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一国实行联系汇率有副作用么

一国实行联系汇率有副作用么

发布时间:2021-09-20 15:03:32

㈠ 请说一下联系汇率,市场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前的关系和特点

固定汇率是一国货币管理机构(一般是央行)制定汇率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如:人民币,
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又分清洁浮动和肮脏浮动,清洁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肮脏指的是货币管理当局采取力不大的干预形式,买入或者卖出货币,如:欧元,美元都是浮动汇率。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如:港元盯住美元汇率,跟随着美元波动。
市场汇率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联系汇率和浮动汇率都是算是市场供求决定汇率,一般发达国家都采用浮动汇率,如;美欧日,前提是需要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货币政策稳定,特点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人们对浮动汇率也有一些顾虑:(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固定汇率的特点是:(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nomina l a n c h o r ),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但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这些发生危机的国家都是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放宽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㈡ 一国汇率变化都受那些因素影响

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国家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同时,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在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例如,本国高通胀使本国货币不断贬值,本国货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本国的通货膨胀。而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比较容易收到效果。又如,一国为防止从外国输入通货膨胀而往往选择浮动汇率政策,因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强,从而赋予了一国抵御通货膨胀于国门之外、同时选择适合本国的通胀率的权利。可见,政策意图在汇率制度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例如,出口导向型与进口替代型国家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间经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的各个同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汇率市场干预的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以上是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结论在理论界也是存在诸多争议的,因此我们在这里的介绍只是初步的。

㈢ 如果一国遭金融危机,该如何维持联系汇率.比如97泰国金融危机.

卖出美元,买入泰铢。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接下投机者的卖盘,用政府外汇储备和投机资金对拼,看谁能撑到最后。

㈣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又称货币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

它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4)一国实行联系汇率有副作用么扩展阅读:

优点缺陷

一、优点:

稳定了币值,降低了市场的交易费用。

二、缺陷:

1、联系汇率制被认为在金融危机到来时非常脆弱,例如:阿根廷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动荡中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大幅下调了官方汇率,并引进了双重汇率制。

2、中央银行采用联系汇率制,无法发挥最终贷款人的作用,不能通过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流动性,也不能直接融资来支援陷入问题的商业银行,实际上把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让给了所联系货币的管理当局。

3、联系美元的情况下,经济美元化,中央银行损失本币发行、本币需求增长和本币存量利息这三项铸币税收入。

㈤ 香港联系货币制度有哪些缺陷

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代价是必须面对著以下各种限制。

国际收支不能透过汇率调整

由於实行联系汇率,港元兑其他货币的升值还是贬值完全受制於美元兑该货币的汇率。然而,香港与美国的经济环境不尽相同,若果香港面对竞争对手的货币贬值,或出口市场经济衰退等海外或本地事件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时,不能透过汇率贬值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因而影响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不同於浮动汇率制,市场上的波动不能透过自由浮动的汇率即时调整,即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或会出现不平衡。与其他类型的固定汇率制度相同,如果市场汇率高於联系汇率,外币出现超额需求,因此香港便会有国际收支赤字。如果市场汇率低於联系汇率,即意味香港会有国际收支盈馀。庞大的赤字对经济不利,经常帐赤字一般等同外债增加,而负债沉重更可能会令投资者却步。庞大的经常帐盈馀则有机会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

输入性通货膨胀

联系汇率及其他固定汇率制度之下,通货膨胀会在国际间传开,称为输入性通货膨胀(输入通胀)。而香港相对於美国的经济规模很小,很容易受到美国方面的政策影响。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物价上升,本地物价水平也会跟随上升。该理论认为:汇率等於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以ED表示本币汇率,PF表示外地物价,而PD表示本地物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得出的汇率公式是:

ED=PF/PD

而除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说法外,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本身也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利率,取得预期的资金流动方向来稳定汇率在联系汇率水平。因此当外国通胀时,香港货物以外币计算的价格相对下降,香港的出口会上升,令香港出现国际收支盈馀,汇率有升值压力。在自动调节机制下,银行持美元购入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元,港元货币供应增加,通胀因此而加剧。再者,由於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利率下跌,港元利率相对较高,吸引资金流入以规避风险而对港元汇率形成升值压力。因此香港也必须增加货币供应使得利率与美国看齐,堵塞资金流入,才可维持联系汇率。
除此以外,较多人提及的输入通胀是指在联系汇率下,港元随美元贬值,使香港的进口货品的港元价格上升并加剧通胀。这亦是近期(约2010年始)香港通胀的主要推动力。美国经济受金融海啸冲击,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美国联邦储备局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因为美元兑人民币贬值,意味港元也兑人民币贬值,入口自中国内地的物品价格便因此急升。而在香港入口自中国内地的物品多不胜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波及香港的各个层面,如食品价格的上扬对基层市民影响甚大。美国的量化宽松手段也许乃其经济良药,但药效未显已见其副作用:即大量资金流出而使其他地方通胀压力升温。在理论上,若非联系汇率港元犯不著跟随美元贬值,港元汇率假若自由浮动,汇率可以调整以抵消外地物价变动的影响。
为应付通胀压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10年轻微扩大新加坡元波幅范围及斜度,新元汇价随即上升。这是对抗输入通胀的一例。

