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推进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面的积极态度,但是在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却有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另一种声音,说什么“在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上,由于中国政府操控了人民币汇率,使人民币汇率水平被严重低估,从而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从而造成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使美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说,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贸易逆差持续增加另有原因,但美国政治家们往往擅长于找一个替罪羊来转移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充当过这个替罪羊角色,现在轮到中国人了。
蒙代尔先生警告中国说,日本曾因迫于美国压力,日元一路升值,与此同时,日本经济长期陷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我们感谢蒙代尔先生的忠告,但也不能简单盲从。对于任何声音,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我们都要独立思考,决不能简单盲从。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上,来自美国的声音也不小。据说中国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水平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官方操控,如果官方彻底放开外汇市场,那么自由外汇市场将会把人民币汇率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这个合理的水平将使中国和美国的外贸大体保持平衡。
这个说法从表面看来似乎并无多大不妥,这个说法迄今为止一直牢牢吸引着中国人的眼球。但是往深里看我们会发现,这种说法埋藏着一种罪恶的企图,其实还是那个老故事。狼外婆去找小兔子,告诉小兔子,外面的空气多么多么新鲜,草儿多么多么鲜嫩可口,要想呼吸到新鲜空气,吃到鲜嫩可口的草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开门。于是,墨西哥开门了,马来西亚开门了,泰国开门了,后来就发生了惨不忍睹的事情。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环境与时机选择。尽管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
力有所上升,但是,相对于美元、日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而言,人民币仍然属于“边
缘”货币,其汇率制度调整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世界经济险象环生
,国际金融市场风云激荡,主要国际货币之间出现严重的“价值错位”,大幅度的调
整不可避免。外在环境变化为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和新的均衡水平的确定增加了很大的
难度。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三种主要
货币汇率波动的趋势,在特定的全球金融市场条件下进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必须在实现国内目标与区域性目标之间有所权衡。事实上,
亚洲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的坚定政策立场已经奠定了人民币作为亚洲区域主导货币
之一的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评估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国
的汇率政策在为中国及地区服务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
整可以以国内政策目标为主,但要兼顾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前景,适当考虑人民币作
为区域主导货币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汇率水平的调整要突破传统的基于贸易平衡的考虑,适
当增加国际资本流动对于汇率影响权重,以国际收支总量及结构性目标为主导。
人民币汇率调整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可能出现的变化
,根据开放经济的总体特征及我国经济的自身特色,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及汇率
水平的确定与经济结构的变动联系起来,增大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力度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决策部门对于“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
动——汇率稳定性”这一著名的“不可能三角”中不同解的偏好及目标权衡。笔者认
为,对于日趋呈现内需导向特征的大国经济而言,独立货币政策毫无疑问是我们的首
要选择,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在未来5年内将有显著上升,那么,最后的结果将是人民
币汇率波动性的上升,最终落实到汇率制度上的结果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拥
有一个具有成分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贰』 简要谈一谈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看法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坚持的原则有四:
第一,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们一贯的方针。因为历史原因,我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改革汇率制度。
第二,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人民利益优先的原则。不能因为顾及外部压力,就罔顾国情,伤害中国人民的利益,迎合他国需要。
第三,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的主权事务之一, 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无权干涉。
第四,汇率改革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应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而非采取单独货币的汇率制度,以规避货币改革因单一货币币值变化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叁』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内外均衡,需求和供给共同发展,汇率稳定是关键之一。目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较强,呼吁加快汇率改革的声音渐多,海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担心不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具有大幅贬值的基础?资本外流是否如洪水猛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汇率的影响到底几何?我们认为,不管是从中长期的均衡汇率角度,还是短期的贸易顺差趋势以及热钱流动,人民币汇率都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
从均衡汇率看,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必要。经常听到建议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到位的呼声,但首先需要知道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目前处于什么位置,人民币当前的汇率水平与均衡位置失衡多少。我们构建的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开放经济内外部均衡出发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考虑了部分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即加入了部分资本管制因素,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导等。模型显示,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在2005年汇改之后已经缩小,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与均衡汇率水平相比非常接近,不宜过分夸大贬值压力。
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而言,综合考虑国内外部门的相对基本面情况,当期人民币大约有5%左右的贬值空间,贬值压力比较温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由最初的单边升值开始越来越多的双向波动,出现交替升值和贬值现象。从国内外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相对较快的GDP增速,相对较高的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在过去和未来一个阶段不会发生改变,这也将支撑人民币均衡汇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健的水平。随着2015年8月人民币中间汇率定价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人民币汇率目前已经非常接近均衡,当前汇率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围绕均衡汇率的一种震荡波动。
