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历史汇率

人民币历史汇率

发布时间:2021-03-04 04:45:05

A.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1)人民币历史汇率扩展阅读:

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影响汇率变化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参考资料:汇率 网络

B. 建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历史汇率

1:1,即使按今年的量,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四五倍了,人均也超过了。意味着中国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全盘碾压。美国经济优势不复存在,也意味着不会有大量富豪和科技人才留在那里,美国已不是现在强大的美国了,现在美国境内会陷入动荡和混乱,因为债务危机肯定是暴发了,随着富人外流,所谓人均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美国国家陷于破产,中央控制力弱会导致地方分裂,双方不妥协意味着战争和分裂。世界势力的真空会造成短暂的混乱和革命。

国外混乱中国国内相对安全,海外华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国人购买力提升。国家会扩大进出口力度,培育良好的国内市场。也有更多财力开发西部国土,分配水资源治理沙漠。既拉近了到欧洲中东的距离也平衡了东西部发展,建立可靠的大粮仓。改善和亚洲各国的关系和交通,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和海外利益。中国周边国家和非洲长期保持安全稳定发展,欧洲各国因自身革命陷入混乱,中东各国矛盾可能通过战争得到释放。

对普通老百姓,手里钱值钱了,不再有外国品牌歧视,各国都会优先重视中国市场。网络上没有美分支持,喷子会少很多。出国游增加,但会避免欧洲北美和中东的战火。出国直接用人民币,不需要兑换,过关不需要给小费,有不满随时投诉,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有了国家做后盾,在哪里都有尊严。

附:不可能突然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伴随着gdp继续增加,国力继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在剧烈的汇率变动中企业因为持有贬值的货币或货物带来的损失。长期看人民币和美元同价,人民币有足够强的购买力,意味着大量国外有价值的公司被收购,有价值的资源也被收购,顶级的科技人才为我所用。这意味着我们在全世界有更多企业和单位,提供更多的岗位。不能只想着中国生产的东西相对贵了卖不出去,国内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全球一体化,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受成本影响,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科技投入,规模等。除了人工物流基本上都是全球适用的统一价。并不是说只有通货膨胀还会有通货紧缩,产品降价也是可能的,参考近几年钢材波动和钢材相关产品机械价格波动。

赚钱就要往外看,往家外,国外看,不要只守着一亩三分地,分家产,分国产,那是相对有限的,只会越来越穷。眼界放开了,财富就多了。

附图中可以看到80年到94年的贬值周期中国占美国gdp的比例是减少的,94年之后是升值周期,中国gdp占比是显著增加的。对比两个时期,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大家怎么看?

C. 历史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是多少

人民币对美抄元汇率最高(指改革开放以袭来)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7.4692元,突破了7.47关口,时间是2007年10月31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汇率是实时变动的,具体以您兑换时成交价为准;
应答时间:2020-12-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

我这有篇更全面完整的: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 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972)。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同时,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自采用新人民币后,1955年至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脱离。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于是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

3.第三阶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7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采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 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外自我封闭,对内高度集权,直至80年代初,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且大体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计划所冻结,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二、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 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事实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在每一时点上,市场汇率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其间,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199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 日再次调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0日又调至1美元=3.20元人民币。

从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7221 元人民币。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并由此前的4.7221调至当日的5.2221元人民币。

从改革开放以后至1991年4月9日的十余年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别实施过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与公布牌价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以及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体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按市场情况调整,且呈大幅贬值趋势,这与同期人民币对内实际价值大幅贬值以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基本上相适应的;三是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上,做过多种有益的尝试,如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小幅逐步调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调整的方式,这些为以后实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市场汇率的机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在我国显得越来越大。

3.第三阶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其基本特点是,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4.第四阶段(1994~2005)。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 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政府承诺:在2000年之前,将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