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性

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试图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工具之一(另一工具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要原理是利用货币供应调节利率,以利率及投资之间的关系对经济施加刺激或缓冲。货币政策不像财政政策般面对排挤效应,又不用如推行财政政策时要面对国会组织的政治关卡,能行之迅捷。
然而,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其中一个最大代价是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上文所述联系汇率制度是货币发行局制度,主要透过货币供应的增减来维持汇率水平,换言之,在联汇制度下,香港的货币政策自动成为维持汇率稳定的工具。金管局亦指出维持汇率稳定乃香港之首要货币政策目标。
假设美国提高利率。香港出现资金外流,汇率有贬值压力,於是香港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推动利率跟随美国上升,吸引资金回流。由此可见香港的利率将跟随美国利率的步伐同升同跌。而在联汇制度的机制下,事实上香港亦不能独立控制利率。如果香港减息,资金会外流,令港元出现下调压力。这时自动调节机制运作,发钞银行收紧货币供应量,慢慢使利率回升。简言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便要把利率也一同「联系」了,所以香港不可能有独立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削弱了香港政府对经济周期的整治和调节能力。
香港利率需跟随美国,但两地经济周期不同,合适的政策也不同。例如美国在金融海啸期间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疲弱的经济形势。这逼使与美元挂勾的港元也必需增加货币供应压低利率。结果是增加香港通胀压力及有可能触发经济过热。两地经济环境不同时有发生,又假设香港正值衰退期,但美国经济却繁荣,於是美国加息压抑经济过热。香港跟随调高利率,於是便阻延了香港的复甦步伐。

内部和外部目标冲突

有些情况下,外部目标(国际收支平衡)与内部目标(整治失业和通胀)会因为联系汇率而相冲突,政府便面对一个两难局面。
通胀缺口和国际收支盈馀-通胀缺口即国民收入高於充分就业水平的收入,一般形容为经济过热。当此时国际收支有盈馀(即超额港币需求,港元有升值压力),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跌,以堵截资金流入。这会刺激总需求,加重通胀压力。
紧缩缺口和国际收支赤字-紧缩缺口即国民收入低於充分就业水平的收入,即失业出现。若国际收支发生赤字,利率会上升以防止资金流失,才可维持联系汇率。然而,这会减少投资,令失业问题更严重。
这两个情况下显示了联系汇率制度要求以利率处理外部问题的缺点。当内部和外部目标冲突,浮动汇率制可以把外部问题交由汇率调整来解决,而内部问题则由货币政策著手处理。维持联系汇率不但要牺牲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更有机会造成与内部问题相冲突的货币政策。

㈥ 你认为中国大陆能否采用联系汇率制,为什么

这种考试题目要自己想!

㈦ 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主要因素: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国家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同时,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在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例如,本国高通胀使本国货币不断贬值,本国货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本国的通货膨胀。而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比较容易收到效果。又如,一国为防止从外国输入通货膨胀而往往选择浮动汇率政策,因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强,从而赋予了一国抵御通货膨胀于国门之外、同时选择适合本国的通胀率的权利。可见,政策意图在汇率制度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例如,出口导向型与进口替代型国家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间经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的各个同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汇率市场干预的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以上是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结论在理论界也是存在诸多争议的,因此我们在这里的介绍只是初步的。

阅读全文

与一国实行联系汇率有副作用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股东 浏览:364
纳米比亚汇率图 浏览:550
两会招商局集团 浏览:674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单一 浏览:896
002638历史最高价格 浏览:420
潍坊银行贷款业务员的佣金 浏览:509
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 浏览:347
华电国际股份沪港通 浏览:556
保险佣金收入计税方法 浏览:191
黄金人民币贵金属质押融通 浏览:695
温室股份业绩 浏览:90
华锦股份公司 浏览:738
深兰科技历次融资 浏览:208
青岛小桥金融公司招聘 浏览:281
australia与cny的汇率 浏览:83
资本杠杆比率 浏览:219
金融机构法律界定 浏览:999
币诺交易所 浏览:184
长安银行的理财怎么样 浏览:415
第一家开展网上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