『肆』 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金融行业造成的影响:不利影响方面:1、人民币升值过快将使银行遭遇外汇汇兑风险。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外汇资本金和营运资金由于汇率变动形成的差异须计入当年损益,再加上结售汇敞口引起的汇兑损益,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及资本充足率都会出现负面波动,外币资产相对较多的中行、建行、交行和工行都将面临较大的外汇汇兑风险。2006年上半年,中行汇兑损失高达35亿元。人民币每升人民币升值还使银行现有的不良资产(以美元衡量)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对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不利。2、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高估,并产生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劣化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在间接投资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进而增加和助长外汇投机行为。同时,在直接投资方面会抑制出口主导型投资和助长市场主导型投资;二是助长外汇市场的货币投机。三是扭曲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就经济学一般原理而言,本币汇率升值会引起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相对价格的上升,这一变化将导致一国资源从贸易品生产部门转向非贸易品生产部门,而贸易品生产部门的衰退和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过度繁荣,最终会削弱一国对外竞争能力并助长泡沫经济的形成。据预测,人民币升值5%,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影响GDP增量345亿元人民币;四是由本币汇率升值引起的汇率高估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在这方面,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向人们提供了最好的见证。3、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影响。 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是美元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银行挣的美元头寸越大,其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紧张和需求旺盛的状况,中长期内存在一定的外汇流动性风险隐患。人民币不断小幅的升值使公众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加强,外汇储蓄存款可能会进一步的下滑,商业银行为抑制外汇储蓄存款下滑的趋势。4、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 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这使得国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景气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相应影响到商业银行在这些行业信贷资产的质量。对于受到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行业来说,可能会面临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这增大了银行在相关行业贷款的风险,势必会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其相关的授信业务。若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行业的受益也会减少,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某些行业信贷投放的占比较高,约为30%-45%,所以说,汇率制度的改革会对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造成影响。5、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影响。 人民币小幅调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币资产贬值导致资本减少;二是汇率风险加大,使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加,从而扩大风险资产总额。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所有者权益在总所有者权益中的权重高于外汇风险资产在总风险资产中的权重,人民币升值将使商业银行的资本折合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大于其风险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有利影响方面:1、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带来积极的作用。 升值预期下,注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增加,有利于集聚股市人气和增强投者信心。而市场的走强将为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自营投资业务的稳步增长提供积极的支持,这将直接增加券商的盈利,提高证券业竞争能力,股市上涨往往对证券公司经营形成放大效应。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 国际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分析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是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长远来说,只要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不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有区别的只是出口结算业务和进口结算业务的业务量会有相应的变化,出口结算业务可能会减少而进口结算业务可能会增加。3、人民币升值对外汇资金业务的影响。 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会显著提高,它们将会主动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例如,外贸企业会更积极地采用远期结售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还会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创新。从“创新需求”角度分析,随着频繁的汇率波动会产生更多的投资和保值需求。推出了银企之间的掉期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远期、掉期业务,使商业银行能够向各种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的增加将使外汇市场的交易更加活跃,给商业银行发展新型外汇资金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 4、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银行的经营。 由于升值将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提升人民币资产的价格,这对于以人民币为主要经营对象、总资产高达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商业银行来讲,无疑是重大的、长期的利好。在人民币小幅稳步升值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外资涌进来。这些进来的外资最终都会汇集到银行体系,从而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经营收入、盈利模式入带来正面的影响。另外,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近九成的融资来自银行部门。因此,银行是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如果国家能利用本币升值的机会,促进贸易平衡、促成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保持宏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银行业还将间接受惠于人民币的升值。
『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也许要推出人民币期货啦
『陆』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哪些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影响(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我们说一个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本次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的规模由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达到2005年的8188亿美元,2006年底的10663亿美元。根据最新数据,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5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反映在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和在岸远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上。同时我国自2007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日间波动幅度的进一步放开,也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资本流入,加重对汇率的压力。而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导致提供做市商服务的商业银行只能被动的接受过多的贬值中的外汇,加大了相应的外汇风险。(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化,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受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的汇率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二是由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认购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如果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则商业银行的总资本金数额可能会发生较大缩水,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经营绩效会产生不利影响。
2、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在国际汇率有变动时,银行外汇资产的头寸匹配和币种搭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对比快速增长的外汇资金需求,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著增加。在过去两年中,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业务贷存比一度高达90%以上,反映出银行外汇资金供应相当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汇信贷业务的需要,多家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了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并向客户发放外汇贷款。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汇资金来源问题,但是也造成了银行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币种不匹配。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必然给商业银行带来汇率损失。
