收入国家,目前还是靠出口来创造财富,所以,目前中国真的很困难.
⑷ 中美汇率战大事件。急求!!!
正好最近整理了。给你吧。
中美汇率战争大事记
1973年 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
1985年1月1日 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汇率下调
1991年4月9日 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
1993年5月25日 美国财政部在一份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同年九月和七月中国均被置于汇率操纵国名单上
1994年1月1日 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约为1兑8.7
1996年12月1日 中国实施经常帐兑换,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为8.3兑1美元。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下依然实行严格管制。在此之后,人民币的汇价便固定在8.28兑1美元,上下浮动的幅度很小
1997至1998年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多项配套措施稳住人民币
2004年2月 中国允许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零售银行服务,以促进跨进旅游消费
2005年7月21日 中国将历时十年的与美元挂钩的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1%,汇率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这是自2006年初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最重要的举措,也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7年7月 首批人民币计价债券在香港发售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8年7月 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中国事实上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6.83元,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
2009年1月16日 奥巴马要求中国调高人民币汇率
2009年4月17日 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
2010年1月29日 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要求人民币升值
2010年2月23日 中国官方媒体连发4文反击人民币升值
2010年3月12日 奥巴马第三次呼吁人民币升值
2010年3月17日 美参议员或提议案惩罚中国人民币政策
2010年3月18日 世行与IMF称中国应提高人民币币值
2010年3月20日 商务部副部长赴美为人民币争议降温
2010年4月4日 美决定暂不将中国列为操控汇率国家
2010年6月19日 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2010年9月15日 美国会召开人民币汇率听证会
2010年9月29日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施压人民币法案
2011年10月11日 美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
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
罚性关税。
2011年10月12日 央行撰写报告反驳中国操纵汇率
2011年10月13日 澳财长:将在G20上对人民币施压
2011年10月13日 白宫担忧人民币议案与国际义务不符 与国会商讨
2011年10月19日 商务部:中国将采取措施回应美国汇率法案
⑸ 今年以来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事件全过程
事实上,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和2008年升值均接近6%。但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6年顺差为1774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亿美元。这样的案例决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的货币大幅升值,也没有减少其贸易顺差。
从1949年到1994年,美国发起组织了“巴统协议”,对中国出口实行限制;“巴统协议”之后,又制定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新限制;从2007年开始,美国把中国单列出来,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陈德铭说,这种做法不仅对中国不公平,对美国人民、企业家,特别是出口商、制造商也非常不公平,对美国当前提高就业率、恢复经济增长也不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表示,2003年前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18%来自美国,但目前却只有7%左右。如果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能够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特别是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有更加平衡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美已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旅游业等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丰厚收益。对华贸易投资还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为美国服务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率,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⑹ 关于中美汇率之争你有什么看法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转移国内矛盾。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由于自身的原因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国内失业率不断升高,这时候政府急需寻找一个替罪“狼”来转移国内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这时与美国存在高额贸易逆差且最先走出危机的中国便成了美国政府最好的转移民众愤怒的替罪“狼”。“看,低成本的中国制造夺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美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中国工厂里数以万计的薪酬低廉工人夺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美国工人的工作。如果选择我,我将改变这一切。”这就美国议员选举中最流行的广告词。而要抑制中国制造的“入侵”,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迫使人民币升值,从而降低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竞争力,改善美国内企业的竞争空间,从而缓解(或者说是“转移”更恰当一些)国内矛盾。
2、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来稀释美国对中国的债务。一般国际上说的“货币升值”也叫“货币增值”是指某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来说价值增加或上升了。人民币升值,我们可以理解为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相对美元来说更值钱了,换个角度就是说美元相对人民币来说更不值钱了(再加上美国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还不断的加大发行美元,更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也就是说美元相对贬值了。而美国对我国的债务,以后还是用美元来还的。那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假设他欠我100万美元,最后他虽然还我的还是原来的100万美元,但其价值(即购买力)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这100万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下降了。
3、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境外资本(主要是华尔街那帮人)大量涌入套利洗劫中国经济。即假设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1并且有强烈的升值预期,这时如果你是境外资本,用手上的100美元兑换成600元人民币,然后坐等人民币升值到5:1(当然时间不能太长),这时你再把手上的600元人民币换成美元,这时就能换回120美元,短期内即实现套利120-100=20美元。
⑺ 美国次贷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