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时,某实验小组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状态.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1)实验
(1)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杠杆保持平衡,不可以再使用上述调节的元件;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3G?L1=6G?L2,即:
L1 |
L2 |
2 |
1 |
F1 |
F2 |
L2 |
L1 |
F1 |
F2 |
L2 |
L1 |
❷ 做杠杆平衡试验时,先在杠杆的两端挂带钩发码开始
由图可知,若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相应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阻力与阻力臂不变,拉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❸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在已经调平的杠杆左右两边挂钩码,当左侧钩码处于如图所示的A位置时,可
如图,杠杆的右端上翘,所以钩码挂在右侧.
设一个钩码的重是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所以,2G×3L=F2×2L,
所以,F2=3G,所以再在右侧加挂2个钩码.
所以,2G×3L=1G×l2,
l2=6L,所以右侧钩码向右再移动4个小格.
故答案为:右;2;4.
❹ 实验室若使用钩码则钩码应挂在杠杆两端若只在杠杆一端挂钩码则可以在同一端用
在杠杆平衡实验时,若有两串钩码,则应把钩码挂在杠杆- -两---端,若只把一串钩码挂在杠杆的一端,则应在同一端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且应该--竖直-----拉;或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侧向--下---拉
❺ 小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拉,若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
故选C.
❻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利用在杠杆两端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调节杠
解:(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移动;
(2)实验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更容易测量力臂;
(3)表格通过3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结论应具有普遍性;
(4)若两端都用钩码,则需不断调节钩码的位置及数量使杠杆平衡,可能操作有些麻烦,若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实验,这样只要确定测力计的位置,通过改变力的大小便可很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更加方便.
故答案为:(1)左;(2)便于测量力臂;(3)是;实验中测出了3组数据进行分析;(4)确定动力作用点后,可以通过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杠杆更快地在水平方向平衡.
❼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5)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0)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八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nb3p;(或大1×l1=大0×l0)
(7)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大1L1=大0L0得: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中×0L=6中L;
右边=0中×3L=6中L;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0中×0L=7中L;
右边=中×3L=3中L;
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边会下沉.
(中)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大1×L1=大0×L0,左边=中×0L=0中L;则右边=0中×L,即向左移动0格;
(6)A、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直尺平放在刀口(支点)上,平衡后,此处为重心;
B、由于原来处于平衡,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则杠杆会左端下降,
所以根据大1L1与大0L0可知:在大1、L0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增加L0,L1减小,即向右移动刻度尺.
C、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中1L1=中×L0,
即M1中L1=m中L0,
所以直尺的质量m=
M1L1 |
L0 |
M1L1 |
L0 |
❽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1)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左端向下倾斜,则重心应向右移动,故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杠杆的重心恰好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同时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二组实验设计的好,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力臂直接从杠杆上直接读取.
(3)因为表格中第2次实验F1L1=1×0.02=0.02,而F2L2=0.5×0.01=0.005,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实验数据有误;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如果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故答案为:(1)右;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2)二;能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3)2;F1L1=F2L2;(4)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❾ 某实验小组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1)实验前,在没有挂钩码时,小明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如图1所示,因为杠杆是静止的,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一个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2G×3L=F2×2L,所以F2=3G,即b点应该挂3个钩码;
(2)①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3N下面第3个小格上,因此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N+0.2N×3=3.6N;
②第3次实验中,拉力的方向向右倾斜,导致阻力臂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不变时,阻力臂变小,阻力就会变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3)他们只测出了一组数据并且还将两个单位不同的物理进行相加,这是错误的;
(4)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与阻力臂,目的是省距离,应用了实验中的第2次实验原理.
故答案为:(1)平衡;右;水平;3;(2)3.6;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3)实验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将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相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