3、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在千分之三以内。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国际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相对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甚至是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于涉及进出口的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高了出口价格,降低了出口的竞争力,减小了进口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等等。人民币升值会起到鼓励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还比较小,我国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仍然很高,人民币的小幅温和升值对于抑制出口作用甚微。具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逐渐开始发挥,主要表现为2005年8月之后,进口增长从之前的10%左右的速度一跃到20%以上,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迅速收窄,甚至在2005年最后两个月进口增速还超过了出口,今年2月份进口增速也是高于出口,之后3月和4月出口依然增幅超过进口,今年1~4月份出口达27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进口2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进出口顺差33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4%.(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外汇资金业务的影响1、由于人民币小幅升值引起更强的升值预期,可能会有更多的外汇资金选择结汇,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和其他外汇衍生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我们看到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会显著提高,它们将会主动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例如,外贸企业会更积极地采用远期结售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还会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创新。从“创新需求”角度分析,随着频繁的汇率波动会产生更多的投资和保值需求。从“创新供给”角度分析,作为人民币升值的配套措施,2005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8个外币货币对之间的交易业务。8月又进一步扩大了可以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范围和资金范围,并推出了银企之间的掉期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远期、掉期业务,使商业银行能够向各种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的增加将使外汇市场的交易更加活跃,给商业银行发展新型外汇资金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影响 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这使得国内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景气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相应影响到商业银行在这些行业信贷资产的质量。若人民币中长期进一步升值,则受不利影响的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响程度也将更加显著。对于受到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的行业来说,可能会面临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这增大了银行在相关行业贷款的风险,势必会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其相关的授信业务。 总体上看,因人民币升值而明显受益的行业相对较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上述行业信贷投放的占比较高,约为30%-45%,所以说,汇率制度的改革会对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造成影响。(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所有者权益在总所有者权益中的权重高于外汇风险资产在总风险资产中的权重,人民币升值将使商业银行的资本折合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大于其风险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减少幅度,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2、人民币升值对于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也产生了影响。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对会计报表的资产、负债类项目要按照期末汇率进行折算人民币小幅升值使商业银行资产折算为人民币的绝对额下降,同时由于对权益类项目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这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产生一定的影响。3、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影响。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是美元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银行挣的美元头寸越大,其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紧张和需求旺盛的状况,中长期内存在一定的外汇流动性风险隐患。人民币不断小幅的升值使公众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加强,外汇储蓄存款可能会进一步的下滑。
『柒』 汇率制度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完全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想吻合,
同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不仅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因素,在外贸增长的同时,改善我国的总体贸易条件,让外贸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引擎,并且可以促使企业调整外贸产品结构,改变一直以来的以加工贸易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动出口的现象,促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注重内需,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捌』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就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分析:汇率变动对就业的短期影响
1.汇率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产出和就业。
(1)从产品市场来看,货币贬值导致净出口以及总需求增加,产生更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货币升值导致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减少,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
(2)从资产市场来看,产出增加导致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均衡利率上升,在利率平价关系的作用下,货币升值;产出减少导致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下降,货币贬值。
2.通过消费和投资影响产出和就业。
(1)汇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汇率变化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消费。
替代效应:汇率变化会导致进口品和非贸易品最佳替换率的变化,消费者将调整两者的消费比例。增加相对便宜商品的消费。收入效应:汇率变化会使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即使名义收入不变,进口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会使其实际收入下降或增加。货币升值对消费的总效应是增加消费,其中对进口品消费必定增加,而对非贸易品消费一般会减少;相反,货币贬值的总效应是减少消费。汇率变化对消费的作用强度或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进口品的需求弹性以及进门品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2)汇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投资主要由要素价格和产出价格及其变化决定。当货币贬值时,出口增加,出口部门的产出增加将促进投资增加;另外,货币贬值也使得外币表示的国外资本的购买力增强,外资流入将增加;由于资本存量成本中包含了资本增值,可能的货币升值会大大降低资本存量成本,如果存在币值低估,货币升值预期会对投资有促进作用。
二、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对我国就业的重要影响
1、2005年前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
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对外贸企业的强制性结售汇等制度,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5.76:1一次性贬值到并轨前调剂市场上8.67:1的水乎。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汇率逐渐升值到1美元兑8.3元人民币的水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在事实上形成了以盯住美元为主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保持在8.3:1左右的水平而未做调整,汇率制度日渐僵化。
2004年以后,随着我国外贸顺差迅速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人民币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宏观经济内外失衡情况日趋严重。2005年7月,我国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进行改革,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此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大幅增加,对美元汇率整体呈现升值状态。到2007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7.3:1,比汇改前升值了11.7%。