事实上,1994年我国已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并已削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如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安排已完全废除,而绝大多数经常项目交易的用汇和资金转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后仍保留的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1日,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将不再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并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国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郭树清指出,根据中美1998年签订的有关协议,中国承诺将扩大人民币弹性。因此,如果现在中国选择钉住其它币种或采取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度,不但会违背承诺,还是一种后退。增加汇率弹性是现实的选择。中国现阶段仍将以稳定汇率为主,同时用足每日3‰的汇率浮动区间,使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今后将采取措施,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结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5〕第 16 号文——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一次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此次人民币短期升值来看,这将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同时,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并能淡化人民币兑美元的国际矛盾。从长远战略来看,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近条件。
希望采纳

E. 历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

货币兑换

1美元=6.7112人民币

1人民币=0.149美元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19-04-01 06:15

F. 查询历史汇率

您可以参考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的“外汇专实时汇属率”网页链接查看,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汇率实时波动,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19年11月18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G.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查询历史查询

请您登录中国银行官方网站(www.boc.cn),点击首页中间右侧的“金融数据 ”-“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选择“起止日期”、“货币”进行查询。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H. 如何查询历史汇率

若是招行外汇牌价,招商银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的“ 外汇内实时汇率”网页容查看。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汇率实时波动,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年6月15日,最新业务变动请以招行官网公布为准。)

I. 求: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六十年代至今)

2015年9月18日最新汇率:1美元=6.3628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图:

1949年1美元兑换2.3 元人民币
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
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
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3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4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55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6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7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8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59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0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1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2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3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4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5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6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7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8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69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70年1美元兑换2.4618元人民币
1971年1美元兑换2.2673元人民币
1972年1美元兑换2.2401元人民币
1973年1美元兑换2.0202元人民币
1974年1美元兑换1.8397元人民币
1975年1美元兑换1.9663元人民币
1976年1美元兑换1.8803元人民币
1977年1美元兑换1.7300元人民币
1978年1美元兑换1.5771元人民币
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元人民币
1980年1美元兑换1.5303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051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8926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757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3270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7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9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8元人民币
1991年1美元兑换5.3227元人民币
1992年1美元兑换5.5149元人民币
1993年1美元兑换5.7619元人民币 (迅速贬值到8.600)
1994年1美元兑换8.6187元人民币
1995年1美元兑换8.3507元人民币
1996年1美元兑换8.3142元人民币
1997年1美元兑换8.2898元人民币
1998年1美元兑换8.2791元人民币
1999年1美元兑换8.2796元人民币
2000年1美元兑换8.2784元人民币
2001年1美元兑换8.2770元人民币
2002年1美元兑换8.2770元人民币
2003年1美元兑换8.2774元人民币
2004年1美元兑换8.2780元人民币 (2004年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兑换8.1013元人民币
2006年1美元兑换7.8087元人民币
2007年1美元兑换7.3872元人民币
2008年1美元兑换6.85 元人民币
2009年1美元兑换6.81 元人民币
2010年1美元兑换6.622 元人民币
2011年1美元兑换6.61 元人民币
2012年1美元兑换6.25 元人民币
2013年1美元兑换6.07 元人民币
2014年1美元兑换6.05 元人民币
2015年1美元兑换6.396 元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历史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客户说汇率高了怎么办 浏览:337
catl股东是谁 浏览:570
文华财经买卖指标下载 浏览:714
全球交易所规定 浏览:328
金融支持三农服务 浏览:404
上海交银理财公司 浏览:550
银行理财经理岗位事迹 浏览:674
金融机构表内外资产快速膨胀 浏览:376
长江证券福利待遇 浏览:845
中国金融管理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873
银河期货姚广最近发表的文章 浏览:479
股指期货上限多少钱 浏览:963
融资负债金额如何确定 浏览:576
宣城市政府融资 浏览:279
瑞安市金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浏览:190
新华信托大股东 浏览:617
上海外高桥期货司 浏览:871
北京合荣集团 浏览:672
交通银行纸石油交易 浏览:846
外汇期货包括什么 浏览: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