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如何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就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其中化解重大风险是一个关注焦点。
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风险”一词出现24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参加政协联组讨论时,也多次就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重大风险广泛听取意见、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求“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艰巨、困难。向外看,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全球化遭受重大挫折,国际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向内看,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一季度经济数据下滑明显,战疫情、促经济、保就业事关国计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要求,关键要紧绷防范化解风险这根弦,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㈡ 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主要防范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国际看,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逆全球化行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黑天鹅”“灰犀牛”等各类风险集聚,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冲击着经济稳定增长。
从国内看,“三期”叠加问题较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增速减慢,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有效投资增长乏力,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低于GDP增速;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高度重视。总体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的任务也就更加繁重艰巨。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
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防风险的关键是守住底线,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办好自己的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三是坚持抓实“六稳”工作,强化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四是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制定出台实施一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提振信心的重大举措。五是坚持培育发展国内强大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发挥投资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作用。
我们出台的各种政策和各种工作决策,都要注重平衡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要把握好防控风险的节奏和力度,防止好心办坏事,决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另外,防控长期积累的诸多风险隐患要遵循规律,在实际执行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要求,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避免简单化、一刀切。我们不能只顾眼前,采取损害长期发展的短期强刺激政策,搞那种运动式的大水漫灌,而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提升产业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运用好辩证法思维,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把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变成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一要保持战略信心和定力。从市场空间看,我国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扩大,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从发展基础看,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物质能力。从创新潜力看,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新一轮改革开放将不断释放新动力。从发展机遇看,我们有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二要在落实责任上见真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各级部门和政府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掌握工作主动权,在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责任上见行动见成效,把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岗位、环节、细节,形成完整责任链,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㈢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怎么做
一、强化风险意识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只有强化风险意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积极防范风险、有效应对风险。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也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领导干部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
强化风险意识,关键是要有底线思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对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人民群众中获取化解风险的力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只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无惧风险和挑战,战胜一切困难。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化解风险,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三、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就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比如,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就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等评估力量的作用,科学研判风险的等级,为化解风险做科学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就要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防范化解。
要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风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风险的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
(3)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正是因为我们党充分预见到改革开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证改革开放事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
㈣ 如何防范化解重大的金融风险
据报道,日前中国相关负责人在当地时间24号上午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面向全球听众介绍中国的经济政策时表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该负责人还表示,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经济体系良性循环水平上升。
中国未来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既包括城市化的潜能,也包括改造传统产业和创新发展的潜能等,中国金融风险的形成有特定的国际背景,其应对也与外部市场变化密切相关,化解金融风险是稳定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欢迎国际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希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㈤ 防范重大风险是指哪几方面
三大攻坚战里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的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从全球来讲,都要防止所谓恶性通货膨胀所导致的风险。另外,要防止资产价格剧烈调整导致的风险,资产泡沫既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可能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在影子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
另外一种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所谓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精准脱贫这场仗当然是必须打且必须赢的一场攻坚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㈥ 防范化解经济风险主要是防范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的直接目的是维护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性与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增量风险防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6)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强化各类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临近年底,该联社增加安全风险排查次数,扩大安全风险排查范围,对辖内基层信用社营业网点进行不定期安全排查。针对在安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人员应进行逐一登记,建立整改台账,跟踪处理结果。
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结合具体实际制定限期整改计划,要求整改结果按时上报。同时,对存在的消防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到位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制定出责任清单,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㈦ 在经济领域,党和政府为了防范化解风险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
在组织建设上有保证。成立以常务副区长组长,副区为副组长,各经济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区经济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专班。负责对全区经济领域重大风险进行全面指挥调度,确保经济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统筹推进。
出台刚性文件。出台了《2019—2020年茅箭区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工作方案》,针对存在的六大类二十一项重大风险,划分了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化解农业灾害、化解政府债务、防范金融领域、稳岗就业、保养老金健康运行六个小组。
各小组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具体实施单位,每周一将风险点落实情况报小组办公室,由各小组报办公室统一汇总后报区政府。确保具体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层层压实,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全区经济领域防范化解重点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特殊情况随时调度的工作机制,调度会主要是听取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各类风险隐患发展趋势。
重点是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及区委政府关于防范化解风险工作的决策部署,协调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经济领域重大风险防范不出现问题。
确保经济健康运行。对经济领域的风险点,每周把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有各单位针对问题,具体解决,各牵头单位进行督办检查,小组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汇总,不能处理的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
进行专题解决,确保各项任务有人管,各项工作有落实,落实任务有结果。为确保经济健康运行,茅箭区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奖补意见》,最高给予一次性500万的奖励政策。
(7)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力量之源。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问题,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人民战争。
㈧ 三大攻坚战里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的是什么
三大攻坚战里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的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从全球来讲,都要防止所谓恶性通货膨胀所导致的风险。另外,要防止资产价格剧烈调整导致的风险,资产泡沫既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可能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在影子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
另外一种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所谓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精准脱贫这场仗当然是必须打且必须赢的一场攻坚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8)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8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三大攻坚战“作战图”和盘托出: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㈨ 简述我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一、举措
1、强化风险意识
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只有强化风险意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积极防范风险、有效应对风险。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也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
2、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
3、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就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成效
坚持自上而下检视与自下而上排查相结合、普遍摸排与重点摸排相结合,聚焦9个领域、57个专项、126个风险点,在全省开展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排查,进一步摸清了各类风险隐患底数和原因。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实行清单管理,逐一建立工作台账。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方面,深入开展“回头看”,新发现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全部列入新增风险点,给予重点关注和化解。
(9)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我们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需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大课题。
㈩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何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站,切实提高我们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