2、1994年汇率改革对促进就业增加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说明汇率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促进作用,我们应用所建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了模拟测算。我们首先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维持在汇改前5.76:1的水平下,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模拟值;然后计算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的现实汇率情况下的相关经济变量的模拟值,并对两组数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1994-2004年,在现实汇率情况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05%,比在汇率维持不变情况下8.57%的年均增长率高出0.48个百分点。与汇率维持汇改前水平不变相比,现实汇率下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平均每年高出149.7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平均每年高出36.72万人。也就是说,汇率水平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第一产业向外转移的就业人数平均每年高出186.5万人。
3、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
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其结果一是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二是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三是造成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四是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低估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一是人民币汇率低估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制约了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就业;二是随着资本积累和人均收入提高,国内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制造业的贸易结构出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趋势,单位出口的就业弹性降低;三是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加大了保持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影响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积极性。
(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
1、名义汇率低估对就业总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近几年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内外失衡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名义汇率低估对就业的积极作用明显下降。如果名义汇率继续低估,则会引起国内物价水平较大幅度增加,实际汇率将变化很小甚至不变;如果名义汇率升值,则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幅度将减少,同样会导致实际汇率变化很小甚至不变。由于实际汇率是影响就业总量的基本因素,因此实际上已经难以再通过低估汇率达到促进出口和扩大就业的目的。
实际上,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与就业的关系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2005-2007年。人民币升值导致经济年均增长率大约降低0.03个百分点;对第二产业就业产生轻微的负面作用,年均就业大约减少1.6万人,第三产业就业基本不变。这种情况表明,人民币升值虽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程度十分有限,并且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包含出口部门的第二产业。由此可见,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升值,并未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对实现三个转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从三大需求关系看,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将使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将使国内居民实际收入提高,并继而推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有利于三大需求和内外需关系协调发展。二是从要素贡献看,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国内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可以促使企业改变原来以增加要素投入量、以价格竞争为特征的国际竞争模式,转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技术含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等的新型国际竞争模式,弥补汇率升值后所带来的竞争力下降。三是从三次产业关系看,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国内资源在外向型制造业部门的配置,同时国内实际收入增加有利于消费向增加服务业需求的结构方向升级,从而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此外,人民币升值和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因汇率扭曲造成的资源错配,提高市场效率和国内经济福利,是未来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传导机制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传导机制非常复杂,这种传导是通过若干中间变量产生影响的。汇率升值一方面通过影响内外价格水平等变量直接影响就业,另一方面也通过产业结构等变量间接影响就业。下面分析不同时期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程度。
第一阶段。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后,国内价格水平尚来不及进行调整,将很快导致实际汇率同幅度升值。在原有进出口订单按原有价格履行之后,实际汇率升值将导致国内贸易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上升,从而导致我国净出口减少,出现“倒J型曲线”,并进而引起国内就业减少。
第二阶段。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经过一定时期后,将会传导到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上。一方面,净出口减少将导致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获得的、以外币表示的收入和利润将减少,也会减少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愿望,从而引起资本账户顺差的下降,最终导致国际收支顺差下降,并引起来自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发行减少,因此导致物价水平的向下调整。由于此时名义汇率已经升值,但物价水平有所回落,因此和第一阶段相比,实际汇率将有所贬值,但仍会高于初始水平。这将引起国内产品的实际价格竞争力较第一阶段有所恢复,并导致就业相对第一阶段增加,但低于初始水平。这个阶段汇率升值对就业的冲击有所减弱。
第三阶段。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中长期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当人民币升值后,在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一定或本国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表示的、国内生产的贸易品出口价格将下降,并引起国内贸易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下降,国内非贸易品价格将相对上升。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国内非贸易部门,也就是将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非贸易部门中,服务业比重远大于制造业比重,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导致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服务业就业的收入弹性一般高于制造业,对就业往往会起到扩张性的作用。
在第三阶段,人民币升值还会通过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就业。在人民币升值之后资源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转移的过程中,资本和劳动要素也随之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转移,但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资本/劳动系数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贸易部门资本较多、劳动较少(资本/劳动系数较高),而非贸易部门正好相反。因此转移过程将导致全社会的资本/劳动系数上升,资本/劳动系数上升也意味着单位工资水平提高。单位工资水平增加提高了劳动者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国内分配结构,将有助于提高社会边际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对国内产品和劳务需求,并促进国内需求结构向侧重于服务业的方向转移,对就业增加有促进作用。
因此在第三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改善都将导致就业重新上升,并超过原来在汇率低估状态下的就业规模。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名义升值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看到。
上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继续低估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其结论是:
