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支付给客人佣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首先,要明确“来对外”的自定义,不知楼主的“对外”是指向国内居民企业支付佣金还是向国外注册的非居民企业支付佣金?如果是前者不用代扣代缴,如果是后者,则应按应付佣金*10%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二楼的,不对喔,15%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2. 销售人员的佣金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销售人员的佣金按5000的起征点开始缴纳个人所得税。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2)支付的佣金如何报税扩展阅读:
个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多项支出可抵税。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个人所得税
3. 业务佣金100万元需要报税吗
业务佣金100万元需要报税的。
如果是个人取得业务佣金按个人所得税申报。
如果是企业取得业务佣金一般按增值税申报,产生的利润合并企业利润,一起申报企业所得税。
4. 支付佣金需要交税吗
交易费用包括券商佣金和政府及其它机构收费
不同的券商收的佣金不一样,从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二都有,最低限制50到100港币
政府及其它机构收费包括:
交易徽费 0.003%
交易费 0.005%
结算费 0.005%,最低5.5港元
股票印花税 0.1%,不足1港元按1港元计 (窝轮权证不收)
支付佣金是不需要交税的。印花税已经交过了
5. 给个人的销售佣金,按什么交个税
2019年1月1日前是看合同类型,如果是劳动合同,是按照底薪加佣金来扣个税,如果是劳务合同,按照劳务合同报酬交税。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个税法规定,不管是什么收入,都叫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是一起按5000的起征点开始计算个税。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5)支付的佣金如何报税扩展阅读:
个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6. 关于支付佣金纳税的问题
佣金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纳税时,按次计算;如果该所得具有连续性,则以每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请你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
应纳税额的计算:一次所得在4000元以下的,扣除800元费用,一次所得在4000元以上的,扣除20%的费用
例如:
你支付给某业务员佣金3000元,计算时,先扣除800元费用,
得出 应纳税所得额=3000-800=2200元
税率为20%,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200×20%=440元
如果一次支付的佣金畸高,则要加成征收,税率如下:
超过2万不到5万的部分, 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为2000
超过5万的部分, 税率为40% 速算扣除数为7000
例如:你一次支付给某业务员1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1-20%)=80000元
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80000×40%-7000=25000元
法律依据就是《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