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动力学与运动学的区别
①动力学与运动学两者处理的结果不同:运动学主要是处理各种运动;而动力学主要是处理各种使物体运动的力。
②动力学与运动学两者先后顺序不同:物体运动,就必须有动力支持。所以,动力是因,运动是果。有运动一定用力,用力不一定运动。
③动力学与运动学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动力学研究即既涉及运动又涉及受力情况的,或者说跟物体质量有关系的问题。常与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式子中含有m的学问。而运动学不涉及这一点。
⑵ 怎样提出一个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学科。传统上属于物理化学的范围,但为了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化学反应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大量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按化学计量式一步完成的,而是由多个具有一定程序的基元反应(一种或几种反应组分经过一步直接转化为其他反应组分的反应,或称简单反应)所构成。反应进行的这种实际历程称反应机理。
一般说来,化学家着重研究的是反应机理,并力图根据基元反应速率的理论计算来预测整个反应的动力学规律。化学反应工程工作者则主要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反应物系中各组分浓度和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反应过程开发和反应器设计的需要。
按化学反应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应用要求,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有:
基元反应模型根据对反应体系的了解,拟定若干个基元反应,以描述一个复杂反应
反应动力学
(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反应)。按照拟定的机理写出反应速率方程,然后通过实验来检验拟定的动力学模型,估计模型参数。这样得到的动力学模型称为基元反应模型。合成氨的链反应机理动力学模型即为一例。
分子反应模型根据有关反应系统的化学知识,假定若干分子反应,写出其化学计量方程式。所假设的反应必须足以反映反应系统的主要特征。然后按标准形式(幂函数型或双曲线型)写出每个反应的速率方程。再根据等温(或不等温)动力学实验的数据,估计模型参数。这种方法已被成功地用于某些比较复杂的反应过程,例如乙烷、丙烷等烃类裂解。
经验模型从实用角度出发,不涉及反应机理,以较简单的数学方程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通常用幂函数式表示。
对于有成千上万种组分参加的复杂反应过程(如石油炼制中的催化裂化),建立反应动力学
描述每种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的分子反应模型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发展了集总动力学方法,将反应系统中的所有组分归并成数目有限的集总组分,然后建立集总组分的动力学模型。集总动力学模型已成功地用于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石油炼制过程。
⑶ 杠杆原理中动力F1和阻力F2怎么求
杠杆原理公式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
要计算动力F1和阻力F2要根据具体的题意,带入公式求.
一般的解题思路:
杠杆平衡时,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若还存在疑问,可继续追问;若对本回答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并给予一定的分数,
⑷ 一级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伪一级动力学模型不知道
一级动力学模型就是一级反应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就是一种反应物大大过量,使其浓度可视为不变,原本的二级反应就变成了一级反应
⑸ 动力学建模是什么
动力学(Dynamics)是经典力学的一门分支,主要研究运动的变化与造成这变化的各种因素。换句话说,动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力对于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学则是纯粹描述物体的运动,完全不考虑导致运动的因素。更仔细地说,动力学研究由于力的作用,物理系统怎样随着时间的演进而改变。动力学的基础定律是艾萨克·牛顿提出的牛顿运动定律。对于任意物理系统,只要知道其作用力的性质,引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可以研究这作用力对于这物理系统的影响。在经典电磁学里,物理系统的动力状况涉及了经典力学与电磁学,需要使用牛顿运动定律、麦克斯韦方程、洛伦兹力方程来描述。自20世纪以来,动力学又常被人们理解为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个力学分支。动力学是机械工程与航空工程的基础课程。
⑹ 杠杆原理及公式
杠杆的平衡来条件:动力×动源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变形式:F1:F2=L1:L2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杠杆平衡的条件(文字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变为F1/F2=L1/L2杠杆的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力的作用方向有关。
假如动力臂为阻力臂的n倍,则动力大小为阻力的1/n"大头沉"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用它来称量。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lever)是置放
⑺ 怎样判断杠杆原理中的动力和阻力
动力与阻力其实是相对的,即定义好了动力,那么相对的就是阻力。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省力的原理:动力臂>阻力臂
费力的原理:动力臂<阻力臂
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原理:动力臂=阻力臂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也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没有任何一种杠杆既省距离又省力,这几类杠杆有如下特征:
1、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2、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⑻ 动力学模型的模型简介
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学科。传统上属于物理化学的范围,但为了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化学反应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
⑼ 动力学的三大基本公式是什么
1、动量矩定理
动力学普遍定理之一,它给出质点系的动量矩与质点系受机械作用的冲量矩之间的关系。
2、动能定理
动能具有瞬时性,是指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动能是状态量,无负值。
合外力(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总和,根据方向以及受力大小通过正交法能计算出物体最终的合力方向及大小)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初动能。
动能定理一般只涉及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通过运动过程中做功时能的转化求出始末状态的改变量。但是总的能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能的转化包括动能、势能、热能、光能(高中不涉及)等能的变化。
3、动量定理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9)杠杆动力学模型扩展阅读:
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
2、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时只要对质点的运动方程取二阶导数,得到质点的加速度,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力;求解第二类问题时需要求解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或求积分。
⑽ 关于物理学中功杠杆的机械模型W总=Fs杠杆是可以省力为什么公式中F是提起重物的重力杠杆不是省力吗
回答:先要理解:使用任何机械的时候,都存在三种功。
1.有用功:使用机械为完成工作任务,达到目的所要做的功。
题中克服重物重力做功就是有用功。计算公式是:W有用=Gh。
2.额外功:为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而做的没有用的功。
题中杠杆重心升高,有摩擦,需要消耗的功就是额外功。
3.总功:动力对机械做功。
题中外力F提升杠杆做功就是总功。计算公式是:W总=Fs。
三者的关系是:
W总 = W有用 + W额外
本题中,如果动力作用在C点,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动力F一定小于G。
根据机械功的原理,省力一定费距离。即拉力F上升的距离s一定大于重物升高的高度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