(1)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会导致就业发生“U”型变化,开始将导致就业总量减少,在经过较长的时间后,会导致就业总量增加;
(2)在宏观经济前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名义汇率升值和继续保持低估,并不能对中长期就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率造成显著的影响,也即是汇率政策对中长期就业总量是无效的;
(3)不同的汇率政策安排对就业的传导机制是不一样的,对宏观经济其他目标作用也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名义汇率升值有利于物价水平稳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资料来源: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_网络文库 https://wenku..com/view/1a357e250722192e4536f620.html
『玖』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货币市场影响
综合分析汇改的历史成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东南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收窄,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表1可见,25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经历了一个不断贬值的过程,由1981年一美元兑1.70元人民币到1994年汇率改革时的一美元兑8.61元人民币,随后几年略有上升,而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27人民币水平。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
我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是在1997年之后是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原有汇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1.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严重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呈扩大的趋势,2004年尤其明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美元不断对外贬值,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于是也跟着贬值,相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使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快速扩大。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不断扩大的“双顺差”,加剧了我国跟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尤其是美国与欧洲,屡屡对中国挑起贸易之战。
2.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受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几年增长极其迅速,仅2004年就增长了2067亿美元,增幅达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711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造成了我国货币投放的过快增加,2004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抑制国内信贷投放过猛、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对冲外汇占款的做法,对冲比率不断提高,以至出现“无券可用”的情况,只能通过不断滚动增发央行票据来回笼资金,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战。
3.国际热钱大量涌入
1997年以来的我国实质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在促进我国出口和吸引外资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热钱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大,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上升,国际炒家通过各种途径大举进入我国,豪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的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性,需要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进行改革。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选择分析
尽管2003年以来,欧美各国屡屡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政府顶住了压力,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情况下进行汇率制度调整,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相对比较科学的。
1.国内条件分析
从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条件是相对成熟的。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的GDP增长率高达9.5%,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9.5%的增幅,这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其次,经过一年多的着力调控,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先过热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进入相对稳健的状态,通货膨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物价水平降到了2.3%水平;第三,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如外汇管理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工具逐步推广,各项金融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正常运行创造了市场条件。
2.国际条件分析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条件同样趋于成熟。近来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和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从2001年开始的弱势美元最近走向强势。从今年1月份开始,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开始大幅度升值。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也随即走强,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升值压力减轻。这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缓解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带来的外部冲击。
-------------------------------------
研究现行汇率制度及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内容及其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内容解读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一改革特点集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主张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原则,既有利于政府对汇率制度灵活操作,又不至于引发汇率的过大波动。
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是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进行小幅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与上个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本日元对美元升值将近一倍相比,我国政府顶住国际压力,对进行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与持续发展。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制改革中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原则。
(二)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的影响分析
这次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利弊兼有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好处有:一是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企业进口成本;二是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基本上处于薄利多销的状况,出口利润的增长远低于出口量的增长,实际资源转移速度加快,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商的人民币收入相应减少,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其或是提高出口商品的国外售价,或是减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量,从而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三是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磨擦。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及其它贸易争端不断加剧,商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商品国外销售价格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状况;四是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成本,有利于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缩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促使企业减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五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活动。人民币升值节省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使得国内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六是可以减缓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从而减少由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不利之处有:一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靠价格取胜,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很多商品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影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出口的抑制又会加大就业压力。我国出口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就业。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远大于对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一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势必造成就业压力;三是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外商来华投资的增长速度,因为人民币升值虽然会使已在华外资企业的资产增值,但却会使准备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的投资成本增大。四是人民币升值为已流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提供了获利机会,并有可能增强国际游资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从而加剧国际游资的非正常流动。
综上所述,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增大了我国汇率制度的弹性,更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由于人民币的小幅升值,短期内会引起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和贸易量的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与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市场影响
一、改革前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
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到这次汇率制度改革之间,人民币汇率虽然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出发,在资本趋于自由流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只有同浮动汇率相配合,才能真正体现其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从长期来看无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固定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我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特别是在此轮经济过热中,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其中主要运用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几年前的“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和美元的持续走低等原因,使得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币值的低估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
在开放经济中,存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的矛盾,即“三元悖论”。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选择的是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对国际资本流动实施较为严格的控制。在一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善,抗金融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无疑是符合中国当时的经济实际。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开放经济的大趋势下,伴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强,合法和违规的资本大量涌入,致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无法实现。事实上,在此轮经济过热的治理过程中,我国政府虽然稳定了人民币汇率,但却是以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代价,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更多的依赖于行政手段,而不是货币政策。
(二)外汇储备的激增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主动性提出挑战
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源自于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动。由于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和国外“热钱”的蜂拥而至引起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为3423.4亿美元,进口为3026.9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396.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是68亿美元的逆差。截止到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1010亿美元,同比多增337亿美元,其中仅6月份外汇储备就增加200亿美元,同比多增8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激增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为了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不得不加大力度进行冲销操作来阻止货币供给的增加,但这又会造成信贷收缩,进而增大人民币利率上升的压力,反过来又迫使央行买入外汇储备,最终增加货币供给,导致央行试图改变货币供给的努力会大打折扣。上半年,我国出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在信贷收缩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 M2由国内信贷和外汇占款组成)仍然大幅增加,这说明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受到了外汇储备的干扰,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其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
(三)利率工具的运用受到约束
在我国,由于固定汇率原因,利率政策手段的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之国际社会和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使得利率工具的运用受到约束:
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我国上调(下调)利率进行紧缩(扩张)调控时,会导致资本项目的顺差(逆差)。为了稳定汇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卖出)外汇,从而增加(减少)了外汇储备,进一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利率政策的效果。
2、升值预期和跟随美元的贬值导致我国出现大量贸易顺差。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促使国内资金和国外短期资金外流,达到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过热还未得到彻底解决,存在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利率有悖于宏观调控的方向,以至于利率工具的运用面临尴尬。
3、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如果大幅提高利率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国内,增加外汇储备,从而进一步增大升值压力。正是由于利率无法较大提高,且国内物价水平较高,致使我国实际利率水平较低甚至出现负利率现象。在国内金融投资品种比较少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又是持续低迷,于是各路资金追逐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长期处于高位运行。
(四)“热钱”流动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加剧,大量“热钱”通过各种合法及非法渠道涌入中国。“热钱”的流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首先,“热钱”的流入增加了外汇储备,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削弱了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其次,“热钱”具有高度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它的快速流入流出会对我国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因而加大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难度;最后,在我国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势必有大量“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效果。
二、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改变了汇率过于固定的状况,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一,在“三元悖论”中,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使我国的汇率波动区间变宽,意味着我国在资本自由流动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通过放弃汇率稳定的目标而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可以独立的行使自己的货币政策,通过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进行自动调节,改变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因受多种因素牵制而被动行使货币政策的局面。
第二,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不断地进行微幅调整以平衡国际收支,使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有一定的调控空间,摆脱了为稳定汇率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卖出)外汇,从而被动的增加(减少)基础货币投放的困境,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目前,人民币的小幅升值,那么出口将会适度减少而进口增加,这样可以消化一定数量过剩的外汇储备,对于提高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有很大帮助。
第三,浮动汇率制下,调解利率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汇率波动来进行反向平衡,从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例如,当我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上调利率虽然会造成资本项目的顺差而增加外汇储备,但同时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影响经常项目,抵消资本项目的顺差,从而平衡国际收支,提高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第四,灵活的汇率可以增加国际投机资本的投机风险,减少了国外“热钱”的涌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降低了投机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
在现行汇率制度下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制定投资计划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上半年GDP保持了9.5%的同比增长,CPI上涨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银行信贷在上半年偏紧,但基础货币的增长迟早将转化为银行贷款的增加,如果货币供应继续宽松,商业银行释放贷款的能力将迅速恢复;同时,国际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对下游产品涨价的压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投资增速下降和粮食供给增加等因素导致的物价涨幅回落。由此可见,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
本次人民币升值2%,对我国经济来说是一项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的通货膨胀压力。鉴于此,短期内我国的货币政策应以 “稳健”为主基调,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微调,在保持或促进经济和物价稳定、改善和升级中国经济结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短期内不宜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以免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但可以从利率结构下手,达到调控我国国民经济的目的。这一思想已在上半年央行的工作中有所体现。接下来我国政府应继续贯彻这一思想,适当调高短期利率,以抑制投资过热和投机资金的流入;同时维持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在信贷方面,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增加信贷的投放,改变上半年信贷偏紧的局面:
1、继续严格控制投资过热行业的资金供给,谨防物价反弹,稳定国民经济;同时,对于资源能源消耗和高污染行业也要在信贷资金方面进行抑制,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2、对于有成长性、可持续发展性的行业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重点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优质企业对外债的依赖程度,从而减轻由于外汇储备增多所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
第三,目前,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下来了,净出口拉动力也会因升值而随之减弱,那么,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就落在消费身上。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应该承担培育消费动力的重要责任。此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过度投资和投机性炒房进行调控,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调整,从当前的结果来看,在过度投资和投机性炒房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个人住房消费也受到了打击。所以,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工作应在继续对投资型住房实行严格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自住型住房适当的支持,达到刺激内需的目的。
另外,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升值幅度较小,国外投机资金预期人民币将有一个升值周期,于是大举进入我国,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投机资金会获利了结,撤除房地产市场。在综合影响很难确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随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熨平国际资本流动给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波动,以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拾』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分析
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方面的.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民币升值存在很大的空间.虽然,升值有利於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减轻偿债负担,有利於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但同时,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不利於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导致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升值负面影响明显强於其正面效应.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缓解.
关键字:汇率 升值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汇率对资源在全世界的配置起著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牵动著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神经.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稳步增加,种种迹象都表明人民币升值存在很大的空间.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分析
首先,从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强势经济必然造就强势货币.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著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完善,经济波动减少,进入了可持续增长的阶段.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仍一枝独秀,保持了8%的高增长速度,这是人民币持续走强的经济基础.其次,从目前国际收支状况来看,国际收支中经常专案,资本专案持续出现"双顺差",外汇收入大於支出,外汇市场供大於求,外汇储备达3400亿美元,呈稳步增加态势.在目前国际收支大致持平的情况下,人民币也没有贬值的理由.第三,从国际大环境看,目前,美国,日本,欧洲经济纷纷陷入衰退,整个世界经济滑入低谷,"9·11"事件更加使原已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美国作为全球最安全投资场所的理念受到挑战,而中国则以其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稳定的政治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保持著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使其成为今后境外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安全港.资本专案下顺差的扩大将抵补经常专案的可能下降,来华投资的大量增加,对汇率升值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援.第四,从国内物价水平来看,自从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以来,物价持续下跌.入世后随著关税的大幅度下降,进口商品成本进一步降低,不少商品的价格还会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低物价,低通货膨胀率是支援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的中长期重要因素.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正面效应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集中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於增强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是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外商是否在中国投资不单单是利润率问题,规避风险是其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现行的国际信用货币制度存在著极大的不稳定性,无论是国家,个人都有规避风险的客观需要,理性预期也成为影响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当前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还无法与美元,日元相媲美,因此,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国际上对人民币的信心.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人民币升值传递给全世界的信号将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形势看好,这就有利於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改善人们对政府行为和经济运行的预期,并使对外再融资更为容易,成本更低.
(二)有利於减轻偿债负担.截止到2002年,我国的外债馀额高达1704亿美元,人民币每贬值1%,就会增加17亿美元的外债.而反之,人民币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会给我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外汇盈馀.加之我国中长期负债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目前又已进入偿债高峰期,人民币适度升值对於缓解当前的偿债压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有利於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周边各国情况看,日,韩经济持续低迷,昔日生机勃勃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还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人民币一旦贬值,极易引发亚洲货币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引发国际间的"货币战","汇率战".况且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也极易招致贸易对手的报复,导致反倾销政策失去作用.而人民币保持稳中有升,将有力地推动亚洲一些国家走出困境,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有利於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在经常专案下内有管理的可兑换,资本专案还未开放,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国际市场上的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在今后若干年内缓慢升值,也将为汇率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缩短资本专案开放的时间表.人民币在目前已经成为周边地区的硬通货,在放开资本专案管制,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后,预期人民币将有望成为地区性强势货币.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效应
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其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方面的,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一)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国在美元贬值期间转移效应和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增加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相对於发达国家以研究开发和服务业为主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从生产要素分工来看,相对於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来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作为中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则会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
(二)不利於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人民币升值将可能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在华外企的经营目前已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外资利润汇出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大,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利润的外汇收益,可能加大资本外流规模,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这都将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和利润,以及再投资的规模与产业本土化的进程,不利於我国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内企业的风险加大.中国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加大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成本.从生产,销售角度来讲,汇率的变动引起进口材料,外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必然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财务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对受险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改变风险净头寸的强度和币种,从而实现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对美元这种硬通货的汇率发生变动,那麽将会给许多进出口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势必增大外汇风险管理成本.
(四)将直接导致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到3465亿美元.若人民币升值,势必加重美元实际贬值幅度,进而导致我外汇净资产的严重"缩水".此外,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有可能不利於我国金融改革正常推进.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银行现有的不良资产的(以美元衡量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对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不利.
(五)不利於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当中国需要增加就业时,人民币升值将会在某个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进程并将逐步地抵销由於货币升值所引起的进口增长.一旦中国经济增长由於人民币升值而受挫,而且经济增长大大低於经济增长潜力的话,中国经济终将会出现通货紧缩的压力.目前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六)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可能引起市场预期将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市场的投机行为,导致投机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泡沫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经济会进一步放缓, 政府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由於这些考虑,货币又会贬值.货币升值又贬值,人们就会对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失去信心.
可以看出,当前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范围较为广泛,升值将影响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就业,物价以及金融改革的稳定发展;二是力度相对强烈,升值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力度明显强於其正面效应.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更应该保持谨慎,研究周全,并积极加以应对.
四,采取措施缓解升值压力
面对国内外关於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中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应采取措施缓解升值压力.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逐步过渡到经常专案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情况.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 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提高外汇交易规模,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主要包括放宽汇率波动幅度,可以考虑从目前的3‰放宽至1%的固定汇率下的波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干预频率,代以其他的经济方式和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同时,人民币汇率调控目标可由盯住美元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篮子中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货币,可根据贸易情况选择适当权数.
(二)维持贸易的总量及结构性平衡.在遵守入世承诺,逐步减少对贸易的限制时,更要慎重对待主要贸易夥伴的贸易顺差问题.加强区域内多双边合作,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区域内部贸易和投资比重的增加,抵御外部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积极推动亚洲区域性的货币合作机制,加强亚洲资金的自我回圈,增强抵抗金融风险能力,为我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争取更大的回旋馀地.
(三)改善储备风险,加强经济安全.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并更好地利用这些储备资源.一是要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二是保持外汇储备资金的流动性,并在保证流动性,保本的基础上寻求长期稳定的收益;三是应尽快改变将外汇储备大都压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的状况,增加欧元等币种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四是外汇管理当局应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针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形势,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下的外汇限制.包括逐步取消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放宽对旅游等外汇汇兑限制.
(四)提高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金融外汇市场.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已经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很大.当前,应积极研究央行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研究盘活央行某些类别资产的可能性,恢复央行资产结构的弹性,努力将基础货币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防止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同时,要著力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增加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手段